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概念界定_一个综述

海洋经济概念界定_一个综述
海洋经济概念界定_一个综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 OU RNAL OF OCEAN UNIV ERSIT 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2008年第1期

NO.1.2008

海洋经济概念界定:一个综述

3

张 莉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25)

摘 要:自1978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于光远等提出建立“海洋经济”新学科以来,国内学者对“海洋经济”理论探讨、概念的界定,始终未间断。然而,这些概念的界定都是基于海洋经济的某一特性提出的,缺乏全面性,也很难达成共识。因此,有组织地对海洋经济作一次权威性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海洋经济;概念;界定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35X (2008)0120023204

一、导论

随着大陆上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人类越来越把希望寄托于海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对海洋越来越重视。自1997年起,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向联大提交一份《海洋和海洋法》报告。世界各国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开发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推进。1969年,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约为130亿美元,到2005年达到1.7万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海洋经济也驶入快车道,1986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226.6亿元,2005年达到16987亿元,增长了70多倍,年均增长率为两位数。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在此背景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但是,海洋经济学在中国并没有成为“显学”。之所以如此,固然与千百年来重陆轻海意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海洋经济理论工作者始终没有说清楚海洋经济的概念,没有令人信服地揭示出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重大贡献。如:由于对概念定义过狭、造成海洋统计不全(只统计7个行业的问题),①因而它的实际贡献被大大低估了;由于海洋经济的概念

不清,致使海洋统计尚存在许多缺陷,例如:“把水产业笼统地作为第一产业,把滨海电力工业全部算入海洋产业,对优势特色产业突出不够,没有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耗费计入成本,忽视了经济效益指标和人类发展指标……导致我们对形势判断偏差。为此,准确地界定海洋经济的概念、尤其是它的外延,科学地评价它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已经成为国家制定海洋战略的一个支撑点。

二、“海洋经济”一词的提出

(一)国外学者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海洋问题“海洋经济”一词的诞生,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球上大陆资源的衰竭、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对海洋资源价值的发现、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经济地位的提高而诞生的。

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有些学者开始从经济

学角度研究海洋问题。[1](P46)美国罗德岛大学资源经济系教授若豪姆(Niels Rorholm )研究了13个海洋

产业部门对新英格兰南部地区的经济影响,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得出一些测量海洋产业经济地位的尺度,该大学从1969年开始培养海洋资源经济的博士研究生。哥伦比亚大学的庞特科沃(G ?Pontecor 2vo )和威尔金森(M ?Wilkinson )从国民收入的角度

分析了海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本长期信用银行调查部的经济学家也做过类似的研究。L ?F ?

3①收稿日期:2007209203

作者简介:张莉(19632 ),女,四川巴中人,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经济、珍珠产业研究。

1993年开始,到2001年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统计的产业一直是7项,项目略有变化。《2001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统计的产业是海洋水产业、海洋油气工业、滨海砂矿工业、盐业、沿海修造船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沿海国际旅游业。2005年增加到12项。

罗伯特编著了《海洋资源管理》。前苏联20世纪70年代后期即有若干海洋经济类著作出版。如Π?Б?布尼奇1975年的《海洋开发的经济问题》和1977年的《大洋经济》;Л?В?勃列斯拉夫的《世界海洋开发手段的技术经济论证》;А?И?沃兹涅辛斯基主编的《海洋研究与开发》。J udit h T.K ildow 和Huke K ire Powell (2000)在《沿海地区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一文中,创见性地提出了一种核算海洋对经济影响的方法;布尼奇的《大洋经济》分析了海洋经济的作用、前景、效益等问题;虽然他们未直接使用“海洋经济”一词,但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海洋问题。

(二)国内“海洋经济”一词的诞生

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于光远等提出建立一批新学科,其中列入了“海洋经济”,并建议建立一个专门的海洋经济研究机构。1980年初,于光远、许涤新、张海峰给国家科委写了一个报告,建议创办一个《海洋开发》期刊,②建立一个海洋经济研究所。

1980年8月,苏联布尼奇的《世界大洋经济学》被译成中文(吴国柱等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对活跃学术思想起了推动作用。全国开始涌现出一批热心海洋经济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

1981年6月,国家海洋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第一次海洋经济研究座谈会。1982年10月召开了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宣布了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的正式成立。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与山东省政府负责人协商,于1984年月在山东社会科

