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程化学练习题答案1-(2)

最新工程化学练习题答案1-(2)
最新工程化学练习题答案1-(2)

工程化学练习题(一)

一、判断题:

1.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 (√)2.弹式量热计所测得的热效应,应是恒压热效应Q P。-------------------------- (?)3.金刚石和臭氧都是单质,因此它们△f H m○–值为零。--------------------------- -( ?)

4.指定单质在标准态时△f H m○–、△f Gθ

为零,但S m○–不为零。---------------------(√)

m

5.有一理想晶体,微观粒子排列完整且有严格的顺序。这种情况下,微观状态数只有一种,其熵值应该为零。---------------------------------------------------------- (√)6.△r S m○–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 ?) 7.如果反应的△r G m○–>0,则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 ?) 8.接近绝对零度时,所有的放热反应都将成为自发反应。---------------------- (√)9.盐的结晶过程使溶液的混乱度降低,所以结晶总是熵减的过程,是非自发的。----(?)10.一般情况下,不管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总是增加的。---(√)11.温度升高,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也增加,这是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主要原因。---(?)12.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 √) 13.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 ?) 14. 正催化剂使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 (?)15.平衡常数很大或很小的反应都是可逆程度很小的反应。---------------------- (√)16.达到平衡后的系统,只有外界变化改变平衡常数时,平衡才发生移动。-----------(?)17.恒温恒容条件下,2SO2(g)+O2(g)2SO3(g)平衡体系中加入N2致使总压力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 ?) 18.△r G m○–值越小,则说明反应的趋势越大,所以反应速率越大。------------------ -( ?) 19.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 -( √) 20.某一反应平衡后,加入一些产物,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则两次测得的平衡常数相等。------------------------------------------------------------------- (√)二、选择题:

1.在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状态函数的是------------------------------------- ( c )A.U B.G C.Q D.S

2.若某一封闭体系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初始状态,则体系的------------- ( C ) A.Q=0 W=0 △U=0 △H=0 B.Q≠0 W=0 △U=0 △H=Q

C.Q=-W △U=Q+W △H=0 D.Q≠-W △U=Q+W △H=0

3.估算下列反应中△r S m○–>0的是------------------------------------------- ( c ) A.CO(g)+Cl2(g)=COCl2(g) B.2SO2(g)+O2(g)=2SO3(g)

C.NH4HS(s)=NH3(g)+H2S(g)

D.2HBr(g)=H2(g)+Br2(l)

4.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种说法之所以正确是因为----------( D )A.反应在放热且恒温下进行B反应在吸热且恒温下进行

C.反应在恒压(或恒容)无非体积功的条件下进行

D.反应热是一个状态函数

5.根据热力学规定,下列哪些物质的标准生成焓为零------------------------- ( A )A.C(石墨) B.Br2(g) C.红磷 D.CO2(g)

6.298K 下,对指定单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f H m ○–≠0, △f G θm =0, S m ○–=0

B. △f H m ○–≠0, △f G θm

≠0, S m ○

–≠0 C. △f H m ○–=0, △f G θm =0, S m ○–≠0 D. △f H m ○–=0, △f G θm =0, S m ○–=0 7.下列物质在OK 时的标准熵为0的是------------------------------------- -( c )

A.理想溶液

B.理想气体

C.完美晶体

D.纯液体

8.某一反应△r H m ○–>0,△r S m ○– >0,假设△r H m ○–与△r S m ○–不随温度变化,则下列说------( A )

A.高温自发,低温不自发 B 低温自发,高温不自发

C 任何温度均不自发

D 任何温度均自发

9.化学反应中,其数值随温度变化而有较大变化的是 ------------------------ ( B )

A. △r H m ○–

B. △r G m ○–

C.△r S m

D.△r U m

10.将固体溶于水中,溶液变冷,则该过程的△G , △H , △S 的符号依次为---------( D )

A. + - - B + + - C - + - D - + +

11. 反应CO(g)+H 2O(g)CO 2(g)+H 2(g),为提高CO(g)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B )

A.增加CO 的浓度

B.增加H 2O(g)的浓度

C.按1:1增加CO 和H 2O(g)的浓度

D.以上三种方法均可

12.在一定温度下某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

A.E a 越大,v 越大

B.K ○–越大,v 越大

C.反应物浓度越大,v 越大

D. △r H ○–负值越大,v 越大

13.不能引起反应速率常数变化的下列情形是---------------------------------- ( C )

A.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B.改变反应体系所使用的催化剂

C.改变反应物的浓度

D.改变反应的途径

14.在下列因素中,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是---------------------------------------------( C )

A.速率常数

B.反应物浓度

C.平衡常数

D.活化能

15.化学反应A+2B →C+E 的反应级数-----------------------------------------------------------( C )

A.可根据方程式确定

B.可按质量作用定律确定

C.由实验确定 C.一定是3

16.一般说,温度升高,反应速率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 C )

A.分子碰撞几率增加

B.反应物压力增加

C.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D.活化能降低

17.一个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C )

A.各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等于常数.

