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过程中的集体行动与决策参与

政策过程中的集体行动与决策参与
政策过程中的集体行动与决策参与

政策过程中的集体行动与决策参与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说明:这是课堂发言稿,只希望为考研同学所用,不希望别人拿去做发言

或者其他!!!)

【几个问题】

(1)?集体行动?为何成为必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得以组织起来依据是什么?

(2)为什么意见完全一致的理性的个体为了共同利益要达成集体行动是如此之难?(奥尔森的疑惑)但与此同时,现实中群体行为、社会动员又是如此的频发?(疑惑不存在吗?)

(3)集体行动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抑或是一个情绪化的,甚至是一个无意识的群氓心理的产物?假设它是一个理性的过程,那么怎样从机制与制度上进行设计,以确保集体行动的困境得以减退?假设它是一个非理性的、无意识的过程,我们怎样将这些集体行动与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需求完美结合起来?

1 集体行动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1.1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个体视角1[①]

1.1.1集体行动为何成为必要?

1)“集体行动”(“组织”或“集团”)被期待会“增进由个人组成的集团的共同利益”。(P7)

2)集体物品(利益)的类型

(1)排外性利益(零和博弈)——排外性集团

①.“限制企业规模的愿望”:排外集团中的企业希望集团中的其他成员?越少越好?(P34);②.“策略性相互作用”:需要既有成员的“百分之百的参与”;因此,成员就具有了“以拒不参加来获取更大利益”的可能性。(2)相容性利益(正和博弈)——相容性集团

①.扩张集团规模的愿望:当一个相容性集团进行组织或协调时,它会说服?尽可能多?的成员加入集体行动;因此这样,会在每个成员的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成本分担。

②.策略式的讨价行为很少。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人想从相容的集团中排除任何人”;另一方面,“一般不需要全体成员参加,因此相容集团中的个体不大会以拒不参加来获取更多的收益”。

1.1.2集体行动的“逻辑”实则是集体行动的“困境”

1)误区:?个体理性导致集体理性?(正统集团理论的预设);

2)现实:?个体理性并不能确保集体理性的实现?2[②](集体利益不一定诱发集体行动)。

(1)效能感不足:潜在的收益规模太大,个体的努力对结果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可能性不大;

(2)搭便车心理:即使自己不努力,也可以免费享用别人付出的成功;(此时,个体不为共同利益采取行动是复合理性的)

1.1.3 集体行动中的“规模”效应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规模是决定对个体利益出发、理性的追求是否会导致有利于集团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比起大集团来,小集团能够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集团越大就越不可能增进他们的利益。”(P30、42)

1)集体行动的动力:理性与非理性因素3[③]

2)集体行动易于在“小集团”的努力下出现

(1)集体行动中的规模效应

集团的规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随着集团成员数量的递增(P40):

①.成员搭便车的边际风险成本(社会激励作用小)将递减;

②.同时,为了实现集体行动而进行协商的边际协商与组织成本将递增

(P38)。

③.与此同时,边际收益=0或者<0(???)。

因此,奥尔森认为:大的集团4[④]要比规模小的集团更难于促成集体行动,?有共同利益的个体组成的团体通常总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利益?这个正统的集团理论,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更加成为一种传说。

(2)“小集团”更易于促成集体行动的实现

总体来看,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一种典型的“市场逻辑”5[⑤],其中经济激励是最为关键的;但“当不存在经济激励驱使个人为集团利益作贡献时,可能有一

2[②]“实际上,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性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3[③] M.奥尔森在分析集体行动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受理性激励因素所推动的集体行动。其中,“经济激励”主要是指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获得的促成集体行动的动机;“社会激励”是指“社会地位、个人声望和自尊”。

4[④]奥尔森认为,存在“牺牲的不成比例性”——“”

种社会激励会驱使他这么做。”6[⑥]在促成集体行动的努力中,经济激励和社会激励成功发挥作用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必须是在小集团中,包括小的组织、小的社区、乡土中国的“熟人社会”等7[⑦]。

为什么在小集团中更易于实现集体行动呢?(P41)

一方面,成本-收益分析。当存在“特权集团”的情况下,“在一个小集团中,一个成员可以获得总收益中很大的一部分,即使他个人承担全部的成本,比起没有这一物品时他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这时可以假设集体物品会被提供。”(P37、38)——此时不一定需要协议和组织。

另一方面,当存在“中间集团”8[⑧]的情况下,小集团中可以成功实施“选择性激励”9[⑨]。机制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首先应当“把激励做对”。当收益<成本时,成员会通过讨价还价来协定分担成本,以使得所有成员所分担的成本>收益。——需要协议和组织,以明确成本分担和收益分成。

由于存在上面所讲的集体行动的规模效应,经济性激励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集团。而“社会激励的本质就是它们能对个人加以区别对待:不服从的个人受到排斥,合作的个人被邀请参加特权的小集团。”奥尔森认为:社会压力和社会激励只有在较小集团中才起作用,因为在这些集团中,成员“面对面的接触”的机会较多。

(3)启示:小集团有助于促进集体行动,大集团“联邦化”10[⑩]

1.1.4 结论:什么情况下需要集体行动呢?(P38)

1)是否需要为集团利益而采取行动的标准

“它取决于集团中某一或某些成员的个人行动对集团中其他成员是否是重要的。”也就是。成员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这取决于至少两个因素:(1)集团规模,即成员数量;

(2)规模相同的情况下:则取决于成员间实力分布(P37)。

与之相应,达成集体行动需要做两类成本-收益分析。

(1)直接资源成本:集体物品自身的成本-集体物品的收益分析;

(2)组织协调成本:寻找出集团成员中愿意和能够提供此类物品的成员?子集?(P38-39)。

2)集团视角下的集体行动

(1)大集团视角下的集体行动:

“选择性激励”是指是指“只给为集团出了力的人的报酬”。“因而,在大集团中获得成功的企业家首先是一个拥有选择性激励能力创新者。”(P217)(2)小集团视角下的集体行动

在小集团中,单个成员拒绝为集体收益而分担成本会导致集体行动最终终止,这个反过来给它自身的加诸的成本要远远大于存在集体行动时的成本。

6[⑥] [美]M.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3,第70页。

7[⑦]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⑧]当集团规模越大,这个集团也就成为“原子化集团”(或“潜在集团”,P41)

