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关节软骨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客户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客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客户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客户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产品简介:

产品名称:小鼠关节软骨细胞

组织来源:小鼠膝关节软骨组织

产品规格:5×105cells/25cm2培养瓶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简介: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分离自正常小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细胞为圆形或偏梭形,单层贴壁生长,呈规律性分布,可能出现同源细胞群,每 2-8 个细胞为一个群生长,细胞质丰富,细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增殖能力差。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对于研究其生理功能、药物作用以及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病理生理改变具重要意义。

本公司生产的小鼠关节软骨细胞采用胶原酶消化制备而来,细胞总量约为 5×105cells/25cm2 培养瓶,细胞纯度可达 90%以上,且不含有 HIV-1、HBV、HCV、

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培养基信息:

基本培养基:DMEM/F-12 培养基

添加因子:10% FBS、Penicillin、Streptomycin 等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使用方法:

1. 取出细胞瓶,75%酒精消毒后拆下封口膜,放入 37℃,5%CO

培养箱中静置

2

6-8 小时或者过夜,以稳定细胞状态。

2. 待细胞达到 80%汇合时准备进行传代培养。

3. 细胞传代

1) 吸出25cm2培养瓶中的培养基,用PBS清洗细胞一次;

2) 添加0.125%胰蛋白酶消化液约1mL至培养瓶中,37℃温浴2min左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回缩变圆后吸弃消化液,再加入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

3) 用吸管轻轻吹打混匀,按1:2或1:3等适当的比例进行接种传代,然后补充

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新鲜的完全培养基至5mL,放入37℃,5% CO

2

4) 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培养观察。之后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注意事项:

1. 培养基于 4℃条件下可保存 3-6 个月。

2.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请注意保持无菌操作。

3. 传代培养过程中,胰酶消化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细胞贴壁及其生长状态。

4. 该细胞只可用于科研。

备注:由于实验所用试剂与操作环境的不同,以上方法供各实验室参考。

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前脂肪细胞

小鼠肺动脉成纤维细胞小鼠成骨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内皮细胞小鼠关节软骨细胞

小鼠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胎儿表皮角质形成层细胞

小鼠胰岛细胞小鼠成年表皮角质形成层细胞

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小鼠皮下脂肪细胞

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小鼠内脏脂肪细胞

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小鼠脑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小鼠腮腺细胞小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小鼠脑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小鼠胰腺上皮细胞小鼠脑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甲状腺上皮细胞小鼠脑膜细胞

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小鼠神经胶质细胞

小鼠淋巴成纤维细胞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

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小鼠脑成纤维细胞

小鼠食管上皮细胞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

小鼠食管平滑肌细胞小鼠雪旺氏细胞

小鼠肠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小脑颗粒细胞

小鼠肠静脉内皮细胞小鼠嗅鞘细胞

小鼠肝实质细胞小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肝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小梁网细胞

小鼠肝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小鼠小肠血管内皮细胞小鼠视网膜muller细胞

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小鼠虹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小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小鼠角膜上皮细胞

小鼠肝窦内皮细胞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小鼠肝星形细胞小鼠角膜成纤维细胞

小鼠直肠平滑肌细胞小鼠脉络膜血管细胞

小鼠小肠平滑肌细胞小鼠牙乳头细胞

小鼠结肠平滑肌细胞小鼠肝外胆管上皮细胞

小鼠肠上皮细胞小鼠肝Kupffer细胞

小鼠肠微血管细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肠巨噬细胞小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

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小鼠睾丸支持细胞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子宫颈上皮细胞小鼠真皮微血管上皮细胞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小鼠卵巢上皮细胞小鼠心脏干细胞

小鼠子宫成纤维细胞小鼠神经干细胞

小鼠卵巢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小鼠肾实质细胞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

小鼠肾系膜细胞小鼠肾足突细胞

小鼠膀胱上皮细胞小鼠肾小管平滑肌细胞

小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小鼠肾成纤维细胞

小鼠肾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尿道上皮细胞

小鼠肾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输尿管上皮细胞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小鼠肾管状上皮细胞

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小鼠心肌细胞

小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小鼠肾上皮细胞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小鼠膀胱成纤维细胞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关节学知识点

第一节概述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相连,形成骨连结。 按骨连结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 一、直接连结 Direct Joint 概念: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及骨直接相连,骨与骨之间无腔隙,运动范围极小或完全不能活动。 根据连结组织不同,可分为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三种类型。 (一)纤维连结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形成纤维连结。 特点:其间无腔隙,连结比较牢固,一般无活动性或仅有少许活动。 两种连结形式: 1.韧带连结: 连接两骨的纤维结缔组织比较长,呈条索状或膜状,富有弹性,称为韧带或膜,举例:椎骨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胫腓骨下端的胫腓骨间韧带、前臂尺桡骨之间的骨间膜等。 2.缝: 两骨之间借很薄的纤维结缔组织(缝韧带)相连,无活动性。 这种连结往往随年龄的增加,可出现结缔组织骨化。 举例:颅的冠状缝、矢状缝等。 (二)软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借软骨相连,可缓冲震荡(作用),可分为两种。 软骨是一种特殊分化的结缔组织,由软骨细胞、软骨基质及埋藏于基质中的纤维共同组成。 按照基质中纤维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可将软骨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特点: ①具有一定的粘弹特性和抗压能力,各关节相关骨的接触面大都有软骨被覆,能减少摩擦,承受负荷及吸收震荡。在胚胎时期软骨代替骨构成暂时的人体支架。 ②本身缺乏血管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较差,主要依靠软骨膜内层的细胞分裂生成新软骨。