B.各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相等.

C.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D. △r H m ○–=0

18.反应N 2O 4(g)

2NO 2(g)的平衡常数为K 1○–,相同温度下,反应NO 2(g) 21N 2O 4的平衡常数K 2○–为 ------------------------------------------------------------------------------------( D )

A.K 1○–

B.1/K 1○

– C.θ1K D.θ11K 19.一定温度下的反应2A(g)+B(g)2C(g), △r H m ○–<0,平衡时K ○–将---------- ( B )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随产物的平衡浓度增大而增大

D.随加压而减小

20.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 )

A.标准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平衡常数改变,平衡必定移动

D.平衡移动,平衡常数必定发生变化

21.在一定温度下N2O4 (g)2NO2 (g)达到平衡,如N2O4的分解率为25%,此时混合气体总压力为分解前的------------------------------------------------------- ( B )A.0.25倍 B.1.25倍 C.0.50倍 D.1.50倍.

22.反应X(g)+Y(g)Z(g),△r H m○–<0,为了提高产率,应采取的反应条件是----( D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三、填空题:

1.状态函数的性质之一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在U、H、S、G、T、p、V、Q、W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U、H、S、G、T、p、V。2.按系统与环境间发生交换情况的不同,可将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等三类。

2.下列变化过程中熵变值是(正或负):H2SO4溶于水:正,乙烯生成聚乙烯负,固体表面吸附气体: 负,干冰的升华: 正,海水淡化的反渗透技术:负,在冰中放入食盐,使冰熔化正。

3.反应A(g)+2B(g)→C(g)的速率方程为v=kc(A)c2(B)。该反应为基元反应,反应级数为3 。当B的浓度增加2倍时,反应速率将增加 4 倍;当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体积的3倍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1/27 。

四、简答题:

1.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方向的是哪一个状态函数?它怎么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向?

答: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方向的是吉布斯自由能(G)。

△r G﹤0反应自发进行

△r G =0反应达到平衡

△r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逆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2.吕·查德里原理是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的总结,吕·查德里原理的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答:吕?查德里原理:对于一个平衡体系来说,如果改变能影响平衡的任何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如2NO2(g)N2O4(g),压缩体系的体积,平衡右移,颜色变浅。

五、计算题:

1.已知反应为

①Fe3O3(s) + 3CO(g) ==2Fe(s) + 3CO2(g), △r H m○–(1)=-27.6 kJ?mol-1

②3Fe2O3(s) + CO(g)==2Fe3O4(s) + CO2(g), △r H m○–(2)=-58.58 kJ?mol-1

③Fe3O4(s) + CO(g)==3FeO(s) + CO2(g), △r H m○–(3)=38.07 kJ?mol-1

不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r H m○–:

FeO(s) + CO(g)==Fe(s) + CO 2(g)

解:由[反应①×3-反应②-反应③×2]/6得

FeO(s) + CO(g)==Fe(s) + CO 2(g)

则△r H ○–m =[3△r H ○–m (1) -△r H ○–m (2) -2△r H ○–m (3)]/6

=[3×(-27.6) -(-58.58) -2×38.07]/6

=-16.73 kJ ?mol -1

2. 制造半导体材料时发生如下反应,并已知相应的热力学数据

SiO 2(s) + 2C(s)===Si(s) + 2CO(g)

△f H m

○– -903.5 0 0 -110.5 kJ ·mol -1

△f G m ○

– -850.7 0 0 -137.2 kJ ·mol -1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标准态下,298.15K 时,反应能否自发进行?(2)标准态下,自发进行时的温度。

解:(1) △r θm G (298.15K)=ΣνB △f θm G (298.15K)(产物)-ΣνB △f θm G (298.15K)(反应物)

=2×(-137.2) )-(-850.7) =576.7 kJ ?mol -1

反应在298.15K 、标准态时不能自发。

(2) Δr H ?m (298.15K)=Σνf Δc H ?m (反应物)-Σνf Δc H ?m (生成物)

