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二首 课堂实录

12  古诗二首 课堂实录
12  古诗二首 课堂实录

12 古诗二首

池上课堂实录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情不自禁一起吟诵)

有的已经露出了绿色的莲蓬,又让我们想起《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相机介绍“采莲”: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连、莲肉,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既好吃又好玩。

【反思:古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当堂学习的一首古诗上,所以我由古诗《小池》和《江南》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我们的孩子不太了解“采莲”等极具地域特点的活动,所以我在这里相机介绍“采莲”的含义,为古诗中“偷采白莲回”做下铺垫。】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3、出示古诗,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生:我们学过白居易的《草》,我想给大家背背。

【此时再也没有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二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不多,所以我就大屏幕出示了作者资料介绍。】

(2)教师补充介绍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这里作者的资料介绍并没有给古诗的理解带来多大帮助,但我想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资料补充和渗透,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长久的好处和效果。】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个别读。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古诗中红字显示),读一读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后鼻音)读准。

(2)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提示:从字形上你能猜出大概意思吗?)

(“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

(“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这种船很轻便。)

(“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个三点水,说明它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这三个字是本课较难并且很有特点的字,学生巧妙抓住字形,很好地掌握了生字并理解了字义。】

(3)对浮萍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看,这就是浮萍。(出示浮萍图片)

3、生字检测“生字魔方转转转”

大屏幕上的魔方随机转动,出现生字(偷、艇、撑、解、藏、浮萍),指名组词并领读。

【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生字毕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想利用魔方游戏,一来可以巩固生字,二来也可以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但实际课堂中此处花费了不少时间,造成课堂的前松后紧。在此处过多停留,反而弱化了古诗的吟诵效果。课后议课时,大家提到:古诗课中的生字怎么处理更恰当?我个人认为不能忽视生字教学,毕竟是吟诵的基础。但也要注意合理把握教学时间。】

(2)齐读古诗。师生合作读。

【用教师的读引领学生的读】

4、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本环节中想让学生借助注释“艇、浮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但学生因为年龄特点,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理解的意思。低年级的古诗课,要求学生能熟读成诵,大致理解意思

就可以,不需要一字一句地去解读。所以我再上古诗课,不会让学生单纯地去借助注释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而是让学生多读,说说自己大概感受到的就可以了。】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非常美丽。

生: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偷偷地划着一个小船,出来偷采莲蓬了。……

3、相机品读:偷

(1)在我们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这里的“偷”又该怎么理解呢?

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

(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一个?

生:瞒着别人、悄悄地。

(2)你有没有小时候偷偷瞒着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

学生交流自己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此处我巧妙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孩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3)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

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很快乐,因为他有莲子吃了。

(4)那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生:很可爱。

生:很调皮。

……

【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

4、这个小孩偷采莲蓬,真的没有被发现吗?

5、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6、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个别读,齐读。

7.猜诗人: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这小孩好玩,可爱。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想起

了自己的童年。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

8.悟情感:

(1)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

(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的留恋。)

(2)(板书“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这份趣来读一读。

生个别读、齐读整首诗。

【通过让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在读中理解,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童年是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古代的儿童和你们一样,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除了读书之外,也有许多充满情趣的事情。

瞧,春天去放风筝——(生背)《村居》

夏天,可以去捕鸣蝉——(生背)《所见》

秋天,当然要去逮蟋蟀了——(生读)《夜书所见》

冬天,还可以玩冰雪呢——(生读)《稚子弄冰》

自己读读,你喜欢哪句诗中的孩童?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后,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佳作将在分享园中展出。

小池课堂实录

老师:1 2。(组织教学)

学生:安静。

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字,一起来读一下。

学生:古诗大赛。

老师:谁能背一首自己拿手的古诗。

(学生举手,老师点名背古诗)

老师:我们看一下谁举的手最端正,我就叫谁背古诗。

学生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

老师:她背的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我们来给她鼓掌。

(一起鼓掌中)

老师:谁还想背一首古诗?

