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储运的损耗原因及控制

成品油储运的损耗原因及控制
成品油储运的损耗原因及控制

浅谈成品油储运的损耗原因及控制

【摘要】在目前世界资源极度短缺,世界各国争夺自然能源的时代,成品油储运过程中的损耗无疑是一种严重的浪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成品油储运过程几种损耗方式,包括:滴漏损耗、装卸损耗、蒸发损耗、通风损耗和呼吸损耗、混油损耗,提出了关于控制油品损耗的几点措施建议。希望为企业降低油品损耗提供实践指导,为国家控制自然资源的浪费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成品油储运油品损耗损耗控制

目前,石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世界原油需求量不断攀升,石油产品的价格也是逐年增加。每一滴油料的损耗都是对企业成本的浪费,都是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损伤。成品油损耗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直接的影响,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研究如何控制成品油储运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油品损耗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成品油储运过程中的损耗种类

1.1 滴漏损耗

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知识

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知识 一、国际原油价格 ◆ WTI 指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所(NYMEX)交易的,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 (WEST TEXAS INTERMEDIUM),为所有美国生产或销往美国的原油作价基准油。 ◆布伦特指在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交易的,英国北海轻质原油BRENT,也是80%的世界原油贸易量的作价基准油,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也门等。 ◆迪拜指阿联酋含硫原油DUBAI,是中东产油国生产或中东销往亚洲原油的作价基准油,主要交易方式为场外交易或与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 ◆辛塔指印度尼西亚原油。 ◆米纳斯阿联酋含硫原油,从中东产油国生产或从中东销往亚洲的原油都是以它为作价机制。 ◆塔皮斯指马来西亚轻质原油TAPIS,是在东南亚代表轻质原油价格的典型原油,东南亚的轻质原油大部分以它为基准油作价,其主要交易方式是与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 二、国际成品油价格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成品油市场有三个:荷兰鹿特丹、美国纽约、新加坡,国际成品油贸易均以上述三地之一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作价。其中新加坡的成品油价格是作为亚洲地区国家市场价格的基准价。 新加坡成品油价换算成国内成品油价公式: 新加坡完税价=(汽/柴油新加坡离岸价+国际运保费)*吨桶系数*汇率*关税+燃油消费税】*增值税+港口费用 三、我国原油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自1998年起,原油的作价机制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国内原油主要是国家计委按照国际同品质原油前一阶段的离岸均价来对国内原油价格进行相应调整。绝大部分原油的作价是与印尼的部分原油联动,少部分原油与马来西亚的塔皮斯联动,每月以相当于官价的形式调整一次,应该说,我国原

油品损耗相关概念

1 油品损耗相关概念 能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相互关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核心。节约能源、降低石油及其产品损耗,是减排降耗的重要工作。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自然损耗贯穿商品流转的全部过程和每个操作环节,损耗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个企业管理好坏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据有关资料表明,油品损耗量约占总加工量的3%-5%,我国每年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300亿人民币。油品中的轻质成分蒸发会使油品品质降低,影响油品质量,甚至使合格油品变为不合格。如,汽油因蒸发损失造成起动性变差,抗爆性下降。油品蒸发散失到大气中,污染了大气环境,散失于大气中的油蒸汽达到一定浓度,会给局部地区造成潜在的火灾危险。 根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品油计量管理标准》(Q/SH039-019-90)中规定,油品损耗是指油品在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因自然蒸发、不可避免的滴洒渗漏、容器粘附或底部余油未卸尽以及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油品数量损失。 在油品损耗管理中,为便于对油品发生的损耗进行定额考核,通常按照油品的流转环节将油品损耗分为运输环节、保管损耗、零售损耗。零售损耗是指零售商店、加油站在小批量付油过程和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油品损失,一般包括卸油损耗、储存损耗、发油损耗。 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企业加油站计量管理办法》规定,加油站实行“升进升出,并按照体积损益率对加油站的损耗进行考核。加油站进油时,以油库实发体积(油库流量计发油体积V1)为计量交接的依据,与油罐车实际测得的实际装入罐内的体积(V2)比较,其差量不应超过发货体积的0.3%:油品到加油站,计量人员和承运人员共同对进站油品的体积进行验收,计算后剔除温度变化的影响即为该车的实收数量。 2 油品损耗管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石油从油田开采出来经加工成各种产品,直到用户手中,整个环节始终存在着油品损耗问题。石油及产品的损耗多少,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好坏的重要标志。石油损耗的累计数量是惊人的,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美国,原油从油井采出炼制加工到成品油销售全过程中,石油损耗量约占原油产量的3%。在我国,开采过程中

