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清华大学的建校历史。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明朝时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把熙春园分为两个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近春园,东边的还是叫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我们今天清华园的由来。(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遭到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当时一个美国政府就得到了3200万两,美国政府觉得赔款较多,决定拿出一半赔款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08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没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院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姓氏)那桐批准,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取名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知道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当时设立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院研究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型大学过度。

抗战胜利以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号召,调出农、文、理、法等学科。纷纷组建海淀区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如北航、北医、地大、北科、农大、矿大等。把工科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只保留文科与理科,成为一所侧重基础学科的文理科综合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基础科学的研究人才。

1978年以后清华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渐恢复了许多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2000年兼并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目前清华有十大学科,只缺农学,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清华已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的多学科新型综合型大学。2005年,成立了清华航天航空学院。目前清华有13个学院,54个系。到2011年百年校庆的时候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的世界一流大学。校本部占地面积6000多亩,在校25000学生,10000教职工,2000名教授,50多位工程院院士,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9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博士后流动站。这些数字在全国高校都名列前茅。清华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之一,目前清华知名人士有神五总设计师王永志等。历代领袖都很重视清华的发展,清华西校门是毛泽东题词。

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风是行胜于言。

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孔子的雕像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毕业生专门从孔子故乡山东曲阜运过来的,他的寓意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工科的学生们能够多多关注人文科学。(清华北大校史简介)吴晗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校时因学习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们笑称“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以后,曾调任北平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迫害,1969年惨死狱中。后来清华大学师生为了几年这位杰出校友,学着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这两个字是邓小平亲笔手书的。

“荷塘月色厅”是为纪念朱自清而建。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25年应聘清华执教。先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图书馆长,朱自清写过很多散文。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这篇文章里描写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这一切都反应了他当时苦闷、孤独的心情。1948年他因贫病交加而死去。临终时他还嘱告家人,不要政府配给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厅”以资纪念。厅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个大字是朱自清文章中手稿的笔记。对面山上零零阁是校友捐资兴建的,2000年竣工。所以叫零零阁。近春园是清华师生娱乐休闲的场所。

清华园区: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的诗《游西池》:“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湛”是澄清的意思,水木清华就是因为其后有一池塘而得名。现在此建筑物为清华贵宾接待室,校长党委书记也在院内办公室。

在此园中,我们还看到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而修建的自清亭和一尊朱自清的汉白玉雕像。另外有闻一多先生的塑像和闻亭,亭内有一个大钟为清华的珍贵文物,以前按钟声控制作息时间。闻一多先生1932年来清华教书,1946年在云南昆明参加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在会上登台演讲,痛骂反动派无耻,在回家途中,中弹死亡,碑上的字是“诗人的主要天赋要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是闻先生的座右铭。

二校门: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门,建于1909年,门上端大理石上刻着那桐写的“清华园”三个字。因为校园不断扩建,修建了西大门,所以称此为二校门,十年动乱年间,二校门曾被推到,在此修建毛主席雕像。91年在一些校友的倡议下经学校同意,安老照片重新修建此门。二校门现已成为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参观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大家左边这两栋楼是第一、第二教学楼,分别建于52年、54年,是苏式建筑风格,里面有大小教室数间,现在仍在使用。(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最北边这个宏伟的建筑就是大礼堂。是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之一。建成于1920年,它是一座古罗马与古希腊式建筑风格混合而成的。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庄严宏伟,它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大礼堂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高27.6米,里面有1200个座位,是当时国内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建礼堂时,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就连设计都是由美国设计师莫非亲手操作。而这个建筑的一砖一瓦全部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很多反帝爱国主义

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我们仍在此举办各种活动。南面的同方部也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还长期用作8月27号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二字源于《礼记》,…同方部?是指志同道合者聚集的地方。1936在此为鲁迅先生举行过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都发表了演说。现在同方部是清华大学校友办公室。

清华学堂是清华第一栋教学楼,1911年竣工,是德国古堡式建筑。门上“清华学堂”四个大字是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5年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在此办公。1946年作为建筑系的专用馆,梁思成为系主任,现在这里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办公室。

日晷是1920(清华目前最优异的一届学生)级的学生送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端是中国古典计时器,圆盘中央的不锈钢指针正指着地球的南北极两端,圆盘上面刻着十二个时刻。春分以后用太阳在上盘面上的倒影计时,秋分以后用太阳在下盘面上的倒影计时,没有太阳的时候是没有作用的。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的学风,就是鼓励清华学子少说多做,发扬实干的精神。两边侧面是拉丁文的翻译。

校训碑上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名,引用《周易》里面…乾?…坤?二字的卦辞,在同方部给清华学生做了一次演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一样刚健不已,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也应该像地一样柔顺,包容万物,培养出大公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广为流传。

校训碑旁边有一个书形状的标识叫做《悟》,有中国福建清华校友会捐赠。雕塑是铸钢制造的,长2米宽1.3米,由人类的面部和一本巨型的书组合而成,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教育有着实不可分的关系。

北大燕园其实是原来燕京大学的校址,但是很多北大学生对此段历史知之甚少,然而最近有很多团体来北大参观,最让人神往的莫过于未名博雅的秀丽景色,如不能让参观者知道关于这个园子的真实历史,实在让人惭愧,希望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为这个校园增添光彩!

西校门

西校门是北京大学原来的正门。因为是校友1926年捐资所建,故也称作校友门。1920年3月15日,燕大正式挂匾,同时举办男女两校合并的联欢会,合并仪式由蔡元培主持,校门上燕京大学的牌匾为他所题。(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燕大的主楼,即现在北大的办公楼,称为贝公楼,是为纪念美以美会会督贝施德(又译贝施福),1926年落成时的英文名即为Bashford Hall。燕京大学的前身是美国美以美教会开办的汇文大学。其首任校长李安德是丁韪良的一位密友,当李安德于1893年因病去世以后,包括丁韪良在内的校董事会一致推选贝施福为汇文大学堂的第二任校长,同时选举刘海澜为常务副校长。贝施福当时也是美国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的校长。虽然他于1904年正式来北京传教之前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实际主持和过问汇文大学堂的具体事务,但由于他是一位颇负盛名的教育家,同时又具有管理一所美国名牌大学的丰富经验,所以他对于提升汇文大学堂学术和管理水准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尤其是自从他亲自来北京主持美以美会的教务活动之后,以及在1913-1919年任上海美以美会会督期间,更是在汇文大学堂的财力上给予了鼎力支持。与此同时,贝施福还是一位藏书家和多产的史学家,编著过《中国与美以美会》(1906)、《美以美会在华一百年文献集》(1907)和《中国述论》(1916)等重要的在华教会史文献。1919年在上海逝世之前,贝施福向汇文大学堂遗赠了他所收藏的大量书籍,其中有很多是善本书。它们后来成为燕京大学图书馆西文书收藏中的核心部分。至今在北大图书馆的书库中仍能找到上千册有贝施福亲笔签名的西文书籍,内容大都跟在华传教士和中国历史文化有关。为了纪念他对于汇文大学堂和燕京大学的突出贡献, 1926年落成时便用他的名字命名。卫理会

