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温度的观测汇总

实验2温度的观测汇总
实验2温度的观测汇总

实验二、温度的观测

温标: 气温是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表示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我们通常用摄氏温标(t )来表示,也有用华氏温标(F ,欧美习惯用此温标)表示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常用绝对温度(T )表示,其换算关系为: t = 5×( F─32 ) /9 , t = T ─ 273.15

一、 测量气温常用的仪器 (1)玻璃温度计:

感应部分是一个充满液体的玻璃球或柱,与感应部分相连的示度部分是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毛细管,测温液体通常用水银、酒精或甲苯等。由于玻璃球内液体的热胀系数远大于玻璃,毛细管中的液柱会随温度变化而升降。常用的玻璃温度计有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和干湿球温度表。

a ) 最高温度表:是专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的最高温度的,它的构造是在球部底处置一根玻璃针,直伸到毛细管口,使毛细管口变狭。温度上升时,水银膨胀,压力增大,迫使水银挤过狭管上升。温度下降时,因无足够压力使水银挤过狭管回到球部,水银柱就在狭管处断

裂,于是狭管以上这段水银柱的顶端,就保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温度表曾感受到的最高温度示度上,因而可测得最高温度。

b ) 最低温度表:是专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的最低温度的,它用酒精作测温液,在毛细管内放一枚游标,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可越过游标上升,而游标本身由于顶端对管壁有足够的摩擦力,能维持在原处不动。

温度下降时,酒精柱收缩到与游标顶端相接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触时,由于酒精液面的表面张力比游标对管壁的摩擦力要大,使游标不致突破酒精柱顶而借液面的表面张力带动游标下滑。也就是说,游标只能降低,不能升高。所以,游标离球部较远一端的示度,就是一定时间间隔内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

c ) 干湿球温度表:也就是普通的温度表,它的测温液体为水银,用普通的温度表可以测定任一时刻的气温变化。

d) 阿斯曼通风干湿球温度表是德国人R·阿斯曼1887年所创,两支棒状温度表放置在防辐射性能极好的通风管道内,机械或电动通风速度为2.5米/秒。仪器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常用作野外测量气温和湿度。 (2) 金属温度计:

是能够自动记录气温连续变化的仪器。感应元件是双金属片,由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片金属焊接成,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随温度变化

而发生位移,位移量与气温接近线性关系。自记系统由自记钟,自记笔组成,自记笔与放大杠杆相连并受感应元件操纵。不足之处:精度不高。

二、气温观测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50±0.05米处的大气温度。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

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百叶箱分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537毫米、宽460毫米、深290毫米。

安置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发湿度表;大百叶箱内部高612毫米、宽 460毫米、深460毫米。安置温度计和温度计。百叶箱内外各部分均涂刷白色油漆。

百叶箱的安装:应水平地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支架上。支架应牢固地埋入地下,顶端约高出地面125厘米;埋入地下的部分,要涂防腐油。架子可用木材或角铁制成。百叶箱装在架子上,用角铁和螺丝寄固定。多强风的地方,还须在四个箱角上铁丝纤绳。箱门朝正北。

在小百叶箱的底板中心,安装一个温度表支架,干湿球温度表垂直悬挂在支架两侧的环内,球部向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面1.5米高。湿球温度

表球部包扎

干湿球温度表

金属温度计

一条纱布,纱布的下部浸到一个带盖的水杯内。杯口距湿球球部约3厘米,杯中盛蒸馏水,供湿润湿球纱布用。湿球包扎纱布时,要把湿球温度表从百叶箱内拿出,先把手洗干净后,再用清洁的水将温度表的感应部分洗净,然后将长约10厘米的新纱布在蒸馏水中浸湿,使上端服贴无绉折地包卷在水银球上(包卷纱布的重叠部分不要超过球部圆周的1/4);包好后,用纱线把高出球部上面的纱布扎紧,再把球部下面的纱布紧靠着球部扎好(不要扎得过紧),并剪掉多作的纱线。

最高和最低温度表水平放在架下,感应球向东。最高温度在上,最低温度表在下。

维护:百叶箱要经常保持洁白,视具体情况每一至三年要重新油漆一次;内外箱壁每月至少定期擦洗一次。寒冷季节可用干毛刷刷拭干净。清洗百叶箱的时间以晴天上午为宜。在进行箱内清洁工作和洗涤百叶箱之前,应将仪器全部放入备份百叶箱;清洗完毕,待百叶箱干燥之后,再将仪器放回。清洗百叶箱不能影响观测和记录。

冬季在巡视观测场时,要小心用毛刷把百叶箱顶、箱内和壁缝中的雪和雾淞扫除干净。百叶箱中不许存放多余的物品。箱内靠近箱门外的顶板处的顶板上,可安装照明用的电灯(不得超过25瓦),读数时打开,观测后随即关上,以免影响温度,也可以用手电筒照明。

三、观测要求

平均温度:02,08,14,20(四次的平均温度值为一日的平均温度)

T02= (当日最低气温+前一日20时气温)÷2

正点观测:

百叶箱内观测顺序:干球-湿球-最低-最高。视线与液面平行,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最高温度在20时观测调节,最低温度在08时观测,地面最低温度表白天收回,夜间20时调节放出。注意保持仪器清洁.

