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我为王朔母子劝架

亲历|我为王朔母子劝架
亲历|我为王朔母子劝架

亲历|我为王朔母子劝架

编者按2007年3月,作家王朔在《北京晚报》上向某媒体隔空喊话,希望能够帮助他解决和母亲长期不和的问题,哪怕家事被曝光也在所不惜。花知中的一位供职于该媒体,于是受命前去拜访王朔母子,这篇文章就是她当时的亲历。8年后重新修订,我们把它作为母亲节的另类献礼。

在此,我们要感谢王朔先生和他母亲薛来凤女士,他们的毫无保留的诚挚和善意,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含义。崩溃中的王朔

后来,听和我一起去拜访王朔的同事说,从单位到王朔家一个多小时车程,一路上我的刘海都是翘着的。我一紧张刘海就竖起来——按理说我们工作中和名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多,可是也没有一个像王朔这样,让我紧张到肌肉酸痛,头发立正的。关于王朔的传说实在太多,他骂过的人也太多。我反反复复检查自己身上的骂点,“见了他可千万别装逼”,我告诫自己。说实话,王朔向我们隔空喊话,想要寻求帮助,这件事情本身就够刺激了,何况还是名人最忌讳的“隐私”。是什么样的动机促使他主动曝光“家丑”,他真是为了解决家庭危机吗?不是号称接受采访“每小时收费10万”吗?是真的吗?我心里有些嘀咕。这一次任务极为特殊,王朔要在我们面前痛骂他的母亲。王朔和母亲水火不容,在给女儿

咪咪的信中,他这样描述母亲——

她就不能招我,一招我我就特别歹毒。好几次我跟她通话,旁边有人都会问我,你跟谁打电话呢这么凶。她是特别能激起我恶的一面的那种人。——摘自王朔《致女儿书》王朔母亲薛来凤

王朔不是疯狗王朔从不避讳和母亲关系的恶劣,因为他的文字传播量极大。在他笔下,母亲就是一个冰冷方正,像铁板一样的老太太。想着王朔自称“我是超级攻击型人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就是一病人,我是一疯狗,咬死人不偿命”,我敲开了他家的门。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寸头四方脸的圆眼中年男人,长得一点不像疯狗,倒像一只苹果。我心里悄悄叹息了一声,这就是传说中的王朔么?那天他穿得很居家,光脚踢踏着一双布鞋,看见我和同事,好像见了熟客,没打招呼没客套,就把我们让进了家门。

王朔和他的宠物猫

王朔家静得出奇。一楼是客厅和书房,家具都是中式的,我们落座后,他盘腿上了榻。榻侧面的墙上有一个小的液晶电视,一直开着,里面刀光剑影,却没有声音。据说这是王朔看电视的方式,他把所有的音量都掐到零。这个纷乱的世界被他挂在墙上,像是一只静默的鱼缸。突然间蹿出两只猫,毫无声息地从我们脚下一闪而过。王朔是个极敏感极细心的

人,看出我游离的眼神,指着荧幕说:“我总看你们频道、你们节目,特别喜欢李子勋,我看他特别擅长处理家庭关系,所以我才会想到联系你们。我跟我妈30年没法好好说话,我们一说话就掐架。”

王朔说着,缓缓地端起茶杯,他并没有给我们泡茶,只是给了我们一瓶农夫山泉。我想他会不会是那种有洁癖的男人?他家静得像一面湖水,每说一句话,就像往湖面投入一颗小石头,以致我说话的音量也尽量放低。他的坦率反而让人尴尬,我飞快地在脑中搜索着措辞,以期了解更多信息。但又怕哪句话会突然触怒他,打破这种宁静。

放下茶杯,王朔开始讲起自己的母亲。语气很温和,他说“我姓王,她姓薛,难道我们是为贾宝玉翻脸?”

和那个时候所有军人的孩子一样,我是在群宿环境中长大的。一岁半送进保育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两个礼拜回一次家,有时四个礼拜。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人是爸爸妈妈生的,以为是国家生的,有个工厂,专门生小孩,生下来放在保育院一起养着。——摘自王朔《致女儿书》电影《看上去很美》剧照

王朔描述的母亲,一心在工作的医院争当先进,全心全意保全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过儿子的感受,王朔认为母亲从小到大没有关心过自己,少年时候做阑尾手术,都没在医院陪同,他永远没办法原谅这个“工作狂”。

我轻声地问王朔,关于阑尾炎这件事,您的母亲怎么看?“只生不养”!王朔的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吐出狠话,他站起身来,关掉了电视。然而在王朔母亲的笔下,儿子犯阑尾炎这事却是另外一番面目——

一边是50位病人要等着查房决定治疗方案,其中还有危重病人,一边是小儿子要急诊手术,我真是焦急万分……直到下午两点多,病人转危为安,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一想起小儿子还在病床上,虽然有些疲劳,我还是立刻打起精神直奔304医院。走到小儿子病床前,看见他平静地躺着,儿子委屈地说:“为什么这么晚才来看我?住院要开刀,只有门诊部的医生来送我,家里什么人也没来。”我差点儿要流下泪来,说:“是妈妈对不起你,实在是脱不开身。”这么小的孩子做手术,肯定希望有亲人在身边,但我却没有做到。我问儿子:“痛吗?”他说:“现在已经不疼了,是用针麻手术的。”我鼓励他:“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过些日子拆了线就完全好了,好好听大夫和护士的话。”——摘自薛来凤《一家人》

然而王朔的妈妈失算了,儿子并不是她认为的那种勇敢的孩子,他的伤痛其实一直没有痊愈。

一次我问小儿子,能原谅妈妈吗?他说不能原谅,我听了很难过,只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原谅我。——摘自薛来凤《一家人》持续三十年的战斗王朔一直没原谅母亲,后来的30

