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oc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oc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oc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摘要】合理布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是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首先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归并特征和实地调查,对顺义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级别划分;其次对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与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达性进行分析,并确定未来农村居民点发展模式,作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空间依据;最后,以农村医卫慈善用地为例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探讨,研究成果可为编制城乡统筹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通达性;布局优化;顺义区

0 引言

公共服务设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对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有一定的驱动作用[1]。Aaberge认为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均衡发展是造成城市内部压力过大、城市不断扩张和农村区域落后的重要原因,仅利用经济指标进行测算和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城乡、区域发展的差异程度[2]。城市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劳动力、资本不断集中。但是过度的劳动力集中容易造成城市内部发展压力增大,加上城市功能的溢出效应促使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加剧,造成城市不断扩张。而农村区域由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和比较收益低下所造成的劳动力不断流失,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而且导致农村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Fingleton认为发展不仅要着眼于自身社会经济实力,更要加强与周围资源和环境的互动,否则会陷入“自我增强”的怪圈,难以实现统筹发展[3]。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完善农村社区化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农村区域承接城市区域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而且可以缓解城市内部资源紧张、发展空间受限的压力。

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分布包括两个方面:数量和质量的均衡,以保证为居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服务;空间分布的均衡,即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达性,表示为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路程和时间[4]。这两种均衡共同决定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功效,而且都与未来发展模式和区域社会经济实力紧密相关。其中,空间分布的均衡是数量和质量均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通达性分析是目前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手段[5-6]。本研究在对顺义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不同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通达度这两类背景因素,以农村医卫慈善用地为例对未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格局进行优化,以期为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借鉴,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部区域,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0°01′~40°18′,东经116°28′~116°59′之间,总面积为101953 hm2,下辖19个乡镇和426个行政村。顺义区地势平坦,长期以来缺乏村级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数农村居民点为历史形成的自然村,分布散乱,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2006年该区生产总值293.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6.2:55.6:38.2,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顺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提出了新的契机和要求。

1.2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农村居民点和公共服务设施数据来源于2006年顺义区集体土地调查数据;城市规划和

道路规划数据来源于顺义区城市规划(2005—2020);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05年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和统计年鉴。利用Arc GIS 9.2对各空间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栅格化处理(25m×25m),并通过空间配准对各空间数据进行统一坐标系处理,最终建立综合属性数据库。

2公共服务设施的级别划分

长期以来,我国土地管理部门采用的土地分类体系对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的划分细化程度不够,过于侧重用地规模,难以反映它们内部用地类型的空间布局和数量特征[7-8]。相比之间,城市规划部门则强调城镇内部各类用地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空间配置,以实现城镇用地布局的最优化。为实现土地管理从数量管理到质量管理的转变,协调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也不断改良和优化。尤其是顺义区集体土地调查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的划分,为城乡土地统筹管理和部门衔接建立了统一平台。该分类体系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进行了细分,包括科教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公园与绿地等二级地类。这种划分方式以土地用途为划分依据,并结合所在区域的建制特征和发展类型进行归并,以便于土地管理。

从城乡统筹管理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和服务范围差异化的角度出发,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的归并特征和实地调查,在此把顺义区集体土地调查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划分为3个级别:村庄级别(农村)、乡镇级别和区(县)级别。村庄级别指的是农村居民点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农村文体中心、开放空间等。从缩短行程、节约资源的角度考虑,村庄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通达半径为1000 m,即步行适宜距离(walkable distance)[9]。乡镇级别指乡镇级的医院、农业技术服务站、学校等,服务范围涵盖整个乡镇辖区。区(县)级别指位于顺义主城区内的区(县)级公园、绿地、图书馆、医院等,服务范围涵盖整个顺义区。

3背景因素分析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城乡统筹、改善农村环境的龙头,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空间布局优化必须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是整治模式的选择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的重要基础,决定未来农村居民点的发展方向。城区和镇区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其规模和功能优势对于广大农村区域同样具有辐射作用。

为综合分析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对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影响,从城市规划中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两个层面,选取指标进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分析(表1,表2)。各指标根据自身的特征,选取不同的模型进行量化。最后进行空间叠加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发展类型。

3.1 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通达度分析

结合城区和镇区的规划范围,计算乡镇和区(县)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对于农村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程度。为衔接城市规划,选取城市规划中公共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规划用地规模和人口控制规模5个指标进行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通达度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表1),利用式(1)计算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度,并与城市规划区的图形文件相关联。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通达度由式(2~4)计算得出。其公式如下

