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

第十一章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
第十一章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

第十一章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

正确理解文学艺术的旅游功能,了解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充分体会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在旅游活动中的价值体现,基本掌握开发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一般原则和形式。

基本内容

●文学艺术的旅游意义与特点

宣扬景物,旅游审美,提高导游素质;广泛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渗透性与曼活性。

●文学艺术彤式概观

游记、风景诗词、楹联、题刻、影视、戏凿、书法、绘画。

●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原则、开发形式。

旅游主要地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而从其本质上说,则“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沈祖祥),由此可见,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确切地说,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借助游客的旅游活动,不同地域的文化得以传播,进而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学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化的形式,诸如游记散文、诗词、小说、楹联、神话传说以及戏剧、音乐、电影、绘画、书法等,不仅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独有的功效,或提高景物的观赏价值,或增加趣味,启迪游兴,或直接成为观赏的对象,文学艺术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旅游功能与特点

一、旅游功能

文学是一种杜会意识形态,是客观物质世界与心灵精神层面“心物交融”的结果。中国文学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旅游最让人贴近大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完善和谐与统一;旅游也最能激荡起作家的情怀,促使他们以文学特有的形式描摹自然山水之秀美,抒发羁旅游人之情思,其高远的审美意境,和独特的艺术表现也使作家所到之处的旅游观赏价值倍增。"山水借文章以屁,文章也凭山水以传"(引自《旅游学刊》l994年第6期第36页),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这句话,十分形象同时也非常精辟地道出文学与旅游的互为依托,相得益彰的关系。

文学艺术的旅游功能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文学艺术引致旅游资源的产生

我们知道,天下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大都依赖其"先天"的优势,毫无疑问地成为旅游的热点。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少普通平凡的景观,,由于文学作品的描绘,渲染,同样也能“景以文名”,“景以文生”。

大凡读过《桃花源记》的人,在惊叹陶渊明的构思神奇之余,无不向往其中的恬淡、亲融、和睦的理想生活。于是湖南省桃源县巧借"桃源"二字,人工建造"桃花源",尽现作品所描绘之情景,对《桃花源记》做了完美的诠释,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处新的旅游胜地,尽管后来有学者著文论证,湘西近年开发的武陵源风景区才是真正的桃花源。无独有偶,苏东坡当年贬居黄州(今黄冈县)时,常在黄州的赤壁游憩,此地断崖临江,形势险要,引起诗人的兴致,写下千古杰作《赤壁赋》,黄州赤壁因此名闻遐迩,被人称为"湖北赤壁之冠"。清人汪煦有诗云:"不是当年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原来真正的三国赤壁大战发生于湖北蒲圻

县赤壁。人们只好将它叫做"武赤壁",与黄州的"文赤壁"相区,可见苏轼的作品影响之大。

曹雪芹的《红楼梦》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典之作,其深刻久远的影响力渗透到旅游活动中,北京、上海相继建造"大观囝"河北正定建起"荣宁街"。北京的恭王府甚至被人看作是《红楼梦》的创作蓝本,与大观园等同。姑且不作真假事实的论断,仅就以上景点旅游业的繁荣程度,便足以说明文学之于旅游的独特功效。

我国旅游界推出的大型旅游项目--=国游.就是以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为创作灵感,开发设计出来的,其中包括、湖北直到江苏、浙江数省,旅游景点多达数十个。《三国演义》不仅为我国人民所熟知,在海外,也有较高的知名度,精明的日本企业家甚至从中总结出了经营之道。如此广泛深入的影响,使得三国游拥有良好的背景与坚实的基础,此项目的开发无疑是有益的,有效的。

因为某部文学名著或某种艺术形式而形成的盛大节日,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交流,可观的旅游收益,是对文学与旅游关系的最好印证。诸如意大利的木偶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维也纳的国际音乐节、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评选活动、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莫斯科电影节等。节日期间,游客如潮,城市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创汇甚为可观。

(二)文学艺术具有旅游审美的功能

旅游的美学本质是和谐,主要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旅游导向于主客体之间对立的统一,导向于天人台一以及人际关系的和睦亲善",(《旅游美学》庄志民著,上海三联书店)。旅游者最根本的出游动机,从总体上说,也是为了在和谐的审美关系中,得到人性的抚慰和心灵的小憩,感受回归大自然的舒畅。l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就曾说到,只有回到大自然才是幸福的源泉。中国古代老庄的自然哲学、美学,同样主张人与宇宙精神的沟通,置身自然,领悟天地万物问的无限自由。

历代文人雅士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审美水平,使得他们的旅游活动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审美渴求,并通过文学作品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创造出或清丽淡雅,或雄浑博大,或幽深邈远的审美意境。其特有的审美情趣对后人的旅游观赏活动影响至深。一方面,可以启发游人的想象,催化游人的情感,增加游兴}另一方面,唤醒游人的审美习惯,充分体味"物我感应"之神奇。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文学艺术审美功能向旅游审美功能的完美转换,换句话说,旅游的审美功能只有借助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才得以充分的体现。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对于潭鱼有这样的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同乐。"鱼儿离不开水,偏偏作者在这里只关注潭中的鱼,其描写手法虚实互映,却不乏动人心灵之情趣。短短几句描写鲜明地体现出古代中国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分彼此,这也正是现今旅游者神往并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作者高超的审美水平不仅赋予潭中游鱼以灵性,更把鱼乐与人乐,主观情志与客观环境融为一体。游人至此,鉴赏景观的同时体睐文字的内在意蕴,既提高了鉴赏能力,又增加了观赏对象的审美情趣,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升华,最终游人的美感得到加强,达到了旅游的审美目的。