石油成品油损耗定额标准之令狐文艳创作

石油成品油损耗定额 ? 令狐文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1085-89《散装液体石油产品损耗》以及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现行的有关损耗率。 ?计算各项损耗量时,容量、量具必须经过检定合格、计量测定必须符合有关操作方法的规定。 一、地区划分: ?A类地区:江西、福建、广东、海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台湾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B类地区: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北京、天津、上海市 ?C类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二、季节的划分: A、B类地区,每年1~3月,10~12月为冬季,4~9月为夏秋季。 C类地区,每年1~4月,11~12月为冬季,5~10月为夏秋季。 1、储存损耗率%(按月计算)(GB)

高原地区,根据油库所在地海拔高度按以下幅度修正储存损耗率 海拔高度,M 增加损耗,% 1001~2000 21 2001~3000 37 3001~4000 55 4001以上76 2、灌桶损耗率%(GB) 油品汽油其它油 损耗率0.180.01 3、输转损耗率%(GB) 4、装船(车)损耗率%(GB)

5、卸车(船)损耗率%(GB) 6、清理油罐损耗率%(中石化标准) 油品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润滑油 损耗率,% 2.8 2.1 1.4 1.4 7、整装(桶、听装)储存损耗率%(中石化标准) 8、倒桶损耗率%(中石化标准) 油品汽油煤油,轻柴油润滑油润滑脂 薄厚 损耗率,% 0.22 0.21 0.37 0.45 0.67 厚质润滑油包括汽缸油、齿轮油、15号以上汽油机油、50号以上机械油、14号以上柴油机油、19号以上压缩机油、轧钢机油和相当上述油料黏度的润滑油

成品油的损耗

成品油损耗 目前,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经营成品油的方式主要是采用自有自营的加油站连锁经营模式,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油品。成品油从炼油厂经过一次配送到达油库,然后从油库经过二次配送批发给客户或配送到加油站,再由加油站零售给客户,整个流转过程涉及的环节较多。其中,从炼油厂配送到油库涉及进、运、收三个环节,从油库配送到加油站然后销售给客户涉及进、运、收、发四个环节。成品油的损耗基本上在这些环节都会发生。 正常损耗 “小呼吸”和“大呼吸” 正常损耗包括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蒸发损耗指油品在气密性良好的容器内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装卸、存储、输转等作业或按规定的方法零售时,由于石油产品表面气化而造成数量减少的现象。残漏损耗是指在保管、运输、销售中由于车、船等容器内壁黏附,容器内少量余油不能卸尽和难免的微量渗漏而造成数量上损失的现象。蒸发损耗是造成油品正常损耗的主要原因。 正常损耗按工作环节划分包括保管损耗、运输损耗、零售损耗。 保管损耗 是指油品从入库到出库整个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损耗。包括储存、输转、灌桶、装、卸等5项损耗。 1)储存损耗:是指单个油罐在不进行收发作业时,因油罐“小呼吸”而发生的油品损失。储存油罐白天受热,罐内温度升高,油料蒸发速度加快,油蒸气压力也随之增高,当气体压力增加到油罐呼吸阀极限时就要放出气体。夜间气温下降,油和油蒸气体积收缩,罐内又要吸进空气。这种排出石油蒸气和吸入空气的过程叫“小呼吸”损失。 所造成的损失由于罐顶有孔眼不严密或在两个孔眼间存在着高差情况下,由于混合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致使罐内混合气从低处排入大气,外界空气从高处孔眼流入罐内。这种由于孔眼位差和气体密度的不同,引起气体自然对流所造成的损失叫自然通风损失。 2)输转损耗:是指油品从某一油罐输往另一油罐时,因油罐“大呼吸”而产生的损失。当向油罐注入油料时,由于罐内液体体积增加,罐内气体压力增加,当压力增至呼吸阀压力极限时,呼吸阀自动开启排气。当从油罐输出油料时,罐内液体体积减少,罐内气体压力降低,当压力降至呼吸阀负压极限时,吸进空气。这种由于输转油料致使油罐排除油蒸气和吸入空气所导致的损失叫“大呼吸”损失。 3)灌桶损耗:是指灌桶过程中油品的挥发损失。

