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1.文物不但有艺术、科学的价值,也是历史的见证。如图文物体

现了商朝高超的青铜冶铸水平,它是()

A. 太阳形青铜器

B. 后母戊大方鼎

C. 四羊方尊

D. 青铜犁铧

2.“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制六合”采取的

措施是()

A. 建立皇帝制、兴办太学

B. 建立中央官制、独尊儒术

C. 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 颁布推恩令、修建全国道路网

3.古代重庆人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

寡妇清,……能守其业,用才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能守其业”中的“业”指的是()

A. 堕林粉

B. 荔枝园

C. 丹砂矿

D. 柑橘园

4.“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百姓殷富”。上述材料直

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A. 经济繁荣

B. 文化昌盛

C. 政治清明

D. 民族团结

5.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一项

()

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②唐诗、宋词、元曲都以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开辟出中国文学的新路

③《齐民要术》《本草纲目》都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

④王羲之将我国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新高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如图《申报》登载的抗日宣传广告:把绘有铁路干线

的东北三省作为主图案,其上部分还印有“请国人注

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叹

号两侧是“外侮日丞”四个字。广告中右部印有“国

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

()

A. 七七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加剧

B. 全国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增强

C. 国产香烟质量远高于洋烟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据记载,“1937 年重庆的机器工厂只有七八十家,仅占全国工厂总数的 1.7%;

到 1945 年,重庆的机器工厂已有 400 多家,工厂总数达 1100 多家,占大后方工厂数的。”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 交通运输迅速发展

B. 重庆工业基础雄厚

C. 沿海工厂大量内迁

D. 重庆人口不断增加

8.毛泽东在一部著作中说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

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制不住。”20 世纪 50 年代的这场“暴风骤雨”指的是()

A. 召开政协一届全体会议

B. 进行抗美援朝

C. 实行土地改革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

策。以下有关我国对外开

放的发展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上海是对外开放的先行试验区

②重庆被列为沿江开放城市之一

③海南1988 年被设为自贸区

④最终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0.1917 年 11 月 7 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

序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事件是()

A. 二月革命

B. 《四月提纲》的发表

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 十月革命

1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

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

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A. 欧共体的建立提高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 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愿增强

C. 马歇尔计划使欧洲各国迅速恢复了经济稳定了政局

D. 联邦德国想成为欧洲的领袖

12.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的成立②“五三”“五四”大轰炸③匈牙利新经济体制改革④罗斯福新

A. ④②①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13.图片史料在证史研究中有重要作。以下图片反映的主题()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B. “冷战”局面的形成

C. 华约组织的建立

D.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4.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

本质的是()

A. 宝顶山石刻主要有“华严三圣”和“千手观音”

B. 1945 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C. 1883 年,德国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

D. 纳米比亚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5.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凉山州木里县森林发生重大火灾,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31 位救火人员壮烈牺牲,这一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下列英雄人物与其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A. 王铭章--在台儿庄战役中与敌人肉搏四天四夜

B. 邓世昌--威海卫战役中壮烈殉国

C. 张德成--在老龙头车站与俄国侵略军展开激烈斗争

D. 卢作孚--指挥宜昌大撤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长期矛盾的总爆发。19 世纪下半叶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纷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在经济上恶性竞争,在政治上逐步结成对立的军事同盟体系,而对殖民地的争夺大大加剧,深化了列强之间的固有矛盾,引起了一系列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危机。在这一过程中,德国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作为后来居上的工业大国和后起的殖民列强,德国国力的快速提升和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对列强既有的利益格局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震撼,给世纪之交的世界带来了搅动和不安。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二战基本上就是一战的延续。欧洲列强称霸世界的野心和长期以来积蓄的矛盾,依旧是战争爆发的远因。一战后,德、意等国极度不满《凡尔赛条约》的安排,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急于通过内部独裁和外部黩武来翻盘,妄图重建欧洲和世界的“新秩序”,则是战争爆发的近因。

--摘编自李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欧洲联合的历史进程》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把对应题号涂“A”;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把对应题号涂“B”;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把对应题号涂“C”。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都是因为列强间矛盾的激化。______

德国虽是后起的工业强国,但却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力量。______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______

《凡尔赛条约》大大损害了德、日等国的利益,让他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______

一战和二战都是对既有国际关系和秩序的挑战。______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7.0分)

17.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

A.西汉的都城B.西汉设置于最南端的郡

18.(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被洗劫的首都名称 B.八国联军侵华登陆的地点

(2)据图指出,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主攻方向有何特点?

