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分离定律(一)

第一节 分离定律(一)
第一节 分离定律(一)

第一节分离定律(一)

1.遗传的基本定律不适合于

A. 家兔

B. 蓝藻

C. 团藻

D. 小麦

2.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C.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D.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4.两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既有黄色和绿色种子,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A.0粒 B.30粒 C.60粒D.90粒

5.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这是因为

A.正交和反交 B.自交和杂交 C.非甜是显性 D.甜是显性

6.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7.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

A. 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

B. 75%黑色,25%白色

C. 有黑色也有白色

D. 以上可能都有

8.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9.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代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F2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D.黄斑是隐性性状

10.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 B.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C.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 D.最多有一对等位基因11.在黑色鼠中曾发现一种黄色突变型(常染色体遗传),但从未获得黄色鼠的纯合子,因为AA的纯合子在母体内胚胎期就死亡。现用黄色的雌雄鼠交配,后代中黑色∶黄色的比例为

A.3∶1 B.2∶1C.1∶1D.1∶2

12.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所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该男孩及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

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

13.水稻的迟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迟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早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迟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表现型为迟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比为1: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D.F2的表现型为迟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14.基因型为AA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数A.25%B.50%C.75%D.100%

15.下列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于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

D.不含等位基因

16.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A.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 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D.自交

17.基因型为Dd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上有D基因,那么与其共用一个着丝点的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应是

A.d B.D C.D或d D.D和d

18. 将基因型为AA的接穗接到基因型为aa的砧木上。在自交的条件下,此嫁接得到的植株所结种子中,胚的基因型是

A.AA B.Aa C.AA、Aa、aa D.Aa、aa

19. 人类多指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常见畸形。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亲一方的基因型为AA,那么子女均患多指 B.双亲一方只要含有A,其后代都有可能出现多指C.双亲均为Aa,那么子女就患多指 D.双亲均为Aa,那么子女患多指的可能性为3/4 20. 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的孩子。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A.子代出现3:1,符合分离定律 B.子代数目少,观察不到预期的分离比例

C.体现了显性的相对性 D.遗传的结果与理论上应出现的情况是一致的

(1)根据哪个组合能判断出显性类型,试说明结果。

(2)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22. 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均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为黑毛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兔,问:

(1)选择下列哪组交配实验判断显隐性最好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

(2)通过判断为显性性状,为隐性性状。

(3)若黑毛与褐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用B和b表示,则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分别为

(4)如何鉴别甲兔的基因型是纯合还是杂合?

23.经鉴定,玉米的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为测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科研小组先从果穗G上取黄粒和红粒的种子,分别种植后自交。若只黄粒玉米的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若黄粒及红粒玉米的自交后代均未出现性状分离,接下来你应采取何种方法鉴别二者的显隐关系?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分离定律(二)

1.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阴暗、高温条件下却开白花。这个事实说明

A、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B、表现型一定,基因型可以变化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A.1∶1

B.1∶2

C.2∶1

D.3∶1

3.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合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

4.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①雄性黑马是杂合体②黑色是隐性性状③枣红色是显性性状④枣红色是隐性性状

A.①和④B.②和③ C.①和③D.②和④

5.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6.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配子是

A.雌:雄=1:1

B.雌:雄=1:4

C.AA:aa=1:1

D.A:a=1:1

7.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8.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9. 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父母表现型均为正常。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A.2/3 B.1/2 C.1/3 D.1/6

10.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栗色是显性,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的公马,拟设计一个配种方案在一个季节里的配种方案来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下列方案最好的是

A.让栗色公马自交看后代是否有白马

B.让栗色公马与栗色母马杂交看后代是否有白马

C.让栗色公马与一匹白色母马测交看后代是否有白马

D.让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看后代是否有白马

11. 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1显隐性之比为1:0 B.F2显隐性之比为3:1

C.F2的基因型之比1:2:1 D.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12. 小麦高秆对矮秆是显性,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Ⅰ.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Ⅱ.育出矮秆小麦,最佳措施分别是:①甲与乙杂交,得F1自交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③甲与乙杂交,得Fl再测交④甲自交、乙自交

