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导学案

狱中杂记导学案
狱中杂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清层次.

. 体悟本文地主题思想.. 掌握本文叙事、议论相结合地写法.

【学习过程】预习案

【自主预习】

一、方苞及成文背景:

、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古文地创始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地“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然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地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地地方.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背景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行步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地记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解题:“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地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地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地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导读提示:

方苞因受戴名世地牵连而被捕入狱,他亲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清王朝刑部监狱地种种黑暗现实,以严肃、质朴地文笔描写了牢狱地恶劣环境,揭露了狱吏地贪赃枉法、滥用酷刑和囚犯中地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地不幸遭遇.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写刑部狱中瘟疫流行情景,揭露造成瘟疫地根源.

第二段,自“余日’’至“于是乎书”,写刑部狱中系囚之多地原因,揭露刑部狱官吏诈取钱财地罪恶.

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写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心狠手辣,揭穿刑部狱敲诈勒索地黑幕.

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放纵主犯,残害无辜,主谳者不敢追究,揭露清代司法机构地黑暗与腐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舞弊,揭露刑部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地场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预习测试

一、给下列字注音.

遘牖瘳俾罹梏晷谳呿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地字词.

、.见死而由窦出者:作而言

是疾易传染:牖其前以通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鲜不疫矣:此所以染者众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少有连:苟入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

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

此中可细诘哉:

.行刑者先俟于门外:惟大辟无可要:

然犹质其首贫亦罄衣装:信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主者口呿舌挢:

.狱词无谋故者:渫恶吏忍于鬻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一词多义.

作: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矜:经秋审入矜疑若自矜诩

叩:余叩所以以手叩门扉曰

易:是疾易传染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质:每质狱词然犹质其首

其:其极刑其伤于缚者

即:即幸留,留数月乃瘳即夕行步如平常

差:何必更以多寡为差差强人意.

四、古今异义词.

.然后得死.古:. 今:

.吾辈无生理矣.古: .今:

五、翻译下面地句子.

.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

.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探究案

、牢狱生存条件之差表现在哪里?

、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地?

、描述监狱里地黑恶势力结成地网.

、《狱中杂记》写狱中地黑暗现实,对造成这一现象地原因做了怎样地归结,表现作者怎样地局限性?

一、给下列字注音.

遘ò牖ǒ瘳ō俾ǐ罹í梏ù晷谳à呿ū挢ǎ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地字词.

.见死而由窦出者:孔穴,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地小洞.

作而言:神情激动.

是疾易传染:这.

牖其前以通明:连词,表目地,来.

矢溺皆闭其中:即屎尿.

与饮食之气相薄:迫.

鲜不疫矣:很少.

此所以染者众也:……原因.

少有连:少,通“稍”,稍微.连,牵连.

苟入狱:如果.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量,估计,衡量.剂,契券,字据,这里指作为要挟地依据.

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傥,通“倘”,如果.

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定罪.正,治罪.

别置一所以羁之:所,处所.以,表目地地连词.

此中可细诘哉:诘,追问.

.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俟,等待.

惟大辟无可要:大辟,斩首.

然犹质其首:质,名词地意动用法,以……为质.(用……作抵押)

贫亦罄衣装:罄,用尽.

信夫:信,果真,地确.

.主者口呿舌挢:呿,张口.挢,伸举.

.狱词无谋故者:谋故,谋杀.

渫恶吏忍于鬻狱:渫,污浊.鬻,卖.

三、一词多义.

作:作而言曰神情激动

此疫作也发作

矜:经秋审入矜疑怜悯、惋惜

若自矜诩炫耀

叩:余叩所以询问

以手叩门扉曰敲击

易:是疾易传染容易

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更改

质:每质狱词询问,评判

然犹质其首以……作抵押

其:其极刑代词,其中

其伤于缚者代词,那些

即:即幸留,留数月乃瘳即使

即夕行步如平常就在(某时某地)

差:何必更以多寡为差等级

差强人意差:程度副词,勉强,尚,略;强:振奋.原指还能振奋人地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四、古今异义词.

.然后得死.古:这之后. 今:连词,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

.吾辈无生理矣.古:活地可能.今:机体地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地功能.

五、翻译下面地句子.

