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优——假设法解题与方程

小学数学培优——假设法解题与方程
小学数学培优——假设法解题与方程

假设法解题与方程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 =兔数。

经典例题精讲

例1.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析:

例2.“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析:

例3.某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5分,每做错或不做一题扣1分.小华参加了这次竞赛,得了64分.问:小华做对几道题?

解析:

例4. 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

解析:

例5. 有一辆货车运输2000只玻璃瓶,运费按到达时完好瓶子数目计算,每只2角,如有破损,破损1个瓶子还要倒赔1元,结果得到运费379.6元,问这次搬运中玻璃损坏了几只?

解析:

例6.现有大小油桶50个,每个大桶可装油4千克,每个小桶可装油2千克,大桶比小桶共多装油20千克,问大小桶各多少个?

解析:

例7.赵老师把一张50元和一张5元的人民币,兑换成了两元和5角的人民币共50张.他兑换了两种面额的人民币各多少张?

解析:

例8、小张的存钱盒里有2角,5角和1元人民币20张,共12元,算一算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解析:

例9.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解析:

配套活页练习卷

1.有鸡兔共20只,脚44只,鸡兔各几只?

2.鸡、兔共笼,鸡比兔多26只,足数共274只,问鸡、兔各几只?

3.鸡、兔共有脚100只,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有脚86只.问:鸡、兔各有几只?

4.有一群鸡和兔,腿的总数比头的总数的2倍多18只,兔有几只?

5.某次数学测验共20题,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不做得0分.小华得了76分,问他做对几题?

6.蜘蛛有8条腿,蝴蝶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一对翅膀,现有这三种动物共21只,共140条腿和 23对翅膀,问蜘蛛、蝴蝶、蝉各有几只?

7.红英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共135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三班比二班少7人,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8.瓷器商店委托搬运站运送800只花瓶,双方商定每只运费是0.35元,如果打破1只,不但不计运费,而且要赔偿2.50元,结果运到目的地后,搬运站共得运费268.6元,求打破了几只花瓶?

9.有两桶油共重86千克,假如从甲桶油倒入乙桶4千克,则两桶油的重量相同.这两桶油各有多少千克?

10.大院里养了三种动物,每只小山羊戴着3个铃铛,每只狮子狗戴着一个铃铛,大白鹅不戴铃铛.小明数了数,一共9个脑袋、28条腿、11个铃铛,三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11.幼儿园买来20张小桌和30张小凳共用去1860元,已知每张小桌比小凳贵8元,问小桌、小凳的价格各多少?

12.小张的存钱盒里有2角,5角和1元人民币20张,共12元,算一算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13.某电视机厂每天生产电视500台,在质量评比中,每生产一台合格电视机记5分,每生产一台不合格电视机扣18分.如果四天得了9931分,那么这四天生产了多少台合格电视机?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二年级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余数的妙用 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会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范例解析] 例1如图1-1。把14个乒乓球平均分给三个班,每班分得几个?还余下几个? 解 14÷3 = 4余2 每班分得4个还余2个。 例2下面三个竖式,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不对? 解第一个竖式不对,它的余数8比除数5还大,还可商1,即商应为8; 第二个竖式也不对,因商和除数的积不能大于被除数; 第三个竖式是对的,余数3小于除数5。 说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时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是: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余数 = 除数×商 例3把11、12、13、14、15、16、17分别除以3时,各得哪些余数? 解 11÷3 = 3余2; 12÷3 = 4余0; 13÷3 = 4余1; 14÷3 = 4余2; 15÷3 = 5余0; 16÷3 = 5余1; 17÷3 = 5余2。 说明一串连续数除以同一个数,因为它们的余数小于除数,所以余数重复出现。 “余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处呢! 例4国庆节挂彩灯,用六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白、绿、紫的次序装配,总共要装50只灯,每种颜色的灯泡各需要多少只? 解可以这样想,六种颜色的灯泡作为一组,50只灯泡可以分成 50÷6 = 8(组)余2(只) 于是,其中有四种颜色的灯泡各配8只,另两种颜色的灯泡各配9只。 例5今天是星期三,再过20天是星期几? 解今天是星期三,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以星期一为星期的第一天计算,因已经过了3天。所以有 (20+3)÷7 = 3余2 即再过20天是星期二。 例6把4、7、18、2四个数填入下式的括号中。 ()÷() = ()余()