③是易于移植的组织,由于软骨本身极少血管分布,软骨细胞被隔离在基质的小腔内,一些物质不能透过基质。所以软骨具有低抗原特点,是用作移植的较好组织材料。 1.透明软骨结合:两骨间借透明软骨连接,常为暂时性的结合,是胚胎时软骨代替骨的存留部分并作为所连结骨的增长区,如骺软骨、蝶枕软骨结合等。此种连结到一定年龄即骨化形成骨性结合。 2.纤维软骨结合:两骨间借纤维软骨连接,多位于人体中轴承受压力之处,坚固性大而弹性低(特点),如椎间盘、耻骨联合等。 (三)骨性连结 两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一般由纤维连结(缝)或透明软骨结合骨化而成。 骨性结合使两骨融合为一块,如长骨的体与骺的结合、各骶椎之间的结合等(举例)。 二、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或滑膜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 特点:骨与骨的相对面之间有腔隙,充以滑液,活动度大。 关节的结构有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一)关节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 是构成关节各相关骨的接触面。 每一关节至少包括两个关节面,一般为一凸一凹。 凸的称关节头,凹者称关节窝。 关节面上覆有关节软骨。 关节软骨多数由透明软骨构成,少数为纤维软骨,表面光滑,深部与关节面紧密相连,关节软骨厚度:2 ~ 7mm,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关节和不同的年龄影响。 关节软骨特点:①具有弹性,能承受压力和吸收震荡,减轻运动时的震荡和冲击。 ②表面光滑,覆以少量滑液,可减小摩擦,有利于活动。 ③无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其营养由滑液和关节囊滑膜层的血管供应。 2.关节囊: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囊。 附于关节面周围的骨面并与骨膜融合,把构成关节的各骨连接起来,封闭关节腔。

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软骨损伤 TAMARAK.PYLAWKA RICHARD W.KANG BRIAN J.COLE 关节软骨在关节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润滑、缓解压力并提供光滑关节面的功能。急性、反复性外力和关节扭力均能够造成膝关节软骨面损伤。关节软骨损伤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并可加速关节退行性病变。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佩戴支具和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包括从简单的关节镜下清创到复杂的组织修复,以及自体软骨细胞种植等多种方法。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关节活动度和损伤特点。本章节概述了关节软骨损伤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在美国每年约有900,000人出现软骨损伤,其中大约200,000名患者为重度损伤(Ⅲ级或Ⅳ级)需接受手术治疗。Curl等人对31,516名接受关节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63%的患者确诊存在关节软骨损伤,其中41%的患者为3级,19%为4级。Hjelle等人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对1,000名接受膝关节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61%的患者确诊有软骨或骨软骨损伤,其中55%为3级,5%为4级。研究同时显示不同程度的软骨和骨软骨的损伤,在单个关节内可表现为简单损伤也可表现为复杂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最常见部位在股骨髁内侧的承重区域(58%的软骨损伤发生在膝关节);股骨髁外侧和髌股关节处亦可发生软骨损伤。 组织结构 关节软骨由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和唯一的细胞类型---软骨细胞组成,其中软骨细胞稀疏地分布于组织间,占整个组织重量的10%左右(见图30-1)。软骨细胞对关节软骨内环境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合成、分泌和维持细胞外基质(ECM)稳定等作用。软骨细胞在代谢过程中维持关节软骨内环境的动态平衡与各种因素有关,包括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以及流体静力和化学压力感受等作用。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由水(占总重的65%-80%)、蛋白多糖(聚蛋白聚糖,占总重的4%-7%)、胶原蛋白(主要是2型胶原蛋白,占总重的10%-20%)和其他一些寡蛋白、糖蛋白组成。组成关节软骨的水份根据与关节软骨面的距离呈不均性分布。大部分水份分布于细胞外基质(ECM)的分子间隙,部分水份聚集于软骨面起到润滑作用。当存在压力梯度或组织压缩时软骨内水份可在组织内移动。软骨内蛋白多糖大部分以蛋白聚糖聚合物(聚蛋白聚糖)形式存在(见图30-2)。Core 蛋白聚糖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大分子糖复合物,主要由糖胺聚糖共价连接于核心蛋白所组成。蛋白聚糖具有亲水性,能够结合水份来抵抗外界压力。胶原(主要是Ⅱ型胶原)作为结构性分子主要分布于软骨组织内,通过其分子表面的微纤维连接并聚集于组织内不同位置。胶原分子的这种特殊结构能够给软骨组织提供足够的抗拉强度来抵抗外界剪切力。自关节面向深部,关节软骨可分为浅表区、过渡区、深区以及钙化软骨区。(见表30-1,图30-3)。骨性关节炎可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患者在50岁以后其病变程度呈非线性增长。一般来说,骨性关节炎可引起弥散性功能障碍、蛋白纤维形成和关节软骨变薄等病变。软骨软化多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软骨破坏,如不同深度软骨的软化、出现裂缝等(如表30-2)。软骨软化的程度还可根据关节镜检查结果并利用Outerbridge分级法来确定(如图30-5)。但目前较为常用的软骨损伤分类法是国际软骨修复协会的5级分类法(见表30-3)。 病理 正常的关节软骨厚约2-4mm,能够承受5倍体重的重量。关节软骨损伤分为3种类型:局部损伤、全层损伤和骨软骨骨折。局部关节软骨损伤指仅限于关节表面细胞和基质成份的

