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洪水灾害

环境保护与洪水灾害
环境保护与洪水灾害

环境保护与洪水灾害

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是不是导致九八年长江大水的重要原因,是近日内在报刊上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由此延伸,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各类环境问题与洪水等自然灾害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为减轻洪水灾害是否应当约束人类的活动?这些都是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首先讨论一下环境与灾害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将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是区别对待的。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或恶化称之为公害,而由于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称为灾害。换言之,后者为"天灾",前者为"人祸"。从科学上划分,前者属"环境学",后者属"灾害学"。但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类对环境影响的规模也日趋庞大,因而出现了广域环境问题。广域环境问题可以跨越国界、洲界,带有全球性特征。如由于人类从事工业生产而大量燃煤、燃油,排放CO2、SO2所产生的酸雨、全球温升以及臭氧层破坏等问题,即属于广域环境问题或称地球环境问题。广域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环境问题有可能诱发或转化为自然灾害,有时需要把环境与灾害放在一起去考察。如酸雨是一个大气环境问题,但它导致森林枯萎,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河湖淤塞,而成为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演变为自然灾害。尽管这种干扰进程很慢,但累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显现出后果,如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早在6000年前曾经被森林所覆盖,覆盖率高达69%,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逐渐成为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近代大量的伐木、垦植,导致了森林的毁减,森林覆盖率仅6%,且水土流失量由古代的8亿吨/年增加到近代的15亿吨/年,黄河的淤积和泛滥愈演愈烈。

与洪水灾害关系更为密切的环境问题是森林锐减、围湖造田、人水争地等。森林减少使河流源头对雨水的涵养能力降低,河流洪水增大,同时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塞,河道水位抬高;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降低,也将导致洪水漫溢。

至此,我们再来谈一下今年的长江洪水。就其成因来看,主要是天气形势所造成,雨区北移受阻,长期停滞在长江中下游流域,连续形成六次大洪峰,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居高不下。从降雨和洪水形态来看,与1954年洪水基本相近,但从宜昌至汉口段的干流水位来看,普遍高出1954年水位,有些地方高出1米多,其原因是复杂的,与水土流失、围湖造田、河势变化等当有一定关系。因此,比较客观地说,不能将今年长江洪水的发生归结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但干流水位的抬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通过今年长江洪水,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宝贵经验。但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进行认真的反思。五十年代以来,流行过"向大自然进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等口号,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任意改造自然,无节制索取,导致自然环境恶化,出现许多不可逆转的环境变异。而近代地球环境理论则倡导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长期共存,主张"人类是地球的客人",人类要尊重自然,在自然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谋求人类的发展,由此提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从这一理论出发,要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统一的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明确提出了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都要求人类要制约自己的活动,不能单一地把谋求人类发展作为唯一目标。

从防洪角度来看,人类要做到与河流和谐共处,调整好人与河流的关系。河流的洪水及其泛滥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对培育人类文明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人水争地的矛盾,人们用堤防将河流、洪水束缚在一个指定的空间,不再允许其泛滥。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是有利的,但堤防的存在也破坏了水陆的连续性,使沿河湿地消失,破坏了沿岸生物的生存环境。大坝的建设,从控制洪水来看是有利的,但它破坏了河流生态的连续性。因此在建设堤防、大坝等水利工程时,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对于洪水通道的必需空间,应当控制其开发和经济发展,在遭遇大洪水时,使其畅通无阻,并避免在这些地域建设城市和进行大规模投资。而城市和重要设施则要避开洪水通道,在较安全的区域发展。对于已处于危险区域的城市和重要设施,要有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总之,对洪水的出路要有妥善的安排。其一,要根据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使洪水主要沿河道下泄;其二,在遭遇超过防洪标准的大洪水时,要为多余洪水留出滞留空间,这些空间应当根据其利用机遇的大小,制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方案,有控制地进行开发。在发生大洪水时有计划地利用这些空间行洪或滞洪,确保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同时建立洪水保险和分洪区经济赔偿体制,保证行洪后这些地区的生产恢复。同时,在这些地区建立完善的予警报系统和居民避难系统,确保人身安全。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处,洪水也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2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十分迅速的时期。面对这样的大发展,我们应认真总结长江大洪水的经验教训,妥善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这是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必需的。

