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设计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设计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设计中要充分研究学生。要认真研究行业特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内容,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设计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课堂教学仍然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设计改革与创新是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在课堂设计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设计中要充分研究学生

布卢姆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得到发展,主要任务是充分培养与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而不是预测和淘汰大多数人和选拔少数英才。对于中职来说,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尤其重要,所以,我们要研究每个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

对中职学生的这种需求和特征分析,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测验、谈话、观察等任何可以反映学习者特征和需求的技术方法,当然问题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利用这些结果来帮助我们决定教学策略。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设计要认真研究行业特点,结合学校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 整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稿 2011/10/5) 1、计算机发展简史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我国计算机发展 我国电子计算机研究工作起步于1956年 1958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DSJ-1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精确度高 (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字长 (2)主频 (3)运行速度 (4)内存储容量 5、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只能 (6)网络应用 (7)多媒体应用 6、计算机的分类 (1)从计算机规模来分,有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2)从信息表现形式和被处理的信息来分,有数字计算机(数字量、离散的)、模拟计算机(模拟量、连续的)、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按照用途来分,有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4)按采用操作系统来分,可分为单用户机系统、多用户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实时计算机系统。 (5)从字长来分,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计算机。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模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既为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体系设计思想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 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循环进行的项目—反思的过程,学生主要是通过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项目、反思来获得学习的。 3.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利用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其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的目标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在项目学习中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小组学习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完成的。因此,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适当的问题或情景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互助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更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所以项目学习教学设计要强调团队合作,要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既能发展智力、训练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文件 | 专业:会计 班级:2017会计班 教师:卡依沙尔·阿不都热合曼学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单 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列举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 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 中的各类应用; $ 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 机中的处理过程 可以通过安排参观活动、收 集播放音视频资料等手段,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计算机 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 以及主要硬/软件在系统中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会利用数据存储单位区分存储空间大 小;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 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 理解二进制基本概念及常用数制之间 的转换方法; ~ 理解ASCII码的基本概念,了解编码 规则; 了解BIOS在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和管 理中的作用 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实物的观 察与操作,让学生重点学习 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 统主机接口的连接。使学生 在操作使用中认识并熟悉常 用设备,重点掌握键盘键位 分布及功能,逐渐达到熟练 使用键盘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专业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

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案例

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案例 计算机基础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地一门基础学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入门地基础课.那么,什么样地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去深入分析中职学生地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地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轻松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是针对信息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地必然之举.对于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抓好课堂质量、尤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学生地基础层次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在实际地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层次地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绝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地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地互动不够.传统地教学方法,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喉干舌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学生就会形成隋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过于讲求知识地系统性,不注重知识地模块化教学.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时,习惯于从计算机地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地作用意义,再讲到它地构造特点,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地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地恐惧感.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地、适用地、想学地、能学好地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地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图表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小模块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巧妙设计教学,构思有效备课 (一)仔细钻研教材,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好地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地教学设计要像别地科目一样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例如,上“ ”地“”内容中地对“文本框设置”这一节,怎样地构思才能激发学生地兴趣,又能在一节课分钟地时间内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学会呢?在上课之前我先编了一张“报纸”,其报纸地格式中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字体设置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用不同地颜色和线条突现出来.但在上课时,设置文本框前先要进行文字地输入,假如一节课都放在输入文字上,那就没时间设置文本框,根据此情况我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课上让学生打开这篇文章(内容是这节课地操作步骤)利用以前学过地“复制、粘贴”把这段文字放到文本框里.这样既复习了前面地内容,又合理地把这一节时间充分利用好.接下来我让学生对照自己编地报纸和老师编地报纸有何区别,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文本框地线条和颜色还不够完美.学生就在上课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文本框地设置”,这是“”教学中地一个方面.而对于学习“”地整个软件呢?如果把所有地内容都详细地讲一下,学生恐怕一学期也学不完、学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去粗取精,把常用地几方面讲讲,剩下地让他们去看看“帮助”,或者点一下. (二)仔细研究学生,根据他们地不同差异设计课堂内容,做到因人施教.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况是几十个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地时候学生之间地差异愈加明显.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节学生地间接学习兴趣,更需要因人施教.计算机教师不能让走在前面地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地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地学习兴趣,计算机课教学更需要因人施教.幸好计算机本身地可操作地学生也可以完成不同地任务.每节课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案例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电子板报的制作》一节的教学案例,分析出有效教学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从而把有效教学的理念推广到所有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9-02 教学有没有效,是低效还是高效,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上,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上,让每一个学生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仅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所在。笔者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策略等进行分析,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些理念和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 Word软件的应用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笔者选取Word这一章中的内容作为案例,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并进行了有效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案例:电子板报的制作 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 的基本操作,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更具个人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插入恰当的图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教学中安排了对有无文本框下的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淡化处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 学生分析: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学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 过程方法目标:1、熟练运用WORD 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2、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精品文档6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有没有效,是低效还是高效,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上,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上,让每一个学生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仅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所在。笔者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策略等进行分析,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些理念和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 Word软件的应用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笔者选取Word这一章中的内容作为案例,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并进行了有效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案例:电子板报的制作 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更具个人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插入恰当的图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教学中安排了对有无文本框下的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淡化处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 学生分析: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学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 过程方法目标:1、熟练运用WORD 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2、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2、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3、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养成良好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 教学难点: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对于 WORD 这一章的教学,我采取的是:布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学→教师穿插介绍知识重点和难点→归纳结论、评价成果,即学生通过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并在其中要求融入审美情趣、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的展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指导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四、教学过程设计(开放型、小组协作学习) 1、新课导入 2、教与学的过程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计划 ----姓名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通过实际应用等方式切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知,结合计算机上机操作以及多媒体教学,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运用兴趣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法、情景创设、协作交流、自主学习、讨论法、类比法等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案