年里,母子俩不停地互掐。在王朔嘴里,和母亲的战斗史就是他的光荣史。初二时王朔开始旷课,打群架。等到学校找到王朔的母亲时,她非常生气:“小小年纪就不学好!不好好学习就给我滚!”他冲母亲吼道:“你凭什么说我!这会儿你管我了,平常你到哪里去了!该滚的人是你!”母亲扬手给了他一个耳光。1976年,王朔参军,一去无音信。母亲实在忍不住了,就给王朔打个电话,问他生活怎么样,习不习惯。没说两句,王朔就嫌她罗嗦:“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没特别的事我挂了!”不由分说挂了电话。1980年,王朔炒了单位的鱿鱼在家写作。母亲发现王朔衬衣的领子破了一个洞,就买了一件新的,没敢直接交给他,悄悄地放到他的床头。王朔知道是母亲买的,但他不愿意被怜悯,觉得接受衬衣就是向母亲示弱,就把衬衣扔给了哥哥,说:“她给你买的。你穿上吧!”母亲性格也很倔:“不穿就不穿吧,扔了!”说完抓起衣服转身扔进了垃圾箱。1995年,王朔和妻子离婚,再次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母亲非常不认同儿子离婚,母子二人吵得天翻地覆。……

王朔与父母、哥哥的合影

说着说着,王朔狡黠地笑了,像是在宣告战争的胜负:“现在我把她压倒了,现在我说什么,她都说,你说的都对。”如果忽略“王朔”这个名字,我听到的故事,跟我们通常遇到的母子矛盾几乎没有区别。王朔眼中的母亲,是一个当了

奶奶才开始学做母亲的女人。

我没说、不想太刺激她的心底话是:你过去不当回事,独往独来,不可能今天想要儿子了,就来一个儿子。过去我和她吵架时探讨过这问题,血缘关系不代表一切,你从来不付出,照样什么也得不到,没有谁天生对谁好的。——摘自王朔《致女儿书》

然而眼前的王朔,已经是个将近知命的中年人,他写活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为什么就不能理解自己的母亲?我问他:“既然这么吵吵闹闹都过了几十年,为什么到现在了,又想起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呢?”沉默了几秒钟,王朔说:“2001年后,我父亲和哥哥相继去世了,我才意识到,如果我跟我妈不和解,她现在一死,我一定得后悔。但我跟她一说话就掐,实在不可能缓解矛盾。”这席话,王朔说得特别艰难,我不敢看他的眼睛,我觉得有泪光在闪动。

王朔与哥哥王宇

接连失去两个亲人,王朔几乎崩溃,用他的话说,“哭都哭了好几年……哐哐哐连着来,感觉一星期就死一人儿一星期就死一人儿。”他跟父亲关系并不好,可父亲走了,“上面连着的那条根断了”。在父兄相继去世后的一段时间,王朔尝试着和母亲缓和关系。

老伴离去后,王朔始终努力地帮助我排遣心中的郁结,促使我尽早走出心理困境。为了让我解除抑郁的情绪,他很细心

地忙里忙外,特地给我买来手机,以便随时和我联系。每当我出行,他都叮嘱要买软卧下铺的车票,这样对于老人既安全又方便。他送我们进站,一直送上车厢找好位置才离开。在火车上,王朔还打来电话问我一路上感觉如何。——摘自薛来凤《一家人》

然而这些努力没有奏效,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朔和母亲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尖锐。

爷爷去世后我曾给自己定了个要求,不要再和奶奶吵架,也是想看看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很遗憾,又没做到,前几天又和奶奶大吵了一架,也是去扫墓,清明节。我穿了一件砂洗磨边军装样式的上衣,刚买的,伊拉克不是打仗吗,时髦。奶奶一见我就说,你怎么穿这么一件衣服,我不喜欢。我没理她,但已经不高兴了。她又说,你那边蹭上油了。我那衣摆上有一大块黑,油渍状,是装饰。我还忍着。接着她又说,你怎么连件新衣服都没有。我跟她急了,说你管得着我穿什么衣服吗,你管好你自己好不好。她又来那套,你是我儿子我说你几句怎么了,关心你。我大怒,说你少关心我,你怎么还这样,就不会尊重别人,一定要用贬低别人的口气说话,你难道不知道你使别人、一直使家里人都不舒服吗。——摘自王朔《致女儿书》从跟王朔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王朔,和他以往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截然相反,不再是“逮谁骂谁的高能疯子”,他只

是一个无助的儿子,甚至是一个手足无措的孩子。王朔对母亲始终抱有一种婴儿般的期许,他期待的母亲是仁厚温暖的,能源源不断地被索取爱的,而不是永远正确、无懈可击的一本行为守则。从内心深处来说,王朔可能极少感受到母爱,尽管他的母亲真实地爱着他。于是他疑惑、他愤怒,他破口大骂,他掩面痛哭,他纯洁得像个婴儿,任性得像个婴儿。

电影《看上去很美》剧照

我不再怀疑王朔主动要求咨询的动机,决定帮助他完成这个心愿。我小心地问他,是否能见到他的母亲?王朔笑了,仿佛轻松了很多,他飞快地给了我们母亲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有其子必有其母王朔的母亲薛来凤女士住在一个干休所,四室一厅的房子,一个人住显得有些空落落。她是一个很爱干净的老太太,家中家具虽然陈旧,但一尘不染。她和王朔的感觉很像,洁癖,爱清静,不认生。薛妈妈的谦逊和气,让我完全无法把她和王朔笔下的那个母亲联系起来。正要开口谈谈王朔,薛妈妈拿出了很多个人先进奖状、证书给我们看,印象中她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局级干部。说起工作,薛妈妈滔滔不绝,可能跟所有的老年人一样,很喜欢年轻人陪她聊天。她绝对算得上很有文化很有教养的女性,快八十高龄,说话依然条理清晰,富有感染力。也许在她看来,工作上的成就,远远比养育了一个大作家儿子让她自豪。对

于儿子对她的评价,她很委屈,为了证明自己对儿子的感情,她拿出了家庭相册。里面很多王朔从小到大的照片,还有她抱着儿子照的。她还写了一本关于家庭生活回忆录,起名《一家人》。