(三)文学艺术修养成为导游人员的必备素质

导游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引导游览的作用。关于"引导"有两个层面的理解,其一,是指旅游线路的设汁和时间的具体安排,科学性、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将

景点的观赏价值大小,景点量的多少,以及时间安排的合理化等方面做综合考虑,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实际收获。其二,是指导游有义务、有责任引导游客在游历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阅历,这是对从事导游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要达到这一日的,必须加强导游人员的文学艺术修养。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学士遍访祖国名山大川,众多风景名胜不仅留下他们的足迹,也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名人趣事。这些故事因名人而流传,风景名胜也因此以名人故事和诗人咏赞而名扬四海,吸引天下如云的游客游览、观赏、感慨、兴怀。我国旅游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浓重的文学色彩,要求导游人员能将游客视而不见,视而难见,见而不知,知而不透的奇闻趣事,历史佳话及其文化背景,结合文学语言,娓娓道来,让游客在观赏景物的同时,深入了解观赏客体以外的丰厚内容。这样,既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旅游兴趣,还兼有驱除旅途劳顿之功效。比如在西安汉、唐皇宫遗址.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无非是那些残垣断壁,有位导游竞能信手拈来有关的典故、诗文、绘画,滔滔不绝讲述个把小时,其知识积累之丰富,表达之到值让人赞叹。由此可见,与景点有关的基本常识、知识、传说、轶闻趣事等,应该是导游具备的基本文化修养。

二、特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文学艺术与其它旅游资源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文学艺术广泛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众所周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在广泛搜集民歌的基础上汇总而成的。之后,进入了文学创作的自觉时代,表现生活,反映时代成为文人肩负的重要使命,文学艺术形式也随之多样化'神话、传说、小说、游记、散文、戏曲、电影、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塑等争相妍斗奇,共同演绎着生活的平凡琐事,诠释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文学艺术内容上的接近生活,更能引起群众钓心灵若鸣,使之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接受;文学艺术形式上的多姿多彩,满足了不同群众类别的欣赏味。就戏剧而言,比如我国北方的京剧、豫剧、秦腔,南方的沪剧、川戏等都形成了各自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多种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使文学艺术具有了长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其它旅游资源所无法比拟的。

(二)文学艺术渗透在其它旅游资源之中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仅可以独立存在,而且更能渗透于其它旅游资源之中,赋予各类旅游资源更多的人文色彩。这种渗透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其一,可视性。即文学艺术内容以看得见,摸得着,具体直观的形式出现在其它旅游资源当中。例如楹联、匾额、书画、题刻等历来是我国建筑中的点睛之笔,其中的内容或以高度精辟的语言描摹名景名胜,或以工整对仗的词句表现爱憎好恶,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这类文学艺术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戏剧等,极富感染力,在导游中被认为是神来之笔,常常用来作为绝好的导游材料。

其二,可感性。指的是文学艺术以它长久以来潜移默化、深人人心的艺术魅力,激发起游人的旅游热望.并在宴地游览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将作品与实物两相对照,通过体味、体会,在比较中达到交融,在交融中状得审美感受的升华。这些文学艺术杰作由于看似"无形",因而免遭风月侵蚀,随着岁月的推进,就如同陈年佳酿,愈久弥醇,愈久弥香,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所不具备的。

可以说,"义以景生,景以文名"这八个字是对文学艺术与其它旅游资源关系的精辟概括。

(三)文学艺术用于旅游的灵活性

一般地,我们提到旅游资源,大都指那些受唰问、空间限制而固定存在的资源要素,比如山川河流,文物古迹,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等,都属于此类。这些旅游资源的利用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人们必须首先经过旅途的跋涉,然后才可以达到观赏、游览的目的。

相比较而言.文学艺术的利用则灵便得多。它不受时空限制,可根据需要随意移动,无论其本身足静态还足动态,无论其形式是电影、电视,还是书法、绘画,都可通过出版发行,巡回演出等方式,同时为不同地区的游客共享。因此也才有了"卧游"之说。"卧游"相对"旅游"而言。

它既无羁旅孤寂之忧,更无旅途劳顿之苦,只需调动平日积累的经验,在阅读、收看书本资料的同时,任凭思想驰骋,心绪飞荡.便可同样获得旅游之乐。"卧游"对于那些暂时没有出游条件的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难得的旅游情感体验。

第二节旅游文学艺术形式概观

文学艺术自其产生之日起,发展至今,其形式早已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从文学艺术与旅游的关系方面来考察,我们着重对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影视戏曲、书法绘画加以讨论。

一、游记

《论语·先进第十一》记载:"奠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我国游记散文的最早发端,它真实记录r一次春游活动。游记作品于东晋南朝正式产生,历经唐、宋、明、清乃皇近代,涌现出许多游记散文大家,其创作手法日臻纯熟。

自古至今的游记作品,女娲同一幅幅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画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阔而又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美。山峦之险怪、旺河之流畅、湖泊之娴雅、瀑布之壮观、冰川之峻峭、星空之神秘、草原之宏阔、森林之静穆、动物之灵性、民风之淳厚、林林总总,无不在作家的笔端争奇斗艳,尽显自然美。优秀的游记作品,诸如陆游的《入蜀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不仅能让人直接感受到摄人魂魄的美,而且还会使旅游者在潜移默化中茬到美的陶冶,提高旅游审美能力。至于那些富含哲理的游记散文,更能给人以奠大的人生启迪。孔子观水日:"逝者如斯大l不舍昼夜l"(《论语·子罕》),并由此说出至高哲理的话来:"知者乐水,伫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在这里,显然孔子是从水的各种物理状态巾得到启示,将观水与探索人生的种种美德联系起来。