总课时号1-2班级12计算机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地点电教中心 课题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时数2课时 在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用计算机收集信息。计算机应用能力正成为我们背景分析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主要应用。 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了解输入、输出设备与主 机的连接。 学习目标2.能力目标:能根据用途开列计算机硬件清单、会安装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 设定会更新操作系统。 3.情感目标:在动手中认知、在实践中思考、在练习中提高技能,激发进一步学 习的兴趣。 学习任务描述利用实物及图片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安装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 教学情景创设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组装计算机的流程。利用实物及图片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时间资源:课前、课内、课后的设计与安排; 材料资源:供拆装的台式机、xp安装盘、计算机图片等。 教学资源信息资源:网络 准备 人员资源:师生资源 设备资源:学生用电脑 环境资源:机房 教学反思

内容方法 [新课引入]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用计算机收集信 息。计算机应用能力正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下面,让我们从解剖一台计算机开始踏上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之旅。 [新课] 一、过程分析 过程展示: 介绍计算机发展过程、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拆卸计算机、。 二、场景创设 1、材料准备 计算机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课件 2、设备准备 供拆装的台式机 三、实施 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代别年代逻辑部件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 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 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1965~1970集成电路 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1971~现在大规模及超大规 规模IC时代) 模集成电路

XX年中职计算机教学案例

XX年中职计算机教学案例 XX年中职计算机教学案例范文有效教学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中职计算机课堂,如何在短短45分钟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收获更多,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下面本人以实际教学为例,跟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教学事半功倍。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教师灵活备课一个称职的教师,课前必做好充分准备,不但要预先研究和处理好教材,还要根据学生总体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选定课堂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我在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这一章之前,根据这一章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设置了有效的教学设计。为了达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特点、系统组成这一知识目标,我采用了课堂抢答及奖励的方式,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特点等知识按顺序系统地设

