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作,培养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灵魂。只有将《大学》中的智慧发掘,揭示,聚焦,引申,连绵,方能一睹其目不暇接的古今智慧胜景。

可是我们又不禁疑问,薄薄几页文字,是怎么样将灵魂变得充实饱满呢?其中的智慧,便是这令人感到陌生的“絜矩”二字。

“絜”通“洁”,含义为“修整”;“矩”即曲尺,引申为“法度”。“絜矩”是儒家用来象征道德上、伦理上的规范的。它是对人心的导引,“絜矩”之,使“其身”正。这是从根本上的一种彻底的修身、彻底的追究、彻底的治理,是对人性的“根寻”与人性的“根治”。

明代张居正曾这样比喻:“此如匠人制器般,度之以矩,而无有不方。”匠人要制造方正的器物,就要用方矩来度量,必定不达到方正的标准决不罢休。一个人也要先懂得方正的标准,才能正确的管理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而这个“标准”就是这里所说的“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最重要的内涵是让人修养身心,以放飞心灵,启发智慧。《大学》有云:“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味。”人心不正有五种弊病:愤怒、恐惧、好乐、忧患,心不在焉。有所愤怒,便会丧失理智,需要纠正端正;有所恐惧与好乐,心为恐惧与好乐所累,需要纠正端正。思想不集中,心神不安定,目耳口舌便会均失其职,就是心不正,需要纠正端正。

那么如何正其心呢?诸葛亮已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他指出:“君子忧而不惧,悦而不喜。”君子虽担忧但不恐惧,虽喜悦而不欣喜。这就在于调其度、适其正、得其中。人生漫漫,所遇之事再巨再大,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人生有多种选择,不能因一件事儿耗尽全部精力而无暇顾及他事。而卧龙先生最经典的便是这“喜怒”的“絜矩”之道:不应当去喜那些不必喜、不该喜、不可喜、不能喜的食物,同样不应当去怒那些不必怒、不该怒、不可怒、不能怒的人和物。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经历“七日不食”,然而“天下歌之”。等到解困反位,却“无忿怒之心”,“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故乃遣使者刘敬重奉千金,以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刘邦在关键时刻“制怒”,使汉王朝初期得到了稳定发展。可见循“喜怒”的“絜矩”之道,方能正其心,成就一番大事业。

作为一门大智慧,“絜矩”之道

还教会我们怎样在“情”与

“理”之间做出决断,纠偏校辟以更好的应对纷繁万事。

人有五辟,即五种“偏辟”,使人身不修,需要匡正。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常常任情于好恶,不能省察。人们对待卑贱、恶劣的人容易产生厌恶,对其全盘否定,决然抛弃,这是不理性的。我们需要循“絜矩”之道,以是者是,以非者非,辩证的看待问题;人们对尊者、敬者、长者容易产生敬畏,一味听从,但敬畏也要有个度,要按理而行;人们对待自己亲爱的人常常不能客观地对待感情而导致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但我们要时刻记住,亲情友情固然亲密,但不能一味任亲,还要适当的规劝、教育、批评和惩罚才行。隋炀帝杨坚临崩前,关于遗诏废立之事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子孙,谁不爱念,既为天下,事须割情。”始终铭记着先祖这国家利益校正的偏之辟,隋的后代们开创了富强的新朝代,在历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情易陷于一偏,因此“絜矩”之道对人的处世辨理有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是群居动物,独善其身还远远不够,身处社会之中,我们还要知道与人交往的准则,才能使身边的关系更加融洽。古人云:“千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心、性、情,并以此去度量,体会,研究,推论,驾驭他人的心、情、理,这就是“絜”其“度量”的深层含义。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道观尽,古今一度也。古代的圣明君主,能够治理好偌大的四海之内的民众,就在于其能以己度人,使自己的所操之术远远超过自己的视听闻见,从而四海大治,天下大平。君王如此,普通人也如此,以己度人,架起人们心灵的桥梁,让人们之间有真正的感情的沟通。这便是“絜矩”之道在人与人交往中的应用。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疑问,为什么所的得例子都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呢?答案很简单,《大学》本就是一本为君主治理国家而着的书籍,而我认为,其中的一些思想,尤其是这“絜矩”之道除了适用于除君主外还适于很多人,对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近几年大家都亲身经历了全国性金融危机的况味,如果透视其真实原因,那就是人心的贪欲。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最为严重时,美国政府曾向美国国际集团援助了1.65亿美元,这本是其度过金融危机的“救命”的钱,然而就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股东们都不忘大捞一笔,将这1.65亿分发给了高级管理层。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人性的贪欲,体现了“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凸显了以“絜矩”之道提高企业高管社会责任感

