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化妆品中的酶

用于化妆品中的酶
用于化妆品中的酶

化妆品用酶

酶的种类非常多,但能用于化妆品中,对皮肤起治疗保健作用的酶并不很多。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化妆品用酶。

1)木瓜蛋白酶是植物性肽水解酶,对皮肤有柔软其弹性及滋润的作用。化妆品

中用量为0.4—0.2%。

2)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中的肽水解酶。是从动物胃中提取的,具有较好的美容

保健作用。一般用量1%左右。

3)凝乳酶从动物胃液中分离制取。可改进人体肌肉的韧性,加强柔软及光滑

感,是一种较好的皮肤柔软剂。用量为0.5—1.5%。

4)溶菌酶可从将蛋清中分离制取,在化妆品中有很好的清疮、抗炎、杀菌作

用,另外它也可直接作为化妆品的防腐剂。

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般从动物血细胞中分离纯化制得。具有很强的抗

氧化能力,是活性氧自由基(O2ˉ)有效清除剂。具有抗辐射污染和消炎作用,

且极易透皮吸收。此外,它对酪氨酸酶诱发黑色素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因此对老

年斑和雀斑、面部黄褐斑等皮肤色素沉积症都有显著的疗效。超氧化物歧化酶是

目前化妆品行业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生物酶。

6)蛋白水解酶能使皮肤表面细胞的键断裂,以致容易除去死的皮肤组织,如与

解脂酶合用,作用更为快速强烈。蛋白水解酶益于消除由日晒、风吹、、体力劳

动或其他因素所制的皮肤伤害。

7)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 SH-Px)可在不同条件下防止脂质过氧化。硒是G SH-Px

活性的必要组成成分,有报道,硒与痤疮有关。该硒酶化妆品可治疗脂质过氧化

物引起的皮肤炎症,并且有抗有衰老作用。

8)鞘磷脂酶存在于配糖鞘磷脂中,是一种能平衡皮肤保湿性能,将其包裹在脂质

体中,并能渗透到皮肤的深部,有很好的滋润作用。

9)解脂酶能降解脂肪。解脂酶化妆品有益于粉刺的消除。

10)胶原酶可制成防止疤痕生成的特殊胶原酶化妆品。

另外,a-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尿酸酶、a-糜蛋白酶都可用于化妆品中,

他们对皮肤都有抗炎、清疮之功效。

加酶化妆品实例:

1)加酶雪花膏加酶雪花膏是在雪花膏基质中添加适量的樟脑、蛋白

酶、维生素E制成。它对干燥皮肤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能和消毒作用,

对皮肤无刺激。

2)SOD美容霜用非离子型乳化基质,是一种新颖的高级营养,疗效,

护肤化妆品,经临床实验表明,抗衰老有效率90%

3)含蛋白酶的清洁剂含有从磷虾中提取的蛋白酶的化妆品,对清洁

皮肤效果显著

(整理)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人体化学物质中水的比例超过70%,所以保持体内水分是保健与美容的关键之一。皮肤的弹性、光滑与细腻程度尤其有赖于此。缺乏水分的皮肤会变得干燥并产生皱纹,甚至导致其内部结构的变化。环境及年龄是导致皮肤丧失自然保湿功能的重要因素。应用保湿剂是保持水分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世界公认保水能力最强的物质为生物体内透明质酸(H A)。 H A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皮肤中H A的分布 H A是构成细胞间质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细胞间质填充在细胞内间隙,维持细胞及组织的结构完整,为细胞提供内环境,对细胞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皮肤中H A存在于细胞间的胞外基质中,是细胞间的填充物。真皮和表皮中均含有H A。真皮层较厚,细胞间的胞外空间大、基质多,含H A的量较多。真皮层中的纤维母细胞分泌H A和硫酸化黏多糖,如硫酸软骨素和硫酸皮肤素等。在真皮层发现H A的存在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表皮中H A的发现较晚。这可能是因为表皮层较薄,细胞的排列较紧密,细胞间的空间很小,含H A的量比真皮少的原因。但H A在细胞外基质中的相对含量或浓度并不低,约为 2.5m g/m l。Ta m m i 等[1]利用H A特异性探针(从软骨提取的H A结合蛋白)技术,在表皮组织的细胞间的基质中,观察到强烈的H A染色信号,包括最外层死亡的角质细胞间,均存在H A。 2.皮肤中H A的生理功能[2~4] 2.1保水作用 H A分子中的羧基和其他极性基团可与水形成氢键而结合大量水分,在皮肤组织中的保水作用是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理论保水值高达500m l/g以上,在结缔组织中的实际保水值约为80m l/g。H A在较高浓度时,其长的分子链相互交织成网状,加之与水的氢键结合,从而起到很强的保水作用。其保水性能与H A的浓度和相对分子量(M r)呈正相关,而对水的通透性则与其浓度和M r呈负相关。 H A在细胞间质中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分。H A与硫酸化黏多糖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纤维状蛋白质,共同组成含大量水分的胞外胶状基质,成为细胞代谢的物质交换介质。这种含水的胶状基质,使皮肤柔韧,富有弹性,充足的水分使肌肤光滑细嫩。当皮肤的湿润感消失,出现皱纹时,有人认为就是由于H A的减少而引起的[5]。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中H A的含量降低,皮肤组织细胞和细胞间的水分含量减少,细胞间以H A为主组成的胶状基质所填充的空间减小,导致细胞排列紧密,胶原蛋白失水硬化,使皮肤粗糙,失去弹性。因此水分对于皮肤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保水保湿一直是护肤化妆品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2.2维持细胞外的空间 H A与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基质成分及其所包含的大量水分,共同形成胞外空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放、表皮细胞的迁移以及免疫细胞(朗格罕斯细胞和淋巴细胞)在表皮中的出入。 2.3大离子功能 H A分子链上每一个双糖单位带有一个负电荷,使它具有类似离子交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其发酵法生产进展_崔慧斐