苏轼的《前赤壁赋》堪称游记散文之绝唱。"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绯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秋江秋月秋夜的美景欣赏,烘托了作者的怡然之乐。假若作家只单纯写"游"与"乐",则为平庸之作,《前赤壁赋》的妙笔生花之处在于作者乐极之悲。感叹人生短暂之后的一番哲理般的议论:"盖将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回归自然,拥抱自然,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给游人以至

深的影响。《前赤壁赋》的文学价值、旅游价值极高,文、武赤壁之分就是最好的印证。

再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描写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宴集盛况之后,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情怀:"每览昔人感兴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悲夫!"作者对生生死死的自然规律发出无限慨叹。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以其高远的意境被千古传诵,作者在描摹岳阳楼名胜风景和文人骚客睹物兴怀的不同感受之后,转而探求古代仁人之襟怀,借以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其中"先大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激励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先国后己的千古座右铭。《古文观止》因此极力推崇到:"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发而为文章,非先生其孰能之!"《岳阳楼记》称得上是一篇警世之作。

《徐霞客游记》的成就不只在于文学方面,它还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地理著作。其中详尽记录有作者所到之地的民俗风情、名胜物产和地理概貌,游人从中可尽情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饱览祖国的壮美河山,在丰富阅历、增长知识的同时,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我们常说:文以景生,景以文名,景、文互传。这一点,在游记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问世,使永州的西山、钴饵潭、袁家渴、石城山等流芳百世;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使滁州琅琊山家喻户晓;苏轼的《赤壁赋》让黄州赤壁的名声远在蒲圻赤壁之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使得湖南的桃源县占尽天时地利之优势;王勃的《滕王阁序》让南昌的滕王阁身价百倍,而由同一个滕王在四川阆中造的膝王阁.却难以有人问津。凡此种种之阴差阳错,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景区一经著名文人的撰文张扬,便会身价百倍。从此鸭变为白天鹅,自然景观在这一过程中的价值转换,从另一个角度为旅游文化、人文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涉及内容较广,非本章范围所能及,故暂且不做讨论。但无论如何,浩如烟海的我国游记作品之于发展现代旅游的"滋补"作用,值得潜心深入地研究。

二、风景诗词

风景诗词也叫旅游诗词,是指那些反映旅游生活的诗词。风景诗词由于语言简洁凝练,含蓄而有韵律,既能点出景物的精华,又能深化景物内涵。写景抒情,景情相融,耐人寻味,易被旅游者传诵。因而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文以景生,景以文名"的哲理。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绝句,对长江三峡美景作了生动地描绘:"朝辞白帝彩云间(写白帝城地势高人云霄及朝霞美景)。千罩江陵一日还(写江水湍急的险景),两岸猿声啼不住(写动植物景观),轻舟已过万重 (层峦叠嶂的壮观山景)"。在《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李白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佳句,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长江下游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描绘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平原广阔,水天相连,一望茫栅9景象。在《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又描写长江下游天门山胜景及江面宽阔,白帆点点,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当人们游览长江时,如能联系这些诗文,无疑会加深对长江甲下游风光的领略。袁牧在《漓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导学案

湘南中学高三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姓名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总序第个学案课型:新授课编写人: 邓志春审核人:谭美鹏 编写时间 :20XX年6 月 9 日授课时间 : 2013 年 6 月日【基础知识梳理】 二.旅游资源

【疑难突破】 一.旅游活动的确定方法 (1)旅游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很多,如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交通商贸活动、家庭休闲活动、日常休闲活动等,但唯有旅游活动以异地性(离开常住地)为基本特征,具备异地性特征的活动为旅游活动,否则就不是旅游活动。 (2)旅游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 旅游活动是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而离开常住地的活动,而人口迁移(如长期移民、短期流动工人、难民等)、游牧活动、流浪活动等尽管也具有异地性特征,但其活动目的不在于娱乐和消遣,故不属于旅游活动。 (3)旅游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和旅游活动都是人们离开常住地的活动,但人口迁移常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而旅游活动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 (4)旅游活动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 旅游活动是消费活动,但它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是人们满足了生存需求和基本发展需求之后的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二.各种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深化探究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

