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故事情节对比人物形象

感受故事情节对比人物形象
感受故事情节对比人物形象

感受故事情节对比人物形象

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利用故事情节与环境的刻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人物在环境中表现的性格。人物、情节在文章中相辅相成,构成了民间故事的特色。本文以《九色鹿》一课教学为例,分析其中的故事情节,对比人物形象。

《九色鹿》是一篇感人的民间故事,主要讲的是主人公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调达对九色鹿发誓自己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调达在金钱面前没有抵制住诱惑,出卖了九色鹿,最终受到了惩罚。故事在叙事中以情节叙述为主,对主人公九色鹿描写较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感悟语言表达的奥秘,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通过关键语句,体会故事情节

九色鹿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主人公的人物描写为线索,找到文中的相关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的表达含义,以及关键语句对故事情节的推动性,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找到与主人公相关的句子,然后在课件中进行展示。

1.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为九色鹿。

2.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3.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把,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我让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后进行分析:这些都是怎样的语句呢?你从语句中发现了怎样的特点?学生找出的这些都是描写九色鹿人物形象特點的语句,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是勾勒出了九色鹿高洁、美丽的形象。通过学习这些形象的描写,学生也能够感受到九色鹿不属

于人间;从九色鹿对调达说的话语中,学生品味出九色鹿善良以及不想被世俗所干扰的心愿。

生:我从“洁白如雪”中发现了九色鹿是白色的双角,“九种鲜艳的毛色”看出了九色鹿的毛发与名字很相符,很奇特。

生:从“纵身跳”发现九色鹿十分勇敢,并且为了救人宁愿牺牲自己。

……

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体会,进一步感受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故事情节,学生发现了人物形象通过外貌的描写更加具体化。这种发现式的引导阅读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作者表达的目的,关键词的搜索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通过故事情节,完善人物形象

九色鹿与调达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都是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逐渐显露出来。在九色鹿与调达第一次见面时,调达遇到了危险,九色鹿奋不顾身地救了他,我们能够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与勇敢。在之后调达背叛自己誓言时,感受到调达的市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情节进行再现。

“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的时候,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道他竟然忘恩负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这是当九色鹿发现调达背叛自己誓言时,被刀枪包围时,气愤地说出的一段话,也将情节推入了本文的高潮。当我们阅读到九色鹿被包围时,都以为它活不了了,但九色鹿的这一段话引发了重大的转机,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这段情节的阅读,问一问学生,在这里,你读懂了什么?

人物的性格始终在不断发展,逐渐丰满起来,并随着情节的推移更加立体化,学生在阅读时脑中对九色鹿的想象也更加具体化。九色鹿利用语言的力量将自己从危难之中脱离,这也反映了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明白了语言的意义,语言产生的影响,在自

己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会了利用语言的力量。

三、通过对比手法,鲜明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绘的,所以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描写人物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等语句,并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性格,使文章更具有阅读性,也能够在不同情节上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了许多对比来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让学生在阅读时找出文章中的对比情节来进行分析。

生:九色鹿最开始对调达很客气,但是后来恨调达违背誓言。这是一种对比。

师:是的,我们看到了九色鹿前后的不同态度,能够体会到九色鹿的愤怒与生气。

生:九色鹿称呼国王用“您”,而对调达用的是“这个人”,我从中感受到九色鹿十分不愿意与调达说话。

师:观察得真仔细,九色鹿对国王用“您”表达的是对国王的尊重,而用“这个人”也说明了九色鹿对背弃誓言者的鄙视。

生:文章中用了“灵魂肮脏”与“无辜”这些词汇,将九色鹿与调达形成了对比。

师:对比才能够产生效果,通过九色鹿对自己与调达的表达,对比出了自己的无辜与调达的卑劣,使文中的情节变得更加跌宕起伏。

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对比,通过一些简单的对比描述,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九色鹿的善良聪慧,也充分了解了调达的灵魂肮脏,还能通过对国王短短几句的描写发现国王的性格特征:睿智,能对事实进行公平的判断。

四、通过矛盾情节,丰满人物形象

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并通过自己的复述,厘清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在矛盾中,人物形象就会更加鲜明了。

教师在展示表示矛盾的词汇时,不应直接按照文章顺序进行,可以改变词汇的顺序,让学生能够通过词汇厘清文章中的逻辑关系,进

一步加深文章中主人公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最终,学生能够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救人—起誓—悬赏—告密—斥责—惩罚。这样的逻辑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记忆深刻,也不容易出现错误。在复述时,学生可以加深对九色鹿人物形象特征的认识,仿佛真的看到了九色鹿一般。

师:同学们通过复述课文,对九色鹿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生:我认为九色鹿一个人待久了不了解人心险恶,在下回帮助别人的时候就要考虑清楚。

生:我认为虽然九色鹿最终逃出了险境,但对人类的印象肯定不好了。

生:我认为这种事情肯定不是第一次,九色鹿活了很久,肯定不止救过一个人,但是它依然选择相信人类,所以我认为他十分善良。

师:理解都很有深度,我们也要学会: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要辜负他人的信任,更不可以忘恩负义。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赏析、对比,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复述,学生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感同身受。

民间故事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常常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讲述着一个个做人的道理。教师在教学民间故事类题材的课文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发展的魅力,以及文章的高潮,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要让学生从中获得收获,明白一些道理。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张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