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复习材料1

教育科研方法复习材料1
教育科研方法复习材料1

1.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主要功能有

(1)揭露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促进教育的发展。

(2)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教育思想和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3)为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预测工作服务。

2. 个案研究的目的

提供生动的描述。个案研究有助于研究者获得对特定人物或事物的生动图景,个案研究所获得的信息通常在其他研究中是不容易得到的,因为当研究者把一个较大的群体当作研究对象时,在群体内部的特定个体身上所发生的事情通常对研究者来说是很模糊的。

提供解释。通常,就描述本身来说,尽管很生动,但只有描述还是不够的。由于研究人员不仅仅满足于知道(know)有关的人和事,还希望了解环境存在的原因和所观察到的个体行为的原因。个案研究有助于向人们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因为它旨在探寻个体行为和程序上的特定模式。在个案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去了解某一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

提供评估。个案研究的第三个目的就是为了对计划、个体和环境进行评估。3.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论文的撰写有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展示研究的结果及价值,得到社会的鉴定、评价和承认,以取得社会效益;提供有关研究过程的实际资料及对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利于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培养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促使研究的深化,成果的扩展以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因此,每一个从事或有志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同志,都应努力学习论文的撰写,并写好论文。通过不断的总结与研究.提高自己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4.论文的结构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桥、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则往往写成建议。

5.如何组织和开展个案研究

1.首先明确地提出研究的目的。

2.选择个案。这里的个案可能是一个人、一群人、一个程序、一部文献等类似的事物,即那些在该计划或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任何因素或现象。在上面这个研究范例中,个案就是学生詹姆斯。

3.接近案例及其所在场所的途径。

4.正式开始研究,获取有关数据。在个案研究中,大部分的数据都是由研究人员本人与个案的近距离接触而直接收集的。

5.分析数据。在个案研究中所获得的某些数据在本质上是定量的,可以进行统计上的分析,或者是不加分析直接陈述。然而,更多的数据在本质上是定性的,包括那些描述观察结果的陈述、判断、解释等等,因此对这些数据可以进行逻辑性分析。

6.列出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一旦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那么相应地就会得到一定的研究成果。

7.得到研究结论。研究人员在这里所作的研究结论,似乎得到了研究成果的支持。

6.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任何一项研究,人们总是想使有关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有效利用,并追求最大效益。研究设计如同一份工作蓝图,能够提供研究者符合逻辑的推理流程,突出研究工作的重点,指引研究者明确、顺利、经济地完成研究任务。

事先严密的研究设计,有助于使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研究设计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和完善,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进程、代价,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性等,所以,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之前,严密、审慎地做好研究设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好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保证作用,如同事物有了好的开头和发现了一条顺利达到目的的科学“捷径”,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好的研究目标设计,能够满足专门价值、研究实力、研究条件和研究兴趣四个方面的要求。

7.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历史发展

教育实验研究法本身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从自然科学实验经由心理学而引进教育领域,就是物理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二是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由此形成了目前两种各具特点的教育实验的基本模式,一种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数学工具的运用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将

事实与价值分开以追求结论的客观性;另一种是选择教育自然环境,强调研究目的的应用性,对象的整体性以及定性说明方法。

当代教育实验随教育改革的进行而广泛开展,其基本特点是:日益重视哲学方法论对教育实验的理论指导;重视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教育实验类型丰富多样;教育实验技术手段在变革。

8.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

教育实验研究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从而区别于教育研究的其他方法,并具有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因果关系的推论;自变量的操作;控制无关变量。

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由于教育现象和对象的独特性,教育实验又具有与自然科学实验相区别的特征。从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实验范畴;在研究对象上,教育实验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物质手段上,教育实验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在研究方法上,教育实验更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9.“好设计”实验的标准

介绍专门的实验设计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好设计”实验的准则。实质上,体现一个设计得好的研究的特征也应适用于实验设计。我们把这些标准列在下面予以简单的解释。

1.充分的实验控制——指对实验条件有足够的控制,以便研究者能解释结果。2.不加人为修饰——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非实验设定的情景。3.比较的基础——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实验效果。4.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数据必须足以检验实验假设,应有对假设做出判断的足够的精确度。5.非污染的数据——数据应充分反映实验效应。6.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这一准则与充分的实验控制密切相关。7.代表性——研究者常希望将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一些个体、条件、方法等中去。8.省力原则——是指如果所有其他特征相同,我们更倾向于采用较简单的设计而非较复杂的。

