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播学概论测试题3

最新传播学概论测试题3
最新传播学概论测试题3

第一章、第二章测试

1、人类传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2、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是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

3、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分别是:

(1)拉斯韦尔

(2)拉扎斯菲尔德

(3)卢因

(4)霍夫兰

4、信息论的创立者香农认为,只要是能够消除或减少事物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都是信息。

5、十五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

新纪元。

6、人类传播有哪些特点?

(1)社会传播是信息在扩散中实现共享的过程。

(2)社会传播是传播双方的互动行为。

(3)社会传播的发生是以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为前提的。

(4)社会传播的本质属性: 社会关系。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现着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建立着新的社会关系。

(5)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是各种类型的传播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7、什么是符号化?什么是符号解读?

符号化(编码):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声音或文字语言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符号解读(译码):是受传播者对其接受到的符号进行理解和阐释,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第三章、第四章测试

1、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

传播者(C),受传者(R),讯息(M),媒介(MD),反馈(F)

3、1949 年,美国的信息论学者(香农)和(韦弗)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

4、1967 年,美国学者(丹斯)强调了传播过程的动态性质,比如,谈话中双方“认知场” 总是在不断扩大。麦奎尔将其观点概括为“螺旋形模式” 。

5、在对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研究中,(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是由普遍联系的各种类型的传播所构成的复杂系统。(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则看到了大众传播各个环节都受到各种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对传播者和受众具有重大的影响。

6、人内传播的一些理论与社会心理学密切相关。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看来,人的自我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布鲁默)则提出了“自我互动”理论。

7、1973 年,美国学者(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提出了一个基于基模理论的个体信息处

理过程模式。

8、“镜中我”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依赖于同他人之间的互动。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是一面“镜子” ,个体依此调整自身行为。

9、图示:拉斯韦尔五W模式。

10、图示: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11、图示: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第五章第六章小测试

一、填空

1、1952 年,美国传播心理学家(凯利)和(沃尔卡特)对“童子军”的反规范宣传

实验证明了群体成员的群体归属感影响着群体传播。

2、1953 年,美国心理学家(阿什)的小群体趋同行为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的存在。

3、R= I × A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关于流言的一个著名公式,这一公式说明流言与(问

题的重要程度)及(信息的暧昧程度)成正相关。

4、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提出了大众传播为社会生活创设“拟态环境”的思想。

5、报刊成为大众媒介的标志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便士报)的出现。

6 、赖特认为大众传播有四方面功能:(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

7、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最早指出了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即“麻醉”作用。

二、解释:

1、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产生和传播运动。

三、问答:

☆ 1、大众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1)传播者的组织性——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门组织。

(2)传播手段与传播技术的密切关系——任何传播技术的革命, 都扩大和提高着大众传

播的范围、速度和质量。

(3)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和模糊性:大众传播的对象是一般大众。

4)传播信息的文化性和商品性:大众传播的信息是承载文化意义的特殊商品。

5)强烈的单向性:信息大量从大众媒体流向受众。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6)大众传播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任何国家都将大众传播活动纳入社会管理制度之中。

第七章第八章

一、填空

1、大众传媒的双重目标是指(经济)目标和(宣传和公益)目标。

2、“把关人”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卢因)。

二、名词解释

1、把关人:在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及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2、伊里调查:1940 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为了考察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在伊里县进行了一次长达半年的实证调查。调查发现,选民的投票立场主要取决于其有政治倾向,而不是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选民的既有政治倾向制约着人们对大众传播内容的接触。

3、选择性接触假说:在大众传媒面前, 受众倾向于接触与自己已有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内容。

4、“使用与满足” :是对受众媒介接触动机的一系列著名研究。这一系列研究将受众看作

是具有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出于各种不同的需要去“使用”媒介,并从中得到“满足” 二、简答。

图示并解释怀特的新闻把关模式。【创始人-- 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符合群体规范及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发展者-- 怀特(美国传播学者)】输入信息- 输出信息=把关人过滤信息

