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4P + 5O2点燃

2P2O5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气密性

2.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

3.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

实验说明 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

3.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

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可能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

消耗尽;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

的体积减小;d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气体成分体积比%性质用途

氮气78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

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

氧气21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稀有气体0.94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

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二氧化碳0.03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

其他0.03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现象结论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空气中大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

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小,

二氧化碳含量很大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

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1.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3.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4. 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 元素符号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1. 元素的种类

①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2.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3.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4. 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如Na+(钠离子)、Ca2+(钙离子)、H+(氢离子)、Cl-(氯离子)、O2-(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2O2-表示2个氧离子。

1.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化学式(如H2O)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

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3. 化学式的写法: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 ① 这种物质由哪种物质组成;

②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4. 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5.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 4NO 3)。 6.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如 P 2O 5 7. 数字的意义:

①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如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②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如2H 2O 中的“2”表示2个水分子。

③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如CO 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如Fe 3+中的“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 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如FeCl 3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8. 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

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量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5)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

附表1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其他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 、Al )

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S 、P 、C )

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如O 2、H 2、Cl 2)

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特例:NH 3氨气、CH 4甲烷)。在元素符号

右下角写出该种元素的原子数目,所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特例:H 2O 2)。当原子团不是 一个时需要加括号,把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1省略不写)。

附表2 一些常见元素、根的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变

1、化学方程式 1、含义: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物质。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 2、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

点燃

点燃

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

Fe 2O 3 + SO 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SO 2

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

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右边S 原子的个数也为4。因此SO 2的系数为4除以SO 2中S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4作为SO 2。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4SO 2

②由于方程式右边O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11,因此左边O 原子的个数也为11。所以O 2的系数为11除以O 2中O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1/2作为SO 2。的系数。

2FeS 2 + 11/2O 2

1Fe 2O 3 + 4SO 2

⑸再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即在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2就可以。

4FeS 2 + 11O 2 2Fe 2O 3 + 8SO 2

三、书写的步骤

1、写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 配平方程式

3、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4、等 将横线改为等号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2、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⑤求出未知数;○6答 注意:

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梳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 4P + 5O2点燃 2P2O5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气密性 2.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 3.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 实验说明 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 3.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 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可能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 未消耗尽;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 水的体积减小;d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气体成分体积比%性质用途 氮气78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 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 氧气21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 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 气球 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现象结论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空气中大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小, 二氧化碳含量很大 考点二、混合物、混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4P + 5O2点燃 2P2O5 实验装置: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 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1.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提纲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4P + 5O 2 点燃2P2O5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 检验装置气密性 2. 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 3.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1.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 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 3. 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 含氧气 实验说明 1. 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2. 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 3. 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 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 ,可能原因是:a. 红磷的量不 足, 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 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 未冷却至室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气体成分体积比% 性质用途 氮气 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 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 氧气 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略大,化学性质活泼 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稀有气体0.94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 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 二氧化碳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 其他0.03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现象结论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 色的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 化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 度比空气中大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小,二氧化碳含量很大

历年(04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2.1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无答案) 沪教版

1(2004无锡0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 B.乙醇 C.蔗糖溶液 D.液化石油气 2(2004无锡37)3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 是底面积为50cm2、高20 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 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 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粉 (3)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 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 (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2004徐州09) 同学们观察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后,通过认真思考和积极讨论,得 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空气中含有能支持红磷燃烧的物质 B.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说明生成了固体小颗粒 C.红磷燃烧后,钟罩内的物质都不溶于水 D.这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4(2004徐州13) 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内加热,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5(2004苏州0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波尔多液 (B)水银 (C)生理盐水 (D)石油 6(2004南通03)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图是火星大 CO2 N2 等