洪水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洪水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一、工作场所 ××项目部××范围的场所。 二、事件特征 项目部所在区域内发生连降暴雨天气、洪水灾害,使施工区域、办公区及生活区地面严重积水,并出现雨水倒灌现象,导致发生机械设备被淹、建筑物被淹倒塌、停电、人员伤亡等事故。 三、应急职责 (一)区域施工人员 1、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并撤离现场。 2、向施工区域负责人、安全人员报告。 (二)施工区域负责人、安全人员 1、组织先期抢险,组织施工人员撤离施工现场。 2、向项目部经理报告。 3、向医疗机构请求援助。 (三)项目部经理 1、按既定程序组织处置。 2、向上级单位、有关部门报告。 四、现场应急处置 (一)现场应具备条件 1、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张贴紧急救助的疏散路径及联系电话。 2、通讯、照明工具、救援器具等。 3、急救箱及急救药品,担架及救护车辆。 (二)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现场人员第一时间报警,及时通知施工区域负责人、安全人员。施工区域负责人、安全人员接到报告应立即联系各应急救

援组,并及时赶到受灾现场,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停止作业,防止次生伤害发生,及时组织人员撤离施工现场。 2、按既定程序抢救伤员。 3、拨打现场急救电话、安排急救车辆送医院抢救,或请求“120”援助。 4、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 5、事故超出应急能力时,向119、120以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项目部接到台风、暴雨、洪水等预警后,要及时通知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同时发布预警信息,传达到项目部各部门防洪主要负责人。 2、各部门防洪主要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内把预警信息传达到每位施工人员。 3、台风、暴雨、洪水出现时,立即停止一切作业,尤其在高处作业及低洼处作业必须停止作业,施工人员根据要求撤离施工现场。 4、现场处置人员及时到位,指挥现场抢险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主管部门及时联系汇报和获取最新消息。 5、洪水发生时,由应急工作组通知电工断电或供电部门停止供电。 6、出现人员伤亡事故时,要随时做好抢救伤员工作。 7、若洪水灾害超出项目部的处置能力,应急工作组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转移或撤离。同时要求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应急救援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 8、人员紧急转移或撤离时,要安排各单位负责人清点人数,组织人员迅速撤离

预防洪水灾害的措施有哪些_预防洪水的安全措施.doc

预防洪水灾害的措施有哪些_预防洪水的安 全措施 预防洪水灾害的措施有哪些_预防洪水的安全措施 预防洪水的安全措施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洪水来临时的防范措施 1、处于洪水多发区的人们在雨季要多收听洪水预报,并了解水面可能上涨到的高度和可能影响的区域。 2、如果收听到洪水预警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条件下,可用沙袋在门槛外垒起一道防水墙,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

3、当得知洪水来临时,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转移至安全区域。 4、如洪水到来时,不能及时转移的人员应就近迅速向楼房、山坡、避洪台等高地躲避,或者立即爬上大树、高墙、屋顶等高的地方暂避。 5、如已被洪水包围,千万不要慌张,应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6、如不小心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一定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箱子、木板、衣柜等任何入水可浮的物品。并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大声呼救、晃动树枝或衣物等。切勿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 7、洪水过后,有关部门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疟疾、霍乱等疫病的流行。 洪水暴发时自救方法 洪水灾害中如何原地待救 水灾的发生,都是灾害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在洪水到来前,洪灾区群众应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充分地作好准备。 有条件者可修筑或加高围堤;无条件者选择登高避难之所,如基础牢固的屋顶、在大树上筑棚、搭建临时避难台。蒸煮可供几天食用的食品,宰杀家畜制成熟食;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 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

中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

中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决定了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在世界上属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在我国各地灾害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防洪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各个方面。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洪治洪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洪水本身的规律性研究、汛情迅速地采集与传输、正确的洪水预报和计算、科学的优化调度方法等,都已经有了一些有效方法和手段。但在制订防洪规划和调度方案时,决策者不易对我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空间分布得到全面的了解,对问题的认识常停留在经验性判断阶段,这对于当前的防洪决策来说,是非常不适应的。为了客观地了解我国洪水危险程度的总体分布情况,结合洪水可能引起的灾害,对洪灾损失进行宏观和定性预评估,并对防洪规划和防洪投资提出指导性意见,非常有必要对我国洪灾危险程度进行区划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洪水灾害孕育环境的前提下,采用洪灾成因分析的方法,研究洪灾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洪灾危险程度间的相关关系,求出危险程度隶属度。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采用多边形叠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手段,研究洪水危害危险程度区划的方法,进而绘制成区划图。 就洪水灾害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发生洪水,二是要形成灾害。造成洪水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归纳为三个方面,天气因素、径流因素和下垫面地形因素。洪水所造成的损失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根据洪灾的含义,本文的区划研究分两步,洪水危险程度区划和洪灾危险程度区划。 一、气象因素 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都是由暴雨产生的。暴雨不但地区分布不均匀,季节和年际变化也很大。由于我国降雨变化过程的复杂性,使得洪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也变得非常复杂。但就洪水而言,我们最关心的是一定时段内的降雨总量,也就是说能构成洪水的暴雨。这里的时段,可以是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几小时的暴雨,不管强度有多大,由于总量较小,一般难于形成大洪水。降雨过程的时间长度总是有限的,超过七天的比较少见。所以,分析致洪暴雨时,一般考虑一天、三天和七天最大降雨量。其中三天暴雨对洪水形成的影响最具代表性。为此,本文采用全国年最大三天降雨量等值线图,作为天气因素的基本资料。 二、径流因素 径流是降水因素和下垫面产流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径流与降雨虽然不是完全独立的,但也不是完全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同的降雨,在不同的地区,产生的径流量也不同,因而洪水形成的可能性大小也不同。考虑径流因素,主要是反应下垫面产流条件不同的问题。 三、地形因素 从径流形成原理上来说,下垫面对洪水过程的影响可分成两个部分,产流和汇流。产流影响因素在径流分布中得到了反映。而汇流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地形。如陡峻的地形易于快速汇集径流形成山洪,平坦的地形不易于洪水的排泄而易于形成涝灾,河道汇集洪水易于洪水在空间上的转移等。