药 物 生 物 技 术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2000,7(3):187~189 文章编号:1005-8915(2000)03-0187-03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其发酵法生产进展① 崔慧斐 张天民 (山东医科大学生化制药教研室,济南250012) 摘 要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目前在国内主要作为功效因子或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中。本文即综述超氧化物歧化酶这两方面的应用现状,并介绍相应的基础研究情况。同时介绍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进展,主要包括菌种的筛选、培养条件的优化和适宜破壁方法的寻找等方面。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食品;化妆品;应用;发酵法生产 中图分类号:R977.3 文献标识码:A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 D)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在消除体内多余的超氧阴离子、解除超氧阴离子对生物体的毒性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外已有多种药用SOD应用于临床,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辐射、抗肿瘤、抗衰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由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引发的疾病。国产的二类新药注射用SO D(以猪血红细胞为原料)也将可能获得新药证书。目前国内SOD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化妆品等方面,有所创新,相应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一些新进展,如在吸收机理、质量稳定性、有效性等方面。国内现有SOD产品主要是从牲畜血液中提取,发酵法生产还未产业化。 1 SOD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 作为保健食品的功效因子或食品营养强化剂 该保健品具有良好的抗衰老、抗炎、抗辐射、抗疲劳等保健强身的效果。目前已有添加有SOD的蛋黄酱、牛奶[1]、可溶性咖啡、啤酒[2]、白酒、果汁饮料、矿泉水、奶糖、酸牛乳、冷饮类等类型的保健食品面市。 1.2 制成多种剂型的SOD或复合型食品 已有SO D胶囊剂、片剂、口服液、脂质体、颗粒剂等形式的SO D保健食品。 1.3 用作抗氧剂 与其它抗氧剂一样,SO D可作为罐头食品、果汁、啤酒等的抗氧剂,防止过氧化酶引起的食品变质及腐败现象。此外,还可作为水果、蔬菜良好的保鲜剂。 1.4 以富含SOD的原料加工制成保健食品[3] 如大蒜饮料、刺梨SOD汁等。 尽管SO D已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首先,口服有效性,这已被一系列实验所证明[4,5],吸收机理的最新研究表明,口服SOD后可能通过降解的外源SO D诱发内源SOD产生和完整生物大分子进入等途径使血红细胞中的活性升高。但能诱导内源SOD合成的外源SO D降解片段结构及完整SO D跨膜机理仍不清楚[6]。再者即SOD在食品中的稳定性。现在国内市场上SO D口服产品以液体产品,如口服液、饮料为多,SO D在溶液中不很稳定,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逐渐失去活性。可添加适当的稳定剂,如海藻糖、维生素类等抗氧剂。选好合适的保护剂是开发SOD口服液的关键之一[7],如可添加胃肠道消化酶的抑制剂等。对SO D进行化学修饰也是一种解决办法。所用修饰剂和其它试剂都应无毒、无副作用。若修饰剂兼有辅助性的有益生物活性,则更为理想,玻璃酸、肝素类化合物[8,9]、硫酸软骨素、脂肪酸等用作修饰剂即属此情况。已有月桂酸、玻璃酸等修饰的SO D应用于酒类中的报道[10,11]。修饰酶的性质、毒副作用及代谢途径都需进行详尽研究,才能投入使用。研制SOD明胶微球、脂质体[12,13]也可大大提高其稳定性。鉴于SOD在固态时较为稳定的特点,制成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固体剂型更易贮藏。 2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作为化妆品的添加剂是SOD的另一个重要应用,该应用大大促进了我国SOD的生产。研究证实,SO D添加于化妆品中可起到4方面的作用:一是有明显的防晒效果,光照使皮肤变黑的主要原因是氧自由基损害,SO D可有效防止皮肤受电离辐射(特别是紫外线)的损伤,从而起到防晒效果;二是SOD为抗氧酶,能有效防止皮肤衰老、祛斑、抗皱;三是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对防治皮肤病有一定效果。另外, SO D具有一定的防治瘢痕形成的作用。国内外不少的高 187 ①收稿日期 1999-09-20

化妆品生产工艺基础(一)