《空气物质的构成》教案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 一. 教学内容: 2.1 空气的成分 2.3 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 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说出我国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5、了解并关注空气质量日报,增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环保意识。 二. 重点、难点: 1.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 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三. 教学程序 2.1 空气的成分 1、引言: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 2、提问: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3、探究活动一: 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 4、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 5、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6、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7、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8、探究活动二: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9、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10、归纳: 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 上升约51 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11、讲解: 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12、提问:瓶内约54 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 13、思考、分析。 14、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15、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51(或大于51 ),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 16、分析原因 17、解答: 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 大于五分之一: (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水夹夹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过慢) 18、知识点总结: (1)P 红磷+2 O 氧气 ??→?点燃52O P 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51 ;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19、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 2.1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最早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法国的,他得出空气是由和组成的。 2.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a、原理(化学方程式):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三、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2.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3.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四、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 1、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2、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PM2.5、臭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总结新版粤教版

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 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一、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二、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植树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概述 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二、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三、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第二章 空气、物质得构成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得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得测定得实验 实验原理: 4P + 5O2 2P2O5 实验装置: 2、空气得成分与组成 3、对人体吸入得空气与呼出得气体得探究 混合物: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得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得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与臭氧混合而成得物质就是混合物,红磷与白磷混合也就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得。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就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就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 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就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得微粒 微观得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就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就是构成物质得粒子。 A、金属单质与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得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得离子化合物就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得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就是构成物质得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得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得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得分子。】 B、分子得微观特性:分子总就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得质量很小。 原子就是构成物质得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2、原子得构成 原子得得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得电子与带正电得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得质子与不带电得中子构成。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提纲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实验装置: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 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卷一.选择题(共46小题)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4:1 B.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D.液氧可用作火箭发射时的助燃剂 2.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达尔文 C.道尔顿D.牛顿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物质是() A.硫B.木炭C.蜡烛D.红磷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A.工业废水B.二氧化硫C.固体粉尘D.氮气

7.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关停重污染企业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D.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8.“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蔗糖溶解B.水的电解实验 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D.A烧杯中溶液变红 9.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闻酒知香”体现了()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可以再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 B.只有单质与化合物才能形成混合物 C.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11.下列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原子B.分子C.电子D.离子 1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运动速率快,原子运动速率慢 B.分子大,原子小

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

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8分) 1.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虾条、薯片等易碎食品常充有一种廉价易得的气体,目的是防止食品变质,并可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被压碎,该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电工使用的“电笔”内充有一种气体,通电后会发红光,用以帮助电工判断用电器是否通电。人们常把“电笔”内发红光的管称为() A.氧管 B.氮管 C.氖管 D.氦管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凉茶 B.蒸馏水 C.苹果醋 D.可乐 5.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严重危害。下列措施中,对减少空气污染没有直接作用的是() A.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工厂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C.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不运动 8.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3个原子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9.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D.铝原子和铝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贵州省遵义市九年级化学 2.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案 沪教版

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 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 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 2.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 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 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3.你能“捕捉”到空气吗?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习惯。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的气体,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 1.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2.观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整理知识。 引出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讲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学生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 提问: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只集气瓶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 讲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用途有所了解。 植物吸收氮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并讲解,讲述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和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知识面,形象、直观地了解稀有气体。 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提问: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 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

第二章_空气、物质的构成_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2019年科粤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3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6分,) 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 拒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气 B.水 C.氧元素 D.空气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总是不断运动,原子不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没有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铁丝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5.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结冰的水不能流动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C.铵盐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铵盐中含有 D.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6. 有人患咽喉炎或鼻炎,医生常用“冷冻法”治疗,其冷冻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A.液态氧气 B.液态空气 C.液化石油气 D.液态氮气 7.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和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因为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所以固态氧气也呈无色 8.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氧分子的体积 B.氧分子的间隔 C.氧气的化学性质

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4P + 5O2点燃 2P2O5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气密性 2.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 3.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 实验说明 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 3.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 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可能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 未消耗尽;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 水的体积减小;d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气体成分体积比% 性质用途 氮气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 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 氧气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 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 气球 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现象结论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空气中大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B.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D.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2 . 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3 . 为解决电力短缺的现象,国家将加强开发核能。钚为一种放射性元素,可用于核发电,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核电荷数为94,则它的核外电子数为() A.94B.244C.160D.150 4 . 关于对以下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和④属于同种元素B.②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②表示的是原子D.④表示的是稀有气体元素的粒子 5 .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B.原子形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一定不变 C.固体氯化钠中不存在Na+和ClˉD.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 6 .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火箭发射B.红磷有可燃性,用来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C.干冰能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D.氢氧化钠有碱性,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7 . 下列关于碳12和碳14两种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同D.原子个数不同 8 . 人呼出的气体中相对空气增多的成分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D.氧气 二、填空题 9 . 选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氮气B.金刚石C.二氧化硫D.石油(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 (2)可作金属焊接保护气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 (4)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________。 10 . 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__________。 (2)在氧气、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_________。 (3)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符号C O Mg Cl

