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蓝藻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蓝藻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谭子颖报告形成时间:2014/3/15

一.介绍酢浆草 二.形态特征 酢浆草属于草本,高10-35厘米,全株被柔毛。 其的根茎稍肥厚,茎细弱,多分枝,有的直立,有的匍匐,而且匍匐茎节上生根。它的托叶小,长圆形或卵形,边缘被密长柔毛。叶柄长1-13厘米,基部有关节;叶子小并无柄,形状为倒心形,长4-16毫米,宽4-22毫米,先端凹入,基部宽楔形,两面被柔毛或表面无毛,沿脉被毛较密,边缘具贴伏缘毛。花单生或数朵集为伞形花序状,腋生,总花梗淡红色,与叶近等长;花梗长4-15毫米,果后延伸;小苞片呈披针形,长2.5-4毫米,萼片是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毫米,背面和边缘被柔毛;花瓣为黄色的,长圆状倒卵形,长6-8毫米,宽4-5毫米;雄蕊的花丝白色半透明,有时被疏短柔毛,基部合生,长、短互间,长者花药较大且早熟;子房长圆形,蒴果长圆柱形,长1-2.5厘米。种子长卵形,长1-1.5毫米,褐色或红棕色,具横向肋状网纹。花、果期是2-9月。 三.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边、田边、荒地或林下阴湿处等。 生物学特性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酢浆草,性喜荫蔽、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经6年引种栽培,未发现球茎受冻现象。冬季,除部分茎变软,少部分叶片发黄外,基本上常绿。每年4至5月,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生长高峰期,在炎热的夏季生长缓慢。 【光照对生长的影响】:红花酢浆草为喜光植物,在露地全光下和树荫下均能生长,但全光下生长健壮,植株丰满,花多而繁。

【水分对生长的影响】:酢浆草在湿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干旱缺水时生长不良,可耐短期积水。 四.药用价值 1、治疗失眠:取酢浆草10斤、松针(云南松)加水8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另取大枣1斤捣碎,加水2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将两液混合,加适量糖及防腐剂备用。每服15-20ml,每日3次。有一定的镇静、安眠效果。 2、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酢浆草 1两,瘦猪肉1两炖服。每日1剂,连服1周。治疗20余例(部分病例配合中药复方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 其中有如下书籍记载: 1)治水泻:酸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云南中医验方》) 2)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3)治血琳热淋:酸浆草取汁,入蜜同服。(《履巉岩本草》) 4)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 再服。(《摘元方》) 5)治小便不通,气满闷:酸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 酒,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圣济总录》酸浆酒) 6)治赤白带下:三叶酸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千金方》) 7)治麻疹:酸味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8)治吐衄:酢浆草四钱,食盐数粒。水煎服。(《闽东本草》) 9)治咽喉肿痛:鲜酢浆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 或煎汤漱口。并治口腔炎。(《闽东本草》) 10)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抖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治腹部痈肿:鲜酢浆草二两。放碗内捣出汁,热甜酒冲,去渣服。(《江西民间草药》) 11)治癣疮作痒:雀儿草擦之,数次即愈。(《永类钤方》) 治痔:雀林草一大握,粗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顿服尽,三日重作一剂。(《外台秘要方》) 12)治创伤青肿:鲜酢浆草二两。搓伤处;又用鲜草二两,加红糖五钱。开水炖 服。(《闽东本草》) 13)治汤火伤:鲜酢浆草洗净捣烂,调麻油敷患处。(《闽东本草》) 14)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岺散服下。 15)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 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即有效。