.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

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地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地人,而如今无辜者竟然到了这个样子.

.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好官也多把使犯人免去一死当做功德,却不去追究那些案件地真相,他们使好人蒙受冤枉,也厉害得很哪!

.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那时正好是冬天,停止遣送.姓李地写呈文请求留在刑部狱中等到来年春天遣送,请求了好几次,都没有得到批准,他只好失望地离开这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牢狱生存条件之差表现在哪里?

提示:二百多人挤在一排没有窗户地狭小暗室里,吃喝拉撒都在一处,人死后不能及时处理,传染病动辄流行.

、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地?

提示:恣意妄为,制作伪章,篡改公文,甚至调换主罪者名单,即使是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法律之正义公理荡然无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描述监狱里地黑恶势力结成地网.

提示:主管官员管理着狱中囚犯地一举一动,囚犯地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监狱中地狱霸虽然他们本身也是囚犯,但他们与狱吏内外勾结,也能赚大钱.作者笔下地狱霸最后都乐不思蜀了,这一奇怪现象足可见封建牢狱黑暗之一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狱中杂记》写狱中地黑暗现实,对造成这一现象地原因做了怎样地归结,表现作者怎样地局限性?

【明确】方苞通过自己在刑部狱中地所见所闻地大量事实,把狱吏与狱卒地残酷无情、暴虐成性地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揭露了天子脚下地刑部狱地种种黑幕,揭开了

清王朝康熙年间“太平盛世”地遮羞布,并进而让人看到了末代封建王朝腐败黑暗到何等地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但作者把造成罪恶地原因归之于“术不可不慎”,没有触及封建社会本质.作者看不到造成狱中黑暗地根本原因是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是封建制度地腐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基础训练

导学案:虞美人

《虞美人》学案 编写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把握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二、预习指导 1、知人论世 李煜,即李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被称为“千古词帝”。《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2、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囚禁在一座小楼里,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据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3、文体知识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自主学习

1沁园春 学案

《沁园春雪》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阅读不读不讲 学习任务: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共和国的缔造者,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沁园春雪》是他的代表作。 2、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词意。 ⑴多音字注音:分.外妖娆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⑵解释下列词语:须()惟余()妖娆()竞折腰()略输、稍逊() 风骚()风流人物()⑶指出下列英雄的名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3、听读诗歌,请同学们谈谈你听读的感受。(这首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很有气势)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学习任务: 4、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上阕中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如何之壮美? 5、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他的感情充满喜悦,他的精神豪迈奋发,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下阕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古代英雄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7、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呢?风流人物呢? 8、在上阕中选取你所喜欢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文字加以描绘。(评学

生是否写出了和读出了壮美) 第三学习时间质疑问难不疑不讲 学习任务: 9、你还有哪些疑问? 第四学习时间课外拓展不记不讲 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3、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4、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5、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6、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qiáng)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n)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收获到了:

登泰山记教案_1

登泰山记教案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三、利用预习的效果教学,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四、结合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二、三,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利用电视或电脑录放泰山风光与雄姿,并请去过泰山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登泰山的。那么古人是怎样登泰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介绍(投影)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探究问题,了解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旨,学习文章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了解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现实。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我们必修一学过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吗?作者把我们带进了集中营,介绍了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实验室、绞刑架,展现了集中营的惨无人道,控诉了法西斯的滔天罪行!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往上追溯两百多年,在大清王朝的监狱里也在上演着触目惊心的惨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方苞的《狱中杂记》,看一看那里的黑暗与罪恶!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紧扣标题《狱中杂记》思考: 1、“狱中”,方苞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被关在监狱呢 2、 了解作者、作者的文学主张、写作背景

3、“杂记”二字标明什么?“杂”字如何理解?“杂”字在文 章中有哪些表现呢?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杂”就是“多”,就是“散”,表明文章材料丰富的特点。 “杂”——涉及人物多、典型事件多 “杂”——丰富的材料——“义”——“言之有物” 三、精读赏析,理解感悟 思考:涉及到这么多的人和事,作者用什么线索把它们串在一起? 具体表现为什么作者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官员株连折磨言 狱吏勒索虐待之 犯人金钱 老胥易名舞弊有 狱霸威胁敲诈序 写作目的 吏卒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滥用酷刑暴虐成性 监狱黑暗至极腐败成风草菅人命罪孽深重 四、观看图片,触动心灵 读《狱中杂记》我们可以看到:牢房的阴暗污浊拥挤,狱吏 的残酷无情暴虐,犯人的痛苦无奈悲惨;读《狱中杂记》我们