四、地温的观测

(1)地表温度:

测定地温用的仪器有:地面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地面最高温度表。这三支温度表与测定气温的干球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表相同,只是由于地面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它们的测量范围也较大。并被安装在观测场的南边的地表面,球部一半埋于土中,一半露于外面,三支地温表并排放在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上;由北向南为地面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地面最高温度表。它们相互的距离为5-6厘米。在观测地面温度表时,不得将表取离地面读数(被水淹时例外)。地在温度表被雪覆盖,巡视时应将其放置在雪面上,读数时若球部

又被雪盖,仍照常读数。在高温季节里,8时观测后将地面最低温度表收回,放在阴蔽处(收回前的读数记在20时栏),20时观测前再放回原处(遇雷雨天气应及时将表放回原处)。冰雹季节,冰雹时地面温度表和曲管地温表,应加盖网罩,以免仪器损坏,冰雹停后立即拿掉。

(2)表层土温

仪器:曲管地温表

曲管地温表是测量浅层地温的仪器。其温度表球部附近的管子弯曲成135o角。玻璃套管下部(自球部到温标的起点)用石棉灰充填。安置曲管地温表的地段应选在观测场的南边,地段面积为4×6平方米的裸地,要经常除草,并使土壤保持松软状态。如果下雨后,地段表面形成一层硬皮,应及时耙松,并注意地段表面不应高出或低于观测场整个地面。由于浅层土壤温度变化比较剧烈,因此深度每增加5厘米,安置一支曲管地温表。曲管地温表安置在地面温度表的西边,自东向西按5、10、15、20厘米深度顺次排列,每支表相隔10厘米。5厘米深的曲管地温表与地面最低温度表头部,相距20 厘米。安置曲管地温表时,动作应十分轻缓,以免损坏仪器,先在地段中央东西线上挖一条长40厘米,宽25-30厘米的斜沟,沟的北壁垂直,但不是正好东西向,而是偏北与东西约成30o角,使得温度表的露出地面部分正好在东西一条线上。小沟挖好后,用尺沿沟壁,量出地温表深度(指球部中央离地面深度)各作一个水平洞穴,洞的大小比温度表的球部稍大,然后将地温表放入坑内,并使球部牢牢地嵌入北壁小洞里,使温度表的表身与地面成45o角,等所有温度表都安装好后,再在沟内填满土,填土应与整个地段一样齐平。每支地温表露出地面部分,应用两根木棒做成支架支柱(不能用铁支架),为了检查地温表安装的深度,在安装前就预先应用红漆在地温表上做出深度标记。为了保护地温场地不被践踏,在温度表的北部安装两块木质踏板。在观测曲管地温表时,应特别注意视线与水银柱顶保持垂直,否则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五、器差订正和仪器的调节

(1)值=读数值+器差(订正值)

(2)最高温度表的调节

(3)最低温度表的调节

(4)温度计的调节

气象学实验报告

院(系):

年级:

姓名:

学号:

华南农业大学

2016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2、温度的观测

一、问答题

1 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的构造原理有何不同?

2 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的调节方法如何?

3最低温度测土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 日平均气温是如何测量的?

二、观测题

(1)气温观测记录表:

(2)地温观测记录:

微机原理学习心得

微机原理学习心得 本学期的微机原理课程即将要结束,以下是关于微机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初学《微机原理》时,感觉摸不着头绪。面对着众多的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在了解课程的特点后,我发现,应该以微机的整机概念为突破口,在如何建立整体概念上下功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通过学习一个模型机的组成和指令执行的过程,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 《微机原理》课程有许多的新名词、新专业术语。透彻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意思,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一个新的名词从首次接触到理解和应用,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而在众多概念中,真正关键的有很多。比如“中断”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不懂中断技术,就不能算是搞懂了微机原理。在学习中凡是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轻易放过,要力求真正弄懂,搞懂一个重点,将使一大串概念迎刃而解。 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概念很接近,为了更好的掌握,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微机原理中,引入了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这一概念;从中央处理器引出微处理器的定义;在引出微型计算机定义时,强调输入/输出接口的重要性;在引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时,强调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与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微机中,最基础的语言是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个最基础最古老的计算机语言。语言总是越基础越重要。在重大的编程项目中应用最广泛。就我的个人理解,汇编是对寄存的地址以及数据单元进行最直接的修改。而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珊瑚虫一案,其软件制作的核心人物就是使用汇编语言来创造闻名遐迩的QQ查IP软件-----珊瑚虫,并成立了有名的珊瑚虫工作室,其威力可见一斑。 然而,事物就是有两面性,有优点自然缺点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汇编语言很复杂,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时,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操作会用比较复杂的语言来解决,而这些语言本身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占有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一些讲求效率的场合,并不可取。 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计算机起到一个比较、对照、参考的促进作用。学习事物总是从最简单的基础开始的。那么学习高级语言也当然应当从汇编开始。学习汇编语言实际上是培养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能力和素养。个人认为,学习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语言很有促进作用。 汇编语言在本学期微机学习中有核心地位。本学期微机原理课程内容繁多,我认为在学习中要考虑到“学以致用”,不能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基本理论的完整性,而应该侧重于基本方法和应用实例。从微机应用系统的应用环境和特点来看,微机系统如何与千变万化的外部设备、外部世界相连,如何与它们交换信息,是微机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所在,培养一定的微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能

现代检测技术 实验四__K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 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K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测温原理及方法和应用。 二、基本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将A和B二种不同的导体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如果二连接点温度(T,T0)不同,则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形成热电流,这就是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将A和B二种不同的金属材料一端焊接而成。A和B称为热电极,焊接的一端是接触热场的T端称为工作端或测量端,也称热端;未焊接的一端(接引线)处在温度T0称为自由端或参考端,也称冷端。T与T0的温差愈大,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愈大;温差为0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为0;因此,可以用测热电动势大小衡量温度的大小。国际上,将热电偶的A、B热电极材料不同分成若干分度号,如常用的K(镍铬-镍硅或镍铝)、E(镍铬-康铜)、T(铜-康铜)等等,并且有相应的分度(见附录)表即参考端温度为0℃时的测量端温度与热电动势的对应关系表;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值再查分度表得到相应的温度值。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温度源、P t100热电阻(温度源温度控制传感器)、K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代mV发生器)。 四、实验步骤: 热电偶使用说明:热电偶由A、B热电极材料及直径(偶丝直径)决定其测温范围,如K(镍铬-镍硅或镍铝)热电偶,偶丝直径3.2mm时测温范围0~1200℃,本实验用的K热电偶偶丝直径为0.5mm,测温范围0~800℃;E(镍铬-康铜),偶丝直径3.2mm时测温范围-200~+750℃,实验用的E热电偶偶丝直径为0.5mm,测温范围-200~+350℃。由于温度源温度<200℃,所以,所有热电偶实际测温范围<200℃。 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知,热电偶测量的是测量端与参考端之间的温度差,必须保证参考端温度为0℃时才能正确测量测量端的温度,否则存在着参考端所处环境温度值误差。 热电偶的分度表(见附录)是定义在热电偶的参考端(冷端)为0℃时热电偶输出的热电

微机实验心得体会

微机实验心得体会 【篇一: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qtspim的调试技术 2.了解mips汇编语言与机器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 3.掌握mips汇编程序设计 4.了解c语言语句与汇编指令之间的关系 5.熟悉常见的mips汇编指令 6.掌握程序的内存映像 二、实验任务 用汇编程序实现以下伪代码:要求采用移位指令实现乘除法运算。 int main() { int k, y ; int z[50] ; y = 56; for(k=0;k50;k++) z[k] = y - 16 * ( k / 4 + 210) ; } 三、实验要求 1.完成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调试、测试全过程 2.指出用户程序的内存映像,包括代码段和数据段 3.完成软件实验报告 四、实验过程 程序源代码: .data #定义用户数据段 z:.space 200 .text main: la $s0,z #$s0=addrz li $t0,0 #$s1=k=0 li $t1,56 #$s2=y=56 loop: slti $t2,$t0,50 #判断k是否小于50 beq $t2,$0,done #当k大于等于50时跳转 srl $t3,$t0,2 #k/4 addi $t3,$t3,210 #k/4+210

