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参考译文

古代汉语文参考译文
古代汉语文参考译文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

任课:黄易青

我们不赞成机械地照搬或模仿古文翻译,那样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锻炼。这里提供参考译文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从古今对照中琢磨用现代汉语对译古代汉语的方法,并通过古今对照从而能够对古今词汇演变、词义演变发展及语法变化等有深入具体的认识。希望同学从这样的目的出发来参阅这些参考译文。总之,这里提供的是方法,不是具体答案。

这里重申:译文对一些词汇和句法的对译不必完全一样。有的地方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发现错误或不当之处,请及时提出以使改正。

一、郑伯克段于鄢

当初(郑武公十年),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名叫武姜。武姜生庄公和共叔段。庄公逆生,使武姜受到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武姜于是讨厌庄公,喜欢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姜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她。到了庄公即位时,武姜为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城邑。武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虢叔(东虢的国君)死在那里。其它的城邑唯命是听。”武姜请求京这个地方,武公命共叔段居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三百丈长,是国都的祸患。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这个地方不合法度规定,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将承受不起。”庄公说:“姜氏要京这个地方,怎能够逃避祸患?”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什么满足?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合适的地方,不要让他发展,发展后就难图谋了。滋生蔓延的草尚且不可除去,何况是您贵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必定会自己倒台,你姑且等待事情的发展吧。”

过后不久,大叔命令西部边邑和北部边邑既属庄公又属自己。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如果打算给大叔,请您允许我侍奉他;如果不给他,就请除掉他。不要让民众生二心。”庄公说:“不用,他将自己赶上灾祸。”大叔又把那些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城邑,到达廪延。公子吕说:“可以了,土地扩大将得到民众。”庄公说:“既然不义,则民众不亲昵,土地扩大将会崩溃。”

大叔修茸城墙,聚集粮草,修理盔甲武器,备齐了步兵和兵车,打算袭击国都。武姜将为共叔段开城门。庄公打听到他们袭郑的日期,说:“可以了!”命令子封率领兵车二百辆以讨伐京。京的人们叛离大叔段。大叔段进入鄢城,庄公到鄢城讨伐共叔段。五月辛丑日,大

叔段出逃到共。

《春秋》记载说:“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守弟的本分,所以不称“弟”;(庄公和共叔段)像两个国君(相互攻伐),所以叫做“克”;称“郑伯”,讥刺他失教——认为这是郑伯的意图;不说“出奔”,对这样记载感到为难。

庄公于是就把武姜安置在颖城,对她发誓说:“不到黄泉之下,不再相见。”过后又后悔对姜氏的处置和发誓。

颖考叔任颖谷的守官,听到这件事,献东西给庄公。庄公赐给他食物,颖考叔留下肉不吃。庄公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有母亲,我的食物她都吃过了,还没有吃过您的肉羹,请求把这些肉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独我没有。”颖考叔说:“请问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回答他原因,并且告诉他自己的后悔。颖考叔回答说:“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如果挖地到泉水,挖隧道然后相见,难道有谁说不是黄泉下相见?”庄公听从他的意见。庄公进入隧道之中赋道:“大隧之中,快乐之情温暖融融。”武姜走出隧道赋道:“大隧之外,快乐之情渲泄淋漓。”于是两人恢复母子之情如初。

君子说:“颖考叔大孝,爱他的母亲,扩大影响到庄公。《诗》说:‘孝子之道不穷尽,长久地影响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二、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行君道,多收税来雕画宫墙;从高台上用弹丸射人,来观看被弹的人躲避弹丸。厨师煮熊掌不烂,灵公杀了他,把他放在畚箕里,让妇人荷戴着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见到厨师的手,问厨师被杀的缘故而为灵公的暴行忧患。两人打算进谏。士会说:“如果进谏而不被采纳,那么就没有人接着您了。请让我先进谏,如果不被采纳,那么你接着我进谏。”士会向前走了三次,到了内庭屋檐下,灵公才看他。灵公说:“我知道所犯的过错了,将改正过错。”士会伏地磕头拜答说:“人谁没有过错,有过错而能改正,好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诗》说:‘没有谁没有一个向善的开端,但少有人能坚持到底。’照《诗》的意思,那么能补过失的人很少。您改正过错能坚持到底,国家就能稳固了,难道只是群臣有利?《诗》又说:‘天子上服刚有破缺,仲山甫即修补它。’说的是能弥补过失。您能弥补过失,社稷就不会败毁了。”