海外传教团捐款16万美元建造。贝公楼的正门是在可以远眺燕山的西面。门前原来有一棵挺拔而高大的松树,还有一块西方所有大学校园均少不了的长方形草地。贝公楼正门上方的屋檐之下还挂有一块很大的牌匾,上书"贝公楼"三个大字。从1939年和1941年《燕大年刊》的老照片上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块牌匾。"贝公楼"的牌匾其实跟那块被奉为国宝的"大学堂"牌匾一样,都是具有很高历史文物价值的。

贝公楼原来正门的上方有一个小阳台,每当校内举行大型的集会时,这个阳台常常被用作一个讲坛,而听众们就站在办公楼与西校门之间的一大片草地上。1957年,当苏联的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在周总理陪同下访问北大时,就曾经站在这儿对下面站满草坪北大师生发表过热情洋溢的讲演。可惜这样的壮观场面如今已难以重现。

宁德楼(Ninde Hall)

宁德楼(又称宗教楼,今北大外院民主楼),是燕园第一座建筑,1922年落成,作为学校的宗教学院所在地,由在上海的甘维尔夫妇捐赠,以纪念前美以美会会督宁德威廉牧师(Bishop William X. Ninde)。宁德威廉牧师与其妻1895年来华,自此从未中断过祷告,祈求这个伟大而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早日福音化。宁德楼二楼有小礼拜堂,学校的主要圣事都在这里举行,这里还进行许多重要的选举,这个礼拜堂至今犹在。

穆楼(McBrier Recitation Hall)

由托事部的司库、银行家穆布莱(McBrier)捐款10万美元所建,今为北大外文楼。科学楼(Science Buildings)

其中一个由洛克菲勒基金会用于建设北京协和大学医学预科的资金中的一部分兴建,今为北大化学南楼和化学北楼。(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燕大图书馆

燕京大学图书馆位于贝公楼南侧,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档案馆,是由托马斯•贝利(Thomas Berry)夫妇的三个女儿为纪念父母的遗愿——"在全中国推广学习"而捐款五万美元兴建的,以其收藏的善本书和古籍书而著称。1952年院系调整时,它已有图书期刊40万册,未编图书期刊18万册,另拓片12000余张,木刻书板2400块。其中收善本以明、清刻本及抄本居多,宋元版本也不少。善本书数量高达3578种,37484册。由于燕大作为原教会学校的特殊地位,在西文书收藏中最著名的要数基督教神学和有关基督教在文化传播史方面的收藏。古籍丛书也是国内图书馆中收藏最丰富者之一。此外,燕京大学图书馆还收到来自各方的赠书。其中有孙中山先生从自家书架上亲自取下的一包书,还有美国校友分别于1924年和1927年赠送的书。李赋宁先生在一篇题为《我与北大图书馆》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在他初来北大任教的日子里,正是燕京大学保存的西文特藏书,使他能够顺利地备课和准备讲演稿,并在北大图书馆度过了一段祥和而严肃的研究时光。

甘德阁,麦风阁(又称姊妹楼,今南阁和北阁)

要出发了,大家要紧跟着我的思路和脚步,否则你将会错过很多知识和景色哟!出发了,首先先让大家回顾一下北大历史。北大创办于1898年,原名京师大学堂,光绪皇帝亲笔题词"京师大学堂"匾额。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是康梁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慈禧发动政变,把所有的变法都废除了,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北大从此延续至今。(原校设在北京石景山东街)

1912年易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北大首任校长,积极开设外语学科研究西方文化的新课程。1918年红楼竣工,校本部设在故宫后的沙滩。

1917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且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他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长,胡适、钱玄同为文科教授,李四光为理科教授,马寅初为教务长,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也应聘在北大教授《中国小说史》。毛泽东

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经过李大钊的介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在当时认识他的第一夫人杨开慧,北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那时北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云集。

1919年,北大师生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炬,李大钊、胡适等人领导了文化革命的新启蒙运动,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新中国建立以后,1951年,政务院任命马寅初为中国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52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并,从沙滩迁到西郊海淀的燕园。院系调整,北大响应国家基础学科的号召,调出农学、工学、医学、地学、法学等学科。纷纷组建海淀区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如北航、北医、地大、北科、农大、矿大等。把工科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只保留文科与理科,成为一所侧重基础学科的文理科综合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基础科学的研究人才。

北京大学创立与1898你,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的第一所国立大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与清华大学齐名。" (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北大西门

古朴秀丽的北大西门建于1926年,是北大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也是各地游客的心中的圣地,节假日留影者人流如织。大门内高约8米的一对华表已有300多年历史,原置圆明园的皇家祖祠安佑宫,和华表曾同属圆明园的,还有西门内办公楼前装饰的石麒麟,石料坚实,刻工细腻,至今线条、纹样仍然流畅清晰。

北京大学图书馆

顺着西门沿中轴线一直向东走,未名湖南岸迎面向你扑来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藏书仅次于国家图书馆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曾任这里的馆长,如今,李大钊、胡适等教师的厚厚笔记已成为这里的镇馆之宝,述说着北大百年的深厚的思想和文化积淀。

翻尾石鱼

在石舫旁边近岸水中时隐时现的翻尾石鱼,也是圆明园长春园前大喷水池的遗物。世纪劫难后,圆明园珍贵文物流失殆尽,翻尾石鱼也被拍卖。燕京大学1930年学生毕业时,将石鱼买来送给母校做纪念。从此,石鱼便在未名湖安家。如果你在夕阳西沉时在未名湖畔静坐,会听到读书声、历史的沉吟声和你的遐想相互应答,意境单纯而恒久。

朗润园

未名湖北岸现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朗润园最后一代旧主人是溥仪的叔父载涛,风光幽雅出尘。步入其中,你会看到四周旧式四合院高低错落,游廊回环、宛若诗人风骨。现在院内经常举办一些政治经济领域的