=2×(-110.5) )-(-903.5) =682.5 kJ ?mol -1

△r G = △r H –T △r S

△r S =T G H r r ?-?=15

.2987.5765.682-=0.3449 kJ ?mol -1?K -1 要反应自发进行,△r G = △r H –T △r S <0

T >△r H /△r S =682.5/0.3449=1978.8K

(完整版)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复习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3、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4、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5、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6、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7、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8、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答:D) 9、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 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 (答:B) 10、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7 (C)0.8~1.0 (D)1.1~1.2 (答:B) 11、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 (A)Al(OH)3(B)Zn(OH)2(C)Cd(OH)2(D)Ni(OH)2 (答:B) 12、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 (答:C) 1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 (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 (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 (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答:B)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总结 一、填空题: 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 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 高有利于活化能高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 入方法为脉冲示踪法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 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 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 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 () 0, t t E t t t ?∞= ? =? ≠ ?? ,其无 因次方差2θ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 反应。 9.对于反应22 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r A):(-r B):r R= 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 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 50%需要30 min, 而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 (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 器时主要考虑反应器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 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 并且等于(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二.单项选择 10.(2) B 1、气相反应CO + 3H2CH4 + H2O进料时无惰性气体,CO与2H以1∶2 δ=__A_。 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CO A. -2 B. -1 C. 1 D. 2 2、一级连串反应A S P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C___A____。 的最大浓度= max ,P

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1当地大气压为 745mmHg 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 350mmHg 则真空度为395 mmH?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 强为1360 mmHg 则其绝对压强为 2105mmHg _____ 。 2、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 _0 _______,临近管壁处存在层流底层,若 Re 值越大,则该层厚度 越薄 3、 离心泵开始工作之前要先灌满输送液体,目的是为了防止 气缚 现象发生;而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也不能 够太高,目的是避免 汽蚀 现象发生。 4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性能 越强 。 5、 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 K 接近于 空气 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 侧流体的温度值。 6、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傅立叶定律。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接近于热阻 大 (大、小)一侧的:?值。 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 接近于:.值 大 (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 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大 (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 大 (大、小)。 7、 Z= (V/K v a. Q ) .(y 1 -丫2 )/ △ Y m 式中:△ Y m 称 气相传质平均推动力 ,单位是kmol 吸 收质/kmol 惰气;(Y i — Y 2) / △ Y m 称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 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 气相主体摩尔浓度 和同液相主体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 差。 9、 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运动的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大类。 10、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溶液蒸汽压下降、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管路阻力。 11、工业上精馏装置,由精馏^_塔、冷凝器、再沸器等构成。 12、分配系数k A 是指y A /X A ,其值愈大,萃取效果 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1、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6、某一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空气(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 13、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 溶解度的差异 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14、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分分压 ;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 越好。 A. 速度不等 B.体积流量相等 C. 速度逐渐减小 D.质量流速相等 2、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 -50kPa ,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 100kPa , 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50 B . 150 C . 75 D .无法确定 3、离心泵的阀门开大时,则( B )。A ?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 .泵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4、下列(A )不能实现对往复泵流量的调节。 A .调节泵出口阀的开度 ?旁路调节装置 C .改变活塞冲程 ?改变活塞往复频率 5、已知当温度为 T 时,耐火砖的辐射能力大于铝板的辐射能力,则铝的黑度( )耐火砖的黑度。 A.大于 .等于 C .不能确定 D .小于 ,使空气温度由20 C 升至80 C,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1)错误。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 (2)错误。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 =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2)2] =0.36 (mol ·L -1) 51 .3 101.3%31100.1][ % 31 1 , 500 / , 20 3.432 =?=??===-=???--+pH c H c k k c K c K a a a w a a ααα αθ θ θ按近似式计算 4. 应加入碱。原因:H 2S 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 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3.0)1097.2()1012.1(] [][][] [] [][ 10 97.23.01.01091.8][][][ ] [] [][ 6. 9 812222228 82121 2---+ -- -- +-+---+- -+- +?=???=?=∴?= +??=??=?=∴?=+?H HS K S HS S H K S H HS H S H K HS S H HS H K HS H S H a a a a θ θ θ θ 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 CO 32—-HCO 3-, HCO 3—-H 2CO 3 8. 质子酸:HCl 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 9. 否。原因:pH=-lg[H +] 10. pH=5.0 [H +]=1.0×10-5 =C HCl pH=11.0 [OH -]=1.0×10-3 =C NaOH 两者混合后, [OH -]≈1.0×10-3 故 pH ≈11.0 11.pH=1.4 [H +]=3.98×10-2 pH=5.0 [H +]=1.00×10-5 故成人胃液是 婴儿胃液[H +]的3980倍。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 一、选择题 1、气相反应CO + 3H 2CH 4 + H 2O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CO 与2H 以1∶2摩尔 比进料,则膨胀因子CO δ=__A_。 A. -2 B. -1 C. 1 D. 2 2 、一级连串反应A S P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 浓度=max ,P C ___A____。 A. 122)(210K K K A K K C - B. 22/1120]1)/[(+K K C A C. 1 22)(120K K K A K K C - D. 22/1210 ]1)/[(+K K C A 3、串联反应A → P (目的)→R + S ,目的产物P 与副产物S 的选择性 P S =__C_。 A. A A P P n n n n --00 B. 00A P P n n n - C. 00 S S P P n n n n -- D. 00 R R P P n n n n -- 4、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__B__。 A. <0 B. =0 C. ≥0 D. >0 5 、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A P(主) S(副),其瞬间收率P ?随A C 增大 而单调下降,则最适合的反应器为____B__。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 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6、对于反应级数n >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____A___。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 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7 、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A 2R ,30/30.2m kmol C A =, 出口转化率 7.0=A x ,每批操作时间h t t 06.20=+,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 kg 产物R/天,R M =60,则反应器的体积V 为_C_3m 。 A. B. C. D. 8、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A → B ,s l mol C r A A ?=-/01.0,当 l mol C A /10=时,求反应至l mol C A /01.0=所需时间t=____B___秒。 A. 400 B. 460 C. 500 D. 560 9、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 浓度最 大时的最优空时=opt τ_____D__。 A. 1212)/ln(K K K K - B. 1221) /ln(K K K K - C. 2112)/ln(K K K K D. 211K K 10、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0t 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____B___。 A. 加料时间 B. 反应时间 C. 物料冷却时间 D. 清洗釜所用时间 11、全混流反应器中有___B__个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绝密请勿到处宣扬) 12月25日 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 一容器真空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和表压强(以kpa计)分别为:(90kpa)和( -10kpa)。 2. 热传导只发生在固体和(静止)的或(滞)流动的流体中。 3.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填大或小) 4. 蒸发中以(二次蒸汽)是否再利用而分为单效或多效蒸发。 5. 蒸发中的温度差损失主要由溶液中的(不挥发溶质)、液柱的(静压头)和管路(阻力)所引起的沸点升高三部分组成。 6. 一容器压力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以kpa计)为:(90kpa)。 7. 对于同种流体,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时的(小)。(填大或小) 8.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所以黑体的辐射能力比灰体的(大)。(填大或小) 9. 蒸发操作所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10.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用,蒸发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对吸收操作有利的条件是:(D) A. 操作温度高、压强高; B. 操作温度高、压强低; C. 操作温度低、压强低; D. 操作温度低、压强高 2. 精馏塔内上层塔板液相轻组分浓度较下层塔板(A ),液相温度较下层塔板() A. 高,低; B. 低,高; C. 高,高; D. 低,低 3. (D )是塔内气液两相总体上呈逆流流动,而在每块塔板上呈均匀的错流流动。 A. 板式塔的传质意图; B. 板式塔的设计过程; C. 板式塔的恒摩尔流要求; D.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4.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湿空气在干燥器内的(C)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不变。 A. 温度、焓值、湿度; B. 流速、压强、湿度; C. 流速、温度、湿度; D. 温度、湿度、压强 5. 对于湿物料的湿含量,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 平衡水一定是自由水; B. 平衡水一定是结合水; C. 自由水一定是结合水; D. 自由水一定是非结合水 6. 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 C)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当相对挥发度为( A )时,可以采用精馏方法