灵公仍然不改过。宣子多次进谏,灵公害怕他,派鉏麑去杀害宣子。鉏麑早晨去到宣子住处,卧室的门已经开了,宣子穿戴好衣冠准备去早朝,时间还早,就坐着打盹。鉏麑退出,叹气说:“不忘尊君敬业,是百姓的主人。杀百姓的主人是不忠,放弃国君主命令是不信。两者之中有一样,不如死。”鉏麑撞槐树而死。

秋,九月,晋侯请赵盾喝酒,埋伏甲士将攻杀他。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这个情况,跑上堂,说:“臣子侍奉君主饮酒,超过三爵是不合礼的。”于是就扶赵盾退下堂。灵公嗾使那只猛犬扑向赵盾,提弥明徒手与犬搏斗,将它杀死。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犬,虽然犬勇猛,又有什么用?”一边搏斗一边退出,提弥明为赵盾而死。

起初,宣子在首山畋猎,驻扎在翳桑。发现灵辄饿倒,宣子问他饿得这么厉害的原因。灵辄说:“三天(多日)没有吃饭了。”宣子给他东西吃,灵辄留下一半。宣子问他原因,他说:“给人做事三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离母亲近了,请允许把这些食物送给母亲。”宣子让他都吃完,并且为他准备一筐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过后不久,灵辄入伍当了灵公的甲士。[在这次搏斗中]他掉转兵器来抵挡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逃脱。赵盾问灵辄原因,灵辄说:“我是那个曾经在翳桑饿得要死的人。”赵盾问他的名字和住处,灵辄不回答就退下了。赵盾于是就自己逃亡了。

乙丑日,赵穿在桃园攻杀灵公。宣子还没逃出边境处的山就返回国都。大史写道:“赵盾弑杀他的国君。”拿它在朝廷上宣示。宣子说:“不是这样。”大史说:“你任正卿,逃亡而没有越过边境,返回国都而没有惩治杀害国君的人,不是你是谁?”宣子说:“呜呼![《诗》所说的]‘因为我的怀念祖国,给自己招来了这种忧患。’说的就是我啊!”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依照记载历史的原则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记史的原则而蒙受恶名。可惜啊,如果越过边界就不会蒙受恶名了。”

三、鞌之战

《左传》。成公二年,春,齐侯攻伐我国北部边邑,围攻龙城。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攻打龙城城门,龙城人擒获了他。齐侯说:“不要杀他!我和你们订立盟约,不进入你们的疆界。”龙城人不听齐侯的话,杀死卢蒲就魁,把他的尸体剖开披在城墙上。齐侯亲自擂鼓,士兵登陵龙的城墙,三天,攻取龙城。接着,齐国军队向南侵入,到达巢丘。

卫侯派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入齐国,卫国军队跟齐国军队相遇。石稷要返回,孙良夫说:“不可以!率领军队攻伐别人,遇到他们的军队而返回,将对国君说什么?如果知道不能胜,则应当不出兵。现在已经遇上了,不如与他战。”夏,有(中缺文)。石稷说:“军队战败了。你不稍事等待,军队恐怕会被消灭殆尽。你丧失士兵,拿什么回覆国君的命令?”都不回答。石稷又说:“你是国家的正卿,损失你,是国家的耻辱。你带领大军撤退,我在这里抵御。”并且告诉说援军兵车来得很多。齐国军队于是才停下,驻扎在鞫居。新筑大夫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桓子因此而逃脱。过后,卫国赏给仲叔于奚城邑,他不要城邑,请求享受诸侯规格的乐器“曲悬”,以诸侯所用的马饰“繁缨”朝见,卫国答应他。孔子听知这件事,说:“可惜啊!不如多给他城邑,最是标志名位的器物和名号不能够不合名分地给他人,这些是国君所掌握的。名位是用以显示威信的,威信是用以保守器物的,器物是用来蕴含礼的,礼是用来推行义的,义是用来产生利益的,利益是用来安定民众的。——这些是政治的大节要。如果把这些标示名位的器物和名位给他人,是送给他人政治。政治亡失则国家跟着它灭亡,无法控制了。”

孙桓子从新筑回来,不进入国都,就接着到晋国求救兵。臧宣叔也到晋国求救兵,两人都以郤克为主人。晋侯答应郤克七百辆战车。郤克说:“这是城濮之战的兵力,城濮之战因为有先君的圣明和先大夫的敬肃(或译敏捷),所以能获胜。我和先大夫相比,没有能力完成七百辆取胜的任务。请给八百辆。”晋侯答应他。郤克率领中军,士燮率领上军,栾书率领下军,韩厥任执法官,来救鲁国和卫国。臧宣叔迎接晋国军队,并且引导晋军。季文子率领军队和晋军会合。行至卫国的地方,韩厥要处决犯人,郤克驱马疾行,打算制止他。赶到时,那人已经被处决了。郤克命令快速载犯人在军营巡行示众,告诉他的仆从说:“我用这个做法来为分担指责。”