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课堂训练】 1.读以下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四幅图中,C图从旅游 资源分类上属于 ________________;从旅 游资源的特性上,它区别 于其他三幅图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也有一处著名的类似于C资源的景观,名叫_____________。 (2)从旅游资源的分类上看,A图属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景观类;B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景观类;C图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D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 (3)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四幅图都具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黄河水系图(图1)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 (1)图中A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 B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的描述,黄河壶口瀑 布什么季节出现此景观?为什么? (3)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 布的形成原因。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体验北京·感受奥运”是20XX年 北京旅游局提出的口号。奥运期间,北京市旅游局向海外市场推出了奥运产品,让更多游客感受到了奥运之年的北京。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北京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60万人次。 (1)北京奥运期间,有大批的非运动员游客来观看奥运会,游览中国,体验北京的胡同文化及各种民俗活动。这反映了现代旅游的特点是: 旅游主体的_________;旅游空间的_______;旅游形式的________;旅游目的的________。 (2)为满足许多外国游客的要求,北京市老城区现已准备了一批以“四合院”为主的“家庭旅馆”。这体现了旅游活动“六要素”中的“_________”。 (3)奥运期间,许多外国游客要游览长城,体验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境,从旅游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 《第一节~第三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活动的萌芽期是()时期。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近代 2、“旅游”的诸种定义中最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定义是()。 A、交往定义 B、目的定义 C、流动定义 D、艾斯特定义 3、()年,国务院首次确定把旅游业纳入“七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A、1979 B、1984 C、1985 D、1997 4、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创办于()年。 A、1841 B、1845 C、1857 D、1898 5、()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世界上首次团队旅游。 A、1841 B、1845 C、 1890 D、1898 6、中国第一家专业旅游机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成立于年。 A、1921 B、1923 C、1924 D、1927 7、中国第一本旅游刊物创刊于()年。 A、1923 B、1924 C、1927 D、1947 8、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国营旅行社是(),成立于()年。 A、中国国际旅行总社,1954 B、华侨服务社,1949 C、中国旅行总社,1964 D、华侨旅行社,1952 9、()年,旅游业被国家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A、1997 B、2001 C、2009 D、2011 10、关于界定旅游者的罗马会议定义出现于()。 A、1937 B、1963 C、1981 D、1979 11、世界旅游组织成立于()年,总部设在()。 A、1949,纽约 B、1947,巴黎 C、1983年,日内瓦 D、1975,马德里 12、旅游活动的客体是()。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饭店 D、旅游交通

通化旅游资源整合发展

Tourism旅游经济 1962012年12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f18663017.html, 通化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浅析 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丽娟 王延伟 摘 要:通化作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级市,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其资源状况不相符,虽然有许多不可控的外在原因,但是可以在现有资源的状况下,进行不同主题资源的整合发展,从而达到促进通化市旅游产业更快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通化 旅游 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a)-196-02 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和东北东部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下辖梅河口、集安两市,柳河、辉南、通化县三县,东昌、二道江两区和三个省级开发区。通化是医药城、葡萄酒城和钢铁城。素有“人参之乡”、 “中国中药之乡”、 “优质大米之乡”、 “葡萄酒之乡”、 “滑雪之乡”和“中国松花砚之乡”的“六乡”之美誉。通化市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截至2011年,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15处,其中4A级景区4处,3A级5处,2A级5处,A级1处。有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有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以及吉林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遗迹。2011年,通化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47.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23亿元,与旅游大市相比相对落后了一些,也与通化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符。因此,有必要对通化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找到旅游业发展滞后的原因,然后对旅游资源进行基于主题的整合,进而加速通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1 通化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 1.1 交通影响 与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较好的长春市和吉林市比,通化市的交通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因为通化处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属于边境地区,不具有地理区位优势,通化市没有客运机场,高速公路与长春、沈阳、吉林、哈尔滨、大连这样的东北中心城市还没有贯通。铁路方面,通化境内的铁路基本上都是单线铁路,运力低且速度慢。 1.2 旅游资源分布分散 通化市2/3以上的面积为山区,属长白山系。南部是鸭绿江与浑江之间的老岭山区,中部是浑江与辉发河之间的龙岗山,北部为低山丘陵区,是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势地貌。由于其地貌特点,造成通化市的旅游景点比较分散,很多景点还分布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加之交通相对闭塞的影响,游客在游览这些景点时,在路上会花去太多的时间,影响游客的旅游心情。 1.3 营销宣传缺乏整合 由于通化的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所以目前通化市旅游营销的整合性较低,各地区各自为政,旅游资源丰富的集安市和辉南县营销宣传做的比较好,集安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和辉南县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其他地区知名度相对较低,整个通化地区的旅游营销没有整合起来。 1.4 季节影响大 在通化市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自然风光景点占的比重很高,15个A级景区中,12个是自然景观,而由于通化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很多自然景点的最佳游览期为每年的5~10月份。一年大概有半年的时间不适合游玩,特别到了冬季,很多道路雪后路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5 旅游业激烈的竞争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很多地方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整个旅游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很多旅游资源存在一定的同质性。这时候交通便利,景点集中度高、景区知名度高的地区就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2 基于主题游的通化旅游资源整合 在众多制约通化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当中,有些原因是没法改 Guests/Travelers等,其下是正文,例如:Tourists are requested to note that we have breakfast at 7:00 A.M and start off at 7:40 A.M tomorrow.(各位游客,明天早晨7点吃早餐,7点40分出发。)总之,涉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更多掌握旅游英语的人才从事该领域的各项工作。掌握旅游英语的各方面语言特点,无论是对涉外旅游从业者的书面翻译水平,还是听说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任婷婷,韩芳.旅游英语的语言特色[J].商业现代化,2007(7). [2] 王君.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路径选择[J].外语学刊, 2008(5). [3] 李再侠,王淑玲.旅游景点翻译应注意的问题——也谈承德避 暑山庄景点翻译[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 [4] 袁鑫.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旅游英语翻译[J].科技信 息,2006(7).[5] 丁大刚.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8(9). [6] 朱华.英语导游听说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 [7] 范雨涛.英语旅游广告语的风格特点探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 科版),2011(2). [8] 清水伊莲.https://www.360docs.net/doc/f18663017.html,/question/[ED/OL] 2011(6).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摘要 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的类型极多并且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浅析了生态旅游的类型以及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类型浅析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录 1 绪论 (1) 2 生态旅游的概念 (2) 3 生态旅游现状 (3) 4 生态旅游的类型 (5) 4.1 陆地生态旅游 (5) 4.1.1 森林生态旅游 (5) 4.1.2 草原生态旅游 (5) 4.1.3 荒漠生态旅游 (6) 4.1.4 湿地生态旅游 (6) 4.2 水体生态旅游 (6) 4.2.1 海洋生态旅游 (6) 4.2.2 河流生态旅游 (7) 4.2.3 湖泊生态旅游 (7) 4.2.4 温泉生态旅游 (7) 4.3 人工生态旅游 (8) 4.3.1 农业生态旅游 (8) 4.3.2 城市生态旅游 (8) 4.4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8) 4.4.1 宗教生态旅游 (8) 4.4.2 民俗生态旅游 (9) 5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前景 (9) 总结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2)