第九章测试

一、填空

1、自从1960 年代后期以来,学术界在大众传播宏观社会效果研究方面形成了许多理论。比如(“议程设置功能” )理论认为, 大众传播能够“提醒受众哪些问题更重要”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 大众传播能够“促进舆论的形成” ;(“培养” )理论认为, 大众传播可以“形成人们对环境的共识” ;(“知沟” )理论认为, 大众传播能够“扩大受众信息量差距”。

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代表学者是(麦库姆斯和肖);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代表学者是([ 德] 诺依曼);培养理论的代表学者是([ 美] 格伯纳);知沟理论的代表学者是([ 美] 蒂奇诺)。

二、名词

1、☆子弹论:如同子弹射中靶子,大众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能直接而迅速地影响受众的态度或意见,甚至改变其行动。

2、休眠效果:信息传播初期, 可信度高的信源带来较强的说服效果。随着时间推移,受传者对信息来源的印象与内容相比趋于淡漠,低可信度信源传播的信息,其效果如同休眠后苏醒一般有所提高。

3、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一类特殊的传播对象,他们借助于个人的影响力将接收到的信息经过选择和整理传递给周围的人们,在政治态度、购物等领域为他人提供信息和建议。

三、概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结合这一理论和我国社会现实,分析我国大众媒体应该如何积极发挥这一功能?

四、概述“沉默的螺旋” 理论的基本内容。我国大众媒体如何在引导舆论中发挥积极作用?

补充

1、社会传播的特点

(1)社会传播是信息在扩散中实现共享的过程。

(2)社会传播是传播双方的互动行为。

(3)社会传播的发生是以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为前提的。

(4)社会传播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现着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建立着新的社会关系。

(5)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是各种类型的传播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2、传播的各种类型

1、人内传播2 、人际传播3 、组织传播4 、群体传播5 、大众传播

3、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

(1)拉斯韦尔( Harold Lasswell,1902-1978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

提出社会传播的五“ W”——谁(Who)、说什么(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al) 、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 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战争中各种宣传手法的研究。将社会传播的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2)卢因(Kurt Lewin,1890-1947) 美籍社会心理学家1890,生于普鲁士的犹太家庭。

1933 ,到美国定居。

1940 ,年成为美国公民。

提出“把关人”概念( Gatekeeper )(《群体生活的渠道》 )( 1947)

(3)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 耶鲁大学实验心理学家。用控制实验的方法进行说服效果的研究。

看到了影响说服性传播效果因素的复杂性。

代表作《传播与说服》

(4)拉扎斯菲尔德(Paul F. lazarsfeld,1901-1976)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原籍奥地利,犹太人,1935 年加入美国籍。

利用社会调查方法进行传播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选择性接触假说” 、“两级传播” 理论( two- 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意见领袖” ( Opinion Leader )等对传播学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概念。

将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推进到“有限效果”阶段。代表作:《人民的选择》、《人际影响》。( 5)传播学的学科开创者——传播学之父——施拉姆( Wilbur Schramm,1907-1987 )

施拉姆是美国传播学创始人,传播学教育者、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学科开创者、传播学之父。1984 年其代表作《传播学概论》在中国大陆翻译出版。

1、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

3、出版了一系列传播学著作。其中《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

展》(1964)、《传播学概论》(1982)三部影响较大。

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1)语言符号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人类交流意义的工具。包括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人类摆脱动物传播状态的一个飞跃。

(2)非语言符号除语言之外的其它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包括:语言符号的伴生符。态符号。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符号。

4、符号的基本功能

(1)表述和理解传播者利用符号表述意义受传者利用符号理解意义

(2)传达事物的意义借助符号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传递。

(3)思考思考是人对外部信息进行内在处理的过程。人在思考中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关于外部世界信息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都离不开符号。

