霉菌性鼻炎的简介

霉菌性鼻炎的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霉菌性鼻炎的简介

导语:霉菌性鼻炎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它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以及我们要知道它的

霉菌性鼻炎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它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以及我们要知道它的预防方法跟发病症状,这样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控制这种疾病的发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霉菌性鼻炎这种疾病是什么吧。

鼻真菌病常隐匿发病,以曲霉菌多见。单侧受累,好发于上颌窦。传统的观点认为,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多发于有免疫缺陷者,糖尿病人,烧伤病人,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者或居住潮湿不洁环境者。但近年来,在健康人体检中也发现本病,这表明霉菌也可以在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的某一局部致病。至于头疼症状的出现,这是由于上颌窦口阻塞致引流不畅,长期迁延不愈,分泌物及坏死物蓄积窦腔,逐渐增大后压迫骨质,所以会出现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外置秘方治疗霉菌性鼻炎专家推荐姜氏鼻炎膏,此验方创制于清光绪年间,系纯天然中草药经研磨熬制而成,是姜氏中医世家百年留传的中药外用治疗霉菌性鼻炎验方。用于鼻炎、霉菌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鼻息肉等鼻腔问题的治疗。此方近十年略统计用药10000余例,总有效率可达99%,且治愈后不复发。用法是外用,打开塑料胶囊壳,用一层纱布(配有专用纱布)包裹软膏,拧成条状塞入鼻孔合适深度;白天用一次日用膏,晚上用一次夜用膏;每个鼻孔各用一粒软膏,每粒软膏使用1-2小时;两个鼻孔可以同时塞,也可以交替塞;日用装重在治疗排毒,夜用装重在修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92例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92例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05T11:17:57.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油杰[导读] 霉菌性鼻窦炎又称真菌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由鼻腔的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油杰(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山东菏泽 274000) 【中图分类号】R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070-02 【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和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CT诊断以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治愈,治愈率达97.83%。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鼻内镜显示伤口愈合,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干酪样物及脓性分泌物。有2例患者术后未遵医嘱定期来院检查,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出现复发,经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CT诊断可以明显提高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率,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创伤小,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彻底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的病变,保证鼻腔鼻窦引流通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霉菌性鼻窦炎 CT 鼻内镜手术临床分析 霉菌性鼻窦炎又称真菌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由鼻腔的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霉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约占慢性鼻窦炎的6%-13%[1],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CT检查在临床的普及以及鼻内镜技术的推广,使得该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患者9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临床分析报告如下,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霉菌性鼻窦炎患者92例,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22岁-74岁,平均(3 2.4±11.8)岁;病程2个月-18年,平均(6.9±2.4)年;伴有过敏史19例,慢性鼻窦炎7例,鼻息肉手术史者4例,哮喘2例。临床表现:鼻塞86例,头痛74例,流鼻涕61例,鼻出血25例,鼻腔有异味16例,嗅觉减退31例。鼻内镜检查:鼻腔黏膜或鼻甲充血78例,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58例,钩突肥大或息肉样变45例,中鼻道息肉29例,鼻中隔偏曲16例,鼻腔干酪样或脓性分泌物11例。CT检查:鼻腔和鼻窦可见高密度的软组织块影,伴有点状或斑状钙化影。病变位于上颌窦者75例,同时累及筛窦者9例,累及蝶窦3例;仅位于蝶窦者11例,其中累及筛窦者5例;位于鼻中隔偏曲侧者5例,位于偏曲对侧1例。根据慢性鼻-鼻窦炎分型标准可分为:Ⅱ型68例,Ⅲ型24例,双侧病变51例,单侧病变41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或局麻后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前3天每天口服泼尼松抗感染。根据CT检查结果开放病变鼻窦。首先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钩突,清理鼻腔息肉和病变黏膜,用反咬钳使上颌窦开口扩大,清除窦腔内的干酪样和脓性分泌物,注意保护正常窦腔黏膜,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筛窦病变者开放筛窦,蝶窦病变者开放蝶窦。对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者行相应的矫正、切除处理。术后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鼻腔。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48h撤出鼻腔内的凡士林油纱条,并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冲洗液每天清洗鼻窦,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共1个月,此后每周清洗一次,维持2-3个月。术后6个月每月1次来院复查,行鼻窦镜下术腔换药一次,并清除腔内囊泡息肉,解除术腔粘连,对窦口狭窄者重新扩大。术后半年按照标准[2]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 2 结果 术后6h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本组患者90例治愈,治愈率达97.83%。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鼻内镜显示伤口愈合,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干酪样物及脓性分泌物。有2例患者术后未遵医嘱定期来院检查,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出现复发,经二次手术后治愈。 3 讨论 霉菌性鼻窦炎根据霉菌停留的位置可以分为2种[3]: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霉菌停留于粘膜表面;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霉菌已经侵犯至粘膜内的血管甚至骨壁。本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均为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 霉菌又称为真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目前已发现的就有上千种,其中致病型为50多种,容易引发耳鼻喉疾病的就有20多种。临床病理显示90%左右的患者为曲霉菌性鼻窦炎,少量为念珠菌、毛霉菌等其他菌。