小学数学的几种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的几种解题策略 张继荣 摘要:小学数学问题的策略还很多,教师要根据各种数学问题的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实时的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解题思想枚举策略替换的策略假设策略转化策略 所谓数学解题方法是指解决数学问题中,学习者为实现某种目标所采用的一些相对系统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它既是由多种具体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体系,同时又是由多个步骤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种有序的思维活动程序。数学解题策略既是考察学习效果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志。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帮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尽可快的解决数学问题。 一、枚举(列举)策略 枚举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有很多较复杂的问题,常常是从具体情况一一枚举,从中找出 规律和方法再加以解决的。 妈妈买来7个鸡蛋,每天至少吃2个,吃完为止,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 解:需要考虑吃的天数和吃的顺序不同。一天吃完:7;两天吃完:5+2,2+5,4+3,3+4;三天吃完:3+2+2,2+3+2,2+2+3。 答:一共有8种不同的吃法。 二、替换的策略 所谓替换策略,就是用一种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想去替代变换另一种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的一种策略。 例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504元。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 本题中要求桌子和椅子的单价两个未知量,我们在解答时,可以根据“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这一条件,将桌子和椅子分别进行替换,就可以消去一个未知量,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量,从而得出该题的答案。 解法一:用椅子替换桌子。由于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则4张桌子和(3×4)12张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这样,4张桌子和9把椅子的价钱就和(12+9)21把椅子的价钱相等,共是504元。于是便可以先求出椅子的单价再求出桌子的单价了。即:504÷(9+3×4)=504÷21=24(元),24×3=72(元)。 解法二:用桌子替换椅子。由于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则9把椅子就和(9÷3)3张桌子的价钱正好相等。这样,4张桌子和9把椅子的价钱和(4+3)7张桌子的价钱正好相等,共是504元。于是便可以先求出桌子的单价再求出的单价了。即:504÷(4+9÷3)=504÷7=72(元),72÷3=24(元)。 三、假设的策略 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量,解题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相等或先假设要求的一个未知量与题目中的某一已知数量相等,使题意明朗化、简单化。再按照题里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把假定的加以纠正和调整,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解题11种方法

小学数学是令很多孩子头疼的科目,其实,只要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学习过程就变得通透了。 多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分为: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我们就可以采用形式思维的方式;客观存在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我们可以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形式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 形式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学数学要培养孩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突出在:

(1)思维品质上,应该具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 (2)思维方法上,应该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 (3)思维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密。 (4)思维训练上,应该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孩子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解方程的公式

