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健康宣教手册讲课教案

中医科健康宣教手册讲课教案
中医科健康宣教手册讲课教案

中医科健康宣教手册

中医科健康宣教手册

肛肠疾病的健康宣教

【疾病相关知识】

发病病因:

(1)人体生理解剖上的弱点:①血液回流阻力变大:肛门位于臀部正中线的会阴及尾骨之间,人直立位后心脏高于肛门直肠,该部的血液回流阻力和地心引力的影响容易造成局部瘀血。②肛门直肠部静脉结构特殊,因肛门直肠部静脉没有静脉瓣,由下而上穿过直肠肌层而回流受压,血液回流瘀滞。③肛腺与肛窦的因素:肛腺为肛窦组织内分泌物黏液的腺体,其分泌的液体通过肛窦管从肛窦部排出到直肠,肛窦开口朝上,大便时粪便由上而下,粪渣和细菌等容易滞留在肛窦内而引起感染,感染沿导管扩散引起肛腺发炎,形成脓(2)大便不规则:①大便干燥:干燥的粪块经肛门排出时,由于承受较强的挤压力,往往会使肛门直肠部淤血甚至裂伤皮肤而疼痛出血而引起肛门疾病。

(3)生活起居与肛肠病:如出差或旅行,改变原来规律,使大便间隔时间延长,造成大便干燥而引起肛门疾病或饮食影响,如饮酒过多或过食辛辣之品可使痔疮发作或劳动强度增加而诱发肛肠病或肛门部受寒冷潮湿或性生活过度,这些因素容易引起肛肠疾病。

(4)职业因素:一些久坐、久站或久蹲的职业,如银行职员、教师等因当人长期坐着或站着,尤其是坐位时肛门受臀部肌肉的压迫,再加腹压影响,使肛周血液循环受阻而患肛门疾病。

(5)其他因素:如妊娠妇女感染、痢疾、肠炎、寄生虫、肛门皮肤病等感染性疾病都可引起周围炎症和静脉内膜炎,使痔血管发生充血、扩张、瘀血而形成痔核。

3发病部位:发病部位特殊化,位于人体的肛肠部位。

4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因为肛门部位每天都要经过大便刺激,且伤口又是开放性,不能达到无菌伤口。

【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准备:在术野范围内的皮肤准备、更换衣服,术晨灌肠:嘱患者侧卧位,灌肠后保留10 min后排便,后清洗肛门等待手术;术前饮食要求:术前晚进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手术前8 h禁食,术后6 h可进食但忌牛奶等产气食物,以避免术后肠道存积气体。勿食香蕉、麻油,以避免排便过早,增加痛苦。

【恢复期健康教育】:饮食与营养:手术后第一天晚,根据术后胃肠情况按医嘱给予合适饮食,术后可进食者,饮食要定时定量,每餐后散步15-20 min或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高含粗纤维、维生素食物为主,如甲鱼、鸽子、瘦肉、新鲜蔬菜(芹菜、黄瓜、青菜)水果等,烹调方式以煮、炖、蒸为主,多饮温开水,禁烟、戒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洋葱、忌食发物,如鲫鱼、芫荽、鹅、公鸡等。伤口自我护理知识:①手术后48 h内不要排便,48 h后可以排便,以免伤口感染、出血。②有便秘者,平时要多喝开水,吃梨、香蕉、蜂蜜、麻油以帮助排便。③术后第一次排便不

要紧张,如有大便,让其自然排出,不要努挣以免出血,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可将臀部浸于水中,使肛内敷料软化后轻轻拔出,后清洗伤口,时间5分钟,洗净擦干后到换药室换药。④肛门周围保持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切口愈合后即可洗澡,但须采用淋浴。

【出院健康教育】:①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愉快,避免急躁,忧虑心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②平时注意肛门部卫生,大便后用温开水坐浴,常洗澡,勤换内裤,内衣,避免肛门部感染及肠道病发生。③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之品,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忌烟、酒、葱、蒜、辣等刺激之品。④平时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时勿用力努挣,给予润肠通便剂,如麻仁丸或开塞露等以通便。大便后清洗肛门,宜用干净柔软的纸巾擦试肛门。⑤注意生活起居,勿做重体力劳动,避免久坐、久蹲、久站等不良刺激。