9[⑨]“选择性激励”P41页。大集团或者潜在集团只有在选择性激励下才能被动员起来。在《国家的兴衰》中,奥尔森讲到:选择性激励分为“消极惩罚”和“积极奖励”。“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众所周知的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就是工会,它也是部分地是通过选择性激励来维持的。”(P21)

“那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集团肯定十分小,其成员具有相互间讨价还价的激励因素”。但由于议价成本不为0,“哪怕是小集团,其集体物品的提供也达不到最优水平。”(P216)

1.2 集体行动与群体行为:群体视角

需要注意的是,M.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试图回答:(1)?为什么理性的个体在面临共同利益时无法采取共同行动??但他的理论却无法解释:(2)?为什么在理性的人们采取集体行动的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现实社会中,群体行为、社会动员等‘集体行动’又是如此的频繁!?

1.2.1 群众的特性11[11]

1)群众要永远增长;

2) 在群众内部平等占统治地位;

3) 群众喜好紧密地聚在一起;

4) 群众需要导向

1.2.2 群众与群体行为:社会心理学视角

1)集体行为是理性的行为吗?

G.勒庞称:“可见的社会现象可能是某种巨大的无意识机制的结果”;“无意识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作用巨大,而理性的作用无几。”12[12]

2) 个体是理性的,但群体是个体理性的消融剂。

(1)中性角度:集体的歇斯底里

“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们的个体利益。”

(2)贬义角度:群体责任的虚无化

“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

(3)褒义角度:群体激发英雄主义

群体固然会把“老实人变成罪犯”,也时刻准备“把懦夫变成豪杰”。“如果人民总是以冷酷无情的方式干大事,世界史上便不会留下他们多少记录了。”(P53)

2 两种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及其与政策过程的关联

2.1集体行动逻辑下的“国家兴衰”探源

2.1.1怎样使理性的市场行为为公民福祉和公共政策过程做出贡献呢?(选择性激励的启示)

一方面是市场参与生产集体物品、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过程;另一方面是借力用力,即合理利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但要注意的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完全能在伦理学的视角下获得解释,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也应当部分地基于理性的经济分析。按照德鲁克的话来看: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设计,使得企业家的寻利行为与表露社会责任的行为取得一致。

11[11] [德]E.卡内提:《群众与权力》,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1.

12 [法]G.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2.1.2 民主参与下的集体行动与反民主(负面的集体行动)

(1)个体层面:参与效能感不足,导致选民的“理性无知”13[13]

(2)集团层面:“分利集团”的集体行动与现代民主的危及(VS.“隐蔽政策”)当一些强势利益集团跳出了集体行动的困境,他们会联合起来影响政府决策。而奥尔森也试图警示: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之所以举步维艰,经济不景气……是因为大量分利集团的存在。他们的集体行动导致大量有益于社会,但损害他们集团利益的立法和政策无法出台;或者那些不利于公众利益,但符合他们口味的政策与立法往往在乔装打扮下大行其道14[14]。

(3)政府层面:政府在集体行动中的角色:“强化市场性政府”15[15]一方面,应当着力于政策效果,而不是所谓的分散化或者集权化的选择问题。(ABC)

另一方面,政府自身应当是“强市场型政府”16[16]而不是“掠夺性的政府”。同时,政府也应当能具备应对“公司权力”入侵政策过程的能力。

2.2政策过程中群体心理的引导与公民参与

2.2.1 群体心理、群体想象力与“象征性公共政策”

“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部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只会形象思维的群体,也只能被形象所打动。只有形象所吸引或吓住群体,成为他们的行为动机。”“侵略者的权力和国家的威力,便是建立在群体的想象力之上。在领导群体时,尤其要在这种想象力上狠下功夫。”(P82)勒庞认为“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P84)

2.2.2 “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及其启示

启示:政策过程应当透明,及时防止群体被居心叵测这操控。(群体领袖的核心作用)

2.2.3 政策过程中群体行为的应对策略17[17]

1)满足策略:“群体运动的最强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它可以成为个人希望的替代品。”因此,满足这部分群体的合理需求,消解群体运动的实质性对策。

2)妥协策略:同群体的精神领袖达成私下的妥协

3)转移策略:用一个群体运动取代另一个群体运动,转移对问题的关注。

2.3 集体行动中的“反直觉效应”及其启示

集体行动往往具有“反直觉效应”,即集体行动的结果与行动者的本意相反。“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可能会带来与我们欲达到的目标大相径庭的结果:反直接效应,是所有集体行动努力的核心。”18[18]

13[13] [美]M.奥尔森:《国家兴衰:经济增长、滞涨和社会僵化》,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3. 14[14]集体物品的边界:一方面获益边界更多是行政性、阶层性的;但另一方面成本与风险分配却带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和逆阶层化倾向。

15[15] [美]M.奥尔森:《权力与繁荣》,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4.

16[16]“一个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力去创造和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够强制性执行各种契约;与此同时,它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权利,那么这个政府便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

17[17] [美]E.霍弗:《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桂林: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18 [法]米歇尔.克罗齐耶:《行动者与系统:集体行动的政治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

启示:政府在通过一种政策强制性地促成一种集体行动的同时,也应当进行系统思考:该政策是否会有严重的负面的“波纹效应”:即(1)从时间上来看,该集体行动是否对未来造成了负面影响;(2)从空间上来看,该集体行动是否对预定范围之外的领域产生了影响;(3)从功能上看,该体积行动是否对既往的政策行为发生了扭曲。

“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下的美英法德宏观经济管理

概括而言,政府应当具有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职能。发言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19[①]这一

大框架下,选取?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主题来进行。试图在具体

阐释美、英、德、法各国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之前,

先理清?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背景——?宏观经济学?、?政府

与市场关系?等理论以及政府经济政策制定的基本逻辑,并以此来

更好地引导我们认知西方经济变迁的经验与教训。

1.在规范与事实之间: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管理

1.1 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研究主题

1.1.1 宏观经济学的兴起

“经济科学可以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问世,而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的诞生则可以追溯到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价格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Prices)的问世。”20[②]

经济学家建立了两种考察经济问题的方式——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来自希腊语,其含义是‘小’)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体单位——厂商、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它研究个体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

19[①]主要的指定书目为(说明:额外补充参考书目将以脚注的形式标注,而指定书目采取文中标注的方式):A.薛伯英主编:《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

B.于维霈:《当代英国经济——医治?英国病?的调整与改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8.

