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岭矿区2号岩体岩浆型硫化铜镍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意义

红旗岭矿区2号岩体岩浆型硫化铜镍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意义
红旗岭矿区2号岩体岩浆型硫化铜镍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意义

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 膇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分布和形成环境莄来源: 莁李文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9(4),2007:332-344 薇块状硫化物矿床广义上包括火山喷流或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简称VMS 矿床)和沉积喷流矿床(Sedex 矿床);狭义上仅指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也有称火山岩为主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fide deposit,简称VHMS矿床),以往称之为黄铁矿型矿床。这类矿床产于海相火山岩系中,主要由铁、铜、铅、锌等硫化物组成,并常伴有金、银、钴等多种有益元素,多表现为块状矿体和网脉状矿体。块状硫化物矿床铜的工业意义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主要造山带的不同时代的海相火山岩系中。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铜矿与斑岩型铜矿、砂页岩型铜矿,加上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世界四大支柱型铜矿类型。在中国,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铜的重要性按储量排在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夕卡岩型铜和多金属矿床、热液脉型铜矿床之后,居第五位,但在西北地区仅次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袇1 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划分 膁块状硫化物矿床可按构造环境(围岩岩性)和矿石组分来划分。按构造环境划分:塞浦路斯(Cyprus)型、黑矿(Kuroko )型、别子(Besshi)型和诺兰达(Noranada)型矿床类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构造环境和地质背景。塞浦路斯型矿床形成于增生板块边缘(洋中脊),以中生代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为含矿围岩,主要为铜矿石组分;黑矿型矿床

硫化铜镍矿熔炼的概述(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硫化铜镍矿熔炼的概述(一) 闪速熔炼是火法炼镍的熔炼新技术,它克服了传统熔炼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粉状精矿的巨大的表面积和矿物燃料的缺点,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发硫的利用率,改善了环境。闪速熔炼有奥托昆普闪速炉因科纯氧闪速炉两种形式。目前国内外有5 台奥托昆普型镍闪速炉在运转(见下表),因科型闪速炉炼镍仅作过试生产,但因镍在锍渣两相分配比较低(约65%),故一直未做工业应用。 下继续完成造锍与造渣反应,熔锍与溶渣在沉淀池进行沉降分离,熔渣流入贫 化处理后弃,熔锍送转炉炊炼进一步富集成镍高锍。熔炼产出的SO2 烟气经余热锅炉、电收尘后送制酸系统。典型的工艺原则流程如图1 所示。[next] 闪速熔炼系统包括熔炼、转炉吹炼等高温熔炼主系统和物料制备、配料、氧气制取、供水、供风、供电、供油以及炉渣贫化等辅助系统。有关生产过程简要说明如下:(1)精矿干燥。选矿精矿一般含水8%~10%,进入闪速炉前不少国家要进行干燥。金川公司的精矿干燥采用“三段式”干燥方式,即回转窑、鼠笼、气流三段干燥。在回转窑去除30%的水,鼠笼去掉40%的水,气流干燥去掉30%的水,得到的干精矿含水在0.3%以下,并要求粒度为-0.074mm 的碱于80%以上。(2)粉煤与熔剂的制备。粉煤与熔剂的制备大到相同。煤经粗碎后,进球磨机并通入热风,磨细的煤由热风吹出分级后使用,不合格粗粒返回再磨。石英熔剂 加入球磨机后不通热风,直接用机械转换的热能把水分烘干破碎即可。 (3)返料。闪速炉系统的自产冷料块经颚式破碎、圆锥破碎后分别送闪速 炉贫化区和转炉进行处理,以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及控制转炉温度。(4)氧气制备。采用富氧鼓风可减少燃料的消耗,甚至实现自热熔炼。金川公司闪速炉配备