和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研究一样,实验易受技术上和方法上误差的影响。进行并充分完成一项合理的实验设计,需要缜密、仔细的计划,这样方能对误差进行最好的控制。实验设计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计划应先于实验。10.教育实验设计、程序与方法的合理性评价

(1)教育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的评价。

教育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是否规范,应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有较明确的实验研究假设,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改革教育教学的措施,以验证假设,对成功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从而使实验结果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二是遵循教育

实验的规范要求,在选择被试、操纵自变量、评价因变量、控制无关因素方面,尽可能达到科学的要求。

(2)教育实验方法论基础的科学性评价。

主要对以下四个基本关系做评价分析:教育实验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关系,教育实验中质与量的关系,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11.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①参与。强调“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既是教学教育实践的主体,又是教学教育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意味着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②合作。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之间或教师与校外研究者、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研究。③改进。行动研究主要目的或根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在根本上并不追求得出系统的理论,但重视理论对分析实践问题以及解决实践问题的价值。行动研究强调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就是行动研究的过程。④系统。行动研究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

12.教育行动研究区别于其他方式的教育研究的特征

把教育行动研究区别于其他方式的教育研究的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①“对教育行动”开展研究,即行动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研究者(亦即教师)具备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通过反思和合作,学会发现和界定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策略;②“在教育行动中”研究,即它是“行动”和“研究”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育活动和探索活动的统一;③“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即研究的目的指向教育行动的优化和行动者的理性自觉(而非科学理论的产出)。

13.教育科研论文及其分类

教育科研论文,是指对教育领域与教育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以及表述其成果的文章。

教育科研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种类型:

1.教育实验报告。

2.教育调查报告。

3.教育观察(或考察)报告。

4.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5.教育测量报告。

6.教育史论文。

7.教育理论研究论文。

14.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方式

1.报刊宣传,介绍科研成果。

2.召开成果交流研讨会、报告会。

3.举办科研成果培训班、展览会。

4.设立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奖。对成果推广后确实有效的,在推广中提出新的观点、见解和方法,充实、丰富原有成果的,应评定等级,给予表彰奖励。15.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要注意几点

1.要通力合作。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和有关单位及个人要密切配合。2.要培训骨干,搞好试点。切忌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一哄而上。

3.要田地制宜,创设条件。对教育科研成果要有选择地进行推广,要考虑可行性为确保推广的顺利进行,要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配备必要的师资力量,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

16.选择课题的程序

选择课题要经过一个从产生研究动机到选定研究方向,从问题朦胧模糊到逐渐清晰集中,从有初步的研究构想,到明确研究思路,确立研究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的程序:确定研究方向,分解研究问题,分析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目标,选择研究方法,问题的陈述。

1.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行动研究作为一种问题解决策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活动:(1)分析问题、搜集事实;(2)制定行动方案计划,执行它们,然后搜集更多的事实并予以评价;(3)这一整个行动循环的重复,螺旋的重复。

2.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2)观察的客观性,在自然状态下,研究人员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不改变对象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3)观察的能动性,观察是在充分研究和准备的基础上有目的进行,因而是一种能动的活动。

3.个案研究:研究人员针对特定的个人、群体、成果或程序开展一项近距离的描述性或历史研究。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5.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

6.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以及测验等科学方法,搜集研究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7.事后追溯研究:是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它通过对已发生的事进行追溯,研究各种变量可能的关系和效果,强调非实验性的自然情境和数据资料收集的方式。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调查研究的是:(④)

①事后追溯研究;②盖洛普民意测验;③访谈;④单组前后测法

2纵向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资料的调查和在特定时间内及时收集资料的调查。

下列不属于纵向设计的是:(②)

①趋势研究;②平行样本设计;③群体研究;④专门对象研究

3访谈题目像问卷题目一样,分为选择回答型与结构开放型两种格式。下面这一访谈题目:

你最喜欢设在这个社区的学校的哪一方面?属于那种格式:(②)

①选择回答型;②结果开放型

填空

1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中都可能会包含有一些“分叉性题目”。这类题目常要求依据对某一题目的回答而让回答者跳过一些题目。

