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下学期第13周 光谱 氢原子光谱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下学期第13周 光谱 氢原子光谱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下学期第13周 光谱 氢原子光谱教学设计

光谱氢原子光谱

课题第三节光谱氢原子光谱课时1

考点、知识点氢原子光谱

学习目标

1.了解光谱、连续谱、线状谱等概念.

2.知道光谱分析及应用.

3.知道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重、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光谱、连续谱、线状谱等概念和光谱分析及其应用

2.知道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教学难点: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环节一一光谱和光谱分析

[先填空]

1.光谱

复色光分解为一系列单色光,按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成一条光带,称为光谱.

2.分类

(1)连续谱:由波长连续分布的彩色光带组成的光谱.

(2)发射光谱:由发光物质直接产生的光谱.

(3)吸收光谱:连续光谱中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物质吸收而形成的谱线.

(4)线状谱:由分立的谱线组成的光谱.

(5)原子光谱:对于同一种原子,线状谱的位置是相同的,这样的谱线称为原

子光谱.

3.光谱分析

(1)定义:利用原子光谱的特征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部分.

(2)优点:灵敏度、精确度高.

[再判断]

1.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2.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

3.线状谱和连续谱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后思考]

为什么用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展开?分光镜的构造和原理?

1.光谱的分类

2.光谱分析的应用

(1)应用光谱分析发现新元素;

(2)鉴别物体的物质成分;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了太阳中存在钠、镁、铜、锌、

学生阅读、了解

观察

学生阅读

理解、记忆

思考展示

思考

演示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引导理解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镍等金属元素;

(3)应用光谱分析鉴定食品优劣;

(4)探索宇宙的起源等.

环节二二氢原子光谱

[先填空]

1.氢原子光谱的获得

在真空管中充入稀薄的氢气,在强电场的激发下,氢原子就会发光,通过分

光镜就可以观察到氢原子光谱.

2.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1)巴尔末公式:λ=B

n2

n2-4(

n=3,4,5, (11)

(2)意义:巴尔末公式反应了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3)广义巴尔末公式:

1

λ=

R H

?

?

?

?

?

1

m2-

1

n2(m=1,2,3,…;n=m+1,m+2,m

+3,…)R H为里德伯常量.

[再判断]

1.氢原子光谱是利用氢气放电管获得的.(√)

2.由巴尔末公式可以看出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3.在巴尔末公式中,n值越大,氢光谱的波长越长.(×)

[后思考]

1.能否根据巴尔末公式计算出对应的氢光谱的最长波长?

【提示】能.氢光谱的最长波长对应着n=3,代入巴尔末公式便可计算出

最长波长.

2.巴尔末是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尔末公式的吗?

【提示】不是.巴尔末公式是由当时已知的可见光中的部分谱线总结出来

的,不是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来的.

1.氢原子的光谱

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如图2-3-1所示.

图2-3-1

2.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在氢原子光谱图中的可见光区内,由右向左,相邻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3.巴尔末公式

(1)巴尔末对氢原子光谱的谱线进行研究得到了下面的公式:λ=B

n2

n2-4(或

1

λ

=R H

?

?

?

?

?

1

22

1

n2),n=3,4,5,…该公式称为巴尔末公式.

(2)公式中只能取n≥3的整数,不能连续取值,波长是分立的值.

4.在氢原子光谱的紫外区和红外区,氢原子谱线可用广义巴尔末公式来描述

赖曼系

1

λ=

R H

?

?

?

?

?

1

12

1

n2(n=2,3,4,…)(紫外)

帕邢系

1

λ=

R H

?

?

?

?

?

1

32

1

n2(n=4,5,6,…)(近红外)

学生归纳

分析、思考

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理解

提示帮助理解

布喇开系1

λ=

R H

?

?

?

?

?

1

42

1

n2(n=5,6,7,…)(红外)

这些谱线波长公式统一起来,就是广义巴尔末公式:

1λ=R H

?

?

?

?

?

1

m2-

1

n2(m=1,2,3,…;n=m+1,m+2,m+3,…)

由上式,当m=1时,得到赖曼系(在紫外区);当m=2时,得到巴尔末系;当m=3时,得到帕邢系;当m=4时,得到布喇开系.(R H为里德伯常量,R H =1.096 775 81×107 m-1)

环节三学生训练

1.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E )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原子光谱是连续的

C.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D.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E.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2.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E )

A.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是线状谱

B.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

C.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线状谱,不能用连续谱

D.观察月亮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E.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

3.太阳光的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________.