油品调价计算公式

1. 燃料油进口到岸成本计算(CIF美元/吨* 关税1.01 * 人民币汇率 6.33 + 消费税812 )* 1.17 = / 损耗费0.995 + 到岸仓储费元/吨= 到岸成本费 2. 汽柴油吨换升价格换算汽油价格元/吨/ (1000 / 汽油密度0.72 ) = 元/升 柴油价格元/吨/ (1000 / 柴油密度0.83 ) = 元/升 3. 汽柴油升换吨价格换算(1000 / 汽油密度0.72 ) * 零售升价= 元/吨 (1000 / 柴油密度0.83 ) * 零售升价= 元/吨 4. 汽柴油品质换算0#柴油零售执行价元/吨* 品质比率1.06 = 元/吨 0#柴油零售执行价元/吨* 品质比率1.11 = 元/吨 0#柴油零售执行价元/吨* 品质比率1.15 = 元/吨 90#汽油零售执行价元/吨* 品质比率1.06 = 元/吨 90#汽油零售执行价元/吨* 品质比率1.12 = 元/吨

5. 汽柴油最高零售吨价换算最高零售升价90#汽油零售执行价元/吨* 品质比率 1.06 / 1370 = 元/升 90#汽油零售执行价元/吨* 品质比率1.12 / 1370 = 元/升 0#柴油零售执行价元/吨* 品质比率1.06 / 1200 = 元/升 0#柴油零售执行价元/吨* 品质比率1.11 / 1200 = 元/升 0#柴油零售执行价元/吨* 品质比率1.15 / 1200 = 元/升 6. 进口汽柴油换算人民币完税价{[(油价(美元)+ 运输保险费) * 吨桶比* 汇率* (1 + 关税) + 消费税] * (1 + 增值税) + 港口费用} / 品质比率= 到岸完税价

成品油吨和升的转换公式

成品油吨和升的转换公式 吨汽油等于多少升?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没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桶(油) 而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于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 一、油品(节录) 品名密度p 桶/吨 航空汽油0.701 8.97 车用汽油0.725 8.67 航空煤油0.775 8.12 轻柴油0.825 7.62 二、原油(节录) 品名密度p 桶/吨 大庆混合原油0.8602 7.31 胜利原油0.9082 6.93 <体积单位换算表> 升(L)/立方米(m3)/加仑(美)/加仑(英)/桶(油) 158.98 0.15898 42 34.973 1 1 0.001 0.26418 0.21998 6.29*0.001 1000 1 264.18 219.98 6.29 1立方米=6.29桶(油) 因此,以一吨大庆原油来说,约等于1162.1438升 1吨=7.31桶 1桶=158.98升 7.31*158.98=1162.1438 ---------------------> 一吨车用成品汽油约等于1378.3566升 1吨=8.67桶

数学建模论文 成品油定价机制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成品油定价体制问题,依次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优化模型等模型,分析了现行体制,指出其中的弊端以及不足,并对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首先,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以社会对油价的满意度为最高层,以消费者、厂商、环保部门为中间层,以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国际油价变化,居民消费指数,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投资等为方案层。 接着,考虑到不同的油价调整周期会导致方案层权重变化,进而导致总的合理性变化。我们先分析了周期对供求关系所占权重的影响规律,得出这两者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进而得到油价合理性与调整周期的优化模型,通过求极值的方法得到最佳的调整周期为10天。同时,我们分析了油价变动幅度对总的合理性的影响规律,得到这两者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进而得到油价合理性与油价变动幅度的优化模型,通过求极值的方法得到最佳的调整幅度为6.0%。再次,我们分析了政府税率对方案层权重的影响规律,得出政府税率与总的合理性的优化模型,通过求极值的方法得到合理政府税率的变动范围是. 最后,基于上述模型,我们提出体制改进的建议:1:将调整周期变为10天;2:将调整的临界幅度变为6%.同时,我们对模型进行了评价以及推广.