霉菌是条件致病菌,其在呼吸道中长期存在而不会引发临床症状发生。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会诱发霉菌大量繁殖,引发真菌感染。所以,无论是鼻炎、鼻窦炎患者还是正常人群,其鼻腔和鼻腔分泌物霉菌培养几乎都呈现阳性,单纯依靠霉菌培养结果无法确诊霉菌性鼻窦炎[4]。本组患者鼻腔黏膜或鼻甲充血78例,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58例,钩突肥大或息肉样变45例,中鼻道息肉29例,鼻中隔偏曲16例。 近年来霉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笔者分析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就诊率提高;2、抗生素滥用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鼻窦内菌群失调;3、临床对霉菌性鼻窦炎的关注不断加深,CT检查的推广使用,降低了误诊和漏诊率。 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塞、流鼻涕、头痛、鼻腔异味等,其临床表现与慢性鼻炎、鼻窦炎相似,缺乏特异性。CT检查的推广使用使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率明显提高。鼻窦CT检查可以显示患者病变的部位、大小以及有无鼻中隔偏曲的。CT检查为临床手术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最终确诊还需要根据霉菌学和病理学检查。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主要特征[5]为:1、多属患者为单侧发病,且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筛窦和蝶窦。本组病变位于上颌窦者75例,同时累及筛窦者9例,累及蝶窦3例;仅位于蝶窦者11例,其中累及筛窦者5例;位于鼻中隔偏曲侧者5例,位于偏曲对侧1例。2、鼻窦腔内有斑点状钙化灶或软组织块影。本组64.13%(59/92)的患者有钙化灶。3、鼻窦腔骨壁增厚,部分伴有破坏,窦腔缩小。本组患者70.65%(65/92)窦腔缩小,31.52%(29/92)患者出现骨壁破坏。 霉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其关键是彻底清除窦腔内的真菌、息肉和肉芽组织,使鼻窦引流通畅,改变霉菌的生存环境,防止复发[6]。鼻内镜手术可以有效地清除鼻腔及鼻窦内的病变,扩大上颌窦开口,部分切除中鼻甲,矫正鼻中隔偏曲,保证窦腔引流通畅。术后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防止感染,促进疾病的痊愈,降低复发率。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3-09-23T17:29:11.530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武箴 [导读] 随着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抗生素以及激素,对于新型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提高。 武箴 山东省曹县中医院耳鼻喉科 274400 【摘要】目的:探析临床上对于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的手术方法以及疗效,同时探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鼻窦炎患者180 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以及随访记录资料。结果:患者总治愈率为82.78%,复发率为17.22%;窦口开放大小、并发症、定期冲洗 3 个方面和术后患者的疗效密切相关,未进行定期冲洗和窦口开放过小对术后疗效最为显著。结论: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霉菌性;非侵袭型;鼻窦炎;疗效 随着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抗生素以及激素,对于新型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临床上治疗该类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法为鼻内镜手术,在尽可能将病变组织清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或者恢复患者正常的鼻腔生理功能,但是受到众多的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不能达到临床预期治疗效果[1]。非侵袭型患者无典型的鼻窦炎典型临床特点,笔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 年3 月到2011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鼻窦炎患者180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临床检查并参照先关的临床诊断标准[2]确诊为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其中男性患者108 例,女性患者 72 例,年龄21~72 岁,平均年龄42.1±12.5 岁,病程3 月~11 年,平均5.7±2.8 年。患者知情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检查 患者在术前均性CT 检查(鼻窦冠状位加或者不加水平位),以及相关的常规医技检查。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局部加强麻醉(肌肉注射100mg 杜冷丁+25mg 异丙嗪针+1U 巴曲停)或者静脉复合全麻,待患者麻醉效果完全时,鼻内镜下行病变上颌窦开放手术,伴有鼻息肉的患者则先将鼻息肉完全摘除,再将钩突切除;中下鼻甲肥大或者息肉样变患者行部分鼻甲切除术;伴发蝶窦、筛窦病变的患者均同期于鼻中隔粘膜下行切除术,同时开放蝶窦或者筛窦,然后90 例患者进行常规上颌窦开放,其余患者行窦口扩大上颌窦开放,将窦腔内部残留或者新生豆腐渣样无彻底清除,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手术结束时采用凡士林油纱条或者海绵将术腔或者创面填塞。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临床《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的疗效评价标准[3]对患者术后6 月疗效进行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鼻内镜下创面全部愈合,窦口开放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且无脓性分泌物。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 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设定 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180 例患者在术后随访6 月~1 年,治愈149 例(82.78%),复发31 例(17.22%)。疗效和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窦口开放大小、是否定期冲洗3 个方面密切相关,尤以未进行定期冲洗和窦口开放过小。 2.1 窦口开放大小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90 例窦口扩大开放治愈80 例(88.89%),复发10 例(11.11%);常规窦口开放90 例患者治愈68 例(75.56%),复发22 例(24.44%),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定期冲洗术腔对疗效的影响 180 例患者中143 例患者定期冲洗术腔,治愈127 例(88.81%),复发16 例(11.19%),为定期冲洗37 例患者治愈21 例(56.76%),复发16 例(43.24%),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窦口开放大小对手术治疗的影响(例,%) 3 讨论 临床上该类疾病患者发病均发生在单侧,发生在双侧的病例极少,其中发病率最高为颌窦,然后为筛窦、蝶窦。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涕血、浓涕、鼻塞、鼻腔异味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面部疼痛[4]。霉菌是一种生长在鼻窦以及鼻腔粘膜上的条件致病菌,患者多由于长期服用抗生素以及激素类药物,进而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对外界的抵抗力降低,患者如果合并严重的消耗性疾病如血液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败血症或者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和放疗过程中,常处于卫生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中同时患者上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改变进而导致患者鼻腔-鼻窦的通气障碍,引流等因素均会导致霉菌感染[5]。感染患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多表现为回吸性涕血、血涕、鼻塞、鼻腔异味等,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不显著。患者在进行鼻镜检查鼻粘膜可见肿胀、充血,中鼻甲息肉样变,中鼻道中可见脓