王朔比哥哥长得白,还有点腼腆。我想起他爸爸曾说过:“有人说过我们的小儿子有点招女孩儿喜欢,我们可要注意。”王朔对我说:“妈妈别再给我穿哥哥的旧衣服了,膝盖和屁股还补上一块补丁。我也长大了,要和哥哥一样穿新衣服。”我一口答应:“行,以后不穿补丁衣服啦,和哥哥一样全买新的,不然对你太不公平了。”——摘自薛来凤《一家人》面对儿子的误解,薛妈妈的委屈倒不像一个79岁的老母亲,更像是一个少女,被情人埋怨不够爱自己之后那种伤心和无奈,她几乎地喊着对我说,“我不想让他说脏话呀,不想让他结下那么多敌人呀!”我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才能抚慰这位老人,她一直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用力过猛地爱着儿子,她没有给与儿子想要的温情,她爱得越多,走得越偏,跟儿子隔阂越深。这位执拗的母亲,和全天下的母亲一样,只把自己认为的好一股脑儿倾泻给孩子,不论是庸庸碌碌的我们,还是名满天下的王朔,都有一个这样的母亲。我邀请王朔母子和心理学家李子勋面对面地敞开心胸谈一次,母子俩都爽快地同意了。

我说,你对我好过吗,我最需要人对我好的时候,你在哪儿?

奶奶冷静地说,你在幼儿园。我说孩子最需要什么,需要理解和尊重,把他当个人,父母跟老师一样,那要父母干什么。我没有提爱,那是奶奶理解范围之外的事,她只认对错按她的标准,要一个孩子永远正确就是她的爱。——摘自王朔《致女儿书》

终极对话

约好的日子,我去接老太太,她特意梳洗了,打扮得干净利落。从干休所院一路出来,碰到很多老同事,她一一解释,“我出去买点东西”。王朔是坐地铁来的,很准时。他穿着一件旧旧脏脏的墨绿色连帽衫,卡其色休闲裤,斜背一个黑色方挎包,耸着肩,走路飞快,神情始终警觉,像极了周立波模仿的“打桩模子”,全国统称“黄牛”。只要站着,他就两手插在裤兜里,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防御性姿势。在明晃晃的聚光灯下,在各路闻风而来的记者面前——李子勋:为什么想来解决和母亲的关系问题?王朔:这是我心中最后一个遗憾。李子勋:如果没解决,会影响你以后的生活吗?王朔:当然,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说到这里,王朔哽咽了。随后,李子勋要求王朔从孙悟空、哪吒和皮诺曹中选一个来形容与母亲的关系。王朔选了哪吒——李子勋解读说,哪吒原本很爱母亲,但他杀死龙王三太子后,却被父母抛弃,不得不剔骨还父,与父母断绝了肉身的关联。王朔与哪吒,都怀着一份赤子之情,都对父母的爱都太高的期许,最后都以

极端的行为了断了这份亲情,把痛苦与恨埋在内心。听到李子勋对哪吒的解读,王朔怔怔地说不出话,他俯身在桌上,再次泪流满面。随后,王朔对母亲展开了猛烈地批判,他明知母亲会在后台听到,却毫不顾忌。这之后,王朔的母亲加入,她没有一句辩解,只是不停地流泪,王朔轻拍母亲的背,拿纸巾为她擦脸,旋即也落下泪来。王朔的母亲带来了很多她与王朔小时候紧紧相依的合影,王朔反唇相讥:“我那是在推开您啊!”

王朔约2岁时与母亲、哥哥的合影

一个多小时的促膝谈心,李子勋认为:王朔和千千万万的儿子一样,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他心中有着巨大的善,所以,他才会要和母亲和解、才会向自己骂过的人道歉。但王朔比一般人更为敏感柔弱,他怕这种柔弱不堪一击,所以不希望有人看到他的善,他以疯狗、流氓的面目示人,甚至采取自虐的方式生活,实际上他内心从来都渴望成为一片绿洲。只是,他不想别人这样解读他,我尊重他的权利。也许这是王朔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听到陌生人说自己善良,第一次剥开他坚硬的外壳,把内心血淋淋地剖开放在公众面前,他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王朔的母亲毫不掩饰对儿子的担心:“我看到别人骂他,我的心会疼啊”,王朔嗫嚅地说了一句,“见鬼去吧”,和以往声嘶力竭不同,这句话他妈妈听不见,只是朝向他自己。在心理学家李子勋看来,王朔其实对母亲

感情依然很深,但早年渴望得到一些东西却没有得到,于是长大后他不再需要,反过来让他接受其他人也很难。“鉴于母子两人现在的关系,建议他们都要宽容一些,他们双方都关爱着对方,只是使用了不恰当的方式方法,导致误会不断出现。”总有一种爱不对劲世界上总有一种爱不对劲,这就是母亲的爱,她从来都不是正正好好,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她也从来不会按照你的想象出现,要么就远的让你望不到边,要么就近到成为彼此的俘虏。场灯熄灭,在场的记者蜂拥而上。之前还心平气和的王朔,因为一个记者的问话又立刻炸了。之后的内容,大家可能都在网上看过了,就是那段著名的“王朔骂记者”。幸好,王朔的母亲已经离开,没有看到这一幕。王朔怒骂记者不知道,经过这一次面对面,王朔母子的关系有没有根本的改善,但愿他能破除对母亲奢望和误读,接纳一位不完美却真实的母亲;但愿他的母亲也用对待初生婴儿的目光来看待儿子,用脉脉温情来粘合这颗从没长大的赤子之心。骂完记者,他坐地铁回家。离开我们后不久,王朔出版了新书《我的千岁寒》,他说:“我把过去自己的东西全部砸碎,这才能绝处逢生。我放眼的是宇宙。”真的要吐血了~~这次编辑太惊心动魄!由于公众号后台服务器的问题,导致我们花了6个小时的编辑成果“一朝回到解放前”。让我深刻体会到那句名言的力量:车厢不是保险箱!想问问大家对这期还满意吗?虽然你们不满意也打不到