学院设立了海洋经济研究所。③

从此,海洋经济研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1982年10月“中国

海洋经济研究会”成立。

学术活动的空前活跃影响到国家决策层。1987年8月,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发展海洋事业,振兴国家经济”。199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山东考察时提出:“要作好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1991年1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首次海洋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九十年代中国海洋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围绕权益、资源、环境、减灾四个方面展开”。此后各级政府的文件中都开始使用“海洋经济”一词。

三、学者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

(一)杨金森的界定

首次界定海洋经济概念的,是1984年杨金森研究员在论文集《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上的论文。文章说“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从经济内容来看,海洋经济包括渔业、种植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从活动场所看,它包括海岸带、近海和远洋,包括水面、水中和海底,范围极为广泛;从管理体制看,有中央的许多部门(水产、轻工、水利、电力、交通、石油、地质、农垦、旅游等),有地方各级行政单位和经济组织,还有一部分国际联合和协作活动机构;从生产关系上看,有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还有不少个体生产者。这些部门和产业,都以海洋为统一的活动场所,既有独立性,又

互相联系、互相制约。”[2]

这个定义指出了海洋经济的主要内涵,尤其是比较丰富的外延。

(二)权锡鉴的界定1986年,权锡鉴在《东岳论丛》上发表了《海洋经济学初探》一文,定义了海洋经济活动和过程。文中说:“海洋经济活动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以海洋及其资源为劳动对象、通过一定的劳动投入而获取物质财富的劳动过程,亦即人与海洋

自然之间所实现的物质变换的过程”。[3]

该定义的特点是将海洋经济看作一个过程,指出过程包含的若干关系,试图探讨海洋经济过程内部的某些结构。

(三)柳时融的界定

1993年,韩国学者柳时融在中国一家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⑤该文讲到“海洋产业是指经济主体的投入物和产出物与海洋这一地理的、空间的特殊环境和需要及供给有关的所有产业。包括海洋水产业、海洋运输业、造船业、沿岸土木建筑业(包括围海造陆工程、旅游设施建设、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

开发工程、海洋能开发及海洋矿产开发工程)等。”[4]

其特点是指出了海洋经济要么是投入物要么是其产出物,要么是其需求要么是其供给,与海洋这一特殊空间环境有关,将海洋经济外延上的特殊性具体化了。

(四)陈万灵的界定1998年,陈万灵在《海洋开发与管理》发表了

②③④⑤《海洋开发》期刊1982年创刊,现名为《海洋开发与管理》。

除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以外,海洋经济研究机构还有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所、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辽宁师

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等。

2000年,民政部对学术团体进行整顿,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改为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柳时融是韩国海洋研究所海洋产业研究部先任研究员,1993年在中国山东社会科学院作访问学者。

《关于海洋经济的理论界定》,该文把海洋经济定义为“海洋经济就是指对海洋及其空间范围内的一切海洋资源进行开发的经济活动或过程。海洋经济实质上是关于海洋资源的经济问题,即为了满足人们对海洋资源产品的需要,如何协调开发与管理、利用与保护、改造与培育的经济问题”。[5]他的界定是从“海洋资源”的定义出发,阐述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的内涵及其系统构造。

(五)徐质斌的三次界定

1、第一次界定

1995年,徐质斌在《海洋科学》上发表的专文指出:“所谓海洋经济,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需求和供给,与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并从6个角度对海洋经济进行了分类:(1)按照发展的历史形态分为:原始的、传统的、现代的、未来的海洋经济;(2)按照产业部门结构分为:海洋渔业经济、海洋交通运输经济、海洋制盐和盐化工经济、海洋土木工程经济、海洋旅游经济、海洋能源经济、海洋环保经济、海洋商业经济、海洋服务业经济;(3)按照社会生产大分工的次序分为:海洋第一、二、三、四次产业经济;(4)按照海洋空间地理类型分为:海岸带、海岛、海湾、河口三角洲、半岛、专属经济区、大洋经济;(5)按照产品与海洋关联的性质分,分为海洋资源利用型经济、海洋能源利用型经济、海洋空间承载型经济、海洋开发需求型经济;(6)按照经济活动与海洋关联度分,分为狭义海洋经济、广义海洋经济(包括临海工业),泛义海洋经济(小岛陆域经济,河海联运体系中的内河经济)。[6]