sll $t3,$t3,4 #16*(k/4+210) sub $t3,$t1,$t3 #y-16*(k/4+210) sw $t3,0($s0) #写进z[k] addi $s0,$s0,4 #地址移一位 addi $t0,$t0,1 #k加1 j loop #循环 done: li $v0 10 syscall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加深了我对理论学习的代码书写规范的理解,练习 了qtspim软件的使用,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次实验的内 容相对比较简单,原理容易理解,编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点困难, 不过在同学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 【篇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 11107108徐寒黎 一、实验内容以及设计思路 1、①试编写一程序,比较两个字符串string1、 string2 所含字符 是否相同,若相同输出“match”,若不相同输出“no match”。 设计思路:定义一个数据段,在数据段中定义两个字符串作为 string1、 string2以及几个用于输入提示的和输出所需内容的字符串,定义一个堆栈段用于存放,定义代码段。关键步骤以及少量语句:第一步将string1和string2都实现用键盘输入,方法是 mov dx,offset string2 mov ah,0ah 并且显示在显示器上,显示方法将0ah改成09h,语句与上面类似。然后进行比较第一个单元, mov al,[string1+1] cmp al,[string2+1] jnz nomatch 若字符串长度不等,则直接跳转,输出输出“no match”; 若长度相等再逐个比较 lea si,[string1+2] lea di,[string2+2] mov cl,[string1+1]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_微机与接口技术第页共页 系别__生物医学工程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 专业班级_____组别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 姓名__ 学号__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_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ab6000p实验教学系统基本操作; 2、掌握8088/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 3、熟悉8088/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装有emu8086软件的PC机 三、实验内容 1、有一个10字节的数组,其值分别是80H,03H,5AH,FFH,97H,64H,BBH,7FH,0FH,D8H。编程并显示结果: 如果数组是无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如果数组是有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2、将二进制数500H转换成二-十进制(BCD)码,并显示“500H的BCD是:” 3、将二-十进制码(BCD)7693转换成ASCII码,并显示“BCD码7693的ASCII是:” 4、两个长度均为100的内存块,先将内存块1全部写上88H,再将内存块1的内容移至内存块2。在移动的过程中,显示移动次数1,2 ,3…0AH…64H(16进制-ASCII码并显示子

程序) 5、键盘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转换成大写字母 显示:请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 转换后的大写字母是: 6、实现4字节无符号数加法程序,并显示结果,如99223344H + 99223344H = xxxxxxxxH 四、实验代码及结果 1.1、实验代码: DATA SEGMENT SZ DB 80H,03H,5AH,0FFH,97H,64H,0BBH,7FH,0FH,0D8H;存进数组 SHOW DB 'THE MAX IS: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把数据的基地址赋给DS MOV DS,AX MOV DX,OFFSET SHOW ;调用DOS显示字符串 MOV AH,09H INT 21H MOV SI ,OFFSET SZ ;数组的偏移地址赋给SI MOV CX,10 ;存进数组的长度给CX MOV DH,80H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DH NEXT: MOV BL,[SI]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BL CMP DH,BL ;比较DH和BL中数的到校 JAE NEXT1 ;如果DH中的数大于BL中,将跳转到NEXT1 MOV DH,BL ;如果DH中的数小于BL中,将BL中的数赋给DH NEXT1: INC SI ;偏移地址加1 LOOP NEXT;循环,CX自减一直到0,DH中存数组的最大值 ;接下来的程序是将将最大值DH在屏幕上显示输出 MOV BX,02H NEXT2: MOV CL,4 ROL DH,CL ;将DH循环右移四位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目的 1.掌握炉温实时控制系统结构图及其电压控制原理; 2.通过数据采集板卡,对温度信号(输入为电压模拟量)采集和滤波; 3.通过数据采集板卡,输出模拟电压量到调节器; 4.通过观测温度曲线,实施手动调节输出电压,使得温度曲线与理想波形尽量接近; 5.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控制炉温曲线。 实验原理 (一)炉温实时控制系统结构图 (二)输出控制电压与工作电压的关系 加热炉加热电压=板卡输出控制电压×220 10 (三)电压控制原理 (四)温度与电压的关系

温度=电压× 700℃ (五)PID控制算法公式 ?u k= Ae k? Be k ? 1+ Ce(k ? 2) 其中:A=K P(1+ T T I + T D T );B=K P(1+2T D T );C=K P T D T 。 u k=u k ? 1+ ?u(k) 手动控制炉温参数选择及理由 加热电压:4V 理由:本套实验装置加热速度很快,若加热电压过高(高于5V)则会导致升温过快从而有可能损坏实验装置,而若加热电压过低则会导致升温过慢,浪费时间。综合实际情况以及上述分析,本组成员决定将加热电压设置为4V。 PID炉温控制参数选择及理由 表1 PID炉温控制参数 选取理由 周期:由于温度滞后性较大,因此周期应当大一些。此处本组采用了推荐值0.2s。 K P:由实际经验可知,K P的最佳范围在0.5-1.5之间。此处本组取了中间值1。 T I:实际操作过程中,本组同学发现若T I较小,超调量就会很大。所以这里将T I取得大一些,设置为20s。T D:小组成员发现炉温滞后现象非常严重,因此T D不得不调大一些,取成0.9s。