式中:T为综合分值;n为评价指标的数量;X k为评价指标k的权重;Y k为指标k的分值。

乡镇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涵盖对应的乡镇辖区,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涵盖整个顺义区。每个栅格距规划城区和镇区的距离利用式(2)计算得出

式中:r为相对距离;d i为在乡镇或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i的通达半径内,特定栅格距规划城区或镇区的距离;d为乡镇或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i的通达半径,取城区距顺义区最远行政界的距离,镇区取距离本辖区的最远行政界距离。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通达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 ij为乡镇或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i对栅格j的通达度;P i,max为i级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度,由式(1)计算得出;r为栅格j到i级城区或镇区的相对距离。

乡镇和区(县)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达度会存在空间重叠,取其中最高的通达度分值。利用ArcGIS中的Raster Calculator模块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 ij为特定栅格j受到乡镇和区(县)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i的通达度的最高分值;

E ij为特定栅格j受到i级乡镇和区(县)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达度的分值。

3.2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分析

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主要反映在公共服务设施、人口规模、二三产业、收人情况和居民点用地情况,以及与道路建设的耦合程度[2]。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人口规模、人均年收入、就业率、二三产业用地比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通达性(公共服务设施种类和公共服务设施累计覆盖率)、道路规划导向度作为评价指标。其中,公共服务设施种类、公共服务设施累计覆盖率是通过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通达性评价得出。在对各类指标分别量化的基础上,根据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表2),利用式(1)进行整合,获取各居民点发展实力综合分值[10]。最后把综合分值与对应居民点矢量图斑关联,并根据分值的频率直方图进行等级划分,用于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分析。划分标准为:高度实力(>79.17)、中度实力(61.13~79.17)、低度实力(<61.13)。

另外,对各人口规模、人均年收入、就业率、二三产业用地比例这些社会经济指标利用式(5)进行归一化处理。其公式如下

式中:Q i为评价指标i的量化分值;M i为评价指标i的实际分值;M max为评价指标i的最大实际分值;M min为评价指标i的最小实际分值。

3.2.1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通达性分析。结合顺义实际情况,以村庄级别的科教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作为通达性评价指标,探讨公共服务设施通达性评价方法。村庄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原则是路程节约、时间节约、资源节约,以1000 m的步行适宜距离作为此级别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达半径,进行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通达性分析,包括覆盖农村居民点的公共服务设施种类、公共服务设施累计覆盖率。公共服务设施种类指农村居民点在通达半径内所触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数;公共服务设施累计覆盖率指农村居民点受到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覆盖面积比例的累加值。在此利用布尔模型进行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通达性评价,公式如下

式中:S为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通达性分值;r为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的通达半径,在此取1000 m为通达性评价的阀值。

3.2.2道路规划导向度分析。道路建设有助于农村区域人们便捷、快速的触及乡镇和区(县)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区(县)级别—乡镇级别—村庄级别”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建立。道路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城镇与农村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区域共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距非封闭式的主干道的距离应作为农村居民点整治中的重要因素进行考虑,以承接道路的外溢效应[11]。在此,结合《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分别采用式(7)和式(8)确定顺义现状及规划主干道导向度的影响距离和变化趋势。其公式如下d=s/2l。 (7)

式中:d为道路规划导向度影响距离;s为顺义区面积(1019.53 km2);l为全区现状及规划主干道总长度(1670 km)。

式中:H ij为道路i对栅格j的导向度作用分值;r ij为栅格j距离道路i的空间距离;d 为道路i的最远影响距离,由式(7)计算得出。

4结果与分析

4.1 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通达度分级

根据通达度频率直方图变化趋势,以65.26和83.52这两个拐点进行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达度级别的划分:高度通达度(>83.52)、中度通达度(65.26~83.52)、低度通达度(<65.26)(图1)。其中,具有高度通达度区域的面积为37 189.03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36.48%,主要分布于马坡和仁和地区等位于顺义城区和近郊的乡镇。具有中度通达性的区域面积为37 558.22 hm2,位于顺义城区的远郊区域,主要包括木林镇、高丽营镇等区域。具有低度通达性区域的面积为27 205.75 hm2,所占比例最小,为26.68%,集中分布于龙湾屯镇和张镇的镇区以外部分。另外,在北石槽镇和赵全营镇西部区域也有零星分布。这些区域距离顺义城区空间距离远,内部乡镇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较弱。