硫化镍矿的处理方法

硫化镍矿的处理方法 镍矿物主要以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这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硫化镍矿约占20%、红土镍矿大约占75%、硅酸镍矿占5%。本文我们为您讲一讲硫化镍矿的处理方法都有哪些。 硫化镍矿的处理一般是指将硫化镍矿中的镍熔炼成低镍锍或浸出到溶液中的提镍过程。硫化镍矿的处理有火法与湿法之分。火法处理主要有硫化镍矿电炉熔炼、硫化镍矿鼓风炉熔炼或硫化镍矿闪速熔炼。湿法处理主要有硫化镍矿加压浸出。 硫化镍矿的火法处理是将焙烧矿与熔剂加热熔化,使炉料中的硫化铁进一步氧化成氧化铁,与其他杂质元素和炉料中的石英等熔剂结合为炉渣,炉料中的二硫化三镍、硫化亚铜和未氧化的硫化亚铁结合成低镍锍与炉渣分离,钴和贵金属及其他少量杂质进入低镍锍。炉料中的硫氧化成二氧化硫进入烟气,经除尘净化后送往制酸或高空排放。硫化镍矿鼓风炉熔炼采用传统的鼓风炉设备,其特点是设备简单和易于操作。硫化镍矿电炉熔炼和闪速熔炼则分别采用现代电炉和闪速炉设备。电炉熔炼适用于电价低廉地区或熔炼难熔矿石。闪速熔炼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先进熔炼技术,其特点是将焙烧和熔炼合为一个过程,这不仅使过程得到强化,而且可在自热状况下进行,因而生产能力较高,而且能耗较低。此外,这种熔炼的烟气含二氧化硫浓度

高,有利于制酸和环境保护。但炉渣含镍较高不能废弃,需要进行贫化处理,以降低渣的含镍量。 硫化镍矿的湿法处理是直接浸出硫化镍矿石或硫化镍精矿。这种处理方法可简化冶炼过程,提高镍的回收率,改善劳动条件。由于硫化镍在常压下溶解速度很慢,通常采用加压浸出。浸出可用硫酸溶液,也可用碱(氨)液。先将硫化镍矿石或硫化镍精矿磨细,制成矿浆,用泵输往矿浆加热器加热,然后进压煮器进行浸出。浸出后矿浆经液固分离和溶液净化除杂质后,可用加压氢气还原法生产镍粉。

铜镍硫化精矿熔炼流程

铜镍硫化精矿熔炼流程 我国金川公司和新疆阜康冶炼厂(处理喀拉通克铜镍矿鼓风炉熔炼产出的金属化高镍锍)镍生产的原则工艺流程如图2。 由于高镍锍除含镍和硫以外,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铜,并富集了原料中的狂族金属和贵金属及钴,困此高镍锍的铜镍分离和精炼是镍冶炼工艺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多年处理硫化矿的生产关键。在镍冶金发展的早期阶段,通常采用四种方法处理高镍锍,即分层熔炼法、选矿磨浮分离法、选择性浸出法、低压基法。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高镍锍,即镍分离方法较多的优点,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分层熔炼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将高镍锍和硫化钠混合熔化,在熔融状态下,硫化铜极易溶解在Na2S中,而硫化镍不易溶解于Na2S中。硫化铜和硫化镍的密度为5300—5800kg/m3,而Na2S 的密度仅为1900kg/m3。当高镍锍和Na2S混合熔化时,硫化铜大部分进入Na2S相,因其中密度小而浮在顶层,而硫化镍因其密度大面留在底层。当温度下降到凝固温度时,二者分离得更彻底,凝固后的顶层和底层很容易分开。为了使硫化铜及硫化镍更好地分离,顶层和底层再分别进行分层熔炼,重新获得分层后的硫化铜和硫化镍,直至满足工艺要求。由于该法工艺过程复杂、劳动条件差,且生产成本高,除个别工厂经革新后仍在使用外,现已基本淘汰。? 利用选矿磨浮分离铜镍—可溶阳极电解传统工艺处理,即:吹炼成高镍锍--转炉渣电炉贫化

