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生理曲线消失的后果

颈椎生理曲线消失的后果
颈椎生理曲线消失的后果

颈椎生理曲线消失的后果

【颈椎生理曲线】

正常人的颈部活动范围如下:屈曲35°~45°,伸展35°~45°,左右侧屈均45°,左右旋转均60°~80°。

人体端坐或站立时,从侧方看人的颈部似乎是直的,但包绕于内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在医学上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在X线片上,沿此曲度走行,在各个颈椎椎体后缘形成的连续、光滑的弧形曲线,称之为颈椎生理曲线。

颈椎生理曲线,正常值是12±5mm。其测量方法是,从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将每个椎体后缘相连成为一条弧线,然后从齿状突后上缘至第7颈椎椎体后下缘做一直线,上述弧线的最高点至这条直线的最大距离就是反映颈曲大小的数值。

颈椎曲度的形成是由于颈4~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这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它可以增强颈椎的弹性,起到—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防止大脑的损伤。同时,也是颈部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正常的解剖生理需要。每当外伤、退变姿势不良时,不仅可以造成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而且可以因此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从而出现临床症状及X线改变等。【颈椎生理曲线消失】

颈椎生理曲线变直(生理曲线消失),顾名思义,就是脖子变直了。人体的脖子,从侧面看似乎是直的,其实包绕于内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生理弧度,在医学上把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

年轻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的出现与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当人体长期坐姿、睡姿不良,或畸形颈部扭伤、颈肩部肌纤维组织炎等,颈椎的前凸可逐渐消失,甚至可变直或呈反张弯曲,即向后凸,这就造成了压迫神经导致脑供血不足等现象,容易出现头晕等症状。

【治疗】

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方法都有哪些呢?专家介绍,牵引疗法对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的作用机理表现为以下几点:

1.增宽椎间隙、恢复颈推的稳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

2.缓解肌肉痉挛,剥离、松解粘连组织,消除炎症、水肿。

3.牵开嵌顿的关节囊,以促进椎体滑脱和钩椎关节错位的整复。

4.增大推间孔、椎间隙,牵开有皱褶或骨化的韧带,使受压的神经根、脊髓得以缓解,改善其血液供应,有助于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

5.牵引后每个椎间隙可增宽 2.5-5毫米,有利于突出椎间盘(髓核及其纤维环组织)复位;

6.牵开迂曲的椎动脉,恢复颈椎与椎动脉长度的比例关系,保持推动脉通畅,维持正常脑血液供应,恢复正常脑组织功能。

【预防保健】

第一点是治颈椎病最佳方法中,头部姿势很重要。在坐姿上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头部略微前倾,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面与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过度前屈;此外,定制一与桌面呈10~30度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于坐姿的调整。

第二就是应在1~2小时左右,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或行夹肩运动,两肩慢慢紧缩3~5秒钟,尔后双肩

向上坚持3~5秒钟,重复6~8次。广大白领治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方法就是,大家也可利用两张办公桌,两手撑于桌面,两足腾空,头往后仰,坚持5秒钟,重复3~5次。

1.选择合适的枕头。合适的枕头对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约10厘米左右。枕芯装填量要适当,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弹性。弹性过大的枕头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疲劳和损伤。

2.防止外伤与落枕。平时应防止颈部外伤及落枕,以免颈椎韧带损伤,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3.加强颈部的锻炼。加强颈部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