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 省优一等奖【一等奖教案】

灰雀 省优一等奖【一等奖教案】
灰雀 省优一等奖【一等奖教案】

《灰雀》教学教案

教学设想:

课文中的三个主人公:灰雀、列宁、男孩。分别对三位主人公进行聚焦,再探究三者之间的联系。列宁对灰雀的喜欢,列宁对男孩润物无声的教育,男孩在列宁的教育下诚实地改正了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

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

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揭题: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经学过关于他的课文——《蜜蜂引路》。会

观察的列宁凭借蜜蜂的指引找到了养蜂人。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篇关于他的课文——《灰雀》。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标出段落,圈出生字。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词语:

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郊外散步仰望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高低勇敢

婉转:形容声音非常动听(声音婉转)

用更加含蓄的说法提出来,就是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措辞婉转)面包渣:还能说出“···渣”

4、分段检查朗读

5、整体感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三个主角

1、课文主要讲了灰雀、列宁和男孩之间的故事。我们一个个在认识他们。

2、灰雀:一种可爱的小鸟,吃害虫,是益鸟。

(1)灰雀图片欣赏:看着这可爱的灰雀,你有什么想说的?

(2)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读出喜爱的语气来,背一背

3、列宁:读了课文,说说你对列宁的印象。——很喜欢灰雀、没有用批评的方式对待男孩(1)找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

面包渣和谷粒。

b、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

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c、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男孩:其实灰雀是哪里去了?——被小男孩抓去了。是啊,但是小男孩在列宁的影响下,

又把灰雀放回到了白桦树上。

(1)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诚实,知错就改

(2)出示对话: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他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a、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从省略号你有什么发现?

b、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此时男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C、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从句号到感叹号,你又感受到什么?

(3)是啊,小男孩在列宁的话语里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在心里暗暗决定要让灰雀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板书:灰雀

喜欢诚实

列宁男孩

教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背课文描写灰雀的句子。

2、这么可爱的灰雀,难怪列宁和男孩都喜欢。男孩会情不自禁地把它捉过来。

二、分角色朗读

1、出示对话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他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2、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

1、第二天,列宁发现了什么?读读11-13段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3、你从列宁和男孩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

四、写字

郊散步胸脯渣或者敢惜低诚

最新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最新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优秀范文一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2、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4、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6、好,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生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 祝兹zī侯棘j门彀go弓弩nǔ按辔pi徐行 作揖yī介胄zhu嗟jiē乎曩n?ng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音? 7、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断句,进一步了解课文. 8、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打起精神,高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9、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10、好,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士们下马高接远送.以:连词,不译.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通过对比、反衬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4、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营,军队驻扎的地方.文题交代了事情的主要发生地.

灰雀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灰雀人教部编版 26灰雀 教学目标 1.会认“宁、胸、脯、惹、仰、渣、或、者、惜、诚”10个生字,会写“雀、郊、养、粉、粒、男、或、者、冻、惜、肯、诚”12个生字。正确读写“灰雀、郊外、养病、粉红、谷粒、男孩、或者、冻死、可惜、诚实、自言自语、欢蹦乱跳”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过程。资料库 课前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生平、故事、名言、影视剧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新课导入,板书课文题目 灰雀,体形像雀,是一种小型飞禽,羽毛的颜色有多种,鸣声悦耳,可以笼养,一般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本文以“灰雀”为题,写了关于灰雀的什么事呢?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赶快一起去文中看看。 (二)资料分享 1.列宁的生平; 2.列宁的故事; 3.列宁的名言; 4.有关列宁的影视剧。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大声朗读三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每个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灰雀、郊外、养病、粉红、谷粒、男孩、或者、冻死、可惜、肯定、诚实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他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灰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26、《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2个生字,会写“雀、郊”等字。 2.初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图,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找出列宁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4.学会“围绕中心词,多角度描写”的方法,体会列宁发现灰雀不见后着急的心理,从而进一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一、走进伟人,出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伟人(出示图片),他就是前俄罗斯的伟大领袖——(生:列宁)。板书:列宁(宁正音)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温暖的故事。 3.板书课题——26、《灰雀》(提醒“雀”的写法),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认读字词。 1.布置初读要求: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读课文。 3.过渡语:大家读得很投入,相信本课的生字词一定难不倒大家。 4.出示: ①师:了不起,胸脯的“脯”这么难读的音都读准确了。 仔细观察“胸脯”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左边偏旁表 意思;右边部件表读音,是形声字。) ②惹这个翘舌音也读准确了。 ③齐读 5.出示: ①师:诚、渣的翘舌音读得很准确。 ②师:下面我们来关注“仰望”这个词,谁来做做仰望这个动作?(表示向上看) 师做动作:那像老师这样低着头,表示向下看呢,叫(俯视) 那像这样,表示向四周看呢,叫(环视) ③老师也搜集了几个表示看的词,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表示向远处看叫(眺望)表示气愤地看叫(怒视) 表示偷偷地看叫(窥视)表示注意力集中地看叫(注视) ④请大家快速在生字表的右边空白处记下2-3个表示看的词。

