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英语课程改革十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

英语课程改革,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总体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十年来经过了一个在风浪中扬帆突进、令人充满激情的历程。在教育部领导和主持课改工作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重大的、鼓舞人心的成就,得到了全国中小学校英语教育从业人员的广泛认同 ; 同时,也使大家充满信心和决心来面对今后前进路上可能遇到的新挑战。

一、 10 年来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收获

(一)进一步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的理念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整个国民教育一贯重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始终贯彻在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而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深入开展所带来的新的形势,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17 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的四个语言学科(语文、英、俄、日语)共同提出了语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一重要理念。

即将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能够通过英语课程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重要理念,应当说是四个语言类课程标准在十年来实施课标试验本过程中取得的最重要的突破,它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形成的。

(二)建立了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

《英语课程标准》贯穿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形成一个“一条龙”式的整体,打破了以往单纯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学

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应当说,这在课程目标系统化的层面上为中小学课程衔接提供了整合的基础。

(三)构建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本次英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明确指出 :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个维度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标准基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体系在以下问题上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

1 .解决了课程理念与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在其酝酿与构建过程中,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系统地参考了国外英语教学纲要和英语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大纲比较,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与具体标准(或称目标)设置的一致性上有了长足的进展。

2 .明确了知识与技能的辩证关系

《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框架已经超越了以往教学大纲基于知识和技能的定位。从以往的教学大纲来看,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英语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到 20 世纪 90 年代,对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得到了重视,进入所谓的“知识 + 技能”时期。

而 2001 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则实现了对“知识 + 技能”模式的整体跨越,把英语的整体课程建立在“人与意义”的理论概念之上,因而启动了我国英语课程的战略变革。

3 .突出了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

情感因素介入教学大纲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是直接关联的。 2001 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的概念,并系统地规定了“情感态度”的内涵 :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课程标准在我国英语教学纲领文件中清楚明确地界定了“情感态度”这一概念,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学人员(主管教学的业务领导、教研员、教师、校长和教学辅助人员)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

4 .将英语学习策略列入课程目标体系

《英语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 5 个维度之一,提出了准确的“学习策略”定义 :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更为重要的是,《英语课程标准》在专业化的定义基础上提出了“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即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并明确界定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 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加以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 ; 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 ; 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5 .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在我国英语教学纲领文件中明确了“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之一,并具体规定了“文化意识”的主要内容和分级目标。这对于一线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效能,这些效能是 : 中小学英语的课程内容增加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同时增强了华夏文化知识的传播。学校和课堂的文化环境正在朝着双向文化氛围的方向得到明显改善和改进。

(四)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

课程实施重点关注的是学习中的人,即学生,所以,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认识人的发展,即学生的发展。就学校课程而言,学生发展的主要场域是课堂。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行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新的课程目标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首先引起业内重视的教学路径就是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以“用语言做事情”为出发点,提倡使用任务型语言学习的路径。自 2001 年以来,“任务”的概念和用语在全国相当大的范围内形成了普及的态势,随之而来的是对“任务”的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引起了各级教学研讨会上和英语教育报刊上的意见交流。《英语课程标准》文本涉及“任务型语言教学”,审查通过的教材提倡任务型的教学路径,这两个因素使我国英语教学的十年改革历程在贯彻“语言运用”这一基本方针上不断地探索前行,为未来十年的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多维度深化探索的条件,也对教材开发的多样化提出了研究的课题。

课程改革所引发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多方面的。“语言运用”现已成为业内的公用语言,随着“语言运用”这一核心概念的普及,全国各地的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实验、试验和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六)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

1. 课堂教学设计的变化

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 : 教师“备课”的概念逐步被专业化的“教学设计”所取代,围绕着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也因此进入了一个专业化提升的阶段。

2. 课堂教学生态的变化

“用语言做事”的要求在课堂上起到了“解放学生的手脚”(陶行知语)的作用,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改进课堂管理模式和方法的问题。我们看到,在优秀课例中,教师实施新型管理模式的成分正在增加,其专业化水平也在提高。