工程化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5.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2)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3)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4)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5)r m S ?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进行。 (6)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作用。 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g)+S(s) = H 2S(g) o 1K S(s)+O 2(g)= SO 2(g) o 2 K 则反应:H 2(g)+SO 2(g) = O 2(g)+ H 2S(g)的平衡常数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1)o 1K -o 2K (2)o 1K o 2K (3)o 2K /o 1K (4)o 1K /o 2K 答:⑷ 7.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讨论下列反应: 2Cl 2(g)+2H 2O(g) =4HCl(g)+O 2(g); o r m H ?(298.15K )>0 将四种气体混合后,反应达平衡时,若进行下列各项操作,对平衡数值各有何影响(操作项 目中没有注明的是指温度不变、体积不变)? 操作项目 平衡数值 答: (1)加O 2 H 2O 的物质的量 ↑ (2)加 O 2 HCl 的物质的量 ↓ (3)加 O 2 O 2的物质的量 ↑ (4)增大容器的体积 H 2O 的物质的量 ↓ (5)减小容器的体积 Cl 2 的物质的量 ↑ (6)减小容器的体积 Cl 2 的分压 ↑ (7)减小容器的体积 o K 不变 (8)升高温度 o K ↑ (9)升高温度 HCl 的分压 ↑ (10)加催化剂 HCl 的物质的量 不变 8.由二氧化锰制备金属锰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两方应在25℃时的也附于后: (1)MnO 2(s)+2 H 2(g) Mn(s)+2H 2O(g)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完整版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 解答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 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 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 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西南科技大学基础有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整理