化妆品生产工艺基础(一) 第一部分乳剂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乳液配制长期以来是依靠经验建立起来的,逐步充实完善了理论,正在走向依靠理论指导生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赖于操作者的经验。至今,研究和生产乳化产品的专家,仍然承认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乳液制备时涉及的因素很多,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定量地指导乳化操作。即使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也很难保证每批都乳化得很好。 经过小试选定乳化剂后,还应制定相应的乳化工艺及操作方法,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制备乳状液的经验方法很多,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选用哪种方法全凭个人的经验和企业具备的条件,但必须符合化妆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一、乳化体制备工艺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虽然采用同样的配方,但是由于操作时温度、乳化时间、加料方法和搅拌条件等不同,制得的产品的稳定度及其他物理性能也会不同,有时相差悬殊。因此根据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要求,采用合适的配制方法,才能得到较高质量的产品。 (一)生产程序 (1)油相的制备将油、脂、蜡、乳化剂和其他油溶性成分加入夹套溶解锅内,开启蒸汽加热,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70-75℃,使其充分熔化或溶解均匀待用。要避免过度加热和长时间加热以防止原料成分氧化变质。容易氧化的油分、防腐剂和乳化剂等可在乳化之前加入油相,溶解均匀,即可进行乳化。 (2)水相的制备先将去离子水加人夹套溶解锅中,水溶性成分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保湿剂,碱类,水溶性乳化剂等加人其中,搅拌下加热至90-100℃,维持20min灭菌,然后冷却至70~80℃待用。如配方中含有水溶性聚合物,应单独配制,将其溶解在水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溶胀,防止结团,如有必要可进行均质,在乳化前加入水相。要避免长时间加热,以免引起粘度变化。为补充加热和乳化时挥发掉的水分,可按配方多加3%~5%的水,精确数量可在第一批制成后分析成品水分而求得。 (3)乳化和冷却上述油相和水相原料通过过滤器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乳化锅内,在一定的温度(如70-80℃)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搅拌和乳化。乳化过程中,油相和水相的添加方法(油相加入水相或水相加入油相)、添加的速度、搅拌条件、乳化温度和时间、乳化器的结构和种类等对乳化体粒子的形状及其分布状态都有很大影响。均质的速度和时间因不同的乳化体系而异。含有水溶性聚合物的体系、均质的速度和时间应加以严格控制,以免过度剪切,破坏,聚合物的结构,造成不可逆的变化,改变体系的流变性质。如配方中含有维生素或热敏的添加剂,则在乳化后较低温下加入,以确保其活性,但应注意其溶解性能。 乳化后,乳化体系要冷却到接近室温。卸料温度取决于乳化体系的软化温度,一般应使其借助自身的重力,能从乳化锅内流出为宜。当然也可用泵抽出或用加压空气压出。冷却方式一般是将冷却水通人乳化锅的夹套内,边搅拌,边冷却。冷却速度,冷却时的剪切应力,终点温度等对乳化剂体系的粒子大小和分布都有影响,必须根据不同乳化体系,选择最优条件。特别是从实验室小试转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时尤为重要。

溶菌酶资料

溶菌酶 ----新型免疫抗菌抗病毒药物、饲料添加剂 溶菌酶研发背景: 抗生素是人类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不仅用于临床,也广泛用于畜禽饲养和农业方面。在过去的50多年中,由于饲用抗生素在养殖中的长期使用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且病原菌抗药性逐年增强,致使疗效下降,剂量提高,造成动物疾病越防越难防,越治越难治,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危害。同时也给全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94年就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给全世界提出了警示: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而现在的抗生素药物正在失去原来的疗效。因此寻求广谱、高效的新一代饲用抗菌药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摆在人类面前的课题。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系博士生导师、高级研究员王雯禾博士(1993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获微生物营养学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发现: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对微生物细胞壁具有水解功能的抗菌酶,如溶菌酶lysozyme能够溶解微生物细胞壁而使微生物死亡,而且溶菌酶lysozyme在人和动物的唾液、眼泪、乳汁以及肌体组织中大量存在,是人和动物自身重要的免疫因子,与人和动物的健康息息相关。 溶菌酶lysozyme的溶菌(杀菌)作用与传统的抗生素药物相比,具有对某一病原菌所有血清型都有效的优点,克服了一种抗生素只能预防一种或其中一种血清型病原菌的不足,更不存在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问题。 王雯禾博士认为,溶菌酶lysozyme作为畜禽、水产饲料添加剂在替代抗生素,控制耐药菌,生产绿色肉蛋奶食品方面是最佳的选择。并多次鼓励和支持国内年轻的科学家、学者,致力于这一伟大的、划时代的、对全人类的健康有杰出贡献的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并于2003年10月推出最早用于防治动物疾病的产品--溶菌酶系列,由于它不但能溶解(杀死)细菌,增强动物的免疫能力,而且还能和病毒结合使病毒失活,所以它作为预防动物疾病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正在动物疾病防治的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溶菌酶生产原理 ---- 一种基因克隆酶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荷兰科学家就研制出phyA基因工程菌,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基因克隆菌的研究成果,作为一个伟大的研究成果在生物领域被迅速推广和使用。 溶菌酶是我们澳洲的研究专家团将来源于健康动物体内的溶菌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克隆重组进入受菌体,筛选优选优良菌种,通过生物发酵和生物提取工艺以及冷冻干燥技术产生的一种水溶性溶菌(杀菌)蛋白酶。 ·溶菌酶的社会效益 溶菌酶在畜牧业中推广应用,一方面将降低疫病造成的产量下降,减少由此引起的巨大经济损失,大大提高畜牧水产业的经济效益(若按仔猪的死亡率达10-20%,鸡死亡率达20%左右,水产死亡率达3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到2.8亿元以上,4.44亿左右和5.2亿元),另一方面的推广应用能很好的解决家畜家禽水产疫病防治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并能改善肉蛋奶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可促进我国畜禽水产肉蛋奶的出口,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溶菌酶的生态效益 本产品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活性生物成分——溶菌酶进行分离提纯所得到的制剂易泰·溶菌酶,不含激素和化学防腐剂。因此本产品在生产中的应用无毒、无药物残留、不会产生耐药菌株,不但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还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溶菌酶系列产品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上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上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上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主要功能包括乳化、分散、增溶、起泡、清洗、润滑和柔软等。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妆品中所利用的表面活性剂不仅仅是其单一的性能,而是利用其多种性能,因此,表面活性剂是化妆品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趾甲和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目前,化妆品的发展趋势是向疗效性、功能性和天然性方向发展。 1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合成表面活性剂 合成表面活性剂是指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制备的表面活性剂。 (2)天然表面活性剂 是指由细菌、酵母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剂特征的化合物。以油脂为原料的天然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天然油脂中最受重视的要数棕榈油和棕榈仁油。 (3)生物表面活性剂 用微生物制取表面活性剂可以得到许多难以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产物,在结构中引进了新的化学基团,而制得的产物易于被生物完全降解,无毒性,在生态学上是安全的。 生物表面活性剂根据其亲水基的不同可以分为糖脂系、酰基缩氨酸系、磷脂系、脂肪酸系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五类。 2化妆品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 化妆品配方的组成是多样的复杂的,除油、水原料外,还有各种功能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属于多分散体系。随着化妆品剂型和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化妆品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品种也在增加。化妆品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应对皮肤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另外还要满足无色,无不愉快气味和稳定性高等要求。 (1)对表面活性剂的功能性要求 每一种化妆品都有特定的功效,这些功效表现在遮盖、清洁、保湿、抗皱美白、色彩和香气等。 (2)对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要求 化妆品在保质期内可能会出现析水、析油、分层、沉淀、变色、变味和有膨胀现象等稳定性问题,这与用作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不恰当有关,因此,要求用作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配合性和相容性要好。 (3)对表面活性剂的商品性要求 使用表面活性剂后要求产品有良好的外观和肤感,要求产品香气恰人、细腻、光滑、柔软,平有良好的涂抹性和铺展性。在生产操作上应方便。成本与性能比值越小,