与道德的重要性。

“絜矩”之道就远而言关系到掌握国家命

脉的经济,就近而言则关系到新一代道德的培养。复旦大学投毒案震惊了每一位国人,人们在惋惜之余都在追寻其中的缘由。究其根源,就是黄洋的室友“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因为生活上与学业上的琐事而产生愤怒情绪实在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他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没有明白这是一件不该怒的事情,最后让愤怒的洪水冲垮了理智的大堤。殊不知那只伸向饮水机的手,最终会将他推入黑暗的深渊。正确使用“絜矩”之道,

方能纠弊病,正偏辟,让新一代拥有更为高尚的品德。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国文学中更是有很多包含智慧的至理之作,这是中华民族崇尚和平、谦顺温存的内在动力。只有把无数的“絜矩”之道推行到现在社会,推出过门,推向世界,才能让人们在这片大地上更为顺畅的呼吸,才能让更多的灵魂诗意地飞翔。

高三:汤丽雅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

学习课程: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单选题 1.人最喜欢的是自动,而不是回答:正确 1. A 变动 2. B 不动 3. C 自动 4. D 被动 2.中国人一生只做四件事,即回答:正确 1. A 修、齐、养、平 2. B 理、齐、治、平 3. C 修、齐、治、平 4. D 修、齐、治、责 3.人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回答:正确 1. A 在职场中修炼自己 2. B 在商场中修炼自己 3. C 在情场中修炼自己 4. D 在战场中修炼自己 4.管理的第一目标是回答:正确 1. A 理人之道 2. B 絜矩之道 3. C 安人之道 4. D 经权之道 5.中国人强调回答:正确 1. A 以人为本

2. B 以事为本 3. C 以物为本 4. D 以神为本 6.任何事情都要守规矩却又不能死守规矩,这就是回答:正确 1. A 安人之道 2. B 成功之道 3. C 中庸之道 4. D 经权之道 7.M理论主张要让员工安心,就是回答:正确 1. A 要让员工获得最小的自由 2. B 要让员工获得最大的自由 3. C 要让员工获得最大的快乐 4. D 要让员工获得最小的快乐 8.中国人一生中四件事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回答:正确 1. A 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 2. B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C 修身→齐家→平天下→治国 4. D 平天下→齐家→治国→修身 9.经权的实质就是回答:正确 1. A 要有所变 2. B 要有所变有所不变 3. C 要有所不变 4. D 经济和权力

10.絜矩之道总是在提醒领导者,从事科技的人更需要有回答:正确 1. A 恩心 2. B 坏心 3. C 仁心 4. D 良心 11.自动才会回答:错误 1. A 勤劳工作 2. B 推托工作 3. C 敷衍工作 4. D 不工作 12.很多主管到最后会被下属架空,主要的原因就是回答:正确 1. A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情 2. B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神 3. C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人 4. D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心 13.西方人强调回答:错误 1. A 以人为本 2. B 以神为本 3. C 以物为本 4. D 以事为本 14.絜矩之道的起点是回答:错误 1. A 规范化 2. B 制度化

曾仕强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领 共11集

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领 学习目标: 1.领会安人之道的内涵 2.了解安人之道在中道管理体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安人之道在管理中的作用 4.学会应当安何人以及如何安人 5.学会如何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 适合对象:企业总裁、总经理企业、其他各级管理者、政府各级领导、从事其他各种管理工作者、中国式管理的研究者 课程目录 第1讲管理和伦理合一(上) 1.M理论的实际运用 2.何谓安人之道 3.管理和伦理合一 4.管理不可偏离伦理 第2讲管理和伦理合一(下) 1.管理不可偏离伦理(续) 2.伦理首重良心道德 3.伦理是合理的不公平 4.亲疏有别长幼有序 5.安不可能没有区隔 6.依层次按顺序求安 第3讲安顾客第一优先(上) 1.顾客是衣食父母 2.顾客最冷酷无情 3.要搞好人际关系 4.跟客户保持定期的接触 5.发掘再推销的机会 第4讲安顾客第一优先(下)/安员工以厂为家(上) 1.消减顾客的不安 2.安心首先安家 3.各阶层都患不安 第5讲安员工以厂为家(中) 1.各阶层都患不安(续) 2.员工常见的不安 3.用患不安来测试 4.使员工身安心乐 第6讲安员工以厂为家(下) 1.有效的安人之道 2.塑造愉快的工作环境 3.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 4.视员工有如家人 第7讲安股东持续发展(上) 1.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

2.国营事业政府是股东 3.给予投资安全保障 4.如期按时地发放股息 第8讲安股东持续发展(下) /安社会形象良好(上) 1.如期按时地发放股息(续) 2.分享是一种美德 3.善尽责任带来良好印象 第9讲安社会形象良好(下) 1.共同为国家创造财富 2.为社会增加就业的机会 3.让家长放心子弟来就业 4.替社区塑造良好的风气 5.成为民众欢迎的企业 第10讲安人之道五要领(上) 1.安人之道三阶段 2.建立共识 第11讲安人之道五要领(下) 1.探究不安 2.消除化解不安 3.随时讲求方法 4.过程与结果要并重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 试题答案