1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1. 从教材中可以找到下列术语的答案 2. HCl 、CH 3OH 、CH 2Cl 2和CH 3OCH 3为极性分子;Cl 2和CCl 4为非极性分子。 3. 参照表1-7 ,可以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 4.亲核试剂: Cl -, -CH 3;亲电试剂:AlCl 3,C 2H 4,CH 4,ZnCl 2,BF 3,CH 3CN ,Ag +, H +,Br +, Fe +, +NO 2,+CH 3;既是亲核试剂又是亲电试剂:H 2O ,CH 3OH ,HCHO 。 5.属于酸的化合物:HBr ,NH 4+;属于碱的化合物:CN -;既是酸又是碱的化合物:NH 3,HS -,H 2O ,HCO 3- 6. 按照碳骨架分类,芳香族化合物为:(1)(2)(3)(4);脂环(族)化合物为:(5)(6);开链化合物为:(7)(8)。按照官能团分类,羧酸:(2)(3)(6)(7);醇:(1)(5)(8);酚:(4)。 7.按照碳骨架分类,除了(2)和(5)之外都属于不饱和化合物。属于哪一族?(略) 2 烷烃习题参考答案 1 (1) 1° 1°1° 1°2° 2°3° 3°2-甲基-3-乙基己烷 (2)1°1°1°1°2°2°2°3°3°2°3-甲基-5-乙基庚烷 (3) 1° 1°1° 1° 1° 2°2°2°2°2° 3°4° 3,6-二甲基-3-乙基辛烷 (4) 1° 1° 1° 1°1° 1°2°2°2°2°2°3°3° 3°3° 3,5-二甲基-6-异丙基癸烷 (5) 2,3,5,5,7-五甲基辛烷 (6) 2,4,4-三甲基-5-乙基辛烷 (7) 2,7-二甲基-7-乙基壬烷 (8) 2,11,14-三甲基-7- 乙基十六烷 2 (1) (2) (3) (4) (5)CH CH 3CH 3 H 3 C (6) 3 解:烷烃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随着分子质量增加,色散力增大,使沸点升高。各异构体中,一般是直链烷烃的沸点最高,支链愈多沸点愈低。故沸点:正癸烷>正庚烷>正己烷>2-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 4解:含单电子的碳上连接的烷基越多,自由基越稳定,自由基越稳定则形成产物的机会越多。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为: ·C(CH 3)3 > ·CH(CH 3)2 > ·CH 2CH 3 > ·CH 3 5解:C n H 2n+2 = 72,所以n = 5。该烷烃的构造式为: CH 3CHCH 2CH 33 6(1)正己烷 Cl Cl Cl 2CH 2CH 2CH 2CH 2CH 3 CH 32CH 2CH 2CH 3 CH 3CH 22CH 2CH 3 ( 2 )2-甲基戊烷 (3)2,2-二甲基丁烷 CH 3CH 3CH 3CH 2CCH 2CH 3 CH 2CCHCH 3 CH 3CCH 2CH 2 Cl Cl CH 3 CH 33 7解: 8 解:四种典型构象中分子内能最低的是对位交叉式(a),因为它的两个大基团(CH 3-和Cl-)相距最远,扭转张力最小;分子内能最高的是全重叠式(d)为它的两个大基团相距最近,扭转张力最大;其他两种构象的内能处于上述两种构象之