2调查结果常以描述性的方式进行报告,但任何适当的分析和随后的报告都要切合于调查的目的。

3调查设计有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种类型。

定量研究

选择题

1定量研究有它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更

倾向于结构化和规范性。下列研究属于定量研究的是④

①比较研究;②历史研究;③群体研究;④实验研究

2 30个学生被任意地安排.到某一种方法的教学班中是满足研究的①。

①随机化;②统计调节

填空题

1研究设计有两个基本目的:(1)提供研究问题的答案;(2)控制差异。

2控制差异的方法有四种是随机化;设计中建立一些条件或因素作为自变量;保持条件或因素的不变;统计调节。

3一个良好的研究设计应减少变量的混淆或使这种混淆处于最小程度,这样各种影响就能够被分析、并且结论能被清楚地解释。

定性研究

选择题

1定性研究要求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探索,这体现了①

①自然式的探究;②描述;③弹性的;④非判断的

2从研究现象的异常的表现中了解情况,如杰出的学生或者特别落后的学生等。属④

①典型个案抽样;②最大变异个案抽样;③关键个案抽样;④极端个案抽样填空题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在定性研究过程中,研究问题和研究场所之间的顺序关系可分为两种取向。第一种取向是“从问题到现场”,第二种取向则是“从现场到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选择题

1不一定要有当前的实际用处(虽然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它的基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这属于(①)

①基础研究

②应用研究

③定性研究

④定量研究

2“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②)。

①简单随机取样法

②分层随机取样法

③等距随机取样法

④多段随机取样法

3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属于③

①直觉观察水平

②探索原因水平

③迁移推广水平

④理论研究水平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是

①从古希腊至16世纪

②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③20世纪以来

5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①)

①教育现象

②教育理论

③教育科学规律

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为:(②)

①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7所谓现代教育,是指朝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条道路前进的教育。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的。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进行合理移植和借鉴。

10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④)。

①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

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②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③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④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③)。

①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②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③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④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②)

①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②动态描述法

③静态描述法

④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人类的活动可以粗略地分成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水平。

2从整体上说,古代教育基本上是经验性教育,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化都比较缓慢。

31999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教育研究可以说是由一连串有因果关系的步骤构成的。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1)确定问题,(2)查阅文献,(3)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5)推导结论。

实验研究

选择题

1被试被随机地分配到两个或更多的组中去,在实施实验处理之前加上测量,

称为②。

①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②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

2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③)。

①整群随机取样法

②分层随机取样法

③等距随机取样法

④多段随机取样法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

①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②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③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④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填空题:

1实验效度分为两类: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2 在一项实验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是实验变量。其余的自变量可能是有机变量,设计中加进有机变量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控制。根据单元个数的变化,因素会迅速变得复杂起来。

3重复测量设计的特点是对被试测试产生大量的数据、所有观察结果并不是独立的。

4在教育领域中,有许多被试是既定的,如由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自然而完整地形成被试群体。当这种保持原样的组运用于一个实验中时,我们便称此实验为准实验研究。

行动研究

选择题

1行动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70年代以来的发展中,受到了各种思想的影响。包括“教师即研究者”“实践模式”、①、“批判的教育科学”。

①反思的实践者;②实用主义者

2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其中

对行动的研究

含义是②。

①以实践为中心,要求行动研究是一个不间断的螺旋、循复的过程。

②表明行动研究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决定了行动研究应该是有弹性的,而不是僵硬地遵循某一个严格的程序。

填空题

1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2教育的这些现实特性使得教育实践不可能被简化成简单的技术控制过程,教师也不可能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工人。

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Iewin),勒温在他40年代的著作中比较系统地阐发了行动研究作为一种问题解决策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在他看来,行动研究包括:(1)分析问题、搜集事实;(2)制定行动方案计划,执行它们,然后搜集更多的事实并予以评价;(3)这一整个行动循环的重复,螺旋的重复。

4“计划”阶段主要完成的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研究问题的确定

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④)。

①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②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③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④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2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③)。

