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线上绿色测评语文月考试卷(无答案)

长郡梅溪湖中学2019-2020 (2) 初三第二次绿色测评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明节人们不仅祭祖扫墓,越来越多的人还会在这一-天,带着孩子来到烈士公园缅怀先烈。大家手捧

鲜花,沿石阶拾(shè)级而上,在烈士碑前献上鲜花,昔日热闹的公园在这一天会多一份肃穆。

B. 手机屏幕上的微生物与皮肤中的油脂、化装品等混合在一起,会滋生很多的细菌,使手机屏幕成为藏污纳垢(gòu)的重灾区。

C. 带着一份期待,燕子追随春风的脚步,又回来了;柳枝冒出嫩黄,在柔光里摇曳纤(qiàn)细的身姿。这是一个生长的季节。人们耕耘、播种、浇灌,劳作着,快乐着,诗意地栖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D.这位医生总是和言悦色地问诊患者的病情,一心为对方着(zhuó)想,开药既价格低廉又能解除患者病痛,赢得了良好的赞誉。

2.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他信手拈来

..开来,脸上露出不屑置辩

....的神情。本以为这样大而无当的计划不能得....一支笔,随意在纸上涂抹

到大家的赞成,结果却完全相反。为什么会这样,现在看来是不言而喻

....的了。

A. 信手拈来

B.涂抹

C.不屑置辩

D.不言而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紧要的民生工作,也是目前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实现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B.随着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多个援鄂医疗队开始有序撤回。白衣执甲,逆行战“疫”,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民族脊梁。

C.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D.在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战”中,先是处心积虑地寻找理由,接着咄咄逼人地列出增加关税的清单,最后无计可施才回到谈判桌上。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

②“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

③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

④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 ②③⑤①④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足下”的意思是“您”,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表尊重。

B.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所在月份为冬月,大寒所在月份为腊月,雨水所在月份为正月。

C.高三的时候,不少学校举行成人礼,这是沿用古代的礼制。即孩子到了十八岁的时候,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都表示成年。

D.甲子为于支顺序第一个,前一个是癸亥,后一个是乙丑,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个轮回,就用第一年的甲子年作为代表,故说六十年为甲子。

6.综合运用(6分)

春节期周,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请你也参与以“疫情在前,共克时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我观察,我思考]

前两天,小梅小溪发现小区门口断挂了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小文说:“这标语看着真不舒服。”

小白说:“我看挺好的。”

(1)对这样的标语,你的看法和理由是: (2分) [我志愿,我行动]

(2)你参如所在社区举办的抗击疫情志愿者活动时,遇到一位阿姨要强行出小区,她既拒绝戴口罩,又不配合做登记,你该怎么劝说她? (2分)

[我感恩,我赞颂]

(3)广大医护工作者不顾自身安危奔赴前线,与死神抢人,令人敬佩、感动。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诗歌想送给一线抗“疫”医护人员,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双忠义悬壶手,十万柔情白甲兵。

B.黎明即起扫庭除,勤劳智慧中华瑰

C. 终归妖孽三分胆,尽入神农百草堂。

D. 回天职责凭忘我,蹈海精神何待人。

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1分)

(1) ,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2)《出师表) 中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在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情感的诗句是:

8.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学作品塑造了很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如虎妞能干泼辣、有心计,简.爱热忱刚烈、自尊、反抗。然而,她们都勇于追求自己幸福。

B.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这样写道,“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

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保义”指宋江,“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C. 《海底两万里》中“遣冰山封路”“陷峡氧危机”“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等情节惊险离奇,极富幻想,读来引人入胜,如临其境。在美丽迷人的珊瑚王国,发生章鱼来袭的事件。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句话,含义是坚强的战士是在同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9.我国民间有“少不读《水浒》”的说法,意思是年轻人读《水浒传》容易盲目崇尚武力与江湖义气,所以不要读《水浒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理由。(3 分)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春日田园杂兴

连文凤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塾自逍遥。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好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