3. 新课程对课堂常规的影响

教学常规的一个重大变革表现在师生和学生之间互动行为的多样化上。互动行为在教学中的意义已被更多的教师所重视 : 既然真实语言运用应当发生在特定情境之中,那么,特定情境中的人际关系就必然建立在多样化的互动行为基础上。从这个推理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互动行为在日常教学中的多样化趋势乃是课程标准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传播的必然结果。

(七)课程改革带来的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变化

课改以来,评价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评价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 其二是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 其三是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 .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英语课程标准》所提供的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目标(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为英语教学评价提供了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这为各地的评价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方向。五个方面并重是实现多维评价的基本依据,在改变评价维度单一趋势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进展。

2 .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以往的教学评价基本上遵循着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原来的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的弱点日显突出,新的评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评价机制变革的明显标志是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

3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 兼顾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区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本身就意味着对于以往惯常使用的纸笔测试形式的重大突破。质性评价的概念在评价改革中得到普遍重视,教师开始探讨测试以外的评价方法。在英语课程改革中,新的评价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如课堂观察方法、问卷方法、访谈方法、口头报告等。

4 .评价工具的开发

随着新的评价方法的采用,不少教师以很大的积极性收集并改进适合质性评价方法和测试评价方法的各类评价工具,如各种评价表格的运用、教学量规的普及(用于网上评价)、小组活动符号与标志的引进与开发、各种图表的引用等。

5 .测试内容的改革

十年来,中小学英语阶段性测试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从表面上看,这类变革的主要特点是 : 减少了单纯的语言知识项目的检测权重 ; 弱化了语法项目的检测 ; 增加了语篇在试卷中的比重 ; 增加了生活内容的含量 ; 相对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检测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八)课程改革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并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掌握并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并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不断更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应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 ,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九)课程改革带来了教材质量的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的多样化发展态势使“统编教材”的概念成为历史。全国各地教材编者和出版社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使英语教材出版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对教材的选用和科学评价也被推到议事日程上来。 10 年来,教材多样化发展的形势表明,编写、出版优秀教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是今后贯彻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

(十)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英语教育科研的蓬勃发展和教师培训活动的普遍开展

10 年来,伴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种层次和形式的英语教学科研和培训有了极大的发展。教师在尝试实施课标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参加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参加研讨会并提交论文以及开展校本科研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大大提升了自身业务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以“国培计划”为统帅的多种层次和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也在国家教育部的带领和推动下,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全国各地的官办和民间外语教育研究机构以及教材出版单位等均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外语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参与到教师培训活动中来。从长远来看,正是这些科研和培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并推动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及其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英语课程改革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一些问题

就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态势看,十年课程改革是在各地区教育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条件下启动的,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课堂规范在突破原有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模式和课堂规范时,必然会引发诸多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简要地作以下讨论和分析。

(一)英语学习的目的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阶段我国的外语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课程改革的十年进程中,有关我国外语教育的目的问题以各种形式被提到日程上来,如关于小学应否开设外语课和在什么年龄段开设外语课的问题,这一问题曾引起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基本上已经达成一些共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 ;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看,小学开设外语就不单单是学会和掌握知识与工具的问题,小学生接受作为外语的英语训练,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智能完善和人文素养的增强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程的核心理念与多年形成的教学常规与行为转变的冲突

《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在基层落实时不可避免地与多年形成的教学常规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具体表现是 : 教研员和教师在教材提供的贴近实际生活的丰富素材中较难把握住他们以往所期待的清楚、明确的所谓“知识点” ; 教师不容易辨别清楚什么是“真实的语言运用”,什么是“词汇或句型的操练”,以及二者在教学中的关系 ; 教师尚不能真切地认定“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的实际效果优于机械操练的实际效果,对前者的实施“心中无底”。教师尚不能确认在超过 40 人的大班教学中贯彻“语言真实运用”的可行性 ; 英语师资力量不足地区的教研员和教师认为接受课程与教材的新模式有一定难度 ; 注重单