完整word版,关节软骨损伤组织工程修复

关节软骨损伤组织工程修复进展 关节软骨的损伤和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由于关节软骨没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本身不含祖细胞,所以自身修复能力十分有限,一旦发生损伤,会导致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速骨关节炎的进展,必须进行修复或置换,如何有效地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始终是医学界尚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1987 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加福利亚举行的专家讨论会上提出了“组织工程”的概念:运用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从根本上了解正常和病理的哺乳动物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并研究生物学替代物以恢复、维持和改进组织功能。Hunziker将其描述为是一种从结构和功能上重建哺乳动物组织的艺术。内容主要包括:(1) 细胞外基质替代物开发;(2) 种子细胞性质研究;(3) 组织工程化组织对各种病损组织的替代。软骨组织工程技术是在体外培养、扩增软骨种子细胞,并且以较高浓度将其种植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的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然后植入到组织缺损部位,完成组织的修复和重建。软骨组织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得到高质量的修复组织和长期有效的功能,为病人最终解决痛苦。从这种意义上看,组织工程方法是目前治疗关节软骨损伤最有希望的方法,是目前软骨损伤修复研究的主要方面。组织工程软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代组织工程软骨技术:骨膜覆盖自体软骨细胞移植。首先通过软骨活检取材后体外分离培养受体自己的软骨细胞,单层培养扩增,将扩增后的细胞再植回到软骨缺损部位。通常取胫骨内侧近端的骨膜,切成与缺损吻合的片状,缝合在缺损边缘,将骨膜移植覆盖缺损处表面以防止软骨细胞露出,自从瑞典的

正常人体运动学 第四章 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髋关节的组成 主要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 (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作用:加强关节囊;限制大腿过伸、内收,在髋关节所有动作中,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 (2)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自坐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止于大转子根部。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作用:固定股骨头。 关节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深而大,关节面积相差较小;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韧带多而强大,稳固性强,灵活性小。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 运动:屈伸、收展、回旋、环转 2.髋关节的运动方向 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1)屈曲范围0°~125°,伸展范围0°~15°。 测定方法: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范围0°~45°,外展范围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内旋范围0°~45°,外旋范围0°~45°。

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期方法及标准

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期方法及标准 一、膝关节OA影像学分期分级标准 1.膝关节OA X-ray表现(David区分法) a)0 未见关节有异常; b)I 可疑关节内骨赘,关节间隙正常; c)II 肯定关节内骨赘,可疑关节间隙狭窄; d)III 少量关节内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狭窄; e)IV 关节内多发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或消失 2.Kellgren & Lawrence分级标准分为5级: a)0 级:无改变 b)I 级:轻微骨赘 c)II 级:明显骨赘,但未累及关节间隙 d)III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 e)IV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硬化 对OA的x线表现进行分期有助于我们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3.膝骨性关节炎放射学分类(Holden) a)I 级: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很小的骨赘形成和轻微硬化 b)II 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中度的骨刺形成和中度硬化 c)III级:伴有硬化的骨对骨改变但没有骨缺失 d)IV级:严重硬化,关节间隙消失 4.从X线片上可以将骨关节炎分为4期: a)第一期:只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并不狭窄,说明关节软骨的厚度没有改 变; b)第二期:除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外,还有关节间隙变窄,说明由于磨损,关节软骨 正在逐渐变薄; c)第三期:除有上述变化外,还有软骨下囊性变,说明软骨下骨板亦因疾病的进展而 累及。软骨下囊性变可有程度上差别; d)第四期:关节已经毁坏,出现屈曲挛缩,X形腿或O形腿,并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 划分疾病的早中晚期,可参照X线片上的表现。可以认为第一期属于早期病变,第二期与第三期的早期尚处于病变的中期,而第三期的后期与第四期处于病变的晚期。 *注:应该指出,X线分期往往轻于手术时发现,说明疾病的实际情况要比X线表现重些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将其分为四期 (一)关节炎的发生前期,关节在活动后稍有不适,活动增加后伴有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在X线及CT检查上看不到明显软骨损害迹象。 (二)关节炎改变的早期,活动多后有明显的疼痛,休息后减轻,X线观察,改变较少,只有CT可见软骨轻度损害,同位素检查,被损关节可见凝聚现象。