单选题 1.人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回答:正确 1. A 在职场中修炼自己 2. B 在商场中修炼自己 3. C 在情场中修炼自己 4. D 在战场中修炼自己 2.管理的第一目标是回答:正确 1. A 理人之道 2. B 絜矩之道 3. C 安人之道 4. D 经权之道 3.絜矩之道总是在提醒领导者,从事工商业的人更需要有回答:正确 1. A 恩心 2. B 良心 3. C 仁心 4. D 坏心 4.经权之道要凭良心,安人之道也要凭良心,而凭良心本身就是回答:正确 1. A 成功之道 2. B 安人之道 3. C 絜矩之道 4. D 经权之道 5.絜矩之道大部分都在讲回答:正确 1. A 有东西 2. B 没有东西 3. C 有形的东西

4. D 无形的东西 6.阳奉阴违基本上是一种什么的不正当行为回答:正确 1. A 落井下石 2. B 狂妄自大 3. C 假公济私 4. D 投机取巧 7.“矩”就是回答:正确 1. A 制度 2. B 规矩 3. C 承诺 4. D 要义 8.M理论主张要让员工安心,就是回答:正确 1. A 要让员工获得最小的自由 2. B 要让员工获得最大的自由 3. C 要让员工获得最大的快乐 4. D 要让员工获得最小的快乐 9.絜矩是在法制规矩的许可范围内,自己审慎度量,决定合理的应变,规矩其实就是回答:正确 1. A 制度 2. B 规矩 3. C 法律 4. D 法规 10.经权的实质就是回答:正确 1. A 要有所变 2. B 要有所变有所不变 3. C 要有所不变

4. D 经济和权力 11.絜矩之道就是回答:正确 1. A 设身处地 2. B 以人换人 3. C 将心比心 4. D 落井下石 12.人并不喜欢被动,恰恰相反,人是喜欢回答:正确 1. A 自动的 2. B 被动的 3. C 要动的 4. D 不动的 13.很多主管到最后会被下属架空,主要的原因就是回答:正确 1. A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情 2. B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神 3. C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人 4. D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心 14.西方人强调回答:正确 1. A 以人为本 2. B 以神为本 3. C 以物为本 4. D 以事为本 15.人和物不同,物是在人的无意识中自动,而人却应该回答:正确 1. A 在自己的无意识中自动 2. B 在自己的有意识中自动 3. C 在自己的有意识中不动

《哲学简史》4——7章注释

4-7章相关注释: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1)而民兴孝;上长长(2)而民兴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5)。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注释】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者人看待。(2)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4)倍:通“背”,背弃。⑤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译文】 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感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

《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主题班会教案 一、时间:2013.11.4 二、地点:多媒体教室 三:班会主题: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四、班会背景: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了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正确对待矛盾。学生年轻气盛、行事鲁莽,经常因一点小矛盾而出口成脏、大打出手,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五、班会目的: 通过“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个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理解至上”、理解“善待他人”,能够更好地相处,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艺术,懂得以“宽容”来维护自己的友谊,巧妙地避免矛盾冲突,提高自己的性格修养,养成良好品质与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心理调节能力, 从而懂得尊重,学会欣赏,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增强免疫力,从容化解矛盾,珍惜同学友谊。 六、班会准备: 1.发动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宽容”的文章。 2.网上收集几则发生在学生中真实的案例。 3.准备好配乐诗朗诵。 4.练习歌曲《朋友》,准备合唱。 七、班会过程: (一)主持人的对话,引入主题。 甲:蔚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清清的树林是鸟儿的家; 乙:绿绿的河水是鱼儿的家,广阔的牧场是牛羊的家; 甲:可爱的班级是我们的家; 乙:这个家由你由我,由我们大家共同组成;

