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分布

一、森林群落

为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地球上森林的主要类型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北方针叶林或者它们的变体。

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是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近17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上现存森林面积的一半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分布区域终年高温多雨,为赤道周日气候型。年平均气温26℃以上,月平均温度多高于20℃。年降水2 500~4 500毫米,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旱季。温度的日变幅2~9℃,多在中午降大雨,雨后很快天晴。常年多云雾,日照率低。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是酸性的。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贮备在植物量中,每年一部分植物体死去,很快矿质化,并直接被根系所吸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1、自然条件:

年平均温:20~300C 最高达360C

年降雨量:2000~4000mm,分配均匀

相对湿度:90%以上

土壤类型:砖红壤、红壤

生物种类组成极为丰富,无优势种。

群落结构很复杂,分层不清。

高大乔木多。树干直,分枝高,具有板根现象、茎花现象等。下层植物常具滴水叶。

层间植物多,有丰富的粗大木质藤本、附生植物、并具绞杀、半绞杀植物。

动物中树栖攀援型占有明显优势。

无明显四季交替。植物终年生长、终年常绿。

2. 常绿阔叶林指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并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群落,它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下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40℃之间。我国的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人类开发前约250万平方千米)、发育最好的一片。

常绿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稍寒冷,春秋温和,四季分明。结构较之热带雨林简单,高度明显降低。地上生物量与净生产力均较热带雨林为低。

1、自然条件:

年平均温:150C以上,最冷不低于00C

年降雨量:1000mm以上,多在夏季

相对湿度:大、云量多

土壤类型:红壤、黄壤

植物群落特征:

建群种与优势种的叶片大,叶面与光线垂直。

群落结构较简单,分层明显。乔2、灌2、草1

草本层中蕨类植物多。

层间植物多附生兰科植物、树干上附生苔藓普遍,藤本植物少。

植物终年常绿。

动物种类组成混杂,具有过渡性特征,季相变化比雨林明显,有冬眠、迁徙现象。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并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

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群落类型,是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o~40o之间。结构比热带雨林简单,种类也无雨林丰富。

我国北纬23~340的地区广泛分布着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人类开发前约250万平方公里)、发育最好、最为典型的。

乔木层:壳斗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

灌木层:杜鹃花科、山茶科、山矾科、樟科、蔷薇科等

草本层:各种蕨类

附生植物:附生兰、蕨类、苔藓

3.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阔叶林

分布于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8~14℃,7月平均24~28℃。年降水量500~1 000毫米,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这类森林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东部、欧洲,及我国温带沿海地区。优势树种为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如山毛榉属、椴属等,这类森林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成层结构明显。乔木层组成单纯,常为单优种,有时为共优种,高15~20米。灌木层一般比较发达,草本层也比较茂密。

落叶阔叶林巨大的植物物质仅养活着少量的动物,而动物生物量又集中在土壤动物上。动物有的冬季休眠或远距离迁移的习性,有的全年活动但冬季贮藏食物。

1、自然条件:

最冷月均温-60C,最热月均温13~230C

年降雨量:500~1000mm,集中夏季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土壤类型:棕壤、褐壤

植物以冬季落叶的阳性阔叶乔木为主

优势种特别明显。

群落季相变化明显(夏绿林)。

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乔1-2、灌2、草1—2

层间植物不发达,附生、藤本植物少。

动物种类比较丰富

季相变化非常明显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分布在温带海洋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并以壳斗科、桦木科、杨柳科等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群落类型,是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主要分布于西欧并向东延伸到前苏联欧洲部分的东部。

植物以栎属为主

4.北方针叶林北方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地区,面积约重20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热带雨林,居第二位。北方针叶林组成整齐,便于采伐,作为木材资源对人类是极端重要的。在世界工业木材总产量(约14亿立米)中,一半以上采自针叶林。

