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专题训练

文言句式专题训练
文言句式专题训练

文言句式专题训练

1.选出对并于前置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残贼公行,莫之或止②缚者曷为者也

②③豫州今欲何往④宋何罪之有

③⑤君何以知燕王⑥某一人专心致至,唯弈秋之为听

④⑦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⑧子何而往

⑤⑨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⑩唯才是举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 B.①⑦/②③④⑤⑧⑨/⑥⑩

C.①②⑦/③④⑤⑧/⑥⑨⑩ D.①②⑦/③④⑤⑧⑨/⑥⑩

2.对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②②居则曰:“不吾知也。”

③③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④④然则将军之仇报,而见陵之耻除矣

⑤⑤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⑥⑥吾不能举全吾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⑦⑦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⑧⑧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⑨⑨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⑩⑩初十日,遂被逮

?11环村居者皆猎户

?12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1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4秦王不缶,为一击。15刘备,天下袅雄。1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1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8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1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0巫妪弟子是女子也。2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3.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将每组中不同类的一项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① 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今时为谷中大水冲激。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 A .予羁縻不得还。

B. 风流总被鱼打风吹去。

C. 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

D.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③ A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B. 附敌附远,何招而不致?

C.古人之不余欺也。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4、在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号里,补出画线部分所省略的词语。

①曰:“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曰:“不若与人。”()

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③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④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5、与“操军破,必北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血色罗裙翻酒污。

6、与现代汉语语序相同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狼未之知矣(之,代词)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此余之所得也

7、判断下列表问句式的特点。

A.反问

B.询问或设问

C.比较、选择

D.推测、估计

E.委婉的否定

①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②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④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束之,无乃不可乎?()

⑤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至秦,会庄襄五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谁秦王曰:“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因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遂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苑,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史记·李斯列传》

①下面的句子,各有下列何种语法现象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定语后置 D.双宾语

(1)不韦贤之,伍以为郎。()

(2)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3)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②补出下列句子所省略的词语

(1)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2)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3)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9、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①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有几个写几个。

②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③“释之,以为寡人戒。”是一个省略句,下面补出省略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D )

A、“(然则)释之,以为寡人戒。”

B、“释之(否),以为寡人戒。”

C、“释之,以为寡人(之)戒。”

D、“释之,以(之)为寡人戒。”

④翻译:“莫乐为人君”正确的一项是( B )

A、别乐滋滋地当人君

B、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

C、不快乐的是人君

E、没有一个人乐意当人君

F、

⑤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B、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C、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0、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跋绍兴间诏书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仇敌俱存也,悲夫!”人服其警切。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工商业)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音móu,均等)矣。”故以“稼”名轩。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①下面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B、养生之具不求于人

C、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③下面句子中“是”作判断动词的一项是()

A、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

B、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C、原此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D、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③翻译“尝跋绍兴间诏书曰”正确的一项是()

A、他试着在绍兴写跋文告谕其部属说

B、他曾在一份绍兴年间的诏书后面写了一段跋文说

C、他试着在绍兴年间的诏书后面写了一段跋文说

D、他曾在绍兴写跋文告谕其部属说

学生版:文言特殊句式巩固训练(1)

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 ——对点训练 1 .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 .斯固百世之遇也 2 .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 A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 .洎牧以谗诛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智勇多困于所溺 3 .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4 .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 .此世所以不传也 C .夫水,智者乐也 D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5 .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B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戍卒叫,函谷举 C .断头置城上有碑仆道 D .而今安在哉余是以记之 6.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 .师不必贤于弟子尝学瑟琶于穆曹二善才 B .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C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秦虎狼之国 D .俯察品类之盛时有宦人密视君者 7.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 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则曰:不吾知也⑥竖子不足与谋 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A .①⑧/ ②⑦/ ③⑤/ ④/ ⑥⑩/ ⑨ B .①⑤/ ②⑦/ ③⑥/ ④⑨/ ⑧⑩ C .①⑧/ ②⑤/ ③⑥/ ④/ ⑦⑩/ ⑨ C .①⑧/ ②⑤/ ③⑥/ ④⑩/ ⑦⑨ 8 .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凌万顷之茫然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臣未之闻也⑤下流多谤议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⑦不能容于远近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⑨战于长勺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⑾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⑿何故不使知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2019文言句式练习题

