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苯甲醇注射剂

含有苯甲醇注射剂

含有苯甲醇注射剂

实验十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十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机械搅拌器的使用。 3.进一步掌握萃取、洗涤、蒸馏、干燥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4.全面复习巩固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基本原理 无α-H的醛在浓碱溶液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一分子醛被氧化成羧酸,另一分子醛则被还原成醇,此反应称坎尼扎罗反应。本实验采用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坎尼扎罗反应,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式如下: CHO + NaOH 2CH2OH + COONa COONa + HCl COOH + NaCl 三、主要试剂与仪器 1.试剂苯甲醛10 mL(0.10 mol),氢氧化钠8g (0.2mol),浓盐酸,乙醚,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2.仪器100mL 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蒸馏头,温度计套管,温度计(250℃),支管接引管,锥形瓶,空心塞,量筒,烧杯,布氏漏斗,吸滤瓶,表面皿,红外灯,机械搅拌器。 四、主要物料的物理常数

五、实验装置 本实验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采用机械搅拌下的加热回流装置,如图1所示。乙醚的沸点低,要注意安全,蒸馏低沸点液体的装置如图2所示。 图1 制备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反应装置图图2 蒸乙醚的装置图 六、实验步骤 1.在250mL三口烧瓶上安装机械搅拌及回流冷凝管,另一口塞住,如图1。 2.加入8g氢氧化钠和30mL水,搅拌溶解。稍冷,加入10 mL新蒸过的苯甲醛。 3.开启搅拌器,调整转速,使搅拌平稳进行。加热回流约40 min。 4.停止加热,从球形冷凝管上口缓缓加入冷水20mL,摇动均匀,冷却至室温。 5.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10mL。水层保留待用。 6.合并三次乙醚萃取液,依次用5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洗涤,10mL 10%碳酸钠溶液洗涤,10 mL 水洗涤。 7.分出醚层,倒入干燥的锥形瓶,加无水硫酸镁干燥,注意锥形瓶上要加塞。 8.如图2安装好低沸点液体的蒸馏装置,缓缓加热蒸出乙醚(回收)。 9.升高温度蒸馏,当温度升到140℃时改用空气冷凝管,收集198℃~204℃的馏分,即为苯甲醇,量体积,回收,计算产率。 10.将第5步保留的水层慢慢地加入到盛有30 mL浓盐酸和30 mL水的混合物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析出白色固体。 11.冷却,抽滤,得到粗苯甲酸。 12.粗苯甲酸用水作溶剂重结晶,需加活性炭脱色。产品在红外灯下干燥后称重,回收,计算产率。 七、注意事项 1.本实验需要用乙醚,而乙醚极易着火,必须在近旁没有任何种类的明火时才能使用乙醚。蒸乙醚时可在接引管支管上连接一长橡皮管通入水槽的下水管内或引出室外,接受器用冷水浴冷却。 2.结晶提纯苯甲酸可用水作溶剂重,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0℃时,每100 mL水中可溶解苯甲酸2.2g。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八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掌握萃取、洗涤、蒸馏和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产品介绍 苯甲醇是最简单的芳香醇之一,可看作是苯基取代的甲醇。在自然界中多数以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中文别名 苄醇;。苄醇是极有用的定香剂,用于配制香皂;日用化妆香精。但苄醇能缓慢地自然氧化,一部分生成苯甲醛和苄醚,使市售产品常带有杏仁香味,故不宜久贮。苄醇在工业化学品生产中用途广泛;医药;合成树脂溶剂;可用作尼龙丝;纤维及塑料薄膜的干燥剂,染料;纤维素酯;酪蛋白的溶剂,制取苄基酯或醚的中间体。同时,广泛用于制笔(圆珠笔油);油漆溶剂等。 苯甲酸为具有苯或甲醛的气味的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 三:反应式 主反应: CHO + NaOH 2 CH 2OH + COONa COONa + HCl COOH + NaCl 副反应: 四: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 CHO COOH +O 2

五:试剂与仪器 1、主要仪器 : 125mL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蒸馏装置、烧杯等。 2、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六:实验装置图 图一:分液漏斗 图二:抽滤装置 图三:蒸馏装置 七:实验步骤及现象

13.5mL 、

八:实验结果及分析 得到苯甲醇4.6mL,处在参考值4.5—6g之间,说明实验操作基本正确; 苯甲酸9.4g,高于参考值6g,说明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失误。其可能原因是得到的抽滤产品没有干燥完全,或是产品中含有较多杂质。 九:实验讨论 1、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a、用氢氧化钠萃取时震摇使两相充分接触,继而使苯甲酸反应完全 b、用分液漏斗分液时,水层从活塞放出,乙醚层从上口倒出,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操作。注意提取过的水层要保存好,供下步制苯甲酸用。 c、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时,震摇后要静置片刻至澄清;并充分静置干燥约30min。干燥后的乙醚层慢慢滤入干燥的蒸馏烧瓶中。 d、蒸馏不能蒸干,留小部分乙醚以防萘在蒸馏瓶中结晶,无法收集。乙醚蒸完后立即回收。 2、实验思考: a、本实验根据什么原理来分离纯化苯甲醇和苯甲酸这两种产物的? 答:根据苯甲酸钠、苯甲醇在水中和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不同。苯甲醇在乙醚中易溶,苯甲酸钠易溶于水。用乙醚可在反应混合物中萃取苯甲醇,再经蒸馏除去萃取剂乙醚,便可得到产物苯甲醇;将萃取后的水溶液酸化就得到苯甲酸固体,经抽滤,就可以得到另一产物苯甲酸。 b、醚层用饱和NaHSO3及NaCO3溶液洗涤,是洗去什么杂质? 答:醚层中加饱和NaHSO3溶液是为了除去醚层中未反应完的苯甲醛。用NaCO3溶液是洗去醚层中极少量的苯甲酸。 c、本实验中所用的苯甲醛为何应重蒸馏?