污泥基生物炭的吸附性能

污泥基生物炭的吸附性能 诺氟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其可以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DNA促旋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人类泌尿和呼吸系统感染[1]以及动物疾病. 大多NOR不能被人体或动物完全吸收,有60%-70%[2]的NOR最终会通过粪便和尿液排放入水环境中. 传统水处理方法很难完全去除这类化合物,残留在水环境中的NOR可能促进细菌的耐药性,并且通过污染饮用水威胁人类身体健康[3]. 因此,从水环境中去除NOR是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研究. 目前,对于此类抗生素的有效去除方法包括吸附[4]、光解[5]、化学氧化[6]等. 生物炭是指在限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生物质热裂解产生的富含碳的物质[7]. 不同生物质原材料制备的生物炭在元素含量、产率、酸碱性、表面形貌等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上存在差异[8]; 生物炭制备温度也是影响生物炭表面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因素,温度不同,生物炭表面孔道结构和微孔的形态数量也不同[9]. 目前对生物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土壤改良. 生物炭可以对土壤改性,提高土壤对营养的截留能力[10],促使有益微生物的生长[11],进而促使农作物生长; ②固碳作用. 生物炭是稳定的碳固定载体,可以有效抑制温室气体的释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12]; ③吸附材料. 生物炭特性包括较大的比表面积,多孔结构,表面富含功能团和矿物质,这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可以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13]. 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采用林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工业有机废弃物等原料制作生物炭对抗生素进行吸附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4, 15, 16]. 芦苇作为一种多年水生或湿生禾草,在我国分布广泛,且产量丰富. 芦苇凋落物每年仅有15% 被降解,是一种稳定难降解的秸秆[17]. 凋落物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腐烂的芦苇秸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还会影响新生芦苇的生长. 据预测分析,截止2015年年末,我国污泥的产量将达到2 600万t[18]. 由于市政污泥含有大量有机质、重金属,病原微生物,处理不当,还会引起二次污染. 上述两种生物质产量大,再次利用率低,且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 目前,国内外对于芦苇基和污泥基生物炭作为吸附剂吸附水体中抗生素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采用芦苇秸秆和市政污泥制备生物炭,利用BET法计算比表面积,材料表面SEM扫描、 EDS元素分析和FTIR图谱讨论了生物炭的结构与性质; 通过控制NOR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NOR初始浓度研究了吸附性能; 采用动力学方程拟合、吸附等温线拟合以及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初步讨论了吸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溶液 诺氟沙星标准品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9.5%),NOR性质见表 1. NaOH、 HCl、CaCl2、 NaN3均为分析纯. 称取0.01 g NOR标准品溶解于含有0.01mol ·L-1 CaCl2(控制吸附平衡过程)和200.0 mg ·L-1 NaN3(抑制微生物活性)、 pH=7的1 000 mL的背景溶液中,得到10.0 mg ·L-1 的NOR储备液.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D卷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1分) 1. (2分)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 .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 .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 . 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的工业 D .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 2. (2分)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不包括() A . 环境的破坏 B . 人口的快速增长 C . 环境的污染 D .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 3. (2分)渔业捕捞中,过度捕捞的危害不包括的是() A . 破坏生态环境

B . 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C . 污染环境 D . 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考点】 4. (2分)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20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20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 A . 掠夺式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 . 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 .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D . 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考点】 5. (2分)下列措施中,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不相符的是() A .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 .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 . 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 D . 农田施用的无机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考点】 6. (2分)生态效益的大小是评价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林业部门将森林的保护和增值作为主要目标,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

生物炭

化学前沿论文 论文题目:生物炭的应用(综述) 课程名称:化学前沿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生姓名:陈枭 学号:1208110312 指导老师:张朝 2015年7 月28 日