文言句式练习题9、26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C.六国破来,非兵不利,战不善 D.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2.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不能容于远近 3.下列各句中是定语后置现象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子何恃而往? C.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刘备,天下枭雄 4.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的一项是()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一旦山陵崩,信陵君何以自托于赵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5.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 B.夫天者,人之始也 C.然是说也,余常疑之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夫晋,何厌之有? 7.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8.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B.①甚矣,汝之不惠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①大王来何操?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B.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

文言文有四种基本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 一、倒装句 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倒装句:宾语前置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2、何以战? 依靠什么去迎战? 3、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7、唯才是举。(是,宾语提前标志) 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 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 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 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 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15、宋何罪之有? 宋国又有什么罪呢? 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抗我) 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 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 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乎东西叫嚣) 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 6、信义著于四海。 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

文言句式练习精品(含答案)

文言句式练习1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D. “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2.B.(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3.A.(主谓倒装。)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D.(“大阉之乱”一句没有宾语前置。)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夫晋,何厌之有?/ 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5.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 B.宾语“何”前置 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 D.“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6.B.(都表被动。)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徐闻实中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画出下面句子的主谓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定:( )状:《》补:〈〉)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3、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4、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5、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导入: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格式写三个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项练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项练习 班级姓名成绩 一、句式判断 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何为其然也? 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D. 沛公安在? 3、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不能容于远近 D.此亡秦之续耳。 6、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客有吹洞萧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7、从句式角度看,写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

A、聚之咸阳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D、戍卒叫,函谷举。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是社稷之臣也。 9、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0、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A、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徘徊于斗牛之间 1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妪,先大母婢也。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 C、大王来何操? D、余威震于殊俗 1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凌万顷之茫然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以为桂林、象郡 1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金城千里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1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渺渺兮于怀 D、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15、下列句式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竖子不足与谋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6、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 C、生孩六月,慈你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文言句式练习

文言句式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377 更新时间:2009-10-15 文 章录入:admin]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答案]B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案]D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答案]C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答案]A 11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 [答案]A 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上海高考题)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 B.1、4/2、3/5、6/7/8/9 C.1、2/3、4/5、8/6/7/9、10 D.1/2、3、4/6/7/8/9 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 A 和C ,B 和D 。

高中文言句式练习题带答案

一、判断句练习题 1、“乃”帮助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3、“则”辅助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4、“即”辅助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二、被动句练习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三、20选择题检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 20、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 )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B、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D、遂与秦王会渑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1)参考答案 一、BDCA 二、AA 三、20选择 1、D、(“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2、B、(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 3、A、(主谓倒装。)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训练 古诗文阅读 理解文言文句式及翻译文中的句子 人教版

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上不乐,从容问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若太子。”太子入问疾,上使太子齰痈。太子齰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通尝为上齰之,太子惭,由是心恨通。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译文: 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列子·说符篇》 译文: 三、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译文: 四、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发《欧阳公事迹》 译文: 五、阅读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一)形式: 1词语: (1) 连词:则即乃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充即庐江人。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副词:非皆本素……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C、臣本布衣。 D、且相如素贱人。 (3)动词:为 夫执舆者为谁?(区别) 2句式: (1)…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2)……者也例:此沛公之参乗樊哙者也。 (3)…者,……例:天下者,高祖天下。 (4)……也例:戴进,锻工也。 3无标志: 1)有语音停顿: (1)刘备,天下枭雄。 (2)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 2)无语音停顿: (1)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2)晋鄙嚄唶宿将。(《信陵君窃符救赵》) (3)此人也,骂曰畜产,辱孰甚焉?(《后汉书刘宽传》) (二)翻译: 1去掉标志,主语和宾语间加上判断动词“是”。 2则即非皆本素还要加上其自身所包含的意思。 3无标志,直接在主语和宾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三)特殊情况的判断句: 1形式上是判断句,实际上不是判断句: (1)实际上的比喻句——翻译为:“好比,好像,如同”等。 例: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2)实际上是推测原因的句子——翻译为“是因为是……的缘故”。 例:A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3)实际上是表凭借的句子——翻译为“是靠…是凭…”。 例:夫战,勇气也。