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的研究进展

4吴先光,姚卓华,张燕梅,等.鼻腔彝察内翻性乳头状瘤(冤A及AgNOR表达懿漆褒意义.霉奏嘲嗷受颈终薅,1999,6(2):80.82。 5卢山珊,周韧.徐纪为,等.鼻腔及副辫窦内翻性乳头状瘤p53、Ki,67和CD44v6液达.临床与实验瘸理学杂志.2004,20(3):374.376. 6KraftM,SimmenD,CamsR,etal,Significanceofhumanpa-pillomavirusinslnona.88lpapillomas.jLary拜aolOtot,2∞1,115:709.714. 7卢山珊,周韧,徐纪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瘸毒亚型的关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95.198。 8王继饕,张发鼗,藩蕤芝,等,雾茬莠蜜鳞瘗、癌藏期襄登与癃基c—myc扩增的榴荚性研究.中国瘸毽生理杂志,1999,15(5):418.419 9MrhalovaM,PlzakJ.BetkaJ,eta1.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itsexpressionandcopynumbersofEGFRgeneinpa—tientswi氇headandneck霹Ⅸm掷cellcarcinomas。Neopla,Ⅸrua,2005。52(4):338—343。 10KatofiH,NceawaA.TsukudaM,eta1.MarkersofmalignanttransformationOfsinon&salinvertedpapilloma.EurJSurgOncol, ?141? 200S,31(8):905—911. 11LiuM,LawsonG,D茜。sM,eta1.Predictivevalueofthefrae.tionofcai'tcercellsimmunolabdedfor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ofKi一67inbiopsiesofheadandneckcarcinomastOidenti—fylymphnodemetastasis:comparisonwithdincalandradiologieexaminations.HeadNeck,2003,25(4):280.288. 12lkegawaK,MatsukurnaS,Immunohistochmaicalstudyofp53andKi一67ininvertedpapillomasandn,8alr,olypsarisingfmrnr盥satorparana.satregions.RinshoByori.2005,53(6):499—503.13李添鹿,夏良平,孟庆翔.等.nm23一H基因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中国临脒耳鼻喉科杂志,2004,18(2):86—87. 14FriskT,FoukakisT,DwightT,etal。Silancingofthe陋Ntumor-suppressorganeinanaplasticthyroidoancer.GenesChro?m㈣es(■ncef.2002,35(1):74_80. 15吴先光,姚卓华。吴南娇.抑癌基因PTEN在葬内翻性乳头状瘸中的表达及意义.觋代版药,2005.5(8):13.14. (收缡拜麓:2008一11-03)律者麓介:余宏,男,1964年8胃生,割主任隰师,昆明医学院第蹲附属医院.65002l 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的研究进展 山西医稃大学第纛医院(030001)张幂武张永红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工程掌的出现及发展为解特点。假有研究表明即使软骨细胞为基质所包裹,仍能够决关节软骨缺损、重建关节功能提供了新思路,使软骨组表达各种移植抗原,受到自然杀伤细胞的攻击,这种长期织缺损的完全再生成为可能。软骨组织工程是当前组织工的免疫反应的存在也会鼯致缰织工程软骨的移植失败。为糕疆究豹热轰之一,它戆基本方法楚涛俸羚势枣壤养酶歪藏少舅俸款嚣缨麓直接暴露予撬薅免疫环壤,目蓑静异俸常组织细胞接种刘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穗容性软骨缃脆组织工程采用了裁体或微囊法包裹软骨细胞。 的三维支架上,然麟将细胞一支架复合物在体外继续堵养1.3骨髓基质干细胞及麒他组织来源干细胞:在体内和体或植入体内,同时辅以特殊的生长因子,支架材料逐渐降外环境中,特定的条件会诱发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肌肉和解,为细胞分泌的耩质所代替,形成缀织或器官的结橡,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表达软骨细胞表受。费髓基质干缨势褥使臻麓,瑷将笑溪究透震综述鲣下。戆叛其寒源充廷、取材方便、翻揍枣、无褰}蓐蒗瘟、增殪能力l细胞的选择强、可大照培养扩增等优点,被公认为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1.1自体软骨细胞:自体软骨细胞四由关节软骨、骺板软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采用问充质干细胞,包括人在骨、软骨膜、肋软骨和耳软骨等分离培葬获得。软骨细胞是内,体外利用不同支架材料促进细胞的软骨细胞表型分化,构戏透龋关节软骨的瞧一细胞成分。软骨缨胞的主要功怒莠掏建软嚣组织,取褥了一定的成果[2,3j,研究霆示,0.07鼹维持软骨基爱戒分的稳定。软曹缨麓在薅餐帮俸内移褴~0。14mL入骨髓墓矮予细施体矫扩增4代螽麓构建le'til研究中均证实有可靠的软骨形成效聚。但单层培养扩增存×1cm×0.3咖组织工程软骨¨j。以此为种子细胞己成猩表型变异问题,即软骨细胞去分化成纤维细胞特征,失功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L5J。 去软骨形成能力,细胞数量受到限制,达不到组织构建的1.4转攮困细胞:软骨绷胞在体外培养过稷中因其增殖能婺慕。软鸯“去分毒{:”避程与培养条件糖关。低密度续狰灏力低、代浚缓慢、璺对密凌赢度婊赣,缨憨增戆极秀套限,在~些特定生长因子会促进培养豹软嚣编胞表达成纤维样细传至第8代左右细胞开始如现反分纯现象域细胞老化死胞形态及相关蛋白【lJ。限制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临床应亡【6j。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软骨细胞内部并用的因素主要是细胞的来源不足和袭型不稳定。同时虢取有效表达,可产生内源性缴长因子,对软骨细胞产生持续的软骨纲胞需要有创掇俸,易弓l起感染、术后疼痛等并发痰。作用。Mason等}¨首先报道用基因治疗和缀织工程法结合1。2露静异薅软餐缨缒:嚣静舅锩来源戆软嚣缨稳其鸯来修复荚警软雷。疆反转漾病毒为载淬恕黉彩态发生蛋自源广泛、取材容易、一次可获取大鬣细胞、并且在三维培养(BMP)2脱氧核镑核酸导入兔骨髓干细胞,种植至聚乙醇环境和(或)生长因子作用下可保持软骨细胞的生理特性等酸(PGA)支架培养后,移植至兔关节软骨损伤,12周软骨 万方数据