甲:这个家靠你、靠我、靠我们大家共同装扮; 乙:只有人人都有一颗爱心,才能使家更幸福美满; 甲:只有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才能使自己快快长大; 乙:五(4)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我们班一直是个和谐的集体,同学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宽容相待。这学期我们班又增加了新的成员,壮大了集体的力量。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俗话说,牙齿还有咬着嘴唇的时候,同学们天天生活、学习在一起,难免会有小磨小擦出现,产生一些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 师:今天我们召开一个主题班会,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首先,我想请大家告诉我,什么是矛盾?生活中都存在哪些矛盾现象? 师:当时什么样的情况还记得不?什么原因引起的?(随机提问几个并根据情况做概括和引申过渡到第二部分) 二.追究矛盾产生的原因。 师:矛盾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矛盾? 生:……(不礼貌,不尊重他人,小气,斤斤计较,说话太直…) 我们假设两同学在食堂相撞,那么有几种可能情况呢? 三、矛盾产生后,如何处理矛盾? 生回答:宽容,尊重别人 请先听一个小故事 (二)同学讲故事 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和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宽容,凡事先找自己的不足,进行换位思考,同时也能换来别人的宽容。 师:那么我想要问同学们:什么是宽容?(提问几名同学) (总结什么是宽容):所谓宽容,就是能原谅别人的过错,能允许别人有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存在,能接受朋友及他人的成功。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课程编号:B34)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关闭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易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思想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之一,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整体观的著作,《易经》包括√ A 天文 B 地理 C 人文 D 以上三项都是 正确答案: D 2. “道”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管理学上,要讲究√ A M理论 B 絜矩之道 C 经权之道 D 安人之道 正确答案: C 3. 安人的原则不能变,但是安人的方法是√ A 不清楚 B 可变也可不变 C 经常要变的 D 永远不能变 正确答案: C

4. 变与不变是√ A 正确的 B 不对的 C 相对的 D 绝对的 正确答案: C 5. 权在经内是√ A 谨守分寸 B 具有弹性 C 擅自变更 D 离经叛道 正确答案: A 6. 判断下属对策好坏的标准在于√ A 政策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B 对策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C 政策是为公还是为私 D 对策是为公还是为私 正确答案: D 7. 经权密切配合,要求上下必须目标√ A 相抵触 B 一致 C 不同 D 背道而驰 正确答案: B

权不损人,就是√ A 尽量减少权宜的措施,以减少例外的比重 B 在权宜变通的时候,不可以损及他人 C 权不离经 D 经不离权 正确答案: B 9. 不易的叫做阳,变易的叫做阴,一阴一阳之谓√ A 阳 B 阴 C 路 D 道 正确答案: D 10. 经和权合起来,叫做√ A 安人 B 絜矩 C 经权 D M理论 正确答案: C 11. 处理管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坚持:原则不可变,方法应该变,即√ A 以不变应不变 B 以万变应不变 C 以变应万变 D 以不变应万变 正确答案: D

中道管理安人之道试题

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 1.安人之道最后要安 A 股东 B顾客 C 员工 D 社会 2.伦理思想为我国所固有,儒、道、墨、名、法诸家,都以什么学说为主 A 佛教学说 B 道教学说 C 伦理学说 D 易经学说 3.道德主要表现在 A 企业的良心 B 个人的良知 C 个人的良心 D 企业的良知 4.企业管理的真正秘诀是 A 顾客最后,让顾客满意 B 顾客第一,让顾客不满意 C 顾客第二,让顾客满意 D 顾客第一,让顾客满意 5.企业与顾客交朋友是 A 最大的财富

B 最大的资本 C 最小的财富 D 最小的资本 6.中国式管理的重点是在 A 无层 B 高层 C 中层 D 基层 7.对员工的培训有不同的方法,其中采取什么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A 阅读图书 B 参加公开课 C 学习课程包 D 以老促新 8.谁的态度决定企业的生死 A 员工 B 股东 C 社会 D 客户 9.安人之道的第一要项是 A 建立共识 B 探究不安 C 消除化解 D 讲究方法 10.安人之道首先要安

A 社会 B 顾客 C 股东 D 员工 11.管理的真谛就是 A 弄虚作假 B 修人安己 C 修己安人 D 以人为本 12.伦理的本质是 A 一种合理公平的状态 B 一种不合理公平的状态 C 一种不合理不公平的状态 D 一种合理不公平的状态 13.商家的大忌是 A 失去社会的信任 B 失去供应商的信任 C 失去员工的信任 D 失去顾客的信任 14.股东跟经营者发生矛盾主要因为两个问题 A 一是人的流向,二是钱的来路 B 一是钱的流向,二是人的来路 C 一是产品的流向,二是人的来路 一是钱的流向,二是原料的来路

论《大学》里的治国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里的治国之道 学号:xxxx 姓名:xxxx 专业:xxxx 学院:xxxx 日期:xxxx