C.黄文杰:《法国宏观经济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12.

D.肖捷:《德国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4.

E.[德]乌尔里希.罗尔主编:《德国经济:管理与市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2. 20[②][美]J.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第468页。

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相比之下,“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macro’也来自希腊语,其含义是‘大’)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特别是诸如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贸易差额这类总量指标的变化。” 21[③]当然,宏观经济学还关注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宏观经济效果。譬如,N.格里高利.曼昆就认为,?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宏观经济学试图既能解释事件,又设计改善经济运行状况的政策。?22[④]

1.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从研究主题上来看,“增长不足、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家持续不懈地试图理解的三个问题。”23[⑤]一个运行健康的经济应当是高增长率和低痛苦指数(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的耦合,为了实现这样的经济发展,宏观经济学亟需强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图Ⅰ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结构图24[⑥]

21[③][美]J.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第19页。

22[④][美] 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第13页。

23[⑤]同②,第480页。

24[⑥][美]丹尼尔 R.福斯菲尔德:《现代经济思想的渊源与演进》,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2 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模型

1.2.2 N.格里高利.曼昆的分析模型26[⑧]

“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在研究整体经济时,主要有两大模型:(1)增长理论模型——用于描述超长期的经济情况。(2)经济周期理论——用于描述短期中的经济状况。

“宏观经济学的关键特征它假设价格是有伸缩性的还是黏性的。根据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的看法,价格有伸缩性的模型描述长期中的经济,而价格黏性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短期中的经济。”

1.2.3 R.E.霍尔等的分析模型27[⑨]

R.E.霍尔和戴维.H.帕佩尔指出,“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经济为什么和怎么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和波动。经济总体向上增长的路径是一些缓慢变化的力量的结果——人口增长、工厂和机器增多、技术进步。长期向上增长的路径并非始终一帆风顺的。它会出现一系列的经济周期——扩张、衰退和复苏反复出现的循环。”(P4)

?宏观经济学试图运用经济分析的标准方法来解释经济的增长与波动。?(P4)因此,宏观经济学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模型”。这套模型包括两大维度:(1)“长期经济增长模型是用来研究经济在一段时间里向上发展的一段路径的。”(2)“波动模型解释了经济偏离其长期增长路径的原因。”(P21)

25[⑦] [美]鲁迪.多恩布什、斯坦利.费希尔、理查德.斯塔兹:《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4.(页码见文中)

26[⑧]同上,曼昆的著作,第13页。

27[⑨] R.E.霍、戴维.H.帕佩尔:《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波动和政策》,(第六版),北京:

1.3 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是实践性的,它涉及到两大方面的抉择:一方面,在特定的经济状况下适用何种政府-市场关系(“掠夺型政府”、“发展性政府”或是“强化市场型政府”);另一方面,在政府-市场关系既定的情况下,怎样适配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2. 探索经验逻辑:政府的特质及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三大视角

1.1政府的特质

1.1.1政府即是必要的恶

西方基督教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罪感文化”,在这种文化下,市场机制是睡美人,而政府是“必要的恶”。一方面,政府是必要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也认识到其守夜人的角色,而马克思也提到政府的“守夜人”、“更夫”和“拐杖”的功能。另一方面,这个我们所必要的东西是带有恶性的一面的。公共选择理论之父詹姆斯.布坎南就强调:“‘公仆’和在市场中的人们一样,他们的行为可以约束在互利的限度之内。”28[⑩]“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用这种方法来控制政府的弊病,可能是对人性的一种耻辱。但是政府本身若不是对人性的最大耻辱,又是什么呢?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在组织一个以人统治人的方式来管理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必须首先使政府能够管理被统治者;其次是责成政府管理好自身。”29[11]

1.1.2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政府

在我们的社会中,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很多,政府只是其中的一个。“我认为,作为一经济组织的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在这些不同之处,政府有两大显著特性:第一,政府是一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的组织;第二,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30[12]

1.1.3 政府的优势、限度及其角色的演化

1)政府的优势

?政府的显著优势——拥有全体的社会成员和强制力——使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某些明显优势。?首先,征税权——政府能征税;其次,禁止权

28[⑩] [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P39. 29[11]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P264.

——政府能禁止某些活动;再次,处罚权——现今的法律制度对有效合同的范围尤其是对于违约合同的处罚作出了规定。最后,交易成本——正如我们在科斯谬见的讨论中所看到的,政府在纠正某些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一定的交易费用优势。31[13]

2)政府经济功能的限度及其角色的转化

斯蒂格利茨说“政府的显著特性——拥有普遍的社会成员和强制力——也是它的最大缺陷。”32[14]?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33[15](限度)“一般来说,在后发国家经济发展时期,政府常常起着‘拐杖’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发育、健全,‘拐杖’自然就渐渐成为多余。”34[16](演化)

1.2 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三大视角(略)

3. 理解经济变迁:美英德法的经验与教训(略)

4. 通向繁荣之路:建构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能力

4.1经济转轨的路径:科尔奈的研究

前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所长拉尔.贾亚瓦德纳称:“科尔奈教授一贯主张以大规模的‘一揽子’改革方案代替那种容易导致不协调和矛盾百出的零敲碎打的改革。这种哲学思想是他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和批评进行‘市场社会主义’实验的逻辑结果。关于宏观调控,他建议动大的外科手术;关于所有制关系的改革,他强调实行渐进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通过采取适宜的政策加速实施。”35[17]?转轨只能是一个有机发展的过程。是革命与演进相结合的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旧制度或被保留,或遭淘汰、新制度建立起来。各项改革速度可以不同,某些可以一步到位,而其他改革则需要以增量变化的形式逐步推进。必须将重点放在巩固、稳定和持续发展上,而不是打破速度记录。?36[18]

“福利国家就是社会本身及其制度和公共道德标准,因此它比方说可以理解为一种当时有效的社会契约。这种契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反复的危及逐步扩大公民的平等,要求国家不仅要干预经济过程,而且要干预所有其他的社会关系。”37[19]

31[13]同上,P74-77.