A.①② B.①③ C.④② D.③④

13.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型会导致生物死亡。下面是对某种鼠的黄毛和非黄毛这对性状的观察结果;①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毛与非黄毛之比为2∶1;②凡是黄毛与非黄毛个体间交配,后代中黄毛与非黄毛的比例为1∶1;③非黄毛个体间交配产生的后代总是非黄毛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隐性性状是黄毛 B.①的后代致死率为33%

C.②过程相当于测交 D.③的后代致死率为50%

14.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A.F1 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比为1:1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控制高、矮茎的基因不在一个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15. 水稻的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让两株非糯性水稻杂交,子代性状比例为非糯性:糯性=3:1,则子代的非糯性中,能稳定遗传的水稻占

A.1/16 B.1/8 C.1/3 D.2/3

16. 人类多指是一种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夫妇俩一方是患者,另一方正常,则子女出现的情况是

A.全部是患者 B.全部是正常 C.一半是患者,一半是正常

D.子女的情况要根据患者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来决定

17.以下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受A、a控制):

(1)该病是由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2)Ⅰ3和Ⅱ6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和。

(3)Ⅳ15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或,它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4)Ⅲ11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5)Ⅲ12和Ⅳ15可能相同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6)Ⅲ代中,12、13、14都正常,那么Ⅱ7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7)Ⅲ代中,若11与13结婚生育,该遗传病发病率为。

18.某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如右图所示)的遗传

亲代类型子代类型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

背侧弯曲

双亲中只有一个拇

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全为拇指不能

向背侧弯曲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480 480 0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

曲288 448

全部子代均为拇指

不能向背侧弯曲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第______组婚姻状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3分)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分离定律(一)

1-5、BCCBC 6-10、BDDCC 11-15、DCBBC 16-20、DBACB

21.(1) 第二组圆粒为显性性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2) rr×rr Rr×Rr Rr×rr

22.(1)A(2)黑毛,褐毛(3)BB Bb bb(4)让甲兔与丁兔交配,若后代全是黑色,则甲是纯合,若有黑色有褐色,则是杂合的。

23.(2)黄粒将该红粒和黄粒玉米杂交若杂交后代全为黄粒,则黄粒为显性;若杂交后代全为红粒,则红粒为显性

第一节分离定律(二)

1-5、DABAB 6-10、DBDDD 11-16、DCCDCD

17.(1)隐(2)Aa aa (3)AA Aa 2/3

(4)0 (5)Aa (6)AA (7)1/4

18.(1)①;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2)(共3分,每组全部答对,给1分)

第一组:AA×AA AA×Aa Aa×Aa

第二组:AA×aa Aa×aa

第三组:aa×aa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4、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合子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

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第1课时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过程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案浙科版

第1 课时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过程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1.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主要特征。 2.学会杂交技术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3.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术语。 4.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作出的假设,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学生用书P1]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为纯种,而且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2)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 2.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 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对母本人工去雄→套袋隔离→授粉→再套袋隔离。 3.杂交实验常用符号及含义 符号P F1F2?×♀♂ 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自交杂交母本或 雌配子 父本或 雄配子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自交,F2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约为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设) 1.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即基因)控制的。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 (3)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

(4)两个不同基因在F1体细胞中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5)F1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 2.利用孟德尔假设解释分离实验现象 F 2 雄配子 1/2C 1/2c 雌配子 1/2C 1/4CC紫1/4Cc紫 1/2c 1/4Cc紫1/4cc白 紫花∶白花=3∶1。 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2)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3)杂交过程中涉及到两次套袋处理,其目的相同(√) (4)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此比例为雌、雄配子的数量之比(×) (5)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高三复习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教案)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概率计算 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则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再生正常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再生正常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3。 特别提醒: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该个体表现型: 已知是显性性状: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 纯合子AA的概率为1/3 ,杂合子Aa的概率为2/3 未知:基因型为AA或Aa或aa,比例为1∶2∶1 纯合子AA的概率为1/4 ,杂合子Aa的概率为1/2 ②用产生配子的概率计算(白化病为例) 1、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2、实例:如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1/2=1/4。再生个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_。因为既可以是父给A配子1/2,母给a配子1/2,也可以是父给a配子1/2,母给A配子1/2 。 ③亲代基因型不确定的情况下的计算题 例、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正常,但该夫妇均有一个白化病弟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 答案:确定夫妇基因型及概率:均为2/3Aa,1/3AA 分类讨论:若均为Aa,2/3Aa×2/3Aa 1/9aa 其余情况,后代均表现正常,患病概率为0 ④杂合子自交n代后,纯合子与杂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