鸣鹤园

同样为淑春园一部分的鸣鹤园毁于民国初期,仅余掩映于德斋北部土山之中的翼然亭。据说乾隆曾登亭赋诗,并曰:“出西轩面横岭,亭中设便坐,近纳岚翠,远往野绿,仿佛香山来青景色。”但你现在登亭,“岚翠”、“野绿”的景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北大东门附近逸夫楼、北京大学体育馆凌空飞翔般伸展的新翼,仿佛是从北京大学古典沧桑的身体上新生的枝叶和花朵。夜色降临,北京大学图书馆和舞厅一样灯火通明,各教室里总有学生发表着思想或正统或另类的演说。(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现在我们来到了北大最有名的:一塔湖图。塔是指博雅塔,塔级有十三级,高三十七公尺,

本来是一座水塔,现在已成为了一处风景,供大家欣赏。湖是未名湖。当年取名时,参选的名称很多,但都不令人满意,最后由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就叫"未名湖"了。图,就是我们现在来到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已经百年历史了。现在藏书1046万册,是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

学校校史馆设计方案

鹤山区中新小学校史馆设计方案 (1958—2018) 为丰富校园文化,体现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浓厚文化氛围,充分展示学校建校以来的发展成就。本着“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原则,特制定学校校史馆设计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任务 1.领导小组 组长:张志刚 副组长:张正强李合琴 成员:王文军张少东东方杨元祥李瑞芬赵明杰王山峰郑君郭苗刘玉平成璟刘琳 2.承担任务(见附表) 二、设计方案解析 (一)展现内涵 传承历史继往开来 (二)设计宗旨 美观实用:在营造美观、时尚、和谐的展示空间基础上,争取布展面积和展示空间的最大化。 环保和谐:布展装饰材料采用环保达标产品,充分利用装饰展品协调室内环境,突出展示空间的和谐布展环境。 传古承今:注重从当地和校方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中提炼精华,将历史、人文的魅力融入到功能建筑环境内,创造一个再现校史,突出现代成就的新人文环境。

面向未来:展馆设计独具前瞻性,用发展的眼光来阐述学校历史的沧桑。展版的方便更替,让展览始终与学校的发展相融洽,与时俱进,展馆一但建设成功,便能成为学校德育、人文及爱国爱校的教育基地。 三、设计模块 (一)空间布局 1.灯箱(按设计模块,图片、文字概述和说明) 2.沙盘(校园整体布局图,校史馆中间) 3.实物(代表学校历史的各期实物材料、教具、文本灯箱前展柜)4.荣誉阁(各期奖牌、奖状、奖杯) (二)展板模块(按类别划分,非时间划分) (一)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分阶段布置校史展区。 以事实为依据,紧扣学校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选取三个时间节点,把学校发展历程分割为三部分,布展时为三个区域:1. 1958年,鹤壁矿务局第二煤矿职工子弟学校2.1984年,鹤壁矿务局二矿小学3.2004.12 鹤山区中新小学。根据各时期的重大事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资料、物品(包括各个时期所取得的成绩等)进行展览。 序厅:前言校徽校训办学理念校赋学校简介 领导关怀厅: 历史变迁厅:岁月存照历任领导 现代风采厅:办学条件教泽流芳德育特色艺体特色 展望未来厅:后记、未来发展方向光影校园

校史陈列室筹备方案

黄冈中学校史陈列室筹备方案(草案) 黄冈中学创建于1904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校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宝贵的黄高精神。为更好地发挥我校历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内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外促进校际教育交流,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新校图书馆新建校史陈列室。 一、指导思想: 真实记录我校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生动展现我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黄高精神,营造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构建文明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成为对内进行爱校教育的园地和对外介绍学校的窗口。 二、领导小组: 组长:刘祥 副组长:黄治民卢树青陈忠新方学德 成员:吴学安项敏 工作专班: 负责人:吴学安 成员:白永明田红徐春梅罗凯万波 三、陈列思路 共有四个板块构成: 关怀与鼓舞部分:⑴贺信、题词⑵视察、参观照片 历史与沿革部分:⑴各个时期概况:时间、校舍、校长、理念、

规模、举措(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重大活动)、升学成绩、教研成果等 成就与荣誉部分:市级以上奖杯、奖牌、锦旗展示 名师与团队部分:有影响的教职工风采展示 校友部分:有影响的校友风采展示 四、实施步骤 ㈠征集与学校发展有关的资料 ㈡分类整理有关资料,确定展示线索和内容 ㈢招标设计 ㈣布展陈列 五、时间安排: ㈠2011年3月上旬到2011年4月底,为制订实施方案、征集资料和整理资料阶段。 ㈡2011年5月至6月,为构思设计阶段。 ㈢2011年7月至8月,为施工布展阶段。 ㈣2011年9月,交付使用,接受参观。 六、 七、征集资料 (一)、征集时间范围: 1904年建校至今。 (二)、征集内容 1.照片类

校史

抚远县浓桥中学校史 (1986年至今) 校史编委会组织机构 主编:杨恩国 副主编:谢宝刚 编辑:王艳玲李淑静咸永彬等

目录: 一、前言 二、学校发展简介 三、教师队伍 四、教学改革和实践 五、学生情况 六、学校常规管理及所取得业绩 七、校容校风建设 八、尾声

第一部分 前言 浓桥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从建校至今已走过了十七个春秋。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浓桥中学已从当年羽翅未满的雏鹰长大成为展翅翱翔的雄鹰,在其铁翅哺育出了近千名莘莘学子,他们大多已成为现今社会的中坚力量。 浓桥中学的前身是浓桥中心校。学校经历了在摸索中艰苦创业阶段,从艰苦创业中积极发展事业阶段,经历了教学资源从无到有,从匮乏到丰富的阶段,也经历了教师队伍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阶段,更经历了教育理念改革大潮中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浓桥中学是一所注重人文精神的学校,建校至今,人文精神始终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其育人理念:“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有才”已经深入浓桥中学教学改革中,十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我们正确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人才。 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往事皆如烟!但如烟的浸透着汗水甚至是泪水的往事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历任开拓者“挥汗禾锄”“历水苗润”的脊背。他们闪光的过去和勤恳的精神照亮了浓桥中学未来之路。我们编写校史,目的在于让所有看到这本校史的人都静静地回顾一下过去,回忆一下历史回忆下我们前辈们不朽的身影,将这化作永恒的动力,铸造我们浓桥中学新的篇章! 仅以此史献给曾为浓桥中学奉献过和正在奉献着的教师!