我们,但我们还是很在意的。

呐,做人呢,就是要有爱心,投个票呗~

三见王小波阅读答案

三见王小波阅读答案 我跟王小波见过三面。 无法想象的是,第三次见面的地方,竟然是八宝山殡仪馆的一号大厅——追悼会现场,他躺在那里,与我阴阳相隔。那一天是1997年4月26日。 4月26日这一天,八宝山一号大厅外,大约来了300多人。除了少部分是王小波的亲友,大部分是自发的吊唁者。他们是首都传媒界的年轻人,哲学界、历史学界、社会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学者,还有相当部分是与王小波从未谋面的读者,有的甚至自千里之外赶来。奇怪的是,当中没有作家协会人员,没有一个小说家。 要知道,王小波是首先将自己看成是小说家,但是,到他死的时候,他的作品还没有进入主流文学的视野之内,今天仍然没有。 上午10点的光景,追悼会开始,大家排成两行,有序地进入大厅,向王小波遗体告别。大厅里放着的不是哀乐,而是贝多芬的奏鸣曲,据治丧小组的人说,小波爱听这首曲。 艾晓明提醒我,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本书的封面摆在王小波身上,随他火化,她说:“他惦着这事,让他知道,封面已经做好了。” 艾晓明是王小波的挚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最早关注及评论王小波作品的学者。于是,我让胡贝将封面摊开,依次摆在覆盖王小波遗体的白色床单上,正好是黄、灰、绿三色,封面图案取自古希腊绘画中人类经历的三个世代,意境悠远古朴。 王小波遗容安祥,只是额头有一块褐色的伤痕。据说,他是独自于郊外的写作间去世的。被人发现的时候,他头抵着墙壁,墙上有牙齿刮过的痕迹,地上有墙灰,他是挣扎了一段时间,再孤独地离去的。 王小波没有单位,也没有加入作协,生前他说过:“听说有一个文学圈,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他是一个局外人,但却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为自己的真理观服务的自由撰稿人。 在追悼会上张罗的,我只认得胡贝和线条。胡贝是王小波从小一块玩大的朋友,某软件公司的总经理,闲时客串过电影,后来,我发现他出现在张扬导演的电影《洗澡》里面。线条是个秀气高挑的女人,她就是王小波小说《似水流年》里面漂亮而激进的女一号,大家都依小说里的名字叫她“线条”,真名反而不得而知。 追悼会大厅是一个会堂,前方正中的舞台上是湖水蓝的幕布,横匾是黑色的,上面悬挂着几个大字:安息吧,小波。下面用黑布巾结成了蝴蝶结,围着王小波的遗照。照片上是青年时代的王小波,小眼睛厚嘴唇,一脸稚拙憨厚。 出发之前,我曾请一位朋友为王小波写了一副挽联,上联是:以独立意志出神入化笑写时代三部曲;下联是:持自由情怀沥血呕心哭说乾坤万年忧;横幅是:小波不死! 我问胡贝,怎么没有用我发来的挽联?胡贝说:我们想让小波平平安安地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 一、基础达标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出版散文集《》《》《》《》《》《》《》等。 (2)叶圣陶(1894-1988),名(),字(),江苏苏州人,著名()家、著名()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2.注音释词。 搀和: 东四八条: 冗长: 著作等身: 沾溉: 高文典册: 3.翻译句子。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4.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内容。 5.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阅读与写作基础试题

阅读与写作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韩愈和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从文体角度来说,主要是指( ) A.文言文B。骈文 C.韵文D.散句之文 2.《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主体部分的叙述者是( ) A.韩愈B.大丈夫 C.李愿D。公卿 3.《原谤》的作者是( ) A.柳宗元B.苏辙 C.皮日修D.曾巩 4.《元丰类稿》的作者是( ) A.皮日修B.苏辙 C.曾巩D.王安石 5.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时期是从1949年到( ) A.1966 B.1976 C.1977 D.1979 6.巴金《随想录》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幽默B.博学 C.真诚D。闲适 7.引用"赦书一日行千里......州家申名使家抑"的文章是( ) A.《后赤壁赋》B.《湖心亭看雪》 C.《文革博物馆》D.《误传记妄》 8.追求"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风格的作家是( ) A.巴金B.杨绛 C.汪曾棋D.贾平凹 9.张承志的《汉家寨》中写到的汉家寨坐落在( ) A.天山南麓B.天山北麓 C.吐鲁番盆地D.伊犁 10.《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的作者是( ) A.贾平凹B.张承志 C.余光中D.王小波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8分) 1.文章题目具有文体标志字眼的有( ) A.《送李愿归盘谷序》B.《钴铒潭西小丘记》 C.《皮子文薮二则》D.《纵囚论》 E.《前赤壁赋》 2.在《西湖七月半》中,张岱说的五类人包括( ) A.醉人B.僧人 C.贵人D。军人 E.农人 3.晚明小品散文的主将,主要有( ) A.刘基B.王守仁

C.袁宏道D。袁中道 E.张岱 4.下列作品中属于巴金创作的小说有( ) A.《家》B.《寒夜》 C.《憩园》D.海行杂记 E.《龙、虎、狗》 三、词语解释(每词1分,共7分) 1.席其上,呼客纵饮( ) 2.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 ) 3.一日,大母过余曰:......( ) 4.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 5.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 6.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 7.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读司马法》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文革"博物馆》的主题是什么? 3.《听听那冷雨》有着怎样的艺术特点? 五、阅读与分析(每题lo分,共20分) 阅读以下文章段落,回答文后问题 (一)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土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1.概括本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 2.在作者看来,"耻"与"不耻"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二)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莱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情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莱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间我:"这是什么?"--"茨菰"。--"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1.对于茨菰,"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而"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为什么? 2.如何理解"我想念家乡的雪"一句在结构和主旨的表达上的作用?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这段材料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1.主旨鲜明 2.有时代感 3.1000字以上

