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练习进步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练习进步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练习进步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练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它主要关心的问题有(D )

A.失业B.通货膨胀C.经济增长D.ABC 2.以下哪一种收入应计入中国的GNP(C)。

A.麦当劳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收入

B.德国大众公司在中国制造的汽车出口到泰国的销售收入

C.中国工人在伊拉克得到的工资收入

D.北京师范大学支付给外籍教师的工资

3.下列那一项措施会提高自然失业率(C )

A.取消工会B.加强对青年的技术培训

C.提高失业救济金D.取消最低工资规定

4.以下那一项应计入本年的GDP( D )

A.在党中央的关心下,民工终于得到了被拖欠了三年的工资

B.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温暖的1000亿元失业救济金

C.本年销售的去年生产的产品

D.拍卖行本年为客户拍卖文物得到的佣金

5.公共部门(政府)的产出(B )

A.根据其售价计入GDP B.是按成本估价的

C.是可分的,因而可以单个出售D.是被作为投资处理的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GNP=GDP+NFP(净要素支付)

B.GNP=NNP(国民生产净值)+折旧

C.GNP=NNP+间接税

D.NNP=NI+间接税

7.中国海尔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利润(C )

A.应计入美国的GNP B.应计入中国的GDP

C.应计入美国的GDP D.与美国经济没有关系

8.下列变量中哪一个是存量变量(B )

A.消费B.国有资产总值

C.投资D.净出口

9.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D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价值B.拍卖张大千国画的收入

C.出售股票的收入D.为邻居家孩子辅导功课得到的报酬10.宏观经济学不研究下列哪一个问题(D )

A.通货膨胀的原因B.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C.经济波动的原因D.消费函数

11.短期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C )

A.自发消费总量B.平均消费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D.可支配收入

12.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D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价值B.你出卖唐伯虎画的收入

C.你出售股票的收入D.你做家教的收入

13.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自发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

蓄倾向为0.1,则均衡的收入水平为(C )

A.770亿元B.4300亿元C.7000亿元D.4000亿元14.如果某国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增加了1亿美元,而公务员的工作量没有任何增加,最终该国的GDP(A )

A.增加1亿美元B.减少1亿美元

C.不变D.增加量大于1亿美元

15.在下列情形中,应计入当年GDP的是(A )

A.当年生产的未销售的汽车B.当年销售的去年生产的汽车

C.在二手车市场购买的汽车D.计划明年生产的汽车

16.在经济的核算中,总产出(收入)恒等于实际总支出,是因为(D )A.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是恒等的

B.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是恒等的

C.实际消费与实际产出是恒等的

D.存货累积被认为是投资的一部分

17.如果某国政府把领取失业救济金TR美元的失业者,聘为不做任何工作的政府雇员,该国的GDP(A )

A.增加TR美元 B.减少TR美元 C.不变 D.增加量大于TR美元18.如果GDP的趋势增长率是3%,实际增长率是5%,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会下降(A )个百分点。

A.1 B.2 C.3 D.5

19.在总供求模型中,总需量求取决于(A )

A.价格水平B.总收入C.总支出 D. 消费与投资

20.如果一个经济社会的储蓄率是30%,折旧率是10%,人口增长率是2%,技术进步率等于0,在索罗模型中,在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人均资本的边际产出是(C)

A.0.18 B.0.20 C.0.12 D.0.08

21.高收入税、低支出的政府财政政策,会导致(D )

A.利率上升 B.消费增加 C.资本需求减少 D.失业增加22.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D )

A.失业为古典失业B.失业率等于自然率

C.失业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D.ABC

2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上升,(A)

A.稳态增长率不变 B.短期增长率不变

C.长期人均产出水平不变

D.仅提高了短期人均资本水平24.以下政策中哪一项有可能提高失业率。(D )

A.控制劳动供给的规模

B.提供就业信息,加快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C.提高工资率的伸缩性D.提高失业救济金

25.研究产量波动、失业以及决定价格水平与通货膨涨的基本宏观经济工具是(D )