4.2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分级

具有高度发展实力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顺义区中部城市区域,以北小营镇、李遂镇

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富有竞争力的城镇化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亟须进行区域布局优化。河南省作为我国典型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其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现状与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极化特征——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和较低地区在空间上均趋于集聚,且二者之间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为此,我国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应采取强化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实施和政策引导、实施城市群推动战略和差异化发展战略等措施。 标签: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实证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已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3年的53.7%,年均增长1.8个百分点。然而,由于政策导向、经济增长、区位差异、要素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化态势,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态势。而经济增长因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聚集又使得我国城镇化也呈现出空间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的发展格局。 我国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省域内部的城镇化水平均存在明显差距。首先,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来看,2013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62.8%、48.5%、46.0%和60.2%,东部地区城镇化率高出西部地区16.8个百分点。其次,从四大区域内部来看,以东部地区为例,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上海达到89.6%,最低的河北仅为48.1%,两者相差高达41.5个百分点。再次,从同一省份内部来看,以河南省为例,城镇化率最高的郑州达到64.8%,最低的周口仅为35.1%,两者相差高达近3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无论是四大区域之间,还是四大区域内部以及省域内部,城镇化水平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各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以及省域内部城镇化水平差距过大,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严重失衡,从长远看会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从而影响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协调发展研究”(2014CJJ030);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研究”(142400410309);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河南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研究”(2013B010)。

优化空间布局 北碚区规划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五区四带” 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全区面积755平方公里。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这些土地如何规划使用?街镇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北碚区委书记龙华说,按照集聚发展、错位发展、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原则,北碚区将布局为“五区四带”。 “五区”作为重点板块 “五区”是北碚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重点板块,集聚了全区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将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加快建设。 北碚城市功能中心区 包括天生街道、朝阳街道、龙凤桥街道、东阳街道、歇马镇全域,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北碚政务、文化、金融、商务商贸中心。重点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加快发展高品质生态商住、商务商贸、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文休闲等产业,积极营造宜商、宜居、宜游、宜业的人居环境。 蔡家半岛综合功能区 包括蔡家岗镇、施家梁镇、童家溪镇,具有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与科技园区的综合功能。重点是坚持产城互动、集约发展和集群发展,加快完善城市主干路网和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端商务、高档次娱乐、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建成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端商务服务区和两江半岛宜居新城。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 包括水土镇、复兴镇和静观镇。该区域是未来北碚新的就业居住中心和全市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强化产城互动,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注重城市建设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推进,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信息服务、高端商务等高端服务业,打造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研发服务聚集区。 澄江生态休闲旅游区 包括以金刚碑为界的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和澄江镇全域。该区域集中体现北碚都市休闲旅游区的特色形象,是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会议和高品质生态商住为一体的都市文化型生态休闲养生区域。重点打造十里温泉城等精品项目,建设一批国内一流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和特色商贸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登山运动、生态湿地、水上娱乐等特色旅游,打造国际温泉休闲旅游目的地。 柳荫都市农业发展区 包括金刀峡镇、柳荫镇和三圣镇。该区域不仅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坚实基础。重点依托都市周边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生活风情、生产形态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林果、体验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全市重要的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四带”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四带”是四条生态走廊,其重点是保护性发展,为北碚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带”的提出,是为了保护好境内缙云山、中梁山、龙王山和金刀峡大景区一带的生态环境,促进特色旅游业发展。 缙云山自然保护带 以缙云山山脉为主,从北向南纵贯北碚西部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重点是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维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深挖养生文化,围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依山建设低密度高品质住宅,打造主城区独具特色的高端住宅区域。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五区四带” 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全区面积755平方公里。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这些土地如何规划使用街镇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北碚区委书记龙华说,按照集聚发展、错位发展、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原则,北碚区将布局为“五区四带”。 “五区”作为重点板块 “五区”是北碚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重点板块,集聚了全区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将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加快建设。 北碚城市功能中心区 包括天生街道、朝阳街道、龙凤桥街道、东阳街道、歇马镇全域,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北碚政务、文化、金融、商务商贸中心。重点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加快发展高品质生态商住、商务商贸、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文休闲等产业,积极营造宜商、宜居、宜游、宜业的人居环境。 蔡家半岛综合功能区 包括蔡家岗镇、施家梁镇、童家溪镇,具有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与科技园区的综合功能。重点是坚持产城互动、集约发展和集群发展,加快完善城市主干路网和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端商务、高档次娱乐、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建成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端商务服务区和两江半岛宜居新城。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