北方针叶林地处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多在0℃之下。北方针叶林种类组成较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铁杉和落叶松等属的树种占优势,多为单优种森林(北美优势种较多),树高20米上下。林下灌木层稀疏;但以贫养的常绿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地被层很发达,并常具各种藓类。枯枝落叶层很厚(可达50吨/公顷),分解缓慢,下部常与藓类一起形成毡状层。树木根系较浅,这是对土壤冻结层的适应。北方针叶林的动物活动的季节性明显。

二、草原

草原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12%。共同的气候特征是每年的降雨量在250~800mm之间。

①植物: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菊科)组成。草长得高

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1、稀树草原

大量草本植物、有些散生矮小的小片阔叶丛林

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鸟类、爬行动物

周期性的雨季和旱季

2、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乔木很少,以草本植物为主

代表动物有羚羊、黄羊和各种鼠类等

3、寒温带针叶林

林下植被不发达,地表常被枯枝落叶所覆盖

动物种类较多,如野鸡、松鼠、鹿、狼、熊和各种鸟类,针叶林中昆虫的种类也很多

三、冻原又称为苔原,

气候严寒,降雨少,冻原区的土壤终年冻结

没有树木,典型植物是地衣,偶有很矮小的植物和苔草

动物也较少,有驯鹿、麝牛、旅鼠、北极狐和狼等

①植物: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

浙江省义乌三中高中生物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随堂练习 浙科版必修3

高二生物必修三随堂练习: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成绩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决定于与食物的关系(B)它决定于与天敌的关系 (C)它决定于与其他生物的关系(D)它决定于同种生物的关系 2.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生活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 )而避免竞争 (A)食物特化(B)空间的垂直分离 (C)生态位重叠(D)空间水平分离 3.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个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两个种群均以橡树为食,图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 (A)两种群秋季竞争食物,但夏季不发生竞争 (B)两种群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 (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D)两种群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4.下列动物属北方针叶林代表动物的是 (A)驼鹿(B)鸵鸟(C)驯鹿(D)田鼠 5.下列哪一种群落的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 (A)北方针叶林 (B)荒漠(C)热带雨林(D)苔原 6.下列关于群落主要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种最丰富的群落是热带雨林(B)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C)占陆地表面积最大的群落是草原 (D)生活在气温最低环境的群落是苔原 7.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度”的课题研究,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是 (A)土壤中动物种类丰富,少数种为优势种 (B)土壤中动物种类丰富,多数种为优势种 (C)土壤中动物种类不丰富,少数种为优势种 (D)土壤中动物种类不丰富,多数种为优势 种 8.如右图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鸟,分别为甲、乙、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第四种鸟丁与乙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若丁从X点处进入该环境后,乙种鸟最可能 (A)与丁种鸟和睦相处 (B)移到本树的上层或下层,与甲种鸟或丙种鸟共同生活 (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 (D)与丁种鸟发生竞争 9.下列关于物种生态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位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B)同一生物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C)生态位重叠本身一定伴随着竞争 (D)一些生物通过空间的垂直分离避免竞争 10.右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种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 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全球分布 (A) 1 2 3 (B) 5 3 4 (C) 3 4 2 (D) 2 1 5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简答题 1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_________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_____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 我国的植被分区 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①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 ⑤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 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 ⑥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一部分。 ⑦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 ⑧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 第二节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一、植物群落分类 分类方法: ①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 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 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 ②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 ③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④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⑤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 ⑥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 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 ⑦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如草地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1)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气候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地区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 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等地。 *南美洲面积最大。 热带雨 林带 热带季风 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 侧,如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亚洲面积最大 热带季 雨林带 热带草原 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 侧。 *非洲的面积最大。 热带草 原带 热带沙漠 气候终年炎热干旱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 内部及大陆西岸地区。*非洲北部面积 最大 热带荒 漠带 亚热带季 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 少雨。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 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 等东部沿海地区。 亚热带 常绿阔 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 岸。 *欧洲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亚热带 常绿硬 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一年内降水均匀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带的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最大、最典型。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 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地区。 *亚洲面积最大。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温带大陆性 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 降水少。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5°~50°的亚欧 大陆、美洲大陆的内部。 *亚洲面积最大。 温带草 原带温 带荒漠 带