晋军追逐齐军到莘。六月壬申,军队追至靡笄山下。齐侯派人请战,说:“你带领你们国君的军队辱临敝国边邑,不多的敝军,明天早上与你们相见。”郤克回答说:“晋国和鲁国、卫国是兄弟之国,他们来报告说:‘齐国从早到晚来到我国发泄怨恨。’我们国君不忍心,派

我们臣子向你们求情,不是要让军队久留在您的地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用不着辱您派人请战。”齐侯说:“晋国统帅的应允,是我希望的;假如他不应允,也将相见。”齐国高固冲入晋军营中,举起石头投掷晋人,擒获晋人然后乘上他的战车,把桑树根系在车后,在齐军营田垒中巡行,说:“要勇敢的,买我剩余的勇气。”

癸酉日,军队在鞌地列阵。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为车右。晋军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为车右。齐侯说:“我姑且先消灭晋军然后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驱马进击。郤克被箭所伤,血流到了鞋上,仍然击鼓不止。他说:“我伤得很厉害了。”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中了我的手和肘,我把箭折断了来接着驾车,左边的车轮都深红色了,哪里敢说伤得厉害?您忍耐一下伤痛吧!”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如果有险阻难走的地方,我一定要下去推车,你该知道这些吧?——这样您是伤得很厉害了……”解张说:“军队所看所听,在于我们的旗帜和战鼓,前进或撤退都跟从它们。这辆车一个人镇守住,就可以成就战事。怎能因伤重而败坏国君的战事呢?穿上铠甲,拿起兵器,本来就是走向死亡。伤重还没有到死的地步,您勉力指挥吧!”解张左手并合缰绳,右手拽过鼓槌来击鼓。马狂奔不能停止,军队跟从这辆战车。齐国军队大败。

韩厥追赶齐侯,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韩厥头一天晚上梦见子舆对自己说:“早上避开车的左边和右边。”所以站在车中驾驭以追赶齐侯。邴夏说:“射他们驾车的,那是君子。”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而射他,不合乎礼。”射韩厥左边的人,左边的人翻掉到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右边的人倒仆在车中。綦毋张丢失了车,追上韩厥,说:“请让我搭车。”綦毋张陪立在韩厥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背碰他,让他站在自己的后边。韩厥俯下身子放稳他的车右。

逢丑父和齐侯换位置。快到华泉时,骖马被树挂住而停下。头天晚上逢丑父睡在栈车中,蛇从车的下面爬上来,逢丑父用手臂击蛇,手臂受伤而把伤情隐瞒了,所以不能下来推车而被韩厥赶上。韩厥持着绊马索站在齐侯马前,拜两拜然后行稽首礼,捧着觞和璧进献,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子替鲁国和卫国向贵国请求,说:‘不要让军队深入您的国土。’我不幸,恰巧碰上您的兵车行列,没有地方逃避躲藏,并且怕逃奔躲避会给两国国君带来耻辱。我忝为武士,冒昧禀告我不才,代理这个职务,承继空缺的职位。”逢丑父派齐侯下车到华泉取水,郑周父驾驶副车,宛茷为车右,载着齐侯逃脱。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要处死他。逢丑父叫道:“自古至今还没有代他的国君承担祸难的人,现在这里有了一个,将要被杀掉吗?”郤克说:“人家不把用自己的死来使其国君逃脱视为难事,我杀他是不祥。赦免他以鼓励服事君主的人。”于是就释放了他。

四、学而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喜悦吗?有弟子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自己而不抱怨,不也是有德行吗?”

有若说:“为人,孝顺父母、敬事兄长而喜欢犯上的,很少见;不喜欢犯上而喜欢作乱的,从来没有过。有德行的人致力于做人的基础,基础建立之后仁道就可以产生。孝顺父母、敬事兄长,该是行仁道的根本吧!”

孔子说:“不由衷地说好听的话,表现恭敬的脸色,这样的人仁道很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而不尽心吗?与朋友交往而无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温习吗?”