解方程的公式: 1. 加法方程,求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如:x+3.7=9.2 1.8+x=11.6 解:x=9.2-3.7 解:x=11.6-1.8 x=x= 2. 减法方程,求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求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如:15.6-x=10 如:x-3.6=1.8 解:x=15.6-10 解:x=1.8+3.6 x=x= 3. 乘法方程求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如: 3.5x=7 解:x=7÷3.5 x= 4. 除法方程,求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求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如:x÷6.3=5 如:21.7÷x=7 解:x=5×6.3 解:x=21.7÷7 x=x= 用方程解决应用题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解方程的公式: 1. 加法方程,求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如:x+3.7=9.2 1.8+x=11.6 解:x=9.2-3.7 解:x=11.6-1.8 x=x= 2. 减法方程,求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求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如:15.6-x=10 如:x-3.6=1.8 解:x=15.6-10 解:x=1.8+3.6 x=x= 3. 乘法方程求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如: 3.5x=7 解:x=7÷3.5 x= 4. 除法方程,求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求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如:x÷6.3=5 如:21.7÷x=7 解:x=5×6.3 解:x=21.7÷7 x=x= 用方程解决应用题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容,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数学习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题目虽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变化,但在解答过程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使学生建立对于数学问题的整体认知,逐渐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位好的数学教师,不仅会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路更加开阔,面对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会更高。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鼓励猜想,通过发散思维解题 小学生的思维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猜想,通过猜想明确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的解题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意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的自觉沟通数学知识的某种联系,构建数学对象,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方式,找出解题途径,克服思维僵化,生搬硬套,解题呆板,运算繁琐等不良倾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是在思维过程中不受解决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寻找共性,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拓展。如在解决小学数学问题时,教师往往去尝试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等训练,较好地培养和锻炼了思维的发散性。例如,一题多问是以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后,课件出示:一本故事书有15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2/5,第二天看了全书3/10,?根据屏幕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接着学生?思考边回答,并在本子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找规律填数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数列填数; 2.阵图填数。 [范例解析] 例1找规律填出后面三个数: ⑴3,4,6,9,13,18,______,______,______; ⑵56,61,47,44,______,______,______; ⑶3,9,27,______,______,______; ⑷7,14,21,28,______,______,______; ⑸0,1,1,2,3,5,8,______,______,______。 解⑴这一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逐渐增大,那它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仔细观察,第二个数4比第一个数3大1;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大3;第五个数比第四个数大4;第六个数比第五个数大5。如图3-1所示。 即是按照加1、加2、加3、加4、……的规律加下去。因此,应填24,31,39。 ⑵这一列数正好⑴相反,它们是逐渐减少。其中,第二个数51比第一个数56少5; 第三个数又比第二个数少4;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少3。如图3-2所示。 即是按照减5、减4、减3、……的规律减下去。因此,应填42,41,40。

⑶ 这一列数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二个数的3倍,如图3-3所示。 图3-3 即是按照前一个数扩大3倍,得后一个数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81,243,729。 ⑷ 我们观察发现,这一列数中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4倍,如图3-4所示。 即是按照把第一个数扩大2倍、3倍、4倍……的规律酸下去因此,应填35,42,49。 ⑸ 这一列数的变化规律较复杂一点,要仔细地观察。我们改变一下观察研究的顺序,即从8起往左看,可看出:8是3+5的和,5又是它的前两个数2+3的和,3则是1+2的和,2是1+1的和,1是0+1的和。如图3-5所示。 即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13,21,34。 说明 在一列数中填数,关键是要找出这列数中各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按规律酸下去,才 能正确填才其中的缺数。 例2 你能把空缺的数填出来吗? 分析 我们发现,这已知的7个数字之间找不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变换观 察的角度,即分单双位上的数考虑,这就将一列数分才人下的两列数: 前一 列数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加1的规律算下去,因此,空缺数应填5。 说明 有时一列数是由两个有规律的数串混合组成的。在填空缺数时,应注意这一点。 例3 找规律,很快把图3-6 中小圆圈里的数填出来。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数学习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题目虽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变化,但在解答过程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使学生建立对于数学问题的整体认知,逐渐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位好的数学教师,不仅会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路更加开阔,面对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会更高。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鼓励猜想,通过发散思维解题 小学生的思维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猜想,通过猜想明确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的解题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意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的自觉沟通数学知识的某种联系,构建数学对象,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方式,找出解题途径,克服思维僵化,生搬硬套,解题呆板,运算繁琐等不良倾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是在思维过程中不受解决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寻找共性,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拓展。如在解决小学数学问题时,教师往往去尝试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等训练,较好地培养和锻炼了思维的发散性。例如,一题多问是以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后,课件出示:一本故事书有15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2/5,第二天看了全书3/10,根据屏幕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接着学生思考边回答,并在本子上填空,然后指名学生板演。通过这个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鼓励画图,通过数形结合解题

(完整版)小学数学解题的19种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解题的19种方法总结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例1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 思维方法是:图示法。 思维方向是:锯几次,每次用几分钟。 思路是:锯3段锯了几次,每次用几分钟,锯6段锯了几次,需要多少分钟。 例2判断等腰三角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图略) 思维方法:图示法。 思维方向:先比较面积,再比较周长。 思路:作条辅助线。图甲占的面积大,图乙所占面积小,所以“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是正确的。线段AD比曲线AD短,所以“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是错误的。 3、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