5、死线抽象:语言的使用者只在“抽象层次”的某一梯级上使用语言,要么在高抽象层次上令人费解,要么在低抽象层次上不得要点。

6、群体传播的特点

(1)任何一个群体成员都有传播者和受传播者双重角色。群体传播是多向交织的。

(2)群体传播的形式:群体成员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以及一些物化符号等等直接传递信息或者相互感染、模仿。

(3)群体传播的内容比较集中:大部分的传播内容是围绕群体目标进行的。

(4)群体传播的结果带有不定性:群体传播过程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

7、群体压力——多数人的意见可能给少数人带来压力, 使其倾向于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美心理学家阿什(Solomon Asch,1953 )小群体趋同行为实验。多数人的选择可能更正确(盲从),和多数保持一致可以不受孤立(顺从)

8、奥尔波特公式R= I × A 流言与问题的重要程度及信息的暧昧程度成正相关。

奥尔波特公式的发展R=I ×A× U

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

9、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15 世纪40 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Gutenberg 发明金

属活字印刷机,使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复制成为可能。

10、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标志:1830 年代,“便士报”在美国出现。每份售价一分钱。

标志政党报刊向大众报刊的转变。

11、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趋势

(1)受众群体的分化:大众→分众;电台、电视台的频道专业化;期刊的小众化

(2)单一的媒介形式→媒介融合:全媒体

(3)普通公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增大:个人媒体的大众化博客播客微博、

12、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加)马歇尔. 麦克卢汉(M`Mcluhan )(1911_1980),20 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一,著名的媒介研究学者,对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具有独到的研究。1964 年出版《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

“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 “被疯狂的空间知觉搞得走火入魔的形而上学的巫师” “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二十世纪的思想巨人”(1)媒介是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官的扩展或延伸

(2)媒介即讯息。媒介的变化导致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变化,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正是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交往和行为的尺度和形式”

(3)电子媒介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

口语媒介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部落化脱部落化再部落化

(4)媒介的“热”与“冷” 。热媒介——清晰,容易理解。(书报、广播、无声电影)冷媒介——模糊,经过联想和思考才能理解。(有声电影、电视等等)评价:

1、对于信息时代“地球村”的预言与现实世界的发展一致,具有预见性。

2、强调媒介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基本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但因为对于媒介技术的过分重视而陷入技术决定论,具有片面性;

3、对于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热冷的观点虽然没有实用价值,但却对研究不同媒介对人的不同作用具有启示。

☆1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 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三功能观(1948)

1、环境监测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二. 赖特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观(1959)

1、环境监视

2、解释与规定

3、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

4、娱乐功能

三.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概括(1982)

1、政治功能

监视社会,制定和传播政策,传承政治遗产

2、经济功能

传播经济活动的信息;

解释经济政策和现象、协调经济行为;

开创经济行为 - 媒介产业

3、一般社会功能对一般的社会成员进行信息传播(判断、沟通、知道、娱乐)

四.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媒功能观(1948)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负面功能“麻醉作用” (应用题:主要针对电视媒体。消耗时间,被动,缺乏行动)

五、李普曼的观点:营造信息环境(1922)

1、李普曼(1889_1974):美国著名专栏作家, 德国犹太人的第二代后裔。1911 毕业于哈佛大

学1922 出版《舆论学》(《公众舆论》)。

2、大众传媒为人们营造信息环境。

《舆论学》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强大影响力做了深刻的揭示。

信息环境即Psedo-environment “拟态环境” 。是媒体通过对信息选择、处理并传播向人们表现的环境,它不等同于客观环境,但却被人们作为客观环境看待,并将其作为采取行动的根据。

当人们依据大众传媒展现的信息环境采取行动时,就会将信息环境发展成为现实环境。

14、“议程设置功能”理论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1. 理论的由来及发展

麦库姆斯和肖

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1)大众传媒为公众设置议程。大众传媒对某些信息的选择、强调,影响着大众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2)大众传媒为公众设置议程的方式:

“知觉模式” :媒体报道什么,受众注意什么。

“显著性模式” :媒体强调什么,受众也认为什么重要。

“优先顺序模式” :媒体对不同事件报道的不同力度形成事件的轻重顺序,受众也依此对这些事件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3)该理论所强调的大众传播效果是认知层面的效果,这一层面的效果可能对人们的观念和行动产生影响。

(4)该理论所考察的不是某个媒体的短期效果,而是大众传媒整体在较长时间产生的宏观社会效果。

媒介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受众就越关心什么媒介议程决定受众议程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

(1)理论意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继“子弹论”之后,重新强调大众传媒强大效果的理论。该理论满足了大众传播学者对于大众传媒强大效果的期望,开启了大众传播宏观效果研精品文档

究的新阶段。

(2)对信息源的现实意义。因为媒体议程决定公众议程,某一事件要进入公众视野,为公众所关注,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或者重点传播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如:政府或者其它社会组织的记者会。

(3)对我国媒体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具有重要启示。

媒体议程决定公众议程。我国大众媒体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导舆论,主流媒体更是如此。媒体数量的增多,使媒体发出的声音杂乱,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就更加重要。

主流媒体要在信息采集、加工、传播的各个环节,通过内容取舍、强调,立足于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良性发展的立场,将公众注意力导向那些重大、重要、积极的事件,以发挥媒体在团结大众、鼓舞大众、弘扬正气中的作用。

如果媒体选择那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或者炒作庸俗题材,不仅会误导公众,也影响人们对重要问题的关注。

15、“沉默的螺旋” The Spiral of silence

1、理论的发端:(德)诺依曼

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由三个命题构成)

(1)个人的意见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避免孤立

多数优势公开表达

少数劣势沉默或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一方意见支持者在对方意见处于优势时, 沉默或附和的人数会呈螺旋式上升。

某强势意见造成另一方意见的相对弱势,致使一些人因为其所感知的“意见气候” 的压力而放弃原有立场或转向沉默。

(3)大众传媒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大众传媒的意见容易被认知为多数意

见,是评估主流意见的来源;这种认知会导致与媒体意见一致者倾向于公开表达;不一致者

倾向于改变观点或转向沉默。

舆论是在大众传媒对某意见广泛、公开的传播中, 在“沉默的螺旋”机制作用下,公众公开

表达的意见。

经大众传媒强调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成“多数” 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这种环境认知将导致劣势意见沉默(潜伏性意见)及优势意见公开表达,结果导致舆论的形成。

舆论是真正的公众意见吗?

3、“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意义

(1)“沉默的螺旋”理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大众传播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考察。(2)该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在舆论形成中的影响贯穿于公众认知、态度、行动的全过程。“沉默的螺旋”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观,对于大众传播宏观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媒体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媒体要对各种意见进行全面报道;媒体在报道不同意见时尽量避免倾向性;媒体要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减轻弱视意见在表达时的压力

16、“培养“理论

[ 美] 格伯纳George Gerbner

1960 年代的美国传媒(重点是电视)中的暴力内容与人们对于环境的印象和判断之间的关系。

17、“知沟”理论knowledge -gap

[ 美] 蒂奇诺(Tichenor ),1970

大众传播扩大了人们知识量的差距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旅游学概论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旅游学概论 ( 专科必修 ) 》2015 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 4 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优的,将其序号填 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来华旅客开展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是()。 A.中国康辉旅行社B.中国青年旅行社 C.中国旅行社D.中国国际旅行社 2 .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 )。 A .旅游政策B.旅游机构 C .旅游资源D.旅游策划 3 .影响旅游市场竞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旅游产品B.旅游营销 C .旅游服务D.旅游价格 4.( ) 是以了解异地文化或进行文化交流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这类旅游者以猎奇求 知为内在动机,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以选择历史文化游以‘及民俗文化游的居多( )。 A. 观光型旅游者B.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C .文化体验型旅游者D.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5 .以下哪一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旅游产品是一种以服务要素为主的产品 B.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 C.旅游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 D.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与有形产品相同 6.以下哪一种旅游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 A.全国旅游规划 B.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C.地方旅游规划 D.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规划 7.以下哪类是铁路运输的特点?( ) A .自由灵活,速度快B.费用低、安全性好、运输能力大