第二部分 浓桥镇八一中学发展简介 浓桥镇八一中学其前身为浓桥镇中学。浓桥镇中学是1989年从浓桥中心学校分离出来的农村独立初中。浓桥镇中心校始建于1976年3月,当时只有两名教师,十几名学生。负责人是项占文,教师窦亚琴,教室就设在窦亚琴家。同年6月,东方红公社(浓桥镇前身)在二抚路西侧建土草结构房屋10间做为校舍,同时招聘下乡知青若干名做为教师。学校命名为东方红学校。1978年至1982年,东方红学校的草房校舍翻盖成了120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校舍,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小学六个班,中学3个班的乡镇级中心校,下辖村级小学六个。1982年东方红公社更名为浓桥乡,东方红学校随即更名为浓桥乡中心校。 1986年3月,王甲富同志任校长主持工作。此时,浓桥镇中心校已拥有教学班小学六个,初中5个,学生____名,教师___名1987年8月,马广富同志任校长,苏冶辉任副校长。 1988年至1989年,开始筹建浓桥中学教学楼。 1989年3月,马广福调任建中学教学楼工程总监工。 王甲富任中小学校长,苏冶辉任副校长。同年9月,中小学分离,中学搬入新建教学楼,中学首任校长王甲富。 1990年3月,王甲富校长调出,马广富任校长。同年9月,马广富调出任中小学书记兼政府文教助理。苏冶辉任校长,姜国盛任教导主任,与此同时浓桥中学的教师队伍得到了补充,中师毕业生2人,

最新校史馆设计方案(大全)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科局相关文件精神,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月小、实力月小、魅力月小”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长:刘明现 副组长:姚勇、杨光 成员:赵坤、伊钊仙、仲云山、戚兴、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大门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校牌,正上方镶嵌校标;门厅两侧镶嵌各种荣誉牌匾,设校园廉政文化墙及营养餐、阳光体育、青春校园等宣传栏;办公室一楼墙体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月小学子风采录及安全、清洁城乡、学籍管理、学前教育、团队建设等宣传栏;教学楼顶竖“厚德、笃行、博学、健体”的校训;教学楼外墙书写“以诚待人、以心待学、以真待事、以爱待物”标语;教师宿舍楼书写“让健康与我们相随、让安全与我们相伴、让文明与我们相拥”标语,学生宿舍正面外墙书写“我运动、我健康、我阳光、我快乐”标语;学生宿舍北侧墙面为学校全景图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操场两报亭四版块分别为“党建之声”、“校务公开”“三操及清洁评分表”“张贴栏”;校园中心区域书写“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生活区门前均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为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图片;教学楼一楼走廊:运动明星风采,二楼:书法绘画精品;三楼:文化名人画像。为各处建筑命名,办公楼:仁和楼;教学楼:树人楼;教师宿舍:齐贤居;学生宿舍:静远居;食堂:思源堂;幼儿园:桃李园。

2021校史陈列室建设情况工作报告范文

2021校史陈列室建设情况工作报告范文 2021校史陈列室建设情况工作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中心小学校史室的筹建工作在今年暑假8月底已全面完成。在历经5个月校史室的打造、筹建过程中,我们自认为我校的校史室筹建还是比较科学、规范、能呈现特色的,其主要表现在: 一、以史实为鉴,收集了详实的校史资料 校史室的筹建工作在今年3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首先中心小学邀请了曾在工作过的历届校长来学校座谈,在各位老校长的座谈中收集到了比较详实的校史材料,可以说校史室的筹建得到了老校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其次,我们派专人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列《xx 县志》、《xx县志》、《xx县校志》等,从这些历史资料中收集有关小学的往昔历史,更好地校正了校史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然后,我们按计划落实校史室的筹建工作,充分利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去调查、去整合校史资料,确保校史资料的真实、科学、规范、特色性。 二、搞好校史室的硬件建设,力趋完美 学校慎重选择筹建校史室的场所,经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安排在“文氏教学楼”二楼创建校史室,“文氏教学楼”二楼都是学校各方面的功能室,这间面积有42平方米,整洁、干燥、通风、光线好,而且墙面多层、面积较大,适合展示校史资料,同时安全、好管理。

经过我们科学布局,目前校史室的空间墙面面积展示内容达到54平方米;用于陈列、展示校史资料的柜台摆设齐全,且设计、摆设很有个性,能体现校史室的收藏、展示功能,还为今后收集校史资料的展示留有空间和余地;我们不追求奢华,但力争做到使校史室内文化气息浓厚,充满书香气息;还力争使校史室具有科学性、长远性、实效性,以体现我校校史室的内在价值,同时突出学校特色。 三、倾力完善校史室的软件建设,打造校史品牌 在校史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规范、有序,体现了学校发展的阶段性,能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历程和时代风貌;展现的校史资料内容丰富,图文结合;资料表现形式做到了多样化:有文字资料、图片展示、师生作品、学校历年来开展的工作记载、各类的文博资料、音响视频等,展现了学校历年来的优良传统、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展示了办校以来教育教学的成果,体现了学校的办校品位。 我们把学校的校史资料通过整合,刻录光盘并用硬盘拷贝下来,作为永久的校史资料;整合拷贝好的资料我们还放在校园网里,通过挂网的形式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小学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希望曾在小学读过书的莘莘学子了解母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树立一种自豪感。挂在校园网上,更希望能得到个方面有关校史室的资料,使校史资料日趋完美。 四、充分发挥校史室的运用成效,使之成为我校亮点工作 校史室的筹建工作仅是校史资料展示的开端,历史在发展,学校在完善,资料的收集、整合将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的宗旨是:将

校史编写方案

淮阳中学校史编写工作方案(草稿) 2018年,淮阳中学将迎来建校115周年纪念,根据学校制定 的“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原则,届时淮阳中学将举行一系 列的纪念庆祝活动,撰写校史已经列入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校史的编写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编写《校史》,对于回顾和总结学校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继承弘扬一直以来学校坚持的宝贵精神和优良学风、教风、班风校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振奋精神,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推动校史编辑工作稳步推进,确保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史编撰工作是一项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记载历史、教育后人,传承历史,激励未来。我校校史将记录学校风风雨 雨中演变的历程,应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光荣的历史,也应是一部 有特色的历史,它将成为淮阳县及淮阳中学宝贵的教育资源。因 此,校史编写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编写校史为主要任 务,存史立鉴,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校史编写原则: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述而不论,科学规范;全面记录, 远略近详;经纬结合,时段分割;以志为主,图表为辅 三、校史系列编辑分工: 《淮阳中学校史简明读本》负责人( 《淮阳中学大事记》负责人( ) 《淮中骄傲》(知名校友辑录)负责人( 《图 说淮中》(画册)负责人( ) 《淮阳中学教师作品选》负责人( 《淮阳中学校友及学生作品选》负责人( 《校庆专题片》脚本撰写( ) 《校史展室文字解说词》负责人 ( 《淮阳中学知名教师名录》负责人( 迹简介 四、组织机构 1.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校委会成员 2. 特邀顾问:(建议县志办领导和政协文史委领导) 3. 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 《淮阳中学校友名录》工作组: ) ) ) ) ) )配发照片事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解说词 一、导入词: 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紫阳第一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走进今日紫阳一小,你首先看到的是西大门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儒学山麓传世纪薪火承前启后”,下联是“朱子庙址育万千桃李继往开来”,她告诉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是在孔庙、朱夫子庙的原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到今天(20XX年)已109岁了。 二、各篇章解说词: (一)跨入校史陈列室,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参观线路图“,它告诉我们,这个校史陈列室分别由“概述——百年图强历程——今日紫阳一小——园丁风采——桃李芬芳—

