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

一、口算。

810-200= 700-110= 63÷9= 405+396≈

150+50= 8×9=6÷6= 398+101≈

900-80= 76+24= 120-90= 798+95≈

2400-600= 24-24= 8×4= 207+402≈

2500+50= 6×6= 25÷4= 101+405≈

二、填空。

1、725里面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3个百和6个一合起来是( )。

2、40个十是( ),10个百是( ),6000里面有( )个百。

3、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4、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 位,第( )位是千位。

5、一个除数是5的除法算式,余数可能是( )。

6、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⑴一块橡皮长35( ); ⑵一根铁钉长2( );

⑶小明身高12( ); ⑷一幢楼房高约24( );

⑸一枚5角硬币厚约1( );⑹一棵大树高约9( ) 。

7、在○里填上>、<或=。

868○8862080○2008 四千八百零六○4806 40厘米○4分米 26毫米○2厘米 1米○100厘米

8、按规律继续填下去。

579、589、599、( )、( );

320、310、300、( )、( )。

9、在( )里最大能填几?

3×( )<14 ( )×9<673×( )<19

34>( )×6 23>( )×9 43>( )×6

10、比较:30毫米,4分米,8厘米,50毫米,17分米,80米( )<( )<( )<( )<( )<( ) 11、

这把直尺的长大约是1( )。图上铅笔的长是( )厘米。

三、在( )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由6个千、5个百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

①653 ②6530 ③6503

(2)在416这个数里“4”表示什么? ()

①4个一②4个十③4个百

(3)678最接近几百? ()

①600 ②700 ③800

(4)与499相邻的两个数是( )

①497和498 ②500和501 ③498和500

(5)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大于500? ()

①299+185 ②136+398③67+414

四、用竖式计算。

70÷9= 473+256= 403-158= 验算:

475-388= 169+78+84= 325+167+307=

验算:

五、操作题。

4、分别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六、解决实际问题。

1、诚信小学师生植树,如果每排种9棵,80棵树苗,可以种几排,还剩多少棵? □○□=□( )

2、小红今年9岁,姥姥的年龄是小红的8倍,姥姥今年多少岁?

□○□=□( )

3、水费:98元电费:180元电话费:95元

(1)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去缴这三项费才够?在合适的答案下打“√”。200元 300元 400元

( ) ( ) ( )

(2)算一算,这三项费共多少元?

4、白鸡有217只,黄鸡比白鸡多35只,黑鸡比黄鸡少52只。

(1)黄鸡有多少只?

算式:

答:黄鸡有( )只。

(2)黑鸡有多少只?

算式:

答:黑鸡有( )只。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乘除混合练习

A 1)6×3= 2) 5+58= 3) 24÷3= 4)3700-370= 5) 8500-5500= 6) 58-36= 7) 4×8= 8)8×9+21= 9)8×9+21= 10)420+80= 11) 4×3÷2= 12)4600+4700= 13)27÷3+6= 14)9×9= 15)280+450= 16)27÷9= 17)43-30= 18)8÷1= 19)420+80= 20)64-8= b 21)96-42= 22)730-190= 23)78+15= 24) 27-3= 25)81÷9= 26)8÷2= 27)3200+5100= 28)12÷4+18= 29)32÷8= 30)25÷5+36= 31)64-8= 32)64÷8= 33)7000+3000= 34)8÷4+48= 35)4×8—4= 36)430+1000= 37)280+450= 38)64÷8= 39)4×8-5= 40)1800-900= c 41) 96-42= 42)49÷7+7= 43)5+58= 44)4900-1800= 45)12÷4+18= 46)58-36= 47)64-8= 48)21÷3= 49)42÷7= 50)35÷7= 51)1200-400= 52)280+450= 53)1200-400= 54)9×9= 55)43-30= 56) 83-20= 57)24÷3= 58)42÷7= 59)54÷9= 60)36÷6=