C .豪华、昂贵、服务质量高D.快速省时、舒适度高 8.对旅游产品购买欲望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者的( )。 A .支付能力与闲暇时间B.性格 C .文化背景D.职业 9.民俗旅游、怀旧旅游、艺术欣赏旅游、博物馆旅游等旅游产品属于()。 A .事务旅游产品B.度假旅游产品 C .探险旅游产品D.文化旅游产品 10。我国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宣布成立的第一个旅游全行业组织是()。 A .中国国际旅行者协会B.中国旅游组织 C .中国旅游爱好者协会D.中国旅游协会 二、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的 5 个选项中,有不少于两个是正确的,请选 出它们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选错、多选或少选都不给 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1.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 ) 。 A .异地性B.消费性 C .休闲性D.体验性 E.盈利性 12 .旅行社的主要业务是( )。 A .产品开发设计B.旅游咨询业务 C .产品销售业务D.采购业务 E.接待业务 1649 13.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A .旅游导致传统文化的冲淡、异化和消失 B .不良的示范效应 C .干扰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D.旅游活动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E .降低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收入 14.旅游区保护规划主要涉及以下哪几方面内容?() A .旅游资源保护B.环境保护 C .社会文化保护D.旅游政策保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美国政治学家() A、施拉姆 B、霍夫兰 C、拉斯韦尔 D、麦克内利 2、最早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 A、麦奎尔 B、卢因 C、阿特休尔 D、拉扎斯菲尔德 3、“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传播学者() A、伯洛 B、德福勒 C、申农 D、奥斯古德 4、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布雷多克模式 5、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6、内容分析法有四个特点,而就内容分析的直接目的,即对特定传播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而言,其关键是() A、客观性 B、显性内容 C、系统性 D、定量性(化)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我中心性的,一是() A、工具性的

B、满足性的 C、社交性的 D、游戏性的 8、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有三个功能,但不包括()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 9、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一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A、记者 B、传媒的经营者 C、编辑 D、传媒的所有者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泛指() A、印刷媒介 B、大众传播事业 C、报纸和杂志 D、新闻出版事业 ll、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2、“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灵活的 13、1865年,英国一个科学家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的存在。这个科学家是() A、兹活里金 B、马克斯韦尔 C、尼普科夫 D、德福勒斯特 14、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口头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传播学概论试题

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试题(B卷)答案 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1*10=10分) 1、传播学产生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播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C ) A、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 B、战争宣传研究的需要 C、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D、其他相关学科的推动 2、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 A ) A、《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B、《传播与说服》 C、《人民的选择》 D、《舆论学》 3、在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属于政治学家的是( D )。 A、拉扎斯菲尔德 B、卢因 C、霍夫兰 D、拉斯韦尔 4、提出大众传播具有“麻醉”功能的传播学者是( B )。 A、施拉姆 B、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 C、赖特 D、拉斯韦尔 5、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这是( B )媒介规范理论的观 点。 A、集权主义 B、民主参与理论 C、自由主义 D、社会规范 6、(B )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A、人内传播 B、人际传播 C、大众传播 D、群体传播 7、下列与选择性理解意思最为接近的成语是(D ) A、择善而从 B、爱屋及乌 C、从谏如流 D、见仁见智 8、提出“把关人”理论的学者是(B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霍夫兰 D、施拉姆 9、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 C )的交流 A、信号 B、象征符 C、意义 D、语言 10、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是 ( C ) A、传播权 B、知晓权 C、媒介接近权 D、文化权 二、名词解释(4*5=20分) 1、法兰克福学派 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着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M.霍克海默、.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着作中。 2、自我互动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H.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是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一个很好说明。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哲学思辨 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 A、线性传播模式 B、控制论传播模式 C、系统论传播模式 D、受众中心模式 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大众 D、提供娱乐 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 B、把关人 C、受众 D、追随者 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 B、两级传播论 C、创新与扩散论 D、议程设置论 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 A、教育程度低的人 B、教育程度高的人 C、男性白人 D、家庭主妇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B、指代性 C、社会共有性 D、发展性 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旅游学概论试题(A、B)试卷及答案