(学生积极举手)

老师:你来背一首。

学生2:床前明月光,疑是······

老师:你先坐下想一想,一会儿再背。谁还能再背?

(学生积极举手)

老师:来你背。

学生3:《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老师:请坐,我们来给她鼓鼓掌。

(一起鼓掌)

老师:谁还能背一首?你来。

学生4:《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老师:我们来给他鼓一下掌。谁还能再背一首?

学生5:《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老师:我们来给他鼓鼓掌。

(学生还在举手)

老师:还有那么多孩子想背啊,现在我们不背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我发现已经有一个孩子会背这首诗了(转换幻灯片),来一起读一下这首诗的名字。

学生:《小池》

老师:一起来跟我读一下,《小池》杨万里。

学生:《小池》杨万里

老师:(转换幻灯片)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这首诗,12

学生:《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

有蜻蜓立上头。

老师:现在翻开课本的60页,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我听着有的孩子的字音读错了,自己看着汉语拼音吧这首诗读两遍。

(学生自己读书,我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老师:读完诗的孩子小手放平,神庭坐正,我看看谁做的最端正。(读完的孩子坐端正了)

老师:谁能给我们读一下这首诗,我看谁举的手最标准。来你读。学生1:泉眼无声惜细流············

老师:再找一个同学来读一下,你来。

学生2:泉眼无声惜细流···········

老师:你再来读一这个字“晴柔”(纠正学生的读音,直到学生读正确)学生2:晴柔(qing rou 正确读音)

老师: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这两个字。

学生:晴柔。

老师:谁还能读这首诗?

学生3:泉眼无声惜细流··········

老师:这个小朋友读的这么好,我们来给她鼓掌。

(鼓掌中)

老师:大家看大屏幕上有一些不同颜色的字是不是,谁来说一下这些

字与别的字

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这些字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字。

老师:大家真聪明,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老师指,学生读)

学生:池惜阴晴柔露

老师:好,真不错,来看一下带着拼音的这些字。一起读一下。

学生用排火车的方式读带拼音的生字。

老师:我们来给这些字组词。

(大屏幕单个出示这节课的生字。先让学生读字音,然后自己组词,老师出示词

语,最后一起读字词。这里举一个实例)

老师:一起来说它读什么?

学生:池(chi)

老师:谁能给它组词呢?

学生1:池塘

学生2:小池

学生3:池边

老师:来看一下老师给大家组的词(出示幻灯片)一起来读一读。学生:小池池塘水池

······

······

······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所有的字词(幻灯片出示字词)大家一起读一下。学生:池塘珍惜阴天晴天温柔露出

老师:大家读的不是很整齐,我们第二遍来读的整齐一点。

学生读第二遍字词。

老师:现在我们一起在读一下这首诗,同学们边读边想这首诗所描写的画面。大

家巴蜀端整齐。《小池》12

老师同学一起读诗。

老师:好,现在安静下来,大家想一下这首诗描写了一首怎样的画面,一会找同

学来说说。

(同学想问题中)

老师:谁先说一下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1:小池树木蜻蜓荷花泉眼

老师:大家找的真好,现在看一下打品目上的这些画面。

(出示小池这首诗的画面让同学观看。通过图片来进一步的认识古诗,了解古

诗。)

老师: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这句诗

学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老师:谁能告诉老师“惜”是什么意思

学生:珍惜爱惜

老师:那谁能说一下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七嘴八舌的将这句诗的意思。)

老师:这句诗是说泉水非常珍惜的没有声音的留下来。

老师:树阴照水爱晴柔在这句诗中晴和柔,谁能告诉老师是什么意思学生:晴是晴天的意思,柔是柔和的意思。

老师:那你能说一下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倒映在水面的茂密树荫喜欢这风光柔和的晴天

老师:你说的真好。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三句和第四句,小荷才里尖尖角,早有蜻

蜓立上头。谁能说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老师知道学生说出两句诗的意思)