[注释]连文凤:南宋移民,此时诗入已弃官归隐。

10. 下重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歌首联追叙自己弃官归隐的行迹,开宗明义表示了自己宁老死林壑也不乞禄于当朝统治者的态度,从东风、林壑等景物之中中可体味到诗人被迫归隐的无奈之情。

B.中间两联正面描述田园生活,通过好雨、寒泉、秧、药、楼、莺、云、柳等意象,描绘了春日雨后插秧、

引泉浇药、登高放牛、柳下听莺等场景,展现出一幅生意盎然的春日秀丽风光。

C.中国两联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田园劳动生活图。

D、尾联化用谢灵运“池堂生春草”之意,以“生新草”这具体事物来体现整个自然界一片万象更新、蓬勃滋长的生机,“入梦”二字,更见这片生机对自己来说是恍恍惚惚而游离于现实之外的。

E.全诗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不愿与新朝合作的心态,而这也是整个南宋遗民群体的共同心态。

1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中作者“自逍遥”的原因有哪些?(4分)

石碏谏宠州吁①

左丘明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②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③。生孝伯,蚤④死。其娣⑤戴妫生桓公⑥,庄姜以为已子。

公子州吁,嬖人⑦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⑧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畛⑨者,鲜矣。且夫贱妨貴,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⑩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⑾,乃老⑿。

[注释]①石碏(què) :卫国大夫。州吁(yù) :卫国公子。②卫:国名,姬姓。齐:国名,姜姓。东宫:太子的居所。③厉妫(guī):“厉”和下文“戴妫”的“戴”均为谥号,“妫”是娘家的娃。蚤:通“早”。⑤娣:妹。古时诸候娶妻,妹可随姊同嫁。⑥桓公:名完,在位十六年,后为州吁所杀。⑦嬖(bì)人:出身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卫庄公的宠要。⑧阶:阶梯,这里用作动词,指一步步引向。⑨畛(zhěn) :自安自重,忍耐而不轻举妄动。⑩速:招致。⑾立:继承。⑿老:告老致仕。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卫人所为.赋《硕人》也/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庄姜恶.之/货恶.其弃于地《大道之行也》

C.远间.亲/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D.庄姜以.为己子/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13.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A.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B.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C.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D.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

(1)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2)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卫姜无子,将自己妹妹的孩子视作自己的孩子。

B.石碏劝主谏君,晓之以理,层层说理,庄公却听不进去,那只能证明劝谏者太顽固不化。

C.骄傲。奢侈、淫荡、逸乐,就是走向邪路的开端,这四个方面的产生,仅仅是庄公宠爱大过的缘故。

D.公子州吁,身份低微,受宠弄兵,还不为庄公所禁,是后来州吁弑桓公的起因。

(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

中秋节俗的形态演变

①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②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之种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8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③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校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④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期千里,邀賞明月,清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敌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睛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幕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

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渠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⑤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国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最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圈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⑥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作者萧放,选文有改动)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2 分)

A.春节、端午、中秋这三大传统节日可能都与月亮的运动规律有关联,其中中秋节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

多来源于古老的文化礼俗。

B.商代人、春秋战国时期人、汉代人对日月之神的称呼大同小异,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先民的

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C.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这可能与神权控制有关,日月这样的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

D.根据沂南发现的汉画像石,我们可以推测,古人认为地上的昆仑山和天上的月亮联系紧密,也能推测出

嫦娥是由西王母演变而来。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本文主要介绍了中秋节俗文化形态的演变。

B.第④段“宋人常以月之明睛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仲秋月》‘暮云收尽说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一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第⑤段“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一句中“大概”删除后,原文意思没有改变。

D.本文先介绍与月亮有关的中秋节节俗因素的历史渊源,然后分别从雅趣、情趣、俗趣三个方面介绍节俗形态的变化。

18.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秋节俗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链接材料]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特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水调歌头》苏轼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所作的这首词,体现了中秋节的哪些节俗形态?请结合词作内容谈谈。