生物炭的应用(综述) 摘要 近年来,随着南美亚马逊流域考古发现黑土(black earths)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到生物炭不仅能改变土壤的pH、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及土壤的水分,还能改变不同农作物的形态特征,并且能提高全球粮食安全保障,它更能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本文将从生物炭的元素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生物炭的制备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生,物炭对作物物态特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人们对生物炭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重视,从而减少因对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重视程度不够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并且用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物炭、物化特征、影响、展望。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arbon (review)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outh American Amazon River Basin earths black (black earths) and its in-depth study,To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carbon can not only change the soil pH,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moisture, it can also chang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rops, and can improve global food security, it can mitigat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from the biological carbon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and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ffects, carbon on state characteristics of crops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effect were reviewed, so that people of biochar has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result of biochar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degree of attention is not enough to cause resources wasting. And the use of waste biomass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 carbo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Key words: biological carb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and Prospect.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将会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过程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微生物资源,放线菌,开发,利用 1.引言 当今,人类的工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而其特点必然要导致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人类又要求不停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物技术正在推动着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将要涉及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1]。 微生物资源利用的核心是在于利用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微生物活性物质绝大部分来源于普通环境中的微生物,因此从普通环境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难度越来越大。新的基因有很大的可能产生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通过寻找新的基因来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基于该思路,稀有放线菌、海洋微生物、极端 环境微生物等过去很少触及的微生物资源已越来越受重视[2]。 2.微生物资源 2.1微生物资源的特点 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据估计, 每克土壤样品中可含有高达1000种

不同的微生物[3], 这些微生物产生多种多样的活性物质(包括酶与次生代谢产物两部分) , 对人类有实用意义的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抓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霉家、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都是从微生物中发现并开发出来的; 基因工程中各种工具酶几乎都来自多种不同的微生物[4] 微生物是一类物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迄今为止我们所分离到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70000多种、细菌5000多种、放线菌3000多种。而这些人类所知道的微生物估计仅占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不到10%,而被利用的还不到1%。 微生物具有很快的生长繁殖速度,有的细菌的时代时间仅仅20分钟,而且微生物可以再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并且几乎不受地域、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相比于动、植物品种遗传基因结构,微生物的基因组小得多,基因拷贝数比较少,比较容易进行基因操作,微生物改良易于操作,改造性能、提高产率相对容易。 微生物资源丰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会导致微生物物种的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部分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造成严重的环境的恶化和污染问题,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存在此类问题。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并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如原始森林开发成旅游区等现象,造成的天然微生物的破坏,使得许多在该类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它之前就悄悄灭绝了[1]。 微生物资源是新抗菌剂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即使采用先进的方法, 绝大部分微生物也仍然不可培养、只能用分子指纹图谱来描述[5]。 2.2稀有放线菌 目前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来自链霉菌,所以从链霉菌中发现性的活性物质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已从部分稀有放线菌代谢产物中得到许多已经临床应用的重要活性物质, 如红霉素B、利福霉素、庆大霉素、其它放线菌素类、安莎类、肽类、酶抑制剂等活性物质。 尽管新的种、属不断被发现, 但据估计, 目前分离到的放线菌种类, 仅为实

图论及其应用

图和子图 图 图 G = (V, E), 其中 V = {νv v v ,......,,21} V ---顶点集, ν---顶点数 E = {e e e 12,,......,ε} E ---边集, ε---边数 例。 左图中, V={a, b,......,f}, E={p,q, ae, af,......,ce, cf} 注意, 左图仅仅是图G 的几何实现(代表), 它们有无穷多个。真正的 图G 是上面所给出式子,它与顶点的位置、边的形状等无关。不过今后对两者将经常不加以区别。 称 边 ad 与顶点 a (及d) 相关联。也称 顶点 b(及 f) 与边 bf 相关联。 称顶点a 与e 相邻。称有公共端点的一些边彼此相邻,例如p 与af 。 环(loop ,selfloop ):如边 l 。 棱(link ):如边ae 。 重边:如边p 及边q 。 简单图:(simple graph )无环,无重边 平凡图:仅有一个顶点的图(可有多条环)。 一条边的端点:它的两个顶点。 记号:νε()(),()().G V G G E G ==。 习题 1.1.1 若G 为简单图,则 εν≤?? ?? ?2 。 1.1.2 n ( ≥ 4 )个人中,若每4人中一定有一人认识其他3人,则一定有一 人认识其他n-1人。 同构 在下图中, 图G 恒等于图H , 记为 G = H ? V (G)=V(H), E(G)=E(H)。 图G 同构于图F ? V(G)与V(F), E(G)与E(F)之间各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且这二对应关系保持关联关系。 记为 G ?F 。 注 往往将同构慨念引伸到非标号图中,以表达两个图在结构上是否相同。 d e f G = (V, E) y z w c G =(V , E ) w c y z H =(V ?, E ?) ?a ? c ? y ? e ?z ? F=(V ??, E ??)