《灰雀》名师教学设计(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灰雀》名师教学设计(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

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诚实”等12个词语。摘抄并背诵描写灰雀的语句。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体会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和谐之爱。 5、培养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的读书方法和良好习惯。 重点列宁耐心、得体地和小男孩交谈使小男孩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列宁和小男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预习课文时布置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指导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语云:千军易求,一将难得。一个好的将领是国家的财富。春秋有孙武、伍子胥,战国有乐毅、白起,西汉有韩信、周亚夫。正是这些伟大的人物才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今天我们来一起理解一下西汉大将周亚夫从严治军的故事,感受一下他不凡的人格魅力。 二、展示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1、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通过正侧面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结合课文内容,学习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和精神,理解其现实意义,理解严明的纪律对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齐读课文,深入探究答疑解惑 (一)、文章通过文帝劳军的场面塑造了周亚夫的形象,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 真将军 (二)你同意文帝的观点吗?请你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思路点拨: (1)在对话描写中有哪些词语表现了周亚夫是“真”将军?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中不得驱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在叙述描写中有哪些词语表现了周亚夫是“真”将军? “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在对周亚夫的下属与皇上的随从的描写中有哪些表现了周亚夫是“真”将军? “先驱曰:天子且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不可驱驰。” 总结: 1、军士戒备。细柳军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周亚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2、军纪严明。文帝一行到细柳军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在细柳军营中,“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3、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面对天子,周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三)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请你说一说! 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你来讲一讲!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正面描写画龙点睛 将军令曰 将军约侧面描写有力烘托 答疑解惑: 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直驰入”——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小学语文第五册《灰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五册《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18页至12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2019部编版语文三上灰雀教学设计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谷粒、诚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图片) 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是列宁。列宁是什么人?列宁是苏联的领导人,是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文件,学生听课文范读。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全班一起归纳。 提示: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

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四、书写生字 1.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雀、郊、或、者、惜。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自由读生字、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示:列宁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欢灰雀。) 2.师:这灰雀可爱吗?请画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胸脯粉红、深红——漂亮 树枝间来回跳动——活泼

《周亚夫军细柳》参考教案

《周亚夫军细柳》参考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 3. 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 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解题,背景资料介绍。 1. 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史记?绛(jiàng)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 2.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

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作是第二部《春秋》。他还接受了道家思想,他的思想中唯物论的因素和批判精神,尤其是自身的遭遇更增强了他的反抗性。这些在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都有所体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史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它一方面揭露了统治者及其爪牙的无比丑恶,勾画出他们的真实嘴脸;另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歌颂人民及其领袖的起义反抗,歌颂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和救人危难的侠义之士,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尤其是司马迁把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和项羽分别列入“世家”和“本纪”,充分显露了他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世济民的热情,这是历代封建正统史家所不可比肩的。 《史记》的思想内容是同作者的精心构思及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的。作为历史著作,《史记》忠实于历史事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