孔子说:“治理有千辆兵车军队的大国,敬业而信诚,节约财用、爱护人民,根据农事季节来役使百姓。”

孔子说:“晚辈在家要孝父母,出门要敬兄长,谨慎而守信,博爱众人而亲近仁者。这

些都做好了还有富馀的精力,然后去学习古代遗文。”

子夏说:“重视贤良的品德,轻视姿色;服事父母能尽自己的力量,服事君主能为之献身;与朋友交往,说话之后有诚信。这样的人,即使说是还没学习,我也一定认为他是学了。”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则没有威严,学习也不会巩固。以忠信为根本。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有过失就不怕改错。”

曾子说:“慎诚地办理父母的丧事,祭祀远代先祖,这样,百姓的道德就会回归淳厚。”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到这个国家,一定要问知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求着问知这些政事呢,还是人君主动告诉他呢?”子贡说:“夫子温和、善良、恭敬、俭约、谦让,夫子如果请求问知政事,大概也是跟别人的求不一样吧?”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就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观察儿子的品行,三年之中没有改变父亲的准则,就可以称他是孝了。”

有若说:“礼的施行,要以乐的调和为宝贵。先王的原则,这是最好的。小事大事都遵循礼,有不可行之处。只知道调和而求和,却不用礼去节制,这样也有不可行之处。”

有若说:“如果诚信合于义,那么说出的话就可以去实践;恭敬如果能合于礼,就会免遭耻辱;依靠他人同时不离弃自己亲近的人,也是可以效法的。”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追求吃得饱、住得舒适。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而受他的匡正,可以称作好学了。”

子贡说:“无财而不谄媚,有财而不傲慢,怎么样?”孔子说:“不错。但是不如无财而乐于道,有财而遵循礼。”子贡说:“《诗》说:‘修身就像切磋琢磨礼器一样’,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了说:“子贡啊,可以开始同他一起论《诗》了,我告诉他安贫乐道的修身准则,他懂得切磋琢磨的修身道理。”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五、许行

有个实践神农主张的人叫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上门对滕文公说:“我是远方来的人,听说您施行仁政,希望得到一个住处,做百姓。”滕文公给他住处。他的门徒有几十个,都穿粗劣衣服,以编草鞋织草席为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着犁从宋国到滕国,说:“听说您施行圣人的政治,这也是圣人。希望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到许行之后大为高兴,把他所学的东西全部丢掉然后向许行学习。

陈相见到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文公贤君倒是贤君,虽然这样,他还没有懂得治国之道。贤人跟百姓一同耕作然后得食,自己做饭同时兼治国家,现在滕国有储存放置粮食、财物、器械的府库,那么这是依赖百姓来养活自己啊,哪里称得上贤明!”

孟子问:“许行一定要自己种粮食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是的。”问:“许行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吗?”回答说:“不。许行穿粗麻毛布。”问:“许行戴帽吗?”答:“戴帽。”问:“戴什么帽?”回答说:“戴原色绢帛做成的帽。”问:“是自己织的吗?”回答说:“不是。是用粮食换的。”问:“许行为什么不自己织?”回答说:“那样做妨害耕种。”问:“许行用锅和蒸笼做饭,用铁器耕种吗?”回答说:“是的。”问:“这些是自己制造的吗?”回答说:“不是。是用粮食交换的。”

孟子说:“用粮食换器物的做法,不算是依赖制作陶器铁器的;制作陶器铁器的也用所制器物换粮食,怎么能算是依赖农夫呢?并且许行为什么不制作陶器铁器,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他自己的家中取来用呢?为什么频繁跟各种工匠交换呢?为什么许行不怕麻烦?”

陈相回答说:“各种工匠做的事,本来不可能边耕作边去做。”

“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边耕边治了吗?有统治者的事,有劳力者的事。并且,一个人所

用的东西是百工所制作具备的,如果一定要自己制作然后使用它,这是牵率天下百姓使之疲惫。所以说:有的使用心思,有的使用体力。使用心的人统治人,使用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在尧时,天下还没有平定,洪水横流,四处泛滥。草木茂盛,禽兽繁殖众多。五谷不能成熟,禽兽威逼人类,鸟兽横行的足迹在中原纵横交错。尧一个人忧患洪水和禽兽,举荐舜分理这些事。舜派益主管火,益放大火烧山和泽薮,把草木烧尽,禽兽逃窜。禹疏通黄河的九条支流,疏导济水和漯水,把它们注入大海。决开汝水和汉水,筑淮水和泗水的堤防,让它们注入长江。这样之后,中原百姓才能够吃上粮食。在那个时候,大禹在外八年,多次经过他的家门而不进入去,即使想自己耕种,能吗?