生物炭老化 原版

生物炭老化对土壤Zn钝化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the Effect of biochar aging on soil Zn passivation Aging effect of biochar on soil zinc passivation 生物炭对土壤锌的钝化效果老化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oil Zn passivation aging of biochar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摘要: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日益加剧的干扰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质逐渐积累,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最终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综述了生物炭老化对土壤中Zn钝化作用的影响,分析生物炭作为土壤添加剂老化时间对土壤pH值,DOC,总C,总N。重金属全量以及土壤中Zn的各个形态含量变化的影响效应,为生物炭在土壤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对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展望。 前言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有移位修复,原位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方法。原位修复比移位修复生快速,高效,投资抵,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等特点;生物修复方法比化学修复低成本,低污染,所以研究原位的生物修复剂成为热点。 物炭是生物有机材料(生物质)在缺氧或绝氧环境中,经高温热裂解后生成的固态产物。[近年来,生物炭作为良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剂,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受重视。生物炭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隙率和离子交换能力,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吸附性可以吸附固定重金属,其作为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可行性。用生物炭的固持作用改变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和迁移方式,钝化重金属,从而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对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大的潜力。 (锌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含量小,功效大,参加了人体内二百多种酶的组成,被誉为“生命之花”。但也并非是多多益善,摄入过量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引起高血压及冠心病,贫血,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反应,重者可致胃溃疡,出血,甚至穿孔,可引起锌中毒。) 目前生物炭对汞,铬,镉,铅,砷等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多,而对锌污染修复的研究极少,(而Zn污染引起的危害也很大。摄入过多的锌就会发生急性锌中毒,导致上腹疼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所以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中Zn钝化作用的影响。土壤中锌钝化效应与生物炭在土壤中的老化时间有密切关系。针对生物炭老化对土壤锌钝化的影响方面研究的不足,因此进行这方面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修复锌污染土壤,防止或减少锌污染引起的锌中毒事件的发生,为生物炭老化在土壤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和依据。给国内外锌污染地区开展生物炭钝化修污染土壤提供参考。 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海藻糖的提取及其应用前景 08药学【际医药贸易】2班黄祖凡0803512219 摘要:海藻糖是自然界中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还原性双糖,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吸水性和防腐能力强,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卫生、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本文依据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海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保健作用、提取情况和生产方法及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海藻糖;海藻;保健作用 一..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 1.1海藻糖的特性 海藻糖(trechalose,分子量FW378)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经a,a11键接的非还原性双糖。海藻糖不带可游离的醛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不同于其它双糖的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外加海藻糖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抗逆保鲜作用。利用这一特性,海藻糖已被开发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保健品、酶和疫苗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和保存。 1.2海藻糖的分布情况 海藻糖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体内的双糖。在酿酒酵母细胞中,海藻糖主要分布在子囊孢子和细胞质中。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

