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精品教案

圆周运动-精品教案
圆周运动-精品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r v ω=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以及它们的关系.

难点: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性质的正确理解.

三、教与学

教学过程: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沿圆周运动很常见,匀速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中最简单.它给我们最直接的感知是物体沿圆周均匀地运动且具有重复性.

(一)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弧长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曲线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尽管它速度大小不变,但它的速度方向每时每刻都在改变.

(2)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演示】用细线系一小球,手拉绳的一端,让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锥摆),小球沿圆周运动,则不同的位置,小球所受的合力(绳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肯定不同.表明它的加速度方向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二)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如图所示,同一轴上的两质点分别在两同心圆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一质点从A 经B 到C ,且AB 弧长度与BC 弧长度相等;另一质点在小圆周上从D 经E 到F ,DE 弧长也等于EF 弧长.那么在同一圆周上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质点通过的弧长是相等的,而对于不同的圆周上的质点通过的弧长不相等.很显然大圆上的质点走过的弧长更长,这就说明它运动得也更快,我们可以引入线速度这一物理量来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的运动快慢.

1.运动快慢的描述——线速度v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通过的弧长(s )跟所用时

间(t )之比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t s v =. (1)线速度是矢量:方向为该点圆周的切线方向(如上图的C A v v 、)

(2)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3)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而方向一直在变化.

2.转动快慢的描述——角速度ω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与圆心的连线转过的角度(?)跟所用的时间t 之比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t ?ω=

(1)t ?

ω=中的?单位是弧度(rad ),所以角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弧度/秒

(rad /s ).

*(2)角速度是矢量

(3)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保持不变(角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

(4)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周期、频率或转速来描述.

①周期T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沿圆周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秒(s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

②频率f :每秒钟完成匀速圆周运动的转数.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 )1赫兹=1转/秒.

③转速n :单位时间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的转数.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转过的转数。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转/秒(r /s ).

匀速圆周运动的T 、f 、n 均不变.

3.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

(1)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关系r v ?=ω

因为t r s t s

v ?

ω?=?==所以r v ?=ω

(2)角速度与周期(或频率、转速)的关系:n f T

πππω222===

例1:在地图上查出您所在地的纬度值,试计算您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想一想,这个速度是相对哪个参照物而言的?

【解析】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每一点均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纬度越大,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小,如图所示,纬度为?的P 点绕地轴做匀速圆周的圆心为O ',半径为?cos R r =中,则P 点的线速度为

?π?cos 2R T

r v p =?= 上式中T 为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半径约为6104.6?m ,设?=37?,则

m/s 103.72m/s 37cos 104.63600242cos 226?=????==π?πR T v p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P 点的线速度达到m/s 103.722?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P 点的线速度达到m/s 103.722

?这个速度是相对地轴参照物而言的.

例2:如图所示,直径为d 的纸筒,以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一颗子弹沿直径水平穿过圆纸筒,先后留下a 、b 两个弹孔,且Oa 、Ob 间的夹角为α,则子弹的速度为多少?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子弹和纸筒同时在做两种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运动,但它们仍可以通过时间联系在一起,先各自独立的算出两个运动的时间,然后根据时间相等列方程即可求得.

子弹通过圆纸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v

d t =。 两子弹弹孔与圆心连线夹角等于α的条件是:在相等时间内圆纸筒转过的角速度απ?-+==)12(n ,则由角速度定义可知时间

ω

απω?-+==)12(n t (3210、、、=n ……) 由于子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和纸筒做圆周运动具有等时性,所以

ω

απ-+=)12(n v d 得子弹的速度为απω-+=)12(n d v (3210、、、=n ……)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圆周运动与其他形式叠加,并具有周期性.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抓住运动的等时性,在等时性条件下寻找诸物理量间的关系.

例3:如图(a )所示是生产流水线上的皮带传输装置,传输带上等间距地放着很多半成品产品.A 轮处装有光电计数器,它可以记录通过A 处的产品数目.已经测得轮A 、B 的半径分别为20=A r cm 、10=B r cm ,相邻两产品距离为30cm ,1分钟内有41个产品通过A 处.求:

(a )

(1)产品随传输带移动的速度大小.

(2)A 、B 轮轮缘上的两点P 、Q 及A 轮半径中点M 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小,并在图中画出线速度的方向.