“后稷教百姓农业生产、种植五谷,五谷成熟之后百姓得到蕃育。人有这样的规律,如果吃饱穿暖,生活安逸而没有有教化,就会近于禽兽。尧又忧患这事,命契掌管教育,用人伦道理教育人民:父子之间有亲情,君臣之间有尊卑,夫妇之间有分别,长幼之间有次序,朋友之间有诚信。尧每日慰劳而使百姓来,纠正他们、使他们守规范,辅助、庇护他们,使他们自得他们本来的善性,又接着救肋施惠他们。圣人这样地忧虑百姓,有时间耕种吗?

“尧把没得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以没得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那些以百亩农田没耕好作为自己忧虑的,是农夫。把财物分给别人叫作惠,用善道教人叫做忠,为天下得到人才的叫做仁,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容易,为天下得统治者难。孔子说:‘伟大啊,尧作为君主!只有天是伟大的,只有尧能效法天,坦荡广大啊百姓无法用语词称赞他。好君主啊,舜!道德高尚,拥有天下而自己不参预谋求。’尧舜治理天下,难道没有用他们的心思吗?也是不用于耕种罢了。

“我听说过用中原的文化教化夷狄的,没有听说过被狄同化的。陈良,是楚国生的人,喜欢周公孔子的学说,到北方来向中原学习。北方的学者,没能够有谁超过他的。他是所谓的豪杰之士啊。你们兄弟事从陈良几十年,老师死了就背叛他。以前,孔子去世,三年之后,门徒整理行李将回家,进去向子贡作揖行礼,相向而哭,都禁不住失声,这样之后才回去。子贡送门徒回来,在墓场旁筑茅屋,独住三年,这之后才回去。另有一天,子夏、子张、子游因为有若像孔子,想用事奉孔子的方式事奉有若,他们劝勉曾子同意。曾子说:‘不可以。老师的德行如同用长江汉水洗濯,用秋天的太阳曝晒,明亮洁白无可超越(比拟)。’现在,南方不开化民族短舌头的人,非难先王的学说;你背叛你的老师而向他学习,也跟曾子不一样了。我听说从深谷飞出而迁到高树的,没听说从高树下来而进入深谷的。《鲁颂》说:‘迎击西方和北方的戎狄,惩罚南方的楚国和舒国。’周公尚且迎击它们,你却肯定他们的学说,也是不善于学习教化。”

“按照许行的学说做,就买卖没有二价,中原没有诈伪,即使让五尺高的小孩到市场上,也没有人欺骗他。布帛如果长短一样,就价钱相同;麻线、丝线重量同,就价相相同;五谷的量多少同,就价钱相同;鞋尺寸大小同,就价钱相同。”

孟子说:“事物的好坏质量不一样,这是万物的本来性质。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把它们并列而同一,这是使天下乱。粗劣的鞋和细致的鞋同价,人们难道会制作它?按许行的主张去做,相引导而作假,哪能治国家!”

清次清浊清浊清浊重唇帮p 滂p‘並b 明m

轻唇非pf 敷pf‘奉bv微

舌头端t 透t ‘ 定d 泥n

舌上知彻澄 娘

牙音见k 溪k ‘ 群g 疑?

齿头精ts 清ts‘ 从dz 心s邪z 正齿照t?穿t?‘ 床d?审?禅?喉音影?喻j 晓h匣?半舌来l

半齿日n?

阴声韵:无韵尾或收—i、—u的韵。阳声韵:收—n、—ng、—m的韵。入声韵:收—t 、—k、—p的韵。收—k、—ng

的韵及其相配阴声韵为收鼻;—i、—t、—n为收舌;—p、—m为收唇。

1

1拟音参照王力《同源字论》“纽表”,有改动。

王力 古代汉语 文选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齐桓晋文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 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不知有没有

这回事?”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2020年10月自考专升本:古代汉语听课笔记(二)