代词 2“是”在句中充当的词类:{ 动词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千里而见王,是予之所欲也。 (3)夫执舆者为谁?是鲁之孔丘与? (4)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四)练习 (1)指出判断句类型,并翻译句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6人非生而知之者。 7刘豫州王室之胄。 8非死则徙尔。 9梁文即楚将项燕。 10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11环村居者皆猎户。 12予本非文人画士。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4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15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16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17夫鲁,齐晋之唇。 1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9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1且相如素贱人。 22臣本布衣。 2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4此为何若人也。 25视之,非字而画。 26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27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 2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9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3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2)理解文段,指出判断句的句子及类型,并翻译句子。 训练1、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

文言文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及答案讲解学习

文言文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句式练习(一)判断句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夫战,勇气也。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环滁皆山也。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非我也,兵也。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 ) A.管仲贤佐也 B.桓公霸君也 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三、阅读下文,指出划线句子是何种句式。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1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2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zì)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3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4此夷吾之愚也。 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5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说苑?政理》) 文言句式练习(二)被动句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8、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2.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不能容于远近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古文翻译表达题要求: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高考文言句式训练与答案

高考文言句式训练与答案 一、课内复习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 匪女之为美() 2. 俟我于城隅() 3. 秋以为期() 4. 恐年岁之不吾与() 5. 肇锡余以嘉名() 6.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7. 为仲卿母所遣() 8. 但闻悲鸟号古木() 9.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0.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1.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12.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13. 秦人不暇自哀() 14. 戍卒叫,函谷举() 15. 击空明兮溯流光() 16.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7. 则又何羡乎() 18. 客有吹洞箫者() 19. 语未毕,余泣() 20. 令人长号不自禁() 21. 其制稍异于前() 22.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23. 所以敢先汝而死() 24.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5.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26. 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27. 而控于地而已矣() 28. 之二虫又何知() 29. 而彼且奚适也?() 30. 彼且恶乎待哉!() 31.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2.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3. 是社稷之臣也() 34. 无乃尔是过与() 35. 冉由、季路见于孔子曰() 36. 何以伐为() 37. 非我也,岁也() 38. 未之有也() 39. 树之以桑() 40. 可以无饥矣() 4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42. 輮以为轮() 4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4.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45.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6.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47. 陈利兵而谁何() 48.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49.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50.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1.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2. 不拘于时() 5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4.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5.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5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7.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58. 岂取其之易而守之难乎() 59.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60.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61.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62.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3. 沛公欲王关中() 64. 赐之彘肩() 65. 其告以事() 66.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67. 籍何以至此() 68. 客何为者() 69. 何辞为() 70. 今日之事何如() 71. 大王来何操() 72. 沛公安在() 73. 吾属今为之虏矣() 74.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5.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76. 为之奈何() 77. 今臣亡国贱俘() 78. 实为狼狈() 79. 而刘夙婴疾病() 80. 告诉不许() 81.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82. 具以表闻() 83. 欲谁归罪() 84.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85.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步骤:1.通读全文,领会文意2.结合上下文,领悟句意3.逐词翻译,注意句式特点 文言文翻译原则: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准确表达原意 文言文翻译方法:1.词语扩展法 2.替换法 3.保留法4.增补法 5.调整词序法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 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 ⑵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二、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第③④小题为上海卷原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译文: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 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译文: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答案]B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答案]D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C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A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答案]A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7、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A.甚矣,汝之不惠 B.请其矢,盛以锦囊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梁,吾仇也 8、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A和C,B和D。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齐人勿附于秦 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A)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B D)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D)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E) 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C)。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C )。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谁为哀者? 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 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这是考倒装句的,B没有倒装,其它都有。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三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省略句 F、介宾短语后置 G、主谓倒装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 ) 2、大王来何操?( C )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