①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

②完整性原则

③经济性原则

④简明、可行性原则

填空题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一致) 的。

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

3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4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研究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5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回答)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研究目的。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随着教育事业的莲勃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以教育科研带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章从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入手,着重阐述教育研究的意义、任务、基本特点、基本分类、基本方法,涉及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育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经历了一个孕育、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经历了从经验思辨到科学研究的过程。教育研究方法始终伴随着人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对这一过程发展变化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多方面的联系,从而揭示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进入教育研究领域,研究者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对过去的了解,了解教育研究的昨天,它的发展轨迹;二是对现状的把握,即了解教育研究的今天。只有在这两者的基础上,研究者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有较高的起点,研究才有可能有新意,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当然研究如果是对明天的预测,则是研究的更高要求。事实上,也只有在对昨天的了解和对今天的把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准确地预测明天。 一、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有教育就有对教育的研究.教育研究的发展演变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由简单向复杂,由浅层向深层、由思辨向实证、由传统向现代化的方向逐步发展的。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到整个世界,可以把教育研究的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划分的显著标志是本世纪初,德国教育家A·拉伊和E·梅伊曼创立的实验教育学。 20世纪以前的教育研究大多是少数哲学家、教育家的设想、推断、直接经验的描述或概括.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等.虽然有时也规定了教育教学的种种准则,但这些研究往往缺乏科学实验的验证,研究的方法是思辨的,研究成果常常归属于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当时教育尚未完全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就是夸美纽斯写的《大教学论》,虽然可以称作是独立体系的教育专著,但从中仍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其和哲学的这种联系。 20世纪初,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教育研究领域的拓宽,教育研究方法在实验教育学的影响下有了新的突破。实验教育学认为:教育学应该是记载并说明教育事实的科学,因此应当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这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使教育研究从思辨向实验、实证方向发展,由定性向定量研究转化。之后,各国相继建立起教育研究所和实验学校,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测量法等,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等先后进入教育研究领域,教育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涉及教育的新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等等不断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马克思、F.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 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导入:什么是科学研究 1.案例:视频播放镜像自我认知测试研究、守恒实验 提问:这是科学研究吗?你愿意做这样的研究吗? 2.互动: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与认识小学教育? 直接的感觉经验 他人的看法 专家意见 实证方法 3.分享: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整个科学无非是对整个日常思考的提炼。研究得越深,我们会发现我们有待知道的就越多。——爱因斯坦 一、科学研究 1.内涵 (1)科学 ●日常理解:科学即正确或正确的知识(科学算命、科学发展观、这个东西做 得好“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的目的出 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知识。 (2)研究: ●日常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稍作认真的分析与思考。 ●一般概念: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美国学者贝斯特和卡恩:曾经比较全面地给出了“研究”的12个特征。概 括起来,主要包括这样几个要素: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图的活动;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规范概念: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认识活动,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

术,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实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的过程。 (3)科学研究: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2.科学研究的特点 1)客观性:①资料来源于客观②研究过程客观③研究结果客观 2)创造性:没有创新的研究是毫无价值的 3)继承性:科学研究探求新的问题必须要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4)系统性:研究的内容、方法、程序是系统的 5)控制性:科学研究必须有严格的设计方案,严格地实施方案,科学 地定性定量分析,以使研究结果可信、有效。 二、教育研究 1.主要内涵 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理论的指导下,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问题予以分析、解释、预测和控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 ●教育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消息报道有区别。 经验中含有规律,经验经过反复筛选可以找到本质的规律性东西。但仅凭经验,不仅花的时间长,而且有时费了很大周折仍不能发现规律。 案例:教育研究不能“自说自话” 在一个“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的课题中,研究者指出出学困生的若干成因,其中两个是:1)学生痴迷网络而影响了学习;2)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我们想知道,做出这样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很遗憾,作者并没有提供证据。即使上述两个判断看起来有道理,但是我们仍然会怀疑:确实是这样吗?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可能性吗? 如果作者能在做出这两个判断之前开展一个调查,发现在他的班级、年级或学校,发现有80%的学困生都痴迷网络,有75%的学困生其父母对其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无疑,这两个数据就成为做出结论比较有力的证据。虽然这个证据还不能完全说明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但做出因果推测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了。 ●教育研究也不同于权威专断。 如亚里斯多德认为苍蝇有五条腿,(其实他碰巧抓了只丢了一条腿的苍蝇),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均为单选题。 2.在历年考试中,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考查重点,考生需要掌握各种方法的 基本含义。 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一)中学教育科研的含文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指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了改进中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探究教育现象本质的活动。其目的是在自己工作中研究教育现象,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准确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需要区分科研和教研两个概念。教研是指教学研究,是教师以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而科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不仅要研究教学问题,还要研究学校德育问题、管理问题,以及社会、家庭中发生的教育现象,与教育相关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等。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教育科研除具备一般科研的特征,如:探索性、问题性、系统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等,还具有自己的 特点。 1.研究角度的多维性 中学教育科研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需要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机 结合,并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2.研究目的的针对性 中学教育科研是基于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它是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3.研究主体的多元性 参加中学教育科研的,不仅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更有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而且 他们是中学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4.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教育科研属于科学研究范畴,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因此,科研方法是多样的,既有宏 观的哲学思考,又有实证研究;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 5.研究成果的滞后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周期性很长的活动,这使得教育研究的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和“量化”。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会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教学中也有很多情况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学生的时代特征