—百年校庆”六大篇章组成,其中,“百年图强历程”又分“清末初创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部分。 (二)下面,我们按顺序参观。这是介绍紫阳一小数次历史演变的概述。她共记载了紫阳一小所经历的十八次校名变革,每一次变化都留下了一定的历史印记。旁边照片所示的就是各个不同时期紫阳一小留给我们的印象:不同时期的校门、教室和校徽、校园,富有灵气的校歌、校训,都反映出百年老校的沧桑变化。 (三)紧接着的是不同时期的办学历程: 清末初创时期,以地方绅士和族立学堂为主,学生二三十人不等,靠毛茶捐为常年办学经费。这是《皖政辑要》对清末初创情况的记述,这是清末董氏学堂的学历证明,这是清末时期自编的乡土教材——《婺源地理教科书》。 民国时期,学校逐步形成规模。民国初年,学校办办停停,由潘兆瑞、程学典等校长一直坚持到民国十一年,改校名为县立诚立小学,举江家瑂为校长,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二十年,地方士绅力举程可式出任校长,学生近四

三岔河乡中学校史简介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 校史简介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座落于美丽的习水河畔,距三岔河乡政府所在地一公里。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始建于1994年10月,当时仅有6间教室的教学楼一栋(现中心小学校园内),教学班4个,教师13人,学生203人,成为撤并建后三岔河乡的第一所初级中学(三岔河乡中学的前身是三岔教学班和狮子教学班,分别附属于三岔小学和狮子小学,仅有教师6人,学生97人。) 学校提出办出“让全乡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历届校级领导班子求实、进取,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努力奋斗,办学质量逐年上升,学校在管理中完善了《三岔河乡中学管理章程》,规范了学校的管理,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1995年11月,修建了学生住宿楼一栋,共12间学生宿舍,并附设简易食堂一间,解决了住宿学生的食宿问题。 随着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不断投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中1998年至2000年连续获得县级“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其间,学校提出了“三制一管理”的构想,并付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3年全县实施“两基”攻坚,重新选址修建了融普通教室、实

验室及准备室、办公室为一体的教学楼,并于2004年10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全新的环境催人奋进,师生们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 2005年,国家在西部贫困地区实施寄宿制工程,为我校修建了学生住宿楼一幢,学生食堂一间,并于2005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300多名学生的住宿问题。 原教学楼和新建教学楼因不能满足当时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室紧缺,学校从2001年秋季起至2007年秋冬季,均属一校两址。 2006年,通过县、市智力支边办引荐,得到澳门乐善行的支助,捐资30万元,县匹配19.5万元,修建教学楼,并于2008年2月投入使用,三岔河乡中学从此结束了“一校两址”的局面。 新校园占地1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4851平方米。普通教室20间;办公室6间;理、化、生实验室各1间(按二类初中标准配备);图书室1间,图书12103册;计算机30台;多媒体教室2间;1600平方米学生住宿楼一幢,可供304名学生住宿;408平方米学生食堂一间,可供800人就餐; 200米环形跑道,标准篮球场2块。 2005年,习水县教育人事改革,撤去原乡教育工作站,由中学负责管理全乡的教育教学工作,扩大了中学的职能,促进了中学的发展。学校内设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四个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2006年,教学班发展到21个,学生1373人。学校进入学生最多的时期。全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面完成。

校史馆规划方案

体育中学校史室地设计方案 (草案) 一、建设校史室地目地和意义 校史室建设具有深远地历史意义和深刻地发展意义.做好校史室建设工作,既是对学校发展艰辛历程地记忆,也是对今后工作地一种负责.校史室展现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历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地浓缩;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集中表现地舞台;是学校教育教案成果地荣誉展览室.校史室更是学校文化建设地重要载体,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地源泉,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地重要土壤,是实施素质教育地重要基地.校史室地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地教育教案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特有文化、创新办学特色,有利于鼓舞学校士气、以不竭地精神动力迎接未来地挑战. 二、校史室地功能定位 (一)列功能——校史室是档案列保存展示地一个重要平台 校史室兼有列和保护物品与资料地双重功能.校史室里保存列地物品大都是学校地图片和实物档案,具有很好地档案价值.校史室可以在保存并维护大学历史记录地同时进行校史资料地资讯服务, 促进校务工作.

(二)科研功能——校史室是编研校史地一个重要机构校史室不仅仅是列校史档案地地方,也是研究和编研学校历史地机构,具有“存史、育人、沟通、资政”地价值和功能.对室藏档案进行编研,走一条研究校史地学习型路子,使档案管理“深化”,档案资料“活化”,为师生们提供学术研究所需地校史资料, 并促使校史资源地广为利用,为拓宽校史室地发展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三)文化功能——校史馆是校园文化地一个重要载体校史室,即学校之历史沿革,记载了一所学校地创设、变迁、发展,是学校最可宝贵地历史档案,是校园文化地溯源和载体,是学校应倍加珍惜、传承永续地精神财富.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校史馆建设兼有学校文化地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既看得见、摸得着,又能镌刻在师生们和校友们地心灵里. 三、校史室地设计构思 校史室按照“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地原则,承务本地理念,力求以朴实地材料、素雅地色彩和简约地线条设计,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地模式,即在“传统图片实物列模式”地基础上,配文字简介等形式,借助展板、展架、文化墙地等载体,充分运用空间造型艺术、平面设计艺术,将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已最简明、最快捷地方式展现出来,既具个性与现代感,又富美观大方和凝重大气地风