--高镍锍磨浮分离--阳极熔炼--电解。该工艺的缺点是生产疚效率低,排入大气的烟气中含硫量高,耗电量大,有价金属的损失大。湿法选择性浸出因其铜镍提取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种。 (1)硫酸选择性浸出电积法。芬哈贾伐尔塔精炼厂、南非的吕斯腾堡厂均采用这一工艺。但其流程又不完全相同。如芬兰哈贾伐尔塔精炼厂处理的高镍锍成分为(%):Ni75、Cu15、S7、Co0.7、Fe0.5、Ni/Cu=5。原先采用两段常压浸出,由于镍浸出率低。现已改为三段常压浸出。吕腾堡厂处理的高镍锍成分为(%):Ni约50、Cu约28、S约22。采用两段加压浸出,电积提铜和电积提镍。这种浸出分离与部分净液相结合的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缺点是电能消耗大,当Ni/Cu比低时选择性浸出效果较差。(2)硫酸选择性浸出氢还原。本工艺与上一工艺相比不同之外在于以加压氢还原取代镍电积。代表性的工厂为1974年投产的美国镍港精炼厂。其流程为高镍锍熔化--水淬--细磨,然后经一段常压浸出和两段加压浸出液经净化后用加压氢还原法制得镍粉。南非英帕拉厂所采用的流程与镍港精炼厂类似,不同之处是采用三段加压浸出。本工艺与上一工艺相比,流程比较简单,但能源消耗都比较多;镍粉售价虽然较高,然而在市场销售上的灵活性不如电解镍。(3)加压氨浸--氢还原法。代表性的工厂有加拿大舍里特公司克莱夫科精炼厂、澳大利亚克威那拉镍精炼厂。克威那拉镍精炼厂原设计处理硫化镍精矿,1974年后改为处理卡尔古利镍冶炼厂的高镍锍。该法的优点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在碱性介质中浸出,设备的结构和防腐蚀等方面比较容易解决。缺点是消耗大量氨,大部分硫最终氧化成硫酸根;且对含铜量高的原料亦不太适合。(4)盐酸浸出法。代表性工厂有加拿大鹰桥公司在挪威的克里斯蒂安松精煤炼厂的试验工厂。其方法是经细磨后的高镍锍用浓盐酸溶液在约70℃常压下浸出12h,浸出率为98.7%。该法选择性浸出效果很好,提镍能耗出比较低;但设备腐蚀比较严重,现已基本不采用。(5)氯气浸出法。挪威的克里斯蒂安松厂除了曾试验过上述盐酸浸出法外,1975年后又开始试作氯气选择性浸出新工艺,几次改进后,于1981年建成年产(4—5.5)×104t阴极镍的精炼厂。该法的实质是,在110℃下通氯气选择性浸出镍,浸出液经置换脱铜,用碳酸镍中和脱铁,溶剂萃取公离镍钴,分别电积得到阴极镍和阴极钴。在阳极上产生的氯气返回浸出。高镍锍中的铜、硫几乎全部以CuS形态留于浸出渣中。该流程的特点是浸出液体中Ni2+高达230g/L,总的溶液量少,阳极析出的氯气返回利用;与其他工艺相比,流程较为简化。目前世界上用氯气浸出法的还的日本住友新居滨精炼厂。羰基法生产属于气化冶金方法,以加拿大国际镍公司铜崖精炼厂采用的中压法为代表。其高镍锍的成分为(%):Ni62、Cu14、S2.0、Fe2、Co1,在旋转转炉内用氧气吹至S为0.2%--4%,在180℃、7.2MPa压力下羰基化,产出高纯镍粉及Ni--Fe粉,铜和贵金属富集于残渣中。该法比蒙得法效率高,但不像蒙得法要求原料中不能含硫和铜。高压法虽然比中压法效率要高,但过程要求在200℃、18—20MPa压力下进行,中压法对原料的镍铜比及含硫量量要求比高压法要严格。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摘要: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赋存镍、铜和铂族元素的主要矿床类型。本文主要从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及成矿地质背景方面对该类型矿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铜镍硫化物矿床国内外勘探成果及研究新进展,成矿机理,成矿作用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典型矿床研究建立矿床地质概念模型。关键词: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地质概念模型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作为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赋存铜、镍及铂族元素的重要矿床类型,无论从工业意义上的矿产开发,还是从矿床理论上的成矿研究和找矿预测方面,它都一直受到国内外矿业界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加强对该类型矿床成矿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 为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探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并有效地指导地质找矿, 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经济意义。 1、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己经开始走向了多学科的联合探索,并在逐步走向宏观扩大、微观细化的深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其研究现状和进展。 1)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很多,但现今影响较广的分类,其分