当杂合子(Aa)自交n代后,后代中的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纯合子(A A+aa)所占比例为,其中AA、aa所占比例分别为。当n无限大时,纯合子概率接近100%。这就是自花传粉植物(如豌豆)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合子的原因。 对应训练8、9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某些遗传现象,而且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各种类型出现的概率,这对于动植物育种实践和医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指导生物育种——在杂交育种工作中的应用 杂交育种就是人们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杂交,对杂交后代再进行选育,最终培养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品种。 (1)培育显性性状 如培育纯合的抗锈病小麦,由于抗锈病是显性性状,所以子代出现抗锈病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只有让子代连续自交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才是我们所要的稳定遗传的抗锈病品种。要鉴定显性个体是否纯合,可以进行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表明它是杂合体;如果不分离则是纯合体。 (2)培育隐性性状后代中一旦出现此性状,便可推广。 隐性纯合体的选择:不能根据杂种F1表现取舍,而要将F1继续进行自交,在F2进行选择。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苏教版必修2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解,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说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2.结合教材资料,简述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 (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A和a 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2.基因分离定律 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与表现型 (1)表现型: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即表现型。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基因型。 (3)二者的关系: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个体的基因型,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4.纯合子与杂合子 (1)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和aa。 (2)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 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原因,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其优点是: (1)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保证杂交实验的准确性。 (2)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使获得的实验结果易于分析。 2.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判断正误 (1)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等位基因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 (6)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答案(1)√(2)√(3)×(4)√(5)√(6)√ 填空: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 1.两个小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2.小球代表配子,红球代表含基因A的配子,绿球代表含基因a的配子。两种颜色小球的数目相等,代表雌雄个体各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 (1)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 2.目的要求 (1)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及其比例之间的关系。 (2)为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3.方法步骤 (1)在1号、2号两个小罐中放入红色玻璃球和绿色玻璃球各50个。 (2)摇动两个小罐,使小罐中的玻璃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小罐中随机抓取—个小球放在一起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成的合子类型,记录小球的颜色;每次记录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罐重复50~100次,然后统计结果。 (4)将所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1.实验中,甲、乙两个小罐内的玻璃球数量都是50个,这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 答案不符合。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练习题无答案

《分离定律》练习题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狗的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2.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 【选用豌豆原因】 3.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 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传粉植物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⑤(D) ②④⑥ 4、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显隐性判断及基因型判断】 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 6、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A)EE×ee (B)EE×Ee (C)EE×EE (D)Ee×Ee 7、测交实验是指让()(A)F1个体之间进行杂交(B)F1个体与显性母本杂交 (C)F1个体与隐性父本杂交(D)F1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概率计算】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年级组别高一生物组 审阅 (备课组长) 审阅 (学科校长) 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 课题 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应用基因分离规律解释相关的遗传现象;分析常见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举例说明孟德尔遗传规律在育种和人类遗传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范围 应用基因分离规律解释相关的遗传现象 能够分析常见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并计算概率过程与方法根据基因分离定律会计算常规的遗传学计算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学 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在农业生产和医学上面的应用 教学 难点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会计算常规的遗传学计算题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边讲边练、合作探究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及方 环节一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二次备课 【复习】 1、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时期 2、纯合子与杂合子、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通过前面两课时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那么请同学们 思考: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

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 (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程设计二次备课 【点拨拓展】 一、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范围和条件 (1)范围:以染色体为载体的细胞核的遗传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合作释疑】 1、根据后代分离比确定双亲基因型(用B b表示)请同学们在独 立思考的前提下,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问题,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3:1,则双亲的基因型() 都是杂合体Bb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1:1,则双亲的基因型() 一定是测交类型:Bb×bb 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可能为() 至少一亲本为显性纯合子BB 【当堂检测】.番茄的圆果与长果是一对相对性状(设基因为B或b), 下表是番茄的果形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判断 显性性状的主要组合是。 (2)写出四个组合中各亲本的基因型:一; 二;三; 四。 (3)四个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组合,写出遗传图解。 组合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和植株数目 圆果长果 一圆果×长果105 112 二圆果×长果207 0 三圆果×圆果316 108 四圆果×圆果268 0