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 天文灾害:太阳活动异常、陨石袭击、电磁异常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暴风雪、沙尘暴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生物灾害:物种灭绝、生态突变、虫灾、鼠害、物种入侵 水文灾害:凌汛、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啸、咸潮 一、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风沙天气 二、主要地质灾害

三、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现象、分布格局和分布规律。 四、自然灾害举例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流域广,支流多(如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各支流同时来洪),干流水量大。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平(海河、珠江);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排水不畅。降水过多(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多暴雨);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副高变化导致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厄尔尼若现象等。 人为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来水量大,干流水位上升快;多暴雨,尤其是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和上游多股洪水汇合在一起,势必出现特大洪水。 ②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蓄洪场所;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人为原因: ①中上游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③侵占河道,筑堤圈地,使排泄能力下降 (3)治理洪涝的措施: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增强泄洪能力;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 2、干旱 形成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旱。 我国主要有3~5月华北春旱(夏季风未到),7月长江中下游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和5~6月“空梅” 灾害特点:土壤缺水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冰川退缩,蝗虫发生,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影响因素:夏季风的不稳定、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如用水量增大,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造成水环境恶化,加大了干旱灾害的危害等。 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地区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等 (1)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 ①原因:地处华北,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但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春季农作物需水量大。 ②解决措施: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改进耕作制度;营造防护林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春旱为何不及华北严重?) 3、我国东部季风区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降水、气温、地形) 4、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说明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及形成原因。 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5、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6、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地处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灾害;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加上全球气候异常,多气象灾害; 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加剧自然灾害发生;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灾害造成的损失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7、如何防治自然灾害:(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国际合作;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制定应变方案和善后计划;植树造林,建防护林体系;采用一些工程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加强宣传,提高公民防灾、减灾的意识等。 崩塌的防治措施:采用拦挡、网包、清挖和锚固等加固工程。 滑坡的防治措施:开挖排水沟或截水沟工程,减少滑坡体含水量。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护林造林,修建水库、拦沙坝,开挖导流沟等工程。 地震的防治措施:建立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8、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山区面积广大,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不恰当的工程建设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9、咸潮 冬季河流径流量小,加之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淡水咸化。

洪水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洪水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目录 1.总则 2.应急响应组织机构与职责 3.应急设施的配置和管理 4.潜在的洪涝灾害诱发因素 5.应急处理程序

1总则 1.1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暴雨、洪汛等灾害,在发生洪涝灾害等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得到有效的应急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施工现场和办公区、生活区防洪防汛工作。 2 应急响应组织机构与职责 2.1项目部应急指挥部是防洪防汛应急响应的最高指挥机构。 2.2应急情况时,指挥机构分工及职责如下: (1)设总指挥1名(项目部项目经理),负责现场防洪、防汛应急响应的总体决策及指挥。 (2)设副总指挥2名(生产副经理、工程管理部主任),负责现场指挥与协调。 (3)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部),作为防洪防汛应急响应日常工作机构。 (4)设防汛抢险队(工程管理部建筑专业负责组建,电气专业、热机专业、BOP专业公司组建的抢险队作为预备队),负责组织力量,落实防汛器材,安排防汛值班,及时处理险情,抢救并转移受困人员、重要物资和资料,与应急指挥部保持联系,请求外界接应支援。 (5)各部门、专业公司、分包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防洪防汛宣传和检查落实工作,紧急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配合防洪防汛各项工作的开展。 2.3下班后发生的洪涝事故,由当日的值班人员紧急处理,并及时上报,按相应的程序进行处置。