类依据多为“构造岩石组合”,代表性的分类有AnthonyJ.Naldrett 的分类方法。汤中立对我国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划分4 类,简单介绍如下: (1)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矿床 这类矿床一般发育在古大陆边缘,形成于古大陆裂解时期,我国的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与小侵入体有关的成矿作用,即为小侵入体成矿,这是侵入岩体的主要成矿方式,如金川、赤柏松、铜硐子、小南山等。 (2)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 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是指地史时期与大规模大陆溢流玄武岩喷出相关的岩浆侵入成岩成矿,这种方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们通常侵入到溢流玄武岩内或溢流玄武岩附近的围岩中,如白马寨、大坡岭等。 (3)造山带内小侵入体矿床 这类矿床发育在造山带内,一般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驰张时期,我国的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华力西期。其成矿机制和古大陆内小岩体矿床基本相似。如喀拉通克矿床。 (4)蛇绿岩型矿床 蛇绿岩岩石组合由下而上一般包括超镁铁杂岩、辉长质堆积杂岩、镁铁质席状岩墙杂岩和镁铁质火山杂岩(含枕状构造)4 部分,不同部位的成矿作用不尽相同,通常成矿是在洋壳的生成和迁移阶段,由于构造侵位而以残片被保留于造山带中。该类矿床包含元古代

铜镍混合精矿铜镍分离的试验与生产实践

铜镍混合精矿铜镍分离的试验与生产实践 王 晓 杨进贵 (新疆亚克斯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哈密839000) 摘 要 依据矿石性质和铜镍的赋存特征,本试验在高pH状态下,应用活性炭脱药,形成铜矿物与镍矿物的可浮性差异,达到分选的目标,最终形成镍精矿镍品位5.93%,含铜品位0.48%;铜精矿含铜品位28.8%,含镍品位0.39%的良好分选效果。 关键词 铜镍混合精矿 浮选 石灰抑制、活性炭脱药 铜镍分离 新疆亚克斯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500t/d车间始建于2000年,最初由于铜市场价格不高,分离条件不成熟等原因,没有设计铜镍分离生产工艺,生产最终产品为镍铜混合精矿。混合精粉销售过程中,铜作为镍精矿中附属金属计价,当镍精矿中铜品位 3%时,铜计价系数为金川铜挂牌价 30%,铜品位 3%时不计价。随着矿山生产顺序的推进,选厂入选矿石逐渐由早期香山矿区(含镍>0.56%,含铜0.34%)为主,变成黄山东矿区(含镍0.47%,含铜0.24%)为主。并且香山矿原矿逐渐减少,黄山矿供矿逐渐增多,选厂入选矿石含铜品位下降,致使镍精矿中附属金属铜品位下降<3%而不能在出售时计价的情况逐渐增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铜资源的大力需求,铜市场价格在2004年开始有较大升幅,铜精矿品位Cu 18%时,铜计价系数为金川挂牌价 80%。因此提高含铜产品质量,对提高经济效益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论证试验,铜镍分离工艺成功,为实现上述增效目标寻找了一个有效的途径。1 矿石性质 含矿岩体由基性-超基性岩体组成,主要岩性为方辉橄榄岩、方辉辉石岩、辉橄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造岩矿物主要为橄榄岩、辉石、角闪石、斜长石、蚀变矿物主要为绿泥石和滑石。矿石结构构造主要为半海绵晶铁构造、斑杂状构造、星点状构造、他形粒状结构、中细粒结构。金属硫化物中有用矿物主要有镍黄铁矿、含镍磁黄铁矿、紫硫镍矿、黄铜矿、斑铜矿等。金属硫化物在矿石中的存在形态大致有三种:一是单矿物分散于脉石(即硅酸盐矿物集合体)中,与其他两种硫化物呈连生关系;二是简单的并行连生;三是包裹连生,即在磁黄铁矿中包含有微粒镍黄铁矿或黄铜矿,共生组合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镍黄铁-黄铜矿。金属硫化物多以单矿物存在于硅酸盐矿物中,其次才是与磁黄铁矿的连生体,互相包含、穿插的情况较少。 矿石多元素化学分析见表1。 表1 矿石多元素化学分析 % 元 素Ni Cu Co S MgO Fe Al2O3SiO2K Na CaO 含 量0.520.310.02 2.4411.00 6.9013.3047.940.17 1.30 2.11 2 选矿试验 铜镍矿进行铜镍分离是选矿业比较成熟的生产工 艺。其工艺根据铜镍成矿组分和结构不同,一般有优 先浮选铜,再回收镍金属方式和铜镍混合浮选得混合 精矿再进行浮选铜矿抑制镍矿物等多种分离方法。经 过多种小型试验后,确定本矿区镍铜矿采用先混选- 再分离的工艺最佳。分离浮选原则流程为一次粗选, 两次扫选,四次精选。试验样来自生产车间现场的混 合精矿样。图1 分离浮选原则流程图 46新 疆 有 色 金 属第1期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以硫化物为主的矿床(汤中立,1992;范育新等,1999)。也有学者主张将与镁铁—超镁铁岩共生的矿床再细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在正常结晶过程中堆积成因的矿床(Bushveld)和从硅酸盐岩浆中融离出来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不混熔体形成的矿床(金川)(李文渊,2007)。这里叙述的Cu-Ni-PGE硫化物矿床指后者,是岩浆融离矿床中的一种,与岩浆分结矿床相区别。 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金属镍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金属镍主要有两种工业矿床类型,一种是岩浆硫化物型,另一种是风化的红土型。其中岩浆硫化物型矿床中镍金属资源占总资源量的40%(魏铁军等,2005),而又由于风化型红土镍矿开发利用较困难,因此目前岩浆硫化物型镍矿是镍金属资源的主要来源(申文环,2010)。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50%以上的镍和铂以及5.5%的铜来自该类型矿床(王瑞延等,2003)。在我国,则有超过98%的铂族元素、86%的镍和7.5%的铜依赖该类矿床(梁有彬等,1998;Zhou et al,2002)。 1.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世界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地质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主要形成于大陆地壳环境,除澳大利亚Rona、Acoje和中国扬子地块西北缘的煎茶岭外(汤中立等,2006),未见有洋壳环境重要矿床的报道。1981年,Ross和Travis提出该类型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绿岩带、前寒武纪活动带、稳定地台和显生宙造山带4种成矿构造环境的认识,但实际上前三种都是我们一般概念中的稳定陆块的范畴,只是进一步细化了而已,因此概括起来就是陆块和造山带两种大的构造环境(李文渊,2007)。 2.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规模 该类型矿床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北欧、中国、南非、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几个有限的国家,而西亚和南美没有具工业意义的矿床产出。总体上来说,世界上岩浆硫化物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稳定的地块中(Naldrett,2004),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太古宙,其次为元古宙,再次为显生宙。 该类型矿床多以大型超大型矿产出,例如南非的Bushveld(镍2300×104t,铜1400×104t),加拿大的Sudbury(镍1250×104t,铜1040×104t),美国的Duluth