注射剂试题

注射剂试题 一单选 ()1.关于注射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切勿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不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D不能产生延长药效的作用. () 2.不属于无菌制剂的是 A注射剂 B粉针 C滴眼剂D片剂 ()3.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 A.γ射线灭菌法 B.火焰灭菌法 C.用G6垂熔玻璃滤器 D.低温间歇灭菌法 ()4. 滴眼剂的pH值一般控制在 A.5~9 B.7~11 C.4~9 D.5~10 ()5 冷冻干燥的原理是 A.升华 B. 干燥 C.凝华 D. 沸腾 ()6.灭菌时以杀灭以下哪项为准 A芽孢 B.繁殖体 C .蛋白质 D.脂多糖 ()7.下列物质可作为注射剂的等渗调节剂的是。 A.葡萄糖 B.亚硫酸钠 C.乳糖 D.甘油 ()8.关于输液叙述错误的是 A.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B.输液对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这三项,更应特别注意 C.渗透压可为等渗或偏高渗 D.输液是大剂量输入体内的注射液,为保证无菌,应加抑菌剂 ()9.不属于热原的特点的是 A耐热性 B水溶性 C滤过性 D挥发性 ()10.在注射剂中苯甲醇除了抑菌作用还有哪项作用 A抗氧化 B稳定 C 止痛 D 增溶 () 11. 以下不是注射用玻璃容器的要求的是 A 物力强度高 B 膨胀系数小 C 透明度 D 熔点高 ()1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 无菌 B 澄明度 C 渗透压 D 色泽()13.可作为注射用油的是 A苯甲酸苄酯 B乙醇C二甲基亚砜 D丙二醇 ()14.下列物质可作为注射剂的PH调节剂的是。 A.氯化钠 B.亚硫酸钠 C.乳糖 D.盐酸 ()15.注射剂中磷酸缓冲盐主要是调节。 A.pH B.渗透压 C .等张 D.表面张力 二多选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学生姓名:小田田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年4月24日实验地点: 同组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实验八: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掌握萃取、洗涤、蒸馏和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产品介绍 苯甲醇是最简单的芳香醇之一,可看作是苯基取代的甲醇。在自然界中多数以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中文别名苄醇;。苄醇是极有用的定香剂,用于配制香皂;日用化妆香精。但苄醇能缓慢地自然氧化,一部分生成苯甲醛和苄醚,使市售产品常带有杏仁香味,故不宜久贮。苄醇在工业化学品生产中用途广泛;医药;合成树脂溶剂;可用作尼龙丝;纤维及塑料薄膜的干燥剂,染料;纤维素酯;酪蛋白的溶剂,制取苄基酯或醚的中间体。同时,广泛用于制笔(圆珠笔油);油漆溶剂等。 苯甲酸为具有苯或甲醛的气味的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 三:反应式 主反应: CHO + NaOH 2 CH2OH + COONa COONa + HCl COOH + NaCl 副反应:CHO COOH +O2

学生姓名:小田田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年4月24日实验地点: 同组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四: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 五:试剂与仪器 1、主要仪器 : 125mL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蒸馏装置、烧杯等。 2、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机械搅拌器的使用。 3.进一步掌握萃取、洗涤、蒸馏、干燥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4.全面复习巩固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基本原理 无α-H的醛在浓碱溶液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一分子醛被氧化成羧酸,另一分子醛则被还原成醇,此反应称坎尼扎罗反应。本实验采用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坎尼扎罗反应,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式如下: CHO + NaOH 2CH2OH + COONa COONa + HCl COOH + NaCl 三、主要试剂与仪器 1.试剂苯甲醛10 mL(0.10 mol),氢氧化钠8g (0.2mol),浓盐酸,乙醚,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2.仪器100mL 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蒸馏头,温度计套管,温度计(250℃),支管接引管,锥形瓶,空心塞,量筒,烧杯,布氏漏斗,吸滤瓶,表面皿,红外灯,机械搅拌器。 四、主要物料的物理常数