3 应急设施配置和管理 3.1防汛器材配置: (1)施工现场配置足够数量防汛物资:砂袋、铁锹等; (2)防汛抢险通信器材:手机、对讲机; (3)排水机械(潜水泵、离心泵) 3.2防汛器材的管理 (1)防汛物资由物资管理科及各协作单位负责储备与保管; (2)防汛抢险通信器材由综合办公室及各协作单位负责提供; (3)工程管理部组织,安全监察科参加,负责检查落实有关应急资源的准备情况; 3.3报警方式,采用电话报警和人工报警相结合的方法。 4 潜在的洪涝灾害诱发因素 4.1异常的暴雨、台风和洪汛; 4.2深基槽开挖; 4.3现场排水不畅; 5 应急处置程序 5.1防洪、防汛阶段 (1)根据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落实现场防汛人员与物资; (2)应急办公室组织成立防汛抢险队,安排专人进行防汛值班,做好防汛记录; (3)各部门、专业公司、协作单位应与应急办公室保持联系,随时了解汛情,及时通报相关方; (4)防汛抢险队应根据汛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险情。 5.2洪涝成灾阶段 (1)一旦出现险情,立即向应急办公室电话报警,并安排接应; (2)防汛抢险队投入一切抢险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根除或减小险情; (3)应急办公室应及时通报临近相关方采取必要应急措施; (4)应急指挥部组织对险情周围地区进行隔离,安排有关单位转移人员、重要物资和资料等; (5)各部门、专业公司、分包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物资和资料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一旦接到疏散指令,及时进行转移。 5.3应急程序

洪水灾害危害及预防应对策略

洪水危害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 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洪水来临时的应对策略 1、接到洪水预报时,应备足食品、衣物、饮用水、生活日用品和必要的医疗用品,妥善安置家庭贵重物品,也可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好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2、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信设备。收集手电、口哨、镜子、打火机、色彩艳丽的衣服等可作为信号用的物品,做好被救援的准备。 3、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河流、沿海地带以及低洼地带。如果住在这些地方,当有连续暴雨或大暴雨时,必须格外小心,应注意收听气象台的洪水警报,要时刻观察房屋周围的溪河水位变化和山体有无异常。特别是晚上,更应十分警觉,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选择最佳路线和目的地撤离。 4、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洪水来临时,准备好救生物品洪水来临,要选择一切可以救生的物品逃生。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盖紧、密封。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漂浮力。

选修56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震和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 (1)灾害强度(孕灾环境):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震源浅、距离震中近。次生灾害多。 (2)经济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大,城市和建筑物密集。 (3)防抗灾能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筑物不牢固,防抗灾能力较弱。 二、泥石流灾害强度大的原因: (1)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必要条件】 (2)地面物质:发生地震、植被少时,坡面上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 (3)水:多暴雨或冰雪融水。【不同条件】 (4)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地形):乱砍滥伐、开矿修路、开挖山脚等 三、滑坡灾害强度大的原因: (1)山地丘陵等地势起伏较大(20°-40°),多暴雨的地区。 (2)发生地震、植被少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 (3)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地形):乱砍滥伐、开矿修路、开挖山脚等。 ◇地震和地质灾害的危害 ? (1)财产损失:破坏农田矿山、村镇道路。堵塞河道,阻断航运并引发洪灾。 (2)人员伤亡:造成人员伤亡。 (3)环境和资源破坏:导致森林、土地等生态环境破坏。 ◇地震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借用台风的1、3、4条) (1)护坡、修建堤坝,加固房屋,植树种草,禁止不合理开矿等。 气象和洪涝灾害 一、中国东南沿海的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1、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 (1)临西北太平洋,海岸线漫长,台风频繁;(2)距离台风源地近,地势低平,台风势力强;(3)台风易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和洪涝灾害;(4)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损失重。(5)防抗灾能力小: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堤坝等沿海工程建设不足。人们的防抗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弱。灾情预警机制不完善,监测和预报能力弱。 2、台风灾害的危害: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洪涝)、风暴潮因素构成。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暴雨可以导致巨大洪涝灾害,风暴潮可以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3、台风灾害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和预报; (2)加强堤坝/红树林等沿海工程,水利工程,防坡护坡等建设;植树造林等 (洪涝次生灾害 ---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3)加强宣传教育和演练,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4)建立灾害管理系统,制定灾情预警和防抗救灾机制,制定法律法规。 二、季风区旱灾重的自然原因:受夏季风的进退和强弱(锋面雨带推移)影响,某年某月降水少。 1、华北春旱:(1)锋面雨带未到,降水少;(2)气温回升,且多大风,蒸发旺盛。 2、江淮伏旱:(1)锋面雨带已过,副高(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2)气温高,晴天时蒸发强。 3、西南春旱:(1)夏季风势力弱,锋面雨带来得晚,降水少。(2)气温回升,蒸发快。(3)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裂隙,地表水渗漏地下。(4)地势高,坡度大,植被少,土层薄,水分不易存留。 降水少蒸发快还与:华北、西南高压控制,厄尔尼诺,全球气候变暖等有关。 4、西北旱灾较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