学生证号 姓名 分校(工作站) 卷号:3246 座位号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 度第二学期考试 〈〈旅游学概论》试题A卷 得分评卷人 2013年5月一、名词解释:(5 X4=20分) 1、 旅游: 2、旅行社: 3、旅游资源: 4、旅游市场: 5、旅游业: 二、填空题(1 X30=30分) 1、旅游概论就是以()作为特定的研究领域,以( ) 过程中特有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2、旅游在本质上就是以获得人身的( ()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3、近代旅游创始人托马斯库克于( 于()年开办旅游代理业务;于( 司。 4、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精神上的()与特定需求 )年举办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 游; )年正式成立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 ,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到()旅 游、 ()旅游与()旅游三者共同发展阶段。 5、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求就是()、()、()。 6、旅游者必须具备许多条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可归纳为() 与 7、人们对旅游的各种意义所取得的共识,就是因为她们大都反映了旅游活动的

异地性、()性与()性。 特点就是()性、()性、()性。 9、旅游产品的特性就是连续性、()性、()性、()性。 10、从客观上划分,根据国际旅游者产生的地理区域划分,可把世界划分为七大旅游市场()、()、()、()、()、()、 1、旅游活动的媒介就是()。 A、旅游资源 B、旅游交通 C、旅游宣传 D、旅游业 2、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游形式中 的() 3、1927年中国当代最早的旅游组织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就是() A、陈光甫 B、黄光培 C、柳亚子 D、章士钊 4、早在商代就已经设立,古代中国最早的住宿设施就是() A、馆 B、驿站 C、亭 D、邮 5、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地点为:() A、美洲 B、非洲 C、中东 D、欧洲 6、在我国涉外饭店星级评定工作中,三星级饭店的评定就是由:()A、各省、白治区与直辖市旅游局评定B、国家旅游局星级评定机构评定C、省市旅游局或国家旅游局评定认可D、由省市旅游局初评后,报国家旅游 局确定 7、按饭店规模大小划分,在我国有500间客房的饭店属于()型饭店。 A、小 B、大 C、中 D、微 8、不就是旅游基本属性的选项就是() A、文化属性 B、经济属性 C、消费属性 D、政治属性 9、不属于旅游职能作用的就是() A、宣传招彳来旅游者 B、生产、销售旅游产品 C、提供法律或医疗援助 D、组织协调旅游活动 10、以追求健康,娱乐为目的的人士为接待对象的饭店属于()型饭店。 A、商业 B、度假疗养 C、观光 D、公务 四、简答题:(5 X3=15分) 1、旅游资源有哪几种类型? 8、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作为旅游者进行实地观察的对象,共同 A、帝王巡游 B、政治旅行 C、士人漫游 D、 学术考查

传播学概论(试题试题合集)

第一章 1、传播学起源: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皮尔士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一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一直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 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而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的时候,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3、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于1845年至1846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交往”的概念。 文中并没有明确作出一个总体定义,但从论述中可以看出:(1)“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指的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2)如“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同时也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可以说,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 第二章 1、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详细地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迄今为止的传播活动可区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符号传播时代。 3、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造出了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 4、1045年,宋代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5、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