项知识检测的纸笔测试(如由市区县命题的期末考试)使教师在实施一段时间的改革措施后又回到知识讲授与操练的老路上去。

(三)课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教学难度问题

以《英语课程标准》“语言运用”的核心理念为指导的新一代中小学英语教师在丰富学习内容、增设真实语境和提供“用语言做事情”的活动等方面都做了很大努力,这些努力已使英语课程改革显示出崭新的面貌。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关于教材难度的不同议论。其中,词汇量问题、语句复杂程度问题、语言材料长度问题和语篇内容含量问题是给一线教师以教材“难度较大”印象的主要因素。词汇量是日常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较难的语法现象在教材语言材料中出现也是难度增大的一个因素。另外还有不少教师反映,知识巩固熟练与“用语言做事情”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冲突,顾此失彼的情况或有发生。

关于课程标准核心理念与教材难度的相关性问题,我们征求了国内外部分专业学者和国内各地一线教师的意见,现归纳如下 : “语言运用”核心理念要求语言学习内容面向真实生活,这有可能会导致教材编写者“不得不”采用一些生活常用词汇,并使用某些看似复杂的语句。这些编写措施可能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控制难度应当成为课程标准修订和教材修订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教师对于难度的感觉和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语言难度问题,部分地是由教材的难度控制不够造成的,此点与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没有必然的高相关性。也就是说,有些难度的因素是与教材本身的编写与设置相关的。然而,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目标设置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层层设置语言学习点,使用机械训练形式逐一巩固这些知识点,在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主导模式。因此,难度问题与教师的教学基本策略选择和教学方法有较高的相关性。

(四)考试内容未能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完全同步

当前,基础教育英语评价的实际状况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 以期终纸笔测试原始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学业质量唯一准则的做法和意识在有些地区仍然占主导地位 ; 单纯依靠终结性测试原始分数进行名次排队的做法在有的地区或学校仍然没有杜绝 ; 频繁进行纸笔测试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学校甚至有上升趋势 ; 单纯检测语言知识的试卷在期中期末纸笔检测中仍然占较大比例 ; 小学的纸笔测试难度在有些地区和学校有渐渐加大的趋势 ; 综合评定学生学业质量的科学做法有待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课改十年来,《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是,课程标准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精神以及课堂教学对于“语言运用”原则的落实同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仍有诸多不匹配的地方。中考和高考以纸笔测试的形式作为新生入学的主要手段依然在日常教学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应试教育还有相当大的影响,高考制度还没有从根本

上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 《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与继续实施仍然面临着外语素质教育和应试型的高考制度之间的矛盾。

近些年进行的中考和高考命题改革在一定程度对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但是命题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在考试体系和考试制度上进行配套的改革。

三、对今后的展望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课标研制和修订组的同仁有一个深切的感受 : 十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开展,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只是外语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是对我国教育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教育公平、关注个性发展的理解得到了升华。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语言课程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通过语言学习提高人文素质和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切课程的最根本宗旨。在目前一切日益“功利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外语教师应当率先以推动素质教育为本,使我们的工作真正能有助于促进儿童和青少年成长为有抱负、有教养、有高尚灵魂、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人。这是我们所有外语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共同职责。为此,我们愿与致力于为全人类的发展而贡献力量的人共勉。

(转载自《基础教育课程》 2011 年 7-8 月合刊)