工程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没空1分,共10分) 1、系统与环境间没有质量的交换,而只有能量的传递,这样的系统称为()系统。 2、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3、某体系由状态A沿途径I变化到状态B时,吸热300J,同时体系对环境做功100J。当该体系沿另一途径自状态A变化到状态B时,体系对环境做功50J,则此过程Q为()J。 4、碰撞理论认为,只有()的碰撞时才能发生反应。 5、能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作()。 6、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以电池符号表示,()。Fe+Cu2+=Cu+Fe2+ 7、对反应式两边气体分子总数不等的反应,增加压力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总数()的方向移动。 8、()是一种新的功能金属材料,用这种合金做成的金属丝,即使将它揉成一团,但只要到达某个温度,它便能在瞬间恢复原来的形状。 9、硬度最大的金属是( )。 10、对同一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物理量都属于状态函数的一组是()。 A、U、P、V B、Q、P、V C、W、P、V 2、内能是系统的状态函数,若某一系统从一始态经过一循环过程又回到始态,则系统内能的增量是()。 A、△U = 0 B、△U > 0 C、△U < 0 3、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其△G()。 A、= 0 B、> 0 C、< 0 4、()是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混乱度的量度。 A、内能 B、熵 C、吉布斯自由能 5、对催化剂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缩短反应到平衡的时间 B、使用催化剂能实现热力学不能进行的反应 C、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 6、下列()是一次电池。 A、锌锰电池 B、铅蓄电池 C、燃料电池 7、0.1mol·Lˉ的HAc溶液的PH值(K a e=1.8×10-5)为()。 A、4.87 B、3.87 C、2.87 8、固态物质熔点高,不溶于水,是热、电的良导体的晶体是()。 A、离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金属晶体 9、熔融固态的Sio2,需克服()力。 A、离子键 B、共价键 C、氢键 D、范德华力 10、生物质能属于()。 A、可再生能源 B、非再生能源 C、二次能源 11、下列能使食物产生香味的化学物质是()。 A、苯乙酸 B、醋酸乙酯 C、苯甲酸钠 12、精细陶瓷(又称特种陶瓷)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前景很广。以Sio2加少量Pdcl2研磨成鸡西的颗粒,经高温烧结制成多孔烧结体,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其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将它和电子元件及仪表组成“电子鼻”,被称为“人工神鼻”。冰箱泄漏的氟利昂浓度达十万分之一也能“嗅”出。关于“人工神鼻”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神鼻”吸附气体的能力极强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一、选择题(30分,每题1.5分) 1、―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 ( D )。 A .化学反应 B. 反应工程 C. 反应热力学 D. 反应动力学 2、对于反应sS pP b B aA +?→?+, 则P r = ___A__ ()A r -。 A. a p , B. a p , C. p a , D. p a 3、气相反应A + B → 3P + S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 与B 以1∶1 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A δ=(D ) A. –2 B. –1 C. 1 D. 2 4、气相反应2A + B → 3P + S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 与B 以2∶1 摩尔比进料,则膨胀率A ε=( C ) A. –1 B . –1/2 C. 1/3 D.4/3 5、反应2421042H H C H C +→,反应速率常数10.2-=s k ,则反应级数n=( B) A. 0 B. 1 C. 2 D. 3 6、串联反应A → P (目的)→R + S ,目的产物P 的得率X P =( A)。 A. 00A P P n n n - B.A A P P n n n n --00 C.00S S P P n n n n -- D.0 R R P P n n n n -- 7、分批式操作的间歇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0t 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B )。 A. 加料时间 B. 反应时间 C. 物料冷却时间 D. 清洗釜所用时间 8、对于反应级数n <0 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B)。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 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9、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 ,其瞬间收率P ? 随C A 增大而单调下降,则最适合的反应器为( A )。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A)。 A.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C.流速 D.静压能 2. 孔板流量计是( 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B. 变截面流量计,垂直安装。 C. 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D. 变截面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C)。 A.齿轮泵 B. 旋涡泵 C. 离心泵 D. 往复泵 4.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B)。 A.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 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 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 启动前,没有关闭出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Ф38×的圆管中以s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mPa·s则其流动的型态为(C)。 A.层流 B. 湍流 C.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 既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D)。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A)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 并流 C. 错流 D. 折流 8.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C)也增大。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A)。 A.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D)。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B。 ≥2000 B. Re>4000 C. 2000