实验探究一用常见温度计测温度

■实验探究一用常见温度计测温度 ★实验准备 1、(1)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图片 2)观察比较三种液体温度计

补充:体温计在使用之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汞柱甩到35℃以下及读数时可离开人体的原因: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测体温时水银膨 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 在缩口处断开,水银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虽然离开了人体, 表示的还是人体的温度,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所以,在使用之前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退回玻璃泡里, 要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汞柱甩到35℃以下(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2、3、略。 ★实验课题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出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 1、实验器材:温度计、分别装有冷水、温水、热水的三个烧杯; 2、实验要求: (1)检查器材,看器材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器材是否齐全; (2)观测器材,看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记录数据; (3)估测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4)用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记录数据; (5)整理器材。 3、实验步骤

问题探讨:为什么不能用体温度测量热水的温度?因为热水的温度一般要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体温计会损坏。 温度与温度计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2014 ·滨湖区质检)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 【解析】选A。本题考查温度的估测。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低于0℃。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与沸水温度相同, 为100℃。加冰的橙汁饮料为冰水混合物, 温度为0℃。 2.(2014 ·连云港岗埠期中)体温计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1℃, 这是因为( ) A.体温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只有35~42℃ C.体温计的玻璃泡附近有一段弯曲的细管 D.体温计比较短 【解析】选A。本题考查体温计的构造。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相比, 前者内径很细,而下端的玻璃泡则很大,使得有微小的温度变化,即吸收很少的热量, 管中水银上升的高度会非常明显, 所以可以测量得更为精密。 3.(2013 ·郴州中考)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 K 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 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 绝对温度100 K 相当于( ) A.-173 ℃ B.-100 ℃ C.273℃ D.100℃ 【解析】选A。本题考查绝对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由T=(t+273)K 可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软件实验1-4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算机科学与软件教育学院 1. 掌握存储器读写方法 2. 了解存储器的块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存储器读写和块操作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计算机,WA VE 6000软件 四、实验过程 S1.asm 代码流程图 data segment Block db 256 dup(55h)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ta start proc near mov ax, data mov ds, ax mov bx, offset Block ; 起始地址 mov cx, 256 ; 清256 字节Again: mov [bx], byte ptr 0 inc bx ; 地址+1 Loop Again ; 记数减一jmp $ ;死循环code ends end start

五、实验步骤 (1) 进入Wave6000,输入程序并检查,保存程序。 (2) “编译”程序。 (3) “全速执行”程序。 (4) “暂停”程序运行,在“数据窗口(MEMOREY)”查看0400H起始的单元内容,并记录。 (5) 在指令“jmp $”处设断点。“全速执行”程序。 (6) 在“数据窗口(MEMOREY)”查看0400H起始的单元内容,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及总结 运行前:运行后: 2、调试:如何将存储器块的内容置成某固定值(例全填充为0FFH)?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了解到单片机读写存储器的读写方法,同时也了解到单片机编程,调试方法。学会内存的移动方法,也加深对存储器读写的认识。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算机科学与软件教育学院 实验 课程 名 微机原理实验成绩实验 项目名称实验二、二进制到BCD码转换 指导老 师 1. 了解BCD值和ASCII值的区别。 2. 了解如何将BCD值转换成ASCII值。 3. 了解如何查表进行数值转换及快速计算。 二、实验原理 ASCII码表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计算机,WA VE 6000软件 data segment Result db 3 dup(?)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ta start proc near mov ax, data mov ds, ax mov ax, 123 mov cl, 100 div cl mov Result, al ; 除以 100, 得百位数 mov al, ah mov ah, 0 mov cl, 10 div cl mov Result+1, al ; 余数除以 10, 得十位数 mov Result+2, ah ; 余数为个位 数 jmp $ code ends end start 代码流程图