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海洋蔬菜”,即是人们常说的海带、紫菜、苔条、裙带菜、麒麟菜之类的海藻,海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海藻糖含量高达干重的16%以上。二.海藻糖的保健作用 海藻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糖蛋白类物质,具有广泛而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尤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保肝、抗病毒、抗辐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应用价值。 2.1免疫调节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海藻糖能显著地提高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促进人体外周血中NR细胞的活性等。科学研究表明:海藻糖具有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多种病毒感染的能力,在哺乳动物中也已证实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2降血糖作用 海带中提取出来的岩藻半乳多糖硫酸酯(FSG)能使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下降,对小鼠基本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极其安全的口服天然降糖活性物质。腹腔注射较低剂量F4(FSG的高纯组分之一)具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 2.3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由海带中提取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LMSF)在体外能够直接清除过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在体内也有显著增强血清和组织中SOD活力。因此,LMSF在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方面即在抗氧化作用上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图论及其应用(精)

图论及其应用 学时:40 学分: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开课单位:理学院 先修课程:高等代数后续课程:无 一、课程的性质 《图论及其应用》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图论及其算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初步掌握图论及其算法的基本应用手段、基本算法设计及编程,并能用所学理论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三、教学内容 1.图的基本概念 2.图的连通性 3.树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4.Euler Graphs and Hamilton Graphs with Applications 5.平面图性质 6.匹配,求最大匹配算法及应用 7.图的染色及应用 8.极图理论 四、学时分配 章课程内容学时 1 图的基本概念 4 2 图的连通性 6 3 树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6 4 Euler Graphs and Hamilton Graphs with Applications 4 5 平面图性质 6 6 匹配,求最大匹配算法及应用 6

7 图的染色及应用 4 8 极图理论 4 合计40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结合实际范例深入浅出讲解讨论。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特别注重平时的考核,作业采用简单练习、论文等形式,期末考试采用简单考题或论文形式。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参考教材: [1] J.A.Bondy and U.S.R.Murty. Graph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6. [2] 蒋长浩.图论与网络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 [1] Bela Bollobas.Modern Graph Theory(现代图论,影印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殷剑宏、吴开亚.图论及其算法.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3] 谢金星、邢文训.网络优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 程理民、吴江、张玉林.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 三味工作室.SPSS V10.0 for Windows 实用基础教程.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 [6] 孙魁明、张海彤.Mathematica工具软件大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7] 楼顺天、于卫、闫华梁.MATLAB程序设计语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八、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图的基本概念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的图的基本概念、特殊图概念,了解最短路问题。 2.教学具体内容 图的基本概念,路和圈,最短路问题。

微藻利用现状综述

微藻利用现状综述 摘要:微藻是一类古老的原低等原核生物,其藻体内富含都中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类胡萝卜素、γ-亚麻酸、多种无机元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是一种纯天然的营养物质。其营养物质对许多疾病有防御作用,对动物、鱼虾生长和品质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净化水质等,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医药食品、养殖饲料、化妆品、能源环境等行业都有所应用。本文从微藻营养物质的特点,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及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关键词:微藻利用综述 1 微藻简介 藻类是最原始的生物之一,广泛存在于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通常呈单细胞、丝状体或片状体,结构简单,整个生物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速度快。藻类按大小可分为大藻(如海带、紫菜等)和微藻[1]。微藻是一群小型藻类的总称,通常为单细胞或丝状体,直径小于1mm。微藻细胞微小,形态多样,适应性强,分布广泛,有原核藻类和真核藻类。原核藻类是指蓝藻,而蓝藻一般不产油。真核藻类包括绿藻、硅藻、裸藻、黄藻、金藻、褐藻、红藻和隐藻。 2 微藻的营养成分 多中微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螺旋藻。螺旋藻被认为是目前常用微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营养最全面、消化吸收和适口性最好、无毒无副作用、安全性最高的藻种。既可作为蛋白质原料,又可作为食品及饲料的添加剂[2]。 微藻藻粉中含有多种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类胡萝卜素、γ-亚麻酸、多种无机元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并且微藻细胞壁结构中纤维素极少,容易被人和动物消化吸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营养价值特点如下: 2.1 蛋白质 微藻中蛋白质含量很高,约为40%-60%,可作为单细胞蛋白的一个重要来源,小球藻属中以蛋白核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一般不低于50%,明显高于常规植物蛋白源[3]。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8.5%-83.4%,且蛋白质品质优良,易于消化吸收、不含任何阻碍消化吸收的因子。螺旋藻蛋白质中至少含有18种以上氨基酸,包括动物体所必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且含量丰富[4]。 2.2 多糖 糖类约占藻细胞干重的15%-20%,主要为多糖类。例如甘露糖、甲基糖、藻酸、鼠李糖等,尤其是藻酸、甘露醇是水产珍贵动物所必需,所含的多糖有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抑癌和抗辐射作用[5]。