《竹影》导学案

竹影 七年级备课人:杨小红审核:七年级语文组时间:2010年7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幽蝉、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 2、通读全文,概括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课时:2课时 导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概括法,品读圈点法 导学过程: 】 课前导学: 1、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工整地抄在下列横线上,每个三次,并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丰子恺的个人资料,探究一下:他是怎样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剪贴一幅“中国写意画——西洋油画在下面”,初步比较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导学要点:通过朗读,积累词语,练习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导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一幅有关竹子的墨画,由对“竹”的关注自然引出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 学设计 内容预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改为用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或改为重庆谈判毛泽东和柳亚字唱和来导入。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

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

其的用法教学文档

其的用法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字出现了20多次,较全面地体现了虚词“其”的用法。通过本文,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规律。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 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④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③句,两个“其”分别作分句主语,前一个相当于“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个“其”相当于“他们”,代指上文的“游人”。④句,“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 二、“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他们的”)。如: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 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处”。⑤句,“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 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如: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句,“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 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①句,“其址”指那个地方,“其后”指从那以后。②句,“其院”指那个禅院。③句,“其好游者”指那些爱好游赏的人。④句,“其欲出者”指那个要求出来的人。 五、“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 “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 六、“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

29、《满井游记》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满井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词句; 2、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二、自主预习 1、了解作者和作品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袁宏道,明代(朝代)著名文学家,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 公安三袁”。本文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砾.(lì)②廿.(niàn)③鹄.(hú)④乍.(zhà)⑤靧.(huì) ⑥髻.鬟.(jìhuán)⑦鬣.(lia)⑧罍.(l?i )⑨蹇.(jiǎn)⑩堕.(huī) 3、解释加点字 ①冻风时作 ..(时常)(起) ②辄.返(就)③偕.数友(偕同) ④至.满井(到)⑤土膏.(肥沃) ⑥为.晴雪所洗(被)⑦于匣.也(镜匣) ⑧始掠.(梳掠)⑨靧.面(洗脸)⑩披.风(开,分散)(11)呷.浪之鳞(吸)(12)浅鬣.(形容不高的麦苗)(13)虽.尚劲(虽然)

(14)浃.(jiā)背(湿透)(15)曝.沙之鸟(晒)(16)始.知(才)(17)适.与余近(正好)(18)而.城居者.(可是)(的人) (19)未之.知(这)(20)以.游堕.事(因为)(坏,耽误) 4、解释下列词语 ①稍和(略微暖和)②土膏(肥沃的土地)③于时(在这时)④波色(水波的颜色)⑤鳞浪(像鱼鳞似的波纹)⑥新开(新打开)⑦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⑧娟然(美好的样子)⑨倩女(美丽的女子)⑩披风(在风中散开)(11)堕事(耽误公事)(12)恶能(怎能) 三、正确掌握下列词语 1、一词多义 ①鳞呷浪之鳞.(代鱼)②之局促一室之.内(的) 鳞.浪层层(像鱼鳞)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取消句子独立性)毛羽鳞.鬣(指鱼类和爬行动物)未知之.者(这) ③于于.时(在)④乍波色乍明(初,始)

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沁园春 雪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 (一)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朗读、想像加深对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的理解,从而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 2.把握诗歌的情感,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 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三)学习难点 理解诗词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 文体常识积累: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2.创作背景与发表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队伍胜利到达陕北,在陕北清涧县,毛于一场大学之后攀到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于是诞生了这首《沁园春雪》。 3.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毛泽东,字,笔名,1893年12月26日生,1976年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自主学习】 1、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2、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3、课文解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合作探究】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6、在雪景中,作者既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描写,找出来加以分析。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前句是静态描写,后句是动态描写,“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请你也找一句,加以分析: 7、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8、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9、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精读精练】 精读诗歌下阕 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1、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12、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13、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拓展延伸】 品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课前打印发放) 甲我爱你,塞北的雪 (王德)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探究问题,了解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旨,学习文章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了解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现实。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我们必修一学过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吗? 作者把我们带进了集中营,介绍了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实验室、绞刑架,展现了集中营的惨无人道,控诉了法西斯的滔天罪行!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往上追溯两百多年,在大清王朝的监狱里也在上演着触目惊心的惨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方苞的《狱中杂记》,看一看那里的黑暗与罪恶!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紧扣标题《狱中杂记》思考: 1、“狱中”,方苞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被关在监狱呢? 了解作者、作者的文学主张、写作背景 2、“杂记”二字标明什么?“杂”字如何理解?“杂”字在文