2018海淀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及答案

2018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1.17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734字) 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事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包括“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 - 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甲】bùsh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中国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打破了大型同类设备调试周期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得益于【乙】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从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扩大到上百人团队,“中国天眼”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由跟踪模仿发展到集成创新。 发布会当日,人们自发为“中国天眼”之父,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默哀。2017年9月15日,在“中国天眼”落成近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奋斗的南先生【丙】溘然长逝。当年他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外国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先生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从那时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中国天眼”新发现的脉冲星【丁】yìyì生辉,人们感慨它“足以告慰老南”。(取材于张素2017年10月10日的相关文章)1.阅读材料一,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4分) (1)根据【甲】【丁】两处的拼音写出汉字:bùshǔ;yìyì生辉 (2)给【乙】【丙】两处加点的字注音:卓有成效;溘然长逝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项自主创新技术助其领先世界B.它问世前中国从未发现过脉冲星 C.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器D.未正式运行就有系统的科学产出 材料二 采访对象:李莳,“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李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在世界各地进行观测的照片。由于长年做远程观测,在工地,或者开国际、国内电话会议,他已习惯了随时随地工作。他看王小波、马尔克斯的书,最近尤其喜欢余秀华的诗。对他而言,探测宇宙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中国天眼”还要调试两三年 广州日报:去年9月25日竣工以来,“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怎样? 李莳:世界大型望远镜,没有一个在竣工时就能投入使用,最快也要两年才能正式运行。澳大利亚的平方公里阵列探路者望远镜,2012年6月举行了竣工仪式,2013年10月才获得第一条谱线;2016年10月,有三分之一的天线调试完毕,可以协同工作,并开始了早期科学计划。依照国际惯例和大型地面设备的规律,“中国天眼”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紧张调试。调试过程中也将面临大量的挑战,如高压滤波器的升级改造等。 预计发现上千个脉冲星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是不是边调试边收集数据?“中国天眼”对脉冲星和中性氢的观测目标是什么? 李莳:是的。采集数据本身就是调试的一部分。我们观测天空中的亮源,例如射电星系和脉冲星,标定系统温度、面型精度等望远镜性能。调试后期,我们期待开始产生新发现。预计“中国天眼”未来会发现上千个脉冲星,实现中国相关领域的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利用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也是“中国天眼”的目标。 通过发现原子氢,也就是中性氢,可以发现新的星系、探索宇宙的演化历史和生命起源,寻找地外文明。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的观测范围有多大?运行后,将怎样巡天?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共 20 分) 逛旧书摊 刘玉林 那时我与这座城市都还年轻,阳光正从泡桐树的缝隙里哗啦啦泼下来,我披了一身晃动的光斑蹲在旧书摊前,捧着一本书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身后沸腾着宣泄的马路与我无关,头顶高楼大厦的阴影也与我无关,与我无关的还有旧书摊的主人。在旧书摊,那些书可以随便翻,三三两两的人围在旧书摊前,让时光看上去是那样慵懒与悠闲。 我往往在旧书摊前蹲到很晚,直到夜幕降临,书摊的主人开始收摊,静静地把我手中的书收走。 旧书摊实在算不上城市的风景。马路牙子上边一地的凌乱,风把满地的书页翻起来,哗哗作响。那些盗版的武侠与野史堆积码放在一起,像一处粗陋的舞台正在上演蹩脚的杂剧。但我觉得,一个有旧书摊的城市,才显得亲切,因为那时这座城市我还很陌生,肯接纳我的除了旧书摊似乎没什么更合适的场所。 我有满满几大厨子书,对我来说,阅读与其说是一种精神追求,倒不如说是消磨孤独的方式。我的阅读太寒酸了,那些被我从旧书摊上买来的书本来就破碎不堪,又被我用胶水和胶布粘了又粘,补了又补。它们摆放在书橱里,更像一截卑微而破旧的时光躺在那儿,蒙满了岁月与往事的尘埃。 我的大学生儿子从来不动我的那些书,你不得不承认,书是有时代期限的。90 后理解不了“山药蛋派”的乡村,也很难接受“伤痕文学”里的悲情。可能是基因遗传,儿子也喜欢书,但他从不逛旧书摊,他逛的是书店和豪华超市里的书架。 我总是毫不犹豫把儿子喜欢的书买下来,从全套的《格林童话》到《哈利波特》,再到东野圭吾与阿加莎˙克里斯蒂,儿子的书橱里一派“洋风”劲吹。 但我依然喜欢逛旧书摊,从没觉着旧书有什么不好。 我经常跟儿子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它更像感冒药,贵的与包装好的未必有几毛一包的小药片疗效更好。旧书有旧书的好处,它们就像被人遗忘的一摞摞信件,散佚在角落里,揭开蒙尘,你又会看到许多动情的诉说。许许多多个书摊又像潮退的沙滩,一个经常逡巡在书摊边上的人会发现许多贝壳,总会挑一枚最好看的,刷洗一下泥沙,静静地欣赏那份斑斓的精彩。谁会在意一本旧书最初的主人是谁呢?一些隽秀的字迹遗留在扉页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虽然已活到了不惑之年,但还常常为一件事感到疑惑:为什么有很多人总是这样的仇恨新奇、仇恨有趣。古人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但我有相反的想法。假设历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发现了一切新奇、一切有趣,发现了终极真理,根绝了一切发现的可能性,我就情愿到该智者以前的年代去生活。这是因为,假如这种终极真理已经被发现,人类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依据这种真理来做价值判断。从汉代以后到近代,中国人就是这么生活的。我对这样的生活一点都不喜欢。。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大灰狼坏,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种事实说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为什么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讲出这样粗暴的话来,我的确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因为这种人士带给我们的痛苦实在太多了。 在一切价值判断之中,最坏的一种是:想得太多、太深奥、超过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一种罪恶。我们在体验思想的快乐时,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总有人觉得自己受了伤害。诚然,这种快乐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的,但我们不该对此负责任。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取消这种快乐,除非把卑鄙的嫉妒计算在内——这世界上有人喜欢丰富,有人喜欢单纯;我未见过喜欢丰富的人妒恨、伤害喜欢单纯的人,我见到的情形总是相反。假如我对科学和艺术稍有所知的话,它们是源于思想乐趣的滔滔江河,虽然惠及一切人安这江河决不是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为他们而流,正如以思想为乐趣的人不是为他们而生一样。 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人当然有不思索、把自己变得愚笨的自由;对于这一点,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问题在于思索和把自己变聪明的自由到底该不该有。喜欢前一种自由的人认为,过于复杂的思想会使人头脑昏乱,这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假如你把深山里一位质朴的农民请到城市的化工厂里,他也会因复杂的管理感到头晕,然而这不能成为取消化学工业的理由。所以,质朴的人们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作是与己无关的事,那就好了。 我在大学里遇到了把知识当做幸福来传播的数学教师,他使学习数学变成了一种乐趣。我遇到了启迪我智慧的人。我有幸读到了我想看的书——这个书单很是庞杂,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直到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这最后一批书实在是很不堪的,但我总算是把不堪的东西也看到了。当然,我最感谢的是那些写了好书的人,比方说,萧伯纳、马克·吐温、卡尔维诺、杜拉斯等等,但对那些写了坏书的人也不怨恨我自己也写了了几本书,虽然还没来得及与大陆读者见面,但总算获得了一点创作的快乐。这些微不足道的幸福就能使我感到在一生中稍有所得,比我父亲幸福,比那些将在思想真空里煎熬一世的年轻人幸福。作为一个有过幸福和痛苦两种经历的人,我期望下一代人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间来感到幸福,而且这种空间比给我的大得多。 (节选自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1.下列各项中,对有关“思维的乐趣”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很多人仇恨新奇,仇恨有趣,是感受不到思维的乐趣是什么,而这些人都只是习惯于作价值判断,作者认为这一点也没有思维的乐趣了。 B.“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巨大贡献,孔子正是在许多人之前发现了终极真理,他成了真正的智者。 C.作者认为,价值判断是非常简单的,在对别人评判的同时,自己感到非常舒服,这种思维的乐趣在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作者并不喜欢。 D.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思维的快乐,而这种思维的快乐有时反而会使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我们没有理由取消这种快乐。