一、问题重述 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国际市场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正向或负向超过4%,即通常所称“三地原油变化率”变动超过4%时,国内油价可相应作调整。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 二、问题分析 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首先必须明确现有定价机制中存在哪些不足,通过改进这些不足才能达到优化定价机制的目的,但是定价机制是有许多个因素决定的,要考虑所有的决定因素对油价的影响是不能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中选取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得到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可以用总满意度来评价改进后的机制是否合理。不同的群体对于相同的改进措施的满意度是不同的,现选取消费者、企业、环保部门近似的代表社会各界对于改进后机制的满意度作为参考指标,求得总满意度,再通过总满意度的比较确定最优的方案。 三、基本假设 1. 以消费者、企业和环保部门三方的满意度近似的代表社会各不同利益群体的额满意度。 2. 消费者、企业和环保部门的满意度只受方案层中给定的因素的影响。 3. 改考虑某一个指标的改变产生的影响时把其它指标都固定为现有油价机制下的指标。 四、符号解释 A :判断矩阵; :j i B 表示要素i B 对j B 的相对重要性; :i C 决策层各因素; i ω:下层对上层的权向量; :ij ω第i 行第j 个元素对1-i 层的满意度; :0f 现有定价机制下的总满意度; :i f 改变现有机制的某项指标后的总满意度;

加油站油品损耗及防控

加油站油品损耗及防控 加油站油品损耗管理是成品油零售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也是成品油销售行业长效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部分加油站亏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特别是推行“升进升出”以来,不少加油站油品损耗更加的突出和明显。是管理的漏洞,还是收发存环节出了问题?现就加油站油品损耗管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液位仪的利用 目前我们加油站均安装了液位仪,是给加油站在进油销售环节过程中起到直观的监控作用,而通过液位仪的控制台,我们可以知道各个油罐的油品参数: 油高、油品体积、空容量、油温、水高,一目了然。如果前庭主管能够充分的利用好,那样每天的交接班就会更加的省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前提是前庭主管必须每周进行一次手工计量,手工计量的参数与液位仪中的参数不得有较大偏差。当然,我并不是反对手工计量,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前庭主管的工作压力,我更提倡使用液位仪的运用。现在平均一个加油站都有三名前庭主管,由于接触计量的先后,业务水平的高低,在实际每天的手工计量中因采集参数的不准确就会造成人为的误差,往往会出现库存忽高忽底的现象,导致异常盈亏。给计量的管理也造成混乱。如果利用液位仪来进行每天的油品交接,只要不将参数抄录错误,就会避免这些误差。 二、标准密度 目前各站每天油品交接时,都要将每个罐内油品的视温、视密采集出来,即费时又费力。其实,我们知道标准密度它是指在标准温度20 摄氏度下油品的密度,如果没有另一种油品混合,它的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加油站在做油品交接时,如果该罐当天没有进油就可以以进油时的标准密度为准,如果进油就必须重新取样做标准密度。很多加油站都通过加油机取样做密度,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从加油机取出的一升油样,很可能就是胶管内存余油品,并不能代表整个油罐内油品的综合密度。因标准密度的差异,导致每天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库存油品。所以,必须从计量口处在罐存油品的处取样,方能代表油品的综合密度。反映真实的库存。

给油商们算算一升汽油的成本价

给油商们算算一升汽油的成本价 给油商们算算一升汽油的成本价 (前段时间国际油价高企,我们用贵油也只好认命了,没想到近段时间国际油价狂跌了40美元,我们的油价却不降反升〈北京地区〉,大有只升不降的态势。想想这些靠政策垄断着市场,拿着巨额的国家成品油补贴,赚着号称亚洲最多的钱,却最缺乏有效监管的经济怪物,作为消费者真**憋屈。看看那些长长排队的加油车龙,再看看那些用限油来向政府讨价还价的油商们,为什么要为这些最不同情人民的企业的做大做强而买单呢?废话不想再说了,针对成品油现价〈0#柴油6.23元/升;93#汽油6.20元/升;97#汽油6.60元/升〉跟大伙一起给它们算算帐。) 原油部分: 10月8日国际原油价格(WTI):90.06美元/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8319(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 1桶原油成本=90.06×6.8319=615.28元(人民币)/桶 (原油)1桶=158.97升 1升原油成本=615.28÷158.97=3.87元(人民币)/升 原油到成品油: 从原油提炼制成成品油的成本大约是原油价格的30%,销售、运输等流通环节成本大约为原油的15%。 1升成品油成本=3.87×(1+30%)=5.03元(人民币)/升 1升成品油保底售价=5.03×(1+15%)=5.61元(人民币)/升 从原油提炼出的成品油中柴油较多汽油较少,另外还有乙烯、丙烯、丁二烯、芳烃、燃料油等等,故1升成品油的0#柴油、90#、93#、97#汽油的保底售价应在5.61元上下浮动。 注释: 1升成品油估算为5.61元的成本售价算是比较厚道的了,因为国内出产的原油以高硫高酸的重质原油为主,而中石化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故国内油商们买油根本可能用不着3.87元(人民币)/升的国际原油购买价。此外,盛传有油站放入大量添加剂,因没有研究也忽略不计了。 相关背景 (一)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香港地区油价下调 就在国际油价一度逼近每桶90美元大关的时候,香港地区的中石化、壳牌和加德士三大供应商立刻宣布:今天凌晨(9月19日)起调整旗下无铅汽油和柴油的价格,降幅在每公升0.3-0.35元。 (二)北京地区上调成品油价 2008年10月7日零时,北京地区成品油价再次上调。93号汽油涨至6.37元/升,97号汽油涨至6.78元/升,0号柴油涨至6.50元/升。以下为此次调整前后的汽油价格:

油品损耗分类

成品油正常损耗及非正常损耗原因分析正文目录 成品油在运输、储存、零售等环节中的损耗,可以划分为正常损耗和非正常损耗。 正常损耗:“小呼吸”和“大呼吸” 正常损耗包括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蒸发损耗指油品在气密性良好的容器内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装卸、存储、输转等作业或按规定的方法零售时,由于石油产品表面气化而造成数量减少的现象。残漏损耗是指在保管、运输、销售中由于车、船等容器内壁黏附,容器内少量余油不能卸尽和难免的微量渗漏而造成数量上损失的现象。蒸发损耗是造成油品正常损耗的主要原因。 正常损耗按工作环节划分包括保管损耗、运输损耗、零售损耗。 保管损耗是指油品从入库到出库整个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损耗。包括储存、输转、灌桶、装、卸等5项损耗。 储存损耗是指单个油罐在不进行收发作业时,因油罐“小呼吸”而发生的油品损失。储存油罐白天受热,罐内温度升高,油料蒸发速度加快,油蒸气压力也随之增高,当气体压力增加到油罐呼吸阀极限时就要放出气体。夜间气温下降,油和油蒸气体积收缩,罐内又要吸进空气。这种排出石油蒸气和吸入空气的过程叫“小呼吸”损失。 所造成的损失由于罐顶有孔眼不严密或在两个孔眼间存在着高差情况下,由于混合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致使罐内混合气从低处排入大气,外界空气从高处孔眼流入罐内。这种由于孔眼位差和气体密度的不同,引起气体自然对流所造成的损失叫自然通风损失。 输转损耗是指油品从某一油罐输往另一油罐时,因油罐“大呼吸”而产生的损失。当向油罐注入油料时,由于罐内液体体积增加,罐内气体压力增加,当压力增至呼吸阀压力极限时,呼吸阀自动开启排气。当从油罐输出油料时,罐内液体体积减少,罐内气体压力降低,当压力降至呼吸阀负压极限时,吸进空气。这种由于输转油料致使油罐排除油蒸气和吸入空气所导致的损失叫“大呼吸”损失。 灌桶损耗是指灌桶过程中油品的挥发损失。 装卸油品损耗指油品从油罐装入铁路罐车、油船、汽油罐等运输容器内或将油品从运输容器内卸入油罐时,因油罐“大呼吸”及运输容器内油品挥发和黏附而

成品油定价问题数学建模

A题成品油定价问题 成品油的合理定价对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 意义。中国成品油市场运行机制先后经历了完全计划经济阶段、双轨价格过渡阶段、与国际油价间接接轨阶段等多个主要阶段,目前实行的是2009年出台《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详见附录1)。 统计数据(附录2)表明,自2009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共调整17次,其中12次上调,5次下调。以北京为例,93号汽油的零售价也从 5.33元/升上涨至目前的8.33元/升,涨幅约为56%。油价的上涨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每到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油价话题总会引发热议;与此同时,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遭到了广泛质疑, 定价机制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请针对中国国情,查阅相关资料,自行收集可靠数据,通过数学 建模的方法,提出“更为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给国家发改委提供一篇报告,说明“新定价机制”的优势。

目录 1一、问题重述................................................................................................................ 1二、问题分析................................................................................................................ 4三、模型假设................................................................................................................ 5四、符号说明................................................................................................................ 5五、模型建立及求解.................................................................................................... 模型一:成品油调价时间模型 (6) 模型二:价格计算模型 (8) 9模型求解................................................................................................................ 模型分析.............................................................................................................. 13 13模型检验.............................................................................................................. 一、相关性检验 (13) 二、成品油边际消费倾向检验 (14) 六、模型评价.............................................................................................................. 14 15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16八、参考文献..............................................................................................................