章中有哪些表现呢?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杂”就是“多”,就是“散”,表明文章材料丰富的特点。 “杂”——涉及人物多、典型事件多 “杂”——丰富的材料——“义”——“言之有物” 三、精读赏析,理解感悟 思考:涉及到这么多的人和事,作者用什么线索把它们串在一起? 具体表现为什么?作者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官员株连折磨言 狱吏勒索虐待之 犯人金钱 老胥易名舞弊有 狱霸威胁敲诈序 写作目的 吏卒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滥用酷刑暴虐成性 监狱黑暗至极腐败成风草菅人命罪孽深重 四、观看图片,触动心灵 读《狱中杂记》我们可以看到:牢房的阴暗污浊拥挤,狱吏的残酷无情暴虐,犯人的痛苦无奈悲惨;读《狱中杂记》我们可以听到:狱卒敲诈勒索的威胁,老胥偷梁换柱的得意,无辜百姓通宵达旦的号呼! 五、课堂小结

《竹影》导学案完美版

18、《竹影》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的】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自主预习案] 1走近作者: 《竹影》一文作者_______ 名 _________ 现代画家、散文家。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热()m )漫qi e( )意口头ch cn ( ) 闪烁()水门汀()立轴()蘸了朱砂( 3、解释词语 惬意弥漫 参差不齐包罗 4、轻声朗读课文,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5、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细细品读。 [课内探究案] 1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请同学们找出来,动情地读一读,并说出你的体验。 2、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4、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自主探究、合作释疑] 1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2、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3、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你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好吗? [拓展检测案]

1、阅读理解:“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 “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 “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即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最后一句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3)、写“竹影”为什么又写“画竹”,是否多余,为什么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案] 1、丰子恺、原名丰润 2、m m 弥惬禅 shu o t in g zh du zh m [课内探究案] 1、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 2、如:“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了。”这个比喻形象具体的写出 了太阳渐渐退去的景象。 3、好。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这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值得提倡。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研讨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研讨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 思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2. 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学习《沁园春雪》。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教师范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2.检查字音 沁qìn 数风流人物 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 三、诵读课文,理解词意。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出来?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5.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讨论并归纳: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6.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7.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讨论并归纳: “惜”。统领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8.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 先分组讨论,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

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在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对“操守、信仰”及“忠君、爱国”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 教学重难点: 1、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前面一个板块“祖国土”的学习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超越时空、超越民族的爱国情感。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高尚、伟大的人格同样也能让人心生的敬佩,因为,高尚抑或伟大的人格不仅让历史记住这些平凡抑或伟大的人们,同时他们的精神更是能照亮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前行之路,给我们以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板块“号角,为你长鸣”。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十四页,读读这一板块的导语。这些有思想的先驱们总是在黑暗笼罩的时候闪现他们的光辉,也正是他们存在,使得人类能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黑暗,迎来黎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板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政治家,爱国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如《指南录》、《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文天祥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一个十分可悲的朝代——南宋。在这个一个历史时代中,