化妆品生产工艺基础

化妆品生产工艺基础(二) (六)混合速度 分散相加人的速度和机械搅拌的快慢对乳化效果十分重要,可以形成内相完全分散的良好乳化体系,也可形成乳化不好的混合乳化体系,后者主要是内相加得太快和搅拌效力差所造成。乳化操作的条件影响乳化体的稠度、粘度和乳化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制备O/W 型乳化体时,最好的方法是在激烈的持续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中,且高温混合较低温混合好。 在制备W/O型乳化体时,建议在不断搅拌下,将水相慢慢地加到油相中去,可制得内相粒子均匀、稳定性和光泽性好的乳化体。对内相浓·度较高的乳化体系,内相加入的流速应该比内相浓度较低的乳化体系为慢。采用高效的乳化设备较搅拌差的设备在乳化时流速可以快一些。 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化妆晶组成的复杂性,配方与配方之间有时差异很大,对于任何一个配方,都应进行加料速度试验,以求最佳的混合速度,制得稳定的乳化体。 (七)温度控制 制备乳化体时,除了控制搅拌条件外,还要控制温度,包括乳化时与乳化后的温度。 由于温度对乳化剂溶解性和固态油、脂、蜡的熔化等的影响,乳化时温度控制对乳化效果的影响很大。如果温度太低,乳化剂溶解度低,且固态油、脂、蜡未熔化,乳化效果差;温度太高,加热时间长,冷却时间也长,浪费能源,加长生产周期。一般常使油相温度控制高于其熔点10-15℃,而水相温度则稍高于油相温度。通常膏霜类在75~95℃条件下进行乳化。 最好水相加热至90~100℃,维持20min灭菌,然后再冷却到70-80℃进行乳化。在制备W/O型乳化体时,水相温度高一些,此时水相体积较大,水相分散形成乳化体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珠体积变小,有利于形成均匀、细小的颗粒。如果水相温度低于油相温度,两相混合后可能使油相固化(油相熔点较高时),影响乳化效果。 冷却速度的影响也很大,通常较快的冷却能够获得较细的颗粒。当温度较高时,由于布朗运动比较强烈,小的颗粒会发生相互碰撞而合并成较大的颗粒;反之,当乳化操作结束后,对膏体立刻进行快速冷却,从而使小的颗粒“冻结”住,这样小颗粒的碰撞、合并作用可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心但冷却速度太快,高熔点的蜡就会产生结晶,导致乳化剂所生成的保护胶体的破坏,因此冷却的速度最好通过试验来决定。 (八)香精和防腐剂的加入 (1)香精的加入 香精是易挥发性物质,并且其组成十分复杂,在温度较高时,不但容易损失掉,而

溶菌酶

溶菌酶 溶菌酶 溶菌酶( Lysozyme,E.C.3.2.17),全称为1,4-p -N -溶菌酶,又称为细胞壁溶解酶,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酶,因其能溶解细菌细胞壁具有溶菌作用而得名。 (一)溶菌酶的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溶菌酶易溶于水,遇碱易破坏,不溶于丙酮、乙醚,是一种白色、无臭的结晶粉末。相对分子质量为14.7ku,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碱性氨基酸残基及芳香族氨基酸如色氨酸残基的比例很高,含有4个二硫键,如图2 -24所示,其等电点为10~11。在37℃条件下溶菌酶的生物学活性可保持6h,当温度较低时保持时间更长,利于溶菌酶在体内发挥作用。禽蛋蛋清是溶菌酶的重要来源,蛋清溶菌酶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17 -1所示。溶菌酶由两个区域组成,由一个长的α螺旋所联接,其二级结构大多是α螺旋。N末端的区域( f40~80)由一些螺旋线组成,大多数是反平行的β折叠。第二个区域由fl~39和f89~129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中的这两个区域被一个螺旋体(f87天冬氨酸- 114精氨酸)所分离,分子组成了内部疏水外部亲水的基本结构,对溶菌酶发挥抗菌功能起着巨大的作用。 表17 -1 蛋清溶菌酶的物理化学特性 特性数值 相对分子质量14 400 亚基数 1 氨基酸129 等电点10.7 二硫键数 4 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0 E1%280nm 26.4 93℃时的D热值(每分钟破坏90%的活性)110 酶活力的实验通过浑浊溶壁微球菌的细胞溶解 (二)溶菌酶的来源 溶菌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人和许多哺乳动物的组织和分泌液中,均发现有溶菌酶存在,其物化性质基本相似,溶菌酶的来源如表17 -2所示。溶菌酶主要分布于禽蛋和鸟类蛋清中,尤其是浓厚蛋白的系带膜状层中。禽蛋中异常丰富,占整个蛋清中的 3.5%,鸡蛋蛋清是溶菌酶的主要商业来源。 表17 -2溶菌酶的来源