老师:现在我在给大家放一下图片,大家边看图片边想这首诗的意思。(播放图片)

老师:谁能够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一人说,其他人听)

老师:大家看大屏幕,我给大家整理了这首诗的意思,我们来一起读两遍。学生:泉眼珍惜的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茂密树荫喜欢这风光柔和的晴

天。嫩绿荷叶的尖尖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站在上面。

老师:现在我们再来把,这首诗来读一遍

学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老师:今天回家后把这首诗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现

在下课。

学生:老师再见。老师:同学们再见。

18.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夜宿山寺 一、激趣导入 师:刚才我们一起朗诵地诗是同一位诗人写地,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齐):李白。 师:(拍书李白)对,李白!你们知道李白吗? 生:李白是唐代诗人。 生:我会念李白地一首诗。(念诗) 师:真不错!是啊!李白地诗有地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地充满豪情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写地一首诗(板题)(生读诗题,师提示注意平舌音,翘舌音,生主动正音)。 二、读诗诵诗感悟意境 师:对,李白夜里住在山上地寺里(边说边板书诗题)于是就有了这首《夜宿山寺》,我看见有地同学已经翻开书,想读一读了。那我们快来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别忘了生字哦!(生急迫地打开书生自由读诗,读生字) 师:兔博士看见大家这么认真,也想来和大家一起读读生字!(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出示课件,开始开火车练读) 师:如果是诗中地词,你会读吗?我们一起来挑战难度吧!出示课件。(生自由试读)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这里有一座楼,我们一起来玩"登楼夺旗"地游戏,好吗!(指名读,齐读)(依次点击,师逐层点击,鼓励孩子们认真读最后,全班齐努力后夺得小旗) 师:啊!我们地一班同学多棒啊!来,为自己鼓掌吧!(说完,带头热情鼓掌,孩子们也兴高采烈地鼓掌。课件出示"真棒"字样并伴掌声。)点评:挑战难度,激发孩子不怕困难地热情。为自己鼓掌,张扬地是自信和自我肯定地个性。

师:(出全诗)把这些字、词放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得准吗?(生被课件中地山寺夜景所吸引,开始练读,师走下讲台,听孩子读,并帮助正音) 师:在读地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天上人"地"上"读轻声,我先以为是"上"(第四声) 师:我真为你骄傲,你观察得这样仔细,是啊!在朗读地时候,我们特别要注意一些字地拼音,有时习惯了地读音在不同地情况下会有不同读法啊!你们发现对我们大家都很重要!你们愿意再读一次吗? (生齐读"天上"注意了轻声) 师:看见大家这么有兴致地读这首诗,我也练习过很多次了,现在想表演一下,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生(笑):愿意。 点评:课堂不仅是教师地课堂,更是学生地课堂。尊重学生来自点点滴滴地真诚。 (出示课件展示关于山寺高且雄伟,昼夜景色变化地动画,并配乐朗诵) 师:你们觉得我读得怎么样? 生1:老师读得很好。 师:哦,谢谢你们对我地鼓励! 生2:老师读得很慢。 师:你注意到了,确实是这样。 生3:你在逗号、句号地地方应该停一下。 师:噢,是吗?我在这些地方停了,还应该停得更久一点? (生点了点头)师:谢谢你,我再来一次,(师再次范读)这样可以吗? 生3:可以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古诗二首

12.古诗二首 一、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首、踪、迹”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小池》两首古诗。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引申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人教版语文(2016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测试 含答案