(三)议论文阅读(共8分)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脉延续,国之强大,离不开赓续历史传统、守护文化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遣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可以说,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扶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因。

②近年来,包括国粹艺术、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热潮。“故宫跑”、京刷“潮”、敦煌美、诗词热……诸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活跃在各大平台,不仅越来越有时代风尚,而且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伴随着传播热度的是,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换言之,文化热,不能热在一时,而要在持续支持与扶持中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③应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的背后,藏着对其支持与扶持的紧迫性。仔细观察一些火热的传统文化形态,多数是因为某个“IP人物”的带动而进入人们视野。这是好现象,却也值得反思。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何更有持续性?如何能百花齐放?如何能激发内生动力、散发外在魅力?思考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和扶持大有裨益。

④这就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给予支持和扶持。弘扬传统文化,既是传播的过程,又是研究的过程,归根结底都要立足于对其深入研究之上。这几年,围绕敦煌的文化话题之所以火热,与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不无相关。人们不仅知道敦煌文化,而且了解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代表的研究文化,更是借助诸如《敦煌飞天》的芭蕾舞感受到其中的文化魅力。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现代意义,才能真正既“活”又“火”。

⑤这就需要具有博大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固互鉴而丰富。古往今来,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张骞通西域后,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更善于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华文明:唐朝玄奘西行到天竺,传播唐朝文化,学习佛法,成佛学大师,取回佛经,促进佛教的传播;。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再次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发展、交流互鉴提供了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道,就能学习借鉴到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应该说,中华文化之伟大在于包容互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需要秉持包容精神。

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新时代,我们追随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就都能够活起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必定具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B.第②段主要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要发展传统文化的原因所在:传统文化不能只热在一时,而要有持久发展。

C.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因为他们是并列关系。

D.结尾段引用古诗,阐明文明的重要性,强调新时代要传承文明,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20.如果要在第⑤段横线处加一个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2018年,中国美术馆先后牵头成立了“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丝绸之路国家美术馆联盟”,组织了20多个国家到中国美术馆办展,并组织相关研讨会。

B.乾隆至道光朝,陆续颁定《防范夷商规条》、《民夷交易章程》和《防范夷人章程》,对交易商品、商船出洋和洋商活动都加以限制。

C.以敦煌文化为例,其文化风格之丰富、文化样态之精彩,很大程度上在于历史上的中西文明交流,这是互相学习借鉴的成果。

D.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21.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四)记叙文阅读(共18分)

过年的母亲

阎连科

①倏忽之间,兵已做了十四个春秋,每遇了过年,就念着回家。急慌慌写一封家信,告母亲说,我要回家过年,仿佛超常的喜事。母亲这时候,便拿着那信,去找人念了,回来路上,逢人就说,连科要回来过年了,仿佛超常的喜事。接着,过年的计划全都变了,肉要多割些,馍要多蒸些,扁食的馅儿要多剁些。

②做这些事情时,母亲的陈病就犯了,眼又涩又疼,各骨关节被刀碎了一样。可她脸上总是笑意充盈着,挖空儿到镇上的车站,一辆一辆望那从洛阳开来的长途客车。车很多,一辆又一辆地开来;人也很多,一涌一涌地挤下。她终于没有找到她的儿子。低着头回家,夕阳如烧红的铁板样烤压着她的后背。熟人问说哪儿去了?她说年过到头上了,却忘了买一包味精。那人又说味精不是肉,少了也就少了。母亲说,我孩娃回来过年,怎能没了味精呢。

③回到家,母亲草草准备了一顿夜饭,让人吃着,身上又酸又疼,舀了饭,又将碗推下,上床早早睡了。然却一夜没有合眼,在床上翻着等那天亮。天又迟迟不亮,就索性起来,到灶房把莱刀小心地剁出一串烦乱的

