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绩效管理》试题及

答案

《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我们认为绩效分为两个层次,即包括(组织)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两方面。

2.一个员工绩效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单一因素,而是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这句话表述的是绩效的(多因

性)。

3.影响员工个人绩效的主要因素包括(技能)、(激励)、环境和机会。

4.绩效管理的目的包括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

5.绩效管理系统包括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

6.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包括战略一致性、(明确性)、可接受性、效度和信度。

7.绩效计划是管理者与员工根据既定的绩效标准,共同制定并修正绩效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的过程。其中

绩效标准是针对((员工)工作或职位)制定的,绩效目标是针对(个人)设定的。

8.绩效标准按内容分为职务标准和职能标准,其中确定职务标准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出每个职务的(工作要

项)。

9.制定绩效计划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制定绩效目标。一方面目标要切实可行,另一方面尽可能(量化),以便进

行评价和反馈。

10.在绩效管理中,我们一般认为绩效指的是那些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方式及其结果。

11.在绩效管理期间内,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的持续的(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发挥作用的最直接的环

节。

12.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四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定义、标志和标度。

13.绩效评价的内容分为:工作业绩评价、(工作态度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

14.一般情况下,影响选择何种绩效考核方法的首要因素就是工作特征,即工作的独立性程度、(程序化)程

度和工作环境的变动程度。

15.把薪酬的发放与员工的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建立联系,以此不断刺激并引导员工的行为,所依据的是(强

化)理论。

16.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包括:上级、下级、本人、(同事或同级或平级)、顾客以及供应商等。

17.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评价往往高于其实际成绩,这种现象被称为(宽大化)倾向。

18.最早的绩效薪酬制度的雏形——计件工资报酬制度是由管理学家(泰勒)创造的。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实践证明,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 D )。

A) 绩效考核B) 绩效管理C) 绩效计划D) 绩效沟通

2、通常,我们可以把绩效管理体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以( C )为导向的、以发展为导向的和以经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A) 控制B) 行为C) 结果D) 战略

3、一名航空公司的飞行员要想获得驾驶资格,必须掌握许多常识及飞行专业知识,以及其他要求,这实际上是对

飞行员工作岗位的( B )要求。

A) 能力B) 任职资格C) 素质模型D) 经验

4、关于目标管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促进主管与下属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 B) 难以制定目标;

C) 倾向于X理论; D) 倾向聚焦于短期目标。

5、绩效考核时,规定把员工强制分为三类: A 类(优秀)员工,B类(一般)员工和C类(后进)进行绩效考核的

公司是( A )。

A) 通用 B) 佳能 C) 海尔 D) 施乐

6、平衡记分卡是一种系统的绩效考核技术,从财务角度、( A )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及学习与发展角度四个方

面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

A) 客户B) 外部流程C) 员工个人D) 职业发展

7、行为锚定量表法的缺陷包括( D )

A) 行为导向性差B) 工作考核标准模糊

C) 绩效要素之间独立性差D) 设计成本较高

8、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D )

A) 确定员工奖金B) 决定员工升迁

C) 确定培训人选 D) 提升员工绩效

9、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实施效果的主要责任人是( D )。

A) CEO B)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管

C) 绩效管理专员D) 各直线部门主管

10、在绩效面谈中,考评者所反映的信息应当是对于员工的某一类行为,这是指绩效反馈的( B )

A)真实性 B)针对性 C)及时性 D)能动性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绩效管理

2、SMART原则

3、强制分布法

4、360度考核

5、目标管理

四、简答题(共4题,共25分):

1、画出绩效管理流程简图。(6分)

2、简述绩效反馈与面谈的目的。(6分)

3、简要解释如何理解关键绩效指标的含义。(6分)

4、绩效评价结果可运用于哪些方面?。(7分)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与传统考核方法相比,平衡记分卡的“平衡”的含义是什么?