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太少,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或排便不畅、费力、困难、粪便过于干燥且量少。便秘是一种很常见的

症状,好发于老年人。由于肠道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系统病变,某些药物作用,长期坐或卧床而活动太少的人,以及长期不良的饮食结构均可引起。

保健要点:

1.多吃蔬菜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笋、芹菜、青菜、山芋等。2.每天吃适量新鲜水果。多食蜂蜜、芝麻、胡桃等润肠食物。3.每天清晨,在早饭前30分钟饮一杯温开水。

4.平卧位用双手平放在肚脐上,用适当力量按摩(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早晚各10分钟。

5.每天定时蹲厕所,做腹式运动(即反复用力收腹)。

6.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胃肠动力药物,不要滥用导泻剂。

结直肠息肉

1.定义:结直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结直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等2.病因: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原因至今未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 (2) 遗传因素 (3)炎症刺激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3.注意事项:

(1)结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无痛性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2)结直肠息肉易于癌变,总癌变率为10~20%。故息肉一经发现,即是小息肉,也应及时切除。

(3)治疗方法: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术,同时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息肉有癌变应按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

(4)术前少渣饮食。服用泻药进行肠道准备,饮水量要求达到2000ml以上,直到排出水样清便。

(5)术后2小时可以进食温半流质饮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注意观察大便性质、有无腹痛、腹胀情况,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同时进行补液、抗炎、止血治疗。

痔是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和移位,但传统认为是直肠下段粘膜和肛管皮肤下的曲张静脉团。痔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从事久坐久站工作的人,妇女怀孕、便秘、腹泻的人较易患痔。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

1.平时注意饮食调节,多吃蔬菜、水果,禁辛辣食物和饮酒

2.加强锻炼,多做肛门收缩运动,预防痔疮的发生。

3.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秘者,可服用缓泻剂,如蓖麻油、液体石腊等。

4.避免久站久坐或长期咳嗽等腹内压增高因素。

5.保持肛周清洁,避免肛周感染。

6.术前半流质少渣饮食,术前晚服用泻药。

7.术后深呼吸,及时排尿,必要时采用下腹部按摩、热敷及导尿的方法协助排尿。

8.术后1天PP坐浴,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温度为43—46度,每日早晚及便后各一次,每次15—20分钟。

9术后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多食润肠食品如蜂蜜、香蕉、果汁和青菜汁等,出现排便困难,应及时治疗。

肛裂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的全层裂开所形成的经久不愈的小溃疡。直接原因大多是由于慢性便秘、粪便干结引起的肛管及其皮肤层的损伤,多表现为典型的、反复发作的疼痛、便秘和出血。

1.处理原则:软化大便,保持大便通畅;解除肛门括约肌痉挛,缓解疼痛,促进局部创面愈合。

2.治疗方法:服用通便药物、局部坐浴、扩肛疗法及手术治疗3.健康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调理饮食:多饮水,增加食物中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3)注意卫生,保持肛周清洁。

(4)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

肛肠病术后饮食调护

一.饮食调护的方法

1.饮食种类肛肠疾病手术后饮食一般分为流质、半流质、普食3种。

2.流质此种饮食为液体或糊状无渣饮食,宜少量多餐,2~3h1次,每日5~6次。如米汤、萝卜汤、蔬菜汤、果汁、鱼汤、瘦肉

汤等,适用于锁肛痔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病人,禁忌牛奶、豆浆等产气食品,防止腹胀不适。

半流质此种饮食品种有稀饭、烂面条、蒸蛋、水饺、馄饨、菜末、肉末等。每日4~5次,适用于流质饮食2~3d后无不适的病人及发热、年老体弱的局麻、骶麻手术病人。

普食此种饮食不必受限制,每日3次,除特殊禁忌外,要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及油腻不易消化之品。适用于消化功能正常且处于疾病恢

复期的病人。

二、饮食护理要点

1.饮食调护的宣教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要协助取舒适卧位,关心体贴,并及时询问术后的不适感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同

时说明饮食调护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求得配合,注意观察用药后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其次根据大便情况及时调

