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琼州学院06中文本2 王李雄

一、填空

1、小说话本作品以描写爱情婚姻和诉讼案件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影响最大。

2、柳永的词集《乐章集》

3、宋初的三种诗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4、散曲的形式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

5、刘基的代表作《卖柑者言》(讽刺了元社会中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达官贵人)《活水源记》《郁离子》——寓言集

6、张岱的作品:《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著作)

《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名篇)晚明小品文的特点:生活化、个人化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如《自为墓志铭》

7、“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词人——宋祁

8、把边塞诗的内容融进词的领域,是词具有较多社会内容和开发风格的作家——范仲淹

9、现存宋元讲史话本——宋:《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

元:《全相平话五种》

10、常州词派又是阳湖词派的盟主——张惠言

12、《儒林外史》唯一著作权没有争议的小说、清代小说中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基础、代表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13、第一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14、康进之——水浒戏——《李逵负荆》

15、纪君祥的复仇悲剧:《赵氏孤儿》—剧刻画最突出的一个英雄形象是程婴

16、中国戏曲史上以当代时事入戏,、关于严嵩父子——《鸣凤记》

17、公安三袁: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故称公安派。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隆,是这一派的领袖。公安派文学观的基点不在于诗文的语言技巧,而在于个性解放的精神。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18、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是《窦娥冤》

19、郑光祖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的剧作名《倩女离魂》

20、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21、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悲剧

22、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还有《倩女离魂》

23、宋元时期用(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演唱的戏曲称南戏,最初流行(浙江温州)一带。

24、“南戏之祖”是对元末南戏(“琵琶记”)的誉称。

25、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26、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惟一体裁是(章回小说)。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

2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28、创作以近于南唐词风而著称的词人是纳兰性德。其词集名《纳兰词》

29、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30、周德清的作品,曲韵分19部

31、把边塞诗的内容融进词的领域,使词具有较多的社会内容和开放风格的作家是:范仲淹

32、宋初三诗体:宋初诗坛上的三种流派。以徐铉、李昉、王禹偁为代表的白体诗派,以白居易为师,诗风

平易浅俗;以“九僧”、寇准、林逋、魏野等人为代表的“晚唐体”诗派,以贾岛、姚合为师,

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代表的“西昆体”,因诗集《西

昆酬唱集》得名,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

33、宋代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4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中

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

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34、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

女离魂》。

35、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36、①《玉娇梨》作者:张匀②《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③《镜花缘》作者:李汝珍

④《儿女英雄传》作者:费莫文康⑤《品花宝鉴》作者:陈森

37、刘基代表作《郁离子》、《卖柑者言》,集子《诚意伯文集》。张岱作品:《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38、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徐渭四声猿:指明

代徐渭的四部杂剧。它们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

39、散曲的形式:小令和套数是散曲的两种主要形式。周德清《中原音韵》对中国音韵学与戏曲史有影响。

40、欧阳修诗歌理论作品:《六一诗话》。柳永词集:《乐章集》。

41、小说话本作品最多的是冯梦龙的“三言”。拟话本作品:《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

现存宋元讲史话本:《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国志平话》。

42、严羽《沧浪诗话》,是一部以禅喻诗,着重于谈诗的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鸣凤记》是中国戏曲史

上第一部以当时事入戏的作品。

43、清初至中叶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绿野仙踪》《镜花缘》等。

二、名词解释

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所创的新鲜活泼、风趣自然的诗风,其诗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摆

脱江西派掉书袋的弊病,多从自然景物中直接取材,即兴抒情,尤喜描写农家田园生活的场景。二诙谐幽

默,充满风趣。三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吸取大量俚语谣彦入诗。

桐城派: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流派,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其古文理论以“义法”为核心,

强调“义理、考证、辞章”三者并重,讲究语言雅洁,文风平实,并以阴阳刚柔辨析文章风格,其所作文

理清顺,语言简洁纯正,在有清一代影响极大。

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是宋以来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