(3)如果A 轮是通过摩擦带动C 轮转动,且5=C r cm ,在图中描出C 轮的转动方向,求出C 轮的角速度(假设轮不打滑).

【解析】在本题中,产品均与传输带保持相对静止.故产品的速度大小就等于带上每一点的速度大小,如果传输带不打滑,则A 、B 轮缘上每一点的线速度大小均与传输带运动速度大小相等.1分钟内有41个产品通过A 处,说明1分钟内传输带上每点运动过的路程为两产品间距的40倍.设传输带运动速度大小为v ,则

(1)0.2m/s m/s 6030.040=?==t s v (2)m/s 2.0==Q P v v

A 轮半径上的M 点与P 点的角速度相等,故

rad/s 12.02.0,m/s 1.0m/s 2.02121=====?==a P M P P M r v v v ωω rad/s 22==P Q ωω

(3)C 轮的转动方向应如图(b )所示,如果两轮间不打滑,则它们的接触处是相对静止的,即它们轮缘的线速度是相等的.故

(b )

rad/s 4 ==C A A C C r r ωωω

如果不打滑,通过皮带传动的两轮轮缘上每一点的线速度与皮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通过齿轮啮合或由静摩擦传动的两轮轮缘上每一点的线速度也相等。而同一个轮上每一点的角速度都相等。

【例4】钟的秒针、分针、时针的角速度各是多少?若秒针长0.2m ,则它针尖的线速度是多少?

解析:由T

πω2=可知,要求秒针、分针、时针的角速度,关键是确定它们各自的周期。秒针转动一周的时间是60=秒T (s ),分针转动一周的时间是60=分T (分)3600=(s ),

时针转动一周所需时间是12=时T 小时43200=(s )

)rad/s (105.02==秒

秒T πω )rad/s (1074.123-?==分

分T πω )rad/s (1054.124?==

时时T πω )m/s (101.22.0105.02-?=?==R v 秒秒ω

小结:匀速圆周运动既不是匀速运动,也不是匀变速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快慢——线速度t s v =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角速度ω(或周期T 、频率f 、转速n )。n f T T r

v 112===?=ωπω

圆周运动教案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个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会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传动模型的应用,对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考中体会物理学科严谨的逻辑关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过渡句)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难点】 1.二者关系的推导过程; 2.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过渡句)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如摩天轮、脱水桶等,引导学生找相似点:运动轨迹是一些圆,从而引出,这种轨迹为圆周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然后提出问题,直线运动我们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那么对于圆周运动又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意图:这个问题我采用类比的方式去提问,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直线运动,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二者的不同,有效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很顺利的过渡到了接下来要讲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学习线速度的概念时,我会用flash配合实物电风扇的页片,让学生观察当用手缓慢拨动页片转动时,页片上分别标记的红、蓝两种与圆心距离不等的点的运动情况,哪个快那个慢。学生可以讨论发现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弧长长的点运动得快。于是我们就可以用二者的比值来表示线速度的大小,而且我会引导学生去发现,当时间t足够小的时候,所对于的弧长也非常短,接近于圆弧上的一个点,因此线速度是瞬时速度,它的方向也就是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另外还需让学生讨论交流“匀速圆周运动”中“匀速”的含义。【意图: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容于将这里的匀速理解为速度不变。所以在这里我会再次强调速度的矢量性,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这里的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 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 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 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理解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 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理解到需要引 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 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实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 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有的,学习和研究圆 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 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理解类 比方法的使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理解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 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 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 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 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