整饮食结构,鼓励正常进食。说明只有饮食量足够才能有利于刺激肠蠕动,防止便秘。另外注意饮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利于排便

2.辅助食疗食疗是一种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食品,作为辅助疗法可以配合临床,减少术后并发症。如伤口出血止血可食荸荠粥、藕粥、荠菜粥、黑木耳粥等,促进伤口愈合用乌鱼汤、白及粥等,预防便秘可食绿豆芽炒韭菜、炒芹菜,口服麻油、蜂蜜,大肠癌术后配合化疗者白细胞下降、食欲低下,可食用蘑菇粥、薏苡仁粥、杏仁芝麻粥等。

3.常见饮食宜忌肛肠科饮食应用根据食物的寒、热、温、凉

四气,多用寒凉类、平性类食物,常用的包括肉类:猪肉、牛肉、河蚌肉等,蔬菜:青菜、芹菜、黄瓜、苦瓜等,水果:香蕉、梨子、橙子、

西瓜等,其它如绿豆等。根据食物五味:辛、甘、酸、苦、咸,应以苦味为佳,因苦味具有清热泻下作用,并可配伍适量甘味以养阴和中。苹果含有鞣酸要慎吃,羊肉、狗肉、桂圆、橘子性温要少吃,对于肠癌病人有刺激气味的食物如大蒜、洋葱、韭菜等要禁忌。

4.注意事项注意询问病人病史和民族习惯,及时与膳食科联系,满足需求。尽量在病人餐前30min做好治疗及护理,餐前不与患者

谈论不愉快的话题。注意保持环境清洁舒适,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

境。对家属亲友送来的食物最好通过医务人员检查或认可后再食用。另外餐具的清洁、饮食的清洁及定时定量也不能忽视。

5.出院饮食指导肛肠科患者出院后保持大便通畅最重要。

平时饮食规律,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经常按摩腹部,并适当活动,有利于排便。另外吃饭时细嚼慢咽,少说话,防止吞服异物

中医疾病健康宣教

眩晕的健康宣教

【疾病相关知识】

诱因: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瘀血内阻、痰浊中阻;

主要症状: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昏倒等症状。

【饮食指导】

宜食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血肉有情之品,如海带、鱼类、豆类、瓜果蔬菜及粗粮;

规律饮食,忌肥甘厚味、动物内脏;

戒烟、酒,勿食辛辣刺激食物。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不同的眩晕情况指导其服用不同中药的方法;

【心理指导】

稳定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避免情志刺激、过度紧张而加重眩晕;

掌握自我制怒方法,遇事多理解、谅解,减轻或控制心烦、郁怒的情绪。

【健康指导】

环境宜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避免强光、噪音;

避免饱食、暴食、受凉、劳累等诱发因素;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限量进行锻炼。

不寐的健康宣教

【疾病相关知识】

诱因:情志所伤、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血虚肝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

主要症状: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或时寐时醒;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

【饮食指导】

清淡易消化食物;规律进餐,晚餐不宜过饱;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不同的不寐情况指导其服用不同中药的方法;

【心理指导】

保持平静心情,避免过度激动及紧张;遇事设法缓解,如倾诉、寻求帮助。

【健康指导】

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避免强光、噪音刺激;

清淡易消化饮食,气血不足者适当进补,如红枣莲子粥;阴虚火旺者,每晚睡前饮一杯牛奶;白天尽量减少睡眠,有计划的进行适当活动。

内伤发热的健康宣教

【疾病相关知识】

阴虚发热:午后发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

血虚发热: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疲乏力,心悸不宁,面色少华,唇甲色淡;

气虚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

阳虚发热: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

气郁发热: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

淤血发热: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黯,舍质青紫或有淤点、瘀斑。

痰湿郁热:低热,午后热甚,心内烦热,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稍滞不爽。

【饮食指导】

滋阴清热、健脾益气、补血养心食物,宜清淡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之品,如百合莲子粥、红枣山药粥、黄茋粥、动物肝、心等;规律进餐。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遵医嘱用药,按时服药;

服药后加服温开水、加被。

【心理指导】

勿紧张、焦躁,保持平静心情;

创建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避免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刺激;

使用放松技术,解除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

【健康指导】

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光线宜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