工程化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思考题与习题 一、填空题 1.27℃时,在压力为30.39kPa下测定某气体1dm3的质量为0.537g,此气体的摩尔质量是44.1g/mol。 2.在101.325kPa和25℃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1 mol H2,其体积24.46dm2 3.比较下列气体在25℃,101325kPa时的混合气体的分压: 1.00g H2 > 1.00g Ne > 1.00g N2 > 1.00g CO2 4.101.325kPa下,空气中氧气的分压为21278.25kPa。 5.恒温恒压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等于其体积分数。 6.下列溶液蒸汽压由低到高的顺序为BDCA ,沸点由低到高为ACDB 。 A.0.1mol.kg-1 HAc溶液 B.0.1mol.kg-1 H2SO4溶液 C.0.1mol.kg-1 蔗糖溶液 D.0.1mol.kg-1 NaCl溶液 7.按照范德华的想法,实际气体的分子本身有体积,分子间有作用力。 8.油酸钠C17H35COONa的HLB值为18.025 。 9.稀溶液依数中的核心性质是蒸汽压下降。 10.下列水溶液蒸汽压最大的是A ;沸点最高的是B;凝固点最低的是A 。 A.0.2mol.kg-1 C11H22O11溶液 B.0.2mol.kg-1 HAc溶液 C.0.2mol.kg-1 NaCl溶液 D.0.2mol.kg-1 CaCl2溶液 二、选择题 1.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行为较接近的条件是D 。 A.低温和低压 B.高压和低温 C.高温和高压 D.低压和高温 2.在压力为p,温度为T时,某理想气体的密度为ρ,则它的摩尔质量M的表达式为A 。 A.M = (ρ/p) RT B.M = (p/ρ) RT C.M = (nρ/p) RT D.M = (p/nρ) RT 3.在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中,如果R的数值为8.314,体积的单位是m3,则压力的单位为C 。 A.大气压(atm) B.毫米汞柱(mmHg) C.帕(Pa) D.千帕(kPa) 4.在1000℃和98.66kPa下,硫蒸汽的密度为0.597g/dm3,则此时硫的分子式为B 。 A.S B.S2 C.S4 D.S8 5.若气体压力降为原来的1/4,热力学温度是原来的两倍,则气体的现体积变化为原体积的A 倍。 A.8 B.2 C.1/2 D.1/8 6.质量摩尔浓度为1mol.kg-1的溶液是指C 中含有1mol溶质的溶液。 A.1L溶液 B.1L溶剂 C.1000g溶剂 D.1000g溶液 7.水溶液的蒸汽压大小的正确的次序为A 。 A.1mol.kg-1 H2SO4 <1mol.kg-1 NaCl< 1mol.kg-1 C6H12O6 < 0.1mol.kg-1 NaCl < 0.1mol.kg-1 C6H12O6 B.1mol.kg-1 H2SO4 >1mol.kg-1 NaCl> 1mol.kg-1 C6H12O6 > 0.1mol.kg-1 NaCl > 0.1mol.kg-1 C6H12O6 C.1mol.kg-1 H2SO4 <1mol.kg-1 NaCl< 0.1mol.kg-1 C6H12O6 < 0.1mol.kg-1 NaCl < 0.1mol.kg-1 C6H12O6 D.1mol.kg-1 H2SO4 >1mol.kg-1 NaCl> 0.1mol.kg-1 C6H12O6 > 0.1mol.kg-1 NaCl > 0.1mol.kg-1 C6H12O6 8.将18.6g非电解质溶于250g水中,若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0.744℃,则该溶质的分子量为A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 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 θr m G ?、θ 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 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 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

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 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则θ f m H ?(MgO ,298K )等于 600.21 kJ·mol -1 。已知M(Mg)=24.3g ﹒mol -1。 2-11 已知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 (1) Cu 2O(s) +1/2O 2(g)2CuO(s) θ m r H ?= -146.02kJ·mol -1

化工原理C卷答案

南昌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试卷编号:9036 ( C )卷课程编号:H58010301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双语教学)考试形式:闭卷 适用班级:化工05 姓名:学号:班级: 学院:环工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考试日期:2007.7.6.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30 15 15 25 15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选择题(每空2 分,共30 分) 得分评阅人 1. 传热的基本形式有( A, B, C ) A.传导 B.辐射 C.对流给热 D. 急冷 2. 在稳定流动过程中,流体流经各截面处的质量流速(C ) A 减小 B 增大C变化D不变化 3.流体流动的类型包括( A, C ) A. 湍流 B. 过渡流 C. 层流 D.急流 4. 泊谡叶方程用来计算流体层流流动时的摩擦系数,其值为( A ) A. λ= 64 / Re B. λ= 24 / Re C. λ= 32 / Re D. λ= 16 / Re 5. 气体沉降设备的生产能力与设备的( A )成正比。 A. 底面积 B. 高度 C. 宽度 D. 长度 6. 某长方形截面的通风管道, 其截面尺寸为30×20mm,其当量直径de为( A ) A 32mm B 28mm C 24mm D 40mm

7.河水越靠近河岸,流速 ( B )。 A. 越大 B.越小 C. 不变 8. 下列哪些例子属于自然对流传热 ( A, C ) A. 空调 B.冰箱 C. 取暖器 9. 管路系统中的总阻力包括( A, B, C, D ) A 直管阻力 B 管件阻力 C 突然扩大阻力 D 突然缩小阻力 10. 流体在管内作层流流动时,管内平均流速是管中心流速的( D )。 A. 2倍 B. 3倍 C. 1倍 D. 0.5倍 11.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管内平均流速约是管中心流速的( A )。 A. 0.8倍 B. 0.5倍 C. 1倍 D .2.倍 12. 流体输送过程中,机械能包括 ( B, C,D ). A. 内能 B. 动能 C. 压强能 D. 位能 13. 理想流体的特征是 ( B ) A 密度=0 B 粘度=0 C 热容=0 D 理想气体 14.黑度越大的物质,其辐射能力( B ) A 越小 B 越大 C 中等 D 不变 15.间壁传热过程包括 ( A ,C ) A 对流传热 B 辐射 C 传导 D 对流传质 二、 分析题 (15分) 容器中的水静止不动。为了测量A 、B 两水平面的压差,安装一U 形管压差计。图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 得分 评阅人 A B 1 1’ 汞 h H R 水 图1 附图