d 61) 8÷1= 62)280+450= 63)14÷7= 64)6×5+37= 65)72÷9= 66)42+13= 67)53+8= 68)5×7= 69)24+8= 70)8÷4×3= 71)80-44= 72)800+900= 73)42÷7= 74)58-36= 75)6×3= 76)35÷7= 77)34+9= 78)64-8= 79)4×8= 80)7÷7= e 81)21÷3= 82)3700-370= 83)800+900= 84)53+8= 85)800+900= 86)54÷9= 87)24÷3= 88)25÷5+36= 89)6×5+37= 90)280+450= 91)42÷7= 92)64÷8= 93)84+7= 94)4×9= 95)64÷8= 96)72÷9= 97)56÷7-3= 98)6×3= 99)8÷2= 100)34+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全面复习与巩固提高 一、解决问题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1 桌上有18个苹果,小明吃了3个,妈妈又吃了2个,现在桌上还剩多少个苹果? 方法一:方法二: 分步计算:18-3=15(个)分步计算:3+2=5(个) 15-2=13(个)18-5=13(个) 综合算式:18-3-2=13(个)综合算式:18-(3+2)=13(个) 练习: 小明、小刚和小红每人都做了5朵红花,小聪做了7多红花,他们四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 爸爸妈妈和小明一共吃了15个李子,爸爸妈妈每个人吃了4个李子,那么小明吃了几个李子? 2、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比如:18-3-2= 18-(3+2) 练习: 加括号:27-11-7= 78-20-28= 去括号:33-(5+6)= 55-(5+10)=

3、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4、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35+56=91 73-31=42 91-28=63 42-18=24 综合算式:35+56-28=63 综合算式:73-31-18=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6=41 67-31=36 91-41=50 18+36=54 综合算式:91-(15+26)=50 综合算式:18+(67-31)=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42 8×9=72 78-42=36 92-72=20 综合算式:78-6×7=36 综合算式:92-8×9=20 练习: 33+15=48 61-11=50 48-11=37 50+18=68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21+20=41 3×7=21 83-41=42 73-21=52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歌: 收集信息不遗漏 计算方法弄清楚 分步综合自己选 方法多样才灵活 仔细计算别搞错 检查过后要答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不能平均分。 有余数除法的写法、读法: 例:写法:9÷4=2……1(知道各部分的名称,9是被除数、4是除数、2是商、1是余数。) 读法:9除以4商2余1. 例:①19÷9=2……1读作:() 19是(),9是(),2是( ),1是()。 ②41÷5=8……1读作:() 其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③被除数是73,除数是8,商是(),余数是()。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例:①除数是4,商是8,余数是3,则被除数是()。 ②一道除数是6的有余数除法,余数可能是()。 3、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一商二乘三减四比较) 例:列竖式计算。 ①21÷5=②19÷6=③48÷9= 4、解决问题

例:①17根小棒,每3根一份,分成()份,还剩()根。算式为(②搭一顶帐篷需要9米布,43米布最多可以搭多少顶帐篷? ③野营小队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④有58个茶杯,每7个装1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1、“千”的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例:①()个10是100;()个100是1000。 ②1000里面有()个100,()个10,()个1。. ③比299大1的数是()。 2、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 800读作:(),组成()。 808读作:(),组成()。 880读作:(),组成()。 3、“万”的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4、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例:①在2371中,2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表示(),1在()位上,表示()。 ②4050读作(),组成()。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人教版)

2018—2019学年小学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试卷 数学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一、填一填。(共25分) 1.把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六九( ) 七八( ) 四八( )。 2.在算式6×7=42中,6和7是( ),42是( )。 3.根据口诀“四九三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 )。 4.一个长方形有( )个角,它们都是( )。 5.一只手有5根手指头,4只手有( )根手指头,9只手有( )根手指头。 6.9+9+9=( )×( ),读作:( )。 7.5个3相加的和是( )。5与3的和是( )。 8.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9 、 3×9 7×8 5×7-1 10.钟面上,4时整, 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角; ( ) 角。 11. 或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3+3和3×3的结果相同。 ( ) 2.3×6+3=3×7 ( ) 3计算6×4和4×6都用同一句口诀。 ( ) 4.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大。 ( )