气候类型的判断一般分二步: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 1、模式法 又叫分布规律法。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如下图) 2.根据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来判定其具体的气候类型 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二、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判断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所在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图: 四、我国某些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农作物一年两熟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5、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7、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3、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有结冰期、含沙量大,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高中生物第5章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演替学业分层测评

第5章群落第1-5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略)、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 演替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概括性结论中,阐述生物群落定义的是( ) A.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群的集合 C.每个个体成为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集合的组分 D.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 【解析】群落是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是指生物群落,它同时含有多个种群,不包括非生物因素。每个群落的组分包括该群落所有种群,而不是个体。 【答案】 B 2.(2016·杭州高二期末)森林中的植物群落由上到下分布的植物类型是( ) ①树冠层②灌木层③草本层④地表层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解析】陆生植物有六种生长型:乔木、灌木、藤木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森林中植物类型从上到下分布为①②③④ 【答案】 A 3.(2016·杭州高二期末)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黄杉的三个种群龄级(以胸径的大小表示)的取样调查图。其中种群A为自然状态,种群B、C受到了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人为干扰对B、C种群各龄级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B.种群A中低龄级黄杉个体数量大于种群B

C.种群B中高龄级的黄杉被采伐有利于低龄级黄杉的生长 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量锐减,导致其垂直结构的层次简单 【解析】人工干扰下的B种群各龄级黄杉较种群A多,C种群各龄级黄杉较种群A少,A、B项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而非种群的特征,D项错误。 【答案】 C 4.牛头山森林公园里的很多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引起此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和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分别是( ) 【导学号:24890041】A.食物、温度B.光照、温度 C.食物、光照D.温度、湿度 【解析】 即光照影响植物的垂直分层,食物影响动物的垂直分层。 【答案】 C 5.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布有利于( )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解析】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布可避免过多的种间竞争,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 【答案】 C 6.(2016·温州期末)在北半球陆地,随海拔高度增加,由南向北群落依次是 ( ) A.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B.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苔原 D.苔原、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解析】群落随海拔高度增加即由平原到高原,主要表现为温度下降;群落由南向北(即纬度变化)依次经过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主要表现也为温度的下降。结合陆地生物群落的特点,可判断出最南端为热带雨林,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最北端为苔原。 【答案】 A 7.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我国东部分布着全球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乔木、灌木、草本、地表层均具备,乔木仅有一层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十章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一节 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 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树木的分枝少, 树 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 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 大的树身。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 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成层结构很 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 木层和草本层。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 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 )缠绕茎长可 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 物最为常见(图10-1)。这些附生植物 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除附生的藻类 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 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 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 花园。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 终年生长,轮流开花。很多树木,例如 可可属(Theobroma )、木波罗属 (Artocarpus )、榕属(Ficus )以及柿属 (Diospyros )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 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 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 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 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 些群岛等。)在我国没有分布。 2、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 分布: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 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在我国没有 分布。 3、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是:全年高温干燥。 分布: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 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在我国没有分 布。 4、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 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在我国分布在台湾南 部、雷州半岛、海南岛。