变应性鼻炎试题及答案

变应性鼻炎 1.鼻超敏反应发生与下列哪种细胞有关: A.杯状细胞 B.浆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2.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M B.IgG C.IgD D.IgE E.IgI 3.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见的变应原是; A.螨 B.真菌 C.风媒花粉 D.羽毛 E.细菌感染 4.治疗花粉症最有效的方法是: A.鼻腔应用糖皮质激素 B.翼管神经切断术 C.免疫疗法 D.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E.变应原检测 5.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属于: A.1型变态反应 B.2型变态反应 C.3型变态反应 D.4型变态反应 6.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中,封闭抗体的产生与脱敏的剂量有关,为何不采取持续增大脱敏的剂量,以增加治疗效果 A.大剂量不产生封闭效应 B.大剂量可导致感染 C.大剂量使炎性介质分泌增加,引起严重症状,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D.大剂量可导致并发症 E.大剂量有毒 7.下列哪项不是变应性鼻炎介质细胞颗粒分泌的介质: A.激肽 B.前列腺素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细胞趋化因子

8.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的主要局部用药是() A盐酸麻黄碱滴鼻液 B0.5%的诺氟沙星滴鼻液 C达芬霖喷鼻剂 D辅舒良喷鼻剂 E链霉素滴鼻剂 9病人鼻溢液稀薄透明如水样,分泌物检查见嗜酸粒细胞和少量黏蛋白,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鼻炎早期 B变应性鼻炎发作期 C急性鼻炎中期 D脑脊液鼻漏 E慢性单纯性鼻炎 10变应性鼻炎可见() A喷嚏,鼻痒 B鼻黏膜充血 C血清中正常 D大量的水样涕 E鼻黏膜红肿 11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苍白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 E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 12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色酐酸钠的作用是() A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发挥抗HI受体作用 B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 C抗胆碱药,抑制胆碱能神经的活性 D收缩血管 E抑制免疫 13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涕增多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 E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减少 14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黏膜水肿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加 E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 15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喷嚏频作的原因是()

鼻窦炎诊疗指南

定义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与其他常见病如变应性和非变应性鼻炎、哮喘、鼻息肉、对阿司匹林高敏反应性、肺囊性纤维化增生性病变、纤毛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口腔疾病等相关联。根据鼻窦炎的分型、病因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改变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鼻窦炎可以就诊于除耳鼻咽喉科以外的其他专科,如过敏专科、呼吸科及儿科,因此对鼻窦炎和鼻息肉的诊断及治疗建立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尤为重要。 分型 1.急性鼻窦炎突发性出现鼻窦炎症状且病程少于12周。急性鼻窦炎在一年内可发生数次,但是在两次发作间期必须无症状。急性鼻窦炎主要是由感冒/急性病毒性感染所致,但急性病毒性鼻窦炎的病程一般少于10d,如果5d后症状加重,或症状持续超过10d,可诊断为继发病毒性急性鼻窦炎 在临床上,急性细菌性鼻窦炎(acute bacterial rhinosinusitis)主要是指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如脓性鼻涕(双侧多见),发热(38℃以上),血液检查时出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该病的发病率很低,有报道5%~13%患有急性病毒性鼻窦炎的儿童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4],而在成人中其发病率则更低。 2. 慢性鼻窦炎指症状持续超过12周的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可分为慢性鼻窦炎伴发息肉和无伴发鼻息肉两个亚组。慢性鼻窦炎的病因比较复杂,除了常见致病原(病毒、细菌、真菌等),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如基因(或遗传)、纤毛功能异常、细菌生物膜、骨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哮喘、对阿司匹林高敏感、内分泌功能失调、过敏、解剖、环境和医源性(如既往不适当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等。 鼻息肉和鼻窦炎一样,同属于鼻和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有些研究试图通过检测和分析鼻息肉及鼻窦炎黏膜中T细胞的功能,或炎症性标记物(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性介质等)的改变来区分这两种疾病,但是到目前为止,从疾病的特征上还很难将鼻息肉从鼻窦炎中区分出来。所以目前的共识是将鼻息肉看作慢性鼻窦炎的一个亚型。但是,为什么鼻息肉只在一部分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发生且为何具有如此高的复发率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来阐明。 与鼻窦炎一样,鼻息肉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根据(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区分。根据鼻内窥镜检查结果,鼻息肉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0,没有鼻息肉或息肉样变;1,鼻息肉仅出现在中鼻道内;2,鼻息肉已经延伸到中鼻道以外,但仅局限于下鼻甲上方的鼻腔内;3,鼻息肉已经延伸到鼻道底部。 3鼻窦炎诊断和治疗要点 3.1急性鼻窦炎 3.1.1诊断急性鼻窦炎可通过病史分析,尤其是主要症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分析来进行诊断。急性鼻窦炎通常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感染)之后,其鉴别诊断的重点在于区别其他类似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口腔或牙源性疾病以及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等。此外,对急性鼻窦炎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如眶周水肿/脓肿和视觉障碍等应予以重视。 急性鼻窦炎的症状:指由鼻和鼻窦黏膜炎症反应引起的至少以下两个临床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前或后鼻孔),前额和(或)面部疼痛或胀痛,以及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等,其中鼻塞或流鼻涕是必不可少的症状之一。 急性鼻窦炎的体征:包括①鼻腔检查:是否出现鼻黏膜充血、水肿和脓性分泌物等;②口腔检查:是否出现后鼻孔脓涕;③注意排除牙源性感染。 急性鼻窦炎的常见并发症及体征:包括眶周水肿/充血,眼球移位,复视或视力下降,眼肌