2020年10月自考专升本:古代汉语听课笔记(二)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 7) 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如:松、理、越。(2)右形左声。如雕、期、鸿、救。(3)上形下声。如茅、空、简。(4)下形上声。如基、裳、姿。(5)外形内声。如园、闾、街。(6)内形外声。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10)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14)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15)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1)部首形体的变化:如“人”变为“亻”,“心”变为“忄”。(2)简省或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文选部分)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文选部分) 07历史1班编辑部获月(六月)继续奉献,预祝各位同学期末考一帆风顺,无人肥佬! 本资料主编:林荣举、于笛 郑伯克段于鄢 0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初:当初) 02.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寤生:逆生,足先出,“寤”通“啎”,不顺。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恶:憎恶,讨厌) 03.亟请於武公,公弗许。(亟:多次弗:不) 04.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请制:请以制为封邑) 05.公曰:“制,严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严:险要佗:“佗”通“他”,别的) 06.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07.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都:都邑,城镇城:都城的围墙 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参”通“三”。 五之一:五分之一九之一:九分之一 不度:不合乎法度不堪:不胜,不任,受不了) 08.姜氏欲之,焉辟害。(焉:何。辟:避) 09.姜氏厌之有?(典型的宾语前置句) (之:结构助词,助宾语前置。厌:满足) 10.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为之所:为他安排地方为:动词。之:间接宾语。 所:处所,直接宾语难图:难以对付) 1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该句是一个前用“犹”推宕,后用“况······乎” 逼问的进曾复句。宠:地位尊贵) 1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跌倒,比喻失败姑:姑且) 13.既而大叔西鄙北贰於己。 (既而:副词,表示时间的短暂,可译为“不久”贰:益,附益) 14.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若之何:对它怎么办) 15.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 使······生) 16.无庸,将自及。(无庸:不用将自及:将自己于 祸) 17.可矣!厚将得众。(厚:指势力雄厚,多) 18.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 将启之。(启之:开城门) 19.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以:连词) 20.段入于鄢,公伐诸鄢。(诸:“之于”的合音。之 代大叔) 21.称郑伯,讥失教也。(讥:讥刺) 22.不言出奔,难之也。(难之:对这感到为难) 23.遂置姜氏于城(遂:表顺接的副词,就置:通 置,安置) 24.尔有母遗,翳我独无。 ( 翳我独无:唯我一个人没有。翳:语气词) 25.敢问何谓也?(敢:表敬副词。何谓:谓何) 26.公语之故,且告之悔。(该句是一个双宾语句,“之” 都是间接宾语。“故”“悔”都是直接宾语) 27.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 不然?(君何患焉:国君您担心什么呢?若:如果 阙:通掘隧:名词作状语,在隧道里。其:表反 诘的语气副词) 28.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融融:形容暖和舒适) 29.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泄泄:形容舒畅愉快) 30.爱其母,施(yi)及庄公(施:延及) 31.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注意:该句用典,见《诗经·大雅·既醉) 32.其是之谓乎。(其:表推测的语气副词之:结构 助词,助宾语前置) 1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资料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 凤 D.符定一 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 A.项 B.狄 C. 娶 D.考 3.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A.宀 B.厂 C. 示 D.邑 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 A.奚何来 B.戒尖舟 C.出走 见 D.即休飞 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Dān yú;Kě hàn B.Chán yú;Kě hàn C.Chán yú;Kè hán D.Dān yú;Kè hán 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 A.森相肉 B.屋前臣 C.向陟 门 D.美家库 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A.垂陲 B.难谁 C.齐 剂 D.赴讣 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 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 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2.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 A.其是之谓乎? B.是皆秦之罪也。 C.是?元和四年也。 D.是以後世? 13.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14.下面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 A.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鄭伯克段于鄢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 1.莊公寤生。(寤—啎) 2.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3.若闕地及泉。(闕—掘) 【古今字】1.謂之京城大叔。(大—太)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3.姜氏何厭之有。(厭—饜,注:義通) 【異體字】1.佗邑唯命。(佗—他)2.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三—三)3.多行不義,必自斃。(斃—獘)4.無庸,將自及。(庸—用)5.遂寘姜氏於城潁。(寘—置)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賜) 二、词汇 【古今異義詞】1.多行不義,必自斃。(斃:倒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貳:兩屬)3.厚將得衆。(厚:領土廣大)4.大叔完聚。(完:修葺)5.繕甲兵。(兵:武器)6.夫人將啓之。(啓:打開城門)7.未嘗君之羹。(羹:帶汁的肉)8.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影響)【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相見:見我)2.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以爲:“以”是介詞,賓語“之”省略,“爲”是動詞,作爲) 三、语法 【句式】 [一]判斷句: 1.制,巖邑也。(主語:制,謂語:巖邑) 2.國之害也。{主語:此(省略),謂語:國之害} 3.潁考叔爲潁谷封人。(主語:潁考叔,謂語:爲潁谷封人) 4.潁考叔,純孝也。{主語:潁考叔,謂語:純孝(之人)} [二]被動句: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蔓草是被除的物件,此爲不帶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三]賓語前置句: 1.姜氏何厭之有?(何厭,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複指提到動詞“有”之前) 2.敢問何謂也?(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謂”之前) 3.君何患焉?(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患”之前) 4.其是之謂乎?(是,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復指提到動詞“謂”之前) [四]雙賓語句: 1.謂之京城大叔。(之,間接賓語,京城大叔,直接賓語) 2.不如早爲之所。(之,間接賓語,所,直接賓語) 3.公賜之食。(之,間接賓語,食,直接賓語) 4.公語之故,且告之悔。(之,間接賓語,故、悔,直接賓語) [五]習慣句式: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猶……況……,先退一步,然後再進一步申說) 2.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若之何,對他怎麽辦) 【詞類活用】 1.莊公寤生,驚姜氏。(驚,用如使動,意爲“使……受驚”) 2.愛共叔段,欲立之。(立,用如使動,意爲“使……立”) 3.夫人將啓之。(啓,爲動用法,意爲“爲……開門”) 4.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隧,名詞用如動詞,意爲“挖隧道”) 【重要虛詞】 1.公弗許。(弗,一般性的否定副詞,只能否定及物動詞,且動詞後不能帶賓語)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既而,是時間副詞“既”和連詞“而”的結合,表示某事過後不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分析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分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 凤 D.符定一 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 A.项 B.狄 C. 娶 D.考 3.下面几个部首,能够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A.宀 B.厂 C. 示 D.邑 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 A.奚何来 B.戒尖舟 C.出走 见 D.即休飞 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Dān yú;Kě hàn B.Chán yú;Kě hàn C.Chán yú;Kè hán D.Dān yú;Kè hán 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 A.森相肉 B.屋前臣 C.向陟 门 D.美家库 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A.垂陲 B.难谁 C.齐 剂 D.赴讣