A.收入—支出模型B.IS—LM模型

C.弗莱明—蒙代尔模型D.AS—AD模型

26.如果货币的收入速度v=4不变,经济增长率为ΔY/Y=4%,名义货币增长率ΔM/M=8%,依据货币数量方程,通货膨胀率为( A )

A.4% B.12% C.8% D.0

27.在两部门经济中,全部产出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因为(D)A.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是恒等的

B.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是相等的

C.实际消费与实际产出是恒等的

D.存货累积被认为是投资的一部分

28.在开放经济的长期模型中,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A )

A.使贸易总额下降

B.使净出口上升

C.使实际汇率下降

D.不会使实际汇率变化

29.居民户所获得的全部可支配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另一部分用于(A )A.储蓄B.向政府纳税C.购买国外产品D.购买证券30.在AS—AD模型中,总需求量取决于(A )

A.总价格水平B.总收入C.总支出D.消费与投资31.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中(D )

A.支出决定产出和收入B.价格不变

C.没有厂商供给约束D.ABC

3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D)

A.实际资产效应

B.跨期替代(利率)效应

C.开放替代效应D.ABC

33.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厂商改变产出水平的原因是(A )A.存货增加或减少B.技术进步

C.价格水平改变D.出口增加

,. 34.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是以下哪种因素造成的(C )

A.价格水平下降B.价格水平上升

C.外国的收入增加D.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

35.在小国开放经济的长期模型中,财政扩张会导致(D )

A.产出增加B.实际汇率下降

C.名义汇率下降D.净出口下降

3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紧缩性财政政策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扩张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扩张货币政策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37.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消费的数量取决于(D )

A.利率水平的高低B.经济增长速度

C.物价总水平D.收入水平的高低

38.总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从长期来看,(B )A.价格水平越高总供给量越大

B.总供给量决定于一国的资源总量和技术水平

C.总供给曲线的位置是不变的

D.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变动时对短期总供给曲线没有影响

39.乘数表示的是自发总需求增加一单位时(C)的变化量

A.物价水平B.就业水平C.均衡产出D.投资支出

40.一般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所以(B )

A.价格上升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B.成本上升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时会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

D.ABC

41.要使乘数扩大,必须(B )

A.扩大自发支出B.扩大边际消费倾向

C.扩大边际储蓄倾向D.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

42. 短期均衡可能是(D )

A.是失业均衡B.是充分就业均衡

C.是超充分就业均衡D.ABC

43.在小国开放经济的长期模型中,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会导致(B )

A.产出增加B.实际汇率上升C.名义汇率上升D.净出口下降44.经济波动的原因可以是(D )

A.投资减少B.工资上涨

C.净出口减少D.ABC

45.通货膨胀与名义利率具有的对应关系被称为(B )

A.庇古效应B.费雪效应

C.凯恩斯效应D.菲利普斯效应

46.居民户所获得的全部可支配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另一部分用于(A )

A.储蓄B.向政府纳税C.购买国外产品D.投资47.如果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B )

A.IS曲线越平坦B.IS曲线越陡峭

C.投资乘数越大D.货币政策乘数越大

48.在两部门经济的Y—E(收入—支出)模型中,如果自生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则均衡的收入水平为(C )

A.770亿元B.4300亿元C.7000亿元D.4000亿元49.名义货币量除以物价水平等于(C )

A.名义货币需求B.真实货币需求

C.真实余额D.真实余额需求

50.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的假定条件是(D )

A.总支出决定总产出B.价格不变

C.无厂商供给约束D.ABC

51.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相对不敏感,则LM曲线(D )

A.是水平的B.近于水平

C.是垂直的D.近于垂直

52.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厂商改变产出水平的原因是(A )

A.非意愿存货增加或减少B.技术进步

C.价格水平改变D.出口增加

53.LM曲线右下方的任何一点都表示(B )

A.过度真实货币余额供给B.过度真实货币余额需求

C.货币市场是均衡的D.债券市场是均衡的

54.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乘数表示的是自生总需求增加一单位时(C )

,. A.物价水平的变化量B.就业水平的变化量

C.均衡产量的变化量D.投资支出的变化量

55.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D )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无效