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应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取多种科学实用的方法,探索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目前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教育统计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法等等。观察法 1、观察法的含义与特点: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考察事物现象的方法。观察法可分为抽样观察、追踪观察、隐蔽观察和综合观察。所谓“自然状态”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观察对象、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的选择,而不是对能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任何事物都观察。无论是发现课题,获取材料,还是验证假设,都离不开对各种事物的观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已成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起码要求。 有人对观察法持有偏见,错误地认为:观察法层次低,太普通,太简单,运用这种方法不可能有重大发现。其实,“对原有理论的验证和突破,最终的、最有力的证明总是事实,而对事实的最直接的认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少有影响的研究成果都与观察法的应用有关。例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认识结构的发生学研究,最初采用的就是自然观察法。他在妻子的帮助下,对他的三个孩子进行了各种观察和研究、对儿童的象征性行为(模仿、游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初步构成了他的儿童智力结构发生和发展学说的雏形。再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对大量的儿童和教育现象的自然观察基础上的。他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期间,不但坚持经常听课,还先后为3700多名学生做了观察记录,对19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了如指掌。他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写了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多本,教育论文百余篇,童话、短篇小说1200多篇。他的著作被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实践证明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2、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的步骤为:(1)观察准备。明确目的、对象、制订计划,作好物质准备;(2)进行实际观察。要选好时间、场合、位置、角度,选用多种途径;(3)记录和整理观察材料。 教育观察方案的设计包括:(1)确立观察研究的题目。通过题目阐明要探索和解决什么问题; (2)确定观察对象。观察对象是指观察的事件、过程、现象、实物、环境和人,它们往往是互相包含的;(3)明确观察目的、中心和范围,明确需要什么材料,弄清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4)明确观察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客观性与常态性原则、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一贯性与渗透性原则、可观察性原则和典型性原则;(5)确定观察过程与要求;(6)建立必要的观察制度;(7)组建课题领导机构,作好人员分工。 应用观察法应注意:(1)边观察边思考;(2)善于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关系;(3)要有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大胆质疑,要坚持不懈,不畏劳苦,要坚持长期观察、锲而不舍,要有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作风。 3.观察法局限性。 观察法虽有许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观察法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主要用于对事物及其过程的外部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直接认识。 (2)由于观察手段的局限以及观察法常常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所以在大规模、大范围的

《教育科研方法》性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期末作业 课题文献综述 院(系):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 ..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副教授) 2013年6月17日

小学五六年级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现在的儿童发育时间提前,出现早熟现象。本文从家庭性教育不足、校性教育不落实及媒体对儿童性意识形成的负面影响等方面,阐述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五六年级;性教育;必要性 1. 研究背景 性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整个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性活动的产物,每个人都有性的需求。性教育是人类的共同需要。在中国,性教育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传统性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在这博大精深的传统性文化始终贯穿着性教育的各种观点、内容和做法。早在公元前500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办学堂教授“六艺”,其中有一门课的教材就是“诗经",在孔子亲自整理的这本教材中,有关男女爱情的诗篇就有数十篇之多,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一种性教育。至于民间传统的作为性教育工具的“压箱底”习俗,更是一种传统的母亲向出嫁的女儿传授性知识的一种教育活动。其他散在诗歌、小说、戏剧、中医典籍中的性教育观点和内容也是很多的。例如,在马王堆出土的记载先秦时代人观点的竹简《天下至道谈》中就说:“人生而不学者=一日,息。二日,食。非此二者,无非学与服。故益生者食,损生者色也,是以圣人合男女必有则也”。这就是说,一个人生下来只有呼吸和进食是无师自通的,除此以外,其他没有不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就能学会的。饮食有益于生命,而色欲则可能有损于健康,所以人们必须学习与遵守性生活的规律或法则。可见,性教育的重要性,古人已看得十分清楚。当今的科技己飞速发展,改革开放又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然而性科学而言,几千年的性封闭,性愚昧影响仍然存在,社会上“性盲多于文盲”的现象和在某些人士当中“谈性色变”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影响也乘虚而入,使当前中国的性观念处于混乱的状态。