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教学目的: 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现过程 2.概念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板书设计: 一、概念: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纯合子 杂合子 等位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二、研究过程: 1、发现问题 2、设计假说,解释问题 3、设计试验,验证假说 4、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 一、基本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二、区分概念: 杂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父本、母本 三、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 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第二代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 阅读课本关于豌豆杂交试验的有关内容,回答: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遗传学的奠基人是谁? 2.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它?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过程 研究特点:①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 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 ③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2)试验结果 ①无论正交反交,F1只表现显性性状; ②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于3:1(高茎:矮茎)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思考:①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 ②显性基因用什么字母表示? ③什么是等位基因?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分布有何特点? ④生殖细胞中基因是成单存在的,受精卵中呢?原因? 习题反馈: 1.性状分离是指()。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的分离 C.等位基因的分离 D.杂种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 2.研究基因传递规律主要是通过下列哪项的遗传来推知的?()A.染色体;B.DNA;C.基因;D.性状 3.许多纯种高茎豌豆自花传粉而生成的后代很可能有A.100%高茎;B.25%高茎;C.50%高茎; D.25%矮茎 4.在正常情况下,T和t这一对基因会成对存在于()A.合子;B.配子;C.次级精母细胞; D.卵细胞 5.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A.DNA复制时;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离3.测交——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思考:①为什么要进行测交试验? ②测交是怎样进行的? ③按孟德尔的解释,杂种子一代Dd能产生几种配子?数量比如何? ④测交的遗传图解该怎样写? 通过测交,如果预期的结果和实践结果一致,则假说可以上升为真理,由此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升为真理,若二者不一致时,否定假说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思考:①什么是等位基因?它包括哪两个要点? ②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③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同处于平行关系,在杂合子(F1)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因型和表现型 思考: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②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除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外,还受什么影响? 注:

基因分离定律 教案

基因的分离规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 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 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解决办法] (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 [解决办法] 相对性状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杂交方法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法讲述、谈话、练习。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必修)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 二. 学习内容: 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环境影响基因的表达 三.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四. 学习重点: 深刻领会分离定律的实质。通过具体事例的遗传分析,学会运用遗传图解的方法分析与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的遗传性状问题 五. 学习难点: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的应用 六. 学习过程 1. 基因的分离定律 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亲代通过遗传物质把生物信息传递给子代,子代按照遗传信息生长、发育,因而子代总是具有与亲代相同或相似的性状。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会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生物的各种性状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的豌豆都是纯种;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孟德尔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作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① 实验过程 ② 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③实验显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F1)都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F1自交,子二代(F2)都发生性状分离,分离比等于3︰1 ④ 相关术语 杂交:指两个遗传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如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交配属于杂交。 相对性状:指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花的紫花、白花;高茎、矮茎等。 显性性状: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如紫花性状隐性性状:纯种亲本杂交,F1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白花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如紫花性状的F1自交,F2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是性状分离。 孟德尔认真地研究了7组实验数据,发现F2中表现显性性状的植株与表现隐性性状的植株相比,比值总是基本接近于3:1。 ⑤ 解释: Ⅰ 遗传因子及表示方法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代表显性因子(如A代表紫花因子),用小写字母代表隐性因子(如a代表白花因子)。紫花亲本产生A型花粉和A型卵细胞,白花亲本产生a型花粉和a型卵细胞。 Ⅱ 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并保持独立状态紫花亲本(AA)和白花亲本(aa)杂交产生的F1,含有1对遗传因子(Aa),由于A为显性遗传因子,a为隐性遗传因子,所以F1表现出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紫花性状。又由于杂种F1体细胞内的遗传因子A 和a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彼此保持独立的状态。 Ⅲ F l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花粉,以及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卵细胞。 Ⅳ 在F1自交时,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之间结合的概率相等,产生3种遗传组合