《大学》里的治国之道 要想成教于国必须守孝悌、施仁慈。一家仁,一国才能兴仁,一家让,一国才能兴让。《大学》又分别以尧舜和桀纣为正反两面的例证揭示了修身和齐家对于治国的重要意义。 (一)絜矩之道的重要意义 继齐家、治国之后的第十章,平天下是《大学》修为的最高目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修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由内向外生发扩展的过程,即从修身、齐家、治国到最后的平天下。平天下的平是使天下太平。天下太平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担当,平天下是中国儒家伦理中很重要的思想。平天下的基础在齐家,对整个社会的治理要从整饬家庭伦理开始:一屋不扫,无以扫天下;一家不宁,无以宁天下;一家一族不太平,无以让国家和天下太平。《大学》能从小见大、从微见著,认识到起点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人生修为的方法论意义。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老老”是说国君或国家的各级领导人要孝敬老人,“而民兴孝”,而后全国民众都兴起重视老人的孝道。“上长长而民兴弟”,在上的人能够以长者为长,老百姓才会尊敬长者。“上恤孤而民不倍”,领导人能够抚恤孤寡,去爱惜那些飘零于世道之人,这个国家才会有爱,才不会违背人伦和人道。“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絜,指的是量围长的绳子,而“矩”就是量直角的一种角尺,就是讲究方圆规矩,可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君子有方圆,就是有了遵循道的标准。絜矩之道就是一种达到道的方法。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你厌恶上级那些对你不好的行为,就千万不要再以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下属。你所厌恶的下级那些毛病,千万不要故伎重演地用来面对上级。后面的先、后、左、右与前面的上下是相同结构,正好构成共同环境空间,呈现上、下、前、后、左、右六个纬度。意思是说,所有这些都要合乎絜矩之道。这样,一个君子才具有平天下的可能性,而且也只有这样的可能性,他才可能有一种真正的中正之心。 《大学》非常清楚地说明,只有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平定,因此治国是平天下的前提。而作为国家领导,其德行修养对于国家和民众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仁政重民的施政原则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经?南山有台》说:“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只,语气词。全句是说,快乐的圣人君子啊,那就是人民的父母。真正去做一个君子,他是快乐的。君子有发自内心的和谐仁爱,并且拥有爱民如子的心性,可以作为民的父母。其原因就在于,“民之所好好之”,老百姓喜欢的东西,他也喜欢,“民之所恶恶之”,老百姓所厌恶的抵制的拒绝的,他也厌恶抵制和拒绝。“此之谓民之父母”,就是说,他的心和老百姓想到一起,命运和老百姓连在一起了,这样的人才能叫老百姓的父母。今天还有父母官、清官的说法,就是说爱民如子的意思。再如子弟兵,也是说他们和老百姓亲如一家,有这种深层的关系,老百姓才会放心,才会听从你的指挥,否则,国家就会出现动乱。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课后测试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人最喜欢的是自动,而不是√ A 变动 B 不动 C 自动 D 被动 正确答案: D 2. 不能违背的道理叫做√ A 经 B 权 C 絜 D 矩 正确答案: A 3. 在多种选择中,选择认为最合理的那一种,这就是√ A 推 B 推拖拉 C 拖 D 拉 正确答案: B 4. 絜矩之道总是在提醒领导者,从事工商业的人更需要有√ A 恩心 B 良心 C 仁心 D 坏心 正确答案: C

5. 经权之道要凭良心,安人之道也要凭良心,而凭良心本身就是√ A 成功之道 B 安人之道 C 絜矩之道 D 经权之道 正确答案: C 6. 中国人强调√ A 以人为本 B 以事为本 C 以物为本 D 以神为本 正确答案: A 7. 阳奉阴违基本上是一种什么的不正当行为√ A 落井下石 B 狂妄自大 C 假公济私 D 投机取巧 正确答案: D 8. 絜矩是在法制规矩的许可范围内,自己审慎度量,决定合理的应变,规矩其实就是√ A 制度 B 规矩 C 法律 D 法规 正确答案: A 9. 中国人一生中四件事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 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 B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 修身→齐家→平天下→治国 D 平天下→齐家→治国→修身

正确答案: B 10. 絜矩之道就是√ A 设身处地 B 以人换人 C 将心比心 D 落井下石 正确答案: C 11. 人并不喜欢被动,恰恰相反,人是喜欢√ A 自动的 B 被动的 C 要动的 D 不动的 正确答案: A 12. 自动才会√ A 勤劳工作 B 推托工作 C 敷衍工作 D 不工作 正确答案: A 13. 西方人强调√ A 以人为本 B 以神为本 C 以物为本 D 以事为本 正确答案: D 14. 主管最糟糕的就是√ A 把员工当领导来看 B 把员工当员工来看 C 把员工当主管来看