校史陈列馆设计

2009-2010-2-2设计任务书 以文脉启动的建筑设计——桂林理工大学校史陈列馆 一、设计目的 1.建立建筑设计的文脉意识,学习并掌握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环境分析以及在设计中融入文脉观念的方式方法; 2.学习博览建筑的要素构成和系统组织特点,掌握博览建筑“三线”,即流线、视线和光线的设计原理及其一般技术要求。 二、项目任务书 桂林理工大学自1956年建校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为了更好的展示校园文化,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于雁山校区主入口至图书馆的主景观带南侧的绿地上规划建设校史陈列馆(兼地质博物馆),基地面积为5400 m2 ,总建筑面积2500m2 ,允许有5%的面积幅度变化,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至少10米。 1.展示部分 (1)陈列厅1000 m2:临时陈列200m2,更替展出当代学术和教学的成就 永久陈列600m2,展示学校背景,总体发展历程及各时 期各学科的成就 特殊陈列,展示地质模型及图片 讲解员休息室50m2 展出方式:展壁与模型结合 各陈列空间的组合排列方式:串联/放射/串联放射/走道/大厅 (2)休息室、茶座:100m2 二者可开场/半封闭设置,高度根据造型要求适当降低 (3)门厅:面积自定,设服务台、存物处(均开敞)、值班室(独立空间) 符合视觉及使用要求 (4)贵宾接待室:80m2,内设服务隔间、卫生间 2.学术报告厅:150m2,120座 3.库藏部分:100m2

4.研究部分:研究室45m2(对于展示方法与方式研究) 资料室15m2(供内部查阅) 制作室45m2(对于展品处理的技术用房,装裱、修复、编目等) 摄影室(含暗房)45m2 5.行政管理部分:办公室15m2X3 配电室25m2 6.男女卫生间、楼梯间自定,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三、设计的阶段性要求 1. 阶段一:场地与文脉的分析(1.5周) 根据建筑所处的校园的环境及场地图形,通过实地踏勘和资料查询,对建筑场地及其环境进行文脉分析,了解并体察现有环境对即将设计的校史陈列馆可能形成的文脉背景(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学科成就)、有利条件和约束因素,并以模型和图示的方式进行表述。 完成成果:场地设计——校史陈列馆入口广场及门厅意向设计(A2图纸)文脉分析图(场地、环境等)1:500 总平面(虚拟建筑轮廓)1:500 入口广场及门厅平面(铺地、小品、建筑构件、雨篷等)1:200 建筑入口部位设计意向外观透视效果图 2.阶段二:设计概念的形成与分析 在阶段一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提供的功能模块面积指标,在拟定的建筑场地内转换为两种以上的体块模型。进而就此体块模型与场地环境的文脉关系作出分析和比较,建立设计概念,并以图示和模型的方式表述。 模块一功能内容:陈列、休息、门厅、接待等(使用面积1420m2) 模块二功能内容:学术报告厅(使用面积150m2) 模块三功能内容:库房(使用面积100m2) 模块四功能内容:研究、资料、制作、摄影等(使用面积170m2) 模块五功能内容:办公管理(使用面积70m2) 3. 阶段三:建立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是对建筑形式和空间秩序的抽象化研究和表达。根据提供的项目任

XXXX校史陈列室网站系统建设方案

XXXX校史陈列室网站系统 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XXXX校史陈列室网站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包括:校史网站、系统管理两大部分。校史网站,主要用于展示陈列室信息、校史相关信息,及校友发布祝福,提交校史资料。系统管理,作为系统后台管理用,主要包括:网站配置、内容管理、校友祝福管理、校史资料收集管理、用户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访问记录管理等。

图 1 系统主要功能

图 2 校史网站模块

图 3 系统管理功能

2建设内容 2.1校史网站 2.1.1首页 集中展示网站各模块精选信息,陈列室整体形象等。 2.1.2陈列室简介 考试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个人设定的密码,注册登录系统 2.1.3校史资料 图文形式展示“校史、大事记、纪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组织机构系统”等信息。 2.1.4似水年华 图文形式展示“学生名册、班级合影、老照片”等信息。学生名册支持按年级、类型做多维度查询。 2.1.5XX财之光 图文形式展示“名师、杰出校友、外宣报道、荣誉展示”等信息。 2.1.6美丽校园 图册形式展现学校特色优美人文风光。 2.1.7校友祝福 网站访客可查看祝福列表及详情,匿名发布对学校的祝福,支持图文信息。管理员对访客发布信息进行审核后,方可对外展示。 2.1.8校史收集 面向校友收集校史相关资料,管理员后台审核后,可以补充到校史展示部分。支持图文信息。

2.1.9预约参观 提供预约参观申请表单下载,访客下载后,填写相关信息发回管理员电子邮箱即可。 2.1.10联系我们 展示陈列室主要联系方式,及地图形式展示陈列室所处位置。 2.2系统管理 2.2.1网站配置 对网站首页幻灯图片、陈列室简介、预约参观、及联系我们进行配置管理。 2.2.2内容管理 主要管理校史资料、似水年华、XX财之光、史料展示、美丽校园等图文信息。 2.2.3校友祝福管理 查询查看校友祝福信息,对信息进行审核后,可展示到网站前台。 2.2.4校史收集管理 查询查看校友提交的校史资料,对校友进行反馈。可补充收集到的资料到校史展示部分。 2.2.5操作日志 包括后台操作日志及异常日志,方便管理员回溯用户操作、及分析系统运行情况。 2.2.6访问记录 记录访客的访问信息,方便对网站流量访问情况做统计分析。

校史馆建设方案

校史馆首先是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其次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的舞台,即以一定的平台和形式,将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充分展示的场所;第三是学校博物馆,能把学校的文博全景陈列;第四是学校的荣誉室,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第五是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即通过校史馆的陈列与展示,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地。 校史馆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从性质上看,属于收藏、研究、陈列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她具有博物馆的部分属性,也有研究院的部分属性,从本质上看,应是博物馆的一种。它在收藏、研究、陈列、展览的同时,更大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研究和产生思想、汲取和形成精神、积淀和创造文化的摇篮,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是对师生开展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场所。 校史馆的意义:是学校发展历史的陈列室。她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馆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和形成办学特色 [1]1、校史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建校史馆,最难的还是校史的编写。在编写校史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写作班子,设计好写作的主线,规划写作的框架,突出重点和亮点,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把学校有特色的地方加以宣传。主线确定后,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不分重点什么都包括进去。对于合并的院校,原来学校的历史和现在学校的发展这两块写作比例如何分配要充分论证。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审稿的机制,请学校退休的老领导来做顾问团,同时征求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最后请学校现任的一二把手终审,这样几上几下,保证展出校史的满意度。 2、校史馆选址、展版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校史馆的建设是学校的文化工程之一,学校在选择校史馆地址时,要有前瞻性的考虑。要显得大气、庄重,便于参观,要彰显学校的文化氛围,不要临时安排一个地方建设校史馆,过几年又换位置,这样装修的开销非常大,同时也浪费人的精力;同时在安排校史馆房间的时候,要有预留的空间,为以后续写校史留下空间。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展示校史馆的内容 现代技术的运用,给校史馆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他的图像、声音等的加入,使得展出更加生动、有趣,不枯燥。在校史馆的展出中,有条件的学校,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穿插于展览中,以此达到提高办馆质量的目的。 我们在写校史内容时,要全部做成电子版,对于征集到的照片、文字等史料性的资料全部扫描数字化,为以后校史馆后期的制作打下基础。 河南省智博展览设计公司在做校史馆的规划设计中尤其重视这一点,因为声光电在展览馆中的应用确实能够从一般的校史叙述中突显亮点,增加高科技含量。 4、校史馆建设要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建设中,加强管理,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校史陈列室导游词