2、第二次界定

2000年,徐质斌在他独立出版的专著中,换了一种方法,运用“分析-归纳法”对海洋经济概念进行研究。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指出它们共同的属性是“对海洋的特定依存关系”,概括出定义:“海洋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或服务对象、区位选择和初级产品原料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他还指出:“国家海洋局组织制定的《海洋产业分类与代码》把海洋产业划分为现行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下的16个大类、54个中类、102个小类,可以理解为用列举法指示了海洋经济的外延。”[7](P53-56)

3、第三次界定

2006年4月,徐质斌在他的《广东省海洋经济重大问题研究》中,对海洋经济概念的定义为:“海洋经济是从一个或同时几个方面利用海洋的经济功能

的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对象、服务对象、初级产品原料与海洋有依赖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从区域意义上,可以把海洋经济占优势的一定地域看作海洋经济区。”他还指出:“上述不相混同的五个方面,可视为对海洋经济概念外延的一种粗划分。”[8](P153-154)

四、政府文件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

国家海洋局1999年发布、2000年元旦生效的国家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以下简称《代码》)界定了海洋产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从产业角度界定了海洋经济。《代码》的定义是:“海洋产业是涉海性的人类经济活动”。并指出了“涉海性”的5个方面:(1)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2)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3)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的生产和服务;(4)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5)与海洋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和管理。并把海洋经济分为15个大类、54个中类、107个小类进行统计。[9]

2003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3〕13号)。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海洋经济”的定义是“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石油天然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10]

此外,1993年,广东省省长朱森林提出:“海洋经济不但是产业概念,也是地区概念。”[11]事实上多年的《中国海洋年鉴》也统计了沿海县、市的一般国民经济。

五、探讨界定海洋经济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关于“海洋经济”的定义,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专家一直在进行积极的研究探讨,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致性看法。对于海洋经济的概念,没有组织过专门的研讨,学者之间的交流也不够,个别学者的好的意见没有被及时吸收,延迟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进展。

理论是现实的主观反映。从上述学者对海洋经济的表述看,各种说法的不同,固然与学者本人的眼界、学识有关,更根本的是与海洋经济客体的一些特性有关。有的突出了它的这种特性,有的突出了那种特性,表述自然不同。只有相对全面地认识这些特性,并恰当地组合这些特性的关系,才能运用正确

的方法做出相对科学的概括。

我们认为在定义海洋经济时,客体对象的下列基本性质必须受到重视:第一,海洋经济是从一般经济中分化出来,作为陆地经济的相对物出现的,必须在注意其与陆地经济的共性同时,更加重视其区别性。第二,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一样,它不是一个单一物,而是与海洋环境相关的一大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即杨金森所说“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第三,海洋经济活动是人类以大陆为基础展开的,海洋营力对大陆有重大影响,存在着海洋经济与大陆经济重迭的部分,边界摸糊难分。所以,我们在对海洋经济进行界定时,必须有意识地适应这些特性,在方法论上突出以下几点:[11](P50-51)

1、特性论。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所以在定义海洋经济时,没有必要把“经济”二字展开,把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关系”搬过来,而要把它作为经济属的“种差”提示出来,即指明它是一种什么样特性的经济,把“海洋”二字在经济上具体化,这才是概念的内涵。

2、结构论。海洋经济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国家海洋局组织制定的《代码》征求意见稿,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的海洋产业划分为15个大类、54个中类、107个小类之中。作为对海洋经济的简要定义,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列举这些具体成份,但是需要指出海洋经济的这种结构性、复合性,从不同角度指出它的子系统。

3、程度论。具有海洋经济属性,属于海洋经济范围的各种经济活动,其与海洋环境条件的关联度是有不同层次的,即各具体经济活动的“海味浓度”是不同的。有的从原材料、生产场所到出产品都离不开海洋;有的资源取自海洋,生产却在大陆,产品市场不分大陆和海洋;有的原材料、生产场所都不在海洋,但产品和服务专用于海洋;还有些互相交叉、边界模糊。刘康在《有关海洋经济学的几点认识》一文中主张“确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其客体范围,以关联系数(即某产业与海洋开发的关系密切程度系数)来区分海洋产业与其他产业。”即通过量化的方法,确定一个关联系数阀值。虽然这个主张在操作上还有困难,但其方向是值得重视的。