浅谈生物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要持续地利用它就必需掌握其发展规律制定适当的规划和行动计划。如果不考虑其基本规律盲目行动,特别是不尊重这些规律鲁莽从事,后果必将不堪设想。当前,人们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求人们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达到现代化与自然共存,经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共存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Discussion o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Abstract:Biological diversity is a product of natural evolution,and it has its own law of development.Humans who want to use it continuously should have to master the law of its development to develop appropriate planning and action plans.If we do not consider the basic laws of the blind, especially when we do not respect these rules anything rash,consequences will be unthinkable. At present,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at people advocate was essentially asking people to take care of the nature of law of development of respect for nature, and stick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reach ambitious goals including the coexistence of modernization and nature and the coexist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iodiversi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Keyword:biological resources biological divers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前言 当前,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带给人类的宝藏远远不止是那些能够使用的珍馐佳肴,也不止是那些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石油”。人们正在逐渐的发现着生物资源这一新的自然的馈赠。 但是我们应当如何开发这种新生的资源呢?是效法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石油产业上进行的竭泽而渔的野蛮的开发方式,不断开发新的石油井,让这一资源在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人类明白终有一天石油将称为过去的名词,但很显然我们对其的依赖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据说世界石油在几百年内将完全枯竭,但我们的汽车,燃油工业却大有在继续运转千年的架势。可以说人类在等,等待石油枯竭的那一天,让事实迫使我们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自古以来,海洋生物资源就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近数十年来,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有了很大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人类所利用的总动物蛋白质(包括饲料用的鱼粉)中,约有~20% (鲜品计算)来源于海洋生物资源。世界海洋水产品总产量,由1938年的1880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6458万吨,增长倍。1978年世界海洋渔业总产值为283亿美元。 海洋生物资源还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海龙、海马、石决明、珍珠粉、龙延香、鹧鸪菜、羊栖菜、昆布等,很早便是中国的名贵药材。当前,海洋生物药物已在提取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麻醉剂、抗菌素等方面取得进展。以贝壳制造工艺品已在中国成为一种行业,一些珊瑚是很受欢迎的艺术品。海鸟粪含磷达20%,是极好的天然肥料。鲸油既可食用又是重要化工原料,抹香鲸头部的油是精密仪器的高级润滑油。海藻的提取物,特别是褐藻胶和琼胶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 而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亿平方公里,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海洋中有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蕴藏的资源量约×1010t,海洋植物×109t海洋生物每年可生产×1011t有机碳,并在生态平衡允许的情况下,每年可提供3×109t水产品。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空间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大的待开发领域。人类从海洋取得的食物只占1%,但它提供了人类动物蛋白的22%,海底石油占地球总储量的45%,天然气占地球总储量的50%。因此,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成为新世纪的主要目标。 那么海洋生物资源有哪些可以开发利用的呢 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以下几类: 鱼类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左右。因此,海洋鱼类构成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从海域分布来看,太平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域,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在世界各海洋中居第1位。这里有著名的秘鲁渔场,盛产秘鲁鳀鱼;日本北海道渔场,其盛产的鲑、带鱼、太平洋鲱、大黄鱼、小黄鱼等,产量非常丰富。大西洋的渔获量在世界各海洋中居第2位,主要有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等,盛产鳕鱼、鲱鱼、毛鳞鱼等,印度洋的渔获量较少仅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6%。 鱼肉中含蛋白质、氨基酸很高,对促进智力发育、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经常吃鱼对健康有好处。 海洋软体动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很多种类分布广,数量大,肉味鲜美,又易捕捞和养殖,是人类的渔业对象。可供捕捞的主要种类是头足类的鱿鱼、乌贼等。还有很多种类既可采捕,又能进行人工养殖,如双壳类的牡蛎、贻贝、蛏、蚶。据统计世界海洋软体动物的产量每年约为560万吨,其中鲍、干贝(扇贝的闭壳肌)等都是珍贵的海产食品。