英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乐亭县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为根本,优化教学管理,鼓励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和效率。 二、现状分析 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下三个问题较为突出: 1.由于班容量较大,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课堂进行调整,有的课堂活动不能针对所有学生。 2.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随着年级的增长,部分孩子缺失英语学习动力,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3.部分教师非英语专业出身,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尤其在教师口语和用英语组织课堂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针对课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现象,我们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多动口,动手,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呢? 三、应对措施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可以有如下标准: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标准是: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基于以上的出发点,为了解决课堂中的突出问题,拟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解决。 一)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应该把培养学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是对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需要。因此,我认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然后探讨了现行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自我管理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所有的竞争都归结于人才的竞争,人及其知识能力真正成为社会运作的主体和核心,成为全社会的第一资本和创造生产力的第一资源[1]。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等各种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成为现代高校的教育目标和责任。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越发注重挖掘人的潜力和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的大学生是一个生理、心理基本成熟,人生观、社会观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群体,学习压力较大,追求功利,要求学习的内容“有用”,但是有时会显得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2]。现代教育的特征和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作为学生管理者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把学生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做好管理育人工作。 1、“以人为本”的内涵。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要从社会性的角度去激发人的首创精神,并最终为人类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首创性。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要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3]。这就要求: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其次要尊重人的需要,把人当作人,凡是涉及到人性展示的方面,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再次要肯定人的价值,一切为人的发展服务,想方设法实现人的更大价值。 “以人为本”具体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要确立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依靠学生办学校,以为学生成才服务作为办学宗旨,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现行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单一的教育体制日益僵化、教育和管理理念渐趋落后,已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改变。譬如: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经完全自主择业,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转变。 就拿去年来说吧!我校的许多贫困大学生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补贴······这一系列的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在普通高校范围内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来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制。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昌盛街道中心刘淼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显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本次课改确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正本清源,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课程以学生为本内涵意义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中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注重了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这些都是忽略了学生“学”的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内因根据与动力,其结果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处于被动局面。本次课改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其实,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追求社会的进步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因此,作为社会组成部门的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人。“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将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更深的认识到“以学生为本”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想“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包涵以下以几方面: 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2、“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应试教育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能力、道德品质、人生、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应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能主动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英语课程体系

英语课程体系 一、自然拼读

5个级别教学大纲 Level 1 26个字母发音(alphabets) Level 2 短元音(short vowels) Level 3 双元音和长元音(diphthongs and long vowels) Level 4 混合辅音(consonantblends) Level 5 字母组合(letter combinations) 详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 ●8节课学习26个字母名、字母形、字母音;掌握每个字母对应3个发音单词, 包括音、义、形(识读);能够流利朗读字母歌谣;流利朗读简单故事 ●10节课掌握5个短元音的字母名、字母形、字母音以及简单的拼读能力;掌 握11个双元音的字母名、字母形、字母音以及简单的拼读能力;自主拼读115个单词,自主拼读词汇歌谣和故事,掌握sight words ●5节课掌握9个双元音的字母名、字母形、字母音以及简单的拼读能力;掌 握6个双辅音的字母名、字母形、字母音以及简单的拼读能力,自主拼读78个单词,自主拼读词汇歌谣和故事,包括课外绘本故事

10节课掌握28个双辅音的字母名、字母形、字母音以及简单的拼读能力; 掌握11个三字母组合的字母名、字母形、字母音以及简单的拼读能力,自 主拼读155个单词,自主拼读词汇歌谣和故事,包括课外绘本故事,掌握sight words 二、Kids Brown 布朗儿童英语 布朗儿童英语是专门针对亚洲儿童研发的美式母语化课程、多媒体互动课程, 分为四个级别。Level One、Level Two、Level Three、Level Four,分别适合2至6岁儿童使用。每个级别10个主题,每个学期5个主题,每月1个主题。每学期包含5本手绘本故事书Story Book、5本作业书Student Book,一张音听CD,一张多媒体软件CD-ROM(供家庭学习使用)。 布朗英语儿童英语的理念是Make English Practical,Make English Easy,Make English Fun,即实用、易学、乐学。布朗儿童英语特色在于应用多媒体互动软件,创设美式母语化体验式学习环境,让儿童自主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启发兴趣、寓教于乐,听说读写,轻松掌握。 适用年龄:3-6岁 课程特色: 1.* 自然拼读教学方法,见词能读听音会写。 运用北美英语母语国家的学习方式,通过“拼读”学习英语读音与拼字而非 靠“背”,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简单高效地学习英语的发音规则与拼读 技巧,真正的做到“见词能读,听音会写”,并以此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2.* 特色歌曲律动,启发兴趣寓教于乐。 贴合主题重点的特色歌曲律动,丰富的游戏、精巧的设计、可爱的形象,色