5.黑板上的直角比数学书上的直角大。()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2分) 1.乘积是56的算式()。 ①60-7②7×8③6×9 2.两个因数都是8,正确的算式是()。 ①8+8②2×8③8×8 3.张老师购回两盒铅笔,一盒9枝,一盒6枝,一共有()枝铅笔。 ①15②54③30 4.妈妈买了一本书,付了三张5元的,一张10元的,这本书()元。 ①15②10③25 5.小红一天看6页书,一个星期看多少页?列式()。 ①6×5②6+7③6×7 6.下面图形中()不是角。 ① ② ③ 四、画一画 ,写一写 ,填一填。 (10分) 1.以 P点为顶点 ,画一个直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p 2.在方格子中按规律画出第四个图形并填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执教者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教学进度表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完整)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二年级数学 质量检测卷(试卷八) 一、填空。(1-8题每空1分,9-10题每题2分,共22分) 1、把20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 20个☆,每4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份。 2、100厘米=()米27米-9米=()米 3、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右面的图形中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5、()里最大能填几? ()×4<26 6×()<32 68>9×( ) 6、在○里填上“>”、“<”或“=”。 8×6○48 7×7○47 5×9○46 7、小芳走一步的距离是48()小东的身高是123() 课室大约长10() 8、三个好朋友握手,每两人握一次,要握()次手。 9、 10、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米 50厘米 5米50厘米 5厘米

二、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一条直线长100米。()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条对称轴。() 3、5米和50厘米一样长。() 4、用数字2、4、6能排成六个不同的两位数。() 5、直线一定比射线长。() 三、计算。(1题12分,2题12分,共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5 × 9 = 9 × 7 = 3 × 4 = 7 × 7 —7 = 8 × 6 = 5 × 9 = 5 × 8 = 3 × 9 + 9 = 32 —7 = 30 + 38 = 55 + 9 = 67—30 + 22 = 2、笔算下面各题。 19 + 58 90—45 29 + 35 + 9 75—46 + 31 四、请你画一画。(每题2分,共6分)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对称图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小学各年级知识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应用题大全

1、葡萄 18元苹果 20元雪梨 7元香蕉 3元。雪梨和香蕉一共要多少元?苹果比葡萄贵多少元? 2、三个小队一共捉了42条虫子,第一队捉了18条,第二队捉了16条。第三小队捉了多少条虫子? 3、停车场上有65辆小汽车,开走了31辆,还剩下多少辆?又开来6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小汽车多少辆? 4、白楼小学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38人,三班有39人。二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二班共有多少人?二年级三班比二年级一班少几人? 5、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

6、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7、三个小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组修理了20把,第二组修理了18把。第三组修理了多少把? 8、二(2)班有51人,跳绳的有25人,拍皮球的有8人。其余的踢球,踢球的有多少人? 9、二(1)班有男生19人,女生14人。二(2)班比二(1)班少2人。二(2)班有多少人? 10、二(1)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21人,如果每排座8人能座几排?

11、面包师傅做了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个,小红买走了25。你还可以买几个? 12、王老师买8条跳绳用了40元,一个皮球比一条跳绳贵3元,一个皮球多少元? 13、一本应用题练习册,有应用题50道,红红每天做5道,几天做完? 14、李老师有415本练习本,发给二年级同学196本,一年级同学208本。李老师还剩多少本? 15、李老师有50元钱。买3个小足球用去了36元,剩下的钱正好买2副球拍,每副球拍多少钱?