32[14]同上,P94.

33[15] [美]D.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1.P20. 34[16]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6.

35[17][匈]亚诺什.科尔奈:《通向自由经济之路》,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9.第2页(前言)

36[18] [匈]雅诺什.科尔奈:《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思索》,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1第21页。

37[19][德] 克劳斯.科赫:《市场的贪婪: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无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4.2 转轨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抉择:沃尔夫的研究

“这种选择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它既不是一种完全市场和不完全政府之间的选择,也不是一种完全市场和不完全政府之间的选择,也不是一种不完全市场和完全政府之间的选择;相反,它是不完全市场和不完全政府之间的不完全结合,也是两者之间的一种选择。”(P1前言)“所需要的理论应该涉及由整个非市场部分,而不是单单公共(政府)部门所包括的更大范围的行动、产品和失灵。尽管政府是非市场部分最大成员,但其他成员(如基金会、大学和非私人所有的医院等)是数量众多、范围巨大和不断增加的。综合的非市场失灵理论应该包括这些其他的非市场组织的行为和缺陷,能够突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并且还允许在非市场部门和市场部门之间作适当的比较。”(P5)38[20]

4.3 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及其调整

“转型时期的核心是宪政规则的大规模改变。经济政策只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部分。”(P399)“转型时期的政府,必须保持相当大的权力。”(P403)“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着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如何筹集和管理资金,从而将农村对社会保证的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二是如何配置社会保障资源,从而提供有效的资源供给。”(P342)

“市场制度的核心是它的自由价格制度。”“在市场化改革、放开价格的过程中,物价的持续上涨是不可避免的。”(P350)

“是否应当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运用通货膨胀政策来刺激短期经济增长,并不是一个学理上正误的问题,而是经常为经济和政治的实际利益所左右。”(P356)?通货膨胀是一种具有再分配功能的恶税,它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从手到口’的工薪阶层。?(P361)

“在需求不足。经济放慢的情况下,除采取扩张性的财政等需求方面的政策外,还应当采取发挥企业活力的供给方面的政策。”(P368)?在低效率的基础上告诉增长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是不良资产的增加。?(P370)39[21]

38[20] [英]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不完善的可选事物间的抉择》,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

39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4.

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以把公共政策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影响政策的除决策制度、决策方法外,还有其直接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广阔的如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一般环境。 一、政治制度与决策制度 政治制度一般指统治阶级用以统治国家的方式和方法,如政体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官吏制度、决策体制与程序等。而决策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法令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涉及到最高决策权是什么,最高决策者是谁、决策需经过什么样的合法程度、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等。它们都对政策具有重要影响。从本质上说,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决策制度对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决定谁是最高决策者、什么是最高决策权体现出来的。并且,由于决策制度还涉及到决策程序和原则的问题,而决策程序和原则又决定了所采用的决策形式和决策方法,因而政治和决策制度还会通过这一系列的传递作用影响到所制定政策的质量,即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直接决策者 直接决策者是指依据法律或传统在决策机关中占有决策职位因而直接参与决策的人,一般包括执政党组织、各级政府中有关的立法、行政、司法人员等。正是由于直接决策者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因而他们对政策具有最为重要和明显的影响。作为个人,不同的决策者其眼界、主张,以及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必然会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产生很大影响。 三、人民大众 从根本上说,人民大众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础。在现代民主国家它表现得更为明显。首先,人民可以通过选择直接决策者而间接地影响政策。其次,人民大众可以通过对政策的接受与否来影响政策。第三,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影响政策。第四,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代表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第五,人民大众有权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估。总之,人民大众作为间接决策者,在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对政策发生着重大影响。 四、利益集团与政党 政党作为一种层次更高、组织更严密更正规、肩负的责任更大也更有影响力的政治组织,是最重要、对政策的影响最大的代表一定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根本利益的团体。 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方式,首要的是通过代表本集团利益的直接参与决策的人员提供政策备选方案、支持或反对某个政策方案等途径直接影响政策;其次是影响公众舆论,利用大众传媒宣传鼓动民众支持自己的主张;第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还通过形成"压力集团",通过游说等方式说服直接决策者或对他们施加压力,以影响公共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因而不存在资本主义国家那种相互争权夺利的利益集团。但现阶段我国也存在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也还有在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因而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客观上也存在不同?quot;利益集团"。他们也要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同样也会对公共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也具有重大影响 。 五、大众传播媒介(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可以促使大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及时进入政策议程,它表达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对政策制定起到一种中介推动作用,因而对政策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但社会舆论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传播才能形成。这些信息载体,潜在的却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因而也影响着人们的判断与选择,影响着社会舆论乃至整个社会的行动。 大众传播媒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直接决策者和间接决策者的影响来实现的。 六、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它规定着社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定着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的形式,规定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经济制度通过作用于政治制度和决策制度对政策发

重大事项决策制度

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大事项决策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精神,“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 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做出决定”。为规范我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的从政行为,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提升集体领导决策水平,结合学校 实际,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所称的“重大事项”,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 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本制度所称的集体决策是指校党总支委员会议和校长办公 会议两种决策形式。 2、重大决策的范围 凡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均属于重大事项决策的范围,主要内容包括: (1)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贯彻和落实。 (2)学校发展战略以及规划的制订和调整,含学校办学的方向与方针、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科研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 (3)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的制订。 (4)学校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含学校年度预算的制订和调整。 (5)涉及学校全局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改革、财务改革、后勤改革、学区建设、各学部改革与整合等。 - (6)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 (7)党风廉政建设和学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相关政策。 (8)学校学科设置和调整,教学改革,学校申报省级及其以上的重点课题。 (9)学校办学规模和年度招生计划。 (10)以学校党总支委员会和学校名义行文的全校性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 麦除;含干部人事及奖惩制度、分配制度、财经管理制度等。 (11)工资、医疗、住房、职称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的政策与 配方案的制定与调整。 (12)重大人身伤亡、责任事故、突发事件的处理。 (13)基础设施等办学资源的配置和重大调整。 (14)国内外重要合作和交流事项。 (15)学校无形资产的授权使用。 (16)其他应当由学校集体研究决定的重要问题。 3、重要干部任免的范围(包括向上级或其他单位推荐后备干部)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集体决定的有: (1)校级后备干部的推荐和确定。 (2)向上级和其他单位推荐的干部。 (3)学校对于中层管理(包括学部管理干部、年级和学科管理干部)干部 任免、奖惩。 (4)涉及学校整体工作的各类领导小组负责人和成员的任免。