《陈小手》阅读答案

《陈小手》阅读答案 陈小手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①。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需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产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要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中小

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 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产房。过了一会(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门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棱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我的兄弟王小波》阅读及答案

我的兄弟王小波王小平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遭受贬黜的时候。一场风波,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当时他尚在母亲腹中,无法不直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他生下来就严重缺钙,他后来把钙片当炒豆吃,这与他最终长成一个一米八四的大个子不无关系,而且看起来有点傻头傻脑。我母亲常溺爱地叫他傻波子。小时候,我发现他的思想常定格在一个东西上,陷入冥想,中断了对外界的反应,很不像他那个年龄应有的样子;站在其他活泼的祖国花朵之间,似乎是一个异类,因此受到了一些误解。后来他上了学,但似乎从来没成过一个好学生,总是怀着不服管教的叛逆之心。有一次老师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但两眼平视,一声不吭,弄得老师无奈他何。他就这样,不关心课业,所以成绩单根本看不得,因此挨了不少揍。他那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玩得忘情而投入。剩下的就是看书,不管什么纸片捡起来就看,连农作物栽培手册都看得津津有味。虽然落了个傻名,功课也不好,但兄弟姐妹都知道他绝不傻。他看书奇快,和我比快时回回占先。据他说,他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而我充其量能看六七十页光景。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块儿捣乱,一块儿挨揍。说来我们俩都不是什么好鸟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日里偷鸡摸狗,无恶不作,给我爸妈气得不善。那时革命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对我们来说,那是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在革命的层次之外。倒是花树泥土的气味,自然中的光影转换,景物中隐藏的异种气氛,像谜一样令我们着魔。诙谐是小波的另一个天性。他喜欢笑谑,经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东西。饭桌上是他驰骋谈锋的地方,时常妙语如珠,以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惹得众人喷饭。他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当时叫《顽童历险记》大为倾倒。他把这本书翻了又翻,直到它成为一堆碎片。在我看来,他就是那个顽童。当时的北京郊区,有不少白杨夹道的大路。春日的早晨,我和小波在笔直的大道上驾车东行。驾的当然是自行车。当时我们在有节奏的锵锵声中骑车东进,眼前大道如弦,两边的旷野向远方伸延,真是大块烟景,不禁心生荡漾。我想起古人的诗句,就大声念起来:“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小波在旁边纵情大笑。比起诗中的境界,我们眼前的景致差不了什么,只是身穿补丁衣服,骑着破车,与五陵贵公子有一定差距,但这点可以用想象来补足。我们想象自己鲜衣怒马,玉面绮貌,在长安大道上行进。随着马背的颠簸,玉珂轻叩,发出有节奏的清音,若合符节。而脚蹬子有规律的撞击,把我们的想象与现实弥合得天衣无缝。脚下的路好像永远走不到头,我们也愿意永远这样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国。那是一个令人沉溺的境界。我们在不息的穿越空间中陷入梦境,一切都没入薄暮之中,空气也变得黏稠而滞重……当从梦境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天国和人间、王子与贫儿、古代和现代的间距其实其薄如纸,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在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这种思想,好像成为小波的一个思维习惯。在他的历史小说里,他把现实和历史自由交接,用二者之间的反差和气氛变换制造出一种特殊韵味,传达出他内心的感觉。那时的小波,因为年纪尚幼,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但却在积累着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说,一颗趣味的内丹。在我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他们行住坐卧,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这颗内丹,像练气士一样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间的精气,使这颗内丹在感觉的滋养中成长。当内丹大成时,它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外界发生感应,此时艺术家趣味大成,进入一种高超的境界,谈笑咳唾,皆成珠玉。这种内丹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纯美境界的把握,一种至高的品位。人们喜欢小波的作品,实际上是喜欢他的品位。 (摘自《我的兄弟王小波》,有删改)19.结合文意,概括王小波的性格特征。(4分)20.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在材料的选取上的突出特点。(5分)21.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这一看法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19.①“不服管教”、“叛逆”;②玩得投入,看书奇快;③诙谐幽默;④