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

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 一、对于当事人而言 1、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应懂得,人生在世,各种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应该争出是非。但生活中的小矛盾,即便是自己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如果自己有理就咄咄逼人,寸步不让,其结果必然是让对方难以下台,使矛盾激化。为此,解决矛盾冲突应本着“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学会退让;若是自己是无理的,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坦诚道歉,不要为了面子,最后变成无理取闹,既输理又丢人。只要双方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对方,就会减少矛盾,使我们的人格更加高尚。 2、用理智战胜情感的冲动 我们都看过动物世界中的两个动物为争夺地盘、食物,甚至是争夺配偶而厮打在一起,争得你死我活。而我们不同于它们,我们是有理智有涵养的高等动物。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这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这句话我们虽然都会说,可一旦发生了争执,还是昏了头,争吵不休。以后如果哪位同学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打仗的话,就想想动物世界里的场景,那就会感到脸红、感到羞愧。其实你肯退让一步,少争辩几句,这场争吵或许就停止了。不要认为这样的让步就是畏惧,是退缩,是没有本事的表现,相反,就在你忍让的那一时刻起,你的素质就得到了提升,你的品行就得到了完善,你周围的人就会对你的行为发出无声的赞叹,此刻的你就是一个宽宏大量,心胸开阔的人。 3、心平气和的与其交谈 同学之间三年情谊,不要毁在一些小事上。《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指出: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翻脸不认人,校内骂,校外打,实属不该,若干年后,自己回想起来也会后悔。最佳的办法是在产生误会或矛盾时冷静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对于旁观者和知情人而言 对于旁观者和知情人,我们应尽量劝说、阻止。如劝说无效,再及时告诉班主任,这样有利于事情早点得到解决。隐瞒事实,甚至包庇一方,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事态变得更严重。事情本来可能没有多大,但由于你所谓的好心参与,或者说不好意思不去,结果是给打仗者助威,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使事态扩大,性质严重,不仅没有帮朋友,反而把朋友向火坑里推了一把;不仅违反了校规校纪,甚至触犯了法律;不仅害了朋友,也害了自己。当你的朋友在被学校开除的时候,受到法律处罚的时候,在父母为他伤心哭泣的时候,可能会想:朋友啊,你为什么不能在我不冷静的时候劝劝我,帮助我冷静下来呢?同学们,几次打仗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讲哥们义气、助纣为虐,从而一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真正的朋友吗?我想肯定不是,真正的朋友是在他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帮助他采取正确方法走向正确道路的人,是和他一同进步的人。

格物致知论

格物致知 书法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就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以至于今。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包含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朱熹所谓的「知」是知性─包含了智慧与知识─而现代流行观点的「知」只是指知识,这种观念变异可能是由于现今社会流行唯物论观点所产生的影响。 虽然朱熹乃是儒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大儒,但他对于「格物致知」的观点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主流,并非是因为获得后世儒家学者的普遍赞同。事实上,朱熹学说在南宋当时还因政治党争而被斥为「伪学」,而后世的许多儒家学者也更大力批判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学说观点。但因为朱熹的《四书集注》在元朝中叶就被官方采用为科举取士的应试准则,而自从明太祖开始独尊朱熹学说为《四书》上的唯一官方思想权威以后,朱熹学说更是成为明清两代历时五百余年在科举应试上的官方教条观点。因而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观点也就在数百年的官方教条权威下,成为后世社会上的普遍流行观点。所以在清末的洋务学堂中,就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 6.0 学分!
得分: 100
学习课程: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 单选题
1.中国人一生只做四件事,即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修、齐、养、平 理、齐、治、平 修、齐、治、平 修、齐、治、责 回答:正确
2.在多种选择中,选择认为最合理的那一种,这就是
1. A 2. B 3. C 4. D
推 推拖拉 拖 拉 回答:正确
3.经权之道要凭良心,安人之道也要凭良心,而凭良心本身就是
1. A 2. B 3. C 4. D 4.中国人强调
成功之道 安人之道 絜矩之道 经权之道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以人为本 以事为本 以物为本

4. D
以神为本 回答:正确
5.M 理论主张要让员工安心,就是
1. A 2. B 3. C 4. D
要让员工获得最小的自由 要让员工获得最大的自由 要让员工获得最大的快乐 要让员工获得最小的快乐 回答:正确
6.絜矩是在法制规矩的许可范围内,自己审慎度量,决定合理的应变,规矩其实就是
1. A 2. B 3. C 4. D
制度 规矩 法律 法规 回答:正确
7.人生只有一个目的叫做
1. A 2. B 3. C 4. D
齐家 修身 治国 平天下
8.“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人不能安好,那么其他的诸如激励、奖金等方式都是无效的,因为人是不安的。” 这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理人之道 絜矩之道 经权之道 安人之道 回答:正确
9.经权的实质就是

时代光华 学习课程: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 测试题答案

学习课程: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 单选题 1.中国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回答:错误正确C 1. A 物理 2. B 常理 3. C 伦理 4. D 道理 2.西方人最重视“真”,一切以什么为主回答:正确 1. A 真实 2. B 虚伪 3. C 欺骗 4. D 真理 3.中国式管理的重点是在回答:正确 1. A 无层 2. B 高层 3. C 中层 4. D 基层 4.对员工的培训有不同的方法,其中采取什么方法效果非常明显回答:正确 1. A 阅读图书 2. B 参加公开课 3. C 学习课程包 4. D 以老促新 5.管理的最高成就是回答:错误正确:B 1. A 把家人都化成外人 2. B 把外人都化成家人