4、目的论。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海洋经济的界定,总是服从于一定的分析研究目的。除非纯学术讨论,不一定要求十分严谨。即便含糊或片面一些,但在既定的分析研究目的下够用,不影响得出正确结论,则不必过多责备。界定也有一个容错区间。理解这一点,可以放弃一些不必要的争论。

六、结论与建议

从目前公开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对海洋经济定义主要有“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或服务对象、区位选择和初级产品原料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和“人类在海洋中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统称为海洋经济”等表述。其中杨金森的定义通俗易懂,与人们的直觉相符合,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传播,已成为经典性、主流定义。后来许多人的定义都未出其窠臼。徐质斌对海洋经济的界定比较全面、准确、客观。其理由:一是他没有仅从资源、空间等外延方面定义,而是从内涵定义———利用海洋的经济功能、与海洋有依赖关系;二是没有采用“涉海性”的含糊说法,因为滨海产业也涉海,区别在涉海的程度,强调了“与海洋有依赖关系”;而且“依赖性”的5个方面,与《代码》的5方面有区别;三是吸收了“海洋经济不但表现为产业,而且表现为地区”的思想。

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对海洋开发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发展。我们建议:有组织地对海洋经济作一次权威性的界定。首先组织专门的研讨会,学者之间互相交流,加强集体讨论和争鸣,最终达成共识。然后政府权威部门做出统一界定,推动海洋经济理论研究走出徘徊,这将是海洋界一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盛事。

参考文献:

[1]徐质斌.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方略[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2]杨金森.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实行统筹兼顾的方针—中国海洋经

济研究[C].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3]权锡鉴.海洋经济学初探[J].东岳论丛,1986,(4).

[4]柳时融.韩国的海洋产业和西海岸开发[J].海洋经济,1993,

(2).

[5]陈万灵.关于海洋经济的理论界定[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8,

(3).

[6]徐质斌.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科学[J].海洋科学,1995,(2).

[7]徐质斌.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方略[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8]徐质斌,张莉.广东省海洋经济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海洋出

版社,2005.

[9]国家海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

与代码H Y/TO52—1999[S].1999.

[10]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N].国家海洋局

网站,2004

[11]徐质斌.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方略[M].泰山:泰山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金 鹏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精编WORD版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和拟创新点。 (限3000字内) 1.1核心概念的界定 "优化合作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优化合作教研"是在合作教研的基础上,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合作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 moving mosaic)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令狐采学 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㈠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㈡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

(完整版)关于课题概念的界定

关于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概念界定就是对课题的关键词做一个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概念或词语我们看起来很熟悉,但要说出确切的意思又说不清楚。概念界定就是要把这些看起来熟悉又说不清楚的词语说清楚,讲明白。课题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不仅对于课题的清晰表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课题的实践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研究者对所研究课题基本概念的理解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话,那这个课题就无法研究,因为,科学性是选题与研究的基本前提。因而,做研究要实实在在地把课题研究涉及到概念、术语弄懂弄透。 (1)界定的内容 ①研究范围的界定 对研究总体范围的界定既关系到研究对象(研究样本)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课题名称如果没有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限制的话,在研究计划里就要做一个界定。例如:“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这里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学段上分,学生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从区域上分,学生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等;从性别上分,有男生和女生,等等。到底研究哪一类型的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②模糊概念的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的概念,内涵不清楚,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些概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定义。例如“学困生”这个概念,由于有多种解释,就必须加以界定。在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研究计划中,主持人对“学困生”作了如下的界定:“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又长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学生”。一般来说,给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对概念的界定不能望文生义,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自圆其说。 ③关键词的界定 一般情况下,关键词的涵义都很明确,无须解释。例如“高一学生”。但有些关键词的涵义不是很明晰或有多种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研究的需要加以界定。把关键词界定清楚,可以使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研究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内容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和拟创新点。 (限3000字内) 核心概念的界定 "优化合作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优化合作教研"是在合作教研的基础上,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合作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 moving mosaic)

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内从"合作教学"概念出发进行的教研不少,有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试验",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但是在合作教研方面,严格地依据"教研"概念进行的合作教研的系统教研尚不多,多数教学合作的探究主要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并且着眼点主要是课堂,而对教研本身,如教研活动、拟定教学计划、教材教法研究、备课等是否可以打破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采取合作的形式,以期形成学校合作教研体系和合作教研的操作系统缺少系统的研究。基于国内外对合作教研的现状,我们认为系统地开展优化合作教研具有教育价值。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合作教研的优化模式为校本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实现教师个人素质发展与群体智慧提升间的平衡,让教师在合作中学习、实践,在共同分享、提高中实现专业发展,是体现和增长教师生命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对改变青年教师的工作氛围、幼儿园的文化结构,真正形成"学习化组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效果,促进孩子的发展,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年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成为教学骨干,是深化教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头戏"。关照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培育群体合作精神,有利于青年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助于良好学校文化的建设。 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目的