12.唐诗五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东皋.()徙倚 ..()()牛犊.()千载.() 候骑 ..()()燕.()然荆.()门白沙堤.() 2.背诵五首唐诗,按原文填空。 (1)树树皆秋色,山山。 (2)晴川汉阳树,芳草。 (3)出汉塞,入胡天。 (4)山平野尽,江大荒流。月下天镜,云生海楼。 (5)早莺争暖树,谁家。 3.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的含义。 (1)东皋薄.暮望(2)徙倚 ..欲何依 (2)相顾.无相识(4)昔人已乘黄鹤去. (5)芳草萋萋 ..何处是 ..鹦鹉洲(6)日暮乡关 (7)属国 ..过居延(7)仍怜.故乡水 4.按要求填空。 (1)王绩《野望》这首诗,是一首言诗,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2)《野望》中写出山野秋归之景的句子是: ,。 (3)《黄鹤楼》写登高所望,人去楼空景象的句子是: ,。 (4)《使至塞上》中诗人以景物自比,写出自己飘泊不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 《使至塞上》描绘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5)《渡荆门送别》描摹“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的一联诗句是: ,。 (6)《钱塘湖春行》通过花草描写早春景物的句子是: ,。 5.“烟波江上使人愁”“江入大荒流”中的“江”指的是;“长河落日圆”中的“河” 指的是;“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湖”指的是。 6. 请你用正楷字抄写《野望》这首诗的颔联: 7. 请从课文五首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联对偶诗句抄写下来,并分析律诗对仗的特点。 8. 小明默写古诗的时候,老是区别不了“燕”与“雁”,很是苦恼,请你依据课文中的诗 句并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帮他总结出一些规律。

9. 结合下面所给情境,回答问题 小明国庆节随同学们到南方去探访一座名楼,他们一行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晴日里的原野一望千里,似乎都能看见遥远的家乡。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江面上升腾起一层迷蒙的烟雾,家乡也好像被暮霭所隔,望不见了。此景惹动乡愁,小明不禁有点想家,他望着远处叹了一口气,说:?唉!现在真可谓是‘’啊!? 请你根据所给语境,写出最恰当的一联诗,并说出你的理由。 二、课内阅读 (一)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0.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所写景物有何不同? 11. 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 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1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绝句》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两首”,生读) 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 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 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 A生:知诗人。 B生:解诗题。 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生:绝句。(师板书,生书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 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生:......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 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 生:解诗题。 师: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 A生:鹭,白鹭。 B生:岭,山岭。 C生:含,包含。 D生:泊,停泊。

12古诗二首(池上)

12 古诗二首 池上课堂实录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有的已经露出了绿色的莲蓬,让我们想起《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相机介绍“采莲”: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连、莲肉,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既好吃又好玩。 【反思:古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当堂学习的一首古诗上,所以我由古诗《小池》和《江南》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我们的孩子不太了解“采莲”等极具地域特点的活动,所以我在这里相机介绍“采莲”的含义,为古诗中“偷采白莲回”做下铺垫。】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3、出示古诗,了解作者 【大屏幕出示了作者资料介绍。】 (2)教师补充介绍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这里作者的资料介绍并没有给古诗的理解带来多大帮助,但我

想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资料补充和渗透,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长久的好处和效果。】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读一读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后鼻音)读准。 (2)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提示:从字形上你能猜出大概意思吗?) (“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 (“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这种船很轻便。) (“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个三点水,说明它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这三个字是本课较难并且很有特点的字,学生巧妙抓住字形,很好地掌握了生字并理解了字义。】 (3)对浮萍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看,这就是浮萍。(出示浮萍图片) 3、出示生字(偷、艇、撑、解、藏、浮萍),指名组词并领读。齐读古诗。师生合作读。 【用教师的读引领学生的读】 4、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语文】教科版三年级语文教科上册13.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山行》课堂实录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让学生说说眼中的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2.指名读题,读准“行”字。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师:(课件出示山行图)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 3.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径、斜、枫、于”4个生字,指名认读,帮助正音。全班齐读。 3.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师给予鼓励。

4.同桌互读古诗,并互相评价。 5.指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师评价。 6.指导全班齐读古诗。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指导学生初悟古诗: 师: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2.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师:那么诗人停车前看到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生:齐声朗读一二句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生:美。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围绕从“石径斜”三个字体会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用石头砌成的小路很美。 师: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那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条小路是怎样的呢? 生:弯弯曲曲的。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斜”字可以看出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