五、实验装置 本实验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采用机械搅拌下的加热回流装置,如图1所示。乙醚的沸点低,要注意安全,蒸馏低沸点液体的装置如图2所示。 图1 制备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反应装置图图2 蒸乙醚的装置图 六、实验步骤 1.在250mL三口烧瓶上安装机械搅拌及回流冷凝管,另一口塞住,如图1。 2.加入8g氢氧化钠和30mL水,搅拌溶解。稍冷,加入10 mL新蒸过的苯甲醛。 3.开启搅拌器,调整转速,使搅拌平稳进行。加热回流约40 min。 4.停止加热,从球形冷凝管上口缓缓加入冷水20mL,摇动均匀,冷却至室温。 5.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10mL。水层保留待用。 6.合并三次乙醚萃取液,依次用5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洗涤,10mL 10%碳酸钠溶液洗涤,10 mL 水洗涤。 7.分出醚层,倒入干燥的锥形瓶,加无水硫酸镁干燥,注意锥形瓶上要加塞。 8.如图2安装好低沸点液体的蒸馏装置,缓缓加热蒸出乙醚(回收)。 9.升高温度蒸馏,当温度升到140℃时改用空气冷凝管,收集198℃~204℃的馏分,即为苯甲醇,量体积,回收,计算产率。 10.将第5步保留的水层慢慢地加入到盛有30 mL浓盐酸和30 mL水的混合物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析出白色固体。 11.冷却,抽滤,得到粗苯甲酸。 12.粗苯甲酸用水作溶剂重结晶,需加活性炭脱色。产品在红外灯下干燥后称重,回收,计算产率。 七、注意事项 1.本实验需要用乙醚,而乙醚极易着火,必须在近旁没有任何种类的明火时才能使用乙醚。蒸乙醚时可在接引管支管上连接一长橡皮管通入水槽的下水管内或引出室外,接受器用冷水浴冷却。 2.结晶提纯苯甲酸可用水作溶剂重,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0℃时,每100 mL水中可溶解苯甲酸2.2g。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预习报告及思考题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机械搅拌器的使用 3.进一步掌握萃取、洗涤、蒸馏、干燥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4.学会低沸点溶剂的处理 二.实验原理 无α-H的醛在浓碱溶液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一分子醛被氧化成羧酸,另一分子醛则被还原成醇,此反应称坎尼扎罗反应。本实验采用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坎尼扎罗反应,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物加水溶解后,用乙醚加以萃取,乙醚层经洗涤、干燥、蒸馏,得到苯甲醇;水层经酸化得到苯甲酸。反应式如下: CHO 2+NaOH CH2OH + COONa COONa +HCl COOH+NaCl 苯甲醛如果长时间放置,会被空气氧化,因此存在以下的副反应: CHO +O 2 COOH 三.实验准备 1.主要试剂及仪器 1)试剂 苯甲醛 10 mL (0.10 mol),氢氧化钠 8g (0.2mol),浓盐酸,乙醚,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2)仪器 100mL 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蒸馏头,温度计套管,温度计(250℃),支管接引管,锥形瓶,空心塞,量筒,烧杯,布氏漏斗,吸滤瓶,表面皿,红外灯,机械搅拌器。

2.主要物料物理常数 化合物分子量比重(d)熔点(℃)沸点(℃)折光率(n) 溶解度 水乙 醇乙醚 苯甲醛105.12 1.046 -26 179.1 1.5456 0.3 溶溶苯甲醇108.13 1.0419 -15.3 205.3 1.5392 417∞∞苯甲酸122.12 1.2659 122 249 1.501 微溶溶溶 四.实验装置及操作要点 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采用回流搅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乙醚沸点低,要注意安全。蒸馏低沸点液体的装置如图2所示。 图1.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反应装置 图2.蒸乙醚的装置图 【干燥操作要点】 1.干燥剂不是越多越好 2.干燥操作在干燥的带有塞子的锥形瓶中进行。加入干燥剂后,加塞旋摇,放置

药物配制溶媒的选择

药物配制溶媒的选择 参照《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8》和《药品注射剂使用指南》(美国《药品注射剂手册》13版袖珍本)将常见注射剂溶媒的选择总结如下: 不宜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药物 药物名称选择溶媒的注意事项 注射用两性霉素B 静脉给药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使本品溶解,不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与稀释,因可产生沉淀,只能用5%葡萄糖溶液配制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本品与氯化钠或其他含氯离子的溶液属配伍禁忌,可产生沉淀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本品不得在同一注射器内与其他制剂混合。使用稀释液时只能用5%葡萄糖溶液,禁用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甘露醇注射液避免与无机盐类药物(如氯化钠、氯化钾等)配伍,以免引起甘露醇结晶析出 注射用促皮质素不宜与中性及偏碱性的注射液配伍,如氯化钠、谷氨酸钠、氨茶碱等,以免产生混浊三磷酸腺苷注射液首剂20mg,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5ml 注射用非格司亭供静脉给药时须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浓度不低于15μg/ml 不宜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药物 药物名称选择溶媒的注意事项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溶液浓度愈高,稳定性愈差。药液稳定性可因葡萄糖、果糖或乳酸的存在而降低,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溶液呈酸性时,分解较快,故宜用中性液体作溶剂;且溶解后应立 即使用,溶解放置后致敏物质可增多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属配伍禁忌;且在体外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血制品、含蛋白质的液体(如水解蛋白等)混合,也不可与静脉脂质乳化液混合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与碳酸氢钠、5%葡萄糖液属配伍禁忌,可析出结晶 注射用氨力农静脉注射液或粉针需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3mg/ml 的溶液,不能用含右旋糖酐或葡萄糖的溶液稀释 呋噻米注射液本品为碱性较高的钠盐注射液,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布美他尼注射液本品不宜加入酸性溶液中静脉滴注,以免引起沉淀 注射用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不稳定,应在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成5%溶液后使用。如5min内溶液仍不澄清或有沉淀物,不宜使用 依托泊苷注射液本品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可形成微细沉淀。应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注射用水、苯甲醇抑菌注射液或苯甲醇抑菌注射用氯化钠液稀释后立即使用,稀释后依托 泊苷浓度不超过25mg/ dL(溶液浓度越低,稳定性越大) 注射用博来霉素静脉给药时,本品需用5ml 或5ml 以上的稀释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肌内或皮下给药则用1~5ml 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注射用达托霉素应将本品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给药时间应持30min