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目的、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 1、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提前进行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它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2、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我认为:小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应包括:主动预习课文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练习的习惯等一系列好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步骤、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1、通过预习,学生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培养小学生高年级学生主动预习的兴趣,提高质疑能力。 3、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 4、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 二、拟定的研究步骤: 1、学习、查阅有关资料,拟定可行性实施方案、措施(2008.12——2009.3) 2、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预习能力的培养方案(2009.4 ——2009.5) 3、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研究案例分析)(2009.6——2009.9) 4、研究总结(撰写研究结果报告)(2009.11)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行为指标:中年级进行预习能力与行为习惯关系的研究;高年级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与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中年级:1、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 2、上课能专心听讲,自觉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3、通过预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觉得学习不难; 4、每天能将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查找; 5、针对预习时的疑难能主动和同学探讨、交流。 高年级:1、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提高质疑能力;

最新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资料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 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㈠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 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㈡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 本课题的统整指的是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筹”,核心是立足教材,确立目标,合理运用,有序呈现。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 调整教材内容的结构,就是把一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组成一个大整体,重新编排,层层梯进。 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是指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是指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及时充实、整合、生成学习素材,使之具有互动性,将数学知识或生活情境、活动有机统整,引领孩子们与大脑中原有的“图式”联结起来,并在探索中循着自己的思维“舞步”,让情感、思维与技能同构共生。 ㈢着眼问题 例如在《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中,对核心概念“规范草稿”的定义是从草稿本身的属性出发设计的。 规范草稿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发现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大,书写习惯差,使用效率低,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规范草稿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好草稿书写格式,规范好草稿的书写内容,规范好草稿的使用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学习习惯。 ㈣着眼指标 比如在《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核心概念是“提高阅读效率”,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从阅读效益的指标中生发出来的。 提高阅读效益 提高童话教学的阅读效率就是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学习童话时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恰当的指导、督促、评价、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多读、多讲、多写、多演童话故事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㈤着眼文献

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

第一部分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 ——美国社会福利的概念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是社会福利涵义最宽泛的界定。包含社会保障的内容。 ——我国社会保障中社会福利的定义 “狭义的社会福利”,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它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补缺型”的。 第二部分社会福利政策的范围 一些学者观点:政策必须有“一个目的、目标或意图”。 尤劳和普雷维特:政策是“长期有效的决定”,这种决定以制定它和接受它的人们在行为上的连贯性和重复性为特征。 社会福利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并因而影响其人民的生活质量的任何事情。 广义:社会福利政策包括了几乎所有政府所有的事情(税收、国防、健康照顾、公共救助等) 狭义:“通过给公民提供服务或收入对他们的福利有所影响”的政府活动。 本书特别选定主要政府计划 收入维持:对社会成员遭遇失业、贫困等风险给与其经济保障 社会保障、失业补偿金、工人补偿金、补充保障收入计划、对贫困家庭的临时救助、一般救助 膳食营养 食品券、学校午餐和早餐、针对妇女、婴儿和儿童的特别补充营养计划、集体用餐、流动餐车 卫生 医疗补助、针对老年人的医疗照顾、公共卫生 社会服务 儿童保护服务、家庭维护服务、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对儿童的日间照顾和学龄前教育、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职业恢复 第三部分社会福利政策:一种理性的方法 社会福利政策的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作为决策者的完全理性 2.行为决策理论:(西蒙)强调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度”标准 理性主义为政策制定提供理想的模式——虽然在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在现实世界里”的政策制定并不经常是一种理性过程,政策制定是发生在使理性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环境中的。第四部分社会福利政策:一种政治性的方法 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政治是谁得到了什么,什么时候和怎样获得的;因此政治是一项对社会资源进行价值分配的活动,并且这种冲突是政治和政策制定的中心书中谈到政治性是指社会福利政策产生于有关社会面临的问题的本质和如果有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冲突。 政治性方法中引起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制定中的理性化问题: 难以形成使所有人都接受的社会价值 由于对问题统一界定 许多冲突的成本和价值是不能被比较和衡量的 政策所涉及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价值对未来的影响是难以计算的。

