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选词填空: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了。

A . 吞噬

B . 吞没

C . 打翻

D . 淹没

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啊,我看见了,看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

B . 在他们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发觉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

C . 广州市有关部门开展了以“拒绝冷漠,唤醒真爱”为主题的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

D . 卡扎菲走向灭亡的关键不在于他得罪了美英等北约国家,而是在于他背离了人民。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9九下·昆山模拟)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________。(《诗经·关雎》)

(2)遥看是君家,________。(《十五从军征》)

(3)问君何能尔?________。(陶渊明《________》)

(4) 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子在川上日:“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三则》)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8七上·汽开区期末) 根据拼音填汉字组词。

jiāo shuòjìng líng

________媚闪________大相________庭孤苦________仃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5. (10分)综合性学习。

(1)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

下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材料:为解决山区高海拔地区中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重庆市政府启动了“暖冬计划”。该计划实施范围是全市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涉及21个区县995所学校,受益学生21万余名。主要措施包括购置安装油汀、碳晶墙暖、电烤炉、暖风机、硅晶电热膜等取暖设备,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安装空调,不宜安装取暖设备的学校提供御寒所需衣服、鞋子、手套等物资。全市共投入8700多万元,为山区农村学生创造出安心学习的温暖环境。学生张薇说:“现在教室安了油汀,像春天一样温暖。冬天再也不用提火盆上学了,手也不长冻疮了!”

(2)根据材料,简要介绍什么是“暖冬计划”。(50字左右)

(3)张薇同学想给重庆市政府写一封感谢信,但又怕同学们说她出风头。要打消她的顾虑,你该怎么说?

五、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

①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②孰若孤________

③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孙权劝吕蒙,以读书目的晓之以理,以自身经验动之以情,体现其善劝。

B . 文章描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C . 文章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形象地展示了三个人物各自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D . 文章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

六、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挟①太山以超北海,语②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③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④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注释】①挟:(用胳膊)挟着。②语(yù):告诉。③折枝:按摩肢体。④王(wàng):统一天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不独亲其亲________

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大道之行也王之不王

B . 是谓大同是智也

C . 为长者折枝通计一舟,为人五

D . 故人不独亲其亲故王之不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4)请在【乙】文中摘录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

(5)①【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实现________的理想社会。

②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________。(用【乙】文的语句回答)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

8. (9分) (2017八下·柯桥月考)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①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②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③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④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⑥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9.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风车里的故事

朱敏江

①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箭一般地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大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起来玩。

②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时光可以冲淡我对童年的记忆,却无法带走我对风车的感怀,因为我始终将风车藏在左心房最柔软之处。

③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家乡的风车是由木头制成,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连,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呈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稻谷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呈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地转动。

④小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轻易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

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却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些犹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隆重登场了。

⑥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坚强地经受住风力的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重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之后,才心有不甘地路落地面。

⑦渐渐地,父亲身前的谷粒越积越多,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圆锥形。他不时伸出左手轻轻将锥顶推翻,并用手转几圈,谷堆上留下几道圆形的波痕,而流出的谷粒随即又将波痕淹没。

⑧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旋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的时候,我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春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⑨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面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⑩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麦壳仿佛一个个精灵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风车少了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谋生的人,带上了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

?风车虽已远离,但我从不曾忘却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每当大雪纷飞之时,麦壳从风车口飘然而出仿佛雪花飞舞的景象,恍如就在眼前。

?伫立于高大的风车前,望着阳光下那拉长的光影,儿时伴随父母左右一起劳作的情景不断跃入脑海,浮于眼前。我想,过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1)文章依据时段着重写了关于风车的几个故事,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2)赏析句子和划线词语。

①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②赏析第⑩段中的划线词语。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文章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10. (15分) (2020八下·徐州期末)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次日清早起来,A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养在卷里,又买了斗把豆子。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太公过了一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像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熏的慌,不要熏伤了胃气。”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不要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乙)“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他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

(1)以上两个语段均出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甲)文段中“A”是________;(乙)文段中,“他”是________。

(2)两个选段主要涉及到人物A的哪些事?你认为该人物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鲁迅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请根据以上选段,结合原著人物A前后变化,谈谈作者是如何达到含蓄委婉的讽刺效果的。

八、作文 (共1题;共1分)

11. (1分) (2020九上·百色期末) 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除诗歌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1、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5-1、

5-2、

5-3、

五、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1、

6-2、

6-3、

六、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1、

7-2、

7-3、

7-4、

7-5、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

8-1、

8-2、

8-3、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八、作文 (共1题;共1分)

11-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