水灾现场处置方案

水灾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施工现场处于山区及沟河地段,生活区在低洼地带,一旦遇到连续降雨天气,可能发生水灾。 1.2 水灾可能发生在施工区和职工生活区,将对施工生产和人员造成伤害。 1.3 水灾多发生在春夏两季。 1.4 水害发生前一般会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或强暴雨天气, 造成河水徒涨和积水无法外排, 从而发生事故。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应急自救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2.1.1 应急自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1.2 自救组: 副经理、各施工队队长及指定人员组成。 2.1.3 救护组: 项目书记、办公室、各施工队工班长指定人员组成。 2.1.4 疏导组: 由项目副经理、安质部、测量室、各施工队值班人员组成。

2.1.5 保障组: 由项目总工、办公室、工程部、物资部、设备部、计划部、财务部、各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及指定人员组成。 2.1.6 善后组: 由项目书记、办公室、计划部、财务部、各施工队指定人员组成。 2.1.7调查组: 由项目副经理、总工、工程部、安质部、设备部、物资部、各施工队指定人员组成。 2.2 应急岗位职责 2.2.1 组长的职责 A 执行国家、地方、行业、上级有关安全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应急预案; B 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 C 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 启动并组织实施项目现场处置方案, 向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D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 组织项目应急演练, 指挥项目应急行动。 2.2.2 副组长的职责: A 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 组长不在位时, 代行其职责; B 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落实项目应急行动, 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C 负责现场应急处置, 根据险情发展, 提出改进措施; D 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

预防和应对洪水中自救

教学目标: 1.学会应对洪水灾害,掌握自救的方法。 2.了解洪水所带来的危害,增强自救意识。 3.培养学生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自救和他救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应对洪水灾害,掌握自救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灾害,形成自我救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向周围的人询问、阅读有关防洪的书籍和报纸、上网搜索防洪 相关信息等途径获得防洪的知识,并将调查内容记录下来。 2.教师搜集相关主题图片或相关视频资料,搜集有关国内外近年来发生洪灾的 资料。 3.设计防洪模拟训练的场景。 4.用硬纸板做成山的模型。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应急机制较差的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对洪水灾害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自救本领,达到爱护生命的目的;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会在洪水发生时的求助及逃生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存本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洪水这一灾难性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座建筑物的名字吗? (出示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图片)。 师:这就是省会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防洪纪念塔,你们知道防洪纪念塔的 来历吗?谁回家进行查阅了,给大家讲讲吧!” 学生自由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图片补充介绍六防洪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 9 5 7年的特大洪水,在1 9 5 8年建成的。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刻记1 1 9·7 2米,标志1 9 3 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刻记1 20·3 O米,标志1 9 5 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1 99 8年夏,哈尔滨又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 20.8 9米,现在塔身上的金色曲型圆管,就是1 20·8 9米的水位标志。那么什么是洪水,洪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遇洪水会自救》。 二、活动过程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洪水的视频报道。. 师:谁愿意说说,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师:如果一个地方在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 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综述

洪水灾害综述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据联合国1986~1995年自然灾害统计资料: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32%,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的31%和55%,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远远大于美国和日本,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 洪水泛指大水。一般认为,凡超过江河湖库等容水体的承纳能力,造成水量剧增或水位急涨的水文现象,统称为洪水。洪水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失与祸患,才称为“灾”。 洪水成灾是下面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存在致灾洪水即诱发洪灾的自然因素(致灾因子);(2)存在洪水危害的对象,即洪泛区有人居住或分布有社会财产,并因被洪水淹没而受到损害;(3)人在潜在的或现实的洪灾威胁面前,应作出相应的回避、适应或防御等对策反应。 洪水灾害的分类方法很多。这里按洪水灾害的形成机理和成灾环境特点,可将常见洪水灾害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溃决型、漫溢型、内涝型、蓄洪型、山地型、海岸型、城市型等。 一、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1、自然地理因素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横跨北纬22°~53°。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具有产生严重自然灾害的自然地理条件。西高东低的三阶梯地势使我国大多数河流向东或东南注入海洋。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全国约有60%的国土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东部地区的洪水灾害主要由暴雨、台风和风暴潮形成,西部地区主要由融水和局部的暴雨形成。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广、面积大、频次高、灾情重,是江河治理和防洪的主要地区。 2、气候水文因素 我国西临太平洋,季风气候显著。受东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易旱易涝。汛期的迟早和持续时间与季风进退有关,始于东南、西南地区而后向北推进。汛期4个月集中全年雨量的60%~80%。 3、社会经济因素和人为因素 洪水灾害日益严重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人为因素从两方面影响气候乃至区域的水旱灾害,一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全球变暖,从而改变大气环流、气候和水旱灾害;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下垫面的属性,如对草原、森林的破坏等,来影响区域气候和洪水发生因素,进而产生水旱灾害,后者具体表现为:

洪涝灾害事件专项应急处置预案(专项5)

洪涝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为提高机械制造公司防洪减灾水平,高效有序地做好汛期的抢险救灾工作,最低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确保汛期安全生产的防汛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国防洪法》及《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机械制造公司洪涝灾害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本公司洪涝灾害的类型及特点 本公司可能会发生的洪涝灾害类型为厂区涝。表现为厂区道路积水,厂房低畦岗位进水。 1.2 导致灾害发生的原因 导致我公司厂区涝原因主要是暴雨雨量大,排洪沟排洪不及引起的。 原因分析: 1)气候分析:本区位于东经120014`—133015`,北纬33008`—34020`。该地区属于季风性海洋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年最大降雨量1221.9mm,年最小降雨量434.4mm,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这样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6-9月份有可能发生特大水灾。 2)地理位置分析:公司处于市中东部,吴寨河在公司厂区通过,南临矿工路。厂区地势北高南低,吴寨河与厂区排洪沟贯通,承担者厂区和吴寨河的泄洪任务。一旦发生水灾,当吴寨河泄洪水位升高,超过警戒水位(标高2.4m、警戒水位1.9m)就会造成灌,厂区排洪沟无法排水,厂区造成涝。 1.3 危害程度分析 厂区有多个生产岗位地面低洼,生产岗位放置有机电设备,如果厂区积水进入生产岗位,机电设备被淹将导致厂房停产,机电设备损坏。同时暴雨可能引起人员淹溺、建筑倒塌等事故。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的,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战备、提前防的方针。 1)6-9月份生产安全部24小时值班人员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情况,做好防汛