19.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

进步之魂,它们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科技是国家强盛的根基。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请列举中国古代“焦点在宋代”的科学技术。

创新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推动了民族的发展。如图是明朝时期哪一本科技著作的插图?这本科技著作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科技和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再次发生了工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是什么?革命中新型交通运工具的创制得益于哪一项科技发明?

20.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探索史和抗争史。请回答:列强的侵略时刻警醒我们。如表所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是受哪一条约签订的刺激?列强对华侵略的方式经历了从各国分片区侵略到机会均等、共同侵略的变

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1919 年,李大钊在哪一部著作上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道路,继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复兴。

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抗击侵略,彰显民族精神。请写出中国军队在全面抗战阶段取得的首次胜利。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五、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除政治的再次大统一以外,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增多,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等因素也很重要。但这时城市的内部结构仍是实行坊市分开管理定制,并且这时城市的政治、军事中心职能还比较明显,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还较少。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使南方地区的城市迅速发展具备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推动力。自宋代开始,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市场太小、坊市分开设置的城市结构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打破坊市严格分离的界限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商店、货栈随需要临街而设,即可方便市民,又可无限扩展商业贸易场所,使商业经济更加繁荣,从而促进城市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傅崇兰白晨曦曹文明《中国城市发展史》材料二:美国西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还是刚刚开发起来的农业地区,整个西部基本上是东北地区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农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出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工业化的水平决定了城市化的水平,全国各地工业城市数量剧增,规模扩大。其中,西部用50 年左右的时间,到1910 年城市人口总数由600 万增加到4200 万,呈跳跃性发展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同时中部和东北部两大制造工业地带的大城市亦发展迅速:到1930 年纽约已有693 万人口,底特律、洛杉矶等大城市的人口均超过100 万。

--摘编自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人为搞“造城运动”……只有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才能做好城市工作。

--人民日报社论《让城市和谐宜居更美好》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归纳隋唐和宋元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时期在成都出现“交子”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美国西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何不同?综上,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民族融合大大加强。少数民族向往中原的先进技术和发达经济,他们入居内地贸易、通婚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秦汉的边境官员往往承担着“渐化蛮夷”的职责,通过宣传中原先进文化来缩小边疆地区的民族差异、缓和民族冲突……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就为少数民族进一步与中原民族融合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元朝大统一的政治形势,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各族人民联系的进一步加强,改变了宋、辽、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过去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原有的地域观念在减弱。除此之外,迁到中国的中亚、阿拉伯、波斯等各国人,经过长时期在内地与其他各族人民杂居、互相通婚、文化上互相渗透,逐渐在中国境内形成了具有独特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特点的新民族--回族,这足以证明我国民族调整,融合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历史(下)》材料三: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共同开发、开拓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秦汉雄风、盛唐气象是各民族共同谱写的辉煌历史;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的疆域,满族建立的清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更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对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的贡献……今天,我们各民族同胞更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人民网习近平: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朝促进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西藏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商周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巨大的司母戊鼎(有学者认为应称之为“后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根据材料和图片,图中所示为司母戊鼎(有学者认为应称之为“后母戊鼎”)。所以B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青铜时代中的著名代表商朝的司母戊鼎(有学者认为应称之为“后母戊鼎”)。本题很简单,熟知司母戊鼎(有学者认为应称之为“后母戊鼎”)的图片和青铜器相关知识即可回答。