5、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特点是: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即少雨)。 分布: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 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 带。主要分布在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在我国 分布在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6、地中海气候: 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 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 智 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在我国没 有分布。 。 7、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 分布: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在 我国没有分布。 8、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稀少。 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 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在我国分 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降水少,雨热同期欧大陆、美洲大陆内部。 *南半球没有。 带苔原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短暂 降水稀少 主要分布在分布于亚欧大陆北冰洋沿 岸、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南半球没有。 苔原 带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和其他北极岛 屿,南极洲。 *南极洲最大、最典型。 冰原 带 高山、高 原气候 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显著 山地高原所处纬度越低, 海拔高度越高,分层越明 显,越多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 原,东非高原,北美洲的落基山脉,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气候类型的判断一般分二步: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 1、模式法 又叫分布规律法。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 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如下图) 极地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 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典例剖析: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 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那么, 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A ; B ; C ; D 。 分析:A地纬度为46°N,可知该地为温带,148°E为东亚季风区,故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B地根据经纬度,可推断出该地为地中海地区,应为地中海气候;C地纬度为6°S,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纬度范围,134°E为东南亚,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51°S为温带,75°W为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根据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来判定其具体的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一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在特征上的差异 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判断其类型。 4、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随高度增加垂直变化明显。5.气候类型判断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三步走: A.依据气温的季节分布特点判断南北半球 B.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 C.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6、气候类型特例 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E、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高中生物《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_群落的主要类型》优质课教案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为浙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群落》的第三和第四节。关于第三节《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教材阐述了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以及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现象,并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为减少或避免竞争所带来的不利而形成了很多形态和行为适应特征。关于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材从宏观的角度详细地讲述了陆地生物群落中的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的主要特点。本部分内容既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一章打下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种群的增长方式、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等生物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本节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已经了解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阐明生态位的概念。②举例说明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除原理。③举例说出自然界的生物为减少或避免竞争而在形态和行为上的适应状况。 ④说出陆地群落的主要类型。⑤举例说出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①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格乌司实验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绘图能力。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并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除原理、几种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位的概念、自然界的生物为减少或避免竞争而在形态和行为上的适应状况。

【精准解析】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训练:第2章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分布在气候严寒地区,没有高大乔木,植被结构简单的群落是() A.北方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苔原 答案C ,垂直结构最复杂的是() A.草原 B.荒漠 C.苔原 答案D ,错误的是() A.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波动现象 C.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 解析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无性生殖繁殖后代,A项错误;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波动现象,使得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B项正确;苔原植被结构简单,C项正确;苔原营养结构简单,但仍有自我调节能力,D项正确。 答案A ,错误的是() A.荒漠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能抵抗干旱 B.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 C.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解析草原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能抵抗干旱,A项错误;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最多,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B项正确;荒漠中的优势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荒漠群落极度干旱,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D项正确。 答案A () A.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 B.群落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 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生物数量

,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上层光照强,有利于高大乔木生长,中层光照减弱,适于灌木生长,下层光照最弱,适于耐阴的草本植物生长;而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不同的动物因食性的差别而分布于不同层次。 ,错误的是() A.森林群落包括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A项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项错误;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C项正确;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D项正确。 能力提升 8.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群落的常见植物有香蒲、金鱼藻等 B.热带雨林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补给 C.荒漠里的植物和动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 ,常见植物有香蒲、黑藻、金鱼藻等,A项正确;热带雨林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补给,如光能,B项错误;荒漠里的植物和动物适应了荒漠干旱的环境,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C项正确;非洲草原上进化出了失去飞翔能力的鸟类,如鸵鸟,D项正确。 ,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 A.群落甲 B.群落乙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图形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资料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图:

三、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判断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所在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四、我国某些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农作物一年两熟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5、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7、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3、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有结冰期、含沙量大,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水偏少。 一、气候形成因子(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 ( 一) 、气温影响因素1、纬度 2、海陆分布 3、地形 4、洋流 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温越低。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 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坡气温偏低,阳坡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 气温偏高。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 区,气温偏低。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二)降水影响因素(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 1、纬度——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 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的水热状况 . 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 冬季风降水少。小、变化慢. 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 (4)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 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纬度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 (纬度决定热量)其季节移动(大气环流 因素 决定降水量) 季风环流 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度陆海陆海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因素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大气环流 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暖流: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洋流 因素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因素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 , 相互制约. 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 : 气温与降水 , 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 的气候类型. 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 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植被农业生产热带南北纬 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终年高温多雨, 2000mm终年赤道低热带雨林水稻种植、热带经雨林地、马来群岛以上压控制,盛济作物,全年可耕气候行上升气流作 热带南北纬 10-南北回非洲、南美洲、大洋终年高温,干湿两季,赤道低压带热带草原畜牧业为主,种植草原归线洲700-1000 mm和信风带交业以小麦为主,湿气候大陆内部和西岸替控制播旱收南北回归线 - 南北北非、阿拉伯半岛、终年高温少雨, 250mm副高或信风热带沙漠绿洲农业、畜牧业热带纬 30°大陆内部澳大利亚、墨西哥等以下带控制 沙漠和西岸 气候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一、生活型组成特征 人们观察和区别植物群落时,首先关注的是群落中占优势的生活型,正是它赋予该群落一定的外貌形象,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植物群落生活型的组成特征是当地各类植物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反映。研究表明,一个大地域的典型植被,均有一定的生活型谱(表4-1),而且一定的植被类型,一般都以某一两种生活型为主,各拥有较丰富的植物种类。 表4-1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 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如对高位芽植物作进一步划分即可比较出差异。 对每一群落,均可作叶级的分析,并作出叶级谱。不同植被类型的叶级谱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往往以某一叶级占优势,并以此与其他类型相区别(表4-2)。叶面积的大小,与气候带有某种相关性。在热带地区,大叶的比例最高,随着逐渐离开赤道,叶面积较小的类型亦渐增多,而大叶的比例逐渐减少。 表4-2 不同群落类型叶级的比较 表4-3 贝加尔针茅草原生物学类群与生态类群综合分析表 (据内蒙古植被,1985,简化) 对生活型与生态类群组成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群落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对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作此类分析(内蒙古植被,1985)可显示出它的群落重要属性,即中旱生和旱中生的杂类草(双子叶植物)占有很大比重,也表明它的所在地环境并非十分干旱。 以上只涉及生活型内所含种数的多少,进一步分析还需考虑它们在群落中的各种数量特征,才能判别其所起的作用。

二、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 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全部植物(按所属生活型)的分布状况,构成了植物群落垂直的和水平的结构,并将原有生境改变为特殊的群落内部环境(植物环境)。 (一)垂直结构 大多数的群落都有高度上的分化或成层现象,这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特殊形式。无论是木本群落或是草本群落,都可看到垂直分化。 在森林群落内,不同种类植物的植冠(叶层)分布在不同的或是相同的高度范围内,它们在群落内沿着垂直高度的梯度及光照强度的梯度,占有不同的位置。根据它们垂直高度,可划分出一定的层次。在森林中,一般划分出乔木层,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地被层(贴地的苔藓地衣)。这种层的分化是群落对环境条件适应的一种表现。然而在自然界,情况并不是那样简单,就乔木层而言,也不是所有乔木都长到一个几乎接近的高度。在热带雨林里,乔木层的垂直高度,可以达到30—40m或更高,一般可分出三个亚层,但是由于乔木层组成复杂,高矮参差不齐,三亚层的界限并不是一般目测能分辨出来的。还有不少灌木也能发育成幼树状态,因而往往与小乔木交错生长在近似的高度内,这样就会产生乔木亚层和灌木层的重叠。 除上述基本层次外,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植物,攀援或附着在不同植物的不同高度,往往在整个群落的垂直高度内都有分布,因而并不形成一个层次。这类植物称之为层间植物。层间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和热量、温度的大小密切有关的。例如在我国的海南岛和滇南的森林中,藤本植物种类繁多,生长奇特,它们的枝叶花果常伸到高达20—30m的林冠层中,下部的藤茎又粗又壮,在这种森林里几乎没有一株树木可幸免于它们的干扰。 群落特别是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一个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这主要是部分光被上层的有机体所吸收或反射。形成林冠最上层的树木是受到全光照照射的,上层树冠的枝叶可以吸收和散射一半以上的光能。在乔木的下层,是利用残余光的小树。下层的灌木层,大约利用全光照的10%,而草本层仅利用了1—5%的全光照,以维持本身的生长,最后是得到极微弱光照的苔藓地衣层。由此可见,森林的垂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十章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一节 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 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树木的分枝少, 树 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 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 大的树身。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 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成层结构很 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 木层和草本层。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 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 )缠绕茎长可 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 物最为常见(图10-1)。这些附生植物 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除附生的藻类 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 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 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 花园。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 终年生长,轮流开花。很多树木,例如 可可属(Theobroma )、木波罗属 (Artocarpus )、榕属(Ficus )以及柿属 (Diospyros )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 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 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 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