各类方程解法

各类方程解法一一元一次方程 1 一般形式 ax+b=0 (a≠0) 2 求根公式 x=? b 二二元一次方程 1 一般形式 ax+by=m cx+dy=n 2 求根公式 x=b ? d ÷ a ? m y=a m ? c n ÷ a b ? m n

1 一般形式 ax2+bx+c=0 (a≠0) 2 判别式 △=b2?4ac △>0,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x=?b±b2?4ac 2a △=0,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x1=x2=? b △<0,方程无实数根。

1 一般形式 ax 3+bx 2+cx +d =0 (a ≠0) 2 求根公式 x 1= ?27a 2d ?9abc +2b 327a 3+ 27a 2d ?9abc +2b 327a 3 + 3ac ?b 23a 2 3+ ?27a 2d ?9abc +2b 327a 32+ 27a 2d ?9abc +2b 327a 32 2+ 3ac ?b 23a 23 33?b 3a x 2=(?1+ 3i )? ?27a 2d ?9abc +2b 327a 3+ 27a 2d ?9abc +2b 327a 3 + 3ac ?b 23a 2 3+(?1+ 3i )2? ?27a 2d ?9abc +2b 327a 32+ 27a 2d ?9abc +2b 327a 32 2+ 3ac ?b 23a 23 33?b 3a x 3=(?1+ 3i 2)2? ?27a 2d ?9abc +2b 327a 32+ 27a 2d ?9abc +2b 327a 32 2+ 3ac ?b 23a 23 33+(?1+ 3i 2)? ?27a 2d ?9abc +2b 327a 3+ 27a 2d ?9abc +2b 327a 3 + 3ac ?b 23a 2 3?b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分组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分组法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些事物的数量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一组一组有秩序地出现的。只要能看出哪些数量是同一组的,并计算出总数量中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同一组的数量,就便于计算出这一组数量中的每一种物品各是多少个,从而解答出应用题。这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叫做分组法。 例1某汽车制造厂,计划在本月装配98辆汽车。当第一车间每装配5辆吉普车时,第二车间则装配2辆大卡车。求本月该厂装配吉普车、大卡车各多少辆?(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因为当第一车间每装配5辆吉普车时,第二车间装配2辆大卡车,所以在这同一时间内两个车间一共装配汽车: 5+2=7(辆) 把7辆汽车看作一组,看98辆汽车要分成多少组: 98÷7=14(组) 因为在一组中有5辆吉普车、2辆大卡车,所以本月装配吉普车: 5×14=70(辆) 本月装配大卡车: 2×14=28(辆) 答略。 例2 80名小学生正好做了80朵小红花,每名女学生做3朵小红花,每3名男学生做1朵小红花。求这80名小学生中有男、女生各多少名?(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因为每名女学生做3朵小红花,每3名男学生做1朵小红花,所以每名女学生和每3名男学生共做小红花: 3+1=4(朵) 把4朵小红花看作一组,看80朵小红花中有多少组: 80÷4=20(组) 因为做每一组花时有1名女生、3名男生。所以女生人数是: 1×20=20(名) 男生人数是: 3×20=60(名) 答略。例 3用 1000个黑珠、白珠串成一串。珠子的排列顺序是:一个白珠、一个黑珠、两个白珠。问这一串珠子中有多少个白珠?最后一个珠子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这一串珠子的排列顺序是:一白、一黑、两白,不断出现,也就是“三个白珠”与“一个黑珠”为一组。 这1000个珠子可以分为多少组: 1000÷(1+3)=250(组) 因为每一组中有3个白珠,所以白珠的总数是: 3×250=750(个) 因为每一组最后的那个珠子是白色的,所以第250组最后的一个,也就是第1000个珠子,一定是白色的。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概念题、计算题、方程题、应用题、几何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一、数量关系分析法。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 (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进而转化成具体的生活情景,根据情景进一步的归纳概括,明确相应的数量关系,简化题目结构。 如:“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 生:三个。 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 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 生:用乘法35 ×3=105(人)。 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 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 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 生:105+35=140(人)。 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 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 生;140+12=152(人)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假设法