霉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分析

霉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21T10:43:55.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3期供稿作者:杨家富任海燕李丽黄成彬赵丽丹[导读] 霉菌性鼻窦炎通常是一种良性疾患。 杨家富任海燕李丽黄成彬赵丽丹(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259-01 霉菌性鼻窦炎通常是一种良性疾患,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部位的不同,感染菌种的不同以及宿主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本病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发生从非侵袭性病变发展至迅速致命的侵袭性变化。现对2005~2009年52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2例,其中男16例,女36例,年龄28~56岁;病程6个月~3年,全部无手术史;单纯上颌窦病45例,累及筛窦7例;单侧发病50例,双侧发病2例;主要症状:头闷、头痛、鼻塞、脓涕、涕中带血、有时擤出褐色或灰白色团块状物。鼻镜检查:鼻腔黏膜及鼻甲充血重,中鼻甲、下鼻甲表面常有灰白色干酪样物附着,常伴发中鼻道息肉、中鼻甲息肉样变。全部患者均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提示:患侧窦腔内均有高密度软组织块影或黏膜明显增厚,并含有密度不均匀的点状或斑片状及条素状钙化灶,部分患者有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泡状中甲、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吸收。 1.2手术方法 52例均采用单径路鼻内镜术治疗,除2例全麻外,其他均采用局部麻醉和表面麻醉,根据术前CT所见情况不同,在鼻内镜直视下,摘除鼻腔息肉,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并于下鼻道开窗,清除窦腔内干酪样霉菌团块及脓性分泌物。如累及后筛,开放后组筛窦;如累及蝶窦,经蝶窦自然孔开放蝶窦,清除窦腔内真菌样团块,保留上颌窦内的正常黏膜,术后检查无病灶残留。 1.3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2d撤鼻腔填塞后即开始行鼻窦冲洗,用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定期行鼻内镜复查。术后每月2次在门诊进行鼻窦镜下术腔换药半年,换药过程中清除术腔出现的囊泡息肉,解除术腔粘连,部分患者因上颌窦自然口黏膜损伤过多出现窦口狭窄,重新扩大缩窄的上颌窦自然口。 2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按海口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愈:症状消失,鼻内镜下创面愈合,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所有病例均治愈。窦腔内无异常分泌物,窦口引流好,随访平均1年,无复发。 3 讨论 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长期存在于鼻腔和鼻窦的黏膜上,临床该病起病隐袭,病变不易发现,多单侧发病,低氧、低pH值血症、低免疫功能及高糖环境适合霉菌的生存,各种因素所致窦口阻塞,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均易致病。在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中,女性多发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生活习惯、免疫功能、雌激素的水平有关系;上颌窦最好发,依次为筛窦、蝶窦及额窦;临床典型症状:鼻涕带血或伴单侧头面部疼痛或鼻腔有异味。典型的霉菌性鼻窦炎CT特征是单窦发病,病变窦内致密模糊,有散在钙化斑,窦壁受压呈膨胀性改变。其中钙化斑是霉菌感染的特性。鼻内镜检查,部份患者有息肉,中鼻道有干酪样物。CT检查是术前明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这对于术式的选择、手术的切除范围、及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指导意义。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以手术首选,传统的术式只能清除上颌窦内的病变而不能真正解决其发病的根本原因,远期效果很难保证。鼻内镜手术可以有效清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扩大上颌窦窦口,并于下鼻道开窗,能彻底清理上颌窦内病变而保留鼻窦黏膜,并通过鼻中隔矫正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保证中鼻道及窦腔内的引流通畅,去除诱因,促进疾病的痊愈、鼻窦黏膜功能的恢复和避免疾病的复发。总之,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本病的优势是:①清除病变彻底,使病窦建立足够的通气及长期引流通道,从而彻底改变霉菌菌落赖以生存的微环境,降低复发率;②鼻窦功能保全好,患者所受痛苦轻,术后几乎没有后遗症状;③便于术后观察术腔情况,对于个别复发病例,还可再次于窥镜下清除病变而获同样效果。参考文献 [1]韩德民,张罗,倪鑫.内镜鼻窦手术及其扩展应用. [2]刘铭,刘华超,韩德民.鼻及鼻窦的霉菌性疾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7(4):252-256.