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又叫“永嘉杂剧”,它是相对北方杂剧而言,其形式比

较灵活,篇幅可长可短,无一定出数限制,在押韵和宫调的选用上也较自由,登场角色,生、旦、净、丑

等俱有,除了一大独唱之外,也可对唱、合唱。被认为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和

民间传说,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故事性。

侠义小说:也称武侠小说,我国的旧小说中,以侠客、义士为题材的一种,起源较早,唐传奇中已有

此类题材,至晚清发展成定型作品。多描写主人公除暴安良,或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事迹,一定程度上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但大多带有公案性质。一般故事惊险、情节曲折,充满刀光剑影,但往往忽略人物性格刻画,情节结构多笼式化,艺术成就不多。

童心说:是明代后期李贽对文学的主张。《童心说》是李贽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提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以童心为文,才能写出好文章。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这种进步的文学发展观,打破了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的禁锢,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性灵说:公安派提出的一个文学主张,主张诗歌创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感情的重要性,反对各种人为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将表现个体自由性情和欲望看做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

《沧浪诗话》~我国古代诗歌评论专著,宋代诗人严羽等,包括《诗辨》《诗体》《诗坛》《诗评》《诗证》五部分,其中《诗辨》最为重要,提倡“妙语说”“兴趣说”、“别材,别趣说”。提出师法汉魏盛唐之诗。强调诗的艺术特征,突出诗人的独创性,这些论点对清代的“神韵说”和“性灵说”都有直接的影响。

诗界革命: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之一,由梁启超提出口号,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予开路的是黄遵宪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套数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王慎中和唐顺之是地道的宗宋派,茅坤选编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重“情”,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的儒教,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元杂剧:中国古典戏曲的一种。因盛行于元代,流行于大都(北京)、山西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故专称“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北方曲调,并广泛吸收宋词、大曲、民谣等,逐步形成的一种有情节、有人物,以叙事为主的文学样式。是融歌唱、宾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每本通常四折,有时为了剧情需要,在四折之外,加上“楔子”。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由金入元的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梅村体:吴伟业号梅村在继承元白诗歌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文学体裁,它吸取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记》元稹的《连昌官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开出新境界,多为怀念故国感慨身世,突出叙事写人,情节传奇化,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代表作《圆圆曲》。

拟话本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认为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与话本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这种文学形式主要繁荣于宋朝。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临川四梦: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

三、简答

1、李渔戏曲理论:(十部传奇九相思)——《闲情偶寄》

(1)在戏剧构造方面,李渔提出的重要原则有:“立主脑”,即突出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并以此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脱窠臼”,即题材内容应摆脱陈套,追求新奇,重视创意;“密针线”,即紧密情节结构,前后照应,使全剧成为浑然一体;减头绪,即删削旁见侧出之情,使戏中主线清楚明白。

(2)在戏剧语言方面,李渔反对用书面文学的标准来衡量,剧作家应“既以口代优人,复以耳当听者”,

使之顺口而动听。具体的要求有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等大体是既要明言直说,,不故作姿态,

炫耀博雅,又要生动有趣,见出机锋和性灵,并切合剧中人物个不同的心理和口吻。李渔从演出的效果考

虑,提出宾白当与曲文等视,使之互相映发,这也是中肯的意见。

李渔的戏剧价值:①提倡笑的艺术②提倡对白的艺术③提倡动作的艺术④提倡结构的艺术⑤提倡“体

验”的艺术⑥打通小说戏剧界限

2、西厢故事的演变

1、《西厢记》最早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主要写的是张生对莺莺“始

乱之,终弃之”的悲剧故事,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传统论调。

2、到了宋代,崔、张故事已被改编为多种文艺样式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秦观、毛滂都有以此为内容

的歌舞曲《调笑转踏》,赵令畤据此改写为鼓子词《商调·蝶恋花》。此外,民间艺人还创作有南宋话本小说《莺莺传》、宋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等。

3、对西厢故事的思想主题、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都作了创造性改造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

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它改变了《莺莺传》的悲剧格局,以二人私奔而最终获得团圆的喜剧性结尾。

《董西厢》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崭新的个性特征。《董西厢》中的矛盾冲突有了发展变化。这些新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元杂剧《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蓝本。

4.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崔、张故事进行了带有总结意味的再创造,以代言体的戏剧形式予以完美表现,写成了《西厢记》杂剧,又称《王西厢》。从此以后,流传已久的西厢故事就基本定型了。

3、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发展了词的体制: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大量地创作慢词,使宋词