第一章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假设法 当应用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时,可假设题中的情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推理,调整由于假设而引起变化的数量的大小,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做假设法。 用假设法解应用题,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假设出既合乎题意又新奇巧妙,既简单又便于计算的条件。 有些用一般方法能解答的应用题,用假设法解答可能更简捷。 (一)假设情节变化 解:假设篮球没有借出,足球借出一个,那么,可以把现有篮球的个数看作是3份数,把现有足球的个数看作2份数,两种球的总份数是: 3+2=5(份) 原来篮球的个数是: 原来足球的个数是: 21-12=9(个)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92吨,从甲场运出28吨后,乙场的存煤比甲场的4倍少6吨。两场原来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从甲场运出的不是28吨,而是比28吨少6吨的22吨,那么,乙场的存煤数就正好是甲场的4倍,甲场的存煤是1份数,乙场的存煤是4 甲场原来存煤: 92-50=42(吨) 答略。(二)假设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 例1有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185千克。其中第一块地5亩,平均亩产粮食203千克。如果第二块地平均亩产粮食170千克,第二块地有多少亩(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假设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都是170千克,则第一块地的平均亩产量比两块地的平均亩产多: 203-170=33(千克) 5亩地要多产: 33×5=165(千克) 两块地实际的平均亩产量比假设的平均亩产量多: 185-170=15(千克) 因为165千克中含有多少个15千克,两块地就一共有多少亩,所以两块地的亩数一共是: 165÷15=11(亩) 第二块地的亩数是: 11-5=6(亩)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解题步骤 防城区峒中镇小学韦达良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解决问题(也说应用题)顾名思 义就是利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简单的建模就是我们做的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为25%~32%),所以如何解答好应用题是学习好数学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本文主要是由笔者平时教学中如何解决应用题的一些心得体会,从中总结了读(弄清题意)、分(应用题分类)、解(做出解答)三个步骤。通过以下所述,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的解答应用题,使解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解决问题读分解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所占的比例很大,约为25%~32%,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所学到的应用题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几个家庭聚会用餐,习惯AA制,按人数分摊费用,因此也可以这么说解决问题是生活的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其实解决问题的学习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小学生通过学习,起到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质。 笔者认为应用题的教学,一定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的训练,强化学生归类应用题的能力,并通过对题目的阅读理解基础上,迅速对所做的题目进行有效的分类,根据应用题各种类型题,对准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总结我多年的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心得,在常见的数学几种应用题中,得出解决应用题的以下步骤:读――分――解。现分述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应用题。 一、读 小学数学应用题上所谓的读,我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应用题是用语言表述的一类题型,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读题便成为解答应用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自己感知信息数据的过程,弄清题意是把不相关的语言精简掉,整理出有用的信息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理解。现在很多应用题不但考的是数学常识,还考查了语文的阅读能力,还有转化问题的能力。可能有些人会说数学的读看起来很简单,平时不太注意的去强调和有意识的去训练,造成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没有充分理解题目的基本含义,解题就没有方法可论,甚至是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在教学应用题时,有必要的加强读。但数学应用题的读并非泛泛而读,它要求讲究一定的方式,数学中的读不讲究抑扬顿挫、优美动听,但需要用心、用脑、集中注意的读,一般来讲要读三遍:第一遍初读,对题目有初步印象;第二遍应逐字逐句的读,重点理解每个词、数学术语的实际含义;第三遍连贯起来读,重点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十一册第38页上的例5,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在读这个题目的时候需要通过大脑反映弄清四个问题: 1、这道题叙述的是什么事? 2、题目第一条件是什么? 3、第二条件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谁和谁比?比什么?比的结果怎样?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联想法