《灰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5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之1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灰雀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灰雀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一、课文内容解说 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一个温暖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它们。第二至十自然段讲述列宁寻找灰雀,用温和的语言感化男孩。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写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给人以想象空间。如“每次”“经常”“找遍”等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与关心。从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一定会飞回来”等词句中,也能感受到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课文对话丰富,从中能读出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如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列宁的自言自语,担心灰雀会被冻死;男孩回应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都可透过这些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 本课教学以图画为支架,通过三幅图梳理内容,对话阅读中读出男孩抓鸟、放鸟的故事,由3幅图变成5幅图,通过小组合作,重新整合,课文的故事变成孩子的故事,故事更丰盈,学习更有趣。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要依据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地分析还不到位。因此本课教学抓住对话文体特点,紧扣单元要素,以各种任务情境布置孩子寻找灰雀失踪跟男孩有关的线索,推进阅读,发展思维,进行阅读策略指导,了解对话外的含义,读出文本中未曾写出来的故事,理解故事里的故事。 学情分析:

1.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通过《掌声》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教学要点之一“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已有了尝试,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掌声》的学习,学生还“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心情变化”,也为本课“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做了铺垫。 2.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要依据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地分析还不到位。因此本课教学抓住对话文体特点,紧扣单元要素,以各种任务情境布置孩子寻找灰雀失踪跟男孩有关的线索,推进阅读,发展思维,进行阅读策略指导,了解对话外的含义,读出文本中未曾写出来的故事,理解故事里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八上部编】24 周亚夫军细柳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文本式+表格式(共2篇) 24 周亚夫军细柳 课题周亚夫军细柳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 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继续积累 文言词汇。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 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重点分析周亚夫治 军之严的特点,并由此归纳人物特征。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38岁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司马迁开始写《史记》。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 著。 写作 背景 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西汉初年,北方强大的匈奴政权时犯中原,成为 西汉一大边患。汉文帝时的后六年,匈奴更是大举入侵,为了防备 匈奴的入侵,汉文帝任命宗正刘礼率军驻守霸上。派徐厉驻守棘门, 任命周亚夫驻守细柳。本文所写的是文帝亲赴军营巡视、慰劳守边 将士的一段经历。

读准 字音 祝兹.(cí)棘.门(jí)彀.(ɡòu)都.尉(dū) 诏.(zhào)按辔.(pèi)持兵揖.(yī)介胄.(zhòu) 嗟.乎(jiē)曩.者(nǎnɡ) 一词 多义 军上自劳军.:军队。 已而之细柳军.:军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驻军。 谢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告知。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请罪。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告辞。 居居.无何,上至:过。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住。居庙堂之高:处在。 古今 异义 天子先驱 ..至(古义:先行的卫队。今义:走在前面(引导的人); 先导。) 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今义: 节日、节约。) 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词类 活用 军.霸上:名词做动词,驻军。 介.胄之士:名词做动词,本意指铠甲,这里指穿铠甲。 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新 课 导 入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同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公开课《灰雀》教案

公开课《灰雀》教案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推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讲述蜜蜂引路故事。学生简单叙述。

蜜蜂引路中,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积极思考) 2、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板书:灰雀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 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回答。(美丽、漂亮、可爱) 3、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三年级语文 灰雀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 灰雀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八年级语文下册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语文版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目标定向: 1、通读课文,大体了解意思。 2、分析汉文帝称赞周亚夫的原因。 3、《周亚夫军细柳》对管理者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谁知道西汉“七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吴楚“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吴王刘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这场变乱导火线是,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趁机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吴王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有众二十余万,还兼领楚国兵。他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吴楚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齐、赵兵。曾经做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建议景帝杀晁错,恢复王国故土,以换取七国罢兵。景帝在变起仓猝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一建议,处死晁错。暂时居于优势的吴王濞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东帝”的地位,拒不受诏,战事继续进行。 在吴楚军西向攻取洛阳的道路中,景帝弟刘武的封国梁国横亘其间。吴楚军破梁军于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当时周亚夫率汉军屯于梁国以北的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他不救梁国之急,而以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截断吴楚军的粮道,使其陷入困境。吴军多是步兵,利于险阻;汉军多是车骑,利于平地。战事在淮北平地进行,吴军居于不利地位。梁国又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吴军无法越过。吴军北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境)周亚夫军营求战。结果吴军一败涂地,士卒多饥死叛散。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吴王濞率败卒数千遁走,退保长江以南的丹徒(今江苏镇江)。汉遣人策动吴军中的东越人反吴。东越人杀吴王濞。楚王戊也军败自杀。吴楚叛乱起于正月,三月即告结束。