(新)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1浙科版必修2

分离定律 目标导航 1. 通过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主要特征和杂交技术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学会依据研究目的使用合适的实验材料。2.结合教材图文,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杂交实验的材料——豌豆 (1)选材原因: ①传粉方式: a.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 b.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②成熟变化: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③性状差异: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相关概念: ①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 ②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2.单因子杂交实验 (1)P:紫花×白花。 (2)F1的分析: ①F1:全部是紫花。 ②判断显隐性: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3)F2的性状及比例: F2:紫花∶白花=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 (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称为基因)控制的。 (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 (3)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4)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但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单因子杂交实验的分析 (1)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P:紫花CC×cc白花。 (2)F1的分析: ①F1的基因型:Cc,表现型:紫花。 ②F1的雌配子:C和c,雄配子:C和c。 (3)用棋盘法推出F2的结果: 3.相关概念 (1)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 (2)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3)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4)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 (5)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判断正误: (1)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 (2)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 ) (3)配子中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 (4)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都表现为隐性性状。( ) (5)同一棵豌豆产生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 (6)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 ) 答案(1)√(2)√(3)√(4)×(5)×(6)√ 一、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 1.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5.docx

第一节第2课时分离定律的验证和实质 [冃标导读〕1.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2.结合教材图解,概述1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过程,并归纳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3.归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重难点击]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2.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3.分离定律的内容。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如何进行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呢? 探究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过程 3.实验分析 探究点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实质 孟德尔的假说合理地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还需要相应的实验来验证支持,为此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⑴实验目的:让杂种F]与____ 杂交,來测定R的基因组成,这种方法称为测交。 (2)实验分析 比例丄: 1 若解释正确,则Fi应产生—和—两种配子,比例为_________ ,隐性亲本只产生一种配子—由此推出测交后代有—和—两种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__________ ,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为 (3)实验结果:FiX白花豌豆一紫花:白花= _______ (4)实验结论:Fi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 ;F]形成配子时,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发生了 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2.分离定律的实质

完善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分离定律的实质。 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________ 上,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________ 会随着 _______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屮,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基因的分离定律。 3.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随堂反馈:1.下列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1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 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基因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 D.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下列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 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 C. 豌豆在杂交吋,母本不需要去雄 D. 豌豆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3. 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进行遗传实验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 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先分析多对性状后再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C.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邳州市第四屮分科时导学案 年级—高一— 学科—生物 _______ 命制人—徐瑛— 第一节第3课时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目标导读]1?结合实例归纳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2. 结合实践,概述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时间—第四周

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分离定律同步测试题-精品

【关键字】情况、方法、问题、发现、研究、措施、环境、方式、关系、分析、说服 第1节分离定律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 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 D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 ①子一代产生的配子比例②子二代性状分离比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④亲本杂交后代分离比例⑤子二代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 A、①② B、③⑤ C、③④ D、①③ 3、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他们生有一个正常儿子和一个白化病的女儿。该正常儿子长大后与一个白化女性患者婚配,生一个正常的子女的几率是() A 1/2 B 1/3 C 1/6 D 2/3 4.水稻某些品种茎杆的高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隐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体的几率是() A 0% B 25% C 50% D 75% 5.右图是某遗传病谱系图。如果Ⅲ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 男孩的概率是() A 1/4 B 1/3 C l/8 D 1/6 6.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子叶黄色与绿色 B.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C.狗的卷毛与白毛D.小麦有芒和无芒 7、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 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传粉植物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 (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8、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 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 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9、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B)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 10、孟德尔通过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实验,发现其F2的相对性状分离比均接近于()