第七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会分析常见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 (2)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3)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产生条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二、设计思路 对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理论分析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重点。当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是:圆周运动实例→学生解释→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生总结、加深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圆周运动实例的向心力来源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资源 火车车轮、铁轨模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录像片断,离心运动课件,离心机转台等. 五、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力表达式怎样? (2)根据向心力公式,请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思考如何分析和处理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火车转弯 播放火车转弯的录像 问题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所受的合力为零,那火车在转弯时呢?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从内外铁轨相平的情况分析,得出结论:两铁轨相平时,必须有铁轨对火车提供水平的作用力的结论。(如图) 问题2:内外铁轨相平时,铁轨怎么会对火车提供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呢?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 题独立回忆、分组讨论、 归纳。 学生回答:分析和处 理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 重要的是分析向心力的 来源。 学生讨论,得出结 论:是铁轨对火车的作用 力提供向心力。 学生思考问题,提出 各种猜想。 唤起学生的记忆, 为新课知识应用做 准备。 重视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教育,培养 学生的迁移能力。 将总结得到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 法应用于解决具体的 问题,让学生知道掌握 方法的重要性。 在不断思辨过程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为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中的内容,是直线运动知识的拓展,也是曲线运动知识 的深入研究。本节课中,根据圆周运动的自身的特点,引入了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的 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后面几节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学习的 基础,同时为学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打下基础。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 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有关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素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同时初步掌握了微元法和比值定义法,再加上在 数学上对圆的认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研究圆周运动问题基本能力,就知识本身而言,本节 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不是困难。由于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内容相对其它节而言比较单调,应 通过举一些实例引起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认识现象从而理解概念。此外,高一 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圆周运动的概念;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例子,掌握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概念; 3、学生通过学习圆周运动的模型,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以及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 4、掌握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学生会计算圆周运动的一些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由来的理论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2、掌握发现、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合理猜想、实验法、归纳法,极限法等; 3、通过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展示获取感性认识,经过理论探究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获得理性的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与描述直线运动快慢的方法的比较。 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充分

完整版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卢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运 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平抛运动后接触到的又一类曲线运动实例。本节作为该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圆周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对圆周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出相关概念和规律。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圆周运动实例,对其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却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在对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对问题的猜想不够合理,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疑惑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合理推导、细心总结、敢于表达,这就能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有深度和广度。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思考,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形成初步的系统认识,让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共鸣。 本节课结合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利用生活中曲线运动实例(如钟表、转动的飞轮等)使学生建立起圆周运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相关物理量。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提出问题:除了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能否用其它物理量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生 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分析,利用物体做圆周运动转过一圈所需要时间多少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 慢,即周期。 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即v *r r。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4、能利用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并理解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线速度概念,运用极限思想理解线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2、体会在利用线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后,为什么还要学习角速度。能利用类比定义线速度概念的方法得出角速度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的运用,体会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世界观。 2、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轻松融洽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快乐学习。 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2、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引入这些概念的必要性。2、理解线速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周运动呢?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

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进行爱的教育。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爱和赏识,如微笑着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真棒!”“分析得对!”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心情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4.1 匀速圆周运动 学案 本章要求:1、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2、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3、关注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己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知道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能用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理解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学习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己他们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知识要点】: 1、圆周运动的概念: 运动轨迹为 是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变速运动,其速度的 始终发生变化。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叫匀速圆周运动 2、圆周运动的描述: 1)、线速度: 与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也可以这样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它不只有大小,还有方向,实际上是矢量。 2)、角速度: 与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计算公式 ;也可以这样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它只有大小。 3)、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改变,就会有加速度的产生,而圆周运动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的,其速度方向总是发生改变,所以,速度是发生变化的,则必然有加速度的存在;若是变速率圆周运动,加速度不仅会改变方向,还会改变大小;若是匀速度(率)圆周运动,加速度则仅仅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其运动学计算公式为:; ππ?ωππ2f T 2;2fr T 2r t s ======t v 222222r 4f T 4r r v r ππω====心a 4)、周期与频率: 匀速圆周运动一周素用的时间叫 ,它的倒数叫做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数。 5)、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以及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典型题型】 1、 同轴转动问题: 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两个圆周运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线速度之间的关系R :r 。学生自己推出: 2、 异轴转动问题: a b 如图a 所示:当两圆相切时Q 与P 点具有相同的线速度 如图b 所示:当实线连接时Q 与P 点的线速度相同,当虚线连接时Q 点与 P` 点相同。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5圆周运动

5.5 圆周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能够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 【教学重点】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引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例: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圆周运动 新课讲解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能够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匀速圆周运动

(1)用多媒体投影一个质点做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相等的弧长。 (2)并出示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 (3)举例:通过放录像让学生感知:一个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 (4)通过电脑模拟:两个物体都做圆周运动,但快慢不同,过渡引入下一问题。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 a :分析: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时间t 增大几倍,通过的弧长也增大几倍,所以对于某一匀速圆周运动而言,s 与t 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b :线速度 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线速度的大小t s v = s m v /??→???→?单位表示线速度 s t m s ?→??→??→??→?时间弧长 4)线速度的方向?→? 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5)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 6)得到: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 a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b :出示阅读思考题 1)角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2)角速度等于 和 的比值 3)角速度的单位是 c :说明: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ω是恒定的 d :强调角速度单位的写法rad/s (3)周期、频率和转速 a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b :出示阅读思考题: 1) 叫周期, 叫频率; 叫转速