响音。剁着剁着,案板上就铺了光色,母亲就又往镇上车站去了,以为我是昨晚住了洛阳,今早儿会坐头班车回……

④这样接了三朝五日,真正开始忙年了。母亲要洗菜、煮肉、发面、扫房屋,请人写对联,到山坡采折柏枝,着实挖不出空来,就委派地身边邻舍的孩娃,到车站等候。

⑤待孩娃们再也感觉不到新鲜,母亲也就委派不动他们了。那车站上就冷清许多,忽然间仿佛荒野了。可就这时候,我携着孩子,领着妻子,从那一趟客车上下了来,踩着那换成了水泥的街路,激动着穿过街去,回到了家里。推开门时,母亲正围着围裙在灶房忙着,或在院落剥玉蜀穗儿喂鸡,再或趴在缝纫机上替人赶做过年的新衣。而无论忙着什么事情,那块自染的土蓝围裙总是要在腰上系着。这时候看见我、妻和孩子,便略微一怔,过来抱了她的孙子,脸上映出难得有一次的红润,说你们外面忙,火车上人又多,回不来就不要回了,谁让你们赶着回来过年呢?明年再也不要回了!

⑥妻不是农村的人,她一生受到的是和农村文化截然不同的教育,甚至和她同样的城里人相比,那教育也很独特,所以与乡村的文化和习俗,她是坚决地格格不入。每次回家,打算着初六返回,初二地便焚心地急。今年过年,我独自同孩子回了,且提早写信,明确日期:腊月三十回家,午时到洛阳,下午晌半到镇上。一切都准时得少见。

⑦镇上依如往年。路两边摆有烟酒摊、水果摊、花炮摊。商店的门依然地开着,仿佛十四年未曾关过。时候已贴近了大年,采买的人都已买过,卖主们也只等那忘买了什么的粗心人突然光顾。街上是一种年前的冷清,想必大人们忙着,孩娃也在家忙着。我拉着孩子下了汽车,四顾着找寻,除了夕阳的光照,便是摊贩收货回家的从容,还有麻雀在路口树上孤独的啁啾。

⑧推开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围着那块园裙,在房檐下搅着面糊。孩子高唤了一声奶奶,母亲的手僵了一下,抬起头来,欲笑时却又正色,问就你和孩子回来了? 我说孩子他妈厂里不放假。母亲脸上就要润出的喜红不见了,她慢慢走下台阶,我以为她要抱孩子,可她却只过来摸摸孩子的头,说长高了,奶奶老了,抱不动了。

⑨到这时,我果真发现母亲老了,白发参半了。孩子也真的长高了,已经到了他奶奶的齐腰。

⑩我说母亲,“你怎的也不去车站接我们?”

⑾母亲说:“知道你们哪天哪一阵到家,我就可以在家给你们按时烧饭了,不用接了。”

⑿说话时,母亲用身子挨着她的孙子,把面糊在他的头上搅得很快。她问:“在家住几天? ”我说:“过完正月十五。”地说:“半个月?”我说:“十六天。”

⒀“当兵十多年,你还从没在家住够过这么长时间哩。”母亲这样说着,就往灶房去了,小小一阵后,端来了两碗鸡蛋面汤,让我和孩子吃着,自己去擀叶儿包了扁食。接下,就是帮母亲贴对联,插柏枝,放鞭炮……

⒁鞭炮的鸣炸,宣告说大年正式开始了。夜里,我抱着睡热的孩子陪母亲熬年,母亲说了许多村中的事情,说谁谁家的女儿出嫁了,家里给陪嫁了一个电视机;说谁谁家的孩娃考上大学了,家里供养不起,就不上了。最后就说我的那个姑死时病得多么的重,村里哪个人刚四十就得了癌……

⒂夜也深了进去,森森地黑着,便都静静地睡下。来日,我绝早起床,放了初一鞭炮,先将下好的饺子端给神位,又将另一碗端到娘的床前。娘吃后又睡,直睡到太阳走上窗面,才起来说天真好啊,过了个好年。初一这天,母亲依旧很忙,出出进进,不断把我带回的东西送给邻舍,回来时又不断用衣襟包一兜邻舍的东西,