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双基限时练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在被开发成为旅游资源的中山中,占有突出地位的是( ) A.花岗岩山地 B.玄武岩山地 C.砂岩地貌D.喀斯特地貌 解析我国在被开发成为旅游资源的中山中,花岗岩山地占有突出地位。 答案 A 2.华山的成因及地貌景观类型分别是( ) A.火山、花岗岩地貌景观 B.火山、火山地貌景观 C.断块山、花岗岩地貌景观 D.断块山、火山地貌景观 解析华山是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断块山,属花岗岩地貌景观。 答案 C 3.下列旅游景观具有地带性的是( ) ①火山地貌②峡谷地貌③冰雕玉砌世界④午夜阳光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火山地貌和峡谷地貌的形成多与地质构造有关,虽有规律可循,但不属于地带性规律。地带性规律是在水热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带状分布规律,峡谷与火山地貌的分布多与构造带一致。冰雪世界多分布于高纬地带,午夜阳光只有在极圈及以内的地区才能欣赏到,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答案 C 4.下列地区属于我国传统旅游资源密集分布区的是( ) A.关中平原地区B.新疆罗布泊 C.长江中游地区D.东北长白山 解析我国传统旅游资源多分布在我国的东南部,其中以古老的经济中心最密集,包括北京及河北省北部、关中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 答案 A 下图为广东丹霞山景观图,读图回答第5题。

5.广东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其地貌景观属于( ) A.火山地貌景观B.花岗岩地貌景观 C.砂岩地貌景观D.山水组合景观 解析广东丹霞山以丹霞地貌著名,其成因是当地的红色砂岩在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 C 6.黄山的成因及地貌景观类型分别是( ) A.断块山、变质岩地貌 B.断块山、花岗岩地貌 C.火山、岩浆岩地貌 D.火山、火山地貌 解析黄山属于断块山,该山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典型。 答案 B 7.关于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是以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为分界的 B.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表现为自然旅游资源东部清新秀丽,西部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东部以汉族文化为特色,西部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 C.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中,又体现出了南北差异。其中东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部旅游资源以“雄”为特色,北部以“秀”为特色 D.我国的西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藏文化为特色 解析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是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脉—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而不是以二、三阶梯为界。我国东部旅游资源存在南北差异,表现为北“雄”南“秀”。我国的西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属于我国的西部,自然旅游资源以宏伟粗犷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其中青藏旅游资源区以藏文化为特色。答案 B 8.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解析题中的四大地形区中,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同时又是北回归线穿过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首先,让学生介绍他的或者是他的亲朋好友的旅游经历,再来分析什么是旅游以及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再通过对比介绍旅游的定义、性质、特点以及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种类。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 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注意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三)旅游活动体系 客源地(旅游输入地区)、交通运输部门、目的地(旅游输出地区) (四)旅游活动基本要素 游客、旅游吸引物(广义和狭义之分)、旅游服务及设施 二、旅游活动的种类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国内旅游 注意:国民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境内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休闲、娱乐、度假类 2、探亲访友类 3、商务、专业访问类 4、健康医疗类 5、宗教、朝拜类 6、其他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首先,介绍旅游活动的主体包括哪些,然后分析什么是旅游资源(注意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旅游资源的分类有哪些,中国旅游资源有何特色。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 注意区分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1、概念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

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2019年文档

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 作为与国际接轨时间较早、整体开放程度较高的我国旅游业,当前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旅游业竞争已从景点景区竞争发展到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直至目前的区域竞争。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势资源,统筹旅游发展。江西上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旅游资源大县,如何在江西对接长珠闽,“泛珠三角”(即“9+2”经济圈)区域加强协作的大背景下,借助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大棋盘”,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笔者对此作了一番调查,并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指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根据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情况,借助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把各种相关资源要素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全面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参与合作各方共赢为目标,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旅游资源整合内涵是利用、优化与重组现存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目的是协调、放大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达到旅游资源单体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上犹实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1.区域内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实现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犹地处赣湘粤三省边衢旅游黄金三角区,与其相邻的江西崇义、大余及湖南桂东、汝城四县,均属国内县级旅游资源富集区。在总面积8969.2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作为典型的亚热带绿色生态综合旅游区,该区域以大面积原始生态林为主色调,物种呈多样性和谐共处,集奇山、秀水、飞瀑、温泉、溶洞、高山草甸、高山梯田于一体,配以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南粤文化、红色文化和理学文化为背景,主题鲜明,个性突出,文化底蕴浓厚。区域内以被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的上犹森林小火车、全国三大鸟道之一的五指峰“鸟岭”、入选上海吉尼斯纪录的崇义阳岭负离子、扬名南粤的梅岭古驿道、号称“湘南第一峰”的八面山以及“华南第一泉”的汝城地热等为 代表的旅游资源均具有国家级旅游品质,互补性极强,开发潜力巨大。 2.区域所属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实现整合发展的前提。该区域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承载着“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中转站”作用,区位优势极其明显。在该区域东西2 00公里范围之间,京九、京广两大铁路动脉,赣粤、京珠两大高速公路,1 05、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单元质量评估湘教版选修3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单元质量评估(一)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年的阳历四月,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一一泼水节。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据此回答1、2题。 1?傣族的泼水节属于() ①旅游活动②旅游资源 ③具体的资源④抽象的资源 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 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 A. 游览观光 B.度假休闲 C.科考探险 D.宗教朝觐 【解析】1选B,2选A。第1题,泼水节属于节庆活动,没有具体的物质存在形式,因此它属于旅游资源,且是抽象的资源。第2题,人们去参加泼水节,体验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和独特的傣族风情,是典型的远方崇拜,即对远方风土人情的崇拜,因此游客大多是为观光而来。 (2016 ?长春高二检测)下图为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图(避暑旅游+休闲旅游+观赏旅游+品果旅游+ 野趣旅游)及果林区旅游时间表,据图表完成3、4题。