C.完全的挤出效应D.没有挤出效应

56.在小国开放经济的长期模型中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导致(D )

A.产出增加B.实际汇率下降

C.名义汇率上升D.净出口下降

57.在IS—LM模型中,当经济处于古典情形(D )

A.货币政策无效B.财政政策有效

C.没有挤出效应D.有完全的挤出效应

58.在小国开放经济的长期模型中,货币扩张会导致(C )

A.产出增加B.实际汇率上升

C.名义汇率下降D.净出口增加

59.下列政策中不属于财政政策的是(D )

A.削减收入税B.增加政府支出

C.投资补贴D.降低利率

60.一个经济的名义货币量除以物价水平等于(C )

A.名义货币需求B.实际货币需求

C.实际余额D.实际余额需求

61.下列政策中不属于货币政策的是(C )

A.公开市场业务B.改变贴现率

C.投资减税D.改变法定准备率

62.在一个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为常数,实际GDP的年增长率为8%,名义货币存量年增长12%,名义利率为10%,实际利率为(C )

A.2% B.4% C.6% D.8%

63.扩张的财政政策可使(C )

A.LM曲线右移B.LM曲线左移

C.IS曲线右移D.IS曲线左移

64.LM曲线右下方的任何一点都表示(B )

A.过度实际货币供给B.过度实际货币需求

C.产品市场有超额供给D.产品市场有超额需求

65.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使(B )

A.LM曲线右移B.LM曲线左移

C.IS曲线右移D.IS曲线左移

66.凯恩斯认为决定货币需求的动机是( D )

A 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 D A

B C

67.在在大国开放经济的长期模型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B )A.产出增加B.净出口下降

C.国内私人投资上升D.世界市场的利率下降

68.在IS——LM模型中,有一点在LM曲线左上方,在IS曲线的右上方,这时存在着(B )

A.实际货币的过度供给,产品的过度需求

B.实际货币的过度供给,产品的过度供给

C.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产品的过度需求

D.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产品的过度供给

69.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形下,一个开放的小国经济在短期中(C )A.货币扩张政策有效B.货币紧缩政策有效

C.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D.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更大了

70.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D )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无效

C.有完全的挤出效应D.没有挤出效应

71.以下观点错误的是(B )

A.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B.货币政策使总供给曲线移动

C.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D.财政、货币政策都作用于总需求曲线

72.当经济处于古典情形(D )

A.货币政策无效B.财政政策有效

C.没有挤出效应D.有完全的挤出效应

7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B )

A.边际效用递减,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的购买数量才会增加

B.价格水平下降,真实余额增加,均衡支出增加

C.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了均衡的支出水平

D.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利率,从而增加了投资和均衡的支出水平

74.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其假定前提主要是(B )A.不存在失业B.价格不变

C.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D.经济资源已得到充分的利用75.古典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其假定前提主要是(D )A.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毫无摩擦B.价格变动对货币工资没有影响C.充分就业通过工资的迅速调整得以维持D.ABC

76.在凯恩斯供给曲线情形下,财政扩张使(A )

A.产量增加B.利率不变

C.价格水平上升D.价格水平下降

77.下列政策中不属于财政政策的是(D )

A.削减收入税B.增加政府支出

C.投资补贴D.降低利率

78.下列政策中不属于货币政策的是(C )

A.公开市场业务B.改变贴现率

C.投资税收信贷D.改变法定准备率

79.扩张的财政政策可使(C )

A.LM曲线右移B.LM曲线左移

C.IS曲线右移D.IS曲线左移

80.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使(B )

A.LM曲线右移B.LM曲线左移

C.IS曲线右移D.IS曲线左移

二、计算题

1.考虑如下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C=200+0.75(Y?T) ,I=200?25r,G=T=100;(M/P) d =Y?100r ;M s =1000;P=1。求:

(1)IS曲线和ML曲线,以及均衡的利率和收入水平;

(2)当G从100增加到150时,IS曲线将如何移动,移动的水平距离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3)当M s从1000增加到1200时,LM曲线将如何移动,移动的水平距离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的利率和收入水平。

(4)当价格水平是可以变动的情况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解:

(1) IS 曲线:Y-C-G=I

Y-200-O.75(Y-T)-G=200-25r

得出:O.25Y-425+25r=o; LM曲线: 1000/2=Y-100r; 得出:Y-100r=500.