苯甲醇及苯甲酸的制备实验.doc

苯甲醇与苯甲酸的制备实验 一、实验原理 利用坎尼扎罗(Cannizzaro)反应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 坎尼扎罗反应是指无α-活泼氢的醛类在浓的强NaOH 或 KOH 水或醇溶液作用下发生的 歧化反应。此反应的特征是醛自身同时发生氧化及还原作用,一分子醛被氧化成羧酸(在碱性溶液中成为羧酸酸盐),另一分子醛则被还原成醇。 主反应: 机理:醛首先和氢氧根负离子进行亲核加成得到负离子,然后碳上的氢带着一对电子以 氢负离子的形式转移到另一分子的羰基不能碳原子上。 二、反应试剂、产物、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三、药品

四、实验流程图 五、实验装置图 图 1 磁力搅拌器图2分液漏斗的振摇方法图3分液漏斗图4抽滤装置

六、实验内容 往锥形瓶中加12.0g(0.21mol) 氢氧化钾和12ml 水,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使氢氧化钾溶 解并冷至室温。在搅拌的同时分批加入新蒸过的苯甲醛,每次加入 2-3ml,共加入14g,0.13mol) 。加后应塞紧瓶口,若锥形瓶内温度过高,需适时冷却。继续搅拌 13.5ml( 约60min,最 后反应混合物变成白色蜡糊状。 (1) 苯甲醇 向反应瓶中加入大约 45ml 水,使反应混合物中的苯甲酸盐溶解,乙 醚分三次萃取苯甲醇,合并乙醚萃取液。保存水溶液留用。 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 45ml 依次用15ml25% 亚硫酸氢钠溶液及8ml 水洗涤乙醚溶液,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水浴蒸去乙 醚后,继续蒸馏,收集产品,沸程204-206℃,产率为75%。 纯苯甲醇有苦杏仁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沸点bp=205.4 ℃,折光率 =1.5463。 (2)苯甲酸 在不断搅拌下,往留下的水溶液中加入浓盐酸酸化,加入的酸量以能使刚果红试纸由红变蓝 为宜。充分冷却抽滤,得粗产物。 粗产物用水重结晶后晾干,产率可达80%。 纯苯甲酸为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熔点 mp=122.4 ℃。 (一)制备阶段 1.准备锥形瓶:一只100ml锥形瓶。 2.加药品与歧化反应:向锥形瓶中加12.0g氢氧化钾和12ml水,向瓶内放入一只搅拌子,然后将 锥形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使氢氧化钾溶解并冷至室温。在搅拌的同时分批加入新蒸过的苯 甲醛,每次加入 2-3ml ,共加入 13.5ml( 约 14g, 0.13mol) 。加后应塞紧瓶口,若 锥形瓶内温度过高,需适时冷却。继续搅拌60min ,最后反应混合物变成白色蜡糊状。 【为避免歧化反应过快产生大量热量,造成温度过高增加氧化副反应,故需将苯甲醛分几批加 入】 (二)后处理阶段 1.分离苯甲醇 (1)加水溶解:向反应瓶中加入大约45ml水,使反应混合物中的苯甲酸盐溶解,转移至分液 漏斗中。 【在磁力搅拌器上尽量搅拌时间长一些,以保障苯甲酸钾盐充分溶解在水中,减少与苯甲 醇分子的包裹,有利于下一步的乙醚萃取】 (2)乙醚萃取:用45ml乙醚分三次萃取苯甲醇,合并乙醚萃取液。保存水溶液留用(含有苯甲 酸钠盐)。 【每次萃取振荡时间不能过长,每振荡2-3 次,就要进行放气一次,如此重复2-3 次即可。避免漏斗内产生大量乙醚气体而喷出。】 (3)亚硫酸氢钠洗涤:用15ml25%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乙醚溶液,洗涤除去未反应的苯甲 醛。 【洗涤时振荡不能长时间振荡,避免下层的水中溶解过多的乙醚而降低亚硫酸氢钠在水中 的溶解度,可能达到饱和析出大量晶体。】 (4)水洗涤:8ml水洗涤乙醚溶液,除去上一步洗涤后残留的亚硫酸氢钠。 【因下一步紧接着的操作是干燥粗产品,所以水洗涤后应该多静止几分钟,再分去下层的 水层。】

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

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 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 脉注射 2.供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pH值应为 A.酸性 B.偏酸性 C.中性 D.偏碱性 E.碱性3.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和鲎试验法 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 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 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 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兔试验法 4.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应为 A.除臭→脱水→中和→脱色→灭菌 B.脱水→除臭→中和→脱色→灭菌 C.中和→除臭→脱水→脱色→灭菌 D.中和→脱色→脱水→除臭→灭菌 E.脱色→脱水→除臭→中和→灭菌 5.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 A.吐温-80 B.月桂醇硫酸钠 C.硬脂酸钾 D.鲸蜡醇硫酸钠 E.硬脂醇硫酸钠 6.适用于注射剂偏碱性药液的抗氧剂应为 A.焦亚硫酸钠 B.亚硫酸氢钠 C.硫脲 D.硫代硫酸钠 E.抗 坏血酸 7.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外,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入