第一章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联想法 我们把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由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由某种解题方法而想起其他解题方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叫做联想法。 通过联想,可以把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中那些接近的、相似的、对立的,或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物建立某种联系,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迁移和同化,有利于认识新事物、产生新的设想。 (一)纵向联想 这是把问题的前后条件联系起来思考的方法。 进红皮球20只,这时红皮球正好占皮球总数的60%。现在有红皮球和白皮球各多少只(适于六年级程度) 4份。后来又买进红皮球20只,这时红皮球正好占皮球总数的60%,由此联想到:现在皮球的总只数中,红皮球占6份,白皮球占4份。 可见,白皮球占的份数没有起变化,红皮球的份数增加了6-5=1(份)。因为增加了20只红皮球是增加了1份。所以1份就是20只皮球。 红皮球这时占6份,红皮球的只数是: 20×6=120(只)

白皮球占4份,白皮球的只数是: 20×4=80(只) 答略。 (二)横向联想 这是指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思考方法。 例东风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共植树330棵。已知五年级植树的棵数六年级植树: 或 330-180=150(棵) 由分数解法联想到按比例分配的解法。 六年级植树:

答略。 (三)多角度联想 这是指对一个问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方法。 例图28-1半圆空白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 (1)用归一法解。先求出右边扇形圆心角为1°时的面积,再求出阴影部分扇形圆心角度数,然后求出阴影部分面积。 ÷100=(平方厘米) 180°-100°=80° ×80=(平方厘米) (2)由归一法解联想到用倍比法来解。求出图中阴影扇形圆心角度数是空白扇形圆心角度数的倍数,再根据空白部分的面积平方厘米是阴影部分面积的倍数,然后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小学数学常用的19种解题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常用的19种解题方法总结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英]贝尔纳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思维方法分为两种,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课前预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a,b,c,并求出b 2-4ac 的值 (1)2x 2-3x=0 (2)3x 2(3)4x 2+x+1=0 二、课堂流程 归纳:1、一般地,式子b 2-4ac 叫做关于x 的方程ax 2+bx+c=0 (a ≠0)根的________,通常用希腊字母△表 示,即△=________ 2、当△>0时,方程ax 2+bx+c=0 (a ≠0)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0时,方程 ax 2+bx+c=0 (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ax 2+bx+c=0 (a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0时,方程ax 2+bx+c=0 (a ≠0)的实数根可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式子叫做一元 二次方程ax 2+bx+c=0 (a ≠0)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三)当堂训练: 例1: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 (1)16x 2+8x=-3 (2)9x 2+6x+1=0 (3)2x 2-9x+8=0 ( 4)x 2-7x-18=0 例2.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 x 2 -4x-7=0 (2) 2x 2 -2 2x+1=0 (3) 5 x 2 -3x=x+1 (4) x 2 +17=8x 三、课后作业 1、下列方程中,无实数根的是( ) A.4x 2+3x=2 B.2x 2-4x+7=0 C.2x 2 +1=4x D. 4x 2-20x=25 2.下列方程中,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的是( ) A. x 2-5x-1=0 B.9 x 2=4 x 2- (3x-1) C.23x 2-267 x-2=0 D. 2x 2+(3.若关于x 的方程mx 2+(2m+1)x+m=0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4.如果分式3 322---x x x 的值为0,则x 值为 A.3或-1 B.3 C.-1 D.1或-3 5. 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1和2,第三边的长为2x 2-5x+3=0的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4 B.214 C.4或2 14 D.不存在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数阵图

第一章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数阵图 【方阵】 例1 将自然数1至9,分别填在图5.17的方格中,使得每行、每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长沙地区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中间一格所填的数,在计算时共算了4次,所以可先填中间一格的数。 (l+2+3+……+9)÷3=15,则符合要求的每三数之和为15。显然,中间一数填“5”。 再将其它数字顺次填入,然后作对角线交换,再通过旋转(如图5.18),便得解答如下。 例2 从1至13这十三个数中挑出十二个数,填到图5.19的小方格中,使每一横行四个数之和相等,使每一竖列三个数之和又相等。