论社会福利概念和视角

论社会福利:概念和视角 马广海许英 2012-12-27 10:56:17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济南)2008年5期 【英文标题】On Social Welfare: Concept and Perspective 【作者简介】马广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济南 250100);许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关于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有描述性和解释性两大视角,描述性视角的定义又分为从人类的生存状态出发对社会福利的界定和将社会福利作为一项社会制度进行描述的定义等。解释性的社会福利定义是在描述性定义基础上的进一步追问。从社会工作学角度的解释性社会福利定义,认为社会福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从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角度对社会福利的解释性定义则强调了社会福利的政治整合功能和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对冲突的管理等问题。 There are mainly two perspectives to define social welfare, that is, descriptive and explanatory respectively. Further, the former on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ranches, i. e., to define social welfare in terms of the well-being of individuals, and in the other way, to take social welfare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In the case of the latter one, the explanatory perspective can be taken as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descriptive one, and the core issue of literatures of social welfare is thus defined as questioning how social welfare meets social demands, as the case in social work; moreover, in sociology and other social sciences, the explanatory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4000字内)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互动”,也叫交互(Interaction),是指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和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缺乏互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的力量或“给养”就难以发挥。 2、“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3、“互动交往”教学方式:以集体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学习者通过与教师、同伴、文本课程等之间的对话,在互动中分享经验、融通视界、建构知识的意义,沟通彼此的理解,提升生命的境界,形成富有人情味的教与学活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本课题从对作文教学互动策略的研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的研究、数学课堂师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的研究三个方面入手,强调学校里互动教学的构建,努力从各方面实施三个子课题的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本课题,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提高。 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对有关理论书籍的学习及对国内外有关互动教学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使我们所立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以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继而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3、座谈研究法 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结合学习的体会,谈谈他们的认识,指出互动交往教学方式中还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有效的教学方法。 4、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 5、个案研究法通过课堂中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小组学习中的某个具体环节,深入研究影响小组学习中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概念辨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5480631.html,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概念辨析 作者:孔伟艳 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05期 [摘要]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定义都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一般认为,狭义社会福利与狭义社会保障主要在对象、依据的原则与针对的社会问题方面有区别,广义社会福利与广义社会保障主要在外延上有区别。社会福利是比社会保障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概念,将社会福利概念作为学术研究的重点、政府机构改革与政策制定的依据,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1)05-0071-05 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与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都有广义与狭义的定义,对于两者关系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厘清两者关系,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科规范化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可以为各部门的目标选择、政策制定及其职权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拟就理论界对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概括和总结。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 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福利的定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一般认为社会福利具有服务、行为、事业、责任、状态与制度等性质。 (一)西方国家的观点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具有广义与狭义的定义,同时具有服务、制度、责任与状态四种性质。 1.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 狭义社会福利往往被具体化为“社会福利服务”或“社会福利事业”,其服务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的弱者,其标准是保障最低生活。罗曼尼斯克因、费德瑞考等认为,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又称福利服务(Welfare Services),主要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1](P4)。在英国,社会福利被定义为“为了保障全体国民的物质的、

基于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界定

基于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研究 (一)课题的概念与界定: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 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 18 个基本要点。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 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 合作学习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 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 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彼此间的互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 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 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 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 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 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坚持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本课题的研究仅限于盘锦市盘山县吴家学校小学部全体学生。本课题以盘锦市 “分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发展 小学生核心素养。采用观察法、文献调查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研 究。

群文阅读核心概念界定教案资料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群文阅读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在此之前,日本的“群书阅读”、港台的“多文本阅读”、江浙的多篇课文的教学、多本书的阅读可作为“群文阅读”的源流。树人教育研究院通过缜密论证,开行业先河,在国内首次系统深入的建构起“群文阅读”的理论体系。 2.群文阅读:由树人教育研究院专家论证后明确提出“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构建。狭义的群文阅读是指一种教学方式。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某个议题选择若干篇符合教学需要的一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学生通过对多个文本的体验、思考、讨论来构建意义,实现学生阅读力的提高。 本研究所指的群文阅读,是一种狭义的阅读。那么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究竟何在?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谈了三点:意义一: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意义二: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三:努力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儿童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精读教学的模式,让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赵镜中教授概述了“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教学。“群文阅读”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阅读理念,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