A.O 2 B.N 2 C.Cl 2 D.H 2 E. O CH2 CH2 8.在下列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中,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止痛作用的应为A.苯酚 B.甲酚 C.氯甲酚 D.三氯叔丁醇 E.硝酸苯汞 9.用水醇法制备中药注射剂时,为除去中药注射用原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应将含有醇量调整为 A.45% B.55% C.65% D.75% E.85%10.当归注射剂的制备宜选用 A.渗漉法 B.蒸馏法 C.双提法 D.水醇法 E.醇水法 11.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比较经济 12.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 A.5h B.10h C.12h D.10h E.20h 13.在水中溶解度低或为了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胆固醇 B.生物激素 C.磷脂 D.脂多糖 E.蛋白质 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合成

实验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坎尼查罗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其他制备方法 3. 了解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用途 4.掌握有机固体化合物和液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及纯度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 扩大反应: ——不含α-H 的醛,如呋喃甲醛,对甲基苯甲醛,甲醛(季戊四醇的制备) 应用: 苯甲醇:香料 苯甲酸:防腐剂 主要试剂的理化性质

三.主要仪器和药品 烧杯、锥形瓶、分液漏斗、蒸馏烧瓶、球形冷凝管、蒸馏头、直形冷凝管、尾接管、三口瓶,吸滤瓶、布氏漏斗、玻璃水泵、电热水浴锅、电子天平,折光仪 苯甲醛、氢氧化钾、乙醚、亚硫酸钠、碳酸钠、硫酸镁、 四.实验内容 (锥形瓶)KOH(18g,0.32mol),水 (18mL) 冷至室温,加新蒸苯甲醛(21g,20mL,0.2mol)放置24h(橡皮塞) 加水(60~70mL)(分液漏斗)乙醚(20mL)萃取3次 乙醚层(苯甲醇):10mL饱和Na 2SO 3 10mL 10% Na 2 CO 3 10mL 水(弃 水层)无水K 2CO 3 或无水MgSO 4 干燥水浴蒸乙醚 蒸馏收集204~206℃馏分称重计算收率 测折光率 水层(苯甲酸):酸化冷却沉淀析出吸滤 水重结晶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五.注意事项 ?固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及纯度的测定方法: ——重结晶吸滤测熔点 ?液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及纯度的测定方法: ——萃取蒸馏测折光率 六.思考题 1.苯甲醇和苯甲酸有哪些其他制备方法? 2.对于合成的固体有机固体化合物如何让进行分离和纯化? 3.对于合成的液体化合物如何让进行分离和纯化

苯甲醇注射液(3.2ml28.8mg)工艺规程--辉瑞

建立苯甲醇注射液(3.2ml:28.8mg)工艺规程,使产品生产规范化,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和有效。 范围 适用于苯甲醇注射液(3.2ml:28.8mg)的生产。 责任 质量副总经理、质量管理部部长、生产部部长、车间主任、车间工艺员。 编制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98年版) 苯甲醇注射液(3.2ml:28.8mg)质量标准 工艺规程的编制规范SMP.QM-GF-010 内容 1 产品名称及剂型 1.1 产品名称:苯甲醇注射液 1.2 汉语拼音:Benjiachun Zhusheye 1.3 英文名:Benzyl Alcohol Injection 1.4 剂型:注射剂 2 产品概述 2.1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带有淡淡的苯甲醇味。

2.2主要成分:苯甲醇。 2.3适应症:注射用盐酸大观霉素的溶剂,供肌内注射。 2.4 用法用量:随注射用盐酸大观霉素使用,肌内注射。成人一次1支,一日2次,最大剂量每次2支,分左右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儿童剂量随注射用盐酸大观老素的用量的不同而改变。 2.5 贮藏:避光,密封保存。 2.6 包装:塑料安瓿包装,铝袋封装。 3 处方 3.1配方依据:国药准字H20034122 3.2 4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质量控制点

苯甲醇注射液(3.2ml:28.8mg)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监控图 注:①20~28℃ 5生产操作工艺要求及工艺技术参数

5.1记录的分发 岗位班长按批记录发放标准操作规程(SOP.)分发配液及过滤记录、贮罐消毒记录、灌装和加塑料粒子记录、灌装重量检查记录、安瓿灯检记录汇总、生产物料平衡表、包装记录、包装物料平衡表。 5.2 领料 5.2.1 操作过程:岗位班长及岗位操作工根据领料单到仓库领取苯甲醇并核对物料标签是否与领料单一致,是否有合格证或检验合格的报告单。进入外清间去掉外层包装,进入缓冲间进行外表面消毒后进入洁净区。 5.3 配制 5.3.1 称量 5.3.1.1按生产需要准备分发工具,如果需要清洁,执行(SOP.) 5.3.1.2用高压灭菌锅消毒分发和配液中用到的所有物品,设备操作执行高压灭菌锅标准操作规程(SOP.)。 5.3.1.3岗位班长及质监员按清场与清场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对称操作间清场检查,清场检查单附到本批记录中。 5.3.1.4在称量前1小时打开层流罩,质监员在称量开始时放置培养皿。 5.3.1.5对称量过程中所用的秤或天平作检查,按称量标准操作规程(SOP.)用聚丙烯桶称取4725g苯甲醇,称量后粘上物料标识。把称量好的原料放到配制间,把原包装原料放到物料暂存间,在质保部收集完培养皿后,按清场标准操作规程(SOP.)对称量间进行清场,填写清场记录。 5.3.2 配液 5.3.2.1按清场与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对称操作间清场检查,将清场检查单附到本批记录中。 5.3.2.2质监员在所用的注射用水点取样。 5.3.2.3准备并按装所需的装置:从输液线至混合罐确认600升混合罐及其连接已经准备就绪,设定些时空混合罐重量在零点。 5.3.2.4在混合罐中注入500KG注射用水,打开混合罐的搅拌器到100转/分并在整个配制过程中维持这一搅拌速度,冷却注射用水至室温(20~28℃)。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实验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实验 一、实验原理 利用坎尼扎罗(Cannizzaro)反应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 坎尼扎罗反应是指无α-活泼氢的醛类在浓的强NaOH或KOH水或醇溶液作用下发生的歧化反应。此反应的特征是醛自身同时发生氧化及还原作用,一分子醛被氧化成羧酸(在碱性溶液中成为羧酸酸盐),另一分子醛则被还原成醇。 主反应: 机理:醛首先和氢氧根负离子进行亲核加成得到负离子,然后碳上的氢带着一对电子以氢负离子的形式转移到另一分子的羰基不能碳原子上。 二、反应试剂、产物、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三、药品 四、实验流程图 五、实验装置图

