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中的意境重现-2019年文档

诗歌翻译中的意境重现-2019年文档
诗歌翻译中的意境重现-2019年文档

诗歌翻译中的意境重现

: Mood is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unity of the inn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d outside objective subjects.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soul of poetry. Therefore, when translating the poetry, we must be faithful to the poetic mood.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wa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reproduction when translating from the emotion, image and rhythm and other aspects.

1意境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内涵极为丰厚的美学范畴,是对诗歌作品美感心理效应的概括。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定义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的构成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和诗人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前者叫做‘境’,后者叫做‘意’,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由此可见,意境是以“情”为核心,“景”为依托。

2意境与情感

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它们大多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同时为了在表达诗歌内容上能够非常的委婉含蓄,诗人大都采用借景抒情以及托物言志的方

法。诗人在创造其诗歌意境时,难免就会将其喜怒哀乐的情感渗入其中。所以,能够将意境引导出来的关键因素就是诗人的“情”。另外,在诗歌中,诗人还经常使用以虚衬实的方式把现实生活的情境升华到艺术的境界,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蕴含在诗人心中的真情实感。唐代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黄新渠译文为:

Calm are the river waters, green the willows.

From this bank I’ve heard my love singing fine.

Here the sun shines but there it showers,

Can y ou read my mind if it’s rain or shine?

《竹枝词》描绘的是懵懂少女对爱情的初次体验。诗人在诗中表达出少女那种对爱的既有欢喜之情又有怀疑之虑。特别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两句把少女对爱情的期待以及迷惑不知所措的心情描述的生动形象。她所爱的情郎就和这阴晴不定的天气一样,让人捉摸不透,是情郎对她的爱在心而口难开,还是爱意不笃难以表白?在诗的最后一句(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用双关的方式,用天气的晴”暗喻少女内心之思念“情”。在译诗时,黄新渠先生巧妙地将天气之“晴”转译为心情“mind”,很好地再现了原诗的意境。

3意境与形象

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是建立在是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透彻理

解的基础之上,然后再经过深层次的概括,用一些紧凑而又简练,生动而又具体的语言来描述现实社会。可以说是诗人在情感上的物化,同时也是诗人在主观感受之上而形成的内在本质。所以,诗歌的精髓所在于其艺术形象。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刻画作品中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诗歌中优美的意境。因此,翻译诗歌时要通过形象化的思维,尽力保持原诗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形象,再现原诗的艺术意境。

如元代著名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样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原诗为小令,用凝练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风景素描画:凄清萧条的秋日,一个浪迹天涯的旅人在天边徘徊……短短28个字包含了12个意象,将凄美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又将诗人难以言状的情绪弥漫其中,真可谓情景交融,惟妙惟肖!

西方汉学家Wayne Schlepp(施文林)选择与原文对应的形式将这首诗译为:

Dry vine,old tree,crows at dusk,

Low bridge,stream running,cottages,

Ancient road,west wind,lean nag,

The sun wester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

译文不仅从思想内涵和语言风格上忠实于原文,并充分传译

了原诗情景浑融的优美意境,展示了中国诗歌独特的风格气韵。

4意境与韵律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在南朝梁代,有人发现了在汉语的声调中有“平上去入”四声,于是就把其应用到了诗歌之中。从此之后,为了体现诗歌的音韵美感,诗人就把汉语中语言的特点应用到了诗歌创作之中。古律诗押韵的节奏加上对仗等手法,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尽显古诗音律美的效果。因此,在诗歌翻译时要尽可能“以韵译韵”,再现原诗的意境美。译者为了能够将原诗的音乐性生动的翻译出来,他们常常独具匠心于选词协韵,假如翻译不出诗歌的音韵美感,那么想完美的再现诗歌的意境是很不容易的。以《归田园居》(其一)第一段为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无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文:I've loathed the madding crowed since I was a boy,While hills and mountains have filled me with joy.

By mistake I sought mundane careers,

And got entrapped in them for thirty years.

原诗为五言古体诗,偶数行押韵,音韵和谐,节奏整齐。译文在音韵上与原诗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原诗第二、四句押韵(山、年),也就是说每隔九个字押韵一次;而译文第一、二行押韵