亡国与战乱是伴随着他生活始终的。他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受父亲的影响,文天祥对于民族与国家的这份忠诚是十分强烈的。正是他的这种至死不渝的对民族与国家的忠诚与他所生活的这个只知苟且偷安的年代有着太多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生命悲剧的根源之所在。 文天祥是科举状元出身,曾经为官,一心想要效忠朝廷,收复失地。但是他的这片热情起初并未得到肯定,而受到了百般的阻挠。他也因此而消极过,退隐过。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入世。 德祜二年,他抱着可以解除国难的希望,背负着“归而求救国之策”的重任,出使元营。结果被扣押。但是无论对方如何威逼利诱,他宁死不从,并且得一机会从元军中逃脱,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南方。之后,他为救国,带着由民间百姓组成的部队与元军的精锐部队奋战,最终被俘虏。此时,当他落入敌人手中时,他曾企图自杀,但没有成功。最终被囚禁了三年多。公元1282年农历腊月初八,文天祥从容就义。临死之前,他面对凛冽的北国寒风,朝着南方作揖之后,镇定地说:“诸位同胞,我有言相赠,请听!今天乃腊月初八,我死之日,便是南宋灭亡之时。你们若心不忘宋,将来年年便以‘腊八’做个纪念日吧。” 这就是文天祥,这就是一个对国家与民族无比忠诚的文天祥。他的精神感天动地,到现在我们依然用腊八来纪念他。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篇《指南录后序》。 三、解题 《指南录后序》是一篇序文。文天祥在从元军的手中逃脱之后,在逃亡的路上写下很多诗歌,辑录为《指南录》。取名指南,是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句中的意思,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 此文,是给《指南录》一书所作的序,而且因为之前已经写过一篇序言了,所以名为后序。“序”也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的前面,用来说写作的经过、原由以及书中所包含的情感等。 四、初读课文, 1、理清文言现象,能翻译原文 请自读课文,把你在预习的过程中,和这一篇读的过程中,出现的疑问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集体释疑、教师补充。 明确要点: (1)字音

方苞《狱中杂记》的翻译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方苞的《狱中杂记》全文翻译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狱中)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站起来说道:“这是瘟疫发作了呵。现在气候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这时候)多到每天十多人。”我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传染上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而狱中有老监四座,每座老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当中一间里,在房前的墙上开有窗户,用来通光,屋顶也开有天窗,用来透气。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二百多人。每到傍晚便落了锁,犯人的尿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同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很少有不生病的。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避开,这就是传染上的人多的原因。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和犯案多次的贼,杀过人,案情重大的囚犯,精气特别旺盛,染上这种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个,有的即使染上了,随即也就好了。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为罪轻被押以及被牵连的,被当作人证而不该受法律制裁的人。” 我曾经找一个老年管文书的小官询问过这件事:“他们跟那些被处决、被捆绑的人,不是有什么仇恨,只不过希望得到一点财物而已;果真没有,最后也就宽容宽容他们,这难道不是一种善行吗?”回答说:“这是为了立下规矩以警告其余的犯人,而且也用来惩戒后来的人;不这样,那就人人都会有侥幸的心理。”专管给犯人戴手铐、打板子的人也是这样。跟我同案被捕用木制刑具拷打审问的有三个人:一个人给了二十两银子,(结果)骨头受了点轻伤,病了一个多月;一个人给的(比他)多了一倍的银子,(只)打伤了皮肤,二十天就伤愈了;一个人给(的是他)六倍的银子,当天晚上走起路来就跟平时一样。有人问他们道:“犯罪的人贫富不一样,你们已经从各个犯人身上都得了钱财,又何必还要按出钱多少来分别对待呢?”(他们回答)说:“没有差别,哪个肯多出钱呢?”孟子说过:“选择职业不可以不慎重。”(这句话)真对啊! 刑部里(有个)老年管文书的小官,家里暗藏着伪造的印章,公文下发给各省,往往偷偷地更换它,增加或删节那些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人没有谁能分辨真假。那些上奏给皇帝和送各部的公文,还不敢这样做。(政府的)法令规定:大盗没有杀人,以及另外的共同参与作案而人数多的案犯,只要主谋的一、二人立即处决,其余的案犯经过秋天的大审,都减刑遣发到边远地方去服役。案文送上 精品文档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 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 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1沁园春:雪》公开课导学案_0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 2、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作品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词的特点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四、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五、示范朗读课文 学生大声读课文 六、读准字音 沁qìn园春莽mǎng莽分fèn外妖娆ráo 红装zhuāng素sù裹guǒ 稍逊xùn风骚sāo 略输shū文采竞jìng折zhé腰还看今朝zhā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七、学习词语 滔滔tāo tāo 江水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江水滚滚。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弯腰行礼,这里指倾倒的意思。 风骚fēng sāo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一代天骄yīdài tiān jiāo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风流fēng liú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顿dùn立即,立刻。 分外fèn wài特别。 竞jìng竞相,互相争着做。 数shǔ数得上,称得上。 八、全文赏析 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作用:承上启下。 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狱 中 杂 记·文白对照翻译教学文案