包括水土镇、复兴镇和静观镇。该区域是未来北碚新的就业居住中心和全市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强化产城互动,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注重城市建设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推进,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信息服务、高端商务等高端服务业,打造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研发服务聚集区。 澄江生态休闲旅游区 包括以金刚碑为界的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和澄江镇全域。该区域集中体现北碚都市休闲旅游区的特色形象,是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会议和高品质生态商住为一体的都市文化型生态休闲养生区域。重点打造十里温泉城等精品项目,建设一批国内一流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和特色商贸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登山运动、生态湿地、水上娱乐等特色旅游,打造国际温泉休闲旅游目的地。 柳荫都市农业发展区 包括金刀峡镇、柳荫镇和三圣镇。该区域不仅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坚实基础。重点依托都市周边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生活风情、生产形态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林果、体验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全市重要的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四带”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四带”是四条生态走廊,其重点是保护性发展,为北碚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带”的提出,是为了保护好境内缙云山、中梁山、龙王山和金刀峡大景区一带的生态环境,促进特色旅游业发展。 缙云山自然保护带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农村房屋室内功能设计布局经验

农村房屋室内功能设计布局经验 一、动静分区 什么是动静分区 动静分区即是将户内公共活动空间(如客厅、餐厅、厨房、次卫等)与要求安静的空间(卧室、书房、主卫等)适当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动线(动线是指人们在户内活动的路线)相互不干扰。动静分区优势在于一方面使会客、娱乐或者进行家务的人能够放心活动,另一方面也不会过多打扰休息、学习的人,这就使得住宅功能设计更加合理,居住者更舒适方便。 户内动线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居住动线、家务动线、来客动线。良好的动线是指从入户门进客厅、卧室、厨房的三条线不会交叉。 二、公私分区 户型具有私密性的要求,能够适当保护居住者隐私。公私分区主要是指私人空间和外界所分开,所以在入户门或玄关处要进行遮挡,卧室及卫生间等私人场所,应与客厅及餐厅等公共活动区域分开。 1、在入户门外向户型内望去时,玄关处应当有所遮挡,避免门外就能对屋内一览无余。 2、户型内部客厅、餐厅等公共活动空间与卧室等较为私密的空间有视觉上的遮挡。 3、卧室门不宜直接开在客厅墙壁上,这样客厅内可看见卧室大部分,私密空间无遮挡。 4、户型的进深与开间之比合理。进深与开间之比一般介于1:1.5之间较好。 5、卧室与客、餐厅保持一定距离及角度,能有效保证业主休息、工作、生活

的空间私密性。

6、私密与公共空间设计同样遵循动静分区设计,动线不相互干扰、重合 三、排水设计 3.1厨房排水管道的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人排水立管。而对于厨房是否设地漏,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反由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3.2卫生间排水管道的设置 新设计的住宅应致力于取消伸入下层住户空间的排水横管,具体做法有: (1)使卫生间地板面下沉,管道敷设在填渣层中。 (2)使卫生间地板面不下沉,而使用P形坐便器(后出口式),使得下水管在本层与立管衔接。地漏采用侧壁式,洗脸盆、浴缸等排水管也在地面以上敷设与立管衔接。这两种做法均可以使下水管道每层水平分隔开,若需要检修可以独户进行,不影响邻居。 (3)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问题,传统钟罩式地漏的水封容易挥发,常常造成下水道异味和排水口溢出的液体进入室内,形成室内污染。所以在给排水设计中,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四、房屋布局以开放式为主 1、布局以开放式为主 考量通风及采光,设计师建议格局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不仅对视觉来说有放大效果,少了水泥墙的阻挡,光源和空气更能流通穿透。