2、假如设计针对学生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请针对学习主动性这一行为考核标准,设计行为锚定量表法(4个等

级)?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组织

2. 多因性

3. 技能、激励

4. 管理(目的)

5. 绩效计划

6. 明确性

7. (员工)工作或职位,个人8. 工作要项 9. 量化10. 工作(行为)11. 绩效沟通12. (指标)名称13. 工作态度评价14. 程序化15. 强化16. 同事或同级或平级17.

宽大化(倾向)

18. 泰勒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D

2、C

3、B

4、C

5、A

6、A

7、D

8、D

9、D 10、B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评分标准:每个概念只要能将概念说清楚,均可得满分。

1、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指的是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和过程。

2、SMART原则

——制定绩效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S明确具体的,指绩效目标在绩效目标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具体化;M可衡量的。指绩效目标衡量的可操作性;A行为导向的。指绩效目标应该能够指导员工的行为;R切实可行的。目标要适度、符合实际,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T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指绩效目标应有时间的限制,以及资源消耗的限制。

3、强制分布法

——事先确定每一绩效水平在整个的绩效水平组成中所占的比例,然后对所有被评价者针对某一指标进行评价,确定其所处的绩效水平等级的绩效考核方法。

4、360度考核

——又称全方位绩效考核法或多源绩效考核法,是指从与被考核者发生工作关系的多方主体那里获得被考核者的信息,以此对被考核者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评估的过程。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来自上级监督者的自上而下的反馈(上级);来自下属的自下而上的反馈

(下属);来自平级同事的反馈(同事);来自企业内部的支持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反馈(支持者);来自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客户的反馈(服务对象);以及来自本人的反馈。

5、目标管理

——是一种过程或程序,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绩效考核和考核每个部门和个人绩效产出对组织贡献的标准。

四、简答题(共4题,共25分):

1.画出绩效管理流程简图。(评分标准:图形占2分,每要点各占1分)

2.简述绩效反馈与面谈的目的。(每要点占1分,适当展开2分)

1)让员工了解自我状况:业绩达标、行为态度是否合格、能力成长水平,双方对评估结果达成一致;

2)探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

3)传递组织期望

4)形成下周期绩效计划。

3.简要解释如何理解关键绩效指标的含义。

关键绩效指标是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系统考核体系。(1分)

1)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考核和管理被考核者绩效的可量化的或行为化的标准体系。(1分)

2)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基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层层分解到各部门,直至员工个人的目标系统体系,关键绩效指标是实现组织目标系统体系的工具。(4分)

4.绩效评价结果可运用于哪些方面?。(每要点1分,展开占2分)

1)员工的薪酬发放

2)招聘录用决策

3)人员调配

4)培训开发

5)员工个人发展或工作分析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与传统考核方法相比,平衡记分卡的“平衡”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评分标准:以下5点答对3点即可得3×3=9分,适当展开加1分)1)、长期的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

平衡记分卡既关注组织的短期目标,同时关注组织的长期目标。

2)、财务性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

平衡记分卡既考核组织的财务指标,同时又关注客户、流程等非财务指标。

3)、驱动指标与结果指标的平衡

平衡记分卡不仅考核组织的产出结果,而且还考核推动产出与结果的指标。

4)、内部外部

平衡记分卡将评价范围由传统上只重内部评价,扩大到企业外部,包括股东、顾客

等。

5)、果因

所要求的成果和这些成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平衡。按照因果关系构建的,同时结合了指标间相关性。

2、假如设计针对学生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请针对学习主动性这一行为考核标准,设计行为锚

定量表法(4个等级)?