图1 磁力搅拌器图2 分液漏斗的振摇方法图3 分液漏斗图4 抽滤装置六、实验内容 往锥形瓶中加 12.0g(0.21mol)氢氧化钾和12ml水,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使氢氧化钾溶解并冷至室温。在搅拌的同时分批加入新蒸过的苯甲醛,每次加入2-3ml,共加入13.5ml(约14g,0.13mol)。加后应塞紧瓶口,若锥形瓶内温度过高,需适时冷却。继续搅拌60min,最后反应混合物变成白色蜡糊状。 (1)苯甲醇 向反应瓶中加入大约45ml水,使反应混合物中的苯甲酸盐溶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45ml 乙醚分三次萃取苯甲醇,合并乙醚萃取液。保存水溶液留用。 依次用15ml25%亚硫酸氢钠溶液及8ml水洗涤乙醚溶液,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水浴蒸去乙醚后,继续蒸馏,收集产品,沸程204-206℃,产率为75%。 纯苯甲醇有苦杏仁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沸点bp=205.4℃,折光率=1.5463。 (2)苯甲酸 在不断搅拌下,往留下的水溶液中加入浓盐酸酸化,加入的酸量以能使刚果红试纸由红变蓝为宜。充分冷却抽滤,得粗产物。 粗产物用水重结晶后晾干,产率可达80%。 纯苯甲酸为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熔点mp=122.4℃。 (一)制备阶段 1.准备锥形瓶:一只100ml锥形瓶。 2.加药品与歧化反应:向锥形瓶中加 12.0g氢氧化钾和12ml水,向瓶内放入一只搅拌子,然后将锥形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使氢氧化钾溶解并冷至室温。在搅拌的同时分批加入新蒸过的苯甲醛,每次加入2-3ml,共加入1 3.5ml(约14g,0.13mol)。加后应塞紧瓶口,若锥形瓶内温度过高,需适时冷却。继续搅拌60min,最后反应混合物变成白色蜡糊状。【为避免歧化反应过快产生大量热量,造成温度过高增加氧化副反应,故需将苯甲醛分几批加入】 (二)后处理阶段 1.分离苯甲醇 (1)加水溶解:向反应瓶中加入大约45ml水,使反应混合物中的苯甲酸盐溶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 【在磁力搅拌器上尽量搅拌时间长一些,以保障苯甲酸钾盐充分溶解在水中,减少与苯甲醇分子的包裹,有利于下一步的乙醚萃取】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醇注射液中苯甲醇的含量(精)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醇注射液中苯甲醇的含量 苯甲醇注射液为注射用盐酸大观酶素的溶剂,具有镇痛作用,可减少注射时的疼痛,为消毒防腐药,用于局部止痛及制剂的防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1-2]规定用气相色谱法对苯甲醇注射液中苯甲醇进行含量 测定,由于操作费时且成本较高,故不适用于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及快速分析,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以气相色谱法的结果作为参照,发现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重复性好。 1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UV一1201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AL1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 仪器有限公司),GC—9A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 1.2 试剂:苯甲醇对照 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苯甲醇注射液(2mL:40mg,濮阳市汇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1201,061202,061203),聚乙二醇-2000(上海化学试剂总厂)。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测定波长的选择取苯甲醇标准品适量,精密称定,加蒸馏水溶解稀释至刻度,再精密吸取稀释溶液10ml,置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用 UV一1201紫外分光光度计于200~400nm范围内扫描,测得最大吸收波长为257nm,故选择257 nm作为测定波长。 2.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苯甲醇标准品约0.4g,精密称定,置200ml容量瓶中,加蒸 馏水稀释至刻度,再精密吸取稀释溶液5ml、7.5ml、10ml、12.5ml、15ml、17.5ml,分别置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在257nm处测其吸光度,以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如图1 经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A=1.7971C+0.0065(r=0.9999,n=6),苯 甲醇浓度在0.100~0.400mg/mL范围与吸收度成良好线性关系。 2.3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苯甲醇标准品适量,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注射液,在257nm处测其吸光度,代入回归方程,计算苯甲醇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回收率测定结果(n=6)编号投入量测得量回收率平均回收率 RSD (mg/ml) (mg/ml)(%) (%) (%) 1 0.1251 0.1262 100.87 2 0.2137 0.2142 100.23 3 0.2946 0.2971 100.84 4 0.3413 0.3458 101.31 100.79 0.39 5 0.3875 0.3892 100.44 6 0.4262 0.4307 101.05 2.4精密度实验称取苯甲醇标准品适量,精密称定,稀释浓度约为0.20mg/mL的溶液,在257nm下测其吸光度,A值分别 为0.3590、0.3650、0.3610、0.3680、0.3730,RSD为0.02%(n=5),表明该 法对供试品溶液具有较好的精密度。 2.5稳定性实验取0.2mg/mL苯甲醇标准品溶液,在25℃,分别于0,1,2,4,6,12,24小时内,257nm处检测吸收度,结果表明其吸收度无明显变化。 2.6样品的含量测定 2.6.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精密量取本品5ml,精密加内标溶液10ml,置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备用。 2.6.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取苯甲醇对照品约0.1g,精密称定,置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10ml使溶解,精密加内标溶液1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6.3测定方法取苯甲醇注射液5批,依法稀释使其浓度 为0.2mg/mL,用蒸馏水作空白实验,在257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A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相当标示量,并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气相色谱法样品含量测定结果(标示量%)批次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误差% 平均误差% 061201 96.40 97.20 0.80 061202 97.90 98.68 0.78 0.65 061203 97.50 98.10 0.60 061204 96.70 97.15 0.45 061205 98.10 98.71 0.61 经比较可知,3批供试品的平均误差为0.65%,误差