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_以杭州市为例_罗成书.caj

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 罗成书1 ,周 敏2 ,钱 苗 1 (1.浙江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杭州310027;2.杭州师范大学,杭州310036) 摘要:自行车骑行是旅游者体验目的地城市的重要方式,规划建设高效合理的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已经成为众多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以著名旅游城市杭州为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从空间布局视角分析了杭州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优化和完善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对策。结果发现,目前杭州的自行车服务点与休闲旅游点的空间耦合度较低、与旅游流网络特征的协调性较差。最后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关 键 词: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空间优化;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F592.7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11)04-0094-04 收稿日期:2010-04-02;修回日期:2011-06-01 作者简介:罗成书(1984-),男,浙江苍南人,经济师,硕士,主 要从事旅游规划研究, (E-mail )lcs_1984@163.com 。现代旅游体验模式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以个性化设计、自组织实现和深度化体验为特征的散客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需求转型的重要趋向。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快速交通的迅猛扩张对城市传统空间造成无形割裂,特别是在城市旧城区、休闲旅游区(点),快速交通设施建设更对传统的社区文脉、 自然与人文景观产生分隔,使得散客的都市休闲旅游品质大大降低。城市快速交通与城市旅游需求转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建立和完善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已经成为旅游城市的共同选择。同时,城市可持续旅游思潮的兴起, 要求城市旅游“既要协调城市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又要注重城市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在呼唤绿色交通的出现 [1] 。在欧洲,已有里昂、巴黎、赫尔辛基、伦敦等30多个城市建立了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国内许多城市,如杭州、北京、上海、武汉、株洲等,也相继开始构建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在此背景下,优化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进一步满足旅游者通过骑行自行车体验目的地城市的需求,已经越来越成为旅游城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及其合理布局 1.1 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及其组成 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是一个由“慢行交通”衍生而 来的概念。慢行交通(slow traffic )通常是指靠人力等作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方式 [2] 。慢行交通系统(简称慢 行系统)包括自行车、步行、滑行、手摇船系统等类型。慢行系统在旅游交通领域的应用称之为旅游慢行系统, 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旅游慢行系统则称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节点、通道、分区和网络。其中,节点是指自行车服务点,具备自行车借还、旅游咨询、智能卡信息查询等功能,其基本类型主要有区域自行车调度中心、普通自行车服务点等;通道是指自行车专用道路,是连接各节点的旅游交通线, 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安全、舒适的骑行享受;分区是指受都市休闲旅游点区域聚集的影响,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服务节点也呈现分区特征, 节点、通道在休闲旅游点集聚区首先形成 “自行车旅游慢行区”;网络是指各自行车旅游慢行区在都市范围内相互连通,最终形成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网络结构。 1.2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发展 根据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公共服务的提供程度,国 外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私人自行车旅游和自行车共享系统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政府仅提供自行车旅游道路系统,私人拥有自行车;进入第二个阶段后, 政府或旅游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设计专门骑行车道,修建完善自行车友好(bicycle-friendly )的服务设施(如停车场、维修部等),通过建立覆盖整个城市(区域)的自行车慢行系统,为旅游者提供通借通还、费用低廉(或免费共享)、方便快捷的自行车租赁服务。荷兰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一项名为 “白色自行车计划”的社区自行车共享项目,是自行车共享系统的雏形①。 21世纪以来,自行车共享系统作为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大力推广。目前,已经有法国、丹麦、英国、瑞士、德国、加拿大、美国等10多个国家的城市建立了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其中,法国 第30卷第4期2011年8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30No.4Aug.2011 ①“Bicycle sharing system ” ,From Wikipedia.

基层服务设施布局及服务范围规划2018-2030-北海规划局

北海市中心城区 基层服务设施布局及服务范围规划 (2018-2030)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1、国家关于推进社区建设的要求 2000 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行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2017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救助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文化体育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等方面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 2、自治区层面:《关于开展“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 2016 年 8 月发布,该意见提出要把全区城市逐步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绿色生态、开放创新、活力迸发、管理高效、桂风壮韵鲜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 并提出构建社区“15 分钟生活圈”,增强增强生活舒适性,加强文化教育设施、商业设施、休闲绿道建设。并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性,加大卫生、养老、文体、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良好、数量充足。 3、北海市层面:建设宜居城市的需要 随着北海市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对城市基层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现行的基层配套设施建设落后,已不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

为了建设宜居城市、满足城市快速扩张的居住配套设施要求。 二、规划范围、规划期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160 平方公里,规划区服务总人口远期 145 万人。 2、规划期限 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为2018—2030年。其中: 近期:2018—2020年; 远期:2021至2030年。 三、规划目的 1、优化北海市中心城区的基层社区服务范围。 加快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社区组织、制度和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社区自治和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2、衔接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下一步控规编制提供依据。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区和谐,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生活需求,合理配置各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3、促进宜居城市建设,打造便捷的城市生活。 按照打造15分钟生活圈的理念,落实完善相关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4、为北海市社区服务中心的布局和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 为了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并为北海市社区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修编)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4、《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50442-2008); 5、《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004)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范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表1.0.4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表1.0.5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 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 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 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

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v1.0 可编辑可修改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目录 编制说明 1 总则 (3)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3) 3 市级和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规划导则 (4) 4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 (9) 附录:术语、用词说明及参考文献(规范) (18) 《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条文说明

1 总则 【目的和依据】为突出以人为本,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使用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并考虑城乡发展需要,制定《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中心城区(指七区)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在对城市旧区进行更新改造时,可依据本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可行,并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服务水平。 杭州市辖县级市的中心城区可参照本标准实施。 城市特殊功能区域,如风景名胜区、前湾保税港区、港口、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的相关内容,另行规定。 【配置原则】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相关规划,应遵循系统、兼容、创新、继承以及适度超前或相对稳定的原则。 【强制性要求】本标准中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内容或规定应为强制性要求,在城市规划实施时,须优先安排并与其它建设工程同步予以落实;当公共服务设施无独立占地要求时,其建筑面积应作为强制性要求予以落实。 【相关法规】本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严格执行本标准,并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按其用地性质或使用功能,本标准将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七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4)体育;(5)商业金融;(6)社会福利;(7)行政办公;将居住区级以下(含居住区,下同)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八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娱乐;(4)体育;(5)商业金融服务;(6)社会福利与保障;(7)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8)市政公用。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综合考虑建设规模以及投资、布局方式等,可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五级: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