2021高考生物课标全国版一轮课时作业13基因的分离定律(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十三)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础练] 1.(2019·湖北武汉模拟)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B.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1/4 C.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是纯合的 D.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D[由于双亲皆为褐眼,在孩子中出现蓝眼,可推知双亲均为杂合子,若控制褐眼和蓝眼的基因分别用A和a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则其亲生孩子可以是蓝眼(aa),也可能是褐眼(AA或Aa),所以无法确定甲、乙、丙三个孩子中哪一个是收养的;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1/4×1/2=1/8;控制孩子乙眼睛的基因型可能是AA,也可能是Aa。] 2.(2019·四川乐山一模)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一对杂合的长翅果蝇交配后,繁殖出了8只果蝇,则这8只果蝇的表现型是() A.都是长翅B.都是残翅 C.6只是长翅、2只是残翅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D[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用A、a表示),一对杂合的长翅果蝇交配后,即Aa×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3∶1。但是由于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8只果蝇的表现型可能都是长翅,也可能都是残翅,还可能是6只果蝇是长翅,2只果蝇是残翅等其他情况。] 3.遗传实验过程中,生物的交配方式很多,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是目前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 B.自交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 C.测交常用来检测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用来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D.正交和反交常用来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 C[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是目前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还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自交也可用于确定某个个体的基因型;测交常用来检测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但不能用来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可以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细胞核基因还是细胞质基因,也可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常染色体基因还是性染色体基因。] 4.(2019·湖北孝感市一模)基因型为Bb(B对b为完全显性)的玉米植株自交后所结的一个玉米穗上有700多粒种子(F1),挑选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两组,甲组自交,乙组自由交

最新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18分离定律汇总

2014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18分离定 律

课前预习案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异花传粉的步骤:。(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 2.常用符号及其含义 P :;F1:;F2:;×:;○×:; ♀:;♂:。 3.过程图解(见课本第4页)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在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2.遗传图解(将右图补充完整)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实验,选用F1和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将右图补充完整) 四、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得出结论 1.实质:等位基因随的分开而分离(如 右图所示)。 2.发生时间:。 3.适用范围 ①生物生殖的遗传。 ②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五、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 (1)豌豆做杂交是杂交材料的优点 ①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②严格自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可获得纯种,纯种杂交可获得杂合子。 ③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2)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此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遗传规律。 (3)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子代出现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数学归纳出实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 (4)首创了方法。 六、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预习检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稿)Word版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第二章《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这节知识的延续,又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定基础,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生物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我将本块重点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孟德尔的选材原因、实验方法和操作要点。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解释和推理。 (2)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的学习,提高探究能力以及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孟德尔的生平以及为遗传学所作贡献的介绍,学习孟德尔热爱科学、锲而不舍的精神。 3、教学的重、难点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 ①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性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的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说教法: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本节课为新课教学,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但对基因的结构、复制和表达还没有学习,DNA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毕竟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现象,所以要把它同生物的性状遗传结合起来有很大困难,再加上本节课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特别多,同时考虑到教学大纲对教材重难点的要求是最高层次D: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我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学习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三课时学习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事例分析。 本节课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探究、合作、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

基因的分离定律_题型总结汇总教材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一、【课题背景】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近几年的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试题形式较多。如选择、简答、综合分析等,考查的知识多为对概念的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及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运用揭示定律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用分离定律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 二、【知识准备】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显性个体 A 中纯合子AA占。 2、逆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 (1)隐性突破法 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 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即Bb×Bb→3B︰1bb。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类型。即Bb×bb→1Bb︰1bb。 ③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即BB×→B。 【总结】:亲代基因型、正推型子代基因型、 表现型及比例逆推型表现型及比例 (三)性状的显、隐性及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确定显、隐性的方法 方法1:杂交的方式。A×B后代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A、B为一对相对性状)。归纳一句话:亲2子1,即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方法2:自交的方式。A和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无法确定,可为隐性纯合子也可为显性纯合子。归纳一句话:亲1子2,即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 发生性状分离,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方法3:先自交后杂交的方式。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先自交,若后代都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确定两亲

分离定律练习题.

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讲练结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 一、知识结构 孟德尔三组杂交实验图解(必须掌握遗传图解的格式和要领) (1)纯合亲本的杂交(2)F1的自交(3)F1的测交 P: AA × aa F1: Aa × Aa (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 ↓ 1Aa 1AA : 2Aa : 1aa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F1: Aa × aa (高茎)(矮茎)↓ 1Aa : 1aa (高茎)(矮茎)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狗的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3.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 【选用豌豆原因】 4.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 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传粉植物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 (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5、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显隐性判断及基因型判断】 6、对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A)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 (C)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D)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