关节软骨的发育

关节软骨的发育、结构与组成 一、关节软骨的发育 人类关节发育始于胚胎第6周、第10周形成关节,出生后关节软骨有两个增生层:①深层是骨骺的一部分。②浅层在关节面下,供给关节软骨细胞,出生后第1年关节软骨最厚,以后则浅层停止增生,幼儿关节软骨呈无色半透明状,富于细胞且肥厚,含有大量水分与黏多糖。到第6个月时蛋白合成率降低,软骨成熟的标志是潮线(tide mark)的出现,说明软骨内骨化停止,血管不再穿人关节软骨,潮线下的软骨钙化,形成软骨下骨板。 二、关节软骨的结构 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透明呈蓝白色,位于长骨端形成关节面,随着年龄增长而色泽变暗,软骨质坚而具韧性,受压时变形,去压后可恢复原形。软骨中没有神经血管,但具有大tt细胞外基质,软骨细胞位于陷窝之中,稀疏散在。 关节软骨可分为如下层次,自关节表面向骨端依次为滑动带、过渡带、放射带、钙化带和软骨下骨性终板(图2-1-1)。 1、滑动带(gliding zone) 位于域表层,厚度约200Mm,主要为胶原纤维、软骨细胞与胶原纤维之排列,与关节面平行,直径为30mn,基本不含黏多糖,除与关节平行的纤维外,还常形成直角关节软骨的分层互相交叉,软骨细胞呈细长状在陷窝内.细胞陷窝之间隙非常小,滑动带在关节的表面有功能性孔或开口,以利营养物质及低分子摄物质从孔出人软骨。 2、过渡带(transitional zone) 位于消■动带切线层下,软骨细胞较小,散在于富含胶原与糖蛋白的基质内,胶原纤维的走向由表面层的与关节面平行,逐渐变为斜行。 3、放射带(radial zone) 在过渡带之下,厚度占关节软骨下半部的1/3,特点是软骨细胞呈垂直放射状,细胞排列为柱形,胶原纤维变为垂直方向,有时见拱形状,在放射带的基底,纤维成粗束状,固定于潮线、放射带的基质更为质 密。

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17卷 第46期 2013–11–12出版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November 12, 2013 Vol.17, No.46 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3.46.023 [https://www.360docs.net/doc/f1688947.html,] 张路遥. 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6):8122-8127. P .O. Box 1200, Shenyang 110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f1688947.html, 8122 www.CRTER .org 张路遥★,女,1977年生,江苏省丰县人,汉族,2005年扬州大学毕业,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19715112@https://www.360docs.net/doc/f1688947.html,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3)46-08122-06 修回日期:2013-10-23 (201307060/YL ?W) Zhang Lu-yao ★,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223003,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ccepted: 2013-10-23 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 张路遥(淮阴工学院,江苏省淮安市 223003) 文章亮点: 1 此问题的已知信息: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基本方法是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组织细胞,扩增后吸附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可被人体逐步吸收的细胞基质上,然后将这种细胞生物材料复合体植入机体病损部位,在生物支架吸收的过程中,种植的细胞继续增殖,达到损伤软骨的修复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2 文章增加的新信息: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中有三大优点,一是软骨细胞可在体外培养及增殖,且只需要少量自体软骨细胞就可以获得足够移植用的细胞数量,二是可根据需要设计、制作各种形状、大小的三维支架,三是体外构建的软骨组织修复关节缺损时可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 临床应用的意义:随着软骨组织工程化的发展,自体软骨细胞已经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来源匮乏,造成新的损伤,增殖能力差等原因限制其应用,因此获取来源充足、能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并持续保持细胞表型的种子细胞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组织构建;组织构建学术探讨;组织工程化软骨;关节软骨损伤;种子细胞;软骨细胞;支架材料;细胞浓度;细胞生长因子;软骨修复;体外培养 主题词: 软骨,关节;组织工程;生物相容性材料;运动损伤 摘要 背景:组织工程学的出现及发展为解决运动性关节软骨缺损、重建关节功能提供了新思路,使软骨组织缺损的完全再生成为可能。 目的:了解组织工程研究的基本原理,分析组织工程化软骨构建的影响因素,探究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及应用的研究成果及动物实验相关文献,分析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在体内形成新生软骨组织的可能性,着重论述组织工程化软骨构建及在软骨损伤和修复研究中的应用,为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运动性软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 结果与结论: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体外培养环境,构成了软骨组织工程学注重的两个要素,二者组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整体,在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过程中,注重三者的恰当配置应是治疗中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repair for sports-induced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Zhang Lu-y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223003,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reconstruction of joint functions after sports-induced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ies, and realizes complete regeneration of cartilage tissue.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to analyze factors influencing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construction, an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repair for sports-induced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METHODS: Through the retrieval of literature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we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new cartilage formation in vivo using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cused on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constr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rtilage injury and repair, thereby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repair of sports-induced cartilage injuri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eed cells, scaffolds and in vitro culture environment constitute two elements of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which, as a whole, promote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The proper configuration of seed cells, scaffolds and in vitro culture environment is the key issue to be solved in the treatment of sports-induced cartilage injuries. Subject headings: cartilage, articular; tissue engineering; biocompatible materials; athletic injuries Zhang LY.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repair for sports-induced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3;17(46):8122-8127.