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7节,是《曲线运动》一章的最后一节。学习本节内容既是对圆周运动规律的复习与巩固, 又是后面继续学习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 安排了铁路的弯道,汽车过拱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离心现象四 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面面俱到,难免会蜻蜓点水,为了在教学中突出 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分两课时完成。本 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讨论铁路弯道的设计意图。【学情分析】通过前面 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但是对于向心力 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 很希望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的解决问题。【三维学习目标】过程与 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观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 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感悟科学的严肃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具 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教学策略】 1.教法:使用情境激趣、设疑引导、适时点拨的方式引领学生的 学习;

2.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现象、自主探究、交流 讨论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求知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自制教具:车轮模型、弯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一段4.28胶济铁路火车事故的视频动画,将学生的注 意力吸引到火车转弯这一具体情境中来。我就此提出两个问题:1.火 车转弯时的限定速度是怎样规定的?2.火车超速时为什么容易造成脱 轨事故?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既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又为他们的 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复习巩固、明确方法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计算向心力的常用公式,然后,设置情景,让学生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做出受力分析并找到向心力的 来源。 情景一:物块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 情景二:小球在杯子内壁做圆周运动。此情景并没有直接展示给 学生,而是提出问题:“你能不用手接触小球,而不使小球落入杯底

圆周运动教案完美版

《圆周运动》教案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20091221 学号:2009122117 姓名:曹奇兵 指导教师:马维启老师

圆周运动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v=rω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 2、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抛体运动的规律,这节课开始我们再来学习一类常见的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纷纷举例。选出代表发言。老师(电风扇叶片的转动以及我们在生活中带的手表的时针、分针、秒针质点做的运动都是在作圆周运动)。 教师活动:待学生举例后,提出问题: 这些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哪些运动得更快?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 慢呢?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上各点运动的快慢。(一样快还是不一样快呢带着这些疑问)进入线速度的学习。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过渡到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的学习上来。 点评:让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4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以及万有引力的知识打下基础。 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平抛运动后,又一种变速曲线运动。在曲线运动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并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此前,学生也已经掌握了直线运动及其快慢描述方法。这些知识都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三、设计思想 “匀速圆周运动”是以概念教学为主的一节课,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出发点。物理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以“情境产生问题”,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针对“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展开探究活动,在问题交流讨论中发展学生观点,最终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具有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范文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范文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整理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7节,是《曲线运动》一章的最后一节。学习本节内容既是对圆周运动规律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后面继续学习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安排了铁路的弯道,汽车过拱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离心现象四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面面俱到,难免会蜻蜓点水,为了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分两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讨论铁路弯道的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但是对于向心力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很希望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的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观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感悟科学的严肃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1.教法:使用情境激趣、设疑引导、适时点拨的方式引领学生的学习; 2.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现象、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求知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自制教具:车轮模型、弯道模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一段4.28胶济铁路火车事故的视频动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火车转弯这一具体情境中来。我就此提出两个问题:1.火车转弯时的限定速度是怎样规定的?2.火车超速时为什么容易造成脱轨事故?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既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又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复习巩固、明确方法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计算向心力的常用公式,然后,设置情景,让学生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做出受力分析并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

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7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在变速圆周运动中,能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求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向心力和 向心加速度。培养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③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会处理水平面、竖直面 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心力的实例分析,体会向心力的来源,并能结合具体情况求出相关的物理量。关注匀速圆周运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生产中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及与圆周运动有关的几个公式 2、能用上述公式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例 【教学难点】 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由某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而不是一种特殊 的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工具】 投影仪、CAI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复习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提问) ①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各个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 合力就是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V2 2 4 二2r F = m mrw m 厂r T2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V2 2 4 - r a = = rw = 2~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大小:r T