中草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中草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冷蕊杉0903010109 社会工作法学院09级【摘要】中草药美容是中国传统医学与个人护理用品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来自东方的植物,同时还具有中医理论的支持。中草药概念不仅为中国乃至亚洲接受,欧美的发达国家也开始重视传统中草药在化妆品的应用。中医药博大精深、资源丰富,中草药将成为全球美容护肤品研发关注的焦点。现今世界化妆品的发展趋势是倡导绿色、环保和安全,且追求功效,因此,近十多年来,以作用温和又具有一定功效的中草药提取物作为天然物添加剂,应用于化妆品中已成为新产品开发的热点,这类化妆品快速的涌入化妆品市场,并已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所认知和认可,这将促进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含中草药成分的化妆品品牌的创建,使得我国的化妆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国际化妆品市场。 【关键词】中草药、化妆品、添加剂、作用、市场 【前言】化妆品是以现代研究为基础,根据中草药的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和理化特性,常以单体成份添加到各类现代化妆品基质中配制而成的,由于添加的是中草药有效成分,因而有的产品也常冠以“中草药化妆品”具有美容的效果。中草药化妆品种类及剂型多样,随着不断时代发展和进步,基本形成了以:祛污洁净类、滋养润泽类、增白染色类、芳香除臭类为主的四大类日化产品,基本覆盖了现代化妆

品的所有范畴。为何化妆品具有多种美容效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获知,中草药各具不同的化学成分,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其中许多具有生理活性,为美容的有效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蛋白质、肽和氨基酸类。此类物质美容作用极为广泛,具有营养、修复、保湿、润肤、润发、增白、防敏、抗老化、抑菌、祛斑等作用,含这类物质的中草药有人参、当归、黄芪、茯苓、地黄、大枣、蒲公英、天门冬、花粉等。 二、激素与酶类。激素可调节控制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衰老等生命过程,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作用。如赤霉酸,是植物激素中的一种,具有显著的抑制黑素细胞活性的功能,在许多植物种子的胚芽中均存在。酶具有催化活性,不同的酶有不同的作用,如脂肪酶可分解油脂,添入化妆品中有清洁及消脂功能,在蓖麻种子中存在。 三、糖类。糖类即是俗称的碳水化合物,有广泛的美容作用。如黄芪多糖是免疫促进剂;鹿茸多糖可抗溃疡;蘑菇多糖可愈伤、抗炎、抗肿瘤;壳聚糖有优良的保湿功能;肝糖有保湿和营养作用;透明质酸可延缓皮肤衰老。中草药含有糖类很为广泛。如山药、何首乌、地黄、黄精、白木耳、大枣等。 四、有机酸类。有机酸种类很多,化学结构也多种多样,有多种美容功效。如壬二酸具有皮肤渗透性,有祛斑、去粉刺作用;果酸可软化表皮角质层,去除皮肤外层死细胞,有增白、祛斑作用;亚油酸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增稠剂分述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看有低分子增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看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和酯类等等。下面按化妆品原料的分类方法对增稠剂进行分类,表I列出了目 前使用的增稠剂。1.1低分子增稠剂1.1.1无机盐类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增稠效果明显。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但当电解质过量时会影响胶束结构,降低运动阻力,从而使体系黏稠度降低,这就是所说的"盐析"。因此电解质加入量一般质量分数为 1%-2%而且和其他类型的增稠剂共同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 1.1.2脂肪醇、脂肪酸类脂肪醇、脂肪酸是带极性的有机物,有文章把它们看成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少量的该类有机物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omc及其他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大小是随碳链加长而增大,一般来说呈线,陛变化关系。其作用原理是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参加)表面活性剂 胶团,促进胶团的形成,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使两分子在表面上定向排列得很紧密,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达到增稠的效果。 1.1.3 表面活性剂类1.1.3.1烷醇酰胺类最常用的是椰油二乙醇酰胺。烷醇酰胺能与电解质相容共同进行增稠并且能达到最佳效果。烷醇酰胺增稠的机理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相互作用,形成非牛顿流体。各种不同的烷醇酰胺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单独使用与复配使用其效果也不同,有文章报道了不同烷醇酰胺的增稠及泡沫性能。近来报道烷醇酰胺制成化妆品时有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的潜在危害。烷醇酰胺的杂质中有游离胺,它是亚硝胺的潜在来源。目前个人护理品工业对是否在化妆品中禁用烷醇酰胺还没有官方意见。 1.1.3.2醚类 在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为主活性物的配方中,一般仅用无机盐即能调成合适的黏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 AES中含有未硫酸化的脂肪醇乙氧基化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稠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深入研究发现:对平均乙氧基化度约为3EO 或10EO时起最佳作用。另外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的增稠效果与其产物中所含未反应的醇及同系物的分布宽窄有很大关系。同系物的分布较宽时产品

关于SOD在化妆品中的应用(2)(1)