【答案】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4.巴尔末通过对氢光谱的研究总结出巴尔末公式1

λ=

R H

?

?

?

?

?

1

22

1

n2(n=

3,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E

)

A.巴尔末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尔末公式

B.巴尔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连续性

C.巴尔末依据氢光谱的分析总结出巴尔末公式

D.巴尔末公式准确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其波长的分立值并不是人为规定的

E.氢光谱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他谱线也都满足巴尔末类似的公式

5.氢原子光谱的巴尔末系中波长最长的光波的波长为λ1,波长次之为λ2,则

λ1

λ2=________. 27 20

6.已知氢原子光谱中巴尔末线系第一条谱线Hα的波长为6 565 A0,试推算里德伯常量的

值. 1.097×107 m-1

小结:

作业:点金配套练习对比,

学生理解记忆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中原子结构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版]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3 氢原子光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谱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坎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探究科学、认识科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 经典理论的困难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 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呢?它的能量怎样变化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有关的实验事实。 (二)进行新课 1.光谱(结合课件展示) 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如图所示) 讲述: 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是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在不可见光区 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1)发射光谱 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学生回答: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的光。 教师讲述: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如图所示。 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的光谱。实践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也叫原子的特征谱线。如图所示。 (2)吸收光谱 教师: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这表明,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谱线,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太阳的光谱是吸收光谱。如图所示。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8.3氢原子光谱(教案)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8.3氢原子光谱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3 氢原子光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谱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坎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探究科学、认识科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 经典理论的困难★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 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呢它的能量怎样变化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有关的实验事实。 (二)进行新课 1.光谱(结合课件展示) 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 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如图所示) 讲述: 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是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在不可见光区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1)发射光谱 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氢原子光谱教学案1

课题:§氢原子光谱 执笔教师:易国强审稿教师: 年级:高二学科:物理周次:备课组长签字: 一、要达成的目标:(用行为指向动词表述) 1、了解光谱、连续谱和线状谱等概念。 2、知道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3、知道经典物理的困难在于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光谱分立特性。 二、“教”与“学”的过程:(备课组统一意见后由执笔人抄写、剪贴,再由备课组长签字后制版印刷)(本堂课所用电教手段: 一、光谱 问题1、什么是线状谱,具有什么特点?怎样可以产生? 问题2、什么是连续谱,具有什么特点?怎样产生的? 问题3、阅读课本中科学足迹,吸收谱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各种原子发射的光谱属于以上了哪种光谱,同原子发出的谱线一样吗? 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问题1、气体放电管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问题2、巴耳末系的公式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公式中的n,说明了 氢原子光谱有什么特点? 除巴耳末系外(可见光区),后来发现了氢光谱在红外区和紫外区的其他 谱线系,也都满足与巴耳末系类似的公式 三、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的困难 问题1、经典物理学在解释氢原子光谱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练习 1.下列物质产生线状谱的是() A.炽热的钢水B.发亮的白炽灯 C.炽热的高压气体D.固体或液体汽化成稀薄气体后发光 8.关于巴耳末公式 1 λ=R( 1 22- 1 n2)的理解,正确的是() 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 B.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光谱是连续谱 C.公式中n只能取不小于3的整数值,故氢光谱是线状谱 D.公式不仅适用于氢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的光谱 6.关于太阳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 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光经过太阳大气层时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吸收后而产生的 C.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形成的 D.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地球大气层中含有哪些元素 三、“教”“学”后记: (教师写成败得失和改进措施,学生写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备注(教师个 性化教案,学 生学习笔记) 备注(教师个 性化教案,学 生学习笔记)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2019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高中频道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2019,供参考! 本学期物理教学具体目标可归纳为: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③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④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影响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②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物理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尤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②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③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⑤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⑥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有如下要点:

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2:18.3 氢原子光谱

18.3 氢原子光谱 问题导学 一、光谱与光谱分析 活动与探究1 1.什么是光谱?为什么线状谱又叫原子的特征光谱? 2.利用白炽灯的光谱,能否检测出灯丝的成分? 3.线状谱和连续谱的区别是什么? 4.可以用作光谱分析的是哪种光谱? 5.吸收光谱是温度很高的光源发出来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蒸汽或气体后产生的,如让高温光源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的蒸汽就能生成钠的吸收光谱。这个光谱背景是明亮的连续光谱。而在钠的标识谱线的位置上出现了暗线。通过大量实验观察总结出一条规律,即每一种元素的吸收光谱里暗线的位置跟它们明线光谱的位置是互相重合的。也就是每种元素所发射的光的频率跟它所吸收的光频率是相同的。太阳光谱是一种吸收光谱,在太阳光谱上有许多暗线,有的同学认为这些暗线表示太阳上含有这些元素,有的同学认为这些暗线是因为地球大气中含有的元素,在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吸收了相应的特征谱线而出现的,你认为呢? 迁移与应用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光谱 B.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明线和它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 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线状谱 D.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乙物质的蒸气形成的是甲物质的吸收光谱 名师点评 各种光谱的特点及成因归纳

活动与探究2 氢原子光谱是怎样获得的?研究氢原子光谱对于探索原子结构有什么意义? 迁移与应用2 对于巴耳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与巴耳末公式相对应 B.巴耳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可见光部分的光的波长 C.巴耳末公式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一个线系的波长,其中既有可见光,又有紫外光D.巴耳末公式确定了各种原子发光中的光的波长 名师点评 巴耳末公式只适用于部分氢光谱的规律,在氢光谱中还有其他线系,从公式可以看出氢光谱是不连续的,由于不同原子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此公式不适用于其他原子光谱。 当堂检测 1.关于线状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种原子处在不同温度下发光的线状谱不同 B.每种原子处在不同的物质中的线状谱不同 C.每种原子在任何条件下发光的线状谱都相同 D.两种不同的原子发光的线状谱可能相同 2.白光通过棱镜后在屏上会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靓、紫排列的连续光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棱镜使光增加了颜色 B.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C.棱镜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D.看到白光是因为发光物体发出了在可见光区的各种频率的光 3.关于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炽热的液体发射连续谱 B.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谱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 1.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 2.教材分析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氢原子光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5

第3节氢原子光谱 光谱 1.光谱定义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分类 (1)线状谱:由一条条的亮线组成的光谱。 (2)连续谱:由连在一起的光带组成的光谱。 3.特征谱线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且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故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 4.光谱分析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0_g时就可以被检测到。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 1.光谱分析可以利用连续光谱。(×) 2.利用光谱分析可以鉴别物质。(√) [释疑难·对点练] 1.光谱的分类 2.太阳光谱

(1)太阳光谱的特点:在连续谱的背景上出现一些不连续的暗线,是一种吸收光谱。 (2)对太阳光谱的解释:阳光中含有各种颜色的光,但当阳光透过太阳的高层大气射向地球时,太阳高层大气中含有的元素会吸收它自己特征谱线的光,然后再向四面八方发射出去,到达地球的这些谱线看起来就暗了,这就形成了连续谱背景下的暗线。 3.光谱分析 (1)优点:灵敏度高,分析物质的最低量达10-10 g。 (2)应用:①应用光谱分析发现新元素;②鉴别物质的组成成分;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了太阳中存在钠、镁、铜、锌、镍等金属元素;③应用光谱分析鉴定食品优劣。 [特别提醒] 某种原子线状光谱中的亮线与其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一一对应的,两者均可用来作光谱分析。 [试身手] 1.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C.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D.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解析:选B 原子光谱为线状谱,A正确;各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B错误,C 正确;据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进行光谱分析可鉴别物质组成,D正确。故选B。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经典理论的困难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2)巴耳末公式:1 λ=R( 1 22 - 1 n2 )(n=3,4,5,…)。 (3)巴耳末公式的意义: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分立特征。 2.经典理论的困难 (1)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正确地指出了原子核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 (2)经典理论的困难: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表明氢原子的光谱是连续光谱。(×) 2.由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发现,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教学设计

《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教学设计 学时:2学时,第1学时完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第2学时完成原子核的组成和质能方程。 一、教材结构框图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了解从分析实验结果到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的过程; 2.知道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过程及原子核的组成;了解原子物理的研究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 3.了解原子核的表示方法,了解同位素;了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含义,感受它的科学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的学习,体会物理学解决“黑箱问题”的方法,并理解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史料,感受前辈科学家为探究真理而毕生奋斗的科学精神。 三、学习重点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及所说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历史,提出问题