《我的兄弟王小波》阅读答案

《我的兄弟王小波》阅读答案 我的兄弟王小波 王小平 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遭受贬黜的时候。一场风波;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当时他尚在母腹中,无法不直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他生下来就严重缺钙,他后来把钙片当炒豆吃,这与他最终长成一个一米八四的大个不无关系,而且看起来有点傻头傻脑.我母亲常溺爱地叫他傻波子。小时候,我发现他的思想常定格在一个东西上,陷入冥想,中断了对外界的反应,很不像他那个年龄应有的样子,站在其他活泼的祖国花朵之间,似乎是一个异类,因此受到了一些误解。 后来他上了学,但似乎从来没成过一个好学生,总是怀着不服管教的叛逆之心。有一次老师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但两眼平视,一声不吭,弄得老师无奈他何。他就这样,不关心课业,所以成绩单根本看不得,因此挨了不少揍。他那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玩得忘情而投入。剩下的就是看书;不管什么纸片捡起来就看,连农作物栽培手册都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落了个傻名,功课也不好.但兄弟姐妹都知道他绝不傻。他看书奇快,和我比快时回回占先。据他说;他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而我充其量能看六七十页光景。 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块捣乱,一块换揍。说来我们俩都不是什么好乌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日里偷鸡模狗,无恶不作.给我爸妈气得不善。那时』革命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对我们来说,那是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在革命的层次之外。倒是花树泥土的气味,自然中的光影转换,景物中隐藏的异种气氛;像谜一样令我们着魔。 诙谐是小波的另一天性。他喜欢笑谑:经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东西。饭桌上是他驰骋 谈锋的地方,时常妙语如珠,以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惹得众人喷饭。他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当时叫《顽童历险记》大为倾倒。他把这本书翻了又翻,直到它成为一堆碎片。在我看来,他就是那个顽童。 当时的北京郊区,有不少白杨夹道的大路。春日的早晨,我和小波在笔直的大道上驾车东行。驾的当然是自行车。当时我们在有节奏的锵锵声中骑车东进,眼前大道如弦,两边的旷野向远方伸延,真是大块烟景,不禁心旌荡漾。我想起古人的诗句,就大声念起来:“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呜玉珂。”小波在旁边纵情大笑。比起诗中的境界,我们眼前的景致差不了什么,只是身穿补丁衣服,骑着破车,与五陵贵公子有一定差距,但这点可以用想象来补足。我们想象自己鲜衣怒马,玉面绮貌,在长安大道上行进。随着马背的颠簸,玉珂轻叩,发出有节奏的清音,若合符节。而脚蹬子有规律的撞击,把我们的想象与现实弥合得天衣无缝。 脚下的路好像永远走不到头,我们也愿意永远这样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国。那是一个令人沉溺的境界。我们在不息的穿越空间中陷入梦境,一切都没入薄暮之中,空气也变得粘稠而滞重……当从梦境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天国和人间、王子与贫儿、古代和现代的间距其实其薄如纸,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在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这种意思,好像成为小波的一个思维习惯。在他的历史小说里,他把现实和历史自由铰接,用二者之间的反差和气氛变换制造出一种特殊韵味,传达出他内心的感觉。 那时的小波,因为年纪尚幼,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但却在积累着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说,一颗趣味的内丹。 在我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他们行住坐卧,都如蚌含珠,

2018北京海淀期末语文试题+标准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 2018.1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734字) 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事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包括“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 -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甲】bùsh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中国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打破了大型同类设备调试周期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得益于【乙】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从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扩大到上百人团队,“中国天眼”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由跟踪模仿发展到集成创新。 发布会当日,人们自发为“中国天眼”之父,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默哀。2017年9月15日,在“中国天眼”落成近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奋斗的南先生【丙】溘.然长逝。当年他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外国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先生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从那时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中国天眼”新发现的脉冲星【丁】yìyì生辉,人们感慨它“足以告慰老南”。 (取材于张素2017年10月10日的相关文章) 1.阅读材料一,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4分) (1)根据【甲】【丁】两处的拼音写出汉字:bùshǔyìyì生辉 (2)给【乙】【丙】两处加点的字注音: 卓.有成效溘.然长逝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项自主创新技术助其领先世界 B.它问世前中国从未发现过脉冲星 C.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器 D.未正式运行就有系统的科学产出 材料二 采访对象:李莳,“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李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在世界各地进行观测的照片。由于长年做远程观测,在工地,或者开国际、国内电话会议,他已习惯了随时随地工作。他看王小波、马尔克斯的书,最近尤其喜欢余秀华的诗。对他而言,探测宇宙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中国天眼”还要调试两三年 广州日报:去年9月25日竣工以来,“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怎样? 李莳:世界大型望远镜,没有一个在竣工时就能投入使用,最快也要两年才能正式运行。澳大利亚的平方公里阵列探路者望远镜,2012年6月举行了竣工仪式,2013年10月才获得第一条谱线;2016年10月,有三分之一的天线调试完毕,可以协同工作,并开始了早期科学计划。依照国际惯例和大型地面设备的规律,“中国天眼”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紧张调试。调试过程中也将面临大量的挑战,如高压滤波器的升级改造等。 预计发现上千个脉冲星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是不是边调试边收集数据?“中国天眼”对脉冲星和中性氢的观测目标是什么? 李莳:是的。采集数据本身就是调试的一部分。我们观测天空中的亮源,例如射电星系和脉冲星,标定系统温度、面型精度等望远镜性能。调试后期,我们期待开始产生新发现。预计“中国天眼”未来会发现上千个脉冲星,

《我的兄弟王小波》阅读及答案

《我的兄弟王小波》阅读及答案《我的兄弟王小波》阅读及答案 我的兄弟王小波 王小平 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遭受贬黜的时候。一场风波,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当时他尚在母亲腹中,无法不直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他生下来就严重缺钙,他后来把钙片当炒豆吃,这与他最终长成一个一米八四的大个子不无关系,而且看起来有点傻头傻脑。我母亲常溺爱地叫他傻波子。小时候,我发现他的思想常定格在一个东西上,陷入冥想,中断了对外界的反应,很不像他那个年龄应有的样子;站在其他活泼的祖国花朵之间,似乎是一个异类,因此受到了一些误解。 后来他上了学,但似乎从来没成过一个好学生,总是怀着不服管教的叛逆之心。有一次老师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但两眼平视,一声不吭,弄得老师无奈他何。他就这样,不关心课业,所以成绩单根本看不得,因此挨了不少揍。他那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玩得忘情而投入。剩下的就是看书,不管什么纸片捡起来就看,连农作物栽培手册都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落了个傻名,功课也不好,但兄弟姐妹都知道