韩国乡村空间规划体系历程、架构与特征

韩国乡村空间规划体系历程、架构与特征韩国乡村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 韩国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韩国都只是落后的农业国。据韩国银行的统计资料显示,1953年韩国人均GDP仅为66美元,1960年为79美元,直到1965年韩国人均GDP也仅为108美元。与当时的中国情况接近,在世界范围内均属于贫困、落后的国家,当时的韩国乡村居民生活贫苦、民生凋敝,乡村发展活力明显不足。 第一次国土规划(1972—1981年)随着第一次国土规划的开始以及“新村运动”的兴起,韩国乡村经济开始起飞,乡村面貌也开始大为改观,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不仅如此,为了顺应社会产业发展,韩国政府开始积极开展乡村空间规划与开发,不仅对乡村空间发展布局进行重新设置,而且还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韩国乡村空间规划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73年,韩国政府提出了“新村工厂”计划,积极引导首尔、釜山等地区工厂向乡村地区进行扩散与转移,对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次国土规划阶段(1982—1991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韩国政府开始注重乡村空间功能价值的实现,在乡村空间规划设计中融入了乡村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乡村综合开发等功能,力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第三次国土规划阶段(1992—2001年),韩国将重点放在培育西海岸工业空间和地方城市国土开发的分散化层面,对乡村空间规划的发展略有忽视。 第四次国土规划阶段(2000年至今),乡村空间规划、开发布局重新迎来发展契机。2000年,韩国开始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化”管理模式,整合城乡管理机构并颁布各项法律法规,2003年,以《国土基本法》为基础的《关于国土计划及利用的法律》(简称《国土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韩国进入城乡“一元化”管理新格局。《国土规划法》实施十余年来,韩国乡村发展实现新的突破,经济发展不断向好、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韩国乡村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架构 早在1963年,韩国建设部①就制定了《国土建设综合计划法》,并将其作为国土规划领域的最高法律,以保障国土规划的法律地位。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1972年韩国颁布了《国土规划法》,正式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随后韩国一直在逐步完善国土利用管理框架。在长达40年的发展实践中建立了完备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图1)。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 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五区四带” 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全区面积755平方公里。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这些土地如何规划使用?街镇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北碚区委书记龙华说,按照集聚发展、错位发展、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原则,北碚区将布局为“五区四带”。 “五区”作为重点板块 “五区”是北碚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重点板块,集聚了全区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将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加快建设。 北碚城市功能中心区 包括天生街道、朝阳街道、龙凤桥街道、东阳街道、歇马镇全域,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北碚政务、文化、金融、商务商贸中心。重点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加快发展高品质生态商住、商务商贸、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文休闲等产业,积极营造宜商、宜居、宜游、宜业的人居环境。 蔡家半岛综合功能区 包括蔡家岗镇、施家梁镇、童家溪镇,具有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与科技园区的综合功能。重点是坚持产城互动、集约发展和集群发展,加快完善城市主干路网和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端商务、高档次娱乐、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建成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端商务服务区和两江半岛宜居新城。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 包括水土镇、复兴镇和静观镇。该区域是未来北碚新的就业居住中心和全市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强化产城互动,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注重城市建

设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推进,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信息服务、高端商务等高端服务业,打造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研发服务聚集区。 澄江生态休闲旅游区 包括以金刚碑为界的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和澄江镇全域。该区域集中体现北碚都市休闲旅游区的特色形象,是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会议和高品质生态商住为一体的都市文化型生态休闲养生区域。重点打造十里温泉城等精品项目,建设一批国内一流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和特色商贸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登山运动、生态湿地、水上娱乐等特色旅游,打造国际温泉休闲旅游目的地。 柳荫都市农业发展区 包括金刀峡镇、柳荫镇和三圣镇。该区域不仅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坚实基础。重点依托都市周边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生活风情、生产形态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林果、体验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全市重要的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四带”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四带”是四条生态走廊,其重点是保护性发展,为北碚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带”的提出,是为了保护好境内缙云山、中梁山、龙王山和金刀峡大景区一带的生态环境,促进特色旅游业发展。 缙云山自然保护带 以缙云山山脉为主,从北向南纵贯北碚西部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重点是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维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深挖养生文化,围绕生态建设、环境保