关于SOD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类 13306030 李明洋 摘要:SOD是来自于生物体内的抗氧化酶,因其具有抗氧化性和清洁因子作用,用于化妆品添加剂,主要功能抗皱,防衰老,SOD在化妆品品中应用及未来市场发展的简述。 关键词:超氧化活化酶作用机理抗衰老抗皱防晒化妆品添加剂市场潜力 SOD 是什么?首先我来讲一下我的研究对象SOD,本质决定作用。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种的金属酶,本质是蛋白质,大部分存在于真核细胞浆中,分子量32000左右,【3】S OD中有两个亚基一个铜亚基一个锌亚基,半衰期6-10 分钟,分子质量大,不易透过细胞膜,但稳定耐热在PH7.6-9可以稳定存在,有较强的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的能力。作为生物体内酶的特点:高效,专一,作用条件温和(PH7.6-9)。SOD的催化活性主要与SOD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金属离子及配位环境,“咪唑桥“有关。 SOD的作用原理 SOD(氧化型)+O2-· SOD(还原型)+过氧化氢 +O2 SOD(还原型)+2O2·+2H2O2+ 过氧化氢+SOD(氧化型) 2O2-· +2H+ + SOD + O2 +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水+0.5O2 在体内过氧化氢酶的协助下清除人体内超氧自由基转化为水和氧

气,减缓氧自由基对人体细胞代谢破坏【3】。 自古以来“女为悦己者容”容:打扮。古代女子用朱红、黛玉来使自己更加美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代女子使用化妆品来追求美丽,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化妆品业的兴盛发展,多达数千种化妆品涌入市场,人们的选择也多种多样,一般根据个人肤质和化妆品的性价比进行选择。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种化妆品含SOD的防皱霜,它的成分是二十二烷基醇,十二烷基葡萄糖苷3.0%,PEG-100 2% ,异十二烷烃15% ,聚丙烯酰胺,月桂烷0.5%,防腐剂,香精,去离子水100%,SOD,EDD。其中SOD其主要抗皱作用【1】。自1973年weisiger在鸡肝中发现两种SOD以来,至今各种方法从动物肝脏及血液内提取SOD,同时发现SOD可能与机体衰老,肿瘤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辐射有关【2】。SOD不仅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目前也作为一种化妆品添加剂存在例如奥琪,大宝,紫罗兰,永芳等产品。且SOD来源广泛,成本低但性能不错,主要作用是清除氧自由基和体内垃圾,受到医学界和研究者的极大关注,而未完全深入开发的研究和市场前景更隐藏着极大的商机。 人类面临着两大攻克的难题:衰老和死亡。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法逆转但人类未曾放弃对长生不老的追求。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类衰老和死亡的原因。人类衰老和死亡的罪魁祸首是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人体在进行代谢中产生的一种活性非常强,参与连锁反应的自由基,通过引发生物细胞膜的脂氧化,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而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元,细胞—器官—系统—生物体,

溶菌酶应用简介

1. 溶菌酶简介 溶菌酶,又称细胞壁水解酶,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组织及分泌物、原生动物、昆虫和各种微生物中。1922年Fleming等发现,在人的唾液、眼泪中存在有能够溶解细胞壁杀死细菌的酶,因而被命名为溶菌酶。它能够水解N一乙酰葡萄糖胺与N一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一1,4糖苷键,因此可以溶解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而具有溶菌作用,溶菌酶本身是一种蛋白质,安全性能高,在食品、医药、生物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溶菌酶的理化性质(可要可不要) 溶菌酶是一种糖苷水解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碱性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 300,分子中富含碱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其多肽链经盘绕折叠形成二级和三级结构,形成一个椭圆形的外形结构, 溶菌酶纯品为白色粉末结晶,无臭、甜味,易溶于水和低浓度的盐溶液,不溶于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正常条件下溶菌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50℃,最适pH为5~7,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热稳定性强,耐酸性强,pH为4—7时,100℃下处理45 min仍能保持其酶活性,但在碱性条件下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变性。 3. 溶菌酶的作用 1.抗菌消炎 2.抗病毒:溶菌酶能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作用。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3.增强免疫力:溶菌酶作为机体非特异免疫因子之一,参与机体多种免疫反应,在机体正常防御功能和非特异免疫中,具有保持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作用。 4.其它方面的药理作用:溶菌酶还具有激活血小板的功能。可以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分泌脓液,增强局部防卫功能,从而体现其止血、消肿等作用。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宿主抵抗因子,对组织局部起保护作用。 5.促进双歧乳酸杆菌增殖:溶菌酶在婴儿体内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婴儿肠道细菌双歧乳酸杆菌的增殖,促进婴儿消化吸收,可以促进人工喂养婴儿肠道细

有机化学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其中有机化学制剂占据了化妆品成分的半壁江山,为人类追求美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有机化学护肤品护发美发品 有机化学在护肤品领域中的应用 护肤品是化妆品家族中最为古老的成员之一。早在在原始社会,一些部落在祭祀活动时,会把动物油脂涂抹在皮肤上。动物油脂,主要成分为高级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常温下粘度大富有光泽,涂抹于身上会使自己的肤色看起来健康而有光泽。近现代早期护肤品工业由于石化合成工业很发达而多使用矿物油作为原料。这些矿物油大多性质稳定,加入护肤品中会起到使基质细腻柔软、保湿、防皮肤老化等多种功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保湿剂甘油。甘油,学名丙三醇,化学式C3H8O3,甘油可以从空气中吸取水气,当然浓度过高的甘油会有刺激性,且因为吸湿效果太好,直接用在皮肤上反而可能会直接从皮肤中吸收水分,因此我们只能使用稀释过的甘油。另一种著名护肤品成分是水杨酸(又名邻羟基苯甲酸,化学式C7H6O3)及其衍生物,它是脂溶性的,能顺着分泌油脂的皮脂腺渗入毛孔的深层,溶解毛孔内老旧堆积的角质层,改善毛孔阻塞的情形,因此可阻断粉刺的形成并缩小被撑大的毛孔。同时它还可以去除多余的角质层,同时促进表皮细胞快速更新。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皮肤专家发现:在护肤品中添加各种天然原料,对肌肤有一定的滋润作用。随着大规模的天然萃取分离工业的成熟,市场上护肤品各种天然成份应有尽有。但是由于很多使用天然成分,矿物成分的由于产品的成分较多,给肌肤造成了没必要的损伤,甚至过敏,这个给护肤行业敲响了警钟,一些企业将主导减少没必要的化学成分,增加纯净护肤成分为主题,如纯粹的胶原蛋白和玻尿酸等等。以维生素及其衍生物为例,维生素C或者1-抗坏血酸是一种氧化剂,也能提高胶原蛋白的合成,可以帮助减少细纹和皱纹。