处理镍铜硫化矿石的碎磨工艺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处理镍铜硫化矿石的碎磨工艺,属于金属矿物加工技术领域。该碎磨工艺的具体工艺步骤为:半自磨→湿式筛分→顽石破碎→旋流分级→球磨分级。本技术使用半自磨设备进行破碎,改变了矿石原有的破碎方式,简化了生产流程,与传统硫化镍铜矿石的碎磨工艺相比,磨矿产品粒度稳定,粒级分布更合理,减少了金属矿物的过度粉碎,减轻了铁质对有用矿物的污染,为浮选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使适合浮选工艺富集回收的74~ +10μm粒级含量增加14%,而不适宜浮选工艺处理的10μm粒级含量减少约5%;设备台数少,生产成本低;减少了矿石在生产环节中的来回倒运,避免了粉尘对职工作业环境的污染,降低了人员职业病风险。 技术要求 1.一种处理镍铜硫化矿石的碎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半自磨:将镍铜硫化矿石在井下经初步破碎至粒度≤250mm后,使用皮带运输机给 入半自磨机进行磨矿,产出半自磨机排矿,该半自磨机排矿为重量百分比浓度65-70%的 矿浆; (2)湿式筛分:将步骤(1)中的半自磨机排矿自流给入湿式筛分机进行筛分,筛上为 难以磨碎的顽石,筛下为细粒产物,该细粒产物中粒度≤6mm的矿粒占比80-90%;