教育科研方法(2016)

第一次作业 名词解释 1.因变量和自变量:自变量是指自身可以发生变化的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实验研究中需要人为地干预、控制的条件称之为操作自变量。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试验研究中我们需要测量的量是因变量。 2.经验总结法 :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提供的 事实,对教育现实加以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研 究方法。 3.描述研究:描述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问题。 4.样本和抽样: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取样是根据研究目的,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个体的过程。样本的容量大小和取样方法直接关系到样本的代表性。 5.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教育实验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教育实验研究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由于教育本身的复杂性,不可能像自然科学实验的变量控制那么严格。但同样具有实验研究的共性。 6.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给被调查者进行填写作答,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7.内在效度:内在效度指实验者所控制的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真实程度。表明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有效性。 8.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指研究者借助于数学手段,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事物数量特征的过程。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即利用多种统计技术手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解释,并在一定条件下由样本特性推断响应总体特征。

教育研究方法1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什么是研究?研究的要素有哪些内容?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它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它通常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情景为目的。 (2).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研究步骤有: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3).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以自己的尺度调节着整个活动的进行,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研究成败的关键。2.什么是教育研究? 综合研究的三个要素——目的、过程、方法——来界定: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3.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2)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4.以研究目的、功能、作用为标准,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 5.怎样理解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 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基础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 (2).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形成系统知 识的研究、学习的研究、训练迁移的研究。 (3).基础研究一般与直接的应用无关。 6.怎样理解应用研究? (1).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2).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3).应用研究更加关注效果,如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吗。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常互为补充。基础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研究提供事实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者促进新理论的产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题库

第一章概述 一、重点名词 科学科学研究科学方法假设理论科学实验科学观察数学方法科学方法论分析黑箱方法科学性原则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 2、简述科学的特点。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7、怎样划分教育科学研究类型 8、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程序的认识。 三、一般掌握 1、在研究中有哪些令你困惑的问题 2、谈你对教育科学方法论的认识。 3、谈谈你对研究方法论层次的理解。 4、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类的看法。 第二章确定研究课题 一、重点名词 人类智慧人际智慧存在智慧四会能力多元智慧可行性原则假设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2、简单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3、简单叙述确定科学研究问题时应该考虑的原则。 4、试述教育研究选题的一般方法。 5、为什么说“应试教育”改变和扭曲了教育目标 6、为什么说“多元智慧的研究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7、试论考试在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8、试论当前教育的四大支柱。 9、简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一般原则。 10、简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 三、一般掌握 1、简单叙述多元智慧的内涵。 2、多元智慧与传统一元智力相比,有哪些特点。 3、简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 4、简单叙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结合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选择一个教育研究题目。 第三章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 一、重点名词 取样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操作性定义取样误差样本总体研究设计研究计划随机样本容量内在效度常模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试问研究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来源:虎林实验高级中学发表日期: 2013/11/5 7:17:51 收藏到:内容摘要: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 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提倡向“解释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叙事研究转向”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对职业生活的研究存在交叉之处,由此产生了整合各方面的研究以推动职业研究发展的需要,导致社会科学研究中关注实践的叙事研究方式,并运用到了职业研究中,教师的职业叙事也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教育叙事研究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掌握的教育研究方法与“教师成为研究者”“科研兴校”的期待相距甚远。尤其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深刻感受到了滞后的教学实践和先进的课改理念之间的差距。因此,要真正改进教师日常教学生活,那种能够表达教师个人思想、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对其受到的效果进行反思的教育叙事研究成为能够为教师掌握的有效方法。教育叙事研究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生活意义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平民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6春华师《教育科研方法》在线作业