中草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中草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课程名称:化妆品化学与人体健康 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 班级:冶金工程131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董美玉 2015 年 6 月 4 日

摘要: 中草药美容是中国传统医学与个人护理用品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来自东方的植物,同时还具有中医理论的支持。中草药概念不仅为中国乃至亚洲接受,欧美的发达国家也开始重视传统中草药在化妆品的应用。中医药博大精深、资源丰富,中草药将成为全球美容护肤品研发关注的焦点。现今世界化妆品的发展趋势是倡导绿色、环保和安全,且追求功效,因此,近十多年来,以作用温和又具有一定功效的中草药提取物作为天然物添加剂,应用于化妆品中已成为新产品开发的热点,这类化妆品快速的涌入化妆品市场,并已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所认知和认可,这将促进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含中草药成分的化妆品品牌的创建,使得我国的化妆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国际化妆品市场。前言: 化妆品是以现代研究为基础,根据中草药的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和理化特性,常以单体成份添加到各类现代化妆品基质中配制而成的,由于添加的是中草药有效成分,因而有的产品也常冠以“中草药化妆品”具有美容的效果。中草药化妆品种类及剂型多样,随着不断时代发展和进步,基本形成了以:祛污洁净类、滋养润泽类、增白染色类、芳香除臭类为主的四大类日化产品,基本覆盖了现代化妆品的所有范畴。为何化妆品具有多种美容效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获知,中草药各具不同的化学成分,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其中许多具有生理活性,为美容的有效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蛋白质、肽和氨基酸类。此类物质美容作用极为广泛,具有营养、修复、保湿、润肤、润发、增白、防敏、抗老化、抑菌、祛斑等作用,含这类物质的中草药有人参、当归、黄芪、茯苓、地黄、大枣、蒲公英、天门冬、花粉等。 二、激素与酶类。激素可调节控制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衰老等生命过程,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作用。如赤霉酸,是植物激素中的一种,具有显著的抑制黑素细胞活性的功能,在许多植物种子的胚芽中均存在。酶具有催化活性,不同的酶有不同的作用,如脂肪酶可分解油脂,添入化妆品中有清洁及消脂功能,在蓖麻种子中存在。三、糖类。糖类即是俗称的碳水化合物,有广泛的美容作用。如黄芪多糖是免疫促进剂;鹿茸多糖可抗溃疡;蘑菇多糖可愈伤、抗炎、抗肿瘤;壳聚糖有优良的保湿功能;肝糖有保湿和营养作用;透明质酸可延缓皮肤衰老。中草药含有糖类很为广泛。如山药、何首乌、地黄、黄精、白木耳、大枣等。 四、有机酸类。有机酸种类很多,化学结构也多种多样,有多种美容功效。如壬二酸具有皮肤渗透性,有祛斑、去粉刺作用;果酸可软化表皮角质层,去除皮肤外层死细胞,有增白、祛斑作用;亚油酸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保湿、抗过敏、防晒作用;阿魏酸有抗氧化和吸收紫外线作用等。有机酸类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尤其是具酸味的果实中,如乌梅、木瓜、柠檬、苹果、覆盆子、山楂、胡桃、胡椒等。五、生物碱类。这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绝大多数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如汉防已碱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作用;尿

化妆品中添加剂的应用

化妆品中添加剂的应用 1)雅芳·爱倍佳护肤系列深层洗面霜 成分:水、硬脂酸、甘油、聚乙二醇—6、肉豆蔻酸、氢氧化钾、乙二醇硬脂酸酯、苯氧乙醇、聚乙烯、硬脂酰胺AMP、香精、CI 77007、滑石粉、羟丙纤维素、聚甲基硅氧烷2)舒肤佳香皂 成分:脂肪酸钠、玉米淀粉、水、甘油、香精、椰油酸、三氯卡班、氯化钠、二氧化钛、柠檬酸、联苯乙烯二苯基二磺酸二钠 3)御泥坊·玫瑰水润矿物睡眠面膜 成分:矿物精华水、玫瑰精华萃取液、1,3-丁二醇、丙二醇、透明质酸钠等 4)杏仁蜜 成分:水、甘油、鲸蜡硬脂醇、甘油硬脂酸脂、聚二甲基硅氧烷、月桂醇硫酸酯钠、EDTA 二钠、香精 5)妮维雅·晶纯皙白泡沫洁面乳 成分:水、硬脂酸、肉豆蔻酸、丙二醇、氢氧化钾、甘油、月桂酸、聚乙二醇-150、聚乙二醇-8、甘油硬脂酸酯、十八碳烯二酸、光果甘草(GL YCYRRHIZA GLABRA)根提取物、野大豆(GL YCINE SOJA)胚芽提取物、白蜂蜡、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丁羟甲苯、EDTA 三钠、变性乙醇、香精、CI 77891 主要的共同成分作用分析: 硬脂酸:从牛脂、硬化油等固体脂中提取,工业品通常是硬脂酸(55%)和棕榈油(45%)的混合物,作乳化剂; 蜂蜡:白色微黄固体,薄层时成半透明状,略有蜂蜜的气味,是化妆品中的基质原料,也与其他乳化剂一起用在油包水乳剂中用作辅助乳化剂,蜂蜡中的游离脂肪醇也可用作乳化稳定剂, 甘油:有强的吸湿性,可以让皮肤上的水分不会太快散发,同时适当从空气中吸取水气,作保湿剂: 丙二醇:保湿剂; EDTA二钠:络合缓释剂,名叫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能调节化妆品的酸碱度,也就是能自动调节化妆品的酸碱性在我们能适合的范围内,以保护我们的皮肤不受强的刺激; 氢氧化钾:助乳化剂; 香精:辅助原料,赋予化妆品一定的香气; 滑石粉:天然的含水硅酸镁,性质柔软,易磨成粉,是化妆品中的基质原料,起润滑作用。