领导班子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领导班子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监督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行为,提高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进行,结合我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单位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应当坚持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和效率性。 第四条综合办公室负责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组织、协调工作。 本单位各部室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工作。 第二章议事范围及程序 第五条下列重大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 (一)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葛新局公司、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意见和措施。 (二)本单位工作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三)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实施; (四)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范围内人员的任免和奖惩; (五)大额资金使用,一次性投入、额度较大的设备采购; (六)重大事件和紧急情况的研究处理; (七)涉及到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实施方案;

(八)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的重要请示和报告; (九)本单位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 第六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应当采取厂党支部会或者总经理办公会形式研究决定。 第七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咨询论证。有关部室对重大事项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决策目标和方案,并报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提请主要领导决定是否上会; (二)会前通知。厂主要领导决定上会后,由综合办公室负责通知其他领导班子成员; (三)充分讨论。会议由厂主要领导主持,并安排足够的时间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因故未能到会的厂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可以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四)事项表决。会议由主持人视讨论情况决定是否进入表决程序,表决可采取口头、举手或者投票的形式; (五)作出决策。对由厂党支部决定的事项,实行民主集中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对由总经理办公会决定的事项,经充分讨论后,由总经理做出决定; (六)记录存查。综合办公室负责记录“重大事项决策会议纪要”内容以备存查。 第八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做出后,有关部室应当按照决策的要求及时组织实施,并将决策实施过程中的社会效果等信息及时反馈给综合办公室,由综合办公室整理后报厂领导班子成员。 第三章责任和监督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管理制度

太阳神大酒店“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管理制度(试行) 1 总则 1.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以下简称“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要求,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国务院国资委、神华宁煤集团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凡属酒店“三重一大”的问题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1.3 酒店党政领导班子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觉悟。 1.4 酒店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防止造成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2 决策的原则 2.1 坚持依法决策。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党内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相关规定,保证决策内容和程序合法合规。必要时,应邀请法律顾问、业内专家把关。 2.2 坚持科学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决策的前期调研论证和综合评估,有效防范决策风险,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对涉及专业性强的重大

决策,应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 2.3 坚持集体决策。根据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集体讨论和表决,避免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党政主要领导应充分听取与会人员意见后再作发言,以免影响或干扰其他人员的思路。 2.4 坚持民主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发挥每个参与决策人员的作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3 决策范围 3.1 重大事项决策包括以下主要事项: 3.1.1 酒店的发展思路、经营方针、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 大战略管理事项。 3.1.2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企业年度工作报告,财务预算、决算,从事高风险经营,以及内部机构设置、职能调整等重大生产经营管理事项。。 3.1.3薪酬分配,以及涉及职工重大切身利益等重大利益调配事项。 3.1.4其他有关企业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事项。 3.2 重要干部任免包括以下主要事项: 3.2.1 对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交流调整。 3.2.2 酒店中层后备干部的管理、向公司推荐处级后备干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第四节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一、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 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 1 、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有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因此,各级政策执行机构要努力运用各种手段,宣传政策的意义、目标,实施政策的方法和步骤。 2 、政策的分解 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 1 )客观性原则。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积极可靠,排除臆断;计划的各项指标,不保守也不冒进:既不是唾手可得的,也不是经过努力仍然高不可攀的;对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含糊笼统。 ( 2 )适应性原则。编制的计划要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 ( 3 )全面性原则。编制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切忌顾此失彼。计划前后衔接、轻重缓急有层次,不同管理层次的计划各有侧重。 ( 4 )一致性原则。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以增强组织上的统一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3 、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预算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算落实了经费。必要的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技术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是政策执行的物质手段。只有具备了必不可少的设备条件,政策执行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4 、组织准备

重大事项决策管理制度

重大事项决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确保公司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即公司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事项、重大项目安排事项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第3条决策原则 1.凡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公司高层领导集体作出决定。 2.坚持依法决策,遵循国家法律以及公司相关规定,保证各项决策合法合规。 3.坚持规范决策,公司高层领导要按照议事程序和各自职责、权限进行决策。 第二章“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内容 第4条重大决策事项 重大决策事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项目。 1.公司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经营方针、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管理事项。 2.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工作报告、财务计划、预算、决算等重大生产经营管理事项。 3.公司改制、兼并、重组、破产或者变更、投资参股、产权转让等重大资本运营管理事项。

4.公司资产损失核销、资产处置(资产出售、出借、出租、顶账等)、产权变动、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缴纳国家税费等重大资产(产权)管理事项。 5.公司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福利待遇、招工减员、“五险一金”缴纳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6.公司员工年度考核及奖惩的有关事宜。 7.公司重大安全、质量等事故及突发性事件的调查处理。 8.公司内部机构设置、部门职能调整方案及重要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的制定和修改, 9.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等重要问题。 10.对公司违纪人员的处理。 11.企业向上级请示、报告的重大事项。 12.其他有关公司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事项。 13.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应该集体决策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5条重要人事任免事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项目。 1.公司后备干部的推荐、管理。 2.公司向上级组织推荐的后备干部人选。 3.公司部门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包括重大项目负责人)的任免、聘用(解聘)、奖惩等。 4.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的考核、推荐、晋级、聘用(解聘)、奖惩等。 5.公司有业务处置权岗位或重要管理岗位的人员调整。 6.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应该集体决策的其他重要的人事任免事项。