传播学概论自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自学大纲 课程概述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它是多学科分化整合的结果。80年代以后引入我国,90年代后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传播活动演进的历史、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中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及前瞻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一)学习目的: 1、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的历史、特点及形态; 2、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模式及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透过传播表象,掌握传播原理及规律,并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媒介现象和问题。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传播学是多门学科交叉整合的结果,与新闻学、政治学、经济学、广告学、 公关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多媒体及网络科学等关系密切。 自学方法 一切的理论都来自实践,其存在的意义也在于实践,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该成为我们学习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理论的学习是手段,目的在于理解理论、掌握理论,并能运用理论去分析看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传播学概论》本身是理论课,但不能以背诵理论为最终目标。从实际效果考虑,如果仅仅会背诵而没有理解,考完即忘,则纯粹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 考虑到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边工作边学习的同学,他们不像全日制大学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简化理论阐述,运用浅显语言,增加案例分析,提供多方视点。但是,尽管如此,如果想深入学习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仅仅阅读本教材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建议大家注意以下方面: 1.阅读相关的传播学作品和理论原著,尤其是教材中提到的理论著述。限于篇幅,教材中引用、解释的语言有限,需要同学们发挥积极主动性课外学习。阅读量越大,对理论的理解越透彻。 2.如果有兴趣的话,尝试对当今出现的一些媒介现象进行分析。多多翻阅业内核心期刊杂志,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所学去加以解释,同时比照其他专家学者和从业者的观点。这将对理论学习极有助益,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亲和力。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旅游学概论(双语)期末考试试题库

旅游学概论(双语)期末考试试题库

CATALOGUE I.Filling the blanks (1) II.True or False Questions (3) III.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6) IV.Explain the following tourism terms in English (13) V.Briefly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English (15) VI.Topic Discussion (17)

I.Filling the blanks 1.Tourism must be,above all,defined as the movement of people away from their. 2.First,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ourism is just one form of,along with sports activities,hobbies and pastimes. 3.The characteristic of means that tourist product is a service rather than a tangible good. 4.The refers to travel taken exclusively within the national boundaries of the traveler’s country. 5.Tourism is now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ces of modern times. 6.Leiper’s Model includes,and three fundamental geographical elements. 7.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Roman Empire,and the onset of the so-called Dark ages,travel became more. 8.According to Maslow,there is a hierarchy of universal and found in every human being. 9.Before anyone can choose to undertake a holiday,they must aware of from which they can choose,and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m. 10.Factors that influence motivations of tourist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11.The World War I had influence on the expansion of tourism. 12.According to Maslow,there is a of universal wants and needs found in every human being. 13.When a tourist walks into a travel agent’s office to tour—a product—he is also buying many. 14.Tourist products hav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that distinguish them from the products of other industries.These include,,,and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15.The tourism product is unique in terms of its rang and. 16.The service product is intangible when it cannot be easily evaluated or in advance of its purchase. 17.Tourism product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being inseparable which means the product is often consumed and produced. 18.Tourism involves the purchase of an expensive product that cannot easily be or, 1

传播学概论(试题合集)

2017年4月传播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广义的人际传播 2.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3.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4.“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 5.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 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6.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 A.噪音B.信号C.反馈D.信道 7.“你认为本市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是否及时?”这种提问违反了问卷设计的( ) A.合理性原则B.艺术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准确性原则 8.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 A.制定分类标准B.实施统计分析C.确定分析单元D.抽取分析样本 9.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有( )A.信息功能B.文化功能C.娱乐功能D.协调功能

10.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即( )A.娱乐功能B.信息功能C.动员功能D.整合功能 11.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这个观点也被称为( ) A.“天赋人权”B.“观点的自由市场”C.“第一自由”D.“真理的自我修正”12.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类论C.个人情绪论D.社会关系论 13.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 )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 14.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手法作了系统研究并写出《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的学者是( )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 15.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就竞选宣传对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也叫( ) A.佩恩调查 B.伊里调查C.伊利诺调查D.俄亥俄调查 16.“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 ) A.“镜子”式报道机构 B.“真实反映环境”的机构C.客观报道事实的机构D.“环境再构成作业”机构 17.传播学批判学派正式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的(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18.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主要源于其特有的( ) A.信息传递功能B.议题设置功能C.精神麻醉功能D.培养分析功能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A.自我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3.在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 6.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 A.反馈 B.信息的发生 C.噪音 D.信息的接受 7.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 A.等距法 B.抽签法 C.分层法 D.定额法 8.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确定指标 B.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C.测定指标 D.寻找变项,编制提问 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自我中心性的功能,一是() A.娱乐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社交性功能 D.宣传性功能