骨科常用评分和分级

骨科常用评分与分级 一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1 骨科常用评分与分级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Gustilo-Anderson分类最为常用,共分为四型,包括骨和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伤口感染程度。 1型:伤口长1cm左右,污染少,软组织有生机,或者轻微损伤。 2型:伤口在1cm以上,软组织损伤不广泛,皮肤无剥脱性皮瓣或撕裂伤。 3型:骨呈节段粉碎骨折并暴露,合并软组织广泛损伤或有皮肤剥脱伤。 4型:骨和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断肢。 2 anderson依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3型。 Ⅰ型:伤口不超过1cm,伤缘清洁; Ⅱ型:撕裂伤长度超过1cm,但无广泛软组织损伤或皮扶撕脱 ;Ⅲ型;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或皮瓣的撕裂伤,多段骨折,创伤性截肢以及任何需要修复血管的损伤。 1984年 gustilo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此种分类的不足,又将Ⅲ型分为3个" 亚型;即 ⅢA:骨折处仍有充分的软组织覆盖,骨折为多段或为粉碎性, ⅢB:软组织广泛缺损,骨膜剥脱,骨折严重粉碎,广泛感染; ⅢC:包括并发的动脉损伤或关节开放脱位〔2〕。 anderson-Gustilo的分类法是目前" 国际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 我国学者王亦璁认为这" 种分类方法参照因素太多,彼此又并不一致,容易造成误导。他推荐根据创伤机制分类,按开放伤口形成的原因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1)自内而外的开放骨折; (2)自外而内的开放骨折; (3)潜在性开放骨折。 4 朱通伯则按创口大小,软组织损伤的轻重,污染程度和骨折端外露情况,将开放性骨折分为3度。 Ⅰ度开放性骨折: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创口在3cm以下,软组织挫伤轻微,无明显污染和骨折端外露; Ⅱ度开放性骨折:创口长3~15cm,骨折端外露,有中等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污染明显;Ⅲ度开放性骨折:创口在15cm以上,骨折端外露,软组织毁损,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污染严重。 为了对开放性骨折、脱位的性质和伤情做出正确评价,用以指导临床工作,不少学者根据伤因或损伤程度进行分类,常用的有以下3种: 5 根据伤因及损伤情况分类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临床与病理杂志 J Clin Pathol Res 2015, 35(3) https://www.360docs.net/doc/f1688947.html, 455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徐敬 综述 赵建宁,徐海栋,张雷 审校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南京 210000) [摘 要] 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关节软骨缺乏血供,一旦受损,其自愈能力十分有限,甚至遗留永久性病变。所以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方面又有了诸多发现。本文就目前各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方法,包括新兴的组织工程软骨与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综述 Progress of resear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XU Jing, ZHAO Jianning, XU Haidong, ZHANG Le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linical College of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is 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s. Due to its limited self-healing ability, cartilage injury is difficult to be treated. So the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remains a focus problem to be concerned. In recent researches, with the biology, biomechanics, material science development and cross, many new kinds of articular cartilage repair methods are gradually applied.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Keywords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repair; review 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14-12-23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赵建宁,Email: zhaojianning.0207@https://www.360docs.net/doc/f1688947.html, 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资助(BL2012002),南京市科研课题(201402007)。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BL2012002), China and Research Projects of Nanjing(201402007), P. R. China. 关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它覆盖于关节的表面,由软骨细胞和基质构成,软骨细胞占软骨组织的5%或更少,基质主要有蛋白多糖凝胶以及II 型胶原构成,蛋白多糖约占软骨干重的35%,胶原约占软骨干重的60%,起着缓冲应力、吸收震荡、润滑关节表面、防止磨损等重要作用[1]。造成关节软骨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关节受到暴力挤压或撕裂受到的急性损伤以及长期大运动量、高负荷运动对关节造成的慢性磨损[2]。也有研究[3]表明,关节长期缺乏活动也会造成关节软骨退行性变。 根据软骨损伤的深度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部分厚度的软骨损伤,即缺损深度不超过软骨钙化层和全层关节软骨损伤,即缺损超过软骨钙化层[4]。临床上常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15.03.024 View this articl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f1688947.html,/10.3978/j.issn.2095-6959.2015.03.024