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 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 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2.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 A.其是之谓乎? B.是皆秦之罪也。 C.是?元和四年也。 D.是以後世? 13.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14.下面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

齐桓晋文之事写作特点

二、结构层次 本文是一篇谈话记录,齐宣王提问,孟子回答,问与答紧密相连,不容易看出层次。 这里根据内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者乱扶周,破楚救宋,都是当时的霸主。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与“王道”相对立。所以问齐桓、晋文之事,等于问霸道之事,这对于崇尚王道的孟子来说,无异于劈头一瓢冷水。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轻轻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 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然后再紧紧抓住齐宣王的“不忍”大做文章。在这里,孟子不是空泛的论述,而是抓住了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阐发。老百姓看到“以羊易牛”,以小易大,认为王是爱财;孟子则不同,他肯定王有“不忍之心”,只是没有把为仁之事继续扩展下去。这说明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首先,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其次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这组对照性比喻,进一步阐明“不为”和“不 能”的区别。最后顺其理势,引经据典,加以正面晓喻。说明王道并不难,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推恩足以保四海”,为齐宣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齐宣王不能实行王道,不是方法问题,而是一心要实行“霸道”。孟子先以“兴甲兵”几句,不直说霸道,却列举了霸道的种种害处,使齐宣王不得不说出“吾何快于是”,从而引导他说出“大欲”。“笑而不言”四字,写出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闪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神态,极尽传神之妙。孟子明知齐宣王的“大欲”仍是霸业,却故意以口腹声色之娱来揣度,形成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古代汉语教案文选巫山巫峡