10.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 A.社会化 B.信息化 C.系统化 D.知识化 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 A.记者 B.教师 C.编辑 D.A、B、C都是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13.第一个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卢因 C.英尼斯 D.麦克卢汉 1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全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媒介有“冷”、“热”之分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5.“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者 D.传播渠道 16.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 17.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 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 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1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19.“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20.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 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旅游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76)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旅游学概论》期末试题及 答案(试卷号:2476) 一、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优的,将其序号填入题中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项不是旅行社的主要业务?( ) A.产品开发设计 B.旅游管理业务C.产品销售业务 D.采购业务 2.( )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各要素(水体、大气、土壤、生物等)受到人类活动负面影响的程度。 A.环境指数 B.环境破坏指标C.环境质量 D.环境受损指数 3.以下哪类是铁路运输的优点?( ) A.自由灵活,速度快

B. 快速省时、舒适度高C.价格低廉、舒适、服务质量高 D.费用低、安全性好、运输能力大 4.对旅游产品购买欲望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者的( )。 A.支付能力与闲暇时间 B.性格C.文化背景 D.职业 5.民俗旅游、怀旧旅游、艺术欣赏旅游、博物馆旅游等旅游产品属于( )。 A.事务旅游产品 B.度假旅游产品C.探险旅游产品 D.文化旅游产品 6.我国自( )开始实行黄金周制度。 A. 1998年

B.1999年C.2000年 D.2001年 7.以下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 A. 一般来说,人文气息越重的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越差 B.旅游资源的开放程度与其受到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 C.景区的使用强度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成正相关关系 D.旅游者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而严重的 8.旅游业是由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的众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 )是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 A. 旅游设施 B.旅游服务C.旅游交通 D.旅游景区 9.以下哪个不属于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的通用指标( )。

传媒2018年4月《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传媒2018年4月《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1、A 2、B 3、A 4、C 5、A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如果说“阳春白雪”通常指的是高雅文化,那么“下里巴人”则是? A大众文化 B小众文化 C精英文化 D传统文化 正确答案是:A 2、下列成语可用于形容大众文化的是? A阳春白雪 B下里巴人 C引商刻羽 D曲高和寡 正确答案是:B 3、下列媒介中,哪种保存信息的能力最强?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电影 正确答案是:A 4、怀特认为,报纸编辑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是? A运输者 B传令官 C把关人 D舆论领袖 正确答案是:C 5、下列研究或理论中,否认媒介暴力内容对儿童具有强大效果的是? A净化假说 B模仿假说 C沃森的《诱惑天真无邪的心灵》 D1982年全国心理健康研究所报告 正确答案是:A 6、下列人物中,哪位属于自由主义传播思想的代表人物? A希特勒 B斯大林 C弥尔顿 D麦奎尔

正确答案是:C 7、谁提出了“顽固的受众”的说法? A李普曼 B英尼斯 C卡尔·霍夫兰 D雷蒙·鲍尔 正确答案是:D 8、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什么? A土地 B能源 C资本 D知识与创意 正确答案是:D 9、近代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毕昇 B本杰明·戴 C古登堡 D施拉姆 正确答案是:C 10、文革后最早的电视广告是上海电视台于1979年播出的? A雷达表广告 B联想集团广告 C茅台酒广告 D参桂补酒广告 正确答案是:D 11、对漫画《比戈特先生》的研究发现了什么? A刻板印象的普遍存在 B大众传播内容的低俗化倾向 C选择性理解会减弱信息的效果 D大众媒介改变态度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正确答案是:C 12、下列不属于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的是? ACBS BBBC CNHK DPBS 正确答案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