③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力学特点合力是向心力,向心力是怎样产生的?分析以下几种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倾听学生的回答,点评、总结。 导入新课: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圆周运动。 课件展示:赛车转弯、过山车、航天员 本节课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的探讨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学会应用。(学习目标) 、新课教学 (一)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火车转弯问题) 观看火车过弯道的影片和火车车轮的结构的系列图片,请学生注意观察 问题1:请根据你所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何?轨道结构如何?(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 问题2 :如果内外轨一样高,火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应该怎样?需要的向心力有那些力提供。问题3:火车的质量很大,行驶的速度很大,如此长时间后,对轨道和列车有什么影响? 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轨道和轮缘不容易损坏呢?(当内外轨一样高时,铁轨对火车竖直向上的 支持力和火车重力平衡向心力由铁轨外轨的轮缘的水平弹力产生?这种情况下铁轨容易损坏.轮缘也容易损坏)探究活动:再次展示火车转弯时候的图片,提醒学生观察轨道的情况。 分析:当外轨比内轨高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不再是竖直向上,和重力的合力可以提供向 心力,可以减轻轨和轮缘的挤压。最佳情况是向心力恰好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铁轨 的内、外轨均不受到侧向挤压的力. ①受力分析:女口图所示火车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水平指向圆心, 成为使火车拐弯的向心力. 2 V0 ②动力学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 B = m r 其中r是转弯处轨道的半径,V0是使内外轨均不受力的最佳速度. 可见,最佳情况是由Vo、「、0共同决定的. 当火车实际速度为v时,可有三种可能, 当v = Vo时,内外轨均不受侧向挤压的力; 当v> Vo时,外轨受到侧向挤压的力(这时向心力增大,外轨提供一部分力); 当V V Vo时,外轨受到侧向挤压的力(这时向心力减少,内轨提供一部分力) 例1:铁路转弯处的圆弧半径是1435m,内外轨的间距为1.435m规定火车通过这里的速 度是72km/h,内外轨的高度差应为多少才能使轨道不受轮缘的挤压? ③分析结论:解上述方程可知=rgtan 0

圆周运动教案

第二章圆周运动 2.1 匀速圆周运动 (一) 圆周运动 (二) 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定义: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几个物理量“ (1)、线速度 A、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B、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s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线速度.(比值定义 法)(这里是弧长,而直线运动中是位移) C、大小:v=△s/△t单位:m/s(s是弧长.非位移). D、当选取的时间△t很小很小时(趋近零).弧长△s就等于物体在t时刻的位移,定义 式中的v,就是直线运动中学过的瞬时速度了. E、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上. F、“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指的是速度的大小不变,即速率不变:而“匀速直 线运动”的“匀速”指的速度不变.是大小方向都不变,二者并不相同.结论: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角速度 A、物理意义:描述质点转过的圆心角的快慢. B、定义: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转过△θ的角度跟所用时间△ t的比值,就是质点运动的角速度.

C、定义式:ω=△θ/△t. D、国际单位制中,角速度的单位是弧度/秒(rad/s). E、角速度是矢量 F、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________的运动. (3)周期(频率) A、周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________所用的时间. B、频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1秒钟内运动的________. C、频率与周期的关系:f=________. (4)转速. 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________.通常用n表示.单位:转每秒(r/s) (5)、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 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v=________. 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ω=________.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________ 例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柯丁荣

乐山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制作:柯丁荣 指导教师:汪志刚(副教授) 2009年8月10日 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 乐山师范学院2006级物理学专业柯丁荣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4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以及万有引力的知识打下基础。 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平抛运动后,又一种变速曲线运动。在曲线运动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并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此前,学生也已经掌握了直线运动及其快慢描述方法。这些知识都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三、设计思想 “匀速圆周运动”是以概念教学为主的一节课,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出发点。物理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以“情境产生问题”,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针对“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展开探究活动,在问题交流讨论中发展学生观点,最终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圆周运动》教案

5.4圆周运动 评讲:白小东 2014-02-25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特征.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知道它们是描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圆周运动的实例,找出共同特征. 2.知道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转速n等. 3.探究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感悟,使学生获得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角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机械钟表、小球、细线、风扇、雨伞、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导入 演示机械式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情况(可以拨动钟表的调节旋钮),让学生观察后说出不同指针运动的特点,从而引出圆周运动的概念. 问题:对于圆周运动又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一)、线速度 演示1:在台式电风扇的叶片上分别标记红、蓝两种颜色的点,到中间轴的距离不等.用手拨动叶片转动,注意要慢,让学生明显观察到两点的运动轨迹.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哪个点运动得快,你是怎么比较的. 讨论交流 我们发现,两个点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不相等,通过的弧长长的点运动得快,通过的弧长短的点运动得慢.这样,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它称之为线速度. 定义:做圆周运动的质点通过的弧长s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线s 速度.即v= t 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说明:(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组龙 一、教材分析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继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周运动,为今后学习万有引力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14)班是二层次班级,学生基础、领会能力相对较弱。不过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对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的学习已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老师引导,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2. 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老师讲解,达到知道临界状态的目标; 3. 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老师讲解,达到知道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并能正确解题的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a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b 竖直水平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 c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2. 难点 a竖直水平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 b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五、导入 播放视频—电唱机做匀速圆周运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六、教学设计 (一) 预习案 1.公式默写 角速度: 线速度: 运行周期: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复习巩固 (二) 探究案 1.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例、例.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筒绕竖直中心轴OO′转动,小物块A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与圆筒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A不下落,则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为( D ) 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并归纳总结出圆周运动解题步骤。 解:A物体不下落,说明静摩擦力等于重力,A随着转动过程中,支持力提供向心力 即 且 联立解得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一物理圆周运动教案 精品