由小令阶段进入慢词时期。

(二).对题材的开拓。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以及歌妓词。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

(三).丰富了词的表现方法,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

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

(四)雅俗并存:“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

词,二是羁旅行役词,扩大了词境的容量。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4、汤显祖《牡丹亭》故事情节及语言特征。(不全)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梅树下一位佳人。南安太守杜宝之女丽娘,从师陈最良读书。梦见一书生持垂柳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并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画像藏在太湖石底。陈最良葬丽娘并修建“梅花庵观”。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宝因陈最良告发柳梦梅盗墓并将其囚禁,且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圆满解决。

5、《聊斋志异》文言小说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文言小说的高峰,运用的是长期以来文人通用的所谓“古文”语言。《聊斋志异》就总体说,其语言特点是保持了文言体式的基本规范,适应小说叙事的要求,采用了唐宋以来古文辞日趋平易的一格,又揉合进了一些口语因素,小说人物的语言尤为显著,于是形成了叙述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则灵活多样的特点,并在叙事状物写人诸方面达到了真切晓畅而有意味的境界。《聊斋志异》的叙述语言较一般的文言浅近,行文洗练而文约事丰。

6、《儒林外史》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卓越的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弊端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是唯一一部不存在著作权的问题的古典白话小说。《儒林外史》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且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第一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小说对科举制度毒害下的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封建社会中不知廉耻追逐功名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儒林外史》的

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物描写上。在作者的笔下,这些人物个个描绘的性格鲜明。像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其一的表现就是用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来表现讽刺艺术。

7、纪君祥的复仇悲剧。

《赵氏孤儿》通过屠岸贾的搜孤与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的托孤、救孤、抚孤和复孤,既表现了屠岸贾的凶残与奸诈,又突出了程婴等的义烈与自我牺牲,构成一部表现忠臣义士和权奸斗争的壮烈悲剧。把历史上一些重大政治斗争的原因解释为“忠”与“奸”的对立,此外强烈的家族复仇意识在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表现这种复仇意识时,作者又强调了弱者对于残暴势力压迫的反抗。

8、康进之的“水浒戏”。

康进之,元代戏曲作家。其水浒戏主要是指《梁山泊李逵负荆》,此剧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农民英雄的生动形象。剧作多角度地展示了李逵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血肉饱满,气足神完,极富感染力。此剧的另一特色是喜剧手法的成功运用。此剧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成就最高的一部。自问世以来,影响颇大,全剧表现了农民起义军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以及梁山英雄们对“聚义”事业的忠诚,尤其是剧作家以诗人的想象和夸张,通过一系列戏剧的冲突,刻画出的李逵喜剧性格和艺术形象,至今仍是那样深入人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9、《水浒传》的叙事线索。