英语课程建设与方案(new)

英语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2015.7 一、背景分析 1、教师团队情况分析 我校英语组由10名女教师组成,其中代课教师1名,平均年龄35岁。英语本科专业毕业10人,2人英语硕士在读。常州市骨干教师1名,新北区学科带头人2名,新北区骨干教师4名,校骨干教师2名。 全体英语教师凭着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强烈责任心,默默耕耘,老师们精诚合作,教学中的困惑会共同探究;教学中的重任会共同分担,每个英语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悄然营造着团结协进的团队文化。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学校,学生人数2000余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几乎占了全校人数的50%左右,学生的英语知识只能来源于学校英语课程学习,缺乏英语交际分环境,英语课外读物几乎没有,所以学生英语视野很窄,运用英语交际的自信很缺乏,我们英语课程面临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才可以使我们的英语课程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学校的环境与特色,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的期望。 3、学科课程资源情况分析 本校现在英语课程除了国家课程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运用外,我校为学生订阅了多套英语绘本阅读书籍,放置图书馆,供学生借阅,每周五的校本课选修来阅读、住宿班的晚自习,还有学生平时的课余时间,都是学生阅读英语的时间。另外在选修课上,我们的教师还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的英语学习网站拓展一些常用交际用语的学习。 二、实施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性发展、身心和谐发展、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以下理论为指南,开发了小学英语拓展式校本课程。 1、人本论(Person’s center)。学生是具有内在学习潜能的(朱纯1999),而其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他的理解和信任。拓展式校本课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发展理念。他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帮助教师拓展英语学习空间,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育系统,促进人的智能全面发展,拓展式校本课程,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提供更多更好平台,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3、“三个面向”理论。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从手段、空间、时间上体现当代教育发展要求,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拓展和延伸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每个学生终身的学习需要。 第一,学习空间的拓展,让学生得到不同区域,尤其是从课堂的学习空间拓展到课外的生活空间,校园的学习空间拓展到家庭生活空间,拓展到社会学习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受到立体型的学习与教育。 第二,学习时空的拓展,学生的教育是未来的教育,是终身的教育,为此学习手段的拓展要多媒化、网络化、信息化,把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课程重心,把质的发展作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

大学英语建设“十三五”规划

外国语言文学系“十三五”大学英语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2016年至2020年是我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全国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学院2016——2020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结合大学英语当前的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促进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特制定《外国语言文学系十三五大学英语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在学院狠抓落实,强化教学质量的方针指引下,从2012年开始,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水平逐步提高。连续四年全院普通大学英语本科通过率超过60%,这是建院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取得的最好成绩。靓丽的成绩单离不开学院和教务处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全院大学英语教学“一刀切”不符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规律,也不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 提高,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 2.大学英语课程层级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上只简单的围绕四六级考试服务,针对高年级阶段服务于学生专业发展的课程鲜有涉及。 3.针对我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做的不够深入。 4.在大学英语教学课时不断减少又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有待进一步改革。 上述都是在“十三五”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急于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目标 在整个十三五发展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要围绕一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一刀切”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 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十三五”期间,先计划在全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实施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然后逐步过渡到分级教学。 2.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构建“基础阶段+高年 级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基础阶段四个学期要重点把学生的英语基础打扎实,重视听说课教学。到高年级阶段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实施和推广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工作。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能较好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和满足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 3.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将通过“夯实基础,听说领先” 的教学模式,再结合外教课堂和精彩纷呈的第二课堂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在大学英语课时逐渐被压缩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改进教学方法和评 价手段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必然选项。现阶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十三五”期间大学英语要和国内主流的一两