华师《教育科研方法》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制定勒实验方法论的还原原则而被誉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是 . 伽利略 . 亚里士多德 . 冯特 . 培根 正确答案: 2. 最早提出“实验教育学”名称的是 . 梅伊曼 . 拉伊 . 杜威 . 裴斯泰洛齐 正确答案: 3. 如果按研究目的划分,教育科学研究一般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以及 . 历史研究 . 描述研究 . 实验研究 . 预测研究 正确答案: 4. 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 索引 . 论文 . 手册 . 文摘 正确答案: 5. 根据调查的内容可以将教育调查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与 . 问卷调查 . 访谈调查 . 测量调查 . 预测调查 正确答案: 6. 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 苏格拉底 .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 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 7.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选择研究对象的要求 . 明确规定总体 . 取样的随机性 . 取样的代表性 . 样本容量最大 正确答案: 8. 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的是 . 现状调查 . 发展调查 . 相关调查 . 预测调查 正确答案: 9. 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 有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 . 有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来证明科研成果 . 内容要实事求是,立论还是分析、论断都要恰如其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10. 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 研究假设 . 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 实验处理 .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11. 时间取样观察是 . 对行为或事件的持续时间的观察 . 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观察 . 在任意选定的时间内进行的观察 . 在选定的有代表性的时间内进行的观察 正确答案: 12. 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本身要有研究价值、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另外还要有 . 可行性 . 哲理性 . 逻辑性 . 独特性 正确答案: 13. 课题研究的设计一般不包括 . 选择研究对象 . 确定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概述 一、填空题: 1、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类,研究类型大致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类型。 2、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包括: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这四个要素。 3、模拟方法的基础是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具体研究可进行数学模拟、物理模拟和功能模拟三种模拟。 4、科学方法论作为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大体上包括四个层次: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各门学科共有的方法、哲学方法。 5、假设具有的两个特点:以科学理论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具有推测的性质。 6、科学抽象中的逻辑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 7、科学抽象中的非逻辑方法包括: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类比方法。 8、“三论”方法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9、应用系统方法的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关联原则、动态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有序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定量化原则、模型化原则。 10、系统理论方法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 二、名词解释: 1、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事物现象的本质特性,必然联系或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知识体系。 2、科学研究-------是指用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去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 3、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 4、假设------是对于一定范围的事物、现象的本质、规律或原因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方式。 5、科学实验------源于生产实践,是从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预定的认识目的,在严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客体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 6、科学观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 7、数学方法------是指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客观事物及其过程,并对之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解决种种心理科学问题。 8、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是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创造过程,科学方法论就是研究科学方法的专门学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概述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1)科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科学一词,但是对其的确切含义往往不甚明确。 科学不同于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因为科学的领域更为广阔,而且新的学科在不断涌现,他们同现有的学科一样,可以划分为科学类和非科学类的学科(例如,生物、医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划分为科学类学科;宗教学、伦理学、文学等划分为非科学类学科);科学也不同于技术,科学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或本质,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和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技术需要科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的发展必须借助技术的力量。 科学是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体系,但是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体系并不都是科学,例如,许多宗教的体系也是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但是它不是科学。 科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事物现象的本质与特征的知识,或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标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因此,科学又是建立在严密逻辑论证基础上的。 (2)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属于科学的范畴,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 1 / 14

古代中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等都有许多教育的论述。 这些论述是分散的,带有经验描述性质的,这一时期对于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采用直觉和思辨方式。 17~19 世纪出现专门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例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等成为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20 世纪初,德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拉伊和梅伊曼创立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为教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的科学化。 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他认为,心理学决定教育的方法,社会学决定教育的目的,两者都应以生物学为基础。 并且,在方法论上,将教育活动的逻辑过程定位在研究和探索领域,提出由问题、观察、假设、推理、检验组成教育的逻辑过程,大致类似于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从 19~20 世纪初开始,教育学一方面逐步与其他有关学科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的新教育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和测量学、教育卫生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经济学等,同时自身又逐步划分为许多相互联系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好风光好风光恢复供货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概述 一、填空题: 1、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类,研究类型大致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类型。 2、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包括: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这四个要素。 3、模拟方法的基础是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具体研究可进行数学模拟、物理模拟和功能模拟三种模拟。 4、科学方法论作为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大体上包括四个层次: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各门学科共有的方法、哲学方法。 5、假设具有的两个特点:以科学理论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具有推测的性质。 6、科学抽象中的逻辑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 7、科学抽象中的非逻辑方法包括: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类比方法。 8、“三论”方法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9、应用系统方法的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关联原则、动态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有序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定量化原则、模型化原则。 10、系统理论方法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 二、名词解释: 1、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事物现象的本质特性,必然联系或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知识体系。 2、科学研究-------是指用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去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 3、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