巫山巫峡 《水经注》 一、作品介绍: 1.《水经注》和《水经》 《水经注》是给《水经》作注的,《巫山巫峡》从《水经注》选出,题目自加。 《水经》是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一部地理着作。作者是谁说法不一,有说是汉代桑钦着,有说是晋代郭璞着,但无可靠依据,据明、清人考证,着者可能是三国时人,姓名不可考。 《水经》原书内容很简略,共三卷,记载大小河流137条,到北魏时郦道元给《水经》作注,名义是“注”,实际上是以北魏以前的地理着作进行了新的创作。 2.作者介绍 郦道元(44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家善长,范阳涿鹿人(今河北涿县)。曾任尚书省主客郎(尚书省,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占,中占,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省,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占,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尚书占总领长官为“尚书令”。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皆统属其下)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尉、春、秋、晋国上、中、下三军都设尉主发众使民。战国时赵设中尉,职掌“选练举贤,后官,能”,秦汉为武职,掌京师治安)等职,他执法严峻后为派出作关右大使,途中被企图反叛北魏的雍州刺史肖宝寅杀害。郦道元好学博览,遍历北方,留心观察水道地理现象,故能撰写出《水经注》。 3.《水经注》的价值: ①《水经注》共四十卷,资料超过原书20倍,记载了全国水道1252条,它不仅大大扩充了原书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记述这些河流的名称,而是对每条河流的发源地,支流及所经地,还有每个流域的水文,气候、地形、土壤、植物、物产,工程建设都作了较详细的记叙。专家们认为《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好的水文地理,河流地理名着而且也是一部以河流为基础的区域自然地理名着。 ②《水经注》还用“因水记山,因地记事”的方法,记载了各条河流沿岸城市的建设沿革各流域,近的风士人情,有关的历史遗迹和神话传说,并且用优美的文笔对这些地区优美的风光,山川形貌作了生动描写,远远超出了“水”的范围。“地理书”的范围,其中许多篇章也是优秀的游记体散文,语言简洁,文笔深峭,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③《水经注》在保存资料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书中引用着作437种之多(不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 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 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 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 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二、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 4、牛何之(牛之何)之 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 6、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 7、何以异以何异 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主谓倒装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 古书注解 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一、填空: 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10、清代王引之 《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 列(上、下平声各15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11、近人张相《诗 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 笔划多少为序。笔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12、古代汉语以单音 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五种依次排列。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B、加上词头词 尾。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1 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辨别本义。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 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纠正。的分水岭。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16、押韵分为三种: 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 押韵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 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17、《诗经》押韵 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 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 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 代。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译文 按:此据热心网友整理,适当调整,仅供参考。 目录 郑伯克段于鄢 (3) 齐桓公伐楚 (3) 宫之奇谏假道 (3) 烛之武退秦师 (4) 蹇叔哭师 (4) 晋灵公不君 (5) 齐晋鞌之战 (5) 楚归晋知罃 (6) 祁奚荐贤 (6) 子产不毁乡校 (7) 冯谖客孟尝君 (7) 赵威后问齐使 (8) 江乙对荆宣王 (8) 庄辛说楚襄王 (8) 鲁仲连义不帝秦 (9) 触龙说赵太后 (10) 学而 (11) 为政 (11) 里仁 (11) 公冶长 (11) 雍也 (11) 述而 (11) 泰伯 (12) 子罕 (12) 先进 (12) 颜渊 (12) 子路 (13) 宪问 (13) 卫灵公 (13) 季氏 (14) 阳货 (14) 微子 (14) 子张 (14)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 (15) 战于郎(檀弓下) (15) 苛政猛于虎(檀弓下) (15) 大同(礼运) (15) 教学相长(学记) (16) 博学(中庸) (16)

诚意(大学) (16) 寡人之于国也 (16) 齐桓晋文之事 (16) 文王之囿 (18) 所谓故国者 (18) 夫子当路于齐 (18) 许行 (19) 攘鸡 (21) 陈仲子 (21) 弈秋 (21) 舜发于畎亩之中 (21) 非攻 (22) 老子 (22) 北冥有鱼(逍遥游) (23) 不龟手之药 (24) 庖丁解牛 (25) 胠箧 (25) 百川灌河 (27) 庄子钓于璞水 (27) 惠子相梁 (27) 惠子相梁 (27) 运斤成风 (28) 曹商使秦 (28) 劝学 (28) 察传 (30) 五蠹 (31) 淮阴侯列传 (35) 魏其武安侯列传 (38) 艺文志诸子略 (42) 霍光传 (44) 哀郢 (46)

完整版《古代汉语》自考笔记.doc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一) 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齐桓晋文之事读后感

齐桓晋文之事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齐桓晋文之事读后感(一)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说服齐王的意图便绝难实现了。所以,他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这样的话推掉了。这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战术,他在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后文便用“无以,则王乎”的问题,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着齐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了。 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么达到这种效果的? 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而且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

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 孟子精心劝导齐宣王“推恩”于民,“恩”即恩情,“推”就是推广,所谓“推恩”就是推广自己的恩情。按照孟子前面的论述,“推恩”的基础是国君具有“不忍之心”;“推恩”的做法就是以国君的“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两句表明“推恩”的方式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而“推恩”的最终目的是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 孟子政治理论里面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呢?孟子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首先这个社会的核心人物——国君有仁爱之心,且能“推恩”于百姓;其次,国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来,天下“疾其君者”欲归附于之;再次,国家人民生活富足,百姓有恒产,足温饱,知孝悌,懂礼节,不仅自己的家中安乐和睦,而且所有的人充满爱心,整个社会不再有受难之人。总之,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齐桓晋文之事》篇承载的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意识的体现,是对百姓的现实关怀。当今社会中,很容易看到孟子思想的影响,比如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高人口素质,甚至包括反对战争、保护生态环境等。齐桓晋文之事读后感(二)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完整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曰:否,以票易之。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C诺,恣君之所使之。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B于是至则围王离。C欲速则不达。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好辛苦的整理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二)为政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三)里仁、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四)公冶长[1]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他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看人,听他说,再 看他做。因为宰予,我改了过来。”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 (五)雍也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对人发怒,不重复犯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