溶菌酶

内容 1:溶菌酶简介 1.1 溶菌酶 溶菌酶(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EC3.2.1.17)又称为胞壁质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单纯碱性球蛋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溶菌酶存在 在自然界中,溶菌酶普遍存在于鸟类、家禽的蛋清和哺乳动物的眼泪、唾液、血液、鼻涕、尿液、乳汁和组织细胞中(如肝、肾、淋巴组织、肠道等)。 从木瓜、芜青、大麦、无花果和卷心菜、萝卜等植物中也能分离出溶菌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高。 溶菌酶生理作用 在生物体内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生理功能,还可激活血小板,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分泌脓液,增强局部防卫功能,具有止血、消肿等作用。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宿主抵抗因子,对组织局部起保护作用 2:溶菌酶的种类 溶菌酶的研究最早是从尼科尔(Nicoile)1907年发表枯草杆菌溶解因子的报告开始的。两年后,Laschtschenko指出:鸡卵白强烈抑菌作用是酶作用的结果。1922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Fleming)发现人的唾液、眼泪中存在这种能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因其具有溶菌作用,故命名为溶菌酶。 1937年由Abraham与Robinson从卵蛋白中最先分离出晶体溶菌酶,此后人们在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分泌液及某些植物、微生物中也发现了溶菌酶的存在。 根据来源不同,将溶菌酶分为三类 (1)动物源溶菌酶 ?动物源溶菌酶包括鸡蛋清溶菌酶及人和哺乳动物溶菌酶。 ?鸡蛋清溶菌酶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在鸡蛋清中约含有3.5%左右的酶,分子 量为14000,其等电点在pH10.8左右,最适效应温度在50℃,化学性质稳定,pH 在1.2~11.3之间改变时对酶结构影响很小,pH在4~7范围内100℃处理1min仍 有近100%的活力,在210℃条件下加热1.5h仍具有活性。 鸡蛋清溶菌酶在碱性环境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分解G+细菌,但对G-细菌不起作用。研究表明其它鸟类蛋清溶菌酶也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但其排列顺序和鸡蛋清溶菌酶不同,并且活性部位也不相同。 人溶菌酶分子量为14600,对人的溶菌酶研究发现它是由1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有4个S-S键,其一级结构氨基酸顺序及组成与鸡蛋清溶菌酶相比有极大的差异,但三级结构有相似性,其溶菌活性比鸡蛋清溶菌酶高2倍。对于哺乳动物溶菌酶,目前仅从牛、马、羊等动物的乳汁中分离出溶菌酶,其化学性质与人溶菌酶相似,但结构尚不清楚,其溶菌活性远低于人溶菌酶。 (2)植物源溶菌酶 目前发现含溶菌酶的植物有近170种,在木瓜、无花果、大麦等植物中均已分离出溶菌酶。植物源溶菌酶分子量较大,约为24000~29000单位,其对溶壁小球菌的溶菌活性不超过鸡蛋清溶菌酶的1/3,但其对胶体状甲壳质的分解活性则是鸡蛋清溶菌酶的10倍。 (3)微生物源溶菌酶 上世纪60年代从微生物中分离出溶菌酶,根据其作用对象分为细菌细胞壁溶菌酶和真菌细胞壁溶菌酶。

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展望

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展望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展望 摘要:主要介绍了可用于清洁型化妆品、护肤型化妆品、香化用化妆品以及发用化妆品中的几种植物及其提取物的功效与作用。在清洁型化妆品配方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可起到更好地去除皮脂、汗渍、外部尘埃以及杀菌等作用;在护肤型化妆品配方中添加适宜的植物提取物可起到补水、保湿、抗皱、关白和改善皮肤功能等效果;在香化用化妆品配方中添加适宜的芳香植物提取物,可以改善人的情绪,使人精神愉快;将植物提取物加入发用化妆品中可以平衡头皮油脂、减少头屑、预防脱发、增加头发光彩等。最后指出了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化妆品原料;植物提取物;功效成分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plant extracts in cosmetics Abstract:Functions and efficacies of several plants as well as their extract that applicable in cosmetics for cleaning skin care,fragrance and hair care purpose were described. In cosmetics for cleaning purpose,the plant extracts provide a better action for removing sebum,perspiration and external dust as well as skin care cosmetics the plant extracts provide effects for moistness replenishing moisturizing anti-wrinkle,whitening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skin. In fragrance cosmetics the plant extracts can better person’s mood and make persons cheerful. In hair care cosmetics,the plant extracts can balance the scalp grease,reduce dandruff prevent hair loss and improve hair gloss et al. Final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extracts in cosmetics were presen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