关节软骨的修复

软骨的正常形态功能与损伤修复 要研究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就应该先了解其的正常结构形态,因为关节软骨修复是通过用各种方法(刺激自体产生新的软骨、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组织工程等)来修复缺损的软骨,而这些填补缺损的软骨在机体成活后,只有保证其在组成成分和组织形态上与正常关节软骨相似甚至相同,才能确保其具有最好的功能。 关节软骨的组织结构 从整体上看,关节软骨由内向外可分为4层。钙化层位于最内侧,借垂直于关节腔的粗胶原纤维与软骨下骨面紧密连接。其主要作用是抵抗剪力,其组织学表现是被胶原纤维包绕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该层的水分含量最少,软骨细胞极少,呈现退变状。辐射层位于钙化层的浅侧,由于其内部的胶原纤维呈辐射状排列而得名。该层的软骨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柱状,与关节面垂直。潮线是辐射层与钙化层的分界线。辐射层的浅面是移形层,该层内有两种大小不同的胶原纤维:一种是直径4~10nm的小纤维,另一种是直径10~18nm的大纤维。大纤维呈斜行排列,小纤维随机排列呈晶格状为大纤维提供支持作用。该层的软骨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新陈代新活跃。关节软骨的表面是表层,也称切线层。其厚度约为200~600μm。该层内胶原纤维的含量最多。舰员纤维的排列方向与关节面平行,舰员纤维则相互垂直。其直径约为20nm。该层内还可存在有少量的Ⅰ型胶原纤维。由于其下面的基质的流体静力学膨胀作用使得表层常处于绷紧状态。表层的表面是由细胶原纤维构成的厚4~10μm的皮肤样结构。在光镜下表现

为双折射线。由于表层内部胶原纤维结构的存在,使得在电镜下表层的表面呈波浪起伏样。该层的软骨细胞呈梭形,形似纤维细胞,其长轴与软骨表面平行。 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位于软骨基质的软骨陷窝内,约占关节软骨总容积的1%,具有产生和维持细胞外软骨基质的作用。软骨陷窝内由胶原纤维所包绕,充以富含硫酸软骨素和水的蛋白多糖基质。软骨细胞生存在一个相对缺氧的环境中。细胞内有大量的糖原沉积作为能源储备。虽然软骨细胞既可以进行有氧代谢又可以进行无氧代谢,但主要还是以无氧代谢来产生高能磷酸键。 软骨细胞可以根据局部的需求改变其新陈代谢活动。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调节下,软骨细胞可以精确调节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含量,诱导基质成分的正常转化。化学信号和机械压力都能促进软骨细胞增加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与细胞外软骨基质质量相比,软骨内软骨细胞的含量相对较少,所以在其维持周围环境的稳定时,每个细胞的新陈代新率相对较高。每个软骨细胞都能合成不同数量种类的基质成分。同时也能以不同的速率降解基质成分,并对细胞外信号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未成熟的关节软骨内,成软骨细胞是主要的细胞类型,广泛地分布在整个软骨内。相对比,在成熟软骨内软骨细胞以2~4个细胞为一群而出现。成软骨细胞合成软骨基质的活动很活跃。它们具有巨大的细胞核和高度发达的合成基质成分所必须的细胞器系统。蛋白多