英语专业建设规划方案(1)

英语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的到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标准,同时也对英语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培训,而是英语教育,即全面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思维活跃、心理健康、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性人才。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加强英语专业建设势在必行。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面临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测试评估体系的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对提高我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推动作用。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对本专业加强建设,使其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并逐步凝练出专业特色,成为在校内有较大影响和竞争力的专业。 二、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 1.学术队伍建设 学术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努力,培养出一支素质精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凝聚力强、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强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实现上述学术队伍建设的目标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4年至2008年)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目前,虽说教师的学历层次都比较高,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占80%,且大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较强的业务功底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但尚无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而且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保证教学质量,缓解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局面,需要积极主动,多渠道引进人才,打造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科研俱佳的学术队伍。人才引进特别是专业带头人的引进,要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和教师梯队进行,鼓励教师潜心研究,积极参与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教学研究项目。 第二步(2008年至2012年)加强教师培训。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业务进修,不断更新知识,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国内外深造的机会,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调整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在配备青年教师导师的同时,兼顾其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的一致性,使指导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结合学校2007年接受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开展观摩教学、课堂教学录相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相互切磋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在目前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证每年有2-3位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跟目前已建立合作项目的国外大学探讨互派教师研修的项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和学术活动,提高整体学术队伍的专业水平,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至少能有1-2名省级名师。 第三步(2012年至2015年)队伍壮大,层次提高,科研颇见成效。经过10年的努力,使学术队伍不断壮大,教师按研究方向结成梯队开展学术研究,预期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0%,教授增加到至少10人,科研成果更具学术价值,发表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的文章越来越多,有影响的个人专著教材问世。英语专业在目前已有2门精品课的基础上,力争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最新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计划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计划 外语系 为了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建设方案,加快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工作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课程水平和质量,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计划。 一、建设目标 1. 建设大学英语网络课程。 2. 建设学生高参与度的课堂教学。 3.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二、建设内容 1.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依托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用3左右年时间,建设既可供学生课外学习,又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包括以本课程各知识点为单元的开放式网络课件;建设能为开展课程教学提供必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优秀教学素材。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的重点是建设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使用的主要载体是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文字教材可以作为辅助的载体。网络课程包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和答疑、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

对于不能在网上实现的教学环节,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 项目建设总体安排: 第一步,2017年5-8底,完成教材整合。 第二步,2017年9月-2018年8月,完成整合教材的教学大纲、教案和课件的编写与制作。 第三步,2018年9月-2018年12月建立和完善试题库。 第四步,2019年1月-2019年8月,完成教学视频录制。 第五步,2019年9月-12月上网课程资源全部完成,以后逐步完善 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第一步,2017年12月底,完成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1上网。 第二步,2018年6月底,完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2上网 第三部,2018年12月底完成试题库上网。 第四步,2019年6月,完成教学视频上网。 第五步,2019年12月底上网课程资源全部完成,以后逐步完善。 2. 建设学生高参与度的课堂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首先将学生分组,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以团队形式进行活动,在团队中互帮互助,一个不能少,不掉队。其次,采用任务驱动、