关于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关于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紧急重大事项的管理工作,确保局领导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妥善处置紧急重大事项,避免工作失误,特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使人人明确责任,保证安全,以下是我能网WTT 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关于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供大家参考! 关于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20xx年5月22日,我市转发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海府办 [20xx]117号文,以下简称《通知》)后,全市各有关单位认真按《通知》要求尽职尽责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为我市及时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个别单位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报告不及时等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及时、准确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以及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按市领导要求现就进一步完善有关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通知如下: 一、明确报告责任主体。突发公共事件坚持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所属的区级政府、市行政主管部门均为信息报告的责任主

体,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有责任及时向市政府和省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并同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今后,凡发生重要事件,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分管副市长,必要时要及时报告市长。同时,市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市政府值班室接到报告后,要及时向市政府秘书长汇报,以便及时有效处理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遇特殊情况,可直接向省政府报告,同时报市政府。 二、明确报告时限。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所属区级政府、市行政主管部门应立即向市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 小时。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 小时。对于个别情况特殊确实难以在发生后2 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区级政府、市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事件报告后2 小时内报至市政府,并说明具体原因。 三、明确报告渠道。各区、各单位通过市党政办公网向市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有条件的同时报告音视频信息。紧急情况下,可先通过电话口头报告或以短信、传真形式报告。涉密信息的报送遵守相关规定。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人或授权专人要与市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市政府值班室保持密切联络,及时、主动报告有关情况。其他级别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机构也应设信息报告人员,具体负责对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报告。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方式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方式分析 本文首先列举了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八种方式,并对每一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优化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完善相关制度,为公民参与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构筑公民文化,提升公民参与的能力;扩大公民参与限度,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强有力的合作关系;解决伴生性问题,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决策的有序进行。 标签:公民参与;参与方式;优化选择 一、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方式分析及特点 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公民的参与方式也随之呈现多样化。可以归纳为八种方式: 1、关键公民接触法 是指公共管理者向相关公民中的“关键人物”了解情况,征询意见,通常是通过召开小型会议、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效率较高,参与范围小,信息沟通点集中,几乎不需要专业性技术,并且对于管理者来说,参与成本低,几乎不需要分享决策影响权。缺点主要表现在,参与对象大多是社会上的少数精英,有可能代表某一利益集团的利益,也有可能脱离广大公众。所以,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求管理者不要局限于特定的关键人物,可以从多个领域寻找一些代表不同利益的候选人。 2、公民调查 公民调查是指政府一般通过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公民了解有关政策议题的信息或对某些政策决策的态度或建议。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接受调查的公民范围广,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出公民的利益要求。缺点是公民在回答问卷问题时,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公民的意见有所保留,且公民的答案一般都不稳定,缺乏对长远利益或者整体利益的考虑。并且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在问题设计上,可能并不能将有关政策议题的全部问题罗列出来,在调查项目上有一定的缺乏。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公共管理者最好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调查,即借助和使用对相关政策有关的或者有所研究的人员进行调查,这样更具有专业性。 3、公开听证方式 所谓公开听证是指政府部门在做出涉及公众或者公民利益的公共决策时,以召开公开会议的形式听取利益关系人、社会各方及有关专家的意见,从而最大程度的代表公民和各方利益的利益。这种方式现在已经被政府广泛的应用,例如郑州政府主持召开的“地铁票价”听证会和“水价调整”听证会。这种方式的特点主要

“三重大”事项决策管理制度

“三重大”事项决策管理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有效避免“一言堂”、“一支笔”现象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即公司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事项、重大项目安排事项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第3条决策原则 1.凡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公司高层领导集体作出决定。 2.坚持依法决策,遵循国家法律以及公司相关规定,保证各项决策合法合规。 3.坚持规范决策,公司高层领导要按照议事程序和各自职责、权限进行决策。 第2章“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内容 第4条重大决策事项 重大决策事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项目。 1.公司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经营方针、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管理事项。 2.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工作报告、财务计划、预算、决算等重大生产经营管理事 项。 3.公司改制、兼并、重组、破产或者变更、投资参股、产权转让等重大资本运营管理 事项。 4.公司资产损失核销、资产处置(资产出售、出借、出租、顶账等)、产权变动、利 润分配和弥补亏损、缴纳国家税费等重大资产(产权)管理事项。 5.公司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福利待遇、招工减员、“五险一金”缴纳等涉及职工切 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6.公司员工年度考核及奖惩的有关事宜。 7.公司重大安全、质量等事故及突发性事件的调查处理。 8.公司内部机构设置、部门职能调整方案及重要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的制定和修改, 9.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等重要问题。 10.对公司违纪人员的处理。 11.企业向上级请示、报告的重大事项。 12.其他有关公司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事项。 13.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应该集体决策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5条重要人事任免事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项目。 1.公司后备干部的推荐、管理。 2.公司向上级组织推荐的后备干部人选。 3.公司部门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包括重大项目负责人)的任免、聘用(解聘)、奖 惩等。 4.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的考核、推荐、晋级、聘用(解聘)、奖惩等。 5.公司有业务处置权岗位或重要管理岗位的人员调整。 6.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应该集体决策的其他重要的人事任免事项。 第6条重大项目安排事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项目。

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局实行党组班子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一、决策的形式和规则 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是党组会议。根据会议内容或需要,党组会议可邀请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列席。 二、决策的范围和内容 1、讨论和研究中央、省、市、县和上级人事部门的指示、决议和决定贯彻落实事项。 2、讨论和决定本局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事项。 3、讨论和决定局各科室、中心负责人的配备、任免、考察、培养等事项。 4、讨论和决定本局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经费开支等事项。

5、讨论和决定局各科室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6、党组认为有必要提交讨论和研究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确定决策议题的原则和程序 1、党组会议讨论的决策,必须符合上述规定的范围和内容。 2、凡须提交党组会议的讨论事项,事先向党组书记或分管领导汇报,由书记审定同意后列入议题,再提交党组会议讨论。对需决策事项事先要作充分准备,并拟定提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供讨论参考。 3、未经党组书记审定同意和未作充分准备的议题,不列入党组会讨论和研究。 四、决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召集和主持,也可委托副书记召集和主持。讨论问题时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实行民主集中制。 2、议题内容由会议主持人提出或指定专人汇报。决策议题应逐项汇报、讨论,一事一议,事事有结论。