3. C 把对手都化成朋友 4. D 把朋友都化成对手 6.谁的态度决定企业的生死回答:正确 1. A 员工 2. B 股东 3. C 社会 4. D 客户 7.安人之道的第一要项是回答:正确 1. A 建立共识 2. B 探究不安 3. C 消除化解 4. D 讲究方法 8.良心就是要讲回答:错误 1. A 常理 2. B 道理 3. C 道德 4. D 物理 9.中国式管理的最大特色是回答:正确 1. A 凭爱心经营、凭良心管理 2. B 凭良心经营、凭良知管理 3. C 凭良心经营、凭爱心管理 4. D 凭良心经营、凭良心管理10.伦理的本质是回答:正确 1. A 一种合理公平的状态 2. B 一种不合理公平的状态

3. C 一种不合理不公平的状态 4. D 一种合理不公平的状态 11.企业主要依靠什么人来生存和发展回答:正确 1. A 老顾客 2. B 小顾客 3. C 散客 4. D 供应商 12.企业根本的待客之道回答:正确 1. A 心存侥幸,侮辱顾客 2. B 心存侥幸,尊重顾客 3. C 心存感谢,侮辱顾客 4. D 心存感谢,尊重顾客 13.美国式管理的重点是在回答:错误正确:高层 1. A 中层 2. B 基层 3. C 高层 4. D 无层 14.有效的安人之道是回答:正确 1. A 互动的 2. B 不动的 3. C 变动的 4. D 颤动的 15.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回答:正确 1. A 国有企业应该只追求经济效益 2. B 国有企业只要尽到社会责任就可以了

1《大学》全文及注释

《大学》 全文及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

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

拼音大学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 dàxué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作者不详(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近代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大学》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文中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dàxuézhīdàozàimíngdézàiqīnmínzàizhǐyúzhìshànzhī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zhǐérhòuyǒudìngérhòunéngjìngérhòunéngānérhòunénglǜ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lǜérhòunéngdéwùyǒuběnmòshìyǒuzhōngshǐzhīsuǒxiānhòuzé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jìndàoyǐ近道矣。 gǔzhīyùmíngdéyútiānxiàzhěxiānzhìqíguóyùzhìqíguózhěxiān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qíjiāyùqíjiāzhěxiānxiūqíshēnyùxiūqíshēnzhěxiānzhèngqí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1 / 10 xīnyùzhèngqíxīnzhěxiānchéngqíyìyùchéngqíyìzhěxiānzhìqízhī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zhìzhīzàigéwù致知在格物。 wùgéérhòuzhīzhìérhòuyìchéngérhòuxīnzhèng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1xīnzhèngérhòushēnxiūérhòujiāqíérhòuguózh ì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érhòutiānxiàpíng而后天下平。 zìtiānzǐyǐzhìyúshùrényīshìjiēyǐxiūshēnwéiběnqíběnluànérm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zhìzhěfǒuyǐqísuǒhòuzh ěbóérqísuǒbózhěhòuwèizhīyǒuyěcǐwèi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zhīběncǐwèizhīzhìyě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suǒwèichéngqíyìzhěwúzìqīyěrúwùèchòurúhàohǎosè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cǐzhīwèizìqiègùjūnzǐbìshènqídúyěxiǎorénxiánjūwéibúshàn此之谓自谦(慊)。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试题100分答案

学习课程: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 单选题
1.《易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思想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之一,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整体观的著作, 《易经》包括 回答:正确 A ? ? ? ? A 天文 B 地理 C 人文 D 以上三项都是
2.《易经》中的“不易”就是任何学科知识本身是有复杂体系的,都不是 回答:正确 C ? ? ? ? A 能掌握的 B 很难就能掌握的 C 很容易就能掌握的 D 很容易就不能掌握的
3.老子认为一个只懂得变,而不懂得常,即“知变不知常”的人,最后结果是 回答:正确 A ? A 凶 ?? B 吉 ?? C 好 ?? D 恶 4.“道”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管理学上,要讲究 回答:正确 C ?? A M 理论 ?? B 絜矩之道 ?? C 经权之道 ?? D 安人之道 5.变与不变是 回答:正确 C ?? A 正确的 ?? B 不对的 ?? C 相对的 ?? D 绝对的 6.上级的命令是“经”,自己的斟酌是 回答:正确 C ?? A 经 ?? B 絜 ?? C 权 ?? D 矩