温度测量控制技术

温度测量控制技术 一、目的 1. 学会使用触点温度计,掌握恒温槽的控制技术。 2. 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初步掌握其安装和使用方法。 3. 测绘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 二、仪器和试剂 玻璃缸恒温槽和超级恒温槽各一套(浴槽、加热器、触点温度计、电子继电器、搅拌器、精密温度计) 三、原理 许多物理化学参数的测定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一般采用恒温水浴来获得恒温条件,恒温槽是常用的一种以液体为介质的恒温装置,恒温槽包括玻璃缸恒温槽和超级恒温槽。 1.恒温槽的结构 讲解本实验所用玻璃缸恒温槽装置,超级恒温槽的结构。 恒温槽一般由浴槽、温度调节器(水银接点温度计)、继电器、加热器、搅拌器和温度计组成。当浴槽的温度低于恒定温度时,温度调节器通过继电器的作用,使加热器加热;当浴槽的温度高于所恒定的温度时即停止加热。因此,浴槽温度在一微小的区间内波动,而置于浴槽中的系统,温度也被限制在相应的微小区间内而达到恒温的要求。 恒温槽各部分设备介绍如下: ⑴浴槽当控温范围在室温附近时,浴槽常用玻璃槽,便于观察系统的变化情况,浴槽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需要而定。在常温下,多采用水作为恒温介质。为避免水分蒸发,当温度高于50℃时,常在水面上加一层石蜡油。 ⑵加热器常用加热器(如电阻丝等)。要求加热器惰性小、导热性好、面积大、功率适当。加热器的功率大小会影响温度控制的灵敏度。 ⑶温度计恒温槽中常以一支0.1℃分度的温度计测量浴槽的温度。 ⑷搅拌器搅拌器以马达带动,常采用调压器调节其搅拌速率,要求搅拌器工作时,震动小、噪声低、能连续运转。搅拌器应安装在加热器的上方或附近,以使加热的液体及时分散,混合均匀。 ⑸温度调节器它是决定恒温槽加热或停止加热的一个自动开关,用于调节恒温槽所要求控制的温度。实验室中常用水银接点温度计(又称水银触点温度计)水银接点温度计下半部为一普通水银温度计,但底部有一固定的金属丝与接点温度计中的水银相连接;在毛细管上部也有一金属丝,借助磁铁转动螺丝杆,可以随意调节改金属丝的上下位置。螺杆的标铁和上部温度标尺相配合可粗略估计所需控制的温度。 浴槽升温时,接点温度计中的水银柱上升,当达到所需恒定的温度时,就与上方的金属丝接触;温度降低时与金属丝断开。通过两引出导线与继电器相连,达到控制加热器回路的断路或通路。 水银接点温度计只能作为温度的调节器,不能作为温度的指示器,恒温槽的温度由精密温度计指示。 水银接点温度计控温精度通常是±0.1℃。当要求更高精度时,可选用控温精度更高的温度调节

热电偶测温系统实验报告材料书

热电偶测温系统 实验报告书 班级:铁道自动化091班 小组成员:何俊峰、严云钧、王鹏远、倪森 瑜、康宁

目录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补偿方法及其应用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2热电偶的补偿方法 3热电偶的实际应用 二热电偶测温系统的相关介绍 1线路原理图 2主要原件及其作用 3调试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三实验收尾及总结报告 1处理实验数据 2 实验总结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补偿方法及其应用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1)概况: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这就要从热电偶测温原理说起。一次仪表,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温度。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Seebeck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资料时,只要该资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坚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B热电偶工作原理: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发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丈量的其中,直接用作丈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丈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弥补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 (2)分类:(S型热电偶)铂铑10-铂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S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S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0%,含铂为90%,负极(SN)为纯铂,故俗称单铂铑热电偶。该热电偶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S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它的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由于S型热电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符合国际使用温标的S型热电偶,长期以来曾作为国际温标的内插仪器,“ITS-90”虽规定今后不再作为国际温标的内查仪器,但国际温度咨询委员会(CCT)认为S型热电偶仍可用于近似实现国际温标。 S型热电偶不足之处是热电势,热电势率较小,灵敏读低,高温下机械强度下降,对污染非常敏感,贵金属材料昂贵,因而一次性投资较大。 (R型热电偶)铂铑13-铂热电偶 铂铑13-铂热电偶(R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R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3%,含铂为87%,负极(RN)为纯铂,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R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由于R型热电偶的综合性能与S

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吧。 篇1 这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以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在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把程序原理方框图化出来,但是我开始总觉得这样做没必要,很浪费时间。但是,这次课程设计完全改变了我以前的那种错误的认识,以前我接触的那些程序都是很短、很基础的,但是在课程设计中碰到的那些需要很多代码才能完成的任务,画程序方框图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通过程序方框图,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每一步要做什么,每一步要完成什么任务都有一个很清楚的思路,而且在程序测试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查错。 其次,以前对于编程工具的使用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上,但是经过一段上机的实践,对于怎么去排错、查错,怎么去看每一步的运行结果,怎么去了解每个寄存器的内容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