6.5 圆周运动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 2、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抛体运动的规律,这节课开始我们再来学习一类常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纷纷举例。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待学生举例后,提出问题: 这些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哪些运动得更快?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 慢呢?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上各点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过渡到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的学习上来。 点评:让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

错误。要给学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拓宽思考问题的空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线速度 教师活动:我们曾经用速度这个概念来描述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快慢,那么我们能否继 续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呢?如果能,该怎样定义呢? 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加深学习。 [投影]阅读提纲 (1)线速度的物理意义 (2)线速度的定义 (3)线速度的定义式 (4)线速度的瞬时性 (5)线速度的方向 (6)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一样吗? 学生活动:(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2)尝试自己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 师生互动:投影知识点并点评、总结 (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2)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l 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 度。(比值定义法) (3)大小:v =t l ??。单位:m/s (s 是弧长,非位移) (4)当选取的时间Δt 很小很小时(趋近零),弧长Δl 就等于物体在t 时刻 的位移,定义式中的v ,就是直线运动中学过的瞬时速度了。 (5)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上 (6)“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指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即速率不变;而 “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指的速度不变是大小方向都不变,二者并不相 同。 [结论]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角速度 教师活动: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除了用线速度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加深学习。 [投影]阅读提纲 (1)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2)角速度的定义 (3)角速度的定义式 学生活动:(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2)尝试自己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

一轮复习圆周运动教案

[考试标准]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d d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c 考点一 圆周运动中的基本概念 1.线速度:描述物体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 =Δs Δt =2πr T . 2.角速度: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ω=ΔθΔt =2πT . 3.周期和频率: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T =2πr v ,T =1f . 4.向心加速度: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a n =v 2r =rω2 =ωv =4π2 T 2r . 5.相互关系:(1)v =ωr =2π T r =2πrf . (2)a n =v 2r =rω2=ωv =4π2 T 2r =4π2f 2r . [思维深化] 1.匀速圆周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匀速”的含义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答案 不同.前者指线速度的大小不变,后者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 )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方向都保持不变.( × )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角速度与转速成正比.( √ ) 1.[链条传动]图1是自行车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Ⅰ是半径为r 1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r 2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r 3的后轮,假设脚踏板的转速为n r/s ,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 ) 图1 A.πnr 1r 3r 2 B.πnr 2r 3r 1 C.2πnr 2r 3r 1 D.2πnr 1r 3r 2 答案 D 解析 因为要计算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即车轮Ⅲ边缘上的线速度的大小,根据题意知:轮Ⅰ和轮Ⅱ边缘上的线速度的大小相等,据v =rω可知:r 1ω1=r 2ω2,已知ω1=ω,则轮Ⅱ的角速度ω2=r 1 r 2ω,因为轮Ⅱ和轮Ⅲ共轴,所以转动的角速度相等即ω3=ω2,根据v =rω可知, v 3=r 3ω3=ωr 1r 3r 2=2πnr 1r 3 r 2 . 2.[皮带传动](多选)如图2所示,有一皮带传动装置,A 、B 、C 三点到各自转轴的距离分别为R A 、R B 、R C ,已知R B =R C =R A 2 ,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图2 A.A 点与C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B.A 点与C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C.B 点与C 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B 点与C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 答案 BD 解析 处理传动装置类问题时,对于同一根皮带连接的传动轮边缘的点,线速度相等;同轴转动的点,角速度相等.对于本题,显然v A =v C ,ωA =ωB ,选项B 正确;根据v A =v C 及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