(播放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视频)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中阿拉莫戈多的“三一”试验场内30米高的铁塔上,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核试 验;1954年建在前苏联的卡卢加州奥布宁斯克城的世界首座核电 站;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说明人类已经开始利用原子的核能。 1893年道尔顿(J. Dalton)提出了原子学说:一切物质都由极小的微粒──原子组成。不同的物质,含有不同的原子,不同原子的大小、质量和性质不同。随后被许多实验所证实,并且对许多现象给予了定量的解释。科学的发展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当原子学说逐渐被人们接受以后,人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原子到底有多大?原子是如何构成的?内部结构如何?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吗…… (出示鸡蛋或者鸡蛋的图片) 问题1:假如你以前从未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现在你想知道这东西里面究竟有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问题2:如果你不想打碎它,但又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问题3:在陌生的环境中,发现一个不认识的东西。为了了解它,有什么简洁的办法? (黑箱法:指一个系统内部结构不清楚,或根本无法弄清楚时,从外部输入控制信息,使系统内部发生反应后输出信息,再根据其输出信息来研究其功能和特性的一种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设计-第十八章第三节氢原子光谱

第三节氢原子光谱 【素养目标定位】 ※了解光谱的定义与分类 ※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何为巴耳末系 ※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素养思维脉络】 课前预习反馈 教材梳理·夯基固本·落实新知知识点1光谱 1.定义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__波长__展开,获得__光的波长__(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分类 (1)线状谱:由__一条条的亮线__组成的光谱。 (2)连续谱:由__连在一起__的光带组成的光谱。 3.特征谱线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__线状谱__,且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__不同__,故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__特征__谱线。 4.光谱光析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__特征谱线__,可以利用它来鉴别__物质__和确定物质的__组成成分__,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它的优点是__灵敏度__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__10-10_g__时就可以被检测到。 知识点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光的产生 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__电子__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__原子结构__的一条重要途径。

2.巴耳末公式 1 λ =__R ????122-1n 2__(n =3,4,5…) 3.巴耳末公式的意义 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__分立__特征。 知识点3 经典理论的困难 1.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 正确地指出了__原子核__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__α粒子散射实验__。 2.经典理论的困难 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__稳定性__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__分立特征__。 思考辨析 『判一判』 (1)各种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它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 (2)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光谱。(√) (3)巴耳末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 (4)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5)经典物理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宏观世界,也能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 『选一选』 (多选)关于巴耳末公式1λ=R (122-1 n 2)(n =3,4,5…)的理解,正确的是( AC ) A .此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发光 B .公式中的n 可以是任意数,故氢原子发光的波长是任意的 C .公式中的n 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所以氢原子光谱不是连续的 D .该公式包含了氢原子的所有光谱线 解析:巴耳末公式是分析氢原子的谱线得到的一个公式,它只反映氢原子谱线的一个线系,故A 正确,D 错误;公式中的n 只能取不小于3的正整数,B 错误,C 正确。 『想一想』 能否根据对月光的光谱分析确定月球的组成成分? 答案:不能。月球不能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故其光谱是太阳的光谱,对月光进行光谱分析确定的并非月球的组成成分。

最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全套

高二物理教案 第一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屏蔽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具 高压起电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二、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静电有哪些应用? 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二、利用实验和录像教学:

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 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 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 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 电; 四、练习 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 _________. 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 1.2 静电力库仑定律

专题133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教学案 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原卷版

1.知道两种原子结构模型,会用玻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 2.掌握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并能结合能级图求解原子的跃迁问题.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光谱 (1)光谱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11????nRR-是里德伯3,4,5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22n??2λ7-1nR=1.10×10 m,为量子数。常量, 3.玻尔理论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1) 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2)34-hhEEh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ν=J·s) =6.63×10-是普朗克常量,(。nm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4.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氢原子的能级

高中物理《波尔的原子模型》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节 波尔的原子模型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一)引入新课
提问: (1)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b5E2RGbCAP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
辐射电磁波
频率等于绕核运行的频率
能量减少、轨道半径减少
频率变化
电子沿螺旋线轨道落入原子核
原子光谱应为连续光谱 (矛盾:实际上是不连续的亮线)
原子是不稳定的 (矛盾:实际上原子是稳定的)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 1913 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

