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版

中图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版
中图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版

中图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版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双星伴月又称“金木合月”是指金星、木星和月球同时出现在夜空中。下图是双星伴月奇观图,金星、木星与月球组成了一张笑脸。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类型包括()

A.恒星和卫星B.行星和卫星

C.彗星和卫星D.恒星和行星

2.金星和木星分别属于()

A.类地行星和巨行星B.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

C.巨行星和类地行星D.远日行星和巨行星

1.B 2.A 第1题,金星、木星属于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第2题,金星与水星、地球、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

如图所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上。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天体系统的层次共有()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4.地球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A.日地距离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C.有大气层的存在D.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

3.B 4.A 第3题,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读图可知,图示有地月系、太阳系两个天体系统。第4题,地球位于“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周期、有大气层的存在、地球质量和体积不是位置。

凌日即指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这种小的暗星体经常是太阳系行星,也可以解释为凌日是内行星经过日面的一种天文现象。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完成5~6题。

5.“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A.金星、木星B.水星、金星

C.火星、木星D.金星、火星

6.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A.温度相对较低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出现在太阳内部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5.B 6.A 第5题,“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圆面经过日面,且地内行星、地球、太阳处于同一直线,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洞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是地内行星。第6题,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旋涡,但温度比太阳光球层的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看起来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7~8题。

7.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D.大气成分

8.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

A.金星B.地球C.木星 D.天王星

7.A 8.C 第7题,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第8题,读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即太阳位于纵坐标“2”处,那么“生命宜居带”会向距离太阳较远的地方移动,刚好覆盖木星,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木星。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赤道地区大约是极地地区的

A.2倍多B.1/2 C.相当D.10%

10.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既有纬度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

B.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是因为降水稀少,晴天多

C.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辐射强

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9. A 10.B 第8题,读图,横轴表示纬度,纵轴表示年太阳辐射总量。根据图示数值可知,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赤道地区大约是极地地区的2倍多。第10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既有纬度因素,也有其他因素。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较高,但晴天多,云量少,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是因为降水少,晴天多。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阳光斜射,太阳辐射弱。四川盆地地形闭塞,云雾多,太阳辐射弱。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5年的某一天,美国一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1.材料中所描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太阳爆炸B.太阳辐射增强

C.太阳耀斑爆发D.核裂变反应增强

12.下列地区受太阳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加拿大B.巴西C.四川盆地D.东非高原

11.C 12.A 第7题,耀斑爆发会抛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并发射出很强的电磁波,影响地球的电网输电情况,与材料中发生情况相符,故C项正确;目前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较稳定,不会发生爆炸,A项错误;太阳辐射的增强和减弱不会对供电造成突发性影响。太阳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不是核裂变反应,B项、D项错误。第8题,太阳活动对地球高纬度地区影响更大强烈,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加拿大。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四川盆地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D.青藏高原

1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包括()

A.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 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D .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

13.D 14.A 第15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第16题,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变化有相关关系;地震是内力作用引起的;无线电短波可能受干扰;电磁扰动是影响地球磁场不是大气层。

据报道至2019年3月26日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克柳切夫火山群已爆发了32次。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5.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B.地壳C.地核 D.软流层

16.火山熔岩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凝固下来,其大量的热能主要会散发到() A.岩石圈中B.大气圈中C.水圈中D.地壳中

15.D 16.B 第17题,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第18题,火山熔岩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凝固下来,其大量的热能主要会散发到空气当中,属于大气圈。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水圈、大气圈、岩石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8.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岩石圈包括软流层及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D.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构成的圈层

17.D 18.B 第7题,图中A位于大气层,表示大气圈;B表示水圈,C表示岩石圈。第8题,地球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以上,不包括软流层; B正确;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19.晚古生代,下列哪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

C.蓝藻D.被子植物

19.A 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兴盛,蓝藻出现于太古代,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20.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

C.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D.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

20.C 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古生代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21.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2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21.D 22.B 第2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第22题,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在中生代。

下图是一幅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23.图中显示的该地地貌是()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冲积平原

D.沙滩

24.形成这一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