《野望》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这首吊古怀乡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被排挤而抑郁、寂寞、悲伤、飘零的心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渡荆门送别》一诗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或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钱塘湖春行》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乱花、浅草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赞美之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野望》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染上了金黄的秋色,峰峦叠嶂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萧瑟的画面。 3、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们写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4、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6、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1、前两联由传说写起,有什么作用? 从传说写到现实,由传说的美好与现实的“空余”寻常江楼构成强烈的反差,诗人的怅然若失的情绪表露出来。 2、诗的颔联写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黄鹤一去”把读者的视野引向茫茫远方;“白云千载”又让人联想到上下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只两句诗,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创设出一种苍茫开阔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诗中首联和颔联都有一个“空”字,如何理解这两个“空”字?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岁月易逝的失落与惆怅。 4、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句描绘出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的景象,葱茏茂盛而富有生机:晴空下,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城,绿树掩映,清晰可见;江面上,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势茂盛这段写景,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 5、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诗人“愁”该如何理解?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使至塞上》 1、赏析诗歌首联 内容理解:交代出使任务及经过地区。写自己轻车简从,出使边塞。炼字角度:①这个“单”字有孤单之意,诗人虽奉命出使,但轻车简从、形单影只;②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失意郁闷之情。 2、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首联的“单”字可见其孤独寂寞,颔联两个比喻,表达诗人的激愤和抑郁,颈联描写塞外壮观美景,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借典故表达对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情。 3、颔联中“征蓬”“归雁”比喻什么?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像振翅北飞的大雁。诗人虽然是奉使出塞,却有漂泊无依之感,暗写诗人被排挤出京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4、品读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描绘了塞外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选取“大漠”“烽烟”“长河”“夕阳”这些意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色彩鲜明。且“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虽景物不多,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名师教案

《古诗二首》名师教案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 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部编版下册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村居》教学实录 一、初读感悟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悦耳的音乐,观看一组美丽的图画,可要认真听、仔细看哟。 (师放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说点什么呢?(鼓励学生用字、词、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是啊,春天真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和清代诗人高鼎一起赞美春天!来,让我们共同学习古诗《村居》。 (师板题:村居。指名读题,纠正读音,齐读题) 师:“村居”是什么意思呢?有谁了解“高鼎”?(师相机点击课件)。 2.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吧!注意每个人要仔仔细细地把诗读4遍,前两遍要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诗句中一个多音字的读音;后两遍要把诗读通顺、流利,读出七言诗本身的节奏来,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正音,如:“长”“鼎”“趁”等,再指名读,注意其停顿,齐读) 3.范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这首诗了,给老师这个机会吗?提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待会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师有感情范读) 4.交流

师:说说,在你的头脑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小草、黄莺、柳树) 师:这些景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呢?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去细细地品读这首诗吗?那就快快去读读诗吧,把你的想象读出来。 (生自由读诗。交流) 二、学习诗句 1.学习第一句 ①读好了,那老师可要检查一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课件示第1句),谁来读读这句诗?还有谁想读? ②在这句诗中,哪种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③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击“草”、“莺”、“杨柳”。 ——你看到的小草是什么样的?(指2-3人说) 师:是啊,这绿绿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地生长,真是惹人喜爱!你们还想去读读另外一些诗人笔下的春草吗?师点击“草”,出示3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快读读吧,看看这几首诗中的草和你们刚才看到的草有何不同? (生自由发表观点,说哪一句就比较读这两句诗,师小结:诗人写诗时所处的季节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尽管是同一个事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师: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黄莺?(指名说) 师:刚才,我们看见了黄莺在飞舞,可你们听到了黄莺的叫声吗?黄莺究竟是怎么叫的呢?让我们来读这几句诗。师点击课件,出现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请同学们