成品油定价机制

成品油定价机制,即成品油定价的过程方式、法则方案。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经历多次改革后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概述: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由中国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简称发改委)牵头于2008年11月25日前后拟定并获审批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2008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关系,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根据新的价格形成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公平竞争。“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形成后,价格其实是有降有涨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关要逐步完善有关机制和管理办法,市场主体也要逐步适应价格上下波动的经常性情况。”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本次成品油调价前20天,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种原油价格平均价比前期调价基准价大约提高了5%以上。所以,这次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已经超过了20天,发展改革委经过观察和研究,决定上调油价。据了解,在此机制下,成品油经营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最高批发价格或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价格。对于一些加油站进行的降价促销,国家对成品油实行的是最高限价,企业可以在最高限价之下自行定价,国家是支持合法的市场竞争的。 历史因素: 油价接轨的3个阶段 成品油定价机制 1998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时石油价格的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但随着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政府定价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趋势。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引人瞩目的油价波动 成品油定价机制 与以上3个阶段相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几番引人瞩目的波动。1998年出台油价改革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而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那

计量中心成品油损耗分析总结

计量中心成品油损耗分析总结报告 计量中心所辖分输站站场输油管道在储存、输转油品的过程中发生损耗,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这种损耗直接影响到西部管道的经济效益,因此,尽可能降低计量中心所辖分输站成品油损耗问题成为计量中心的重要研究课题。 计量中心所辖成品油分输管道由于储存和输转的是馏分较轻的汽油、柴油, 在油品计量交接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不同程度的油品损耗问题。为了节约能源、防止环境污染、提高油品计量的准确性,认真研究油品损耗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损耗,是计量中心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一、油品转运过程中损耗 <一>污油转运油品损耗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量不准、卸不尽、装车损耗。 1、量不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罐容积不准,二是计量操作误差导致。 一是回油罐容积表误差超标导致计量所得容积数量与实际装载油品数量差异较大,自然就反映出较大卸油损耗; 二是由于计量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数据测量不准,导致计量所得容积数与实际装载油品数量差异较大,卸后计量产生转油损耗,但这种情况一般差异量较小,因计量时液高误差一般为1-2毫米。 2、卸不尽: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种情况。 (1)客观原因是由于车罐卸油装置存在结构设计方面的缺陷或是被驾驶员动了手脚,在车罐内安装吸油材料和装置,改变了车罐的正常状态所致。某些油罐车的油罐与油箱之间有根细管连通,油罐车在装油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加满了油罐车的油箱。 (2)主观原因是由于计量操作人员工作不认真,油品接卸完毕后未按要求上车查看并要求驾驶员进行晃车以卸尽余油;或者由于计量操作人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利用职务之便伙同驾驶员偷盗油品,卸油时故意不卸尽,收取驾驶员的好处,牟取个人私利。 3、装车损耗 油品转运装车时间比较短,一般为1h左右,装车过程

成品油计量管理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与销售分公司 成品油计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成品油计量管理,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成品油计量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诚信服务,树立股份公司的企业形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成品油计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保证计量单位制统一;建立计量的量值溯源体系,确保计量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开展成品油计量方法、手段、准确度等方面的研究;及时准确地确定成品油生产和经营各环节中油品的数量和损耗情况;开展计量管理监督检查。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股份公司成品油生产、销售(进出口)企业的成品油计量管理。 第四条本规范中成品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化工轻油、燃料油。国家没有规定的其它液态石油产品可参照此规范执行。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计量主管部门负责股份公司成品油生产、销售(进出口)企业(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的成品油计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落实国家和股份公司计量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并制定炼油与销