(3)顽石破碎:将步骤(2)中顽石由皮带运输机给入顽石破碎机进行破碎,给矿量46-92吨/时,产出粒度≤15mm的破碎产品,该破碎产品通过皮带运输机返回半自磨机进行循环磨矿; (4)旋流分级:将步骤(2)中细粒产物泵入水力旋流器进行分级,旋流器压力为0.7-0.75Mpa,产出溢流矿和沉砂,溢流矿自流至搅拌槽,添加浮选药剂并搅拌均匀后作为浮选的原料; (5)球磨分级:将步骤(4)中沉砂自流给入球磨机进行磨矿,球磨机磨矿介质充填率为30-35%,排矿产品为重量百分比浓度58-65%的矿浆,该排矿产品泵入水力旋流器进行分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镍铜硫化矿石的碎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磨矿时,所述给矿量为460吨/小时,磨矿浓度75 %,磨矿功指数为15.9-17.65Kwh/t,磨矿介质充填率为8-15%,磨矿给水水压为0.35-0.45Mpa。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处理镍铜硫化矿石的碎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溢流矿为重量百分比浓度25-27%的矿浆,该矿浆中粒径为0.074mm的矿粒占比70-75%;沉砂为重量百分比浓度65-75%的矿浆,该矿浆中矿粒粒径≤6mm。 技术说明书 一种处理镍铜硫化矿石的碎磨工艺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金属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矿石碎磨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处理镍铜硫化矿石的碎磨工艺。 背景技术

铜镍矿石选矿工艺常见四种基本流程介绍

铜镍矿石选矿工艺常见四种基本流程介绍 镍矿石主要分硫化铜镍矿和氧化镍矿,两者的选矿和加工方法完全不同。硫化铜镍矿石的选矿方法,最主要的是浮选,而磁选和重选通常为辅助选矿方法。浮选硫化铜镍矿.. 镍矿石主要分硫化铜镍矿和氧化镍矿,两者的选矿和加工方法完全不同。 硫化铜镍矿石的选矿方法,最主要的是浮选,而磁选和重选通常为辅助选矿方法。浮选硫化铜镍矿石时,常采用浮选硫化铜矿物的捕收剂和起泡剂。确定浮选流程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宁可使铜进入镍精矿,而尽可能避免镍进入铜精矿。因为铜精矿中的镍在冶炼过程中损失大,而镍精矿中的铜可以得到较完全的回收。 铜镍矿石浮选具有下列四种基本流程。 1.直接用优先浮选或部分优先浮选流程:当矿石中含铜比含镍量高得多时,可采用这种流程,把铜选成单独精矿。该流程的优点是,可直接获得含镍较低的铜精矿。 2.混合浮选流程:用于选别含铜低于镍的矿石,所得铜镍混合精矿直接冶炼成高冰镍。 3.混合—优选浮选流程:从矿石中混合浮选铜镍,再从混合精矿中分选出含低镍的铜精矿和含铜的镍精矿。该镍精矿经冶炼后,获得高冰镍,对高冰镍再进行浮选分离。 4.混合—优先浮选并从混合浮选尾矿中再回收部分镍:当矿石中各种镍矿物的可浮性有很大差异