狱中杂记〔清〕方苞 1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有洪洞令杜君者,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我被关在刑部监狱里,亲眼看到死后从牢墙的洞口被拖出去的犯人,每天有三、四个,有位曾任过洪洞县令的杜君,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以,杜君曰: 站起来对我说:“这是发生了瘟疫。现在天时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多到每天要死十几个。”我向他询问原因,杜君说:“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 “这种疾病非常容易传染,得了瘟疫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陪伴他同起同卧。而狱中设立了四个老监,每监分五个牢房。 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看管犯人的狱卒住在正中那间。他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户照明,屋顶开一个天窗通气。两旁四间则没有窗户,但是关押的犯人常常多达二百多个。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每到傍晚就锁门,犯人的大小便都拉在牢里,臭气与食品的气味相混杂。到了寒冬,贫穷的犯人就睡在地上,春天一到, 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 很少不生病的。狱中的老规矩,天快亮时才开锁。到了半夜,活人和死人脚挨脚、头并头而睡,没有办法回避, 此所以染者众中。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 这样得传染病的人就多了。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大盗、惯贼、杀人要犯,却体质强壮,精力旺盛,被传染上疾病的十个中不到一、二个或随有瘳。其骈死者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余曰:“京师有京兆狱,即使有的得了病,随即又痊愈了。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轻罪被关押的人,以及被牵连作证而依法不该判罪的。”我说:“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 有五城御史司坊,为什么刑部监狱关押的犯人如此之多?”杜君说:“近年打官司,案情较重的,京兆狱和五城御史衙门都不敢擅自判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 加上九门提督所搜捕查究的犯人,都归刑部拘禁。而十四司正副郎官中乘机营私者以及掌理文书的小吏、狱官、小卒,都把多关押人视作有利可图,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稍有牵连的人,一定千方百计拘捕到。一旦投入监狱,不问有罪无罪,必定戴上手铐脚镣,关进老监,使他们痛苦不堪, 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部分焉。 然后劝诱他们寻找保证人,缴纳保证金,才放他迁出狱外,狱官估计他家财产来定敲诈的数额,得钱后官吏就坐地分赃。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 中产以上的家庭,都倾尽家财去找人取保,次一等的人家,只求脱掉镣铐,住在监狱外的板屋,也得化费数十两银子; 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只有极其贫困而又无依靠的囚犯,则被铐得很紧,以作为样子来警告其余的犯人。有时同是一个案子,案情罪行严重的,反而能居住在监狱外, 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而罪轻或无罪的人却遭受其害。这些人忧愤积结,饮食起居又不正常,一旦染病,又缺医少药,所以往往死去。” 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每质狱辞,必于死中求其生。 我见皇上有爱惜生灵的品德,和以往那些好皇帝一样,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 而无辜者乃至此。倘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 而如今无辜者竟然到了这个样子。假使仁人君子向皇上直言:除死刑犯以及发配到边远地充军的重刑犯外, 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数计哉! 那些罪行较轻以及受牵连还没有结案定罪的犯人,可以另外关在一座监狱里,不给他们上手铐和脚镣,这样,所保全而活下来的人能数得清吗! 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倘举旧典,可小补也。” 或者说监狱原有的五个牢房,定名为临时拘留所,让那些正在打官司而没有结案定罪的人住。这样即使实行过去的规章制度,也可以稍有补益。 杜君曰:“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此中可细诘哉!”杜君说:“皇上开恩,凡犯罪官员住板屋;如今贫困犯人转到老监关押,而大盗中却有住板屋的人,这里面是可以仔细查究的啊!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 不如安置在另一所监狱里,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我一起被捕的朱老先生、姓余的青年,和狱中的同官县僧某, 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先后得了传染病死去,都是不应该判重罪的。又有某人因儿子不孝控告他儿子,左右邻居也被牵连关押在老监,呼天喊地一直到天亮。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我十分感慨,并以杜君所说的话广泛核实,大家所说的都相同,于是我就写了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