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1月月考历史答题卡

高一11月月考历史答题卡
高一11月月考历史答题卡

学年度上学期11月月考2010试卷历史测试答题(A)卡

姓名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答题卡模板

龙湖中学高二文科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卡 姓名:班级:座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A】【A】【A】【A】【A】【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D】【D】【D】【D】【D】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A】【A】【A】【A】【A】【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D】【D】【D】【D】【D】 题号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选项【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选项【A】【A】【A】【A】【A】【A】【A】【A】【A】【A】【A】【A】【A】【A】【A】【A】选项【B】【B】【B】【B】【B】【B】【B】【B】【B】【B】【B】【B】【B】【B】【B】【B】选项【C】【C】【C】【C】【C】【C】【C】【C】【C】【C】【C】【C】【C】【C】【C】【C】选项【D】【D】【D】【D】【D】【D】【D】【D】【D】【D】【D】【D】【D】【D】【D】【D】题号57 58 59 60 选项【A】【A】【A】【A】 选项【B】【B】【B】【B】 选项【C】【C】【C】【C】 选项【D】【D】【D】【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漏选并且对得1分,全部选对得2分,其余情况 均不得分) 题号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选项【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 2.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A项是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不是诸侯,排除。“叛殷会周者”不包括商王的子侄,C排除。D项是秦的中央官僚,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制度,且受封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故选B项。A项未能辩证分析分封制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故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反;D项所述与此题无关。 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C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与题意相符。A是强调仁爱,B是说荣归故里,D是表现思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材料“分土建邦”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与上面分封制对比,可知是郡县制,故选B项。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故选C项。

高一历史期中考总结及反思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余志华 一、考试成绩分析及经验小结: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一般,有一定的区分度,主要侧重于基础题和学案错题的再现与变式。总体学生考试成绩一般。现将前期工作总结如下: 1.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两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导学案和固学案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二、存在的问题: 1.态度问题 在“三科主打、六科主导”的大环境下,学生对历史学科很不重视,从学生写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抱着“三科考好,无所谓”的态度走入历史考场尝试了“裸考”,结果可想而知。 2.不重视基础 学生不愿意,也没时间去落实基础知识,无课前预习,作业不能认真完成。课堂上听过即放过。不能及时在书本上做记录。 三、下阶段学法指导 1.首先要从态度上重视,每一门课都要紧跟老师,都不能掉以轻心; 2.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3.注重落实基础,紧抓教材,课堂随着老师在书本上做圈划,重点内容及时做笔记。 4.学案认真完成,不会做的题及时找老师和同学解决。

高一历史必修一月考

高一月考(二) 历史试题2016.12 (90分钟,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答第Ⅰ卷时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 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 保持卡面清洁,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 若不按上述事项要求填写、答题,影响评分,后果自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放五个口岸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 D.中国自开商埠 2.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在这组照片中,一张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如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5.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

高一历史必修二1-4单元月考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必修2)试卷 (选择题做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做在答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校49届校友、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下列关于中国农耕文明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B.中国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C.我国古代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D.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我国开始出现早期农业 2.下列工具用于播种的是 A.筒车B.水排C.耧车D.翻车 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4.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人口买卖现象严重 D.当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5.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B.唐朝商业高度发展,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D.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6.《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C.景德镇是著名的青花瓷产地之一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7.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A.徽商B.锡商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 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 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 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 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 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 生产工具 件数 (约) 生产工具所 占百分比 铁农具 件数 铁农具所占 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 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 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 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 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 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7.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D.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 8.由亚洲协会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在纽约展出。以下文物可能出现在展览中的是 A.斜纹提花织物 B.粉彩瓷 C.珐琅彩瓷瓶