2.【答案】C

【解析】“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题目为:秦始皇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制六合”即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考查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中建立皇帝制是秦始皇的措施,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措施;B中建立中央官制是秦始皇措施,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措施;C中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都是秦始皇措施;D中颁布推恩令属于汉武帝措施,修建全国道路网是秦始皇措施。综上所述,只有C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与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相区分,涉及知识点内容较多。本题因为要求熟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要正确区分两者,涉及知识点内容较多,稍有难度。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史记》的记载,可以推断出,清是巴郡人;能守其业,用财自卫;秦皇曾经为其修筑“女怀清台”。材料中并未提及清是否担任秦的柑橘官。本题要求选择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重庆人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古代重庆人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答案】A

【解析】材料“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数。四方丰秥,百姓殷富”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国库充盈,人民富裕的景象,是开元年间经济繁荣的直接反映。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理解了引文含义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本题需理解和掌握材料引文的含义。

5.【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曲以通俗化、大众化的特征,开辟出中国文学的新路。《齐民要

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其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将我国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新高峰。①④表述符合史实。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元曲、《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王羲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还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叹号两侧是“外侮日寇”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九一八事件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加剧。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由此开始。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中日民族矛盾加剧。故九一八事件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加剧后,中国后人民族危亡意识增强。

故选:B。

本题以“东北三省”为依托,考查九一八事变。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7.【答案】C

【解析】据题干“1937 年重庆的机器工厂只有七八十家,仅占全国工厂总数的 1.7%;到 1945 年,重庆的机器工厂已有 400 多家,工厂总数达 1100 多家,占大后方工厂数

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

作为战时的陪都,沿海工厂也大量内迁,导致重庆的工厂急剧增多。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C

【解析】据题干“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制不住。”20 世纪 50 年代的这场“暴风骤雨”指的是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

建土地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始: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作用: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①上海是对外开放的先行试验区,表述错误;②重庆被列为沿江开放城市之一,表述正确;③海南1988 年被设为自贸区,表述错误;④最终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表述正确。

故选:C。

本题以“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切入点,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D

【解析】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表明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反映了西欧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西欧国家联合的重要原因,注意全面分析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2.【答案】A

【解析】①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②“五三”“五四”大轰炸1939年5月;③匈牙利新经济体制改革1956年;④罗斯福新政1933年。④②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为依托,考查联合国的成立、“五三”“五四”大轰炸、匈牙利新经济体制改革、罗斯福新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联合国的成立、“五三”“五四”大轰炸、匈牙利新经济体制改革、罗斯福新政以及影响。

13.【答案】B

【解析】图片1反映的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图2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图3反映的是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因此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是“冷战”局面的形成。

故选:B。

本题以三张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的形成。

本题以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的形成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答案】D

【解析】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是纳米比亚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ABC是对历史现象的描述,不是认识,更谈不上揭示历史现象本质。

故选:D。

本题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为依托,考查亚非拉美的奋起。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亚非拉美的奋起的相关史实以及影响。

15.【答案】AD

【解析】据所学知,邓世昌在黄海大战而不是威海卫战役中壮烈殉国,张德成在老龙头车站与八国联军展开激烈斗争,而不仅仅是俄国侵略军。AD两项搭配正确。

故选:AD。

本题以四川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为切入点,考查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注意识记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6.【答案】【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A

【解析】(1)由“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长期矛盾的总爆发;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二战基本上就是一战的延续。欧洲列强称霸世界的野心和长期以来积蓄的矛盾”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都是因为列强间矛盾的激化,表述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

(2)由“作为后来居上的工业大国和后起的殖民列强,德国国力的快速提升和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对列强既有的利益格局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震撼,给世纪之交的世界带来了搅动和不安。一战后,德、意等国极度不满《凡尔赛条约》的安排,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急于通过内部独裁和外部黩武来翻盘,妄图重建欧洲和世界的新秩序”可以看出,德国虽是后起的工业强国,但却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力量,表述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

(3)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材料没涉及。

(4)由“一战后,德、意等国极度不满《凡尔赛条约》的安排,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急于通过内部独裁和外部黩武来翻盘,妄图重建欧洲和世界的新秩序”,可以看出,《凡尔赛条约》大大损害了德、意等国的利益,而不是德、意等国的利益,因此表述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