(推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本课有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个偷采白莲的顽皮小孩的形象;《小池》则描绘了由泉眼、流水、树阴、荷叶、蜻蜓构成的夏日小景图。文中以两幅图画与诗相配,再现了诗歌的情境,帮助儿童朗读理解,感受诗意。诗歌语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1.识写生字。 课文12个生字要求会认,7个生字要求会写。 认读“首”字,从课题入手,学习“首”做量词的用法。 认读“踪、迹、荷、浮、萍、露”6个字,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主识记,其中“荷、浮、萍”3个字,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认读“泉、角”,可以借助古文字和字理,感受这两个字的构形的图画感;“采”可以结合图画,让儿童模仿着做一做一只手在树上采摘果子的动作,帮助识记。 在书写时,“采、爱”这2个要书写的字中都有“爪字头”,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各自的特点。“爱”的“爪字头”比“采”的稍扁,撇也稍平。“首”“尖”“角”书写要注意笔画和笔顺,提示:“首”字的主笔长横略倾斜,中间两横疏密均匀,且和右边的“横折”不挨着;“尖”字上面的“小”没有钩,写时要注意上小下大。“角”上“刀字头”的撇写时要略长,中间两横和左右两边都有空隙。写“树”字时,要提示结构紧凑,“木”和“又”的捺都要变成点。 2.观察插图,结合生活,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观察《池上》所配插图,说一说图意“这是什么地方,你都看到了什么”,认识“小艇”和“浮萍”,感受“偷采白莲回”的喜悦,将诗人所看所想充分让学生想象感悟,再回到诗中读悟,理解诗意。《小池》同法,迁移学习,说一说图意“这是什么地方,你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宁静的夏日小景。抓住每一行诗所写的景物,看图读诗,体会感受“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的特点,理解诗意,再读诗悟情。

《古诗两首》张立军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张立军教学实录 打破常规改革教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张立军 评析: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康静涵 一、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

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含,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帮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和《要下雨了》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其中《古诗二首》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课文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 时 教学要点 古诗二首21.认识本单元36个生字和1个偏旁,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带有“呢、呀、吧”的问句和感叹句。 3.能运用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等方式理解“摇篮、潮 荷叶圆圆2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如:①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生字并帮助理解。②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记。③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复现和识记。④字理识字。 (2)采用分类的策略指导写字。如:①“首、无”都是独体字,“首”的第三笔最长,“无”的第一横短,第二横长。②“采、尖、角”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要上下对齐,写得上窄下宽。③“爱”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上中下各个部件的宽窄来把握字的书写位置。范写时可以边书写边念顺口溜——张开手拥抱朋友。④“树”是第一个要求写的左中右结构的字。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左中右各部件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再观察部件间的穿插避让。最后要提醒学生,独体字变成部件后,笔画要有变化。 2.朗读指导 古诗的朗读要体现层次性:初读环节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确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再读时要结合插图,寻找诗中描绘的景物,图文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小池》公开课教案 12 古诗二首 《小池》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里。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 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新课,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 (3)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古诗两首》 咏柳 师:同学们好,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诗人曾写过赞美春天的诗篇,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生1:一年级时我们学过《春晓》 生2:二年级时我们还学过《村居》 师: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诗人所写的描绘春天的古诗。下面就请看第一首古诗《咏柳》(多媒体出 示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题目中就出现了一个生字“咏”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歌颂的意思。 生2:我们曾经学过一首骆宾王的《咏鹅》我想咏柳的意思是就歌颂春天的柳树吧。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咏柳就歌颂春天的柳树。那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呢?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师读古诗。 师:在刚才的这首古诗当中,一共出现了五个生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认一认吧。 生自读生字。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把它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下面请文文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1读古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吧。 生齐读古诗。 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句的意思? 生1:老师,我发现古诗下面有注解。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来读懂诗句。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别的吗? 生2: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再联系上下文把它读懂。 生3:还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读懂诗句。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试着用这些方法来读懂这些诗句。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赞美春天的柳树的。 生自学古诗。 师: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春天柳树的美? 生3:我从绿丝绦看出,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很美。生4: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赞美柳树。意思是一棵高高的柳树,垂下绿绿的叶子,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柳条垂下来。 师:你理解得真好,还有补充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唐诗五首》 《野望》同步练习 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 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2014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 古诗两首海南南昌杨佳慧四下 9:21 师:长安白米贵久居实不易的故事。看到的是哪首诗改变了对白居易的看法。白居易古诗特点。他写了..... 今天学习 生: 师:一个故事,读一读这个故事。。。(见照片) 生:每人读一段。 师:在读划开。声调有高有低的变化就是抑扬顿挫,你带着大家再读一次 生:接读 师:我也想跟你们读,我都一段,你们读一段。。。 生:接读。。。你看。。。。 师: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20个字就概括了。把这首诗都给同桌听,同桌互相纠正字音。池上 生:读 师:再读,这次读出明显的节奏 生:读 师:我检查检查,谁来试试 生:个人读 师:看来这样读书容易了,提高难度读读。。PPT 生:小池() 师:再加高难度 生:填空 师:读书最高境界心到。。心到\眼到\口到。。你的心和作者心交融才能都好,你们就是白居易,看到这样的小娃娃偷采莲藕,却不知道自己的踪迹,你会怎么读 生:读 师:字音小艇 生:再读 师:你看他读出的声音静悄悄的,不忍心打扰偷采白莲的小娃 生:再读 师:你们以同龄人目光朗读这首古诗的,轻快。这首是是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无法考证,假如白居易是七八十岁时写的应该怎么读? 生:读 师:年级有了,但上气不接下气 生:读 师:又是力气不足的老爷爷 生:读 师:满是对小孩的喜爱,我来起头,小娃撑小艇 生:接读 师:是不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经历会对不同作品读出感情。以后可以尝试。回顾刚才小故事,女同学读一句古诗,男同学读一段故事。 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故事和古诗之间的练习马 生:一句有一句的意思。古诗是故事的缩写,故事是古诗的拓展,从字数上的对比,