联立IS,LM曲线,得到Y=1100,r=6.

(2)IS曲线向右移动200,r=7, Y=1200.

(3)IM向右移动100,r=6.5, Y=1150

(4)LM曲线变为1000/p=Y-100r. 0.25Y-425+25r=0,1000/p=Y-100r;

Y=500/P+850

2.在一个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为常数,实际GDP的年增长率为5%,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4%,名义利率为11%,则实际利率是多少?

解:

通货膨胀率=货币存量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

=14%-5%+0=9%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1%-9%=2%

3.1992年美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为19160万人,其中就业人口11760万人,失业人口940万人,不在劳动力人口6460万人。当年美国的劳动力人口是多少?劳动参与率是多少?失业率是多少?

解:

劳动人口:19160-6460=12700(万)

劳动率:12700/19160*100%=66.3%

实业率=940/12700*100%=7.4%

4.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A,一个是发展中国家B。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y=k1/2。A国的储蓄率s=28%,人口增长率n=1%,B国的储蓄率s=10%,人口增长率n=4%。两国有相同的技术进步率g=2%,折旧率δ=4%。

(1)稳定状态时A国和B国的每效率单位劳动资本k和每效率单位劳动产出y分别是多少?

(2)A国和B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分别是多少?

(3)A国和B国的总产出增长率(ΔY/Y)和资本增长率(ΔK/K)分别是多少?

(4)B国为提高自己的人均收入(产出)水平应该采取什么政策?

解:

(1)sf(k)=(δ+n+g),y=k1/2 ;k1/2=S/(δ+n+g), s=28%, n=1%, δ

=4%

稳态时A国:有效劳动资本k(a)=(28%/(2%+1%+4%))v2=16, y(a)= k1/2 =4

稳态时B国:有效劳动资本k(b)=(10%/(4%+2%+4%))v2=1, y(b)= k1/2 =1

(2) Δ(Y/N)= Δ(K/N)=g=2%-> A(B)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

(3) A国和B国的总产出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

A: Δ(Y/Y)= Δ(K/K)=g+n=2%+1%=3%

B: Δ(Y/Y)= Δ(K/K)=2%+4%=6%

(4) 全的水平的条件应为(k)=(δ+n+g)A国

5.考虑一下方程所描述的一个经济:Y=C+I+G+NX。其中,Y=5000,G=1000

T=1000,C=250+0.75(Y-T),I=1000-5000r,NX=500-500ε,r=r*=5%。试求:

(1)这个经济中的国民储蓄、投资、贸易余额、均衡汇率各为多少?

(2)假如政府支出增加250,则国民储蓄、投资、贸易余额、均衡汇率又分别为多少?并解释这些变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假如世界市场上的利率从5%上升到10%,结果又会怎样?解释你的答案。

解:

(1)国民储蓄为:Y-C-G=5000-250-0.75*(5000-1000)-1000=750

I=1000-5000r=1000-5000*5%=750

贸易余额为:NX=S-I=750-750=0, 得ε=1。

(2)G’=G+ ΔG=1000+250=1250

国民储蓄为:Y-C-G=5000-250-3000-1250=500

I末变,还是750,NX=S-I=500-750=-250, ε=1.5.

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政府购买增加,贸易余额减少,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储蓄就会减少,而贸易余额又与实际汇率呈相反的变化关系,所以当贸易余额减少时,实际的均衡汇率会上升。

(3)国民储蓄为:Y-C-G=750, I=1000-5000*10%=500, NX=S-I=250=500-500ε得ε=0.5。

利率上升导致投资下降,贸易余额上升,储蓄也上升,同时均衡汇率因为和贸易余额有相反的变化关系,所以均衡汇率会下降。

三、思考题

1.试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治理失业的政策。

答:

主动性失业治理政策是在劳动供给方面做文章,是劳动,使劳动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尚符合市场上对劳动的需求。从数量上要控制劳动供给的规模。可以采取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方法。从结构上,可以降低青年人,低技能劳动人群的量低工资。也可以加强职业培训。从质量上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失业者进行再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来降低搜寻成本。被动性失业治理政策主张对失业者进行救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业保

障体系。通过发放失业救济和失业保障,使失业者能维特基本的生活水准,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2.运用货币数量论和费雪方程式解释货币供给对当前价格水平的影响。

答:

名义货币供给量/价格水平=实际货币需求量

那么价格水平=名义货币供给量/实际货币需求量

这是货币通胀经济学的基本公式,它说明只有名义货币流通来年感相对于实际货币需求有所增加时,价格水平才会提高。这样,在实际货币需求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水平就不会长久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如果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但实际货币需求变化了,也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下波动。影响实际货币需求的第一个因素是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会增加实际货币需求,从而降低价格水平。第二个因素是利率水平,它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水平越高,人们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就越少。

3.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答:

经济增长强劲对货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银行就会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乘数),货币供应会伴随着货币需求而增长``货币具有泻后效应,在长时间的宽松货币下会造成通货膨胀!

在短期除了能够改变市场的预期外恐怕不能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货币政策只有在实施后半年以上才能够看到效果,并且经济的增长靠的是生产要素(资本存量和劳动)和技术的进步,并不是靠货币政策,货币只是辅助性的东西!

4.实际工资刚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

刚性产生的原因由劳动隐性,效率工资。内部者外部人模型等。同时最低工资论信息不完全性,菜单成本,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工人错觉模型也会导致工资刚性。

5.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和长期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答:

短期:会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增加国民收入,促进消费

长期:投资扩大后,生产扩张,对资金需求加大,使利率回升,对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6.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有哪些,分析我国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答:

通货膨胀(Inflation)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皮鞋成本(通货膨胀时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浪费的资源);菜单成本(通货膨胀时改变价格的成本);扭曲消费者决策,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税收未考虑实际利率的改变);通货膨胀侵蚀了计价单位的实际价值,造成混乱和不方便;通货膨胀使得财富任意再分配(预期利息不变,由于通胀使得实际利率改变了,货币价值也改变了)。

分析我国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增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减少通胀国际传导压力;提高利率是抑制通货膨胀的一把双刃剑;价格管制;我国政府应联合世界对美国施加压力,从而改变美国对美元贬值听之任之的态度

7.试评价我国当前治理房地产泡沫的政策。

答:

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土地的稀缺性和房地产市场的经济活动等原因,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已经出现了房地产泡沫问题。鉴此,我国政府理性分析,宏观调控,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挤压泡沫。我国政府综合运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遏制地价房价过快增长,稳定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上,调整税收信贷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财政政策上,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酝酿开征物业税;土地住房政策上,严征相应土地税,打击囤积土地现象,积极推出公共租赁房政策,科学实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政策,调控房地产经济波动。

8.试分析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得失。

答: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土地的稀缺性和房地产市场的经济活动等原因,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已经出现了房地产泡沫问题。鉴此,我国政府理性分析,宏观调控,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挤压泡沫。我国政府综合运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遏制地价房价过快增长,稳定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上,调整税收信贷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财政政策上,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酝酿开征

物业税;土地住房政策上,严征相应土地税,打击囤积土地现象,积极推出公共租赁房政策,科学实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政策,调控房地产经济波动。

9.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运用图形说明,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增加政府购买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何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增加,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何影响?