售分公司计量管理规章制度; (二)制定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计量管理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三)组织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计量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受股份公司委托组织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计量主考员、检定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四)对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五)负责调解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间的计量纠纷,协调处理与外系统发生的计量争议和纠纷; (六)组织开展计量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第六条各地区公司的计量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地区的成品油计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股份公司、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有关计量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 (二)负责所辖区域内各单位成品油计量技术协作和指导工作; (三)负责所辖区域内各单位间成品油计量纠纷的调查处理。对涉外计量纠纷提出处理意见,上报炼油与销售分公司; (四)经授权负责所辖区域内交接计量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五)开展所辖区域内计量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向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汇报; (六)各地区分公司应结合实际,确定所属下级公司计量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确保计量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计量人员 第七条本规范中的计量人员包括计量主考员、计量检定员、交接计量员、计量

成品油调油的成分和比例

成品油调油的成分和比例 成品油调和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编辑申涛提醒您,你要根据你拉的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和,不可盲目的根据课堂知识以及网络知识来做,这个东西,实践大于理论。 国标柴油的密度范围为0.810~0.855不同型号的密度不同常用如:0#柴油0.84密度公用/升+10#柴油0.85密度公斤/升+20#柴油0.87密度公斤/升-10#柴油0.84密度公斤/升-20#柴油密度0.83公斤/升-30#柴油密度0.82 公斤/升-35#柴油密度0.82公斤/升通常柴油密度以0.84计算,这样一吨柴油大约折合1190公升。那么你所说的非标柴油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叫它非标柴油非标准柴油,它和一般的柴油相比除了标准不够以外,就是价格问题,既然是非标的那价格肯定就要大打折扣了,而且燃烧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所谓非标油,指的是不通过正规炼厂生产,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清洁汽油、柴油标准的调和油。其出处主要是一些个体加油站通过混合石脑油、芳烃、MTBE等化工原料直接调和而成的油,或是在辛烷值较低的汽油中添加MTBE使之达到90号,甚至93号、97号汽油的辛烷值标准来充当高标号汽油销售。由于使用这种非标油的成本要比购买正规油品低得多,因此,一些个体加油站为了更高的利润而冒险为之。 非标油以劣充优、污染环境、扰乱市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同时,也给安全留下极大隐患。目前市场上柴油与汽油均存在非标油。那么,非标油究竟“非”在哪里?又有多大危害呢? 据介绍,非标柴油一般是用进口的180号燃料油进行简单的蒸馏产出柴油,再加入一些添加剂,将某些质量指标提高。此类非标柴油初期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现行的国家标准,包括难度要求较高的十六烷值都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这种油品的严重缺陷一是储存周期只有20天左右,过后会迅速氧化,颜色变黑;其次是硫含量超标。由于180号燃料油容易进口、价格低、易提炼,一些小炼厂一般都利用直馏方法来生产非标柴油和油渣,这是市场非标柴油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二种办法是用白油料参兑走私红油。一些炼油厂会销售一种白油料,这种油品和走私红油的价格比较便宜。白料油和走私红油按一定比例勾兑成非标柴油,这种油质量稍差,成本也比较高。几乎所有的社会个体加油站都喜欢这种轻质油,这种油品在深圳周边地区较多。 第三是用石脑油(轻油)或无臭灯油、溶剂油等搀兑燃料油(重柴油),搀兑出的油品作为轻柴油销售,销售对象主要为工厂、船只等。

成品油损耗的进项税额处理

成品油损耗的进项税额处理 2009年10月-2010年8月,某公司向中石化公司,中石油购入6370.600#柴油,期间柴油统一配送给下属各加油站(非独立核算)销售,加油站上报的销售日报表上共记载销售数量。 该公司2008年8月31日,对下属12个加油站柴油存货实地盘点为232.34T,账面柴油存货为252.26T,亏损19.9T,存货亏损114966.81元。该公司对该事项已经做账务调整,没有做进项税额16705.60元转出处理。《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包括(一)自然灾害损失;(二)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三)其他非正常损失。可见,在增值税核算过程中,商品的非正常损失应从进项税额转出,不得抵扣销项税额。根据《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GB11085-1989)规定,损耗为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的总称。蒸发损耗是指在气密性良好的容器内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装卸、储存、输转等作业,或按规定的方法零售时,由于石油产品表面气化而造成数量减少的现象。残漏损耗是指在保管、运输、销售中由于车、船等容器内壁的粘附,容器内少量余油不能卸净和难以避免的洒滴、微量渗漏而造成数量上损失的现象。按照税法规定,对上述正常损耗的购进货物,在增值税核算过程中对商品的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其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那么,该公司19.9吨柴油的损耗是否属正常损失?是否应转出进项税额16705.60元?以下为几点看法: 第一,应认可柴油的损耗必然存在。因为,柴油具有易蒸发的特性,入库后,仓贮在油灌内会产生少量损耗,当柴油发往各加油站,在输转及零售过程中容易产生跑、冒、滴、漏。 第二,柴油正常损耗数量的确定,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运输方式、不同季节、数量大小等,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实际损耗数量。《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GB11085-1989)规定,0#柴油的综合损耗率为3‰。该公司合理的损耗为(6370.60T*0.3%=19.1T)。 第三,国家制定的商品正常损耗的统一标准,税务机关应作为重要参考。现行国家税法虽没有明确规定对商品损耗参照行业标准执行,但由于柴油本身的易蒸发特性,损耗是客观存在的,对商品损耗全部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将其所有损耗认定为非正常损失显然与实际不符。