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赵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赵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篇2 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作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还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闹做出来的。很有成就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301班 姓名:黄佳清 学号:0801130117 座位号: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实验一单片机仿真开发机操作和MCS-51指令系统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CS-51单片机仿真开发机和开发调试软件的操作使用和调整; 2、学会编写和输入汇编语言源程序、对输入的源程序进行汇编; 3、掌握程序的调试和运行的各种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完成分值:60分) 本实验秩序运行Keil uVersion2程序,设置为keil为纯软件仿真 1.新建工程项目 2.设置工程文件参数 3.编写新程序事例 4.调试程序直至能够运行出结果。 四.实验程序 AJMP MAIN ORG 0030H MAIN: MOV R0,#20H MOV R2,#0FH MOV A,#00H A1: MOV @R0,A INC R0 INC A DJNZ R2,A1 MOV R0,#20H ;暂停,观察并记录! MOV DPTR,#7000H MOV R2,#0FH A2: MOV A,@R0 MOVX @DPTR,A INC R0 INC DPTR DJNZ R2,A2 MOV R0,#030H ;断点,观察并记录! MOV DPTR,#7000H MOV R2,#0FH A3: MOVX A,@DPTR MOVX @R0,A INC R0 INC DPTR DJNZ R2,A3 DO: LJMP DO END ;内部存储器数据块赋值,搬运数据块到外部存储器,再搬运回内部数据存储器。 五、附加题 1.将光标移到想要暂停的地方,MOV R0,#20H所在行,选择“执行到光

居里温度的测定_实验报告

钙钛矿锰氧化物居里温度的测定 物理学院 111120160 徐聪 摘要:本文阐述了居里温度的物理意义及测量方法,测定了钙钛矿锰氧化物样品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居里温度,最后对本实验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居里温度,钙钛矿锰氧化物,磁化强度,交换作用 1. 引言 磁性材料的自发磁化来自磁性电子间的交换作用。在磁性材料内部,交换作用总是力图使原子磁矩呈有序排列:平行取向或反平行取向。但是随着温度升高,原子热运动能量增大,逐步破坏磁性材料内部的原子磁矩的有序排列,当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热运动能和交换作用能量相等,原子磁矩的有序排列不复存在,强磁性消失,材料呈现顺磁性,此即居里温度。 不同材料的居里温度是不同的。材料居里温度的高低反映了材料内部磁性原子之间的直接交换作用、超交换作用、双交换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和测定材料的居里温度有着重要意义。 2.居里温度的测量方法 测量材料的居里温度可以采用许多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有: (1)通过测量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的温度依赖性得到曲线,从而得到降为零时对应的居里温度。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可以用来在变温条件下直接测量样品饱和磁化强度的装置,例如磁天平、振动样品磁强计以及等。 (2)通过测定样品材料在弱磁场下的初始磁导率的温度依赖性,利用霍普金森效应,确定居里温度。 (3)通过测量其他磁学量(如磁致伸缩系数等)的温度依赖性求得居里温度。 (4)通过测定一些非磁学量如比热、电阻温度系数、热电势等随温度的变化,随后根据这些非磁学量在居里温度附近的反常转折点来确定居里温度。 3. 钙钛矿锰氧化物 钙钛矿锰氧化物指的是成分为(R是二价稀土金属离子,为一价碱土金属离子)的一大类具有型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理想的型(为稀土或碱土金属离子,为离子)钙钛矿具有空间群为的立方结构,如以稀土离子作为立方晶格的顶点,则离子和离子分别处在体心和面心的位置,同时,离子又位于六个氧离子组成的八面体的重心,如图1(a)所示。图1(b)则是以离子为立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是连接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Telnet 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这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以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在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把程序原理方框图化出来,但是我开始总觉得这样做没必

北京邮电大学微机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微机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I/0地址译码和简单并行接口 ——实验一&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a) I/0地址译码 1、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 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 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0H OUT DX,AL(或IN AL,DX) Y4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8H OUT DX,AL(或IN AL,DX) Y5输出一个负脉冲。 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经过软件延时实现。 2、接线: Y4/IO地址接 CLK/D触发器