3、在充分讨论和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会议主持人应综合讨论情况,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并作出相应的决定。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慎重考虑;对问题的看法或意见差距较大时,应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或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或将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请求裁决,但必须议而有决,决而必行。 4、对重大决策应认真作好记录,并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严禁对外泄露会议讨论经过。 五、决策的实施检查 1、党组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由党组书记或会议主持人指定分管领导和有关科室进行贯彻落实,并做好检查、督办工作。 2、重大决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应及时沟通情况,并积极主动妥善处理;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党组书记或分管领导汇报,提请党组会议专题讨论。 3、凡按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工作任务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应受上级领导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三个必须【--区工商联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三个必须【**区工商联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区工商联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和监督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行为,提高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单位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应当坚持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和效率性。 第四条办公室负责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五条下列重大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 (一)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计划和措施; (二)全单位工作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三)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实施; (四)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范围内人员的任免和奖惩; (五)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六)一次性投入、额度较大的设备采购; (七)重大事件和紧急情况的研究处理; (八)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的重要请示和报告; 第六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采取党组会议或者主席办公会形式研究决定。 第七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咨询论证。有关单位对重大事项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决策目标和方案,方可提请主席或书记决定是否上会; (二)会前通报。主席或党组书记决定上会后,由办公室负责通报其他党组成员; (三)提前通知。办公室应当提前2个工作日将会议通知(含议题及有关材料)书面送达党组成员; (四)充分讨论。会议由党组书记主持,并安排足够的时间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因故未能到会的党组成员的意见,可以用书面形式在会

上表达; (五)事项表决。会议由主持人视讨论情况决定是否进入表决程序,表决可采取口头、举手或者投票的形式; (六)作出决策。对由单位决定的事项,实行民主集中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 对由党组会议决定的事项,经充分讨论后,由党组书记做出决定; (七)形成纪要。办公室负责形成“重大事项决策会议纪要”,并独立编号。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应当在会议纪要中单独列明。 第八条党组会议和主席办公会的会议记录由办公室负责整理,需要印发的,报主席或党组书记审定签发。 第九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做出后,本系统相关单位应当按照决策的要求及时组织实施,并将决策实施过程中的社会效果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办公室,由办公室整理后报党组成员。 第十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公共决策的公共性与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的公共性与公民参与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日益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政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参与公共决策要受到公共决策体制、决策渠道、决策法制、决策意识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制约因素,扩大公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从而促进公共决策的有效执行。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决策者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并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合理化而进行的决策活动。其实质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对社会价值的重新分配、有效分配、合理分配、公平分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公民个人或公民团体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参与公共事务、影响和推动包括政治系统中的各种决策的活动和行为。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是党对“推动什么样的政治参与,怎样推动政治参与”这一时代命题的科学回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从某种义上讲,对切身利益的密切关注是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最直接的动因。然而,在现实中,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不是仅有参与的愿望和要求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政治制度,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积极寻求对策设计,化解制约因素,以扩大公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 一、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已日益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政治现象,不断扩大和完善公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公民参与有助于公共决策的发现和确认公共决策过程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是决策问题的发现和确认,在这一过程中,公民的广泛参与是实现决策最关键的因素。保证获取政策问题确认时所必需的充分、准确的信息。社会公众参与可以改善大多数决策者只能了解到数量有限的信息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传递过程中被“改变”的情况。具体有两方面的表现:(1)社会公众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最了解情况,传达的信息最全面、最真实;(2)社会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直接与决策者交流,从而为政府或决策者提取信息提供了一条捷径。某一社会问题要成为政策问题,首先得进入公众议程,而后进入正式议程,最后才形成政策问题。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将进入公众议程的社会问题尽快提交政府使之成为正式议程,这是政策问题确认的关键。在公众广泛意见之后政府达成的有效协议能够更有效的适应公共政策制定的需要,从而满足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二)公民参与决策过程有助于推动政策的顺利执行社会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社会公众参与扩大了决策资源的提取范围,增强了政治体系的利益整合功能,因此公共政策能够反映最大多数人的意志,能更好地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从而增加社会公众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从社会心理方面来说,公众参与决策满足了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心理需要,增强了他们的政治功效感、影响感和尊严感等。社会公众参与决策,可以使公共政策更易于被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同。这种认同感进而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减少政府推进政策执行的成本投入。社会公众参与决策对于提高政策执行效力,也是功不可没。公众参与使社会公众对政策合法性确认不疑,对政府的信任感大大提高,从而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推动政策的执行,大大提高了政策的执行效力。(三)公民参与有利于实现决策体系的合法性基础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是政治统治依据的传统或公认的准则,而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支持。在一定意义上,公众参与是以公众对现存政策体系合法性的基本认同为前提的,本质上就是公众通过合法的参与途径向决策体系表达自身利益要求以影响政策体系的公共政策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公众已经在一定意义上直接或间接地同意和认可了政策体系的权威,并且直接显示出了公众的政策倾向,而这种政策倾向则是政策体系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显然,如果没有公众的参与,就没有公众对政策体系及其政策方案的同意与认可,合法的政策体系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政策体系合法性的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确认了公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性,增强了公众的利益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增强对政策体系的认同感,增强政策体系权威的合法性。二、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阻碍因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公民在公共决策参与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对公共决策的参与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公民参与体制保证不健全 公民的有效参与公共决策需要具体参与制度和程序的保障,只有在制度和程序上同时有保证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有效进行。中国虽然已经有自己的一套政治参与制度,但是公民参与方面的制度

重大事项决策制度

重大事项决策制度 为推进乡党委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重大事项的范围 1、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作目标; 2、乡镇经济和社会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及其它政策措施的出台; 3、乡党委管理的干部的调整、选拔任用,党内表彰和党员干部奖惩; 4、重要行政执法行为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5、乡镇年度财政预算报告及其执行情况; 6、重要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重要物资的招标采购、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及大额资金使用; 7、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村容整治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农村城镇化的重大措施; 8、其它事关党员群众切身利益或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重大事项决策原则 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和集体决定,坚决防止“一言堂”和“一个人说了算”。 三、重大事项决策程序 1、重大事项决策必须通过乡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必要时报请上级党组织确定。研讨重大事项必须