生物质炭的环境作用

摘要:生物质炭对环境有许多有益之处,有表现在对有害物质的吸附净化作用,又可表现在对甲烷的吸收等。 关键词:生物质环境作用土壤 生物质能简介:水+ 二氧化碳-----> 有机体+ 氧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生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与下列诸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值方法、收获方法、抗病抗灾性能、日照的时间与强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雨量、土壤条件等,在太阳能直接转换的各种过程中,光合作用是效率最低的,光合作用的转化率约为0.5%-5%,据估计温带地区植物光合作用的转化率按全年平均计算约为太阳全部辐射能的0.5%-2.5%,整个生物圈的平均转化率可达3%-5%。生物质能潜力很大,世界上约有250000种生物,在提供理想的环境与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最高效率可达8~15%,一般情况下平均效率为0.5%左右。 据估计地球上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达2x1011t,含能量达3x1021J,因此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贮存在植物的枝、茎、叶中的太阳能,相当于全世界每年耗能量的10倍。生物质遍布世界各地,其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产量就像当于目前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或相当于世界现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虽然不同国家单位面积生物质的产量差异很大,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有某种形式的生物质,生物质能是热能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 生物能具备下列优点: 提供低硫燃料;提供廉价能源(於某些条件下);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可减少环境公害(例如,垃圾燃料);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技术上的难题较少。至於其缺点有: 小规模利用;植物仅能将极少量的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单位土地面的有机物能量偏低;缺乏适合栽种植物的土地;有机物的水分偏多(50%~95%)。 生物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传统的和现代的。现代生物能是指那些可以大规模用于代替常规能源亦即矿物类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的各种生物能。巴西、瑞典、美国的生物能计划便是这类生物能的例子。现代生物质包括:1、木质废弃物(工业性的);2、甘蔗渣(工业性的);2、城市废物;3、生物燃料(包括沼气和能源型作物)。传统生物能主要限于发展中国家、广义来说它包括所有小规模使用的生物能,但它们也并不总是置于市场之外。第三世界农村烧饭用的薪柴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传统生物质包括:1、家庭使用的薪柴和木炭; 2、稻草,也包括稻壳; 3、其他的植物性废弃物; 4、动物的粪便。 生物质炭吸附作用: 1、农作物残体制备的生物质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 将稻草、稻壳、大豆秸秆和花生秸秆低温热解制备生物质炭,用平衡吸附实验和淋溶实验研究了制备的生物质炭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对水体中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有很高的吸附能力,但不同生物质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4种生物质炭吸附亚甲基蓝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稻草炭大豆秸秆炭花生秸秆炭稻壳炭,这一顺序与生物质炭表面负电荷数量和生物质炭比表面的大小顺序基本一致.但亚甲基蓝在生物质炭表面主要发生专性吸附,因为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亚甲基蓝吸附使生物质炭颗粒的Zeta电位向正值方向位移.Langmuir方程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由Langmuir方程预测的亚甲基蓝在稻草炭、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摘要:最近几十年蓝藻水华在我国各大富营养化湖泊频繁爆发,形成藻灾。鉴于传统的打捞等治理手段的局限性,新兴的生物技术治理方法以其优越性而备受世人瞩目,渴望成为攻克蓝藻污染的最佳选择。文中从水华的爆发及危害、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防治措施和研究方向以及蓝藻的生物工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希望能够寻求合理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富营养化蓝藻治理生物技术 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害日益严重,其他湖泊如东湖、西湖、洞庭湖、洪湖、鄱阳湖、洪泽湖等也不容乐观,甚至连藏在群山之中、很少点面污染源的千岛湖,也由于游人猛增而水体富营养化,已出现蓝藻大规模增生的趋势。从1998年开始,这种蓝藻泛滥成灾的危机频频出现,并呈迅速蔓延之势。从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大增加了氮、磷营养物质向水体的排放量,加剧了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使水体生态环境向恶化方向演变,最终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有2300余个,湖泊面积为70988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湖泊总储水量为7077多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东部南部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控制相对滞后,不少水体负荷了超量氮、磷和其他有机污染等营养物,致使湖泊环境不断恶化。湖泊富营养化在中国已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所以预防治理蓝藻水华已成当务之急。 1 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的形成和危害 藻类和一些光合细菌能利用氮、磷等无机盐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称为光养型生物。富营养化缓流水体中的光养型生物,如蓝藻、绿藻等,通过光合作用以光能和无机物合成自身生长繁殖的有机物,并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繁殖,形成藻灾,即水华。 通常春夏秋湖泊中的主要藻类是蓝藻、绿藻。但在重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自春至夏蓝藻常成为唯一的优势水华种群,其中以微囊藻水华最为严重。蓝藻(cyanobacteri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水生、陆生古老光合生物。在富营养化的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论文