我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综述

我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综述 于敬 【摘要】公共服务设施是承载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布局的合理和均等化发展对于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因此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及时对我国现有的公共设施规划研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其中的经验,深入分析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面临的新问题,对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综述 1.基本概念与内涵 目前,在我国一般认为“公共服务设施”是由“公共”“服务”“设施”三个词语组成,或者是由“公共服务”与“设施”两个词语构成,是这些词语含义的整合1。但在《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或维基百科中,并没有“公共服务设施”或“公共服务”的词条,与之相关的中文词条包括“公共事业”“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等。与之相关的英文词条包括“public service”2以及“infrastructure”3,前者不仅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等有形的公共物品,还包括提供无形的诸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一切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而后者则专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4。 1.1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有着丰富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基础,不同国家或经济组织对公共服务的界定都不相同,其概念和范围也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1928年法国法学家Duguit在其著作中定义“公共服务”指“所有要完成的活动都应当由政府提供保障、进行安排和监督”。在法国,公共服务涵盖所有涉及大众利益的事物,因此是一项特定的法律制度。同时,公共服务也有其意识形态的内容,分为三大类:主权服务,与国家传统职能相吻合;社会和文化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文化活动;经济服务,法律上成为工商公共服务(SPIC)5。公共服务运行的基本原则是连续性原则、平等原则以及公共服务满足需求或适应需求原则。 2004年5月欧共体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共同利益服务的白皮书》6,提出了欧盟促进高质量的共同利益服务的发展策略,目标关键是确保欧盟所有公民和企业都有权使用高品质的、可负担得起的共同利益的服务。“共同利益服务”已成为欧盟意义上的公共服务概念,包

“十四五”我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的特征、原则及总体思路

“十四五”我国新型城镇化空间 布局优化的特征、原则及总体 思路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十三五”中后期(2018年前后)开始,我国城镇化进程发生了诸多阶段性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出现新的特征,对“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城镇化空间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对城镇化空间优化提出新的要求。 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将呈现“四化”互动特征 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城镇化率接近60%,“十三五”中后期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开始放缓,城镇化的“后工业化”特征也日趋显现。如,一些地区城乡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城乡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人口加快向大都市集聚,一、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出现极化效应,都市圈加快形成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十四五”时期空间布局出现新特征。 (一)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

不同城市和区域的自然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异质性决定了其空间需求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其当前和未来空间供给的多元化趋势。不仅有宏观尺度上的“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层次性,也有微观地域或业态上的创新走廊、科学城、特色小镇、未来社区、共享空间等新载体。“十四五”时期,随着产业、科技、人口等要素组合的新变化,空间布局形态更加多元的趋势性特征日益明显。 (二)空间布局结构协同化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产业转移、要素流动不断增强,“两横三纵”新型城镇化重点轴带相互间的经济联系也明显加强,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效应不断显现。“两横三纵”城镇化轴带内的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大中小城市等不同层次和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扩大,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的耦合互动效应明显加强。“两横三纵”城镇化轴带之外的其他大中小城市、县城、各类城镇等不同形态间的互促互动功能不断释放,同样呈现互相影响、互相支撑的空间互动效应。“十四五”时期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空间布局结构协同化的范围、水平、深度还将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三)空间布局动力升级化 随着传统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效应作用的线性、准线性城市增长动力模式,向要素组织的化学效应、几何效应引起的增长动力升级,5G、高铁等更快速的通信、交通设施提高生产服务业的效率,释放设施升级效应;新技术变革、产业的跳跃性转移、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是指在已经选定的厂址范围内,对厂房、车间、设备、办公楼、仓库、公用设施等物质实体进行合理的位置安排,确保系统中工作流(顾客或材料)的畅通,以便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生产服务能力和质量的要求,有效地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服务。 一、设施布置的主要决策内容 1、确定生产运作单位类型、数量以及运作单位需要的空间、形状、位置等。 不同的企业,生产运作类型、规模、产品服务特点、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水平不同,生产运作单位的构成各不相同,占用的空间、形状、位置也有很大的差别。影响企业生产运作单位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产品的结构与工艺特点;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企业的生产规模。 2、明确设施布置需要满足的要求和原则,进而确定设施布置的类型 (1)满足要求:厂房的布置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以避免互相交叉和迂回运输,缩短生产周期,节省生产费用。 (2)便于操作:生产联系和协作联系密切的单位应相互靠近布置。 (3)便于运输:充分利用现有运输条件。 (4)确保安全:按照生产性质、防火和环保要求,合理划分厂区。 (5)充分利用:在考虑防火和卫生条件下,总平面布置应力求占地面积最小。 (6)扩建余地:工厂布置应考虑有扩建的余地。 3、确定设施布置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设施布置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既要保证满足生产和服务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因素。既要考虑当前情况,又要保此一定的灵活性,以便适应将来在生产设计、产品数量上的变化和生产技术上的改进。在设施布置中还会常常遇到资金和物质上的限制,物质上的限制包括场地问题、大小形状及其位置与公路、铁路和公用设施之间的关系等。此外,各地法律所规定的建筑限制和安全措施也是必须考虑的限制因素。因此,进行设施布置工作应有严谨精细的态度,严密的程序步骤和科学的方法。