观花旅游 3?4月 3?4月 3?4月 6?7月 水果旅游 5?7月 6?7月 6?7月 7?8月 9?10月 3. 乡村生态旅游模式(避暑旅游+休闲旅游+观赏旅游+品果旅游+野趣旅游)不能体现出旅游资源 的() A. 物质景象组合性 B.美学属性 4. 乡村生态旅游中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 ( ) A. 地质地貌景观 B.山水组合景观 C.生物景观 D.风土民情 【解析】3选C,4选C 。乡村生态旅游以体现农业的生产活动为主 ,因而旅游资源种类主要属于生 物景观,生物景观属于自然景观,不具备历史文化属性。 读云南省某地示意图,回答5、6题。 5. 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 ,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 ( ) A. 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 B. 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 C. 竹楼记录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 D. 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 6. 图中的景观中没有 ( ) A. 地质地貌景观 B.水文地理景观 C.生物景观 D.气象气候景观 【解析】5选B ,6选C 。第5题,竹楼的材料取自当地的竹子,竹楼的结构是与当地湿热的气候特 征相适应的。第 6题,图中石林属于地质地貌景观 ,湖泊属于水文地理景观,雪山属于气象气候景 C.历史文化属性 D.非消耗性 雪 山 湖泊 B 丘陵 A 傣家竹搂 石林

乡村旅游资源生开发与整合策略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 我国当今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市场机制及法律问题,其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当地农民受益少,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资源的生态开发与整合。 一、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当地民生与经济,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有着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是其吸引大量游客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 (二)注重田园风光的维护。田园风光是区别城市的重要特色,其乡村性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组成,田园风光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农村景观的特有风光,同时也是原始农村生产活动的体现,田园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因此应当全力保护农村的田园风光。 (三)要注重保护乡村村落景观。乡村的文化特色一般通过建筑体现,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其建筑是其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这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重点保护。 二、以当地实际为基础,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乡村特色,而对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基础,也是设计好的旅游发展项目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点: (一)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灵魂便是乡村,是基于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形式,这种乡村性也是区别名省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文化性,乡村的景观与人文特征沟通构成了乡村的特有文化气息,其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虽然也为生计所忙碌,但是乡村有着其特殊的农耕文化气息,同时大部分乡村居民也保持着质朴的特征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三)生态性特征,乡村的生态环境优于城市,特别是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在周末逃避城市,选择乡村生态旅游。 (四)体验性,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还应当注重体验性,特别是农耕文化体验及乡土风情的体验,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注重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资源分配 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不同地区都开始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一些城郊乡村及特色乡村,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定位不准确,特色化不明显等,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还应当注重合理规划与资源合理配置。 (一)注重旅游特色的体现,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从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环境两个角度体现,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同乡村应该在其中甄别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立特色化旅游。 (二)科学规划,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旅游应当建立在严格的规划基础上,特别是在同一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之间应当采取差异化规划,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三)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的开发中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从而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保证生态环境

中国旅游资源鉴赏

中国旅游资源鉴赏论文------中国古典园林鉴赏及苏州园林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古典园林从选址、布局和造景上都有着独特的讲究。就是因为这样我国古典园林既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具有多方面的旅游功能。 我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即: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苏州园林属于我国南方园林的代表和典范,它的选址和总特点都体现出中国园林的特点,特别是在布景和结构上体现出中国园林所独有的特点,自然和谐的处理好主景的布局与借景的关系,让面积不是很大的园林体现出扩大高远之景,同时以山水或楼廊相隔,相互造景体现出无限的园林景观和园林的深邃。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园林注意从园内各个角度观察都应能尽可能多地观赏园内景物,不留有死角,即使在屋内、院内通过窗户和漏窗等赏景,四面都可观景,使游览者不论在园内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完美的景色。 苏州园林讲究各种景物的布局,善于叠山理水,注意景物高与低,近与远的变化与层次。苏州园林设计如同美术作品一样,如同中国国画疏密有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布局不要太小巧玲珑,留白。 苏州园林巧于布局,善于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借景是因为本园受环境或资金所限,借用其它处的景物,使借用的景物与本园景物浑然一体。 在苏州园林中不同风格的景区有不同的特点,中间有分割和过渡,这个分割用一堵墙、一个院落或是假山,用一堵墙分开太楞,假山是最好的过渡空间,在苏州园林中假山也是起这个作用的。几乎没有一个园林没有假山。 在苏州园林中院落分割空间也是很多见的,比方在一个较大的空间,根据其大小在其中建一个方形或不规则的院子,最小的只有三五平米,在四面墙上都开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附:湘教版·选修Ⅲ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两部分组成的。并能分析掌握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决定性影响。 2、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并能具体分析某一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2、学会分析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补充知识: 1、怎样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 ①太阳辐射因纬度分布不均,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纬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②水分因海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经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③由于地表组成和结构不均,地势起伏不同,引起地理环境产生非地带性差异,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旅游景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旅游资源造成的影响 因为景观差异的存在,才有旅游者从一种景观地到另一景观地的流动,才有旅游现象的产生。这些景观自身也因有差异性的特点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 实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 2、我国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受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地域分异的影响,我国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 大致以大兴安岭—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 此线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较好,自然旅游资源清新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以汉族文化为主;此线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生长较差,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 (2)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西北地区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藏族文化特色突出;北部的新疆、内蒙古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土地广袤,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突出。 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丘陵山地,水热充沛,气候条件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田园风光等也具“秀”的特色;北部虽然植被景观及水体景观逊色于南部,但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雄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巍峨的宫殿、宏大的陵墓、气派的皇家园林等给人以“雄”的感受。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1、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影响: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的影响。 (2)体现 (1)宏观上看,人们往往选择相对理想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