油用牡丹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属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木本花卉,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相关调研发现,牡丹除可用作观赏和药用栽培外,还可作为木本粮油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其综合利用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牡丹作为油料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当前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下,伴随着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和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油用牡丹的开发利用现状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产业化发展的策略与技术思路,以期为制定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规范提供依据,也为未来油用牡丹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用牡丹,价值,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一、油用牡丹 油用牡丹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类型。牡丹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其中含有被称为“血液营养素”的α-亚麻酸,其含量达42%以上,是橄榄油的60倍,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因此,油用牡丹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2011年3月,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 二、开发利用价值 1.1油用价值 α-亚麻酸为人体必需脂肪酸,是维持大脑和神经功能所必需的因子,由于哺乳类动物缺少ω-3脂肪酸去饱和酶,无法自身合成此类不饱和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目前α-亚麻酸主要来源于深海鱼油,但中国深海鱼油资源较为贫乏;中国人群日常食用的植物油虽然含有较为丰富的亚油酸,但α-亚麻酸的含量却只有5%左右,致使中国人群膳食中普遍乏α-亚麻酸。因此,挖掘和开发富含α-亚麻酸的油用牡丹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大量研究表明,牡丹籽油富含α-亚麻酸,含量高达57.93%,若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其α-亚麻酸含量可达66.85%。此外,牡丹籽油中含有抗癌活性很强的奇数碳脂肪酸如C17、C15等,还含有独特香气的山俞酸(含量为0.166%)和少量环状结构的脂肪酸。毒理学研究表明,油用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油用牡丹是一种良好的木本油料资源,牡丹籽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高级化妆品和润滑油制造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2药用价值 油用牡丹根部(丹皮)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含有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芍药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癖”,用于治疗热病发斑、吐血、痈疡肿毒等疾病。牡丹酚作为牡丹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惊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重要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牡丹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材,其味苦、性平,具有和血、生血、凉血之功效,主治血中伏火、除烦热。牡丹花含有芍药花苷、没食子酸、紫云英苷、丹皮酚等有效成分,对降低血压、镇咳及抗肿瘤等具有较高活性。此外,油用牡丹花中还含有原花色素,而该物质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物质,抗氧化能力是VE的10倍、VC的20倍,对人体具有很强的保健作用。 1.3其他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