7.判断下属对策好坏的标准在于 回答:正确 D ?? A 政策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 B 对策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 C 政策是为公还是为私 ?? D 对策是为公还是为私 8.经权中的“经”就是 回答:正确 B ?? A 常识 ?? B 共识 ?? C 经验 ?? D 经过 9.经和权合起来,叫做 回答:正确 C ?? A 安人 ?? B 絜矩 ?? C 经权 ?? D M 理论 10.较长时间、较多轻微的变,叫做 回答:正确 A ?? A 微调 ?? B 剧变 ?? C 聚变 ?? D 不变 11.变中之常叫做 回答:正确 A ?? A 经 ?? B 权 ?? C 絜 ?? D 矩 12.经权分离又叫 回答:正确 D ?? A 权经 ?? B 经权 ?? C 经离 ?? D 离经 13.权不多用,就是 回答:正确 A ?? A 尽量减少权宜的措施,以减少例外的比重

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教学目标】 1.了解矛盾冲突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2.如何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 3.使学生学会理智的化解与同学间的各种冲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背景歌曲《相逢是首歌》 相逢是首歌,相聚是种缘,我们有缘能相聚在城关中学八年级(6)班这 个大家庭中,这个家庭由你、由我、由我们大家共同组成。我们每天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熟话说:“牙齿也有咬到嘴唇的时候”,同学们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当发生矛盾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二、讲一讲 老师:讲讲你身边所发生的同学之间矛盾冲突事件 学生:分六组讲身边所发生的矛盾事件 老师总结:在我们的身边,可能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矛盾冲突事件,造成的 原因有很多种,那么同学们认为哪些原因都可能引起矛盾冲突事件的发生呢? 三、说一说 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老师总结:1、现在年龄的孩子年轻气盛,自尊心强,吃不得半点亏;2、自私自 利,遇到问题只考虑自己,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 四、情景表演 两名学生表演情景:假设两同学在教室相撞,那么有几种可能情况呢? (学生表演了三种情景) 老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我们可以发现,有些矛盾,当处理得当的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处理才能避免呢? 五、议一议 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呢? 学生分组发言,教师总结: 1.同学之间相处要讲团结、讲礼貌、讲文明、讲道德,要学会尊重别人; 2.对同学要宽容,不要斤斤计较;

繁体字版的《大学》

大學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於至善。知止(4)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1)。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經) 康誥》(1)曰:“克明德。”(2)《大甲》(3)曰:“顧(訁是)天之明命。”(4)《帝典》(5)曰:“克明峻德。”(6)皆自明也。(7) 湯之,《盤銘》(1)曰:“苟日新,日日新,

又日新。”(2)《康誥》曰:“作新民。”(3)《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4)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傳2) 《詩》雲:“邦畿千里,惟民所止。”(1)《詩》雲:“緡蠻黃鳥,止於丘隅(2)。”子日:“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3)!”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於信。《詩》雲:“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亻閑)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訁宣)(4)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5);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亻閑)兮者,恂栗也(6);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訁宣)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雲:“於戲!前王不忘(7)。”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课后测试题目及答案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课后测试题目及答案单选题 1. 不能违背的道理叫做√ A经 B权 C絜 D矩 正确答案: A 2. 变与不变是√ A正确的 B不对的 C相对的 D绝对的 正确答案: C 3. 相机而动,适时而变,最重要的是√ A用神 B用力 C用脑 D用心 正确答案: D 4. 经权密切配合,要求上下必须目标√ A相抵触 B一致 C不同 D背道而驰

正确答案: B 5. 权不损人,就是√ A尽量减少权宜的措施,以减少例外的比重B在权宜变通的时候,不可以损及他人 C权不离经 D经不离权 正确答案: B 6. 什么是确立某些经权配合的基本原则√ A立经 B为人 C处事 D立项 正确答案: A 7. 《易经》中的“变易”是指× A把容易变为不易 B把不易变为容易 C把难变为容易 D把容易变为难 正确答案: B 8. 不易的叫做阳,变易的叫做阴,一阴一阳之谓√ A阳 B阴 C路 D道

正确答案: D 9. 经权中的“经”就是√ A常识 B共识 C经验 D经过 正确答案: B 10. 管理中安人的总原则× A不清楚 B可变也可不变 C可以随时变 D永远不能变 正确答案: D 11. 经和权合起来,叫做√ A安人 B絜矩 C经权 D M理论 正确答案: C 12. 较长时间、较多轻微的变,叫做√ A微调 B剧变 C聚变 D不变

正确答案: A 13. 所谓中庸就是√ A合情 B合适 C合法 D合理 正确答案: D 14. 经权交集是× A谨守分寸 B具有弹性 C擅自变更 D离经叛道 正确答案: C 15. 要尽量避免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 A把“权”定得合理 B把“经”定得合理 C把“絜”定得合理 D把“矩”定得合理 正确答案: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