(评分标准:本题无标准答案。只要考生答题能符合量表格式,有4个尺度、等级,等级之间有区分度。可得4×2=8分,等级的描述用词准确,通顺得2分。)

习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B)

A.绩效管理内容设计B.绩效管理程序设计C.绩效管理方法的设计D.绩效管理目标的设计

2、(C)是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与绩效计划的目标进行对比,寻找工作绩效的差距和不足的方法。

A.横向比较法B.纵向比较法C.目标比较法D.水平比较法

3、(A)面谈要求参加者事先准备一些问题,而且要掌握提问和聆听的时机A.双向倾听式

B.综合式C.单向劝导式D.解决问题式

4、品质导向型的绩效考评,以考评员工的(D)为主

A.品德B.知识C.行为D.潜质

5、加权选择量表法的具体形式是用一系列的形容词或描述性的语句,说明员工的各种(A)

A.工作行为B.工作能力C.工作态度D.工作风格

6、关键事件法的缺点是(B)

A.无法为考评者提供客观依据B.不能做定量分析

C.不能贯穿考评期的始终D.不能了解下属如何消除不良绩效

7、强制分布法假设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整体呈(C)分布

A.偏态B.正偏态C.正态D.负正态

8、在剖析各种绩效差距的原因时,“工作计划性不周”属于(A)原因

A.个人B.外部C.组织D.管理

9、在绩效面谈中,反馈的信息应该“去伪存真”,这体现了有效信息反馈所具有的(D)

A.针对性B.及时性C.主动性D.真实性

10、在本期绩效管理活动之后,将考评结果以及有关信息反馈给员工本人,并为下一期绩效管理活动创造条件的面谈,称为(C)

A.绩效计划面谈B.绩效考评面谈

C.绩效总结面谈D.绩效指导面谈

二、多项选择题

1、绩效管理的准备阶段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ACDE)

A.选择考评方法B.收集考评资料C.明确绩效管理对象

D.提出考评要素和标准体系E.对运行程序、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

2、公司员工申诉系统的主要功能有(BCE)

A.使考评者了解员工意愿B.减少矛盾和冲突

C.允许员工对绩效考评结果提出异议D.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E.使考评者重视信息的采集和证据获取

3、按照绩效面谈的具体过程及其特点,绩效面谈可以分为(ABCD)

A.单向劝导式面谈B.双向倾听式面谈

C.解决问题式面谈D.综合式面谈E.分析问题式面谈

4、为保证绩效面谈的质量,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ABCDE)

A.真实性B.针对性C.及时性D.主动性E.适应性

5、属于分析工作绩效差距的具体办法有(ABD)

A.目标比较法B.水平比较法C.纵向比较法

D.横向比较法E.组合比较法

6、为了保障激励策略的有效性,应当体现(BCDE)

A.明确性原则B.及时性原则C.同一性原则

D.预告性原则E.开发性原则

7、由于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双方在绩效目标上的不同追求,可能产生(CDE)A.员工目标矛盾

B.管理目标矛盾C.员工自我矛盾

D.组织目标矛盾E.主管自我矛盾

8、由于采用的效标不同,从绩效管理的考评内容上看,绩效考评方法可以分为(ACE)

A.品质导向型B.目标导向型

C.行为导向型D.过程导向型E.结果导向型

9、目标管理法的优点包括(ABCD)

A.结果易于观测B.适合对员工提供建议

C.直接反映员工工作内容D.适合对员工进行反馈和辅导

E.便于对不同部门间的绩效做横向比较10、为了检查和评估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通常可以采用(BCDE)

A.系统分析法B.座谈会C.问卷调查法

D.查看工作记录法E.总体评价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A

6、B

7、C

8、A

9、D10、C

绩效管理习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

1、(单选)()考评由于不太了解被考评者的能力、行为和实际工作的情况,其考评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A 同级考评

B 自我考评

C 外部人员考评

D 下级考评

2、(单选)在一项旨在了解员工绩效提高程度对操作工人的考评中,以()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A 主管

B 同事

C 员工

D 客户

3、(单选)如果企业的人文环境良好,员工个人的素养较高,同事之间人际关系融洽,应采用()