【湘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选修3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1.2旅游资源课时训练(含答案)

1.2 旅游资源 一、选择题 1.武陵源群峰是在厚达数百米的石英砂岩上发育的规模巨大的峰林。它属于旅游资源中的( )。 ①自然景观②地质地貌景观③山水景观④自然和文化景观⑤生物景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武陵源千峰万壑的景观,是长期流水侵蚀和风化的结果,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景观。答案:A 2.下列旅游资源中能更好地体现历史文化属性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钱塘江大潮 D.鄱阳湖的候鸟 解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属性。 答案:B 3.我国许多地方有着许多独特的民族风情,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傣族—泼水节 B.彝族—那达慕大会 C.苗族—火把节 D.蒙古族—芦笙节 解析:各少数民族风情应是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彝族—火把节、苗族—芦笙节。 答案:A 4.在旅游资源的划分中,东岳泰山属于( )。 A.火山地貌景观 B.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D.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解析:泰山是断块山,并非火山喷发形成;泰山景观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应属于自然和文化 景观旅游资源。 答案:D 5.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我国的“中国丹 霞”(如下图)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完成第5题。 5下列有关“中国丹霞”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具体的旅游资源②抽象的旅游资源③地质地貌景观④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属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中国丹霞”是由红色砂岩形成的特殊地貌,属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景观,是具体的旅游资源。答案:A 6.桂林山水甲天下,哈尔滨树挂美名扬,二者体现了旅游资源的特性( )。 ①物质景象组合性②历史文化属性③位置相对稳定性④美学属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桂林山水属于山水组合景观,哈尔滨树挂属于气候和其他自然景观组合的景观,体现了物质景象组合性; 二者具有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同时二者都有一种天然美,具美学属性。 答案:D 7.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第3届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巴黎的著名景观之一;第41届上海世博会永久标志性建筑是“一轴四馆”,即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它也必将成为游览上海的重要观 光景点。据此完成第7~8题。 7埃菲尔铁塔、“一轴四馆”成为旅游资源,它们是不同时代建筑文化的结晶,创造了建筑史的奇迹,这最能体 现旅游资源的特点( )。 A.美学属性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的措施 1.空间层次整合 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大资源, 建设一个大景区, 扩大规模, 提升档次, 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 开拓市场。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原有分别开发的若干景区, 现在北京市已经开始将它们作为一个“大八达岭”景区做整体开发考虑, 以提升档次, 避免无序经营。 2.共生整合 将具有共生关系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协调利益关系, 调整开发行为, 限制开发力度, 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太湖周边几个地区的旅游度假村由于共生于太湖,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这一共同要求必将促发各地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共同生存, 共同发展。 3.主题整合 在某一个区域内, 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 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 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 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 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4. 产品整合 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 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 提升市场竞争力。。5.线路整合 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 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 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 丰富旅游内容, 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6.龙头整合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已经开发成熟的龙头旅游资源, 发挥其带动作用, 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 一方面服务于龙头旅游资源, 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借力开发,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龙头景区直接打包开发, 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