如花生、核桃、柿饼。趁母亲不在时,我看了母亲的过年准备,比任何一年都显丰盛,馍满着了两箱,油货堆了五盆,走亲威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共七条。我有四个姑,三个舅,我算了,马不歇蹄走完这些亲戚,需我五天至六天。可在我夜间领着孩子去村里看了几个老人后,回来时母亲已把我的提包掏空又装满了。

⒃她说:“你明天领着孩子走吧。”我说:“走? 我请了半月假啊。”

⒄母亲说你走吧,过究初一就过完了年,你媳妇在外,你领着孩娃回来,这是不通道理的。你孩娃和孩娃妈,你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过年咋样也不能分开的!

⒅我说:“过完十五再走。”母亲说:“你要不是孝子,你就过完十五走。”

⒆一夜无话。来日母亲果真起床烧了早饭,叫醒我和孩子吃了,就提着行李将我们送往镇上了。这个年,是我三十三次过年,在家过得最短的一次,前计后算,也才满了一天,且走时,母亲交代,说明年别再回了,外面过年比家里热闹。(选自《今日文摘》,有删减)

22.请阅读①至⑤段,按照表格要求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 分)

23.赏析文中划横线的两处,分析其表达作用。(4 分)

低着头回家,夕阳如烧红的铁板样烤压着她的后背。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多用景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反映母亲,含蓄而耐人寻味。

B. “那块自染的土蓝围裙总是要在腰上系着”的细节体现了母亲的俭朴与勤劳。

C. 文章第⑦段描写镇上年节前风景依旧,与下文母亲的变老形成了对比。

D.语言平白朴实,“急慌慌”“挖空儿”“孩娃”“熬年”等词富有口语色彩,充满生活气息。

E.“我”两次回家,母亲的反应相同,体现了她对“我”回家的盼望与喜悦之情。

2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6 分)

[链接材料]我说:“你一定要做完了各科作业再睡!”我又说:“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吧。”我多么怕你把学习当成儿戏,我多么怕你成为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啊!面对着“抄写八遍课文”这样的“脑残作业”,我想说:“去他的!别做了!”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抄八遍就抄八遍吧”这样没心肝的句子。我好害怕你在抗议中溢长了对知识的轻慢不恭,所以,我宁愿选择暂时站在谬误的一边,看你平静地完成一份“脑残作业”。在大考将至的日子里,你埋头题海,懂事地克扣掉了自己的睡眠。你知道吗?当我说“孩子,睡吧”时,我心里却盼着你回答:“妈妈,我再学会儿。”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颊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孩子,你可知道?当你走得太快,我祈盼着用爱截住你;当你走得太慢,我祈盼着用爱赶上你。所以,无论我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觉得多么无所适从,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张丽钧《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

文中的母亲与链接材料中的母亲不同,却也像她一样,有些“颠三倒四”的言行,请从文章中举例,并分析文中母亲当时的心理。你怎样理解这种“颠三倒四”?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领悟。

三、语言表述(共10分)

26.5月5日下午4点,从学校小卖部买完东西出来的C1712班李晓梅同学发现自已放在外面储物架上的书包(如图所示,黑底,图中字母A有红、粉、白三种颜色)不见了,里面有很多中考复习备考的学习资料,下个月就要参加中考的她心急如焚。她刚准备拿去充餐卡的300元钱和妈妈给她新买的一把蓝色折叠式遮阳伞也在书包里。请你帮她拟写一则寻物启事。(10 分)

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语言得体,格式正确,不超过150字。

四、写作(共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草地上,爸爸带着孩子在放风筝。孩子说:“爸爸,您把线扯得太紧了,您看凤筝都飞不高飞不远。”爸爸说:“孩子,线要慢慢地放,下子放得太多,风筝不但飞不高,还会跌下来。”孩子点点头说: “爸爸,我觉得自己就像您手中的风筝。

作为初中生,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