答:

定汇前提条件:价格在短期内不变。

增加政府购买->国民收入上升,汇率和贸易余额不变。

增加货币供给:三者均不变

浮动汇率前条件:价格在短期不变。

增加税收:国民收入不变,汇率下降,贸易余额增加。

增加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和贸易余额上升,汇率下降。

10.试述内生增长模型和索洛增长模型的根本区别,分析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理论依据。

11.运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评价我国目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

答: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有效需求(即社会总需求)通常都是不足的市场不能自动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索要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格和总共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贸市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条。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标准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国内生产总值2.平衡预算乘数3.流动性偏好4.基础货币5.充分就业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项将不计入 ...当年的GDP?()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2.在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 ...投资的是()。 A.某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某企业建造一座厂房; C.某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某企业购买政府债券。 3.用收入法计算GDP时,不能计入GDP的是() A.政府给公务员支付的工资;B.居民购买自行车的支出; C.农民卖粮的收入;D.自有住房的租金。 4.当实际GDP为1500亿美元,GDP缩减指数为120时,名义国民收入为:() A.1100亿美元;B.1500亿美元;C.1700亿美元;D.1800亿美元。 5.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 6.认为消费者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可预期长期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消费理论是()。 A.相对收入理论;B.绝对收入理论;C.凯恩斯消费理论;D.永久收入理论。 7.由于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导致人们消费水平减少,这种效应被称为()。 A.利率效应;B.实际余额效应;C.进出口效应;D.挤出效应。 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时,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9.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B.MPC=;C.MPC=;D.MPC=。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 11.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相同。 1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1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总需求必须等于总供给。 四部门经济均衡C+I+G+X=Y=C+S+T+M S=I+(G-T)+(X-M), 私人储蓄的3个作用 1将储蓄借给企业部门 2将储蓄借给政府部门 3将储蓄借给外国部门 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按基期最终产品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最终产品的现期价格水平与基期价格水平的变动上。GDP=C+I+G+NX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通货膨胀率=GDP缩减指数变化/上一年的GDP缩减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PPI,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样本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生产者索取的价格 失业的四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2季节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 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自产自销产品不算人GDP) 第十章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像横轴Y ,纵轴AD ,画出Y=AD线 Y=AD=C+I+G+NX I+G=S+T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被称为在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一个经济体中,只要实际产出偏离均衡产出,存货变动机制的作用就会使实际产出向均衡产出趋近,并最终稳定在均衡产出的水平上。 消费函数:C=C0+cY c是边际消费倾向dC/dY 平均消费倾向C/Y 储蓄函数:S=-C0+(1-c)Y (1-c)是边际储蓄倾向dS/dY 平均储蓄倾向S/Y 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公式Y=C0+I+G/1-c 乘数,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会导致数倍均衡产出的变动,这个倍数就是乘数 投资乘数m i=1/1-c 和消费乘数一样 政府购买乘数考虑政府转移支付TR Y=C0+cTR+I+G-cT/1-c m g=1/1-c 税收乘数m t=-c/1-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m tr=c/1-c 税收随税率变化后,各乘数的分母改为1-c(1-t)t是税率分子C0+cTR+I+G 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1经济中必须存在闲置资源 2经济中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从外国部门购买产品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题

1.MULTIPLE CHOICE. Choose the one alternativ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or answers the question. (1 point each,40 points total)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parts of the business cycles? 1) _______ A) inflation and recession B) peak and potential GDP C) real GDP and potential GDP D) recession and expansion 2) Macroeconomic policy tools include 2) _______ A) unemployment policy and inflation policy. B)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C) monetary policy and unemployment policy. D) fiscal policy and unemployment policy. 3) Fiscal policy involves 3) _______ A) the use of interest rates to influence the level of GDP. B) the use of tax and money policies by government to influence the level of interest rates. C) the use of tax and spending policies by the government. D) decreasing the role of the Federal Reserve in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economy. 4) Fiscal policy might be used to increase long-term growth in real GDP by 4) _______ A) motivating an increase in investment. B) encouraging saving. C) reducing unemployment. D) Both answers A and B are correct. 5) When U.S. imports exceed U.S. exports,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s 5) _______ A) a decrease in potential GDP. B) a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 C) inflation. D) an international deficit. 6) The largest component of income is 6) _______ A) proprietors' income. B) corporate profits. C) 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 D) net interest.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ransfer payments is included in GDP? 7) _______ A) veteran's benefits B) welfare payments C) Social Security payments D) none of the above 8) Net domestic product equal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minus 8) _______ A) depreciation. B) net exports. C) inflation. D) investment. 9) U.S. investment is financed from 9) _______ A) private saving,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s and borrowing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 试题库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每一空格1分,共12分) 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5.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 。 7. 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 25% 。 8.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8. 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10.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以及各 种转移支付。 10.功能财政思想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12.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LM陡峭而IS 平缓; 12. 在LM平缓而IS 垂直的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二、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8分) 1.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1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500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10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期末 考试重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542114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单选20 判断|名词解释(提过的名词解释)10 计算(两大题 30分)细致分步给分公式 论述 40分(2大题)有把握画图 课后习题 ppt习题 第23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 答: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 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 GDP 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 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列出 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 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 NX )。 (1)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2)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 厂。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 了一艘潜艇。 (4)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与