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p1EanqFDPw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 E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 E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DXDiTa9E3d ? Em ? En (h 为普朗克恒量)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 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RTCrpUDGiT
2、 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 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5PCzVD7HxA
轨道半径: rn
? n 2 r1
n=1,2,3……能
量:
En ?
1 E1 n2
n=1,2,3……式中 r1、E1、分别代表第一条(即
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rn、En 分别代表第 n 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 n 条轨 道上运动时的能量,n 是正整数,叫量子数。jLBHrnAILg
3、氢原子的能级图
从玻尔的基本假设出发,运用经典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理论,可以计算氢原子中电子的可能轨道半径和相应的能量。
xHAQX74J0X
(1)氢原子的大小: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 rn: rn=n r1, r1 代表第一条(离核最近的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 r1=0.53×10 例如:n=2, r2=2.12×10
-10 -10
2
m
m
(2)氢原子的能级: 原子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 En 称为原子的能级。它对应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En(包括动能和势能) En=E1/n
2
n=1,2,3, · · · · · ·LDAYtRyKfE
E1 代表电子在第一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E1=-13.6eV 注意:计算能量时取离核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子带负电,在正电荷的场中为负值,电子的动能为电势能绝对值的一半, 总能量为负值。Zzz6ZB2Ltk 例如:n=2,E2=-3.4eV, n=3,E3=-1.51eV, n=4,E4=-0.85eV,……dvzfvkwMI1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4、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高中物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力的合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明确两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在建立概念、寻求合力与分力关系的过程中被深度应用;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循的法则,而矢量运算贯穿高中物理始终,用“图形”表示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方法。因此,该节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实验、物理模型、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应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训练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矢量的学习,对“矢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储备。然而,脑中根深蒂固的标量运算对学生学习力的合成而言,是一种负迁移,对力进行合成时,照搬标量运算的方法来应付,而矢量运算使用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学生初次学习而言比较抽象,且涉及几何和三角等数学知识,感觉有难度。学生在初中所学的二力平衡为标量代数运算,要想直接过渡到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矢量运算,思维阶梯跨度较大,在认知水平上是一次质的跨越,很难要求学生一次转化完成,这些都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三、设计思想 依据本校实际教学条件和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实施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由于本节课比较抽象,但实验比较直观,易于得到实验结论,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下表:

氢原子光谱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光谱、线状谱、连续谱、特征谱线的概念。 2.知道利用光谱分析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 3.了解玻尔原子模型及能级的概念。 4.理解原子发射和吸收光子频率与能级差的关系。 【知识要点1】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把光按________展开,获得光的________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把它们叫做________,这样的光谱叫做________谱,有的光谱看 起来不是一条条分立的谱线,而是连在一起的光带,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谱。 3.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________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________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 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的发光________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________谱线。 4.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利用它来________物质和确定物质的________,这种方 法称为光谱分析。 物质的光谱按其产生方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发射光谱:物质直接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后产生的光谱。它可分为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线状光谱)。 ①连续光谱: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单色光)组成的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 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是连续光谱。 ②明线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它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因此也叫原子 光谱。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的光谱就是明线光谱。实验证明,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特 征的明线光谱。 (2)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该物质吸收后产生 的光谱。这种光谱的特点是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由若干条暗线组成的。 【例1】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C.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D.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例2】.太阳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是由于( ) 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的元素 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 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D.太阳内部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知识要点2】 1.由玻尔的原子理论可知,电子的轨道是________的。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 ________电磁辐射。 2.由玻尔的原子理论可知,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________。原子 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________。 3.基态和激发态:能量____________的状态叫做基态,________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4.按照玻尔的观点,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n,m>n)时,会放出能量为________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________ 决定,即hν=________,这个式子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反之,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 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________的光子的能量同样由频率条件决定。 5.当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 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称做________。 6.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假设的内容 (1)轨道量子化:玻尔认为在库仑力的作用下,原子中的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服从经 典力学规律,但是电子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只有当半径的大小符合一定条件时,这样的轨道才 是可能的,即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2)能量量子化: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 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3)定态:原子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的状态叫 做激发态。 2).频率条件 (1)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n)时, 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h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 ν=Em-En(m>n)。这个式子被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2)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同样由频率 条件决定。 【典型例题】 【例1】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B.原子的能量状态不是连续的 C.原子中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加速运动一定向外辐射能量 D.原子中的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连续的 【例3】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光子后,向外辐射了ν1、ν2、ν3三种频率的光子,且ν1>ν2>ν3,则( ) A.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hν1 B.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hν2 C.ν1=ν2+ν3 D.hν1=hν2+hν3 【例4】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 B.它发展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 C.它完全抛弃了经典的电磁理论 D.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能级跃迁的规律及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