他绝不傻。他看书奇快,和我比快时回回占先。据他说,他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而我充其量能看六七十页光景。 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块儿捣乱,一块儿挨揍。说 来我们俩都不是什么好鸟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 日里偷鸡摸狗,无恶不作,给我爸妈气得不善。那时革 命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对我们来说,那是 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在革命的层次之外。倒是花树泥土的气味,自然中的光影转换,景物中隐藏 的异种气氛,像谜一样令我们着魔。 诙谐是小波的另一个天性。他喜欢笑谑,经常能敏 捷地抓住可笑的东西。饭桌上是他驰骋谈锋的地方,时 常妙语如珠,以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惹得众人喷饭。 他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当时叫《顽童历险记》大为倾倒。他把这本书翻了又翻,直到它成为一堆碎片。在我看来,他就是那个顽童。 当时的北京郊区,有不少白杨夹道的大路。春日的 早晨,我和小波在笔直的大道上驾车东行。驾的当然是 自行车。当时我们在有节奏的锵锵声中骑车东进,眼前 大道如弦,两边的旷野向远方伸延,真是大块烟景,不 禁心生荡漾。我想起古人的诗句,就大声念起来:“大 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小波在旁边纵情大笑。比起诗中的境界,我们眼前的景

大学语文3次在线作业答案

1.2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一个孤独的老人单身出海捕鱼,与大鱼周旋,但它捕获的大鱼又被鲨鱼吃掉。小说描写了人奋斗中的心路历程:面对失败仍顽强拼搏、绝不屈服的意志。作者是海明威, 他是( )作家。 A 英国 B 美国 C 古巴 D 巴西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2.2、“义”,是金庸新武侠小说之魂,充分体现了金庸小说的( )精神。《救难》通过对华山派令狐冲偶遇恒山派女尼姑仪琳遭采花大盗田伯光劫持而舍身相救的描述,赞扬了五岳剑派的“同气连枝”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A 武侠 B 侠义 C 人文 D 时代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6、领略滕王阁序并诗文本第二段气势浩荡﹑景象万千的艺术特色。抒情、摹景、叙事、议论交织一体,( )繁密而文思无阻,秀句警语层见迭出,声韵铿锵,文采焕发,确实达到了汉语美文的极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A 用典

B 妙喻 C 成语 D 新词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4、《长沮桀溺耦而耕》通过孔子( )遭讥讽的事例,表现了尽管傲睨孤高的隐士对孔子冷嘲热讽,但他却仍心忧天下,积极进取,并不因人嘲讽而改初衷,执着地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 A 寻问渡口 B 打听友人 C 评论时政 D 迷路问路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6.3、1925年拍摄的无声片《淘金记》(《The Gold Rush》),据称是( )拍摄的80多部电影中自己最喜欢的电影。讲述了小人物去阿拉斯加淘金,极度饥饿下甚至煮鞋为食、喜欢上舞女乔琪亚却被捉弄,但最终因锲而不舍获得了美人的芳心,并找到了金矿。 A 鲍特 B 卓别林 C 格里菲斯 D 梅里爱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王小波语录_3

王小波语录 导读:经典语录王小波语录 1、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地事啊,要把这件趣事从生活中去掉,倒不如把我给阉了。 2、所谓智慧,我指的是一种进行理性思维时的快乐。 3、只是没有说清楚什么是瑰宝:是手铐呢,还是戴手铐的人。 4、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5、伟大一族不是空想家,不是只会从众起哄的狂热分子,更不是连事情还没弄清就热血沸腾的青年。他们相信,任何美好的梦想都有可能成真————换言之,不能成真的梦想本身就是不美好的。 6、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7、不管社会怎样,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8、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 9、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文化,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10、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 11、知识分子的道准则应以诚信为根本。 12、身为一个中国人,最大的痛苦是忍受别人“推己及人”的次数,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 13、人生惟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14、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雾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你有真正的诗人气质!”

15、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见识。 16、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做聪明人才有前途,当笨蛋肯定是要倒霉。 17、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18、这道理很简单,要想获得现实的快乐,总要有物质基础,嘴说是说不出来的:哪怕你想找个干净厕所享受排泄的乐趣,还要付两毛钱呢。 19、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 20、今天我想,我应该爱别人,不然我就毁了。 21、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还有,我看见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们智慧的粗糙的东西就愤怒,看见人们在鼓吹动物性的狂欢就要发狂。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阶段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阶段检测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ài) 颁.(bān)发燥.(zào)热深恶.(wù)痛绝 B.泄.(xiè)气翘.(qiáo)首建树.(shù) 入木三分.(fèn) C.督.(dū)战教.(jiāo)诲凌.(línɡ)空屏.(bǐnɡ)息敛声D.溃.(kuì)退镌.(juān)刻遗嘱.(zhǔ) 殚.(dān)精揭虑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天兵天将大举进攻花果山的时候,孙悟空没有引颈受戮 ....,而是奋起反击。 B.家乡建设得真好,道路平坦宽阔,周道如砥 ....,高楼林立。 C.天晴朗得很,星临万户 ....,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 D.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 ....、感动不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B.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C.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在本届世乒赛上,运动健儿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其实,贵州不是也改变着大数据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在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句中“在贵州”是定语。 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句中的分号应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10分) 1.何时倚虚幌,(杜甫《月夜》)(1分) 2.人有悲欢离合,。( [填作者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分)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在柳永《八声甘州》中运用相同手法的句子是“,、?”(2分) 4.高中毕业和最要好的同学分别,最能表达此刻心情的句子是()(3分)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如果你在上海人民广场边上向附近商家一位中年妇女询问如何到上海博物馆,最恰当的询问语是 ()( 2分) A.嗨!你好!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 B.阿姨你好!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比较方便? C.唔……阿姨你好,你能帮我指点怎么去上海博物馆的路吗? D.你好!阿姨,你知道上海博物馆在哪里吗?你能帮我指路吗?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6分) 情与辞朱光潜 ①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 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 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 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 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 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 这仍是一种心情。 ②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 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这 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即借那个意象得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 ③我特别提出这一个学说来,用意是在着重这三个步骤中的第二个步骤。这是一般人所常忽略 的。一般人常以为由“情”可以直接到“辞”,不想到中间需经过一个“思”的阶段,尤其是十九世纪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