2.1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教案2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学习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 2.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的危害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中各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学习重点:1.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2.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第一课时:探究空气的成分 课堂学习: 一、新课引入: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生命就难以 存在。目前你知道空气有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出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由。 [问题情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捕捉”到它吗?学生举例:如用注满水的集气瓶、塑料袋、注射器等。怎样将你捕捉到的空气弄到另外一个集气瓶中? 二、师生互动: [演示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并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捕捉”到的空气 [分析讨论] 空气中各组成气体的含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探究]教师介绍所用仪器并演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3.红磷为什么要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 4.打开止水夹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5.通过这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还能设计什么样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提出可能的实验方案)[内容讲解] 引导学生学习空气的成分,并强调: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引入概念]现在请你描述一下给空气。学生: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形成概念] 我们把象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新版粤教版

第二章测试题 (100分,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27分) 1.(河南)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 PM2.5浓度 2.(兰州)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 2O B. 2O2 C. O2 D. 2O2- 3.(湖北荆门)下列物质既是空气的成分,又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化铝 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燃烧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稀有气体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5.(福州)根据图2-1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2-1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6.(福州)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图2-2中的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图2-2

7.(山东莱芜)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符号“O”可以代表一个氧原子 8.图2-3中的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图2-3 9.(天原杯复赛,信息给予题)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为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为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为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二、填空题(42分) 10.(安徽蚌埠三中期中,8分)现有①冰水混合物②铁③氯化铵④自来水⑤盐汽水 ⑥水银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11.(湖南湘潭,10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国家提倡使用的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加碘食盐里的“碘”指的是(填“单质”、“元素”或“原子”)。已知碘酸钾受热不稳定,因此,你认为炒菜时(填“早”或“迟”)加入加碘盐更有利。 (2)仔细观察图2-4后回答:

空气的组成练习题附答案

课题一:空气的练习 一.选择题 1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3桌子上有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 B.是氧气 C.是空气 D.没有物质 4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把它补充完整。 5空气的成分中,按体积计算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A.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B.氧气、氮气、水蒸气、稀有气体C.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D.氧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 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7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8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空气中的()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9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可制化肥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1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_______,氧气占________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样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____________;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 13装在某容器中的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是10L,则该容器的容积为() A.10L B.15L C.12.5L D.18L 14最早运用天平研究化学并得出“空气是由1/5体积氧气和4/5体积的氮气组成”的科学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柳山镇中小学集体备课卡科目化学课时 4 年级九课题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成分以及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2、能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3、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说明空气是混合物,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练习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设计 课内探究 备课区修改区 阅读课本P26“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讨论交流: 1、学生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2、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实验方法原理:曲 颈甑(盛空气)中加热汞。 汞+氧气氧化汞 氧化汞汞+氧气 实验现象分析: 1)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氧化汞) 2)容器里空气体积减少约__________【氧气(O2)】 剩余气体约__________【氮气(N2)】 实验结论:空气是由和组成的。 3、稀有气体有哪些? [自主探究] 一、认识空气的成分: 引入:空气就像一个“大家族”,其各组分气体的体积 分数是不相同的。如何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呢?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审查组组长签字备课教师签名:使用教师 课 内 探 究 (1)将图2-3所示集气瓶水面上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 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 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 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集气瓶冷却 ..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 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 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水面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 记?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 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3.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 的水? 5.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 有无影响?为什么? [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其次 是。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78%, 21%,0.94%,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 质。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 哪些物质组成的? [自主阅读]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阅读书P28-30页问题 讨论: 1、氧气有什么用途? 2、课本P29页【讨论】 3、氮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4、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自主阅读]保护空气:阅读书P3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