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电影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2016年9月】

摘要:本文主要梳理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分析了电影产业的外部环境,营销策略,发展趋势,探讨了票房的影响因素。

关键字:电影产业分析报告

一.背景简介

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达到440亿,电影产业进入了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影院建设技术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移动互联和高速互联改变了电影行业生态。国产电影产量增高,质量提升,类型品种进一步丰富。从票房和电影评论看,国产电影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观众的广泛欢迎。

分析电影行业的发展状况,旨在了解电影行业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发展态势,研究商业电影的成功要素和营销策略。

二.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运用pest分析法对电影产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①政治环境

电影产业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快速发展。2004年国家电影局发出号召,希望全国各院线支持国产影片,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期间,不鼓励引进海外大片。“国产电影保护月”由此形成,每年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上映的中国电影的票房得到了基本保障。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近年来电影业

在扩大开放中不仅没有被击垮,而且还增强了竞争实力。2014年7月,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召开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会上分析了电影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指出提高电影质量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技术为基。人才为本”。多元政策的大力支持助推电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电影产业的崛起是建立在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扶持上的。

②经济环境

图2-1显示,中国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较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城镇居民将是促进电影产业增长的主力军。农村地区虽然增长潜力巨大,但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和消费观念的落后,消费潜力还有待挖掘。中国电影市场的容量已经达到了440亿,却远远还没有达到饱和,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增加将会为电影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③社会环境

中国80后人口数量2.05亿,90后人口数量2.11亿。

表2-2显示,在电影行业消费群体中,80后,9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体。和前几代人相比,80后,90后这两代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精神消费越来越受到80后,90后群体的重视。同时,80后,90后的人口基数巨大,这为电影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消费群体。只要中国电影能够产出具有一定品质的电影,就会有大批的消费者愿意进行电影消费。在这两代人之后,00后在不远的将来也将具有独立的消费能力,电影产业的用户群体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电影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同年龄群体电影消费比例

年龄17岁以下18-25岁25-39岁40-59岁60岁以上

消费占比 5.60%33.10%53.60%7.10%0.60%

表2-2

④技术环境

技术是影响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电影制作领域,中国电影已经完成了胶片电影向数字电影的整体转换,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电影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虚拟特效,CG动画,立体实拍等高科技,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开始得到应用,中国电影产业开始建设自己的电影工业体系。在电影放映领域,全国影院数量从2800家扩大至6100家,银幕数量从9296块增长到3.1万块,其中将近80%的银幕可以放映3D影片,巨幕数量超过350块。且中国的巨幕系统已通过美国电影协会安全认证和好莱坞

片商认可,具有优良的制作技术等级。技术的成熟为电影产

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是电影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⑤总结

电影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良好,电影产业发展的利好因素多,阻碍因素少。电影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电影市场分析

3.1电影市场需求分析

2014 年,全年电影票房收入296.39 亿元,同比增长36.15%,十二年来平均增幅超过30%(见图3-1)。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约相当于北美地区票房的1/2,全球总票房收入的13%,继续保持全球第二的位置。中国电影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需求总量大。

图3-1

从不同地区的电影消费需求看,2014 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票房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有10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