灰雀教案作业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会认本课“桦、胸、脯、婉、渣”等5个生字;能规范书写“郊、散、步、胸、脯”等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等14 个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②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话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和孩子心理的认识过程,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惹人喜爱”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资料来了解列宁的有关情况。 ②借助语言文字,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展开想象,深入情境,体会情感。 ③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灰雀的描写以及列宁与男孩的对话、神态中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教育学生作一个诚实的孩子,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 用“灰雀”作课题?) 二.了解列宁:学生交流有关列宁资料。 三、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 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5、课文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2、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3、请大家将书翻到167页,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 4、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6、好,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生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祝兹 z i侯棘[门彀go d弓弩n d按辔刈徐行 作揖y i介胄Zh du嗟ji e乎曩i?ng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音? 7、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断句,进一步了解课文。 8、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打起精神,高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9、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10、好,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1、(将实、虚词重点介绍)。为:动词wei介词w召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士们下马高接远送?以:连词,不译? 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12、同学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请开诚布公的提出来,也许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可以帮助许多同学解决疑问。 13、同学们没有问题了,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大屏幕) 14、译文:请3位同学讲课文简述出来? 15、好,现在,我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16、最后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做阐述。 17、“嗟呼,此真将军矣!”说说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18、(为什么称之为“真将军”?) ------ 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19、与此同时介绍正、侧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用法以及作用,总结周亚夫精神以及人格特点。 ---1、<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不从本身去写,而是从旁观者的眼中体现,我们说这种写法叫 --------- 侧面描写;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20、总结:“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21、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的有见地,有思想,854的学生真是了不起啊!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

26.灰雀

感动了。 三、再读课文,总结提升(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读课 文。 2.课件出示灰雀 回来后的画面。提问: 列宁、男孩和灰雀, 你最想和谁说点什 么? 1.师生合作,分角 色朗读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 选择说话的对象,把自 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3.根据课文内容 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编 一编课本剧,演一演。 9.列宁、男孩和灰雀,你最 想和谁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 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 延伸,拓展阅读(用时:8分钟) 向学生推荐图书 《列宁童年的故事》。 1.学生读一读图 书简介。 2.课余收集关于 列宁的小故事。 10.通过学习,你认为列宁 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质疑,学生解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理解到位。 《灰雀》教学片段

◆体会列宁对儿童的爱护(教学重点)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那么,当他知道那只丢失的灰雀是男孩捉走的后,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列宁没有直接问男孩。 师:我看出列宁并没有生气,从“微笑”一词可以看出来。 生:灰雀能听懂列宁的话吗?列宁为什么问灰雀? 师:问得好,灰雀是听不懂列宁说的话的,那么,列宁说给谁听的? 生:(齐答)说给男孩听的。 师:对,说给男孩听的,男孩就站在旁边,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呢? 生:文中写到“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我觉得男孩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师:说得好,这是对男孩的动作描写,能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吗? 生:“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这是对列宁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列宁很高兴。 师:列宁高兴什么呢? 生:灰雀回来了,列宁高兴,小男孩知错就改,也让列宁高兴。 师:分析得很正确,列宁高兴的是自己在引导男孩改正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 赏析: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列宁对男孩的爱护,而是需要我们在语言文字中去细细体会。这就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神态、动作去加以分析,通过对人物的深入挖掘,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再感悟出列宁对男孩的教育和爱护。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灰雀》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相关语句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的喜爱之情。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来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平时的作业也比较认真。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字词的自学能力较强,并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从整体看,大部分学生能读会写,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比较全面。当然,也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四、媒体选择和设计 录音机多媒体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灰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我在《灰雀》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互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开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以充分激发认知主体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火花,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阅读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从文章当中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同时大声朗读,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 七、专家点评 本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潜能。 3、做到了两个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教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创造了师生合作、平等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4、指导学生读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读、个别学生示范读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将“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整个教学朴实无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