(“新苗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据题意,所选的十二个数之和必须既能被 3整除,又能被 4整除,(三行四列)。所以,能被12整除。十三个数之和为91,91除以12,商7余7,因此,应去掉7。每列为(91—7)÷4=21 而1至13中,除7之外,共有六个奇数,它们的分布如图5.20所示。 三个奇数和为21的有两种:21=1+9+11=3+5+13。经检验,三个奇数为3、5、13的不合要求,故不难得出答案,如图5.21所示。 例3 十个连续自然数中,9是第三大的数,把这十个数填到图5.22的十个方格中,每格填一个,要求图中三个2×2的正方形中四数之和相等。那么,这个和数的最小值是______。 (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不难得出十个数为:2、3、4、5、6、7、8、9、10、11。它们的和是65。在三个2×2的正方形中,中间两个小正方形分别重复了两次。 设中间两个小正方形分别填上a和b,则(65+a+b)之和必须是 3的倍数。所以,(a+b)之和至少是7。 故,和数的最小值是24。 【其他数阵】 例1 如图5.23,横、竖各12个方格,每个方格都有一个数。 已知横行上任意三个相邻数之和为20,竖列上任意三个相邻数之和为21。图中已填入3、5、8和“×”四个数,那么“×”代表的数是______。 (1994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讲析:可先看竖格。因为每相邻三格数字和为21,所以每隔两格必出现重复数字。从而容易推出,竖格各数从上而下是:3、10、8、3、10、8、3、10、8、3、10、8。 同理可推导出横格各数,其中“×”=5。

(word完整版)七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梳理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所涉及的各种问题的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2.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3.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S?h=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abc 4.数字问题 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 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市场经济问题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2)商品利润率=×100% (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5)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标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商品打8折出售,即按原标价的80%出售. 6.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7.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8.储蓄问题 利润=本金×利润率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1.想平均数 例如,美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第三次(1982年1月)题3:求三个连续自然数,使第一个和第三个之和等于118。( ) 由于三个数是连续自然数,所以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的平均数是第二个数,即118÷2=59。另两个数是58和60。 2.想中间数 判断方法: 3.接近某数法 两个分数与1的差大的分数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数越小。

例2 下面的正确排列是( )。 只有(B)正确。 4.拆数 例如,99999992+19999999的和是( )。 原式=9999999×9999999+19999999 =9999999×(10000000—1)+ (10000000+9999999) =99999990000000—9999999+ 10000000+9999999 =100000000000000 5.插数 就是把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各扩大2倍,使原来分子和分母都“相挨” 这种方法简便,一次成功,正确率高,所填分数的分子分母又最小。 6.奇偶数法 基本关系: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的任何次方,幂是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n(n+1)必是偶数,因为n和(n+1)必为一奇一偶。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任何次方,幂是偶数。 在整除的前提下: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例1 30个饺子五碗装,装单不装双( )。 因为奇数×奇数=奇数,故无解。 例2 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数是( )。(1)相邻的两偶数相差2。由和差问题解依次为 (82—2)÷2=40,40+2=42。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82÷2—1=40,40+2=42。或者41+1=42。 例3 1+3+5+……+25=( )。 由“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所有奇数个数的平方”。知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含答案)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元二次方程x(x﹣2)=0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2.已知b<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2=b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有两个实数根 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2﹣m=0有两个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A.m≥﹣ B.m≥0 C.m≥1 D.m≥2 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B.k>C.k<且k≠0 D.k>且k≠0 二、填空题 5.一元二次方程x2+x=3中,a=______,b=______,c=______,则方程的根是______. 6.若x 1,x 2 分别是x2﹣3x+2=0的两根,则x 1 +x 2 =______. 7.已知三角形两边长是方程x2﹣5x+6=0的两个根,则三角形的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8.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9.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______. 10.一次二元方程x2+x+=0根的情况是______. 11.若关于x的方程ax2+2(a+2)x+a=0有实数解,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2.已知代数式7x(x+5)与代数式﹣6x2﹣37x﹣9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______. 13.已知一次函数y=﹣x+4与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没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