高一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的结构特点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选择题占60分,材料分析题占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内容覆盖了历史必修二教材一到四专题的内容,考查范围符合教学进度。试题难度适中,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我校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高一(13)班参加考试人数76人,最高分85分,最低分27分,平均分53.3分,及格人数21人,及格率28%。整体成绩还是不尽人意。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过少。 这次考试选择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而大部分学生得分普遍较低,满分50的题平均得分却在30分左右。我认为理想的得分应在40分——50分之间。 2、个别学生答题习惯和规范程度不够好。 (1)个别学生书写潦草(2)个别学生在试卷上一字不写(3)还存在写错别字的现象。 3、部分学生因审题失误导致失分。 特别表现在第31题第1小问的回答中没有理解“变化”一词,回答时笼统不清,也没有表达出图片之间的关系。第32题第2小问的原因分析,学生分析原因时脱离题目。第32题第2、3小问回答时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没在回归教材的知识点。 4、部分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不足。 比如第31题第1、2小问,第32题第3、4小问,答案就在材料中,而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提炼信息。 5、我在平时复习中对学生的督促和要求不够,是学生未能将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吸收。 这次考试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平时复习的试卷中的原题,我在复习中也认真的进行了讲解,而且有些题是多次试卷中出现了,然而有些学生还是做错了。 第 1 页共2 页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的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那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C.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1、对西周王位世袭制理解最准确的是() 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3、2010年世博会山东馆非常引人注目,其主题“齐鲁情未了”渗透了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粮食 B、土地和种子 C、土地和人民 D、人民和粮食 5、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6、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创始王位世袭制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统一文字 7、分封制使西周奴隶主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8、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 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任命郡守和县令 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请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光武中兴 B、秦统一六国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基于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5. 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邦内居住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新方式 C、有利于调动雅典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精心整理 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 1.A 2.A 3.是A B C 东汉时,二牛抬杠犁耕法完全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D 唐朝时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侯)之为宝。”《农书•

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 C. 5. A 6. A 7. A. 8.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9.当代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着《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C 10. A. C. A 业 A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B地区、行业间存在社会分工 C织造技术全国其他地区D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3.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

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14.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 A. 15. () A C 16. A.徽商、京商 B.粤商、晋商 C.徽商、晋商 D.沪商、晋商 17.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30题,共58分): 1.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李鸿章“避战自保” C.清政府腐败,置民族与国家安危于不顾 D.清军将领畏敌如虎 2.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 ] A.李鸿章消极避战的保船政策 B.威海卫的后方设施薄弱 C.日军偷袭威海卫后路 D.日舰封锁威海卫出口 3. 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①攫取高额回扣利息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5.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共同核心内容是 A.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B.建立“中华共和国”,实行议会制 C.反帝必反清 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6. 下列属于清末“新政”采取的措施有:①奖励实业②兴办新学堂③实行征兵制④编练新军⑤奖励创造发明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7. 18xx孙中山领导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 广州 C. 香港 D. 上海

8. 提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 A.章炳麟 B. 邹容 C. 孙中山 D. 陈天华 9.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四川人民反清起义 10. 造成新三民主义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斗争目标不同 B.斗争方式不同 C.阶级立场不同 D.世界观不同 11. 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正式决定成立黄埔军校,其出发点是 A.扩大国民革命军 B.奠定北伐基础 C.创建新式革命武装 D.促进国共合作 12. 省港大罢工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回击英法帝国主义制造的“沙基惨案” B.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共产党人 C.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D.支援第二次东征 13. 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多种原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北伐目标明确、方针正确 C.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 D.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分化 14. 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的直接目的是 A.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 B.为发动反革命政变作准备 C.谋取国民党最高统治权 D.削弱和限制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15.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16.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是 A.北洋军阀的封建复古逆流 B.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影响 C.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努力 D.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推荐)高一历史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2017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实验中学张俊程小娟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试卷历史共43题,由两部分组成,选择题1—40题,,材料分析41—43题。本次试卷主要考察了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1—3课主要内容,重点考察学生对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试题呈现融合多种史观,试卷体现了“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思路”的特点,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 二、各班成绩分析 本次月考共992人参考,历史最高分78分,156至167这十二个班历史平均分依次是58.817、59.824、59.125、56.341、55.198、53.837、51.57、52.098、49.297、59.953、59.432、54.07。平均分在55分上下,考得还是不错的。选择题得分率低于非选择题,选择题平均分在23分左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题目主旨把握不清,最重要是基础知识训练欠缺。材料分析题平均分在32分左右,80%的同学能从材料中找到相关答案,但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回答就成为短板,原因在于基础知识不夯实。 三、试卷难易度简要说明 本次试卷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分析能力的考察,难度接近高考,

