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

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
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

:打造北部湾经济区标志性企业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标志性企业——xxxx国际港务集团发展综述

xx新闻网通讯员xx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镶嵌在北部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漫长的海岸线上书写着波澜壮阔的海上传奇,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振兴、发展、跨越倾注大海一般的深情和力量。

振兴港口大势所趋

放眼全球,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综观世界近百年来城市经济发展史,发展最快、最发达的城市,都和港口密切联系。拥有一个强大的港口,就开启了一地区经济活力的大门,奠定了区域经济腾飞的基石。

举目国内,港口催生了一座又一座座现代化都市,演绎着城市经济的繁荣与精彩。大潮奔涌,生生不息,拍打着广西北部湾港。2007年2月14日,广西沿海港口发展实现历史性新突破:

承载着历史使命的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集团成立之前,广西北部湾沿海三港各自为政,恶性竞争,发展乏力,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发展失序。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采取有力措施,以资产为纽带,以整合港口资源为基础,全面推进三港整合,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按照自治区“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思路,集团公司积极探索“两个多元化”的发展新路子。不断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投资发展多元化进程,形成了公司港口营运、临港产业、综合物流、商贸物流、物流地产等“五大板块”经营业务紧密链接,依存发展,效应叠加的格局。

铸造xx众志成城

几年来,港务集团以打造亿吨大港为支撑,筹集一百多亿资金,大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续建新建防城港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码头泊位的同时,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北海铁山港区,加快钦州大榄坪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港口服务功能。

连续四年大投入、大建设,使沿海三港能力迅速攀升。2010年年底,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实际年通过能力达到1.29亿吨,比2006年年底的3517万吨增长到3.6倍。

建设和转型升级,铺就了长盛之路。2010年,集团公司营运收入突破了100亿元,是2007年成立时的7.4倍;利润已经突破10亿元,是成立时的7倍多。

按可比口径计算,2010年,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17.19%(全国平均值7.10%)、总资产报酬率为7.99%(全国平均值5.20%),各项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均处于优秀水平。

物流体系便捷高效

目前在发达地区,物流成本只占到产品价格的4%-10%,而在广西,则会达到13%-18%,物流成本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善于开风气之先的北部湾港人围绕港口龙头,大力创新沿海港口物流体系,把物流服务融入供应链管理之中,将降低区域性物流成为作为集团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倾尽全力。

——多式联运联通天下

集团依托多种运输方式集疏运,形成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作,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在海、公、铁多式联运方面,港务集团除了拥有大型公路运输车队和五定专列之外,

2010年12月13日,集团控股的广西首家本土远洋航运企业——北部湾远洋集团在香港揭牌成立并正式运营,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打造一支自有16艘巴拿马型船、营运总吨位达200万载重吨的散货船队,努力扩大集团公司物流辐射半径,实现辐射全球范围的“门到门”运输。

——开辟新航线打通主框架2010年1月25日,广西北部湾港开通驶往北方港口的集装箱直达班轮,结束广西集装箱无南北直航的历史。以目的地为天津港为例,每标箱运价从3400元降低为2200元,运输时间从15-20天缩短为10天。与此同时,集团还开辟了新加坡、曼谷、巴生等港的直达航线,开通到日本神户的1200T集装箱直航班轮,开通东南亚及东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开发及运营北部湾港到东南亚的散货班轮航线。进一步确立了北部湾港区域性枢纽港地位,增强了其中转枢纽港的竞争力。

——运营保税中心建设“无水港”

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建设的南宁保税物流中心

2010年7月22日正式运营,这是集大宗商品展示、仓储、商贸、物流于一体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无水港”项目,对进一步完善南宁市物流基础设施,降低区域物流成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港务集团将依托南宁“无水港”平台,直接对接通往天津、青岛、上海等港口和东盟港口,形成南北对流“大物流”平台,为城市提供更便利、快捷的物流服务。

——建设冷链系统改写商品流通线路2010年9月30日,随着20辆、总重量达400吨的冷藏集装箱满载着坛洛香蕉从南宁保税物流中心驶出,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南北海运冷链物流正式启动。它们将从南宁一站式直达天津港。由于从采摘到销售终端实现了全程恒温控制,每箱(13公斤)的售价将比普通香蕉高出10元。

港务集团玉洞冷库目前是西南地区面积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冷链项目,一期3万平方米、6万吨库容物流冷库已建成,二期工程在建四个冷库进展顺利,并正在构建集仓储、配送、运输、加工、商贸、金融、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它将打破肉类、水果、海鲜等冷藏品借道广西流向广东入库冷藏,再回西南地区销售的格局。两到三年内,集团还将在广西重点市、县分期分批建设农产品专用冷库,最终形成50万吨的存储能力,将海、陆、铁“三合一”的多式联运冷链运输网络覆盖西南和东盟,并延伸至全球主要销地港口。

——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实现南煤北运

凭借港口和信息平台优势,一个以内陆无水港网络、港口枢纽和近远洋运输相结合的全程物流供应链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2010年,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全年煤炭中转业务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一个“南煤北运”的中转港和贸易集散中心正在北部湾港崛起。由于大型、专业、现代化码头的高效率直接降低了成本压力,而港务集团主动置身于全球大物流体系之中的运作,又可以充分利用远洋运输头程费用低廉的优势,为煤炭的二次配送提供广阔空间。从全球采购煤矿,再配送到长江沿岸乃至日本,多年来难以置信的“南煤北运”的设想如今已经在广西北部湾港变为现实。

“港”系产业xx兴起

北部湾港腹地小、地域内经济不发达。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将港口送入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做大临港工业,迅速培植本地货源,成为破解难题的钥匙。

利用临港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全程物流供应商的优势,港务集团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先后引进并参与一批以大物流为特征的的临港工业项目,“港”系产业蓬勃兴起。

在推进有“名”无“港”的铁山港建设的同时,港务集团引进北海诚德集团项目,一期2011年投产后,年产值100亿元,每年可为铁山港带来1000万吨吞吐量,充分保障了铁山港1#2#泊位的运营,并为后续泊位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伴随着诚德集团、渤海实业等一大批临港工业项目的引进投产,铁山港将真正插上腾飞的翅膀。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集团合资合作的亿元临港工业项目超过20个,已初步形成粮油加工、有色金属、构件海工设备加工及配煤配矿三个工业板块。随着一大批超十亿元项目相续建成投产,到“十二五”期末,可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增加工业年产值1200亿元以上,为港口提供2000万吨以上本地货源,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临港工业正在奏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标志性企业的最强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