16、玩具厂打算做50个布娃娃。已经做了32个,剩下的要在3天内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个? 17、学校开展植树活动,运回树苗76棵。五年级领走27棵,六年级领走33棵,还剩下多少棵树苗? 18、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19、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共有多少把? 20、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半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半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 成学习任务。由于本班学生基本来自本镇各个村居,还有部分是外来民工子女,基础较弱。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另外,关注 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 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 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 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 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 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 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 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 法的互逆关系。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 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 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 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重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重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2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2分,密封线外请勿作答。 一、填空题(共2大题,每题5分,共计10分)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三( ) 四( )二十四 三( )十八 三五( ) ( )二得四 五五( ) ( )四得八 四( )二十 2、我会填。 1.3085里面有( )个千、( )个十和( )个一。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一定要比( )小。 3.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 )<27 ( )×8<49 6×( )<51 7×( )<32 ( )×9<44 5×( )<31 二、计算题(共2大题,每题6分,共计12分) 1、脱式计算。 72÷(3×3) (82-18)÷8 88-(46-18) 5×(28÷7) 2、直接写得数。 540+450= 906-609= 1800-900= 650+730= 2130+230= 500-328= 980-460= 7540+340= 三、列竖式计算(共2大题,每题6分,共计12分) 1、列竖式计算。 39+28= 83-56= 90-42= 74-18= 70-24-16= 28+36+19= 71-34+26= 64+17-25= 2、列竖式计算。 四、选一选(共8小题,每题2分,共计16分) 1、食指的宽度( )。 A 、1厘米 B 、10厘米 C 、1米 2、在( )÷3=8……2这一算式中,被除数是( )。 A 、26 B 、28 C 、24 3、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是( )。 A 、长方形 B 、正方形 C 、三角形 4、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5、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 )。 A 、大 B 、小 C 、无法确定 6、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 )。 A 、16 B 、10 C 、64 7、2406中的4表示( )。 A 、4个百 B 、4个十 C 、4个一 8、所有的( )大小都是相等的。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五、判断对与错(共1大题,共计10分) 1、判断题:(对的打 √ ,错的打 × )。 1、在算式24÷6 = 4中,6是除数,24是被除数,4是商。 (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整理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整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是等分;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是包含分。 3、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如:20 ÷ 4 = 5读作:20除以4等于5。 ┆┆┆ 被除数除数商 5、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6、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7、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8、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9、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 10、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11、平移:是指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12、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固定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13、混合运算规律: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 ①解决乘船(车)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进一法”。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去尾法”。③解决规律排序问题时;找出排列规律是关键。15、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余数是1。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7、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8、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19、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②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一位一位的比较下去;直到比出大小。 20、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某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21、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22、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23、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清华大学ansys基础教程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课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6.xed 上 机 指 南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2002年9月

说明 本《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6.1ed:上机指南》由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石伟老师组织编写,由助教博士生孔劲执笔, 于2002年9月完成,基本操作指南中的所有算例都在相应的软件系统中进行了实际调试和通过。 本上机指南的版权归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所有,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

目录 Project1 简支梁的变形分析 (1) Project2 坝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受力分析 (3) Project3 受内压作用的球体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5) Project4 受热载荷作用的厚壁圆筒的有限元建模与温度场求解 (7) Project5 超静定桁架的有限元求解 (9) Project6 超静定梁的有限元求解 (11) Project7 平板的有限元建模与变形分析 (13)

Project1 梁的有限元建模与变形分析 计算分析模型如图1-1 所示, 习题文件名: beam 。 NOTE:要求选择不同形状的截面分别进行计算。 梁承受均布载荷:1.0e5 Pa 图1-1梁的计算分析模型 梁截面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截面(单位:m ): 矩形截面: 圆截面: 工字形截面: B=0.1, H=0.15 R=0.1 w1=0.1,w2=0.1,w3=0.2, t1=0.0114,t2=0.0114,t3=0.007 1.1 进入ANSYS 程序 →ANSYSED 6.1 →Interactive →change the working directory into yours →input Initial jobname: beam →Run 1.2设置计算类型 ANSYS Main Menu : Preferences →select Structural → OK 1.3选择单元类型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Beam 2 node 188 →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 →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1.4定义材料参数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 →input EX:2.1e11, PRXY:0.3 → OK 1.5定义截面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Sections →Beam →Common Sectns →分别定义矩形截面、圆截面和工字形截面:矩形截面:ID=1,B=0.1,H=0.15 →Apply →圆截面:ID=2,R=0.1 →Apply →工字形截面:ID=3,w1=0.1,w2=0.1,w3=0.2,t1=0.0114,t2=0.0114,t3=0.007 →OK