劳务(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 了净出口。 2.名义 GDP和真实GDP怎样区分 答:名义 GDP:用当年的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的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价值。 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名义 GDP 并不能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它没有经过通货膨胀校正。 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的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价值。它经过通货膨胀校正。 3.GDP 平减指数(定义、计算) 答:GDP 平减指数是名义的 GDP 和真实的 GDP 的比率,它是经济学家用来考察经济平均物价水平的一个衡量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真实GDP)*100 第24章 1.消费物价指数CPI(计算、步骤、存在问题、(数据问题)怎样利用CPI 进行货币的转换)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用公式来表示即为:CPI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格)*100 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 1)固定“篮子” 劳工统计局通过调查消费者找出普通消费者“购物篮”中的物品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A 退伍军人的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是。 2、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基本缺点是()。 A 它测定的是一国国民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 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 D 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亿元,则()。 A NNP=亿元 B GNP=亿元 C GNP=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框架。 2、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GDP、NDP、NI、PI、DPI之间的关系。 (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GDP中扣除了折旧后的产值。(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的概念) 国民收入(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的各种生产洋提供者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货币价值之和。 个人收入(P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得到的全部收入之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最后归个人所有并能直接支配和使用的全部收入。 (2)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GDP-折旧(资本消耗)=NDP NDP-企业间接税=NI 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PI PI-个人所得税=DPI 3、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那些? 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 性偏好。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

加的多。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是指由于资本家普遍对未来存在信心不足,从而导致资本 的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指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及投机动机而使人们对货币的 流动性产生偏好。 4、凯恩斯理论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何时达到均衡?如何调整以实现均衡? (1)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当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经济社会的收 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经济达到均衡。 (2)如果投资大于储蓄,经济社会的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大 于零,即企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会削减生产。反之,储蓄大于投资,经济社会的总收 入大于总支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小于零,即企业的存货会减少,于是,企业会扩 大生产。通过以上调整,最终达到均衡。 5、试用图解法导出IS曲线,并分析IS曲线变动的因素。 (1)利率的敏感程度d、边际消费倾向影响IS曲线的斜率。 (2)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和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条件下,自主性支出的变动 会引起曲线的平行移动; (3)如果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斜率发生变动,曲线的斜率也会发生变动。 6、“增加储蓄将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增加消费会增加国民收入,引起经济繁荣。因此,节俭对经济不利”。(1)用凯恩斯理论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从我国经济现实出发,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离开了具体的条件很难判断一种理论的正误。凯恩斯理论是以有效需求不足的萧条经济为背景提出来的。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储蓄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从而加深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投资需求不足,由于储蓄率的上升而带来的投资品供给的增加只能导致产品的积压,所以储蓄不能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节俭对经济不利的说法是正确的。但从长期来看,一个经济的繁荣还取决于社会的总供给能力,即经济的发展要受到资源的限制,那么,增加储蓄,增加资本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2)过去我国的传统美德是节俭,但是,近年来经济增长脚步的放慢使很多人认识到消费的重要性,政府也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用将息、增加收入,甚至放长假等方法来刺激消费。 但是,我国现在的经济环境并不是凯恩斯理论中的萧条经济,我国的经济资源也还比较缺乏,再有,我国经济增长的缓慢部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在鼓励消费的同时,还要刺激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和出口。从长期来看,我们还要主义制度变革、资源的增加和技术进步,这才是长期繁荣之路。 7、财政政策效果与IS、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案: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得IS曲线变动对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