5上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所见》课堂实录 海安县城东镇南屏小学付小娟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描写乡村儿童天真活泼可爱的诗吗?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 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师:一首小诗再现了可爱的孩子。 师:我国古代出了很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首描写乡村儿童的诗,板书《所见》。 [设计意图:用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理解诗题,进入诗境 师: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 生:所看到的景象。 师:是的,没错。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正是这一幅普通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从而演绎成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师:读题。 生:所见。 师: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师:想知道他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请大家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同桌互相检查读。 师:指名读,检查反馈。 生:读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师:诗人见到什么?听到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请你欣赏文中的插图),谁来说说事情发生在什么季节?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孩?途中的景色如何? 生:可以看出是夏天。 生:这个小孩很悠闲,坐在牛背上呢,也很可爱。 生:从图中可见那儿的景色很美,让人心旷神怡,那个小孩在欣赏景物呢。 师:因为诗人也被这美景陶醉了,为了抒发他对牧童的喜爱和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所以写下了《所见》这首诗想让大家来分享他的愉悦。 [设计意图:看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师:结合文中的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意思。 生: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生:我知道“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其实黄牛是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师:说说“振”“樾”的意思。 生:振是振动的意思。 师:能告诉我诗中指什么振动?生:歌声。 生:樾是指树荫。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八上12课唐诗五首古诗文赏析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

12课唐诗五首古诗文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整理编辑的练习题,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12.唐诗五首 1、野望/王绩 2、黄鹤楼/崔颢 3、使至塞上/王维 4、渡荆门送别/李白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 【习题】 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

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这些在《野望》中都有所表现。 D.全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3、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态。 2、B 是五言律诗,不是绝句。 3、感情:①尾联表达诗人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的内心的苦闷和怅惘的心情,②并露出欲学伯夷、叔齐隐居避世的意向。分析:①诗人登东皋远望安逸闲适的秋日晚景图,诗人油然而生的不是愉悦之情,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②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可见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2、黄鹤楼唐·崔颢 【习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