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全市现有对外开放景点40多个,其中省级文保单位15个,3A 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域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正在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打造“东方湿地之都”。湿地保护区内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大丰野生麋鹿保护区目前麋鹿种群600多头,其野生种群总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每年来此越冬的丹顶鹤达到1200多只,占世界野生种群的60%以上。市域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面积10多万亩的海滨林场和辽阔的海滨草原,集蓝天、大海、海涂、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等于一体,具有与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迥然不同的海滨风光。盐城不仅资源丰富、生态独特,民俗文化特色也很鲜明。盐城是淮剧的发源地,素有“淮剧之乡”、“小戏之乡”、“现代戏之乡”的美称。历史上名人和名胜古迹较多。市区有南宋丞相陆秀夫祠堂、明末书法家宋曹故居等人文景观,大丰市白驹镇是《水浒》作者施耐庵的故里,东台西溪有北宋宰相范仲淹的“读书堂”,亭湖便仓有北宋宰相卞济手植的“枯枝牡丹”。现代著名外交家乔冠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乔木的故乡也在盐城市境内。 坚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重视建设本土特色的学校文化。要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通过实施新课程计划来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注重开发学校的课程文化资源,尤其是通过校本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劳动实验课程等加强本土资源的开发。各地各有关学校特别是四星级高中,要充分发掘老区特有的人文底蕴,在弘扬老区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振兴淮剧艺术,开发海盐文化和滩涂文化等不同方面注重收集整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加以开发利用,形成主题系列,形成区域文化建设基地,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的层次。要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营造生机勃勃的有个性的校园景象,让学生在各种特色文化中接触、感受先进的鲜活的文化滋润,抑制和抵制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第七讲人文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别和内涵 [教学重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别与内涵 [教学难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价值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外显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对比分析 复习前面讲述的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分类 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地域性、可创性、易损性 根据基本成因和属性划分,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赋予的、具有美学、科学意义的自然遗产。 一、人文旅游资源概念 1、概念: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为有意识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人为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的特点。 1、人为性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人为建造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类社会科技、生产方式、文学艺术等的结晶和体现,是人类发展史的载体,是研究人类发展史的主要资料。 2、时代性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因此,人文旅游资源的产生与它的时代有关,体现了当时的科学水平、生产能力、审美标准和道德风范。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资源的性质、风格和建筑方式是不同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性。 3、民族性 人文旅游资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特征,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区别。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各民族都形成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1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 .游览、观光、购物 B .娱乐、享受、拍照 C .旅游者、交通、食宿 D .旅游者、旅游服务业、旅游资源 2.某校师生由旅行社组织去北京游览,这次旅游活动的客体是( ) A .旅行社的导游人员 B .教师与学生 C .旅游点的服务人员 D .北京的旅游景观 2016年“五一”小长假某校为获奖教师推出暑假带薪免费旅游。很多老师觉得马不停蹄地游览多处名胜过于劳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某处旅游胜地小住一段时间以代替大范围的游览。 3.按照旅游目的划分,该校教师的旅游属于( ) A .观光型 B .度假保健型 C .购物型 D .公务型 4.对于我国的工薪阶层来说,下列旅游形式中最适合在双休日进行的是( ) A .地方性旅游 B .区域性旅游 C .全国性旅游 D .洲际旅游 5.泰国推出的保健型旅游,以泰式药膳、泰式按摩和桑拿等为特色。关于保健型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保健型旅游是依据游览区域划分的 B .保健型旅游多是国际旅游 C .我国旅游者开始步入保健型旅游的行 D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正脱离保健型旅游类型 瑞典北部边陲有个小镇叫洛布尔,由于纬度高,冬天天寒地冻且地广人稀。当地人们用冰块砌成圆形的小屋,名曰“冰砌旅馆”,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投宿。 6.年轻人到“冰砌旅馆”旅游的目的是( ) A .增长知识 B .科学研究 C .探险寻古 D .娱乐消遣 7.洛布尔小镇吸引游客的要素是( ) A .民俗活动 B .名胜古迹 C .旅游纪念品 D .住宿 人们日常的活动空间,大体可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三类,每一类活动的空间规模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如图表示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化过程中,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的变化情况, 8.第一阶段的活动空间有何特点( ) A .移动性高,居住空间比例小 B .活动空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 C .工作量较少,多余时间都到外地旅游 D .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都是统一的 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空间可能有如下的变化( ) ①逐渐与住宅空间分离 ②数量由少到多 ③规模逐渐变大 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 ⑤种类日趋单一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10.下列有关旅游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古代旅游业不以赢利为目的 B .产业革命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C .南极旅游是现代新兴的旅游形式 D .20世纪初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旅游时期 11.有关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B .自然景观多具历史文化价值,人文景观多具科学价值 C .旅游资源的使用会产生经济价值 D .旅游资源只具有美学价值不具有经济价值 12.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B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两大类 C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的地质地貌景观 D .宗教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中的一类 13.下列各组事物,均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是( ) A .杭州西湖、长江三峡、乐山大佛 B .北京故宫、“锦绣中华”、苏州园林 C .鼓浪屿、日月潭、路南石林 D .韶山、敦煌石窟、万里长城 14下列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哪些是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所特有的( ) A .位置相对稳定性 B .历史文化属性 C .非消耗性 D .美学属性 15.下列现象与所反映的旅游资源的特性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想体验北方草原文化最好去内蒙古草原——位置相对稳定性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美学属性 C .游故宫,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属性 D .登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感叹人类的智慧——物质景象组合性 16.下列旅游景观与所属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A .腾冲火山群——地质地貌景观 B .苏州园林——皇家园林 C .九寨沟——建筑与设施 D .山顶洞人遗址——古城遗址 17.一般说来,旅游者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 .旅游动机 B .旅游伙伴 C .闲暇时间 D .经济条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跨入旅游、旅行的行列,也有部分人有了去国外走走的念头。北京的教师张先生一家三口就打算今年暑假到著名的旅游胜地夏威夷群岛去领略美丽的海滨风光、火山奇景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据此回答2~4题。 18.旅游活动中,张先生一家三口属于( ) A .客体 B .旅游服务业 C .主体 D .旅游资源 19.按照旅游目的划分,张先生一家的旅游属于( ) A .观光型 B .度假型 C .公务型 D .购物型 20.按照旅游游览区域来说,张先生一家的旅游属于( ) A .国内旅游 B .度假旅游 C .事务旅游 D .国际旅游 每年的阳历四月,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据此回答5~6题。 21.傣族的泼水节属于( ) ①旅游活动 ②旅游资源 ③具体的资源 ④抽象的资源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2.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 ) A .游览观光 B .度假休闲 C .科考探险 D .宗教朝觐 23.黄山四绝:云海、奇松、怪石、温泉没有能体现旅游资源的( ) A .位置相对稳定性 B .物质景象组合性 C .美学属性 D .历史文化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