时,铜镍混合浮选后,再从其尾矿中进一步回收可浮性差的含镍矿物。 铜是镍冶炼的有害杂质,而在铜镍矿石中铜品位又具有工业回收价值,因此铜镍分离技术是铜镍矿石选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铜镍分离技术分为铜镍混合精矿分离和高冰镍分离工艺两种。通常,前者用于铜镍矿物粒度较粗且彼此嵌布关系不甚紧密的矿石,后者用于铜镍矿物粒度细且彼此嵌布十分致密的矿石。 目前铜镍硫化物矿石主要采用火法冶炼,其基本流程分备料(焙烧)—熔炼—吹炼—精炼(电解)等环节。由于该矿属于蛇纹石类型矿石,铜镍矿物彼此致密嵌布,直接采用机械选矿方法进行铜镍分离有困难,因此采用高冰镍浮选分离技术。铜镍混合精矿经转炉熔炼成高冰镍,然后经破碎和磨浮工艺,最后电解成最终产品——电解镍。 氧化镍矿目前多采用破碎、筛分等工序预先除去风化程度弱、含镍低的大块基岩。由于氧化镍矿中的镍常以类质同象分散在脉石矿物中,且粒度很细,因此不能用机械选矿方法予以富集,只能直接冶炼。 氧化镍矿的冶炼富集方法,可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造硫熔炼、镍铁法和粒铁法;后者又有还原焙烧-常压氨浸法、高压酸浸法等。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1.区域地质简介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四川省会理县。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东北方向约80km。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横跨康滇地轴和盐源-丽江台缘坳陷两个构造单元。区域内断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广泛。 2.矿区地质概括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虽然矿床规模小,矿体集中(图1)。 2.1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会理群。含矿岩体围岩力马河组千枚岩夹石英岩和石英岩;凤营山组硅化灰岩、泥质灰岩,条带状灰岩、石灰岩。 以湖相红色岩层为主的中生界仅在山间盆地或断陷盆 地中零星分布, 它们不整合地覆于会理群之上。 2.2构造 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南北向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南 端。岩带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控制。区内地质构造极为 复杂,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区域内由东向西有龙帚山、 安宁河、磨盘山、金河、攀枝花断裂几条深断裂带控 制。 2.3岩浆岩 矿区内沿南北向断裂带侵入有三个岩体,力马河 岩体为中间的一个,且与其南北两个小岩体不连续。 力马河岩体南北长约800m,宽约120m-140m,最宽可 达180m;平面形态呈豆荚状,剖面上呈椭圆形。岩体 一般向下延深约200m-500m,不整合地侵入于力马河 组和凤营山组中。F2断层将岩体截成两段,此段呈单 斜状,向西倾;南段似盆状。 力马河岩体可划分为三个岩相带,自下而上和自 西向东分别为橄榄岩相、辉长岩相、闪长岩相,后两 种岩相之间呈过渡关系。橄榄岩有穿插辉长岩现象。 已测知辉长岩地质年龄为573Ma,橄榄岩地质年龄为 320Ma。 当岩体与硅质灰岩接触时,在接触带上可形成数 厘米至数米厚的矽卡岩带,并有黄铜矿、黄铁矿、镍 黄铁矿矿化;在内接触带,岩石中长石及单斜辉石含量显著增加。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特富矿分布特征及成因-最新文档资料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特富矿分布特征及成因 0 引言 金川硫化镍铜矿床是全球最大的3个硫化镍矿之一[1-9],是中国最大的镍资源和生产基地。自1958年发现至今,经过50多年开采,浅部高品位的特富矿[10-17]和富矿已逐渐消耗。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和采矿成本的增加,寻找一定规模富矿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寻找深部熔离贯入型矿石的典型代表――块状特富矿更加紧迫[11]。金川特富矿是按最低工业指标(Ni品位(质量分数,下同)大于等于3.0%)来划分的,半自形粒状或脉状结构,致密块状或半块状构造[10,12],矿石组分90%以上为含铜和镍的金属硫化物,脉石矿物组分非常少,其符号为S-A。此类矿石经单独回采后,直接进冶炼厂进行提炼,不需经选矿环节,可以节约大量选矿成本,经济价值高。前人对金川特富矿石进行了矿物测试、空间分布规律、矿体形态等研究,指出特富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镍黄铁矿、雌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矿体主要呈大脉状或透镜状[18-21];与其他矿石类型进行对比[22-26],认为特富矿石来自于深部熔离贯入的最后一期矿浆[27-31],其形成与构造(或前期岩浆通道)有密切关系[24,32-37]。但这些研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并不全面。基于此,笔者就金川特富矿开展了系统性综合研究。首次通过Surpac 软件来直观了解金川矿床中特富矿石的空间分布,总结其分布特

