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卷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与此不符的是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实行郡县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2.“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3.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

4.学习明清历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趋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繁盛与危机前夜5.“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7.昆明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他们沿途不可能参观到的是

A.遵义会议遗址 B.泸定桥 C.南昌起义遗址 D.吴起镇纪念馆8.“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瑶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

A.挺进大西南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百万雄师过大江

D.会师大西北

1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C.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 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义

11.创建于清道光年间(1840年)的镇江恒顺酱醋厂是酱醋行业著名的老字号。1954年恒顺酱醋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12.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A.厦门

B.广州

C.深圳

D.上海

13.周恩来是我党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某校举办周恩来事迹展,应选取的素材是①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②领导南昌起义③领导秋收起义④参与解决西安事变

⑤出席万隆会议⑥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⑥14.1949年4月,解放军将领周克玉写了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战役的场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16.在美国有十几个市、县称哥伦布,另有十几个市、县或城镇称哥伦比亚。这些地名的由来主要源于

A.文艺复兴运动B.新航路开辟 C.思想解放运动 D.新文化运动17.在美国历史上被誉为“开国元勋”和“黑奴解放者”的两位总统是

A.华盛顿、林肯 B.杰佛逊、杜鲁门 C.罗斯福、里根D.罗斯福、克林顿

18.小春同学在“五一黄金周”期间随父母乘坐飞机,你知道下列还有哪种交通工具与飞机

是在同一次工业革命中被发明出来的

A .汽船

B .蒸汽机车

C .汽车

D .载人航天飞船

19.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A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彻底消除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D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已经转到了长江流域

20.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

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1.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这个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

征服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他们将在一点交叉。”该协定的签订,把绥靖政策

推向了顶峰。这一协定的签订地点是

A.柏林

B.科隆

C.慕尼黑

D.汉堡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其中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下列说法不符合巴以地区局势的是

A .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B .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

C .双方不断争斗,陷入“以暴制暴”的怪圈

D .该地区和平进程曲折反复

23.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原因是

24.有人评论当今的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

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 .南北战争结束分裂

D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③

A.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B.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美、日、欧盟的三级格局

25.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500年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亚非会议召开

B.阿尔及利亚独立

C.纳米比亚独立

D.埃及共和国成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题,共30分,每题1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10分)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材料二: 列宁认为,对落后的国家来讲,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决定性的因素”,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

——《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曾长秋、王千慧的相关文章材料三: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某运动的宣传画和打油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列宁对农民问题的认识。(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苏俄在1921年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党中央错误发动什么运动,造成农业极大的破坏?(2分)(4)以上材料使你有何感悟?(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材料二: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

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世界上下五千年》材料三:“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简单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材料四:(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应是谁?他领导了哪一场战争?(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2分)(4)材料四中这位号召人通过哪一种建设模式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1945年2月,他和材料三中的“总统”共同参加了二战中的哪一国际会议?(2分)

(5)根据以上四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2分)

28.2013年3月17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什么“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2分)

(2)据材料二,为实现“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近代仁人志士作出了哪些努力?(4分)(3)据材料三,1979年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2分)

(4)“中国梦”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认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条件有哪些?(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两题,共20分,每题10分)

29.请简要回顾一下中共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完成以下问题(10分)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请问,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诞生的?(2分)

(2)在长征途中,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次会议?(2分)(3)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哪一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由此开始?(2分)

(5) 成功的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正确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是什么?(2分)

30.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会面对许多共同问题。加强政党、地区和国际性合作,实现人类社会安全、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共同主题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并肩抗战,共赴国难。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

(2)面对二战法西斯的威胁,反法西斯国家结成联盟,该联盟成立于哪一年?成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

(3)1943年,反法西斯国家取得了哪一战役的伟大胜利,成功扭转了二战的局势?(2分)(4)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性合作不断加强。1993年成立的世界上最大经济体是什么?(2分)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顾与思考,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答案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30分)

26.(1)以免除徭役的方式来奖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或用材料中的原话“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也可(2分)

(2)认识:在落后的国家,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决定性的因素”,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2分)

措施: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4)重视农业;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27.(1)华盛顿(1分)美国独立战争(1分)

(2)列宁(1分)社会主义革命(或无产阶级革命)(1分)。

(3)罗斯福(1分)“新政”(1分)

(4)斯大林模式(1分)雅尔塔会议(1分)

(5)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1)因为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2分)

(2)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2分)、辛亥革命。(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分)

(4)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行等。(答两点,1点1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给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20分)

29.(1)1921年(2分)

(2)遵义会议(2分)

(3)毛泽东思想(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5)邓小平理论(2分)

30.(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分)

(2)1942年(1分)《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分)

(3)斯大林格勒战役(2分)

(4)欧洲联盟(2分)

(5)要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加强各国经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