计为一系列的问题,并且给出选项,让学生课堂上进行抢答,每抢答对一题给一分。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我干脆搬了台主机到讲台上,随机地指着上面的组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抢答,也是每答对一题给一分。最后以积分的高低给前十名的同学颁发一些小奖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形成信息安全意识,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我搜集了很多案例,让学生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之后,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安全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学生有针对性预习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位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接受新的知识,就算教师讲得再好,学生听不懂或者难听懂,课堂的效率也是低下的。因为学生课前知识的准备程度会影响到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而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引导学生提前预习,然而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对课堂教学起作用,就要看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否具有针对性了。例如我在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一章之前,根据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我让学生先用word文档写好一篇自我介绍的简单材料,然后选定一些自己平时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并且给他们留下一个问题:是否想让自己的这篇自我介绍以更美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稿2011/10/5) 1、计算机发展简史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我国计算机发展 我国电子计算机研究工作起步于1956年 1958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DSJ-1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精确度高 (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字长 (2)主频 (3)运行速度 (4)内存储容量 5、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只能 (6)网络应用 (7)多媒体应用 6、计算机的分类 (1)从计算机规模来分,有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2)从信息表现形式和被处理的信息来分,有数字计算机(数字量、离散的)、模拟计算机(模拟量、连续的)、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按照用途来分,有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4)按采用操作系统来分,可分为单用户机系统、多用户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实时计算机系统。 (5)从字长来分,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计算机。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模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既为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体系设计思想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去年教材) (3)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 9、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其中控制器、运算器及寄存器等组成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OS)、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检测诊断程序、编译系统、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包括管理软件、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及为用户需求开发设计的软件等。 10、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功能 中央处理器的英文缩写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块体积不大而集成度非常高、功能非常强大的芯片,在微型计算机中也称它为微处理器。它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 ①运算器是负责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器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累加器、状态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等组成。 运算器的功能是: (1)实现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2)暂时存放参与运算的数据和某些中间运算结果; (3)挑选参加运算的数据,选中被执行的运算功能,并把运算结果输到所要求的部件中。 ②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用来实现计算机本身运算过程的自动化,其作用是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工作。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按照指令功能的要求进行所需要的操作。 ③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记忆部件,是计算机各种信息存放和交流的中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按照指定地址存入和取出信息。 ④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如键盘、鼠标。输出设备的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以能为人或其它设备所接受的形式输出,如显示器和打印机。 11、数制(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及相互转换,仅限整数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案例分析-教育文档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有没有效,是低效还是高效,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上,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上,让每一个学生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仅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所在。笔者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策略等进行分析,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些理念和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 Word软件的应用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笔者选取Word这一章中的内容作为案例,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并进行了有效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案例:电子板报的制作 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更具个人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插入恰当的图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教学中安排了对有无文本框下的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淡化处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 学生分析: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计

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学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 过程方法目标:1、熟练运用WORD 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2、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2、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3、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养成良好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 教学难点: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对于 WORD 这一章的教学,我采取的是:布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学→教师穿插介绍知识重点和难点→归纳结论、评价成果,即学生通过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并在其中要求融入审美情趣、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的展示。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郝 俊 丽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案.docx

总课时号1-2班级12计算机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地点电教中心课题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时数 2 课时 在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用计算机收集信息。计算机应用能力正成为我们 背景分析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主要应用。 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了解输入、输出设备与主 机的连接。 学习目标 2.能力目标:能根据用途开列计算机硬件清单、会安装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设定会更新操作系统。 3.情感目标:在动手中认知、在实践中思考、在练习中提高技能,激发进一步学 习的兴趣。 学习任务 利用实物及图片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安装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 描述 教学情景 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组装计算机的流程。利用实物及图片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创设 时间资源:课前、课内、课后的设计与安排; 材料资源:供拆装的台式机、xp 安装盘、计算机图片等。 教学资源信息资源:网络 准备 人员资源:师生资源 设备资源:学生用电脑 环境资源:机房 教学反思

内容方法[ 新课引入 ]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用计算机收集信 息。计算机应用能力正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 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下面,让我们从解剖一台计算机开 始踏上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之旅。 [新课] 一、过程分析 过程展示: 介绍计算机发展过程、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拆卸计算机、。 二、场景创设 1、材料准备 计算机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课件 2、设备准备 供拆装的台式机 三、实施 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代别年代逻辑部件 第一代1946~ 1957电子管 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 1964晶体管 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 1965~ 1970集成电路 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 1971~现在大规模及超大规 规模 IC 时代)模集成电路