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

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合成 实验人:翁哲伟 实验日期:2014年4月16日 实验摘要 本次实验利用苯甲醛作为反应物,在浓氢氧化钠催化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和苯甲醇并分离所得产物。通过分液萃取、常压蒸馏及减压蒸馏以76.01%的总产率得到产物苯甲醇;通过重结晶提纯以%的产率得到产物苯甲酸。学习旋转蒸发仪的使用和减压蒸馏的原理及其操作。 关键词:苯甲醛;苯甲醇;苯甲酸;减压蒸馏;Cannizaro反应 实验简介 无α-H的醛在浓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发生分子间的氧化还原,结果一分子醛被氧化成酸,另一分子的醛被氧化成醇。这是一个歧化反应。反应机理如下:

反应实质是OH-作为亲核试剂进攻一个苯甲醛分子的羰基生成负离子,此负离子使原来醛基上的氢带着一对电子对另一分子苯甲醛进行亲核加成。 该实验使用到旋转蒸发仪,旋转蒸发仪使烧瓶在合适速度下旋转以增大蒸发面积,同时通过真空泵使烧瓶处于负压状态,连续蒸馏易挥发溶剂,提高蒸馏效率。 当外界压力减少时,液体物质的沸点就随压力降低而降低。若使用真空泵与蒸馏装置相连接,使体系压力降低,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蒸馏。本实验中的产物中有苯甲醇,在常压下沸点在205℃,较难蒸馏。而在减压蒸馏过程中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蒸馏。 苯甲醛是最简单,也是工业上最常使用的芳香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苯甲醇可用作香精调配的定香剂,同时可用作照相显影剂、合成树脂和油脂的溶剂等。苯甲酸可用于皮肤真菌病、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也可用于食品和药物制剂的防腐剂。 实验试剂 性质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折射率 苯甲醛106.12 -26℃178~179℃ 1.044 1.5450 苯甲酸122.12 122~123℃249℃ 苯甲醇108.41 -15.3℃205℃ 1.045 1.5400 乙醚74.12 -116.3℃34.6℃ 2.6 1.3556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南昌大学化学实 验中心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指导书: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 综合性实验项目名称 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Cannizaro 反应,掌握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方法。 2、复习分液漏斗的使用及重结晶、抽滤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主反应: 2C 6H 5CHO KOH C 6H 5CH 2OH C 6H 5COOK C 6H 5H C 6H 5COOH 副反应: C 6H 5CHO C 6H 5COOH O 2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 实验耗材:Ph-CHO 20ml(0.2mol), KOH 18g(0.32mol),乙醚 , NaHSO 3饱和溶液, 10%Na 2CO 3 溶液,浓盐酸,无水硫酸镁 主要仪器:锥形瓶,萃取装置,蒸馏装置,抽滤装置 四、实验步骤 1、加料,歧化反应 :250ml锥形瓶中,加18g NaOH ,18ml H 2O和20ml Ph-CHO该反应是两相反应,不断振摇是关键。得白色糊状物,放置24小时以上。 2、萃取,分离:加60ml 水溶解,置于分液漏斗中。每次用20ml 乙醚萃取,共萃取水层3次(萃取苯甲醇),水层保留。合并乙醚萃取层。 3、洗涤醚层:依次用NaHSO 3(饱和)、10%Na 2CO 3、H 2O各10ml洗涤醚层。(除去Ph-CHO)

南昌大学化学实验中心4、干燥,蒸馏: 用无水MgSO 4干燥半小时。水浴回收乙醚。蒸馏,用空气冷凝管冷凝,收集Ph-CH 2OH 200-204 o C馏分,约4-5g. 5、酸化,重结晶:水层用浓盐酸酸化使刚果红试纸变蓝,冷却析出Ph-COOH ,抽滤。必要时用水重结晶。约8-9g.mp.121-122o C 五、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1、应使用新蒸馏的苯甲醛,因久置的苯甲醛中含氧化杂质。 2、充分摇振是反应成功的关键。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要振摇?白色糊状物是什么? 2、 各部分洗涤分别除去什么? 3、萃取后的水溶液,酸化到中性是否最合适?为什么?不用试纸,怎样知道酸化已恰当?