校史陈列室导游词

校史陈列室导游词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上午好,欢迎来到江西工贸学院校史陈列室,我们工贸学院经过了45年发展,四易校址,从520名学生到今天的7016人,从简易粮食仓库改造成的教室到今天现代风格的新校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大家面前看到的翻开的书本浮雕便象征着工贸学院的历史掀开了新篇章,发展迈入了新纪元。 大家可以看到浮雕两侧是国家粮食局、教育部、省粮食局、省教育厅、省政法委、省劳动厅、省农业厅领导到学院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时的照片和题词。 请各位随我这边参观,红墙上写的是我们学院的简介,我们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16人,高职统招生5029人,占地面积630亩,总投资3亿多元,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60万元。学院有各类教师448人,专任教师3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9人,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121人,双师型的教师有191人。 我院设有五系一部,分别是:机电技术系、信息科学系、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系、经济贸易

育厅授予“江西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触,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大力实施“校企联姻、校企共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和省内外几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供求关系,涵盖各个行业企业,其中有摩托罗拉、富士康、海尔这些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有TCL集团、科龙集团、美的集团、联想集团等上市公司。 这边的图片就是我们学院组织的招聘活动现场、部分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的用人单位。 请各位专家领导随我继续往前面参观,我们学院以面向市场、兼顾行业、服务社会、开门办学为原则,各专业根据“新生入学志愿填报率、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进行考核,进行专业的整合和优化,学院专业数量从2003年升格之初的6个发展到现在的34个,加上我们9月份通过审批的两个专业就是36个。这里

校史室宣传稿

金龙山下,鹰飞击天,阿什河畔,鱼翔浅底。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阿城区,坐落着一座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斐然的学校,这就是享誉阿城区、令阿城区万千学子向往的——阿城第三中学校。 岁月峥嵘、沧海桑田。始建于1954年阿城三中,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2010年,阿城三中正式更名为舒群中学,是阿城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初级中学。阿城三中自成立以来,一直勤朴立校,历经六十年风雨彩虹,底蕴丰厚,文化气息浓厚,香远益清,是黑龙江省级一类学校,标准化先进学校。 走近阿城三中,大门两边“育人为本,师表至上”八个大字昭示了一座学校的庄严承诺。从学校大门内侧,到教学楼大厅,“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体现了阿城三中孜孜追求的目标。大厅门口“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十二个大字熠熠生辉。大厅左侧:科研兴教,大厅右侧: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一字排开秩序井然。处处彰显着学校重视文化氛围打造,励志提高教育质量,壮大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 新的教育,新的目标,面对新时代教育环境的变化,学校上上下下教职工集体努力,学校历时三年,搜集各种照片和资料,建立起了阿城三中校史室。 新建的校史室,记载了阿城三中六十年的发展足迹。走近校史室,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便扑鼻而来,正门校训:“德文勤朴”诉说着三中学校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校史室使用面积XXX米,总介之下分九个板块,1、校貌变迁,2、赋以咏志,3、领导更迭,4、校本思想,5、清流奔远,6、踵事增华,7、师道恒驻,8,灼灼其华,9、舒群光辉。校貌变迁板块,真实反映了历代老师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奋斗历程,实现了学校由最初的280余名学生到1200多名学生的转变。赋以咏志板块,是老校长巩发亲自挥毫撰写的《三中赋》。整体风格大气飘逸,彰显了三中一脉渊源传承发展的雍容气度。领导更迭板块,向我们介绍了阿城三中历代校领导的简介及成就。校本思想板块,特设圆柱6根,每根上镌刻四字短语,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清流奔远板块,则真实记录了自1954年以来每一届学生的毕业合照,镌刻下阿城三中辛苦育人的足迹。踵事增华板块,深刻反映了如今的三中,狠抓建设与过程管理,不断打造愈来愈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师道恒驻板块,向我们介绍了历代优秀教师的足迹。灼灼其华板块,展示了阿城三中最为杰出的几位代表校友,激励后代学子发奋学习。舒群光辉板块,重点介绍舒群生平,文学成就等内容,以舒群为楷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铭史以励志,传承促发展”。阿城三中校史室,承载了整个阿城三中发展的历史光辉,记录了学校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阿城三中六十年发展的历史,是一份喜悦,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激情,一种责任! 展望未来,三中人将怀着感恩的心,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阿城三中的学子,将一如既往地用信念与激情描绘永不褪色的人生画卷。未来的阿城三中,将走向更新更大的辉煌!

板浦高级中学校史陈列室概况okokok

板浦高级中学校史陈列室概况 板浦中学校史陈列室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光辉历程”包括:校史沿革、重要事记、历届领导、毕业照选登、校舍今昔变化、班级增长、今日校园(平面图)、学校发展规划图等。第二部分“灿烂今朝”包括:校园新貌、人文视点、多采生活、谱写华章、领导写真、教工合影等。第三部分“亲切关怀”包括:贺信题词、关怀勖勉、莅临指导等。第四部分“珍贵联谊”包括:校友会活动、国际交流、校际之间等。第五部分“校友之光”包括:军政界、科技界、企业界、体艺界等校友简介。第六部分“荣誉花束”包括:奖状、奖旗、奖牌等;第七部分校友著作、赠品等。 第一部分:光辉历程板浦中学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清末敦善书院,废科举后,敦善书院改为“北鹾学堂”。民国初年,薪承“北鹾学堂”又建立灌云县第一高等小学。1924年在一高的基础上,创建灌云县立初级中学,简称“灌中”,是灌云县首创中学,校址设在国清禅寺三进佛殿和东西廊房,校舍颇旧,“蜘蛛结网补天窗”。师生生活艰苦,“二日四餐苞米粥,五人一盏豆油灯”。师资力量雄厚,然而,有一些课程并请第八师范教师担任。新海连沭涟响等地学子纷纷负笈投师,这里便成了培养