(5)由“作为后来居上的工业大国和后起的殖民列强,德国国力的快速提升和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对列强既有的利益格局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震撼,给世纪之交的世界带来了搅动和不安。一战后,德、意等国极度不满《凡尔赛条约》的安排,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急于通过内部独裁和外部黩武来翻盘,妄图重建欧洲和世界的‘新秩序’,则

是战争爆发的近因”可以看出,一战和二战都是对既有国际关系和秩序的挑战,表述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

故答案为:

(1)A。

(2)A。

(3)C。

(4)B。

(5)A。

本题以两段材料信息为切入点,考查两次世界大战。

本题以两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17.【答案】据所学知,西汉的都城是长安,位于图中上框处,西汉设置于最南端的郡是日南郡,在今天的越南境内,越南的东部沿海,位图中右框处。

故答案为: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掌握西汉的建立及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8.【答案】(1)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被洗劫的首都是北京。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攻陷天津,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在北京城烧杀抢掠,洗劫圆明园,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八国联军侵华登陆的地点天津。故A填入上框,B填入下框。

(2)据图片看出,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在位置分布上的特点是沿京津铁路阻击敌人。

故答案为:

(1)

(2)沿京津铁路阻击敌人。

【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小题1】(1)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焦点在宋代”的科学技术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北宋毕升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明朝时期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插图。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再次发生了工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革命中新型交通运工具的创制得益于内燃机这一科技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到“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在气缸内燃烧。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

故答案为:

(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2)《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内燃机。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科技成就、《天工开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的科技成就、《天工开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0.【答案】【小题1】(1)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时候,美国正在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1899年,于是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各国势力范围和租界地享有均等的权力,得到各国同意。

(2)1919 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继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复兴。

(3)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了首次胜利。抗战精神的内涵是爱国主义。

故答案为:

(1)《马关条约》;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平型关大捷;内涵:爱国主义。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探索史和抗争史为切入点,考查《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新文化运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抗日战争。

本题以《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新文化运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抗日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隋唐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除政治的再次大统一以外,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增多,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等因素也很重要。但这时城市的内部结构仍是实行坊市分开管理定制,并且这时城市的政治、军事中心职能还比较明显,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还较少。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使南方地区的城市迅速发展具备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推动力。”可知,隋唐和宋元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是政治相对稳定(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在成都出现“交子”的原因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发展;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等。

(2)根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出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工业化的水平决定了城市化的水平,全国各地工业城市数量剧增,规模扩大。其中,西部用 50 年左右的时间,到 1910 年城市人口总数由 600 万增加到 4200 万,呈跳跃性发展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同时中部和东北部两大制造工业地带的大城市亦发展迅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美国西部还是刚刚开发起来的农业地区,整个西部基本上是东北地区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农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出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工业化的水平决定了城市化的水平,全国各地工业城市数量剧增,规模扩大。

(3)综上,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人为搞“造城运动”(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原因是政治相对稳定(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南方经济持续发展;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发展;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等。

(2)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美国西部还是刚刚开发起来的农业地区,整个西部基本上是东北地区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农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出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工业化的水平决定了城市化的水平,全国各地工业城市数量剧增,规模扩大。

(3)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人为搞“造城运动”(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三则反映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和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西部城市的发展、新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的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作答此类学生本身不熟悉的材料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或答案。

22.【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中可知“秦汉时期,少数民族向往中原的先进技术和发达经济,他们入居内地贸易、通婚,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秦汉的边境官员通过宣传中原先进文化来缩小边疆地区的民族差异,缓和民族冲突,为少数民族进一步与中原民族融合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民族融合促

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①根据材料二中“改变了宋、辽、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过去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原有的地域观念在减弱。除此之外,迁到中国的中亚、阿拉伯、波斯等各国人,经过长时期在内地与其他各族人民杂居、互相通婚、文化上互相渗透,逐渐在中国境内形成了具有独特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特点的新民族--回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促进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产生的影响是:我国民族调整、融合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度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都对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

(1)秦汉时期的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①影响是:我国民族调整、融合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措施是:设立宣慰使司度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3)我国各民族都对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民族融合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主线,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注意哪些题目要根据材料回答,哪些题目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民族融合、元朝大统一对民族融合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结合习近平讲话,我们各民族同胞更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