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

试验四十一苯甲酸和苯甲醛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Cannizzaro 反应制备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原理与方法; 2. 熟练掌握萃取与蒸馏操作; 二、基本原理 无α-氢的醛类和浓的强碱溶液作用时,发生分子间的自氧化还原反应,一分子醛被还 原成醇,另一分子醛被氧化成酸,此反应称为Cannizzaro 反应。如: 按上述反应式只能得到一半的醇。如应用稍过量的甲醛水溶液与醛(1.3∶1mol)反应 时,则可使所有的醛还原至醇,而甲醛则氧化成甲酸。例如: 三、仪器药品 250mL锥形瓶、分液漏斗、刚果红试纸等 氢氧化钾18g(0.32mo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无水碳酸钾、浓盐酸 苯甲醛21g(20mL,0.2mol)、乙醚 四、实验步骤 在250mL锥形瓶中配制18g氢氧化钾(0.32mol)和18mL水的溶液,冷至室温后,加 入21g新蒸过的苯甲醛(20mL,0.2mol)。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力振摇,使反应物充分混 合,最后成为白色糊状物,放置24小时以上。 向反应混合物中逐渐加入足够量的水(约60mL),不断振摇使其中的苯甲酸盐

全部溶 解。将溶液倒入分液漏斗,每次用20mL乙醚萃取三次(萃取出什么?)。合并乙醚萃取液, 依次用5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10mL10%碳酸钠溶液及10mL水洗涤,最后用无水硫酸 镁或无水碳酸钾干燥。 干燥后的乙醚溶液,先蒸去乙醚,再蒸馏苯甲醇,收集204~206℃的馏分,产量8~8.5g (产率74~79%)。 乙醚萃取过的水溶液,用浓盐酸酸化直至刚果红试纸变蓝,冰水冷却使苯甲酸完全析 出,抽滤,用少量水洗涤,挤压去水分。将制得的苯甲酸放在沸水浴上干燥。若要得到纯产品,可用水重结晶提纯。 纯粹苯甲酸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为122.4℃。 纯粹苯甲醇33333的沸点为205.5℃,d4 25 1.0413。 五、思考回答 1. 试比较Cannizzaro 反应与羟醛缩合反应在醛的结构上有何不同?怎样利用Cannizzaro 反应将苯甲醛全部转化成苯甲醇? 2. 本实验中两种产物是根据什么原理分离提纯的?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及10%碳酸钠 溶液洗涤的目的何在?

注射剂处方设计的考虑

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考虑 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考虑 (一)药物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测定药物有关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制备一种稳定的注射剂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要求测定药物以下性质:化学含量或生物效价、溶解度与溶解速度、分配系数、水分、pH-速度图、稳定性等。同时还要了解药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量、药物颜色、嗅味。必要时还需要测定药物颗粒大小、形状、晶型、熔点、热分析图、吸收光谱、吸湿性等一系列性质。并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是处方设计前的基础工作,应该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我国新药审批办法中也有一系列规定,国外也有较系统处方设计前工作经验可以借鉴。这些性质与注射剂的设计,均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溶解度与稳定性更加重要,下面将作进一步讨论。 (二)药物的溶解性 许多药物水中溶解度很小,而临床上又要求制成溶液型注射剂。因此,研究试制这类注射剂,首要问题是解决这类品种的溶解性。药物的溶解度与温度和pH有关,有些药物对温度依赖性很大,温度高时溶解,温度低时又析出。一般弱酸弱碱性药物的溶解度则随pH而改变。还有些药物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中某些成分在初制时呈胶态存在于注射剂中,贮存一段时间,胶体老化而析出沉淀。这些说明要解决药物的溶解性,首先必须对药物的性质深入了解,然后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制成盐类、改变溶媒、增溶或助溶等措施,这些方法的原理前面已详细讨论。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成盐法的个别例子。如泛影酸与葡萄糖胺制成泛影葡胺,可制成60%浓度的注射液。有些药物虽无酸性或碱性基因,但含有一些羟基,可与多元酸部分酯化,然后制成酯的钠盐,如核黄素磷酸钠、氯霉素琥珀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 (三)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学稳定性 在溶解性研究之后,对溶液型注射剂来说,就要着手化学稳定和生物学稳定性的研究。此项工作历来是注射剂设计的中心。 1.化学稳定性 首先要考察主药是否稳定,属于何种降解途径,同时还要研究各种处方因素(如pH、溶剂、缓冲剂等)和外界因素(如温度、光线、氧等)对主药的影响,设计出合理的处方和工艺,预测其稳定性,这方面的内容,在药物制剂稳定性一章中已作了详细的讨论,读者可以参阅。 2.生物学稳定性 微生物不仅可传染疾病,也可引起药物的分解变质,解决生物学稳定性的方法,除灭菌外,还需添加抑菌剂,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注射剂中有三种情况需加抑菌剂:①多剂量容器的注射剂加入抑菌剂,避免因针头多次穿抽药液被微生物污染;②用滤过法灭菌或用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液,加入抑菌剂起辅助作用,以保证安全,如胰岛素注射液;③低温灭菌的注射剂,加入抑菌剂,以防止灭菌不完全。 为了使用安全,添加抑菌剂一次剂量超过5ml的注射液要特别慎重,供静脉或脊椎注射用的注射剂,不得添加抑菌剂。凡加有抑菌剂的注射剂,应在标签或说明书上说明抑菌剂的名称和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