综合英语课程建设规划教案资料

综合英语课程建设规划 综合英语课程是一门选修的英语方向模块课程,该课程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它是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 综合英语其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在听、说、读、写、译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本着教书育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综合课程建设的规划应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一、确立课程建设目标 改革并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的交互式英语学习体系,改进“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个性化自主式学习为辅,第二课堂进行综合素质实践”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完善“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双重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开辟多种渠道,培训师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把综合英语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 二、注重教学大纲的建设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及教学内容、要求等的指导性文件,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规范化教学的重要保证。《综合英语》教学大纲的编订以《晋中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及《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为依据,明确《综合英语》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课程的学时分配科学,进度安排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到位,能力培养要求和培养措施具体。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完善,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原则,符合我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三、注重教材建设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和落实各课程大纲要求的必要保障。综合英语课程尽量选用国家级重点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或引进适宜的原版教材。在采用国内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加大拓展课程教材建设的力度,努力打造三大系列教材:与主打教材同步的基础系列、提高学生素养的文化系列和 ESP 系列,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外语教材的需求,同时对本课程的特色形成有力支撑。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6)03-0003-03 邵晓枫*,廖其发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近年来,以“学生为本”(或者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本文拟对该理念内涵的研究状况作简单梳理,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现状 综观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较少,唯一可见的相关著作是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作者对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及其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1]而相关的文章对该问题虽有所提及,但论述不深。如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人为本,也就是说,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 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改 革的动力之本”。[3]还有人认为:“ ‘以学生为本’就是强调教育本身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潜力,把每个人看作是一个特异的个体,而不是小集体中的一个分子、一块砖。”[4] 这些研究抓住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内涵,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第二,研究不够深入。例如,虽提到要“一切为了学生”,但没有详细、深入地论述这样做的原因。第三,研究内容不全面,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问题等。第四,没有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表述体系。 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以学生为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收稿日期]2005-11-24 * 邵晓枫,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400715 第3期2006年3月No.3Mar.2006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B类课程。它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课程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任务 经过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课程开发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核心,以知识为主线,挑选较为典型和常用的工作场景作为语言环境,将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合作性和交际性贯穿于教学之中,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要求融入行业工作过程内容中,进行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最终实现提高

职业能力素养的目标。 2.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应用能力 在课程设计时,大学英语课程将行业英语教学内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着重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调整了晦涩难懂、应用性不强的部分,加强实践性教学而不是只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同时,大学英语课程还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3)实施全方位的考评体系,实现考核内容的实践性和形式的开放性 本着尊重语言学习规律,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养成的过程性原则,大学英语课程确定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考评体系。主要从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等)、项目实施(小组活动、随堂测试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四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课程的开放性 大学英语课程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对学生开展拓展学习项目,实施课外学习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使其在毕业后的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和研究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本,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将来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基本句型结构和基本的行文结构,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打下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二)能力目标 学习动机明确,有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

2017少儿英语课程体系比较

2017少儿英语课程体系比较随着近几年留学低龄化趋势的发展,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衔接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学科英语的倡导者,瑞思以“美式教育专家”为定位,依托霍顿?米夫林?哈考特(HMHG)集团丰富的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将美国K12原版课程体系引入中国,同质同步美国课堂,帮助中国孩子轻松对接美国课程,为将来站上国际舞台奠定基础。 瑞思没有随波逐流追赶在线教育热潮,而是在多年线下教学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后,秉承着“教育内容为王,教学效果为本,教学模式为道”的理念,另辟蹊径打造了全球唯一的瑞思少儿英语课程体系。 什么是瑞思少儿英语课程体系 瑞思少儿英语课程不仅是瑞思学科英语的第一个在线产品,也是全球唯一的在线美国初中课程。该课程由瑞思国际与海外名师团队联合开发,包括Reading、Writing、Science 和Math 四门学科。 课程采用O2O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融合了在线视频、线上评测、学习检测报告、学习行为分析、美国名师1对1线上辅导,以及线下美国校园营等方式。同时还引进了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平台,对学员的学习、教师授课状况以及评测结果等进行分析和追踪,在保证学员学习效果的同时,让家长能通过移动端实时监测学习状况。 瑞思少儿英语课程体系内容