工程化学试题及答案(分部分)

第一部分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因为Q v= △ U , U是状态函数,所以Q v也是状态函数。 2、反应Cu(s)+2Ag +(aq)= Cu2+(aq)+2Ag(s) 在热力学标准状态,298.15K 时正向进行,说明 2 (Ag /Ag)> (Cu2 /Cu) 3、已知反应C ( s) +CO2(g)=2CO (g)的厶r H m°>0,不用计算,就可判断该反应高温能自发进行。 4、对某种物质,其熵值具有:S9m(g) > S9m(l) > S° m(s)。 5、向NH3?H2O中加入NH4CI,由于NH4+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移动,结果增加了NH3?H2O的解离度a。 6、在20cm3, O.IOmol ? dm-3氨水溶液中加入10cm3, o.lOmol ? dm-3HcI,该混合溶液是缓冲溶液。 7、配离子[Zn(CN)]2的K不稳=2.0X1O47【Zn(NH)4|2的K,不稳=3.84< 10。,两者相比【Zn(NH)42更稳定。 & AgCl 的K sp=1.77 x 10-10,Ag2CrO4 的K sp=1.12x 10-12,因为Ag2CrO4 的K sp更小,所以Ag2CrO4 更难溶。 9、将(MnO2/Mn2+) =1.208V ,(I2/I-) =0.535V 这组电对组成原电池时,则该原电池的标准电 动势E9 = 0.673V。 10、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其它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11、配离子[Ag(CN) 2「的K 9不? = 7.94 x 10-22,配离子[Ag(NH 3)2]+ 的K 9不? = 8.93 x 10-8,两者相比,[Ag(NH 3)2]+更稳定。 12、在20cm3, 0.10mol ? dm-3氨水溶液中加入10cm3, 0.10mol ? dm-3HCl,该混合溶液是缓冲溶液。 13、在定温定压下,下列两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一相同值。 H2(g)+1/2O2(g)=H2O(l) 2H2(g)+O2(g)=2H 2O(l) 14、当主量子数n = 2时,其角量子数l可取两个值,即0,1。 15、一切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16、通常情况下,所有物质的标准熵都大于零。 17、弱电解质的解离度与其浓度成反比。 18、化学反应速度通常随时间而减小。 19、某反应△ G的负值很大,表明反应趋势很大,也表明反应速率很大。 20、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 21、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浓度指数之和称为反应级数。 22、按溶度积规则,Q

化学工程基础试卷答案

一、判断题 1、量纲分析法的优点是:虽未减少实验的工作量,但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计算。( ) 答案:错 2、当流体充满圆管做定态流动时,单位时间通过任一截面的体积流量相等。( ) 答案:错 3、强化传热过程最有效的途径是增大传热面积。( ) 答案:错 4、液体在管内做强制湍流流动时,如果流动阻力允许,为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增大流速的效果比减小管径更为显著。( ) 答案:对 5、沸腾给热和冷凝给热同属于对流传热,因为两者都伴有流体的流动。( ) 答案:对 6、对于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当气速一定时,增大吸收剂的比用量(即液气比),则出塔溶液浓度降低,吸收推动力增大。( ) 答案:对 7、选用不同结构的填料时,填料提供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吸收,不利于解吸。( ) 答案:错 8、液泛点是填料吸收塔的最佳操作点。吸收操作在此条件下进行时,则吸收速率最大。 ( ) 答案:错 9、设计时,若R 上升,并不意味D 下降,操作中也可能有类似情况。( ) 答案:对 10、吸收操作线方程是由物料衡算得出的,因而它与操作条件(压强、温度)、相平衡关系、塔板结构等无关。( ) 答案:错 二、填空题 1、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液体,维持等压面的条件必须是 、 、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如要测取管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应选用 流量计测量。 答案:静止的 连通着的 同一种连续的液体 皮托 2、如下图所示,密封容器中盛有3 800/kg m ρ=的油品,U 形管中指示液为水(1000kg ρ= 3/m ),1a 、2a 、3a 恰好在同一水平面上,1b 、2b 、3b 及4b 也在同一高度上,1100,h mm = 2200h mm =,则各点的1a p =________,2a p =________,2=b p ________,3=b p ________, 3h =________。(表压值,均以2mmH O 为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