关节软骨

关节的主要结构为韧带、关节囊、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关节软骨、关节腔和滑膜液、滑膜皱襞、滑囊、半月板以及软骨下骨等。 一、韧带和关节囊 关节囊及韧带是维持关节完整性的附加结构。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扁带状、圆束状或膜状,一般多与关节囊相连,形成关节囊局部特别增厚的部分,有的则独立存在。韧带的附着部与骨膜或关节囊相编织。韧带的主要功能是限制关节的运动幅度,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其次是为肌肉或肌腱提供附着点,有的韧带如膝关节的髌韧带本身就是由肌腱延续而成的。此外尚有一些韧带位于关节内,叫关节(囊)内韧带,如股骨头圆韧带、膝交叉韧带等,它们的周围都包围着滑膜层。 关节囊包在关节的周围,两端附着于与关节面周缘相邻的骨面上。关节囊可分为外表的纤维层和内面的滑膜层。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厚薄、松紧随关节的部位和运动的情况而不同,此层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滑膜层薄而柔润,其构成以薄层疏松结缔组织为基础,内面衬以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周缘与关节软骨相连续。滑膜上皮可分泌滑液,滑液是透明蛋清样液体,略呈碱性,除具润滑作用外,还是关节软骨和关节盘等进行物质代谢的媒介。 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的组织学形态、化学成分以及组织结构是一致的,主要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组成,中间散有稀少的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束间有血管通过,血管周围偶见神经纤维。胶原纤维直径150~1500nm,偶见弹力纤维点缀其间。关节囊和韧带的胶原大部分是I型胶原。 韧带与关节囊的水分较多,约占70% 。余下大部分为胶原及弹力硬蛋白。还有少量的重要成分是蛋白多糖。弹力硬蛋白与胶原纤维的比例在某些韧带中为1:4,比肌腱(1:50)高得多。 二、肌肉与肌腱 肌腱在骨骼和肌肉之间起桥梁作用。正如Canoso所言,肌腱既能将大块肌肉力量集中到骨骼的局部地区,又能通过不同骨骼上的许多止点,将一块肌肉的力量转移到不同的骨骼上。肌腱由纵向排列的I型胶原纤维束组成,其间有细小的III型胶原纤维网、小血管、淋巴,可能还有成纤维细胞的细小突起。附着于骨骼的肌腱是一个过渡的复合物,它通过胶原纤维与纤维软骨混为一体,然后纤维软骨又与骨融为一体。 许多能运动的肌腱要通过有血管的胶原纤维鞘。鞘内衬有滑膜样的间充质细胞,提供了滑动功能,衬里细胞分泌的透明质酸能够加强这一功能。长期制动后发炎或手术疤痕可使肌腱与腱鞘发生纤维粘连,滑动功能丧失,关节运动受损。肌腱起端的疼痛、肌腱钙化及断裂是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原因有:肌腱老化、创伤导致肌腱局部缺血;医源性,如肌腱内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钙的羟磷灰石结晶的沉淀等。 三、关节软骨 关节软骨是可动关节的主要成分。关节运动时,它与滑膜液使关节表面几乎无摩擦力。关节软骨牢固地附着于软骨下骨。人体关节中,其厚度小于5mm;但不同的关节或关节的不同部位软骨厚度是不同的。软骨呈白色,随着年龄增大而渐变黄。尽管软骨含水量高,超过70% ,但大体形态似半固体样,其表面并不光滑。大量扫描电镜的研究表明,软骨表面为轻度波浪形,并有不规则的凹陷,凹陷与下面的软骨细胞的形态相对应。 (一)关节软骨的组织学 未成熟的关节软骨含有两层软骨细胞增殖区以满足生长的需要。近关节面的浅层增殖区扩大关节软骨的范围,而深层的增殖区则以软骨内成骨方式形成继发性骨化中心的骨核。出生后第1年,当关节软骨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浅层的增殖区即停止增殖,只有深层的增殖区继续进行细胞分裂,促进生长。 骨骼成熟以后,软骨内骨化性生长随之停止,而在关节软骨下形成骨板。正常情况下,很少有软骨细胞的生长与复制;只有在异常情况下,如创伤、骨关节炎以及肢端肥大症等,可见到反应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按部位分类)

第一大章颅脑、脊髓与周围神经损伤 一、关于精神障碍与智力减退的标准条款 5.1.1.2精神障碍或者极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5.2.1.I精神障碍或者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随时需有人帮助。 5.3.1.1精神障碍或者重度智能减退,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5.4.1.1精神障碍或者中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5.5.1.1精神障碍或者中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受限,需要指导。 5.6.1.1精神障碍或者中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 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5.7.1.1精神障碍或者轻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极重度受限。5.8.1.1精神障碍或者轻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重度受限。 5.9.1.1精神障碍或者轻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中度受限。 5.10.1.1精神障碍或者轻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轻度受限。 二、植物生存状态与外伤性癫痫 5.1.1.1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 5.4.1.2外伤性癫痫(重度)。 5.6.1.2 外伤性癫痫(中度)。 5.9.1.2外伤性癫痫(轻度)。 三、失语 5.3.1.2完全感觉性失语或者混合性失语。 5.5.1.2完全运动性失语。 5.7.1.2不完全感觉性失语。 5.8.1.2不完全运动性失语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或者失认。 四、面瘫 5.5.1.4双侧完全性面瘫。 5.6.1.4一侧完全性面瘫。 5.7.1.3双侧大部分面瘫。

5.8.1.4一侧大部分面瘫,遗留眼睑闭合不全和口角歪斜。 5.9.1.4一侧部分面瘫,遗留眼睑闭合不全或者口角歪斜。 5.10.1.3一侧部分面瘫。 五、肢体瘫与非肢体瘫运动障碍 5.1.1.3四肢瘫(肌力3级以下)或者三肢瘫(肌力2级以下)。 5.1.1.4(肌力2级以下)伴重度排便功能障碍与重度排尿功能障碍。 5.2.2.1三肢瘫(肌力3级以下)。 5.2.1.3偏瘫(肌力2级以下)。 5.2.1.4截瘫(肌力2级以下)。 5.3.1.3截瘫(肌力3级以下)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碍。 5.4.1.3偏瘫(肌力3级以下)。 5.4.1.4截瘫(肌力3级以下)。 5.5.1.5四肢瘫(肌力4级以下)。 5.5.1.6单肢瘫(肌力2级以下)。 5.6.I.5三肢瘫(肌力4级以下)。 5.6.1.6截瘫(肌力4级以下)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碍。 5.7.I.4偏瘫(肌力4级以下)。 5.7.1.5截瘫(肌力4级以下)。 5.7.1.6单肢瘫(肌力3级以下)。 5.8.1.5单肢瘫(肌力4级以下)。 5.2.1.5非肢体瘫运动障碍(重度)。 5.5.1.7非肢体瘫运动障碍(中度)。 5.8.1.6非肢体瘫运动障碍(轻度)。 六、手、足肌瘫与部分肌群肌力下降 5.3.1.5双手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伴双腕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 5.5.1.8双手大部分肌瘫(肌力2级以下)。 5.5.1.9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 5.6.1.7双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以下)。 5.6.1.8一手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伴相应腕关节功能丧失75%以上。 5.6.1.9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