职高计算机教案

李新

【课题】1.1 了解计算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和了解的图片、文字资料,描述计算机在生产、生活、工作、科研、国防等场合的应用,并能说出各种应用领域的特点。能够表述计算机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图片、文字记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过程,认识计算机的分类与各类的特点。描述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从而体会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 (3)能够结合计算机应用的具体事例,结合计算机发展及在生活、工作、社会各个不同场合中的应用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进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理解计算机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及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列举计算机分类产品及使用场合。 情感目标: 培养正确了解计算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计算机发展及分类; (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1)识别并区分计算机发展阶段; (2)收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案例,描述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从生活实例中搜集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探讨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备品】 多媒体电脑室。 【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教学过程】

课题名称:1.2 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 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2)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 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 的种类。 (3)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 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4)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 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5)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 盘驱动器等。 2.操作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2)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3)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3)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4)认识主板的接口。 (5)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教学难点 (1)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2)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最新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案

总课时号1-2 班级12计算机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地点电教中心课题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时数2课时 背景分析在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用计算机收集信息。计算机应用能力正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计算机的 发展和主要应用。 学习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了解输入、输出设备与主 机的连接。 2.能力目标:能根据用途开列计算机硬件清单、会安装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 会更新操作系统。 3.情感目标:在动手中认知、在实践中思考、在练习中提高技能,激发进一步学 习的兴趣。 学习任务 描述 利用实物及图片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安装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 教学情景 创设 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组装计算机的流程。利用实物及图片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时间资源:课前、课内、课后的设计与安排; 材料资源:供拆装的台式机、xp安装盘、计算机图片等。信息资源:网络 人员资源:师生资源 设备资源:学生用电脑 环境资源:机房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实施 内容方法[新课引入]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用计算机收集信 息。计算机应用能力正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 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下面,让我们从解剖一台计算机开 始踏上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之旅。 [新课] 一、过程分析 过程展示: 介绍计算机发展过程、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拆卸计算机、。 二、场景创设 1、材料准备 计算机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课件 2、设备准备 供拆装的台式机 三、实施 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代别年代逻辑部件 第一代 电子管时代 1946~1957 电子管 第二代 晶体管时代1958~1964 晶体管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1965~1970 集成电路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IC时代)1971~现在 大规模及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

中职计算机基础WORD学习教案.doc

.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上课时间第周周第节课题第 4 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 4.4制作电子小报 知识与技能方面: 1 会使用 Word中的图片编辑功能 教学目标 2熟悉图文混排、页面设置和文本框及艺术字使用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类型教学方法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新授课 讲授 一课时 图文混排、页面设置和文本框及艺术字使用图文混排 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电子宣传品是如何设计制作的。 Word 是一个智能化的办公软件,它提供了强大的图文混排功能。 此时,教师可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小报设计作品,让学生了解电子小报的结构、版面布局等,使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容:第 4 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 4. 4制作电子小报 一分隔符的设置 (1)选定需要插入分隔符的位置。 (2)选择“插入”→“分隔符”命令,弹出“分隔符”对话框。 (3)选择分隔符或者分节符的类型,单击“确定”按钮。 二分栏符的设置 (1)选中需要分栏的文本容。 (2)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弹出“分栏”对话框。 (3)选择分栏数目、各栏的宽度、两栏之间的距离,以及是否需要分隔线等。 (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分栏设置。 三首字下沉 (1 )把光标定位到需要首字下沉段落任意位置。若要使段首的一个词下沉,则要选中这个词。

. (2)选择“格式”→“首字下沉”命令,弹出“首字下沉”对话框。 (3)选择“下沉”选项,设置“字体”和“下沉行数”,单击“确定”按钮。 四脚注尾注及批注 (1)将光标定位到要插入脚注或尾注的位置 (2)选择“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命令,弹出“脚注和尾注”对话框五设置文本框格式 双击文本框,弹出“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4. 4 制作电子小报三首字下沉 ( 1)把光标定位到需要首字下沉段落任意位置 一分隔符的设置( 2)选择“格式/ 首字下沉” ( 1)选定插入分隔符的位置四脚注尾注及批注 ( 2)选择插入 / 分隔符( 1)将光标定位到要插入脚注或尾注的位置二分栏符的设置( 2)选择“插入/ 引用 / 脚注和尾注命令( 1)选中需要分栏的文本容。五设置文本框格式 ( 2)选择“格式/ 分栏”双击文本框,弹出“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