Y5/IO地址接 CD/D触发器 D/D触发器接 SD/D触发器接 +5V Q/D触发器接L7(LED灯)或逻辑笔 b) 简单并行接口 1、按下面图4-2-1简单并行输出接口电路图连接线路(74LS273插通 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73为八D触发器, 8个D输入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8个Q输出端接LED显示电 路L0~L7。 2、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Ⅱ码经过这 个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情况验证正确 性。 3、按下面图4-2-2简单并行输入接口电路图连接电路 (74LS244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 74LS244为八缓冲器,8个数据输入端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 输出K0~K7,8个数据输出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 4、用逻辑电平开关预置某个字母的ASCⅡ码,编程输入这 个ASCⅡ码,并将其对应字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5、接线:1)输出 按图4-2-1接线(图中虚线为实验所需接线,74LS32为实验 台逻辑或门) 2)输入 按图4-2-2接线(图中虚线为实验所需接线,74LS32为实 验台逻辑或门) 三、硬件连线图 1、I/O地址译码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汇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 三、总体设计思想 (3) 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 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 六、总体电路 (5) 七、仿真结果 (8) 八、实测结果分析 (9) 九、心得体会 (9) 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 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 附录III:参考文献 (1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温度范围:室温0~50℃,测量精度±1℃。 2、技术指标及要求: (1)当温度在室温0℃~50℃之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端1相应在0~5V之间变化。 (2)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 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计思想 使用温度传感器完成系统设计中将实现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这一要求,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性,实现从温度到电流的转化;但是,又考虑到温度传感器应用在电路中后,相当于电流源的作用,产生的是电流信号,所以,应用一个接地电阻使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转化为电压信号。接下来应该是对产生电压信号的传输与调整,这里要用到电压跟随器、加减运算电路,这些电路的实现都离不开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运算以及电位器对电压调节,所以选用了集成运放LM324和电位器;最后为实现技术指标(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中的要求,选用了555定时器LM555CM。 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明确了,即我们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集成运放电路,使表示温度的电压放大,从而线性地落在0~5V这个区间里。最后通过一个555设计的电路实现当输出电压在2与3V这两点上实现输出高低电平的变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验学习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验学习总结 本学期微机原理的实验课程即将结束,关于微机原理课程实验的心得体会颇多。 初学《微机原理》时,感觉摸不着头绪。面对着众多的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在了解课程的特点后,我发现,应该以微机的整机概念为突破口,在如何建立整体概念上下功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通过学习一个模型机的组成和指令执行的过程,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 《微机原理》课程有许多新名词、新专业术语。透彻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意思,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一个新的名词从首次接触到理解和应用,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而在众多概念中,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很多。比如“中断”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不懂中断技术,就不能算是搞懂了微机原理。在学习中凡是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轻易放过,要力求真正弄懂,搞懂一个重点,将使一大串概念迎刃而解。 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概念很相近,为了更好地掌握,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微机原理中,引入了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这一概念;从中央处理器引出微处理器的定义;在引出微型计算机定义时,强调输入/输出接口的重要性;在引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时,强调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微机中,最基础的语言是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个最基础最古老的计算机语言。语言总是越基础越重要,在重大的编程项目中应用最广泛。就我的个人理解,汇编是对寄存的地址以及数据单元进行最直接的修改。而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可靠的。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有优点自然缺点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汇编语言很复杂,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时,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操作会用比较烦琐的语言来解决,而这些语言本身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占有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一些讲求效率的场合,并不可取。 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计算机起到一个比较、对照、参考的促进作用。学习事物总是从最简单基础的开始。那么学习高级语言也当然应当从汇编开始。学习汇编语言实际上是培养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能力和素养。个人认为,学习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语言很有促进作用。 汇编语言在本学期微机学习中有核心地位。本学期微机原理课程内容繁多,还学习了可编程的计数/定时的8253,可编程的外围接口芯片8255A等。学的都是芯片逻辑器件,而在名字前都标有“可编程”,其核心作用不可低估。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试验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之处,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我们来说汇编真的很新奇,很有趣,也使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

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三十二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传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3.掌握一线总线接口的使用 二、实验说明 这是一个综合硬件实验,分两大功能:温度的测量和温度的控制。 1.DALLAS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简介 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 DS18B20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C。DS18B20可以程序设定9~12位的分辨率,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 DS18B20内部结构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配置寄存器。DS18B20的管脚排列如下: 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GND为电源地;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光刻ROM中的64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的地址序列码。64位光刻ROM的排列是:开始8位(28H)是产品类型标号,接 着的48位是该DS18B20自身的序列号,最后8位是前面56位的循环冗余校验 码(CRC=X8+X5+X4+1)。光刻ROM的作用是使每一个DS18B20都各不相同,这样 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的目的。 DS18B20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12位转化为例:用16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0.0625℃/LSB形式表达,其中S为符号位。 这是12位转化后得到的12位数据,存储在18B20的两个8比特的RAM中,二进制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