相结合为主。

A 上级考评与同事考评

B 外人考评与同事考评

C 自我考评与同事考评

D 下级考评与同事考评

4、(多选)在选择具体的考评方法时,应充分考虑()三个因素。

A 考评对象的特殊性

B 管理成本

C 工作实用性

D 工作适用性

5、为了保证考评的公开公正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建立两个系统()。

A 绩效评审系统

B 考评结果反馈系统

C 考评表格的检验系统

D 员工申诉系统

6、(单选) “一个工时完成合格产品20 件”要比“迅速及时完成本道工序加工任务”的()高。

A 相关性

B 准确性

C 简易性

D 公正性

7、(单选)在本期绩效管理活动完成之后,将考评结果以及有关信息反馈给员工本人,并为下一期绩效管理活动创造条件的面谈,称为()。

A 绩效计划面谈

B 绩效指导面谈

C 绩效考评面谈

D 绩效总结面谈

8、(多选)按照绩效面谈的具体过程及其特点,绩效面谈分为()。

A 单向劝导式

B 双向倾听式

C 解决问题式

D 综合式

E 指导式

9、(单选)某下属绩效计划的目标是本期内销售额100 万,实际只完成了80 万,实际与计划差20 万,这种比较称为()。

A 横向比较

B 水平比较

C 目标比较

D 纵向比较

10、(单选)通过人事政策如奖励、晋级、升职、提拔、鼓励员工工作的策略,称为()。

A 负向激励

B 正向激励

C 人事调整激励

D 预防性激励

11、根据被考评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可采用()郊标,对考评对象进行全面的考评。

A 品质主导型

B 行为主导型

C 态度主导型

D 效果主导型

12、(单选)()考评需要使用忠诚、可靠、主动等定性的形容词,所以操作性、信度、郊度较差。

A 品质主导型

B 行为主导型

C 态度主导型

D 效果主导型

13、(单选)()考评具有滞后性、短期性、表现性特点,更适合于生产操作人员对事务工作岗位人员不太适合。

A 品质主导型

B 行为主导型

C 态度主导型

D 效果主导型

14、(单选)利用人们容易发现极端、不容易发现中间的心理,在所有员工中挑出最好的和最差的,排在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再在剩下的员工中选择最好的和最差的,排在第二名和倒数第二名,一直这样排下去,这种方法称为()。

A 排列法

B 成对比较法

C 强制分布法

D 选择排列法

15、(单选)()方法只能把员工分为有限的几种类型,难以具体比较员工差别,也不能在诊断工作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A 排列法

B 成对比较法

C 强制分布法

D 选择排列法

16、(单选)比较适合于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每天工作的内容不同,无法用固定的衡量指标进行考量,这种考评方法称为()。

A 目标管理法

B 绩效标准法

C 直接指标法

D 成绩记录法

17、(多选)关于目标管理法,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A 可以在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之间设立统一目标

B 目标由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制定

C 不能修正目标

D 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

18、(多选)用于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是()。

A 行为主导型

B 排列法

C 关键事件法

D 行为观察法

19、(单选)关于关键事件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关键事件法对事不对人

B 具有较大时间跨度

C 不仅要注重对行为本身的评价,还要考虑行为的情境

D 考评的是下属的特定行为,还有品质、个性

20、(单选)为了检查和评估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可以聘请企业内外的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运用多种检测手段,这种方法称为()。

A 总体评价法

B 座谈法

C 查看工作记录法

D 问卷调查法

21、(单选)影响员工个人行为和工作表现的内部因素是()。

A 能力

B 机遇

C 人力资源制度

D 价值观

22、(多选)在绩效考评中的总结阶段,各个单位的主管应履行()职责。

A 召开月度或季度绩效管理总结会

B 写出考评分析报告

C 召开年度绩效管理总结会 D制定出下一期员工培训与开发计划

23、(单选)用于员工晋升晋级的绩效考评,其考评时间可以确定在()。

A 6 个月

B 年终

C 员工提出申请时或发现员工绩效降低时

D 职位空缺时

24、(多选)对考评使用表格的再检验,是通过()来检验的。

A 相关性

B 准确性

C 有效性

D 复杂简易程度

25、(单选)低层次的一般员工通常采用()。

A 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评方法

B 以产出为导向的考评方法

C 行为或特征为导向的考评方法

D 以行为为导向的考评方法

答案

1C 2A 3C 4BCD 5AD 6B 7D 8ABCD 9C 10B 11ABD 12A 13D 14D 15C 16D

17BD 18CD 19D 20A 21C 22AC 23D 24ABD 25C__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BCE)