4、假设------是对于一定范围的事物、现象的本质、规律或原因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方式。 5、科学实验------源于生产实践,是从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预定的认识目的,在严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客体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 6、科学观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 7、数学方法------是指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客观事物及其过程,并对之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解决种种心理科学问题。 8、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是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创造过程,科学方法论就是研究科学方法的专门学科。 9、分析------就是把事物总体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地抽取其个别属性、方面、部分,进行单独研究。 10、黑箱方法------是指不打开黑箱以直接考察其内部结构,只利用外部观测、试验,通过考察对象的输入输出信息及其动态过程,来定量地认识研究对象的功能和行为方式,以及探索其内部结构和机理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 答: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含义和职能不同。技术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利用,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的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应用理论,而技术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很多情况下技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是科学的结果。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科学的特点是:客观性、实践性、理论性、逻辑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1)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2)具有高度的继承性和创造性;(3)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科学研究的类型有:(1)探索性研究。包括:文献调查、经验调查、典型情况或个案分析;(2)叙述性研究。包括:调查性研究、关系性研究、发展性研究;(3)因果性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1)准备阶段。包括:①确定选择研究问题;②陈述研究假设;(2)研究设计。包括:③设计研究进程;④确定研究对象;⑤选择研究工具和方法;(3)搜集资料。包括:⑥进行研究观测;(4)整理分析。包括:⑦整理分析资料;⑧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科研方法解答

如何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重要一环。绝大多数研究课题的对象总体比较大,要将课题规定的所有对象都拿来进行研究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这时需要选择研究对象,需要抽样。 ?抽样(Sampling)就是从一个总体(population)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sample),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抽样的作用 抽样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即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抽样的基本要求 ?确定总体范围 ?首先要明确规定抽样的总体范围。一般来说,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的范围。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下操作性定义,做出明确的规定。否则,会对抽取样本和研究结果的推断造成麻烦。 ?抽样的随机化 ?抽样要尽可能做到随机(random)。随机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probability)不为零。也就是说,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抽样必须是随机的,这样可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抽样偏差(sampling bias) ?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样本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样本研究的关键在于抽样和推论,抽样是推论的先决条件,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推断程度。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其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就越大;反之,如果样本没有代表性往往会导致研究的失败。 ?合理的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指抽取样本的具体数量。样本数量的多少,是研究设计中必须慎重考虑的一环,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它既要符合研究目的、内容,满足教育统计的要求,又要考虑抽样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样本容量大小取决的因素 研究的类型、范围;统计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 总体的同质性;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研究的成本;分析的类别。 ?调查研究,样本数量最好不要少于100; 全国性的调查,样本数量控制在1500—2500之间; 地区性的调查,样本数量控制在500—1000之间; 相关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50; 实验研究中,每组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30; ?对于初学者,不妨先查看有关文献中的同类研究,别人的样本数量是多少,作为参照,再决定自己研究对象的样本数量。 ?从总体与样本数量的关系表中可以发现,样本数并不是与总体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加的。当总体数量不断增加,样本数量的增长逐步减缓,在总体数量与样本数量曲线图上呈一条负加速的增长曲线。 ?由此可见,当总体大于10000,接近无限总体时,样本数量的增长微乎其微,在曲线图上几乎就是走平。 抽样的基本方法 ?抽样的基本方法: ?概率抽样简单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非概率抽样目的抽样完全抽样异质抽样同质抽样立意抽样随意抽样 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 ) ?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随机的。概率抽样常用于定量研究或大规模的正式研究中。 简单抽样 简单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体都有被抽到的同等机会,可通过抽签、随机数字表或摇号机摇号等来实现抽样。 等距抽样 ?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某一顺序排列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 ?等距抽样使样本分配均衡,更具代表性,抽样误差较简单随机抽样小,操作也较简单,实际应用较广。 分层抽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