耳鼻喉科 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试行版)

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主要症状: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 主要体征:鼻黏膜肿胀,色淡白或色红,鼻腔可有清稀分泌物。 病程: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病史:部分病人可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局部体征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变应性鼻炎包括: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1.病史及症状:具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间具有鼻痒、喷嚏、流清涕、和鼻塞4项症状中至少3项。 2.检查: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1种为(++)或(++)以上。有条件者可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且与致敏花粉传粉期相符合,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主要以室外变应原(花粉)为主;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在1年内半数以上的日子里有上述症状,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主要以室内变应原(螨、室内尘土等)为主。 (二)证候诊断 1.肺气虚寒证 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平素畏风怕冷,自汗,咳嗽痰稀,气短,面色苍白;鼻黏膜肿胀淡白,鼻腔分泌物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2.脾气虚弱证 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伴有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困倦;鼻黏膜色淡,肿胀明显;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脉细弱。 3.肾阳不足证 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样;伴有形寒肢冷,夜尿清长,神疲乏力,腰膝痠软;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分泌物清稀;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4.肺经伏热证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26例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26例 发表时间:2013-05-15T10:12:13.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戴勇刚[导读] 其中上颌窦最好发,依次为筛窦、蝶窦及额窦。 戴勇刚(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泰兴 225411)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199-02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26例霉菌性鼻塞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为主的治疗,辅以术后常规鼻内窥镜换药及生理盐水冲洗。结果 26例随访6月-3年,原有症状消失,仅2例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随访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霉菌性鼻窦炎 随着抗生素和激素在鼻炎和鼻窦炎治疗中的长期应用,霉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据报道,上颌窦霉菌病已占上颌窦感染性疾病的15.8%。随着鼻内窥镜技术日臻成熟并不断发展,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从传统的Caldwell-luc手术[1]转向鼻内窥镜手术。我院自2008年以来,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17-76岁,平均43.2岁;病程3-13年(平均3.5年);均为单侧发病,其中5例患糖尿病。 涕血或回吸涕血20例,单纯流脓涕6例,鼻腔异味4例,鼻塞6例,排出带有臭味的豆渣样污秽碎屑、团块5例;头痛、面颊部胀感16例。前鼻镜检查:鼻粘膜慢性充血19例,中鼻甲、钩突水肿、息肉样变15例,中鼻道积脓16例,中鼻道见灰黄色、黑褐色干酪样物5例;2例鼻腔检查无异常发现。 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病变仅局限于上颌窦7例,累及前组筛窦14例,后组筛窦受累3例,仅2例蝶窦病变,未发现累及额窦。CT示上颌窦内密度增高,可见密度不均匀之斑片或点状钙化灶,16例上颌窦内侧壁不同程度地向鼻腔膨出,骨质破坏5例,4例显示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2例示窦腔积液。 26例经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鼻菌霉病,其中曲霉菌17例,烟曲霉菌6例,黄曲霉菌1例,黑曲霉素1例,毛霉菌1例。 1.2手术方法 全部采用插管全麻,患者均取垫肩仰卧位,采用storz鼻内窥镜(0、30、70),鼻内窥镜下先行中鼻道息肉的清理,作钩突切除术,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切除上颌窦窦口肥厚的粘膜,并用反咬钳将其扩至约1.5×1.5cm,然后取出霉菌团块,予以生理盐水冲洗窦腔;若筛窦或蝶窦有病变,同时开放筛窦或蝶窦,清除病变,并予以生理盐水冲洗窦腔,术腔予以抗生素碘伏纱条或高膨胀海绵填塞。 术后第一天开始抽除部分抗生素碘伏纱条,术后第2天抽完并清理出术腔凝血块、高膨胀海绵,并给予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布地奈德鼻腔喷雾剂喷鼻,每日2次,持续二周;术后第2周开始,每周行鼻内窥镜检查,1月后两周一次,2个月后1月1次。随访6月-3年。可多次行鼻内窥镜检查,重复以上操作。 2 结果 根据海口会议标准[2],24例治愈(92.31%),2例复发(7.69%),后予以鼻侧切开术治愈。 3 讨论 霉菌是一条件致病菌,可长期存在于鼻腔和鼻窦的粘膜上,临床该病起病隐匿,病变不易发现,多单侧发病,低氧、低pH值血症、低免疫功能及高糖环境适合霉菌的生存,各种因素所致窦口阻塞,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均易致病;其中上颌窦最好发,依次为筛窦、蝶窦及额窦。 霉菌性鼻窦炎在症状及体征上没有很明显的特点,常易与慢性鼻炎、鼻窦炎或干酪性鼻炎相混淆。随着鼻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可以发现一些较为隐蔽的病灶,术前CT检查对诊断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霉菌侵入鼻腔后,经过数周或数月,逐渐形成霉菌球或霉菌结石。在鼻窦CT表现为上颌窦或病变鼻窦内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呈团块状。本组病例术中均于病变窦腔内取出钙化斑块及干酪样物。部分病例因霉菌不断生长、繁殖而逐渐增大,压迫骨壁造成损害,甚至有骨质破坏征象,偶尔会误诊为上颌窦恶性肿瘤[3]。 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以手术为首选,传统的Coldwell-Luc手术只能清除上颌窦内的病变而不能真正解决其发病的根本原因,远期效果很难保证;且手术损伤也较大,也影响鼻腔生理功能。而鼻内窥镜手术可以有效清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扩大上颌窦窦口,彻底清理上颌窦内病变而保留鼻窦粘膜,并可通过鼻中隔矫正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保证中鼻道及窦腔内的引流通畅,去除诱因,促进疾病的痊愈、鼻窦粘膜功能的恢复和避免疾病的复发;同时术后予以生理盐水冲洗窦腔、定期鼻内窥镜换药,改变真菌生长环境,有助于炎症消退和粘膜愈合,有利于及时发现鼻腔粘连或窦口狭窄,并及时处理,防止复发。 总之,鼻内窥镜手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手术创伤小,保留鼻窦粘膜,而且彻底清除鼻窦内全部病变,并保证术后常期充分引流及通气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华,倪道风.上颌窦真菌病发病趋势初步分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7(1):14-16.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杂志编辑委员会.内窥镜鼻窦手术标准(1997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6):135. [3]张挽时主编.临床鼻窦影像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50.