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应到会人员到会方能举行,分管领导必须参加。 2、提请党委会(联席会)研讨的重大事项,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会议议题应提前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通报,乡党委书记决定是否上会,不得搞临时动议;需要相关资料的,应由分管领导提前准备;分管领导要提前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或建议。 3、坚持依法行政,所有事项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4、会议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主持。讨论时,乡党委书记(乡长)不得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待听取其它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后方可表明自己的态度;因故未到会的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可用书面形式表达。 5、重大事项决策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举手、投票等形式进行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超过到会人数的半数赞成为通过。 6、如对重大问题发生争论,意见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按多数人的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做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议。如仍不能作出决定,应将争议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7、重大事项一经决策,所有成员都必须坚决执行,如对决策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可以提请下次会议复议,也可以向上级党组织反映,但在没有作出新的决定之前,必须执行原来的决议,并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

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1 公共政策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2.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3.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MichaelS.Scott)和彼德G.W.基思(PeterG.W.Keen)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4.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 公共性社会问题。 5.公共政策时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6.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物,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形式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 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8.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有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他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 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10—15人)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 集体判断。 9.决策支持系统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 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机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 机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C),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倾斜性D.系统性 2.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A),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权力B.利益C.关系D.制度 3.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B)”.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不闻不问B.公事公办C.退避三舍D.积极介入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D)提出并使用的。 A.贝塔朗菲B.麦克纳马拉C.美国国防部D.兰德公司 5.公共利益是公众(A)的资源和条件。 A.共享B.共同拥有C.共同创造D.独享 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B)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C.温和性D.权威性

乡镇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乡镇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一、镇决定重大事项,严格遵守“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程序,实行集体议事,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集体议事和会议决定。重大事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涉及本镇工作发展目标的重大事项; (二)本镇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三)本镇政策措施; (四)规模和费用较大的开支项目; (五)对工作开展指导性强的规范性文件制发; (六)其他人事工作重大事项。 二、凡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的会议,须有半数以上领导成员到会方可举行,其中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成员必须到会。 三、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的程序: (一)咨询论证。职能科室对重大事项要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议题,并报分管领导同意,方可提请上会。 (二)会前协调。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的会议不得搞临时会议。议题应在相关领导成员之间进行会前协调,然后由党委书记决定是否上会。 (三)准备材料。按规定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准备规范化的上会材料。 (四)提前通知。会议通知(含议题及有关资料)须至少提前2个工作日书面送达应到会人员,并履行签收手续。确实无法书面送达的,用电话或其他形式通知。 (五)充分讨论。会议由党委书记主持,先由分管领导或有关科室负责人向会议说明有关情况,然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讨论中班子成员应表明赞同或不赞同意见。

(六)做出决定。党委书记在听取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七)形成纪要。会议须形成“重大事项会议纪要”。按照有关规定,重大事项决定在机关进行通报。 (八)重大事项(除保密外)决定后在本机关内部进行公示。四、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集体议事及会议决定的,领导成员可临时处置,事后应及时向领导班子及党委书记报告。

集团公司重大事项决策实施细则

集团公司重大事项决策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党委会议事规则》、《经理会议事规则》和《贯彻落实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完善集体决策机制,提高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质量和水平,促进集团公司依法经营管理,明确责权,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运营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重大事项决策必须坚持“会前充分酝酿、多方论证,会上集体讨论、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的原则。 第三条重大决策的类别 (一)贯彻执行类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决议、决定的主要措施; 2、贯彻执行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措施,上级领导的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以及集团公司党委会、董事会决定的主要措施、重要决议、及所议定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 (二)发展战略、规划、计划类 1、发展战略、规划; 2、年度综合计划,年度重点工作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

大事项; 3、体制改革、生产能力布局及其调整方案; 4、管理创新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与推广方案。 (三)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类 1、公司章程和重要规章制度的审定; 2、管理的基本流程及其重大调整方案; 3、公司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及重大调整方案。 (四)组织人事类 1、派往所属各单位的出资人代表、董事、监事的任免、更换、考核、奖惩等的建议; 2、公司薪酬福利及绩效考核、评价、奖惩方案; 3、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薪酬、绩效考核、评价、奖惩方案; 4、所属单位薪酬绩效管理方案及工资、人工成本总额控制方案。 (五)财经类 1、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增减资本金方案; 2、融资计划和方案,大额资金的支付和内部大额资金的调度; 3、贷款担保、履约担保等重大担保事项; 4、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重要长期资产的

幼儿园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唐山市第五幼儿园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和监督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行为,提高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第二条我园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第三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应当坚持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和效率性。 第四条第四条园长负责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下列重大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 第六条(一)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工作的计划和措施; 第七条(二)全局工作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第八条(三)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实施; 第九条(四)教职工人事管理权限范围内人员的任免和奖惩; 第十条(五)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第十一条(六)一次性投入、额度较大的设备采购; 第十二条(七)重大事件和紧急情况的研究处理; 第十三条(八)涉及到办学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实施方案; 第十四条(九)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的重要请示和报告; 第十五条(十)其它对幼儿园发展有深远影响或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需要决策的重大事项。 第十六条第六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应当采取班子成员办公会形式研究决定。 第十七条第七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第十八条(一)咨询论证。有关部门对重大事项要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决策目标和方案,并报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提请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上会; 第十九条(二)会前通报。我园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决定上会后,由办公室负责通报其他领导班子成员; 第二十条(三)充分讨论。会议由班子主要负责人主持,并安排足够的时间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因故未能到会的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可以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第二十一条(四)事项表决。会议由主持人视讨论情况决定是否进入表决程序,表决可采取口头、举手或者投票的形式; 第二十二条(五)作出决策。对由班子成员办公会决定的事项,经充分讨论后,由园长做出决定; 第二十三条(七)形成纪要。办公室负责形成“重大事项决策会议纪要”,并独立编号。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应当在会议纪要中单独列明。 第二十四条第八条班子成员办公会议记录由办公室负责整理,需要印发的,报园长审定签发。 第二十五条第九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做出后,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决策的要求及时组织实施,并将决策实施过程中的社会效果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办公室,由办公室整理后报领导班子成员。 第二十六条 唐山市第五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