成品油定价机制

成品油定价机制 相关的主题文章: 页岩标砖阳信恩长江布衣教导基金会成品油定价机制,即成品油定价的过 程方法、法令方案。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经历屡次改革后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 森2009年3月26日表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 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4 63 成品油定价机制 1998年以前的长时代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时石 油价格的调整,始终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但跟着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政府定价已经分歧时宜,也不契合市场 经济的趋势。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抵经历了3 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 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 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 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 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 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引人瞩目的油价波动5 成品油定价机制 成品油定价机制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由中国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简称发改委)牵头于2008年11月25日前后拟定并获审批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

成品油价格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一、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 例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 计算公式:一吨油=1/0.739*6.29=8.51桶 二、吨油与体积之间的换算 1吨汽油=1388升 1吨柴油=1176升 三、零售中准价、零售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的精神,供交通、民航等部门专项用汽油价格在国家规定的南昌市后的供军队用油出厂价格基础上,在上下8%的浮动幅度内,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参照同期市场零售价浮动水平协商确定。其中供渔业、林业和农垦三个专项部门的汽油价格按提高后的出厂价格执行不再上浮。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在零售中准价基础上,在上下8%的浮动幅度内,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区别安排各地汽油具体零售价格在执行配送制的地区,石油、石化集团公司供应系统外社会加油站的汽油批发价,批零差率不得小于5.5%;未执行配送制的地区,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在此基础上考虑运杂费因素合理确定批零差率的低限。

零售价=零售中准价*(1+8%) 扣税零售价=[零售中准价*(1+8%)]/增值税(1+17%) 批发价=零售价*(1-5.5%) 扣税批发价价=[零售价*(1-5.5%)]/增值税(1+17%) 备注:零售中准价为国家发改委所制定,零售价为两大集团在发改委的基础上制定的。 例如:中石化集团3月份北京市90#高标准清洁汽油(汽油标准品),中准价为4560元,零售价4925元,批发价4654元。 零售价=零售中准价*(1+8%) =4560*1.08 =4924.8 批发价=零售价*(1-5.5%) =4924.8*0.945 =4653.9

中国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基准

中国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基准-“三地原油” 三地原油中的“三地”是指布伦特、迪拜以及辛塔。是因为国际市场原油移动平均价格变化均是参考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 1、布伦特原油 布伦特原油出产于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地区.伦敦洲际交易所和美国商品交易所有其期货交易,是市场油价的标杆之一。布伦特原油出产于北海的轻质低硫原油,同样是基准品质,被广泛交易,有别于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布伦特原油日产量约 500000 桶,产地为舍得兰群岛的 Sullom Voe 。主要在北欧加工提炼,也有小部分在北国东海岸以及地中海地区加工,这些生产商大部分仍是以非标准化的现货方式交易。 2、迪拜原油 迪拜原油是阿联酋出产的一种原油,是含硫原油的主要定价基准,尤其是用于为中东出口至亚洲的原油定价。 3、辛塔原油 辛塔原油出产于印尼并经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苏门达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北口油港即“辛塔港”转运的原油品种。 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其中国际市场原油移动平均价格变化参考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附:2012年8月22日“三地原油”价格 1.布伦特 114.91 美元/桶 2.迪拜 111.55美元/桶 3.辛塔 115.72美元/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