征;通过岩矿测试来查明其结构、构造、金属矿物成分等;首次对各类型矿石中的长石、石英等矿物进行包裹体测试(特富矿石与其他类型矿石成矿温度、盐度及静压力)来了解不同矿石的地球化学特性;最后,从物质来源、成矿温度、成矿期次、与构造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其成矿机理。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来总结金川特富矿石的成因、分布规律和典型找矿标志,来更好服务矿山生产和地质找矿工作。 1 金川矿床地质概况 金川含矿超基性岩体产于华北地台阿拉善地块西南边缘龙首山隆起带的东南端北侧(图1)。岩体沿走向长约6 500 m,宽20~527 m,地表出露面积1.34 km2,总体走向NW50°,倾向SW,倾角50°~80°,延深数百至上千米。金川Ni-Cu硫化物矿床几乎全部产于岩体内,地表矿化仅在Ⅰ矿区有出露。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白家嘴子组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等深变质岩,走向NW35°,倾向SW,倾角40°~70°。 矿区内断层和节理发育,岩矿破碎,主要断层有F1、F8、F17、F23、F16、F16-1等。其中,F17断层走向NE50°,倾向SE,倾角70°,具有张扭性质,该断层错断Ⅱ-②岩体和矿体,在其东、西两侧均赋存一定规模的块状特富矿体。 金川含矿超基性岩主要为纯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和辉石岩。金川岩体为一复式侵入体,划分为4期侵入相:第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进展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进展 摘要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目前镍矿床的主要来源。本文主要从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及成矿地质背景方面对该类型矿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铜镍硫化物矿床国内外勘探成果及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背景;玄武岩;地幔柱 镍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之一。镍矿床的形成虽然有多种成矿作用,但以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红土型镍矿床为主。红土型镍矿床由于其冶炼技术复杂,能耗大,一直未能充分开采利用,因此硫化物型镍矿床仍是目前镍金属的主要来源。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作为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赋存铜、镍及铂族元素的重要矿床类型,无论从工业意义上的矿产开发,还是从矿床理论上的成矿研究和找矿预测方面,它都一直受到国内外矿业界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铜镍硫化物矿床引起了国际地质界和矿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地球科学界的热点。 1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己经开始走向了多学科的联合探索,并在逐步走向宏观扩大、微观细化的深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其研究现状和进展。 1)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很多,但现今影响较广的分类,其分类依据多为“构造岩石组合”,代表性的分类有AnthonyJ. Naldrett[1]的分类方法,具体描述如表1。 汤中立[2]对我国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划分4类,简单介绍如下: (1)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矿床 这类矿床一般发育在古大陆边缘,形成于古大陆裂解时期,我国的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与小侵入体有关的成矿作用,即为小侵入体成矿,这是侵入岩体的主要成矿方式,如金川、赤柏松、铜硐子、小南山等。 (2)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 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是指地史时期与大规模大陆溢流玄武岩喷出相关的岩浆侵入成岩成矿,这种方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们通常侵入到溢流

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

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分布和形成环境 (2008-11-05 23:24:14) 转载 标签: 矿业开发 矿产资源 分类:矿业课堂 产经 杂谈 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分布和形成环境 李文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9(4),2007:332-344块状硫化物矿床广义上包括火山喷流或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简称VMS 矿床) 和沉积喷流矿床( Sedex矿床) ;狭义上仅指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也有称火山岩为主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简称VHMS 矿床) ,以往称之为黄铁矿型矿床。这类矿床产于海相火山岩系中,主要由铁、铜、铅、锌等硫化物组成,并常伴有金、银、钴等多种有益元素,多表现为块状矿体和网脉状矿体。块状硫化物矿床铜的工业意义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主要造山带的不同时代的海相火山岩系中。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铜矿与斑岩型铜矿、砂页岩型铜矿,加上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世界四大支柱型铜矿类型。在中国,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铜的重要

性按储量排在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夕卡岩型铜和多金属矿床、热液脉型铜矿床之后,居第五位,但在西北地区仅次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1 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划分 块状硫化物矿床可按构造环境(围岩岩性)和矿石组分来划分。按构造环境划分:塞浦路斯(Cyprus) 型、黑矿( Kuroko) 型、别子(Besshi) 型和诺兰达(Noranada) 型矿床类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构造环境和地质背景。塞浦路斯型矿床形成于增生板块边缘(洋中脊) ,以中生代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为含矿围岩,主要为铜矿石组分;黑矿型矿床形成于汇聚板块的边缘,与年轻的火山弧或弧后盆地与硅铝质地壳深熔作用形成的钙碱性、碱性长英质岩浆有关,主要为铅、锌、铜矿石组分;别子型矿床则形成于新元古代或显生宙弧前海槽或海沟的火山沉积岩系中,围岩为沉积岩,主要为铜、锌矿石组分;诺兰达型矿床是一种古老的矿床,形成于汇聚板块的边缘,产于太古宙—古元古宙俯冲岛弧的拉斑系列到钙碱性系列的玄武安山岩到流纹岩中,以锌、铜矿石组分为特征。 按矿石组分也可划分为:铜群(包括锌铜群和铜锌群) 、锌铅铜群和铅锌群。前两类属于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铅锌群为沉积喷流矿床。故属于VMS 的矿床只包括铜群和锌铅铜群两类。这种划分与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二分特征基本一致。 对于古代典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分类总结是有意义的,但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因为古代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是研究推断出来的,比如塞浦路斯矿床就有弧后和洋中脊两种环境认识,更重要的是并不总是存在构造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