(完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计算题

二()班姓名___________()分钟做()题,对()题 9+27= 59+5= 8+85= 8+23= 8+39= 67+30= 3+97= 37+3= 14+8= 6+37= 64+9= 16+8= 17+4= 69+6= 86+10= 54+5= 9+42= 83+7= 64-40= 4+64= 59+6= 1+29= 6+7= 16+4= 39+9= 8+65= 36+8= 5+56= 9+81= 2+88= 65+6= 15+6= 55+9= 7+17= 4+97= 17+9= 4+29= 40+18= 9+29= 91+6= 13+7= 95+5= 69+20= 58+9= 2+98= 59+1= 27+8= 4+72= 6+70= 9+76= 9+41= 85+8= 98+8= 15+8= 47+7= 7+66= 6+63= 16+9= 47+8= 78+3= 39+7= 96+4= 6+76= 7+61= 59+40= 1+65= 27+8= 15+9= 9+40= 6+47= 30+56= 60+24= 38+30= 7+29= 56+3= 64+8= 9+30= 29+9= 12+9= 77+7= 45+7= 78+8= 12+8= 56+6= 45+4= 14+8= 75+5= 18+8= 4+89= 8+35= 7+89= 65+6= 4+86= 76+7= 82+7= 9+31= 65+3= 29+20= 65-50= 67+6=

二()班姓名___________()分钟做()题,对()题12 - 4= 88 - 27= 74 - 4= 25 - 0= 90 - 50= 70 - 28= 100 - 94= 49 - 6= 72 - 10= 47 - 2= 46 - 26= 85 - 80= 75 - 8= 50 - 50= 41 - 3= 9 - 0= 70 - 48= 91 - 5= 98 - 4= 40 - 20= 81 - 6= 50 - 34= 73 - 7= 18 - 9= 26 - 20= 40 - 24= 40 - 40= 50 - 48= 69 - 24= 30 - 24= 34 - 6= 32 - 4= 90 - 8= 79 - 21= 85 - 5= 70 - 40= 42 - 0= 43 - 3= 92 - 63= 20 - 17= 92 - 72= 92 - 2= 50 - 36= 60 - 30= 80 - 10= 18 - 15= 50 - 1= 19 - 2= 100 - 22= 24 - 9 48 - 9= 97 - 1= 45 - 29= 93 - 20= 7 - 6= 31 - 8= 80 - 0= 90 - 39= 69 - 10= 82 - 6= 90 - 80= 40 - 4= 16 - 5= 70 - 60= 83 - 3 5 - 30= 90 - 80= 70 - 10= 9 - 6= 99 - 21= 60 - 23= 100 - 75= 50 - 2= 33 - 1= 81 - 9 1 6 - 3= 1 - 0= 78 - 7= 3 7 - 5= 9 8 - 88= 90 - 10= 40 - 7= 75 - 50= 31 - 7= 91 - 3= 64 - 27= 80 - 13= 84 - 0= 40 - 31= 96 - 10= 92 - 20= 35 - 17= 12 - 4= 81 - 27= 74 - 4= 25 - 0= 90 - 50= 70 - 28= 94 - 16 9 - 6=

【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集锦

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 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小兔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还剩多少个? 3.王师傅做了80个面包,第一次卖了17个,第二次卖了25个,还剩多少个? 4.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5.动物园有熊猫4只,有猴子是熊猫的3倍。问一共有熊猫和猴子多少只? 6.图书馆有90本书。一年级借走20本,二年级借走17本。 问图书馆还有多少本书? 7.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问二.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8.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 问一共能坐多少人? 9.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10.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有买来4张,问现在有多少张? 11.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发给二年级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乒乓球? 12.小熊捡了9个玉米,小猴检的是小熊的4倍,他们一共捡了多少个玉米?

13.食品店有85听可乐,上午卖了46听,下午卖了30听,还剩多少听? 14.操场上原有16个同学,又来了14个。这些同学每5个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多少组? 15.小明买了3个笔记本,用去12元。小云也买了同样的6个笔记本,算一算小云用了多少钱? 16.体育室有60副羽毛球拍。小明借走了15副,小亮借走了26副,现在还剩多少副? 17.一小桶牛奶5元钱,一大桶牛奶是一小桶的4倍,买一大一小两桶牛奶共需要多少钱? 18.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9.王老师在文具店买了5张绿卡纸,15张红卡纸。红卡纸是绿卡纸的多少倍? 20.二年级一班有20名男生,22名女生,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几名同学? 21、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18+56=7474-29=45(2)44-17=2727+32=59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