1-2-2国内关于社会福利的概念

第一章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概述 第二节社会福利的概念 二、国内关于社会福利的概念 下面我们跟大家介绍一下,国内关于社会福利的概念或者说国内对于社会福利的这种理解和界定,在我们国内也主要有三种对于社会福利的不同界定:第一种界定,我们说是一种从狭义的角度来界定的社会福利的观点,这种观点是我们国家的民政部门所持有的观点,这一观点与西方学者关于剩余性的社会福利的理解是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把这种狭义的社会福利的理解和界定称之为叫剩余型社会福利观点的原因,因为它与西方这一方面的这个理解是一致的,那么这种理解,他认为社会福利是专门为社会的弱者或者是特殊的人群来服务的,他所保障的这个内容是为这些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相关的界定,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民政部在一九九五年的时候在这方面做出的一个界定,民政部说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工作的内容,大致包括了社会福利事业、残疾人就业和社区服务,主要是对孤老残疾、残幼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实现基本的生活保障,它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这是民政部在一九九五年做出的界定。 另外有一个香港的学者叫黄黎若莲,他在一九九五年,他在研究中国的这个民政事业的时候,他提出来了这样的一个界定,当然这种界定应该说是根据民政部的这个界定来的,这是我自己的这个认为。 他说对比之下在中国社会福利的内含是独特的,福利这个名词与生活待遇和救济相提并论,特别指与资源、有特殊困难的群体相关的工作和服务,一般来说社会福利属于民政部门的职责范围,这是这个黄黎若莲在研究中国的这个民政事业或者是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的时候,他发现的一个情况。再有一个就是我们以前的有一个国务委员李铁映他说社会福利的对象是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精神病人等,我们在这里跟大家介绍的这三种界定都是属于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福利的例子,是属于一种剩余型的社会福利观点。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混合性的社会福利观点,这样的一种社会福利观点跟前面的狭义的这个社会福利观点不太一样,他认为社会福利的对象不仅包括了特殊人群,更要面向普通人群,面向全体公民,全体公民,社会福利的水平不仅是要满足特殊人群和全体公民的,满足基本需要的内容,而且是要提高公民生活质量。那么这样的一种理解在一些学者看来,它包括了剩余性的社会福利、制度性的社会福利和发展性的社会福利的一些内容,所以把它称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和不同界定 (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及广泛使用 人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即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济贫法》(史称旧《济贫法》)的问世。但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却是在旧《济贫法》颁布实施300多年以后的事情。l93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时期,由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首先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自此以后,社会保障概念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和广泛使用。 (2)社会保障概念的不同界定 ①外国及国际组织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 a.美国《社会保障法》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安全网 具体的理解是:根据社会保障法制定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因年老、长期残废、死亡或失业而失掉工资收入者提供保障;同时对老年和残废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老年、遗属、残废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受保险的退休者或残废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受保险者的遗属,按月提供现金保险待遇。 b.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为因生病、伤残、年老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目的是通过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德国的社会保障主要遵循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 c.英国是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 贝弗里奇将社会保障视为一项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国民在失业、疾病、伤残、年老退体、家长死亡后,工资中断时生活费用的保障,亦有辅助其生育、婚丧时的必要的费用。 d.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对疾病、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上,寻求经济保障途径。对陷入生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援助,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以便使所有国民都能过上真正有文化的成员的生活。 e.国际劳工组织将社会保障定义 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重新找到工作。 f.联合国对社会保障的定义 每个人都有权使本人及家庭达到生活康乐,这不仅包括有权得到食品、衣着、住宅、医疗和其他社会基本服务,而且包括遇到失业、生病、残疾、丧偶、年老或由于非本人所能控制的其他原因而带来生活困难时,有权获得社会保障。 g.国际劳工大会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省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与课程开发研究