曲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

曲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 对于鼻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的人都患有鼻炎,程度不同,所以大家都对这种疾病置之不理,其实,很多鼻炎都会发展成鼻窦炎,对于曲霉菌性鼻窦炎患者来说一定不能忽视,这种疾病对人的身体影响很大,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曲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方式。 霉菌性鼻窦炎的致病菌就是霉菌本身.鼻窦霉菌感染为深部霉菌感染.治疗的话必须通过手术治疗:鼻内窥镜下开放筛窦,上颌窦,通过扩大上颌窦口,将上颌窦内潴留的霉菌团块清除干净.这个手术在鼻窦炎手术中难度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将上颌窦内干酪样的真菌团清理干净.术后注意按时复查,鼻内窥镜下换药.复发率极低.如复发,手术医生需反省. 霉菌性鼻窦炎的致病菌就是霉菌本身。鼻窦霉菌感染为深部霉菌感染。据观察与研究,认为霉菌引起的鼻窦炎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

1、鼻窦创伤:他处原发灶扩展或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不卫生,直接吸入含有霉菌的尘埃。 2、霉菌适宜于温热、潮湿的环境,鼻窦内可为霉菌的生长提供这样的环境,使之容易生存、繁殖。 3、随着抗生素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可因过度抑杀细菌造成环境和体内正常的菌群失调,引起继发性霉菌感染。 4、造成机体抵抗力低下的各种因素均可诱发霉菌感染的发生,如糖尿病、血液病、免疫缺陷性疾病、激素大量长期使用、接受放射、化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等。 5、霉菌感染后引发变态反应性霉菌性鼻窦炎,亦即变态反应在霉菌性鼻窦炎的发病方面也起一定作用。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曲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方式的介 绍了,大家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重视日常生活的护理,对于鼻窦炎患者来说不能吃一些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而且在生活中也要吃一些对鼻炎有利的食物,这样康复的几率才比较大。

小儿鼻窦炎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四管齐下,“围剿”小儿鼻窦炎引起小儿鼻窦炎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小 儿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小儿鼻窦炎的预防 小儿鼻窦炎家居护理七大要点小儿鼻窦炎的食疗方阅读更多>> 小儿鼻窦炎的表现并不明显,通常如果小儿感冒持续一周,脓涕不见减少甚至增多,以及症状加重者,即有可能是患上小儿鼻窦 炎。 一、四管齐下,“围剿”小儿鼻窦炎 秋冬季节,小儿鼻窦炎一向较为常见,以往因重视不够容易被误诊,你们知道吗?小儿鼻窦炎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与成人不尽相同。据文献报道,儿童平均每年罹患6~8 次以上呼吸道感染,每次发病都可累及鼻窦,多数可自行痊愈,约5%的病人可形成慢性鼻窦炎。而冬季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这使得儿童倍受鼻窦炎的威胁。 严寒冬季,如果你的宝宝患上了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家长的一定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治疗不当很有可能会引 发小儿鼻窦炎。对于“围剿”冬季小儿鼻窦炎,本文提供了四个方面 的有效措施,它们分别是治疗措施、预防措施、家居护理以及食疗

方法,于本文后部会一一为各位详细解说,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引起小儿鼻窦炎的原因以及临床症状吧。 相关文章>>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方法 ?·“鼻涕虫”宝宝是如何长成的? ?·宝宝5 种鼻塞的病因及对症防治法 ?·中西医结合教你轻松击退宝宝鼻炎 二、引起小儿鼻窦炎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引起小儿鼻窦炎的原因很多,以下是最常见的三个原因,主要都是感冒、鼻炎等疾病处理不当,让病情加重从而发展为鼻窦炎。 1 、感冒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小孩平均每年感冒 6 ?8 次,每次感冒有 5 ?10 %会合并鼻窦炎,而大人只有0.5 ?1 % ;当小朋友感冒没 有完全治愈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变成鼻窦炎。 2 、过敏性鼻炎 因为小儿的过敏性鼻炎多半是遗传所致,因此从小就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非常多,根据统计,父母都有过敏性鼻炎的,小孩约有

鼻窦炎病程

疏勒县华东医院 2012年06月18日21:35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艾麦提·约麦尔,男,42岁,维吾尔族,农民,以“头痛3天”为主诉入院。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症状,并伴有轻微头晕症状,头痛呈持续性针扎样,以晨起为重,无发热、恶心、呕吐、头晕症状,当地诊所给予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疗效差,现因头痛加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鼻窦炎”入院。在整个病程中,患者饮食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T:36.7℃ P:82次/分 R:19次/分 BP:130/80mmHg神志清,精神一般,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步入病房。查全身皮肤黏膜无红疹、湿疹、丘疹及黄染,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上颌窦、额窦压痛,睑结膜无充血水肿,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正常,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红肿,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两叶对称,无肿大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胸廓双侧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正常,19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及哮鸣音,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心界无扩大,心音钝,律齐,心率82次/分,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未闻及气过水声及水泡音,墨菲氏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脊柱生理弯曲正常,脊柱及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肛门及外阴未查。辅助检查:1.血常规:WBC:9.0X109/L HGB:165g/L N:50.4% L:40.5% 2. X线示:鼻窦炎初步诊断:鼻窦炎诊断依据:1.头痛3天2.并伴有轻微头晕症状3.双肺呼吸音清,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及哮鸣音,上颌窦、额窦压痛4.X线示:鼻窦炎鉴别诊断:1.上呼吸道感染2.颈椎病3.美尼尔综合症4.高血压诊疗计划:1.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2.抗炎、活血、止痛、营养脑细胞、降颅压等药物的应用4.对症