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提要:幼托是居住组团级公共建筑中占地最大的项目,其布置对居住小区的规划布局也有较大的影响。幼托的规模与幼托机构类型 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模,一般以300~800户为宜。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大多由居委会管辖,这一级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包括幼托、居委会、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自行车存车处、基层商店等。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以利于管理,可以设在住宅底层,也可独立设置。 1.幼托建筑。 幼托是居住组团级公共建筑中占地最大的项目,其布置对居住小区的规划布局也有较大的影响。幼托的规模与幼托机构类型、办园单位性质、条件、所在地区幼儿园入托率以及均匀合理的服务半径等因素有关。幼托最好布置在环境安静、家长接送方便的独立地段上,而且需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以保证自身功能及环境需要。如果用地紧张而必须设置在住宅底层时,应将幼托入口与住宅入口分开,并有独立院落,建筑单体设计还要采取措施,如隔音、加设雨篷等,尽量减小上层住户与幼托之间的相互干扰。幼托服务半径不

宜大于300米,层数以1~2层为主,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可考虑3层。一般托儿所每班按25座计,幼儿园按每班30座计,三班及三班以下的托、幼园所,可联合设置,以节约用地,四班和四班以上的托、幼园所均应独立设置。此外,幼托的总平面布置应保证活动室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活动场地应有良好的朝向并有不少于二分之一的活动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动器械等,以供儿童室外活动。幼托建筑位置的选择一般有三种方式:A.幼托位于住宅组团之间,特点是对居住生活干扰较小,接送也较为方便。B.幼托位于住宅组团内部,特点是与居住生活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c.幼托位于小区或街坊中央,特点是较易组织小区中心的景观,并对居住生活干扰较小,见图3-42。 2.基层商店的规划布置。 基层商店的特点是面积小,品种多,布点灵活、面广,深受群众欢迎,一般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可以设在组团入口处,也可以设在住宅底层,还可和居住组团级其它设施如居委会、自行车存车处等联合布置。 3.自行车存车处。 自行车存车处的布置可以相对集中或分散布置。集中布置就是在组团集中设立一至两个存车处,集中布置方式便于统一管理,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只是服务半径稍大些;分

039、基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的空间碎片化研究——以南京大行宫片区为例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的空间碎片化研究 ——以南京大行宫片区为例 黄慧妍 摘要:当今,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发生了外延和内涵的巨大变化。一些学者从宏观层面上对南京的城市空间进行研究,发现南京从宏观上已经出现了城市碎片化现象。但是从微观层面上看,老城内是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碎片化现象?本文选取南京老城新街口东部大行宫片区,尝试在微观层面通过研究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而揭示其空间碎片化现状。 关键词:空间碎片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南京 1.绪论 1.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正处在一个重构的过程中。随着城市的转型和重构,在房价的“过滤”和社会经济差异的“分选”机制的作用下,整个城市中心城区的社会空间逐渐形成高贵化和贫困化并置的空间极化状况。城市更新及其所引发的城市社会空间效应之一则是使城市变得更加“分化”、“碎化”、“极化”。[1]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于城市碎片化现象与机制提出了一些研究成果。而他们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南京等城市。对于南京的研究,如宋伟轩、朱喜钢等认为,新时期城市居住格局表现为邻里关系的陌生与排斥,以及居住空间结构的破碎与隔离,即呈现出社会空间的“双重碎片化”特征。[2]张嵩、顾洁等认为,环绕主城的经济适用房带、“碎片”或“斑块”式分布于老城区的低收入人群聚居区共同形成目前全市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集聚的图谱。[3]但是大部分的实证研究是从宏观层面对南京的城市碎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鲜有从中观或微观层面对南京的城市碎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本文试图结合笔者的亲身调研,初步探讨从微观层面研究城市碎片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