附件4: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Array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课题负责人 责任单位 填表日期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1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认可所填写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着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11.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12.成果达到约定要求。课题成果专着、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我省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幸福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区域推进研究 1.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学生数控制在30人左右的教学单位中,以个别教学、合作学习以及全纳性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班额缩减带来的师生互动频次、时间空间等方面优势,面向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2.幸福每一个 “幸福每一个”是本市基于10年小班化研究和发展所提出的小班化教学主张,其核心是“幸福”,关键是“每一个”,包含两层含义:让每一个学生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幸福的体验、感受应当伴随教育的全过程。我们认为儿童阶段的幸福,其特征是健康、快乐、自主、适性发展,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儿童创造幸福的学习生活。小班化教学更有条件以“幸福每一个”的策略、方法、手段,满足每一个儿童“幸福成长”的需要。因此“幸福每一个”应当成为小班化教学恪守的核心价值观,并由此规定小班化教学发展的实践取向。 3.区域推进 “区域推进”是本市小班化教学研究和发展的整体策略,即全市教育各层面主体(各部门)在明确本市基础教育以推进小班化教学加快实现“增长教育优质资源,实现教育高位均衡”的战略目标基础上,相互间协调互促: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政策支持,业务指导部门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实验学校力行教学实践创新,共同推动区域小班化教学实践不断深入发展,最终实现“幸福每一个”的目标。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研究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有两个:问题解决,教师发展共同体。 关于“问题解决”,一般认为这是一个数学概念,主要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益兴盛的国际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与实践,提倡在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培养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中的“问题解决”,引自上述数学概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福利与保障形考作业一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福利与保障形考作业一 将我国的社会福利概念界定为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基于我国的()。我国的社会福利是保证受助人的() 综合运用管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开展社会福利服务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的科学管理的是()。 将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分为治疗型、康复型、收养型、疗养型、信息咨询服务型和文化教育型是按照()进行的分类。 国务院民政部对于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所担负的职责是()。 筹办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时,申办人需向()部门提出申请。 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资源管理不包括()。 我国社会福利的保障对象是()。 当前我国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方式有社区服务和()。 我国全面启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年份是()。 社会福利制度包括一定的法律制度和()。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属于()。 不属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问题的是()。 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特点是社会性、福利性、服务性和()。 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按照经营性质可分为非营利机构和()。 社会福利的特征有()。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属于缴费型的是()。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属于非缴费型的是()。 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者是()。 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我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可分为()社会福利服务。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由()等福利制度构成。 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是()。 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按照所有制的性质可划分为()类型。 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管理体系包括()。 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申办流程是()。 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呈负相关性。() 我国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子系统。() 博物馆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政府对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进行的行政管理是一种微观管理。() 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政策虽然完善但落实较难。() 申办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第一步是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 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独立举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 社会福利服务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机构出资购买或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的。()。 在社会福利服务中,社区服务是将服务对象、服务人员和服务设施配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社会的标志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革命,这场革命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计算机的介入,使得数学科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有效教学是近年来在新课改下出现的名词,是教育领域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意指教学的科学性,即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真正理解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在我国,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或个人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而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于近期才兴起,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熊梅所著的《高效课堂》一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理论上的一些探索。山东省安丘市进行了快乐高效课堂的研究,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实验小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实施“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浙江省建德市启动“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系列研究活动。山东省瑞发学校研究后总结出了《高效课堂六大特征》。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我们拟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通过调查研讨、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教学进行科学性优化,并进行实践性检验,最终探究出一套凸显实效性的科学教学方案. 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①对我校进行现状调查, ②对调查材料进行研讨分析, 以数学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探究出一套凸

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最为关键的词语是“阅读”与“方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以语文课程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阅读教学有效方法是研究和实践一套适合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学生激发积极性,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2)研究现状述评: 长期以来,很多教育专家在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方面不断地探索,尤其是在语文教学领域,对阅读教学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马笑霞教授在阅读认知的理论上,从心理学的角度肯定了阅读的重要性……。当今,从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人士很多,他们普遍认为,语文教学还一直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师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接受记忆的存储器,教与学双方都没有了阅读的快乐和兴趣。近年来,语文学科教学研究领域对以往的阅读教学不断反思,深入探索,成果较多,例如,苏立康教授编著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和《中学语文教学法》对阅读教学很有研究,北京教科院王俊英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阅读学习实验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提出了一些“阅读学习”的新理念。 (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学生终身学习更离不开阅读。所以,阅读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成绩还比较落后,比如,九年级的学生还存在大面积语文能力低下的现象,他们的知识面窄,见解浅显,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较差。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即便是成绩偶尔较好,也是题海战术的结果,语文教师普遍反映阅读教学是束缚语文教学的瓶颈。因此,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的作用不言而喻。选此课题,我们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研究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突破束缚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瓶颈因素。大幅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