难度系数

0.52—0.6上下。试题重难点突出,分值分布合理。选择题1—23、材料题41—42考察宗法观念和分封制度基本常识和作用。选择题24以后、材料题43考察秦朝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影响至今。分权与集权学生通过对比史学方法就能答出核心要点。 四、考生失分原因总结 (1)审题不清。学生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如选择题25,28, 30,33题等。在材料的解答中,由于题目的设问较多,有的学生并不能按要求正确作答,如材料题3题(1)问,答案不能序号化,规范化。在解题过程中,有些学生没有对材料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是70%考生所存在问题。 (3)从学生的态度来看,低分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造成材料分析题丢分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材料分析题答案基本出自课本,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没有系统化,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缺乏时间观念,某些学生甚至犯张冠李戴的低级错误。学生答题不规范,没有答题序号,答题杂糅一锅粥,整体上没有用历史专业术语作答。不少学生书写字迹潦草,错别字出现,如郡写成群等。由此可充分说明学生学习态度不严谨、对自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多做试题,总结错题经验,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20XX年1月12日,海地产生7.0级地动,引起天下遍及存眷。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定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定名由来的汗青依据是() A.西班牙语是本地通用语言 B.麦哲伦举世飞行初次到达海地 C.哥伦布发明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 D.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谓的音译 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诉苦说“已往一个月的生存费就五个银币,如今十个银币还不敷。”这反应了西班牙出现了() A.贸易危急 B.贸易革命 C.代价革命 D.经济危急 3.下表所反应的征象产生的缘故原由是()

年份世界生铁产量(吨) 世界煤产量(吨) 1830 约1,600,000 30,000,000 1870 约12,250,000 220,000,000 A.煤铁产量激增B.人口激增C.“钢铁时代”到来D.工业化进程狂飙突进 4.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灯 B.电话 C.汽车 D.电影放映机 5.世界石油产量从1870年的80万吨提高到1900年的2000万吨。致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石油化工的发展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想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总分:9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60 分) 1.《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2.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日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 A.设置三省 B.废中书省 C.设中书省 D.设置内阁 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4.《圣经?使徒行传》记载:地方行政长官命令鞭打使徒保罗,保罗声称自己是罗马公民后马上被释放了,并收到一封官方道歉信。此事可印证() A.基督徒能够受到公正平等对待

B.罗马法保护公民的权利 C.罗马公民地位高于地方行政官 D.罗马公民犯罪不受惩罚 5.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年的议会改革 6.如果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诞生是人类一个重大进步的话,那么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人类历史继续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冲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B.开创了美国崭新的历史 C.组成了联邦制的政府 D.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7.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与城邦(或疆域)大小存在矛盾,认为城邦不能太大。美国建国初期也曾为此苦恼,美国最终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民主原则 B.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实行代议制和联邦制 8.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彻底打破了宗法分封制 B.中国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 C.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9.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

高中历史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在高三的学习中,任何的科目都有其特定的答题技巧,历史也不例外,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总结历史答题的答题思路。 ? ?历史大题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历史答题的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在历史答题的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历史万能答题公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 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

高一历史 月考试卷

翼城中学高一历史月考检测题 一、选择题(单选,25个,每个2分,共50分) 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5.嬴政统一全国后,实行“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 A 嬴政功绩极大 B 皇帝独尊 C 嬴政决心效法先王 D 嬴政开始实行最高权位世袭制6.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汉武帝和宋太祖的回答是 A.强干弱枝B.内实京师,外销奸猾

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守内虚外 8.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9.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 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10.《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1.“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务1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3.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14.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