霉菌性鼻炎的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霉菌性鼻炎的简介 导语:霉菌性鼻炎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它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以及我们要知道它的 霉菌性鼻炎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它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以及我们要知道它的预防方法跟发病症状,这样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控制这种疾病的发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霉菌性鼻炎这种疾病是什么吧。 鼻真菌病常隐匿发病,以曲霉菌多见。单侧受累,好发于上颌窦。传统的观点认为,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多发于有免疫缺陷者,糖尿病人,烧伤病人,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者或居住潮湿不洁环境者。但近年来,在健康人体检中也发现本病,这表明霉菌也可以在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的某一局部致病。至于头疼症状的出现,这是由于上颌窦口阻塞致引流不畅,长期迁延不愈,分泌物及坏死物蓄积窦腔,逐渐增大后压迫骨质,所以会出现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外置秘方治疗霉菌性鼻炎专家推荐姜氏鼻炎膏,此验方创制于清光绪年间,系纯天然中草药经研磨熬制而成,是姜氏中医世家百年留传的中药外用治疗霉菌性鼻炎验方。用于鼻炎、霉菌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鼻息肉等鼻腔问题的治疗。此方近十年略统计用药10000余例,总有效率可达99%,且治愈后不复发。用法是外用,打开塑料胶囊壳,用一层纱布(配有专用纱布)包裹软膏,拧成条状塞入鼻孔合适深度;白天用一次日用膏,晚上用一次夜用膏;每个鼻孔各用一粒软膏,每粒软膏使用1-2小时;两个鼻孔可以同时塞,也可以交替塞;日用装重在治疗排毒,夜用装重在修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鼻及鼻窦的曲霉菌病

鼻及鼻窦的曲霉菌病 【概述】 曲霉菌属于丝状真菌,其种类很多,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中,因此农民和种植花草的人易被感染。此外,动物也常被感染,较多见于鸟类或牛、羊、马、猪、鸡和鸭等家畜家禽身上,故常与这些动物接触的人们,易被感染。最常见的对人体致病的曲霉菌有熏烟曲霉菌和黑霉菌,而黄曲霉菌、构巢曲霉菌和灰绿色曲霉菌等则较少见。 曲霉菌不仅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和动植物中,而且其繁殖力很强,在室温以及在体温37℃上下均能生长,但需要一定的湿度。在显微镜下,具有特有的“丫”形菌丝,以及与其相连接的放射状排列的分生孢子柄,在分生孢子柄上又连接有分生孢子,如此互相连接形成分支状结构,其繁殖则靠分生孢子的不断增殖,而逐渐扩大生长。如示意图1。 图1 曲霉菌的分生孢子柄和分生孢子 A.杂色曲霉菌 B.雪白-灰绿曲霉菌 一般情况下,曲霉菌不致病,但在组织被损伤、发炎或各种原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则易于感染发病。本霉菌致病力一般不强,感染疾病不多,除较多地感染外耳道或鼻窦等部位外,极少的也可侵犯口腔、咽腔、支气管、肺、肾、肠道、甚至脑等部位。 通常曲霉菌存在于空气的灰尘中,其孢子可以经过呼吸而进入鼻腔或鼻窦,当有慢性炎症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真菌即可能定居于粘膜上,继续生长繁殖。上颌窦内真菌繁殖多因上颌窦内有不能经纤毛运动排除的病理性分泌物,其芽孢得以有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病理】 曲霉菌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非特异性肉芽肿,并有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鼻或鼻窦的曲霉菌病可以是原发性,也可能是继发于牙周组织或口腔、咽腔其他部位的曲霉菌病变。临床上以上颌窦曲菌病较多见。 临床上有非浸润型和浸润型两类。大部分病例为非浸润型,表现为窦腔粘膜增厚及肉芽形成,鼻和鼻窦分泌物呈灰白色或绿色脓块状。极少数病例为浸润型,窦腔粘膜可发生坏死,并可有脓肿形成,还可侵犯周围血管引起血管破坏及血栓、进而使骨壁破坏,甚至侵入眼眶或颅脑内。 上颌窦内的曲霉菌病,感染数周或数月以后,在脓液中曲霉菌聚积逐渐形成团块状物,Conty称为“真菌球”,Messerktinger称为“真菌结石”,而Kecht则对这种上颌窦非侵袭性曲菌病团块命名为“上颌窦曲霉菌肿”。这种团块大多局限于原有体腔内,首先是上颌窦腔。但是,如果这种团块长期得不到去除,由于团块表面的真菌不断繁殖,也可向四周造成压迫性损害,甚至形成侵袭性破坏病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78)四年内发现6例均为非侵袭性。 曲霉菌病的组织切片检查,可以发现有放射状排列的有分隔菌丝体,其菌丝多见于巨噬细胞中,也可出现多形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在巨噬细胞中的菌丝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不易见到,但用Lersman染料染色则易于找到。原有粘膜的柱状纤毛上皮,可变成复层鳞状上皮。并可发现霉菌团块,在团块物附近有上皮增生、剥离、糜烂或不同程度的坏死。腺体细胞有萎缩倾向,分泌减少。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伴有浆细胞和多核细胞浸润。 有些青年患者有鼻息肉和哮喘病史,X线照片表现为多鼻窦炎或全鼻窦炎,甚至多次鼻窦手术后均复发。上颌窦穿刺冲洗出的脓液团块,病理检查发现淡染的嗜酸性或嗜碱性粘液素内有聚集成群的坏死细胞及细长的有隔菌丝,此种表现与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痰液中所见者相似,Katgenstein等(1983)称这种类型为变态反应型曲霉菌性鼻窦炎。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1.症状方面鼻窦的曲霉菌病常在鼻窦炎的基础上发生,具有一般慢性鼻窦炎的症状,如鼻涕增多,鼻塞、头痛等症状,此外,比较突出的症状尚有: (1)周期性排出霉菌团块:团块呈胶质样淡绿色薄膜样碎片或灰黑色痂块。有时在粘稠分泌物中有灰白色块状物,或绿色胶冻状物混杂于脓液中。培养或病理检查证明有曲霉菌。 (2)鼻涕带血:鼻出血量不多,但较长期地反复出现,而且常成为病人就医的惟一初发症状。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护理学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护理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慢性鼻窦炎者的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或较轻,可有头昏、易倦、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局部症状: 1.鼻阻塞:慢性鼻窦炎者亦常见鼻阻塞,多因慢性炎症引起的粘膜肥厚,鼻甲肥大,鼻内分泌物过多和或伴有息肉形成阻塞通气所致。(配图) 2.流涕:注意流涕的性质和量的多少,慢性鼻窦炎时分泌物较粘稠,色黄或灰白色,可呈团块状,亦常有腥臭味。牙源性上颌窦炎时,脓涕多带腐臭味。(配图) 3.嗅觉减退或缺失,嗅区粘膜炎性变,或形成息肉,或脓性分泌物积蓄于嗅裂等为常见诱因,注意嗅觉减退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完全的的嗅觉丧失多为如嗅区粘膜长期炎性变引起。 4.头面部疼痛:慢性鼻窦炎者头痛多不明显,仅有局部钝痛及闷胀感,疼痛时间及部位多较固定; 其中主要症状是指鼻阻塞和流涕,次要症状是指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