人才的摇篮。解放前25年兴废沉浮,举步维艰,但没有辜负历史重托,培养了近二千名毕业生。其中也不乏一批文化精英、革命志士。经过几代园丁的辛勤耕耘,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今的板中已是办学规模宏大,教育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成绩斐然的省名校,省三星级中学。 第二部分灿烂今朝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师生们负重拼搏,锐意进取,使板中旧貌换新颜。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宏大,92个班的完全中学。昔日寄附大寺,校徒四壁,陋室飘摇,满目苍凉;今朝楼廓纵横,花木扶疏,绿荫亭榭,书声笑语。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科学,师资优秀,教学规范,质量领先,机制健全,校誉优良。 先后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奖励30多项。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智育为中心,体育为载体,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 学校连续五年高考本科达线居连云港市同类学校之首。 第三部分亲切关怀“春风的关切,化育艳李秾桃,时雨的惠临,催唤

校史陈列馆参观计划及总结

参观校史馆活动 第一部分:组织策划篇 一、活动主题 感知母校历史,争做栋梁之才 二、活动背景 母校已迎来了建校60周年校庆,了解华科建校发展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现今的我们非常的重要。校史告知我们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未来发展和自我的人生规划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身为华科学子,了解母校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我们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母校的发展,激发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支部成员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继续学习和弘扬华科大的精神,更深的领会“明德厚学”精神。 第二部分:摩拳擦掌篇 一、前期准备 在参观校史馆活动的准备阶段,支部发动全体成员及班级同学收集了有关母校历史及母校校史陈列馆的一些老照片和老故事。并发送到QQ群中进行共享,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大反响,给予了本次活动很大的支持。 二、活动流程 11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感知母校六十周年的艰辛和辉煌。下午三点钟,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在校史馆外集合,拍照留影。同学们欢声笑语,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校史馆。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历史展区和现代展区,感受新中国高等教育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了解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对外交流、国际合作、支撑保障等各个方面的累累硕果。之后,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活动。同学们被展馆所展出物品所包含的历史内涵及文化意义震撼,他们纷纷表示,要不断地进取,为母校再添辉煌。 第三部分:活动特色篇

一、组织得当,参与度高 本次活动,支部成员参与度极高。除了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还有一部分的积极分子也加入了进来。同学们非常有秩序地在校史馆外集合,统一进馆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保持交流与互动,有利于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图片宣传,反映良好 本次活动的前期宣传主要选取了一些新颖别致的老照片,激发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附件一:参观校史馆活动策划书 附件二:参观校史馆活动总结

校史馆规划设计方案

体育中学校史室的设计方案 (草案) 一、建设校史室的目的和意义 校史室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发展意义。做好校史室建设工作,既是对学校发展艰辛历程的记忆,也是对今后工作的一种负责。校史室展现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历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浓缩;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集中表现的舞台;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校史室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特有文化、创新办学特色,有利于鼓舞学校士气、以不竭的精神动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校史室的功能定位 (一)陈列功能——校史室是档案陈列保存展示的一个重要平台 校史室兼有陈列和保护物品与资料的双重功能。校史室里保存陈列的物品大都是学校的图片和实物档案,具有很好的档案价值。校史室可以在保存并维护大学历史记录的同时进行校史资料的资讯服务, 促进校务工作。 (二)科研功能——校史室是编研校史的一个重要机构

校史室不仅仅是陈列校史档案的地方,也是研究和编研学校历史的机构,具有“存史、育人、沟通、资政”的价值和功能。对室藏档案进行编研,走一条研究校史的学习型路子,使档案管理“深化”,档案资料“活化”,为师生们提供学术研究所需的校史资料, 并促使校史资源的广为利用,为拓宽校史室的发展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三)文化功能——校史馆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校史室,即学校之历史沿革,记载了一所学校的创设、变迁、发展,是学校最可宝贵的历史档案,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是学校应倍加珍惜、传承永续的精神财富。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校史馆建设兼有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既看得见、摸得着,又能镌刻在师生们和校友们的心灵里。 三、校史室的设计构思 校史室按照“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原则,承务本求实的理念,力求以朴实的材料、素雅的色彩和简约的线条设计,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即在“传统图片实物陈列模式”的基础上,配文字简介等形式,借助展板、展架、文化墙的等载体,充分运用空间造型艺术、平面设计艺术,将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已最简明、最快捷的方式展现出来,既具个性与现代感,又富美观大方和凝重大气的风格,从多种感官给参观者以大的震撼和欣赏力,也

校史陈列室建设情况工作报告

校史陈列室建设情况工作报告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中心小学校史室的筹建工作在今年暑假8月底已全面完成。在历经5个月校史室的打造、筹建过程中,我们自认为我校的校史室筹建还是比较科学、规范、能呈现特色的,其主要表现在: 一、以史实为鉴,收集了详实的校史资料 校史室的筹建工作在今年3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首先中心小学邀请了曾在工作过的历届校长来学校座谈,在各位老校长的座谈中收集到了比较详实的校史材料,可以说校史室的筹建得到了老校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其次,我们派专人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列《xx县志》、《xx县志》、《xx 县校志》等,从这些历史资料中收集有关小学的往昔历史,更好地校正了校史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然后,我们按计划落实校史室的筹建工作,充分利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去调查、去整合校史资料,确保校史资料的真实、科学、规范、特色性。 二、搞好校史室的硬件建设,力趋完美 学校慎重选择筹建校史室的场所,经行政会议研究决定

安排在“文氏教学楼”二楼(原校长、行政办公室)创建校史室,“文氏教学楼”二楼都是学校各方面的功能室,这间面积有42平方米,整洁、干燥、通风、光线好,而且墙面多层、面积较大,适合展示校史资料,同时安全、好管理。 经过我们科学布局,目前校史室的空间墙面面积展示内容达到54平方米;用于陈列、展示校史资料的柜台摆设齐全,且设计、摆设很有个性,能体现校史室的收藏、展示功能,还为今后收集校史资料的展示留有空间和余地;我们不追求奢华,但力争做到使校史室内文化气息浓厚,充满书香气息;还力争使校史室具有科学性、长远性、实效性,以体现我校校史室的内在价值,同时突出学校特色。 三、倾力完善校史室的软件建设,打造校史品牌 在校史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规范、有序,体现了学校发展的阶段性,能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历程和时代风貌;展现的校史资料内容丰富,图文结合;资料表现形式做到了多样化:有文字资料、图片展示、师生作品、学校历年来开展的工作记载、各类的文博资料、音响视频等,展现了学校历年来的优良传统、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展示了办校以来教育教学的成果,体现了学校的办校品位。 我们把学校的校史资料通过整合,刻录光盘并用硬盘拷贝下来,作为永久的校史资料;整合拷贝好的资料我们还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