瑞思少儿英语课程依托美国HMHG纸质教材,由百位美国课程研 发及教育科技应用专家全境外打造,全球唯一的美国中学真人授课式互动多媒体课件,历时5年耗资千万美金,超高清3D视频每秒成本高达200至500元。 瑞思少儿英语课程采用Blended Learning模式,内容主要包括: 天天看课程——每天30分钟,教学视频和课堂练习穿插呈现; 周周有外教——每周40分钟,与美国本土学科教师在线一对一交 流学习; 月月有活动——每月1次线下活动,让学员在线下项目式学习(PBL)和社交活动中继续发展合作意识及未来领导力; 年年通名校——每年1次纯正美国封闭营地活动,由瑞思美国姊妹校老师亲自授课。 0中介,免托福,直通美国高中 瑞思课程内容完全对接美国核心课程标准(CCSS),并与Crosspoint Academy、The Prout School、Saint Raphael Academy等多所美国知名中学深入合作。瑞思学生入学即可获得美国中学学籍,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年评估考核后,即可获得美国中学认可的学分,免去语言考试直接申请美国优质高中,真正实现“0中介、免托福,直通美国高中”。

(完整word版)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开发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沟通交流语言在当今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在小学阶段加强英语学习能力的开发已是刻不容缓。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在校领导的统一规划和大力支持下,开发了一套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旨在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开发总目标 1. 创编小学英语课本剧. 2. 通过此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加强英语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及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3. 通过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 三、实施原则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 分层递进原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 3. 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学习手段为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4. 兴趣性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入手点,寓教于乐。 四、具体开发内容 1. 单词与句型的整合与拓展 对现行的英语教材进行重组和补充,把前后相关的话题内容进行连线,形成一个系统,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此部分话题进行单词与句型的扩充,丰富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能对此部分知识有更充分更深刻的学习。 2. 歌曲与歌谣教学 在每节课中渗透。在每节课的课前欣赏或演唱,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用反复欣赏、略讲主要词意、逐步跟唱的自然习得形式进行。 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用于学习新内容前营造气氛,在学习新内容后,学生感到疲倦时,用它来调节、放松学生的情绪;下课前用它来巩固,让学生课后还有余音在耳的感觉。 唱演结合,培养学生艺术气质。鼓励学生试着用旧谱编新歌唱,试着自己编歌谣吟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3. 日常口语交际能力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讨论稿 吕家岘小学金亚丽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来对待。既要考虑发展中的师生关系,又要考虑发展中的学生差异,更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允许和引导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1、辨证地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既要一分为二地看,要看到学生的不足,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差异,因材施教。对具有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不应过多埋怨和责备,应当通过启发、暗示、表扬等方法让他看到自己优点和能力,增强信心;对于自尊心强或自高自大的学生,教师就不应一再夸奖,但批评时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同时抓住上进心,设法使他在学习中看到缺点和不足,以便虚心上进;对于脾气犟的学生,要心平气和,避免顶撞;对淘气的学生不能过于迁就和温存等。要杜

绝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善于观现象、看苗头、有预见性,措施落实在前,防患于未然。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所以,人本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作为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3.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4.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关爱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应有之义。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优美、和谐、人文校园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16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

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浅析一节数学课怎样才算好 省市城厢小学小夏 《标准》明确提出总体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标准》的总体目标,怎样来评价一节数学课是否为好课?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观念新、基础实、思维活是一节好课;也有人认为:目标明确、层次清楚、方法妥当、效果良好是一节好课;还有人认为:能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课是一节好课。其实这些都是从不同侧面概括了好课应具备的一些特征。我们知道,不管教师如何精心组织教学,如何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地指导、启发学生学习等,其目的都是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务求可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而评价一节数学课的好坏,我认为可以从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去评价。下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一、课堂上是否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主体是唯一的因,尽管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属于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因起作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均不可能产生什么效果,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而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看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可从三方面去评价: 1.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课堂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可从这几点观察:教师是否有创设各种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否能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教师是否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容变得通俗形象;教师是否有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2.学生是否感受、体验、经历了数学思考的学习过程。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猜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