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阻塞和流涕必具其一,以及鼻内镜检查可见鼻息肉和/或中鼻道脓性分泌物和/或以中鼻道为主的水肿/黏膜阻塞; 和/或CT改变: 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内的黏膜改变。 (一)典型症状: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如鼻塞性质,流涕多少、颜色如何、有无异味,头痛部位、疼痛时间、嗅觉减退的程度和规律。 (二)检查 常规使用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可见到以下病变: 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粘脓性分泌物,中鼻道粘膜充血水肿,同时应注意观察鼻甲肿胀或肥厚的程度,有无局部解剖变异。 (三)影像学检查 CT检查是诊断鼻窦炎最直接和准确的方法,可以显示病变鼻窦的位置、范围、解剖学致病因素、鼻腔鼻窦粘膜病变程度。 【治疗】 (一)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和变态反应因素导致的鼻腔鼻窦粘膜炎症。 2.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 3.病变轻者、非慢性鼻窦炎者及不伴有解剖畸形者,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疗

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116例治疗分析

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116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鼻腔综合手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根据适应证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短期服用小剂量克拉霉素及局部应用氟替卡松。结果对合并有鼻腔解剖变异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行相应手术+常规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鼻腔综合手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效果肯定。 标签: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此类病例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原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疾病。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1月~2011年6月,对116例此类病例在鼻内进行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短期服用小剂量克拉霉素及局部应用氟替卡松,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对药物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并有解剖变异和(或)炎症者116例,诊断均符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009年武夷山会议)。其中男65例,女51例;年龄28~6l岁;病程2~20年。单纯鼻中隔偏曲60例、鼻中隔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40例、鼻中隔偏曲+前筛解剖变异和(或)炎症及鼻息肉16例。 1.2诊断标准 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 h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酌情行鼻内镜和鼻窦CT等检查;皮肤点刺试验: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每次试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阴性对照采用变应原溶媒,皮肤点刺试验应在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7 d 后进行;血清特异性I gE检测。确诊变应性鼻炎需临床表现与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相符。 1.3治疗方法 116例住院患者全部在全身麻醉下施行鼻内镜手术,相关适应证和选择的手术方式如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成形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合并有息肉或黏膜息肉样变者同时行息肉清除+筛窦开放术,中鼻甲增生肥大者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前筛开放术,下鼻甲增生肥厚者行下鼻甲部分切除+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筛泡肥大者行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钩突肥大息肉样变者行钩突切除+前筛开放术,中鼻道狭窄者行中鼻甲部分切除+钩突切除+下鼻甲骨折内移术。所有本组病例均于上述手術操作结束后,以射频治疗头分别置于鼻黏膜筛区、鼻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