《水浒传》的叙事线索是单线纵向进行的,以第71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为界限,上半部以各路英雄的“逼上梁山”为线索,依次环连扣结地叙述各路英雄的不同遭遇,殊途同归于梁山水泊大聚义的故事,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一批批英雄人物串联起来。;下半部则是以时间为顺序,写梁山义军迎击官军、接受招安、奉诏征辽、平定方腊、期间众英雄次第阵亡、病死、回家、出走,宋江卢俊义等班师受赏、权奸下毒、被害致死,完成悲剧结局。使读者觉得线索清晰,情节连贯,故事完整。为此后的英雄传奇类长篇小说提供了一定的范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完整版)考研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版)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归妹。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 《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2、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3、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做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 4、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新 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 C.司马迁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 C.音乐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 C.大雅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 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 C.韩诗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 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睢》 C.《陈风·月出》 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 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 C.郑玄 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 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A.孔子B.孟子 C.老子D.庄子 17.《庄子》今存()。 A.2O篇 B.30篇 C.33篇 D.52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一、传统神话对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的作用与思维特征 (一)、共同心理作用 1、深沉的忧患意识 2、厚生爱民意识 3、先民的反抗精神 (二)、思维特征:象征性、隐喻性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2、具体而形象 3、浓厚的情感体验 二、采诗的目的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三、赋诗言志 “赋诗言志”是春秋外交仪式上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当时真正的职业性外交专家是行人,在传统上是由史官充任的,并有采集诗歌的职责。行人采集诗歌的目的是用于朝廷或其他正式场合的礼仪中。诗歌为巫史行人的职业性修养,“赋诗言志”正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诗歌可用于仪式和谣占,被认为具有神秘启示性,所以,可以通过赋诗来观察个人的意志或命运。 四、断章取义 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带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 五、流传:四家诗 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六、变风变雅 诗经学名词。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凡讥刺时政者皆属“变风”、“变雅”。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八、春秋笔法 《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瘅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 九、《左传》的文学成就 (1)善于写矛盾冲突,文章有不少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的情节。 (2)《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叙事虽尚简,但“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左传》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简而奥的辩证统一。刘熙所指出:“《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 (3)善于写战事。《左传》之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采,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并且还以简练形象之笔,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绘声绘色。 (4)、善于写人。古之史官,有所谓记言、记事之分。其实往往言中见事,事中有言,机械区分很难,而记言记事皆必记人。《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5)工于记言,尤长于出色的外交辞令。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鉴于召陵》(末段)、《齐晋鞍之战》等。 十、《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善于选取典型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始有意识地刻画人物,从而使其中的许多篇章具有颇为浓厚的小说色彩。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 3、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1)敷张扬厉,善用铺陈,长于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姿肆”,纵横驰骋,沉而快,雄而隽;气势充沛,如江河直下;词锋逼人,似高屋建瓴的特点。这也是战国时期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学期复习资料【明代诗文-清代戏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学期【明代诗文-清代戏 剧】) 1、填空 明初 1、浙东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作品《送东阳马生序》《王冕传》 刘基:字伯温,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杂文《卖柑者言》 2、吴中高启:字季迪,号槎轩,自号青丘子七言歌行《青丘子歌》 吴中四子: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3、闽高棅:编选《唐诗品汇》 4、袁凯: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 明中叶 1、台阁体主要代表诗人:杨士奇、杨荣、杨溥 2、于谦: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人,经历“土木堡”惨败,《石灰吟》 3、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怀麓堂诗话》怀麓堂茶陵诗派领袖 4、前七子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 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 5、后七子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 6、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升庵诗话》 7、唐宋派归有光: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著有《震川集》 茅坤:字顺甫,号鹿门,编选出《唐宋八大家文钞》 8、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杂剧《四声猿》 9、李贽:号卓吾,温陵居士 10、三袁袁宗道:字伯修,号石浦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 袁中道:字小修,号凫隐居士

1、明后期诗人:陈子龙(明末诗坛盟主),夏完淳 2、张岱:号陶庵,明末小品文最后一位大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代表作《西 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清初 1、明入清: 殉节诗人:陈子龙,夏完淳 仕清诗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字牧斋,号绛云老人绛云楼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梅村体《圆圆曲》 龚鼎孳 遗民诗人:黄宗羲: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总结明代学术思想概貌) 顾炎武:字忠清、宁人,称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提出经世 致用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船山先生,《楚辞通释》,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吴嘉纪:反映苏北地区盐民生活《海潮叹》 屈大均:以屈原后裔自居 2、清朝:国朝六大家:南施北宋:施润章,宋琬 南朱北王: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 王士禛,号阮亭,渔洋山人 南查北赵:查慎行,赵执信 清中叶 1、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2、赵翼:字云崧,号瓯北,《瓯北诗话》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 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 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作为爱国志士深受后人景仰(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2.奠定了浪漫主义(想象与夸张)诗歌的传统。 3.创造了骚体文学的样式与技巧(楚辞体: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吸收民歌手法,打破四言体的格局) 11、(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微言大义) (3)《左传》编年史,作者左丘明。1.民本思想2.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政、暴君以及统治者的败得丑行3.局限性:过分强调礼制,等级观念很深,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铺排纵恣,国别史。一)纵横家的思想:1.崇尚计谋策略。2.重视名位利禄。3.重视审时度势。 二)文学色彩:1.叙写事物,铺张凌厉。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3.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4.叙事记人,情节曲折,富于故事性。5.善用寓言譬喻,而不引《诗经》《尚书》。 (6)《吕氏春秋》文学特征《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_袁行霈_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概说 从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散文。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周代的《诗三百》以及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诸如《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等)。散文的主要成就通常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叙事文,包括《尚书》、《春秋》、《左氏春秋》、《国语》、《战国策》等;一是说理文,包括儒家著作《论语》、《孟子》、《荀子》,道家著作《老子》、《庄子》,墨家著作《墨子》,法家著作《韩非子》等。 先秦文学凸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数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屈原的诗,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说理文,与作为古代史家记事文远源的《左传》等,对古代文学乃至文化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尚书》和《周易》 第一节《尚书》 三体石经尚书残石 《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古往今来,人们对这本书的编定、流传、文本形态等争论甚多,有些问题迄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汉初传授、用当时通行文字即隶书书写的《尚书》,即通常所说的《今文尚书》,凡二十九篇;东晋时由豫章内使梅赜(一作梅颐或枚赜、枚颐)所献的《尚书》,凡二十五篇,据称是汉代以古文字写定的另一个本子,实际上只是伪托,通常称之为“伪《古文尚书》”。清人《十三经注疏》里的《尚书》则是这两种本子的合编本。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代表清代乾嘉时期《尚书》学研究水平的总结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尚书》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doc