中国洪水和洪水灾害分布及形成的特点

中国洪水和洪水灾害分布及形成的特点 1、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社会经济历史发展悠久,因而洪水、洪灾形成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由于受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形成自西向东的三个阶梯的地形和东部季风气候的特点,因此暴雨洪水主要形成于三个阶梯的过度地带,特别集中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过渡地带迎风面,形成自医巫闾山、燕山、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东侧的强暴雨洪水集中带;同时在季风和热带气旋影响下,又有一条自辽东半岛至东南沿海以热带气旋和台风暴雨为主形成的洪水和强风暴潮集中带。 2、在长期地质演变、特别是第四纪地质演变的影响下,形成了自西向东流的中国主要江河,并在中国地形的第三阶梯各河流的中下游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以及各河流上中游的河谷平川、阶地及大小不等的盆地。这些冲积平原、河谷川地既是河川径流,不仅是洪水的宣泄、滞蓄场所,又是土地肥沃、热量充足,可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 3、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下,开垦冲积平原土地,发展生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侵占了河川径流,特别是洪水的宣泄出路和滞蓄场所,人类进入了洪水风险区,给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灾害。为了减少洪水风险,人类开始修建防洪设施,主要是堤防,这样就进一步限制了洪水的出路,于是洪水灾害逐步发展,不断增加了洪水对人类的危害。 4、中国自古以来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绝大部份的人口集中在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广大冲积平原以及河谷川地、盆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水争地愈演愈烈,不断修堤束水,河道愈来愈窄,堤防愈来愈高,主要江河中下游的河道行洪能力远远低于上中游的洪水来量,依靠堤防,高出地面行洪已成为普遍现象。由于广大冲积平原和河川谷地,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在当代已经远远超过土地承载能力,与水争地仍然势不可挡,土地的开发利用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天然湖泊、湿地、洼地,这些自然滞蓄洪水的场所逐步缩小或消失,人的生存发展空间已很少回旋余地。人与洪水的矛盾日趋严重,即使不断修建防洪工程设施,在大洪水和特大洪水时也难于保证全部生活和生产空间的安全,必须主动和被迫放弃一部分土地增加洪水宣泄和调蓄场所,才能保证其余地区的安全。这一特点在中国特别突出,是考虑防洪减灾的基本出发点。 5、由于河谷平川、盆地和广大冲积平原人口稠密,无论是修建水库,或展宽河道扩大河道泄洪能力,或进行临时分蓄洪水,都必迁移安置大量人口,在可开发利用土地严重紧缺的情况下,投入巨大,社会环境影响长期难以解决,依靠工程措施提高防洪能力有一定限度。因此,主要靠加高堤防,高水位行洪,保护生产和财产安全,其结果是堤防越修越高,溃堤泛滥的风险越来越大。由于土地的稀缺,天然蓄滞洪湖泊、人工水库、行洪河道的洲滩、河床不断遭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设置行洪障碍,进一步减少河、湖、水库行蓄洪能力,在中小洪水时即有大量土地淹没,出现大量灾民,造成相当数量的经济损失。 6、在河流上中游山地丘陵区,由于土地过垦、林木过伐、草原过牧以及开矿、修路不同时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进入河道的泥沙不断增加,造成河道、湖泊、水库的大量淤积,特别是北方多泥沙河流,河床不断升高,地上“悬河”不断增加,成为平原河道中洪水威协极为严重的部分,黄河下游最为突出。 7、广大冲积平原由于筑堤高水行洪,一般洪水位均高出两侧耕地高程,排涝困难,经长期的洪涝治理,大部地区已形成排洪、除涝两套系统。滨海地区河道可直接入海,均已形成洪涝分开,洪涝分排的格局,如苏北地区、海河流域的平原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及其以南地区的封闭式圩垸,内部建立排水、蓄滞涝水系统,并建设强大的动力抽排工程,在汛期除利用河道低水行洪期间,开闸自流排水外,大部时间依靠泵站抽水排涝;在河道之间地区,也建立专门的排水河道和临时滞蓄涝水场所,利用主要河道低水行水时,抢排涝水。妥善处理主要江河与广大平原的排涝关系是防洪的主要课题,也是减少水灾损失的重要措施。在汛期高水行洪时,保证堤防不溃决,即可减少淹没面积、积水深度和淹没历史;同时为抽排提供阵地,为尽快排涝恢复生产提供了条件。几个大洪水年,涝水淹没耕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农业仍未大幅度减产,河道防洪堤防的安全和强大的排涝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还须看到高水行洪时,大量动力抽排涝水进入行洪河道,增加了河道的行洪负担和防汛抢险的困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8、当代大江大河沿岸,河口三角洲地带出现的城市集镇群,为防洪带来新的课题。在防洪措施上,不仅要保点,而且要保线或面。在建设防洪减灾体系方面,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措施。 根据上述中国洪灾和防洪的特点,中国防洪减灾的重点地区,即大江大河中下游广大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上中游河谷平川、盆地,防洪减灾的根本立足点在于土地的科学利用和严格的管理。采取综

3洪水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0310洪水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I版本号:Q/SSJT-YA.***-201*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洪水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xx24 发布 xx24 实施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HBSZ-YA-03.11-xx A/0I目录前言 .II1 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1.3 适用范围12 事故类型和危害种类(事件特征)12.1 事故类型12.2 危害种类23 应急组织与职责23.1 应急组织机构23.2 应急处置职责24 应急处置24.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2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4.3 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35 注意事项46 附件46.1 联络方式46.2 重要物质装备清单46.3 规范化格式文本46.4 关键路线标识和图纸46.5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56.6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5Q/HBSZ-YA-03.11-xx A/0II前言《洪水灾害现场处置方案》是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应急预案体系文件之一,编写格式和规则,依据GB/T29639-xx《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鄂安办[xx]41号《湖北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而成。该方案阐述了触电事故类型.危害种类.应急组织及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等。现予以发布,望全体职工遵照执行。批准人:批准时间。Q/HBSZ-YA-03.11-xx A/01洪水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 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了防止洪水灾害现场的事故发生,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在工程项目发生事故状态下,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提高救援效率,特制定本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号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的洪水灾害现场的应急救援。2 事故类型和危害种类(事件特征) 2.1 事故类型暴雨洪水一一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简称雨洪。山洪一一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洪水。由于地面新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特点,常造成局部性洪灾。泥石流一一川地溪沟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突发性洪流。泥石流暴发突然,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破坏力极大。泥石流是特殊的固体径流,固体物质含量很高,可达30-80%。流体作直线惯性运动。遇障碍物不绕流而产生阻塞.堆积等正面冲击作用。