3、(ABCD)

4、(ABCDE)

5、(ABD)

6、(BCDE)

7、(CDE)

8、(ACE)

9、(ABCD)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二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 )目标和( )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 )、(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 )和(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 )、(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 )和(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 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的呈现方式、 方式和( )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 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 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 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 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 必修B。必修 C . 选修D 。 选修 3.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 .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 ?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 念 5.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6.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 . 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 . 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 .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 教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共计三套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1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v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题及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 20%-22% )、数学( 13%-15% )、英( 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 7%-9% )、体育( 10%-11% )、艺术(9%-11% )、综合实践(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0%-12% )、历史、地理( 3%-4% )。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二、单项选择题 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校本课程) 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上课) A 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B教师) 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教材 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A充分的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三、多项选择题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打“√”,错得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与进展得总与。( 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得就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就是惟一得结论。(√) 3.教师就是既定课程得阐述者与传递者,学生就是既定课程得接受者与吸收者。这就是新课程倡导得教学 观。( x ) 4.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 5.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就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得新教材。( 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得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应 用。 (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就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得儿童”,从而促进儿童得发展。( 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就是考试得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x ) 9.教学反思就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发展得重要手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得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得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就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总得设计。(x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得评价改革就就是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得改革。( x ) 二、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意得。请把最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得核心目标就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得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得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新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得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得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得终极目得就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得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得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得归纳与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得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得根本目得就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与课程得发展 B.形成新得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得功能 D.体现最新得教育观念与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得课程就是(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得认识,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得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得相同需求与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与学校得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得健康与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得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 材(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得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得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得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得主要条件就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得眼光审视与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得各种问题,对自身得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得答案就是符合题意得,请把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得确立( ABC )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 学模式。 7、辛德等在1992 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 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 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1、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22、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3、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 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24、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程结构是指 25、课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改革】新课程改革试题6

【关键字】改革 新课程改革 1、《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根底。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1)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2)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3)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根底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职责: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学习方式的几种特点: 1、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2、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 3、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 新课改的几个转变: 1、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7、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根底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

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6)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试模拟试题(选择、判断)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 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 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 程 D.学 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宿迁市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得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得三维目标就是目标、目标与目标。 3、新课程得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得以、、为中心得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与得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得课程门类与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得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编写、与得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得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得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得整合,逐步实现得呈现方式、方式与方式得变革。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得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得爱好、兴趣与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得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得尖子生 14、新课程得核心理念就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得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得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得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得过程,其价值观就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得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得经济利益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就是新一轮得教材改革。( ) 17、新课程改革得核心目得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得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就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就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得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与考试得标准。( ) 20、《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养成健康得审美情趣”得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得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得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她课程也都应该关注与培养学生得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得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就是新课程对教师得要求了。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关于“课程”,有如下说法:①对课程内涵本身的歧见,会导致课程实践重心的摇移;②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③斯考特说“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④课程必须追求精确的定义;⑤在西方,课程最早起源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⑥课程的理解是分层次的;⑦课程定义的产生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⑧课程定义的确定和哲学没有关系。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B 2. 提出“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的人是 A.斯宾塞 B.杜威 C.斯考特 D.泰勒 答案:C 3.提出“过于注重于完善诸如‘课程’术语的精确定义等理论问题,将会使课程研究毫无生机”的人是 A.斯考特 B.斯宾塞 C.泰勒 D.施瓦布 答案:D 4.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之父的人是 A.杜威 B.帕克 C.泰勒 D.克伯屈 答案:B 5.“课程”一词在东西方最早出现的标志 A.宋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B.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C.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唐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答案:C 6. 关于课程和课程理论,有如下说法:①经验主义课程也被称为“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②学术中心主义课程论提倡“从做中学”;③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思想基础是结构主义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④结构主义课程论者提倡发现学习;⑤螺旋式课程就是将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组成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