1柳开的文章主要收集在《柳河东先生集》2代表丙昆体的杨、刘、钱等人,其共同创座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3被欧阳修称之为“穷塞主之同”的宋初诗人是范仲淹其作品是《渔家傲》 4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是欧阳修 5北宋中叶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苏轼6提出“词穷而后工”的古淡奇峭的人是欧阳修 7宋代最平把向己笔记式的诗评命名为诗话的是欧阳修《六一诗话》 8上承晚唐五代十国的诗风,影响到秦少游和苏东坡的词人是欧m修 9《宋史》称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的是苏辙 10宋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苏轼 11引出“乌台诗案”的人是苏东坡 12从根本上改变词的婉约风气,并指出向上一路的文学家是苏轼 13陈与义的诗歌称为简斋体 14北宋时期称为“富贵词人”的是晏殊 15称为“奉旨填词”的词人是柳永 16宋代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是柳永 17 “以赋为词”的人是柳永 18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是秦观 19北宋后期善写柔情、相思,并以华丽著称的词人是贺铸 20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周邦彦 21 “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是谁所写张先 22陆游和辛弃疾作品的内容的共同点:忠贞爱国23南宋中期集大成的诗人陆游 24辽代初期最出色的契丹诗人是耶律倍

25收录金源一代的史料近百万言编成的著作是元好问《中州集》 26元好问的论诗绝句的写作特点是以诗论诗 27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28高文秀被时人称作“小汉卿” 29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的是马致远 30元杂剧中的多本杂剧《丙厢记》 31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李逵负荆》 32元杂剧的奠基人是关汉卿 33在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里,声望最高、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是郑光祖 34周德清的《屮原音韵》主要是研宄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在屮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同时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也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 3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力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剧史著作是钟嗣成的《录鬼簿》 36元代后期专门致力散曲创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是张可久 37倡导“一祖(杜甫)三宗(黄、二陈)之说的由宋入元的南方文人是方回 37南戏成就最高的是施惠创作的《拜月亭记》,是根据关汉卿的杂剧《拜月亭》改编 38《琵琶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所以《琵琶记》乂有“南戏之祖的说法 39明代初期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刘基 4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高启为“一代巨擎”的明初诗人 41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 42被朱元璋誉为“幵M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43公安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44《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4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46明末清初对水浒进行重大评改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金圣叹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 1先秦 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 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 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 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得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得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得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得概念: 我国最早得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 《尚书》得内容 :《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得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得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得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得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得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得一部国别史。 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以记言为主,故名《国语》。其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迄鲁悼公。 战国策成书时代与编纂者:西汉刘向谓此书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战国策书录》),故定名为《战国策》。 人物形象:1、反映纵横家得人生观,提倡个人功名利禄,宣扬利己主义等。2、有明显得“贵士”得倾向。 《战国策》得文学成就1、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得人物都有鲜明生动得描写,尤其就是一系列“士”得形象: 1)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2)勇毅之士,如荆轲、唐且。3)高节之士,如颜斶、鲁仲连。 2、《战国策》得“文辞之胜”。多用譬喻、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得说服力。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