国内外灾害数据库汇总表

国内外灾害数据库汇总 与灾害相关的各类数据是进行灾害预测、灾情评估、灾后救援等工作的基础,国内外相关组织机构和部门对灾害数据库的建设非常重视,纷纷启动数据库建设项目,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开展灾害数据库建设工作。据统计,网上可检索到的灾害数据库就有40个,国外组织机构建设和维护的灾害数据库有26个,中国有14个(刘耀龙等,2008)。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重视灾害数据库建设及灾害数据信息共享,已建成的灾害数据库一般都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表1列出了15个国外主要的灾害数据库,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欧盟(EU)、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组织建设的各类灾害数据库(含全球性的或本国内的)。美国对灾害数据库的建设贡献甚大,不仅建成了全球性的综合灾害数据库,还建成了包括海啸、地震等在内的各类专题灾害数据库。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灾害数据库在建设时就考虑到了数据共享的需要,在数量、可访问性到记录灾害种类(复合灾害群)、检索条件及查询结果等的设计上均有利于灾害信息在本国及国际范围的流通与共享,灾害数据库建设较为规范,灾害数据信息共享程度高。

从互联网上可以查到,我国已建成一批灾害数据库,但是这些数据库中灾害数据的标准不统一,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与广泛性有待商榷,数据管理范式,包括灾害特征类、字段名称、对应数据类型等规范的确定、典型的关系数据库结构应用与国际同类数据库不一致,互访与接轨中存在明显的不协调,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并且,已建成并在网上发布的这些灾害数据库一般是依托某个项目进行,数据的后续更新和维护不及时,甚至某些数据库中的数据截止某个时间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表2列出了国内8个主要灾害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其中大部分在线发布的数据已不再更新。

中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

中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 (1)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决定了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在世界上属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在我国各地灾害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防洪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各个方面。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洪治洪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洪水本身的规律性研究、汛情迅速地采集与传输、正确的洪水预报和计算、科学的优化调度方法等,都已经有了一些有效方法和手段。但在制订防洪规划和调度方案时,决策者不易对我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空间分布得到全面的了解,对问题的认识常停留在经验性判断阶段,这对于当前的防洪决策来说,是非常不适应的。为了客观地了解我国洪水危险程度的总体分布情况,结合洪水可能引起的灾害,对洪灾损失进行宏观和定性预评估,并对防洪规划和防洪投资提出指导性意见,非常有必要对我国洪灾危险程度进行区划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洪水灾害孕育环境的前提下,采用洪灾成因分析的方法,研究洪灾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洪灾危险程度间的相关关系,求出危险程度隶属度。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采用多边形叠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手段,研究洪水危害危险程度区划的方法,进而绘制成区划图。 就洪水灾害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发生洪水,二是要形成灾害。造成洪水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归纳为三个方面,天气因素、径流因素和下垫面地形因素。洪水所造成的损失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根据洪灾的含义,本文的区划研究分两步,洪水危险程度区划和洪灾危险程度区划。 一、气象因素 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都是由暴雨产生的。暴雨不但地区分布不均匀,季节和年际变化也很大。由于我国降雨变化过程的复杂性,使得洪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也变得非常复杂。但就洪水而言,我们最关心的是一定时段内的降雨总量,也就是说能构成洪水的暴雨。这里的时段,可以是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几小时的暴雨,不管强度有多大,由于总量较小,一般难于形成大洪水。降雨过程的时间长度总是有限的,超过七天的比较少见。所以,分析致洪暴雨时,一般考虑

中国的洪涝灾害(教案)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并对防洪提出建议. 2.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互关联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并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淮河(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起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模拟实验,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图片录像---98抗洪视频. 中国的洪涝灾害 1.出示<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表.请学生据表中数据说出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现状)。 2.以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为例,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实验模拟1:用一剪口透明塑料瓶,在靠其底部的壁上开一口,并接上一段引水管,模拟洪水的发生。)观察实验并思考:瓶口溢水与哪些因素有关?(水,容器体积,出水管)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个因素?(水) (2)思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水,出水管,容器体积分别模拟洪涝发生地区的哪些要素或能力?(水――降水;出水管――河流泄洪能力;容器体积――洪涝发生地区河湖水库等的蓄水能力) (3)(实验模拟2:取等量的二份水,分别以不同速度向容器内注水。)观察并思考:怎样的降水容易引发洪涝?我国降水有什么特点?暴雨发生的机会多吗?(板画并解释我国夏季风北进与雨带的时空分布,说明我国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成为我国洪涝灾害易发的最主要原因) (4)(实验模拟3:将水均匀较快的速度注入容器,并调节出水管的角度。)观察:出水管怎么放更容易使水位升高。并展示淮河流露地形图,思考分析:淮河流域地形与洪涝的关系。(5)展示淮河流域水系图。观察流域支流和河道情况。思考:淮河流域河流水系与洪涝的关系。 (6)展示淮河中上游(与树争地)和中下游(与水争地)地貌图(google earth截图),分析人类活动与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7)交流探讨:针对中国的实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利的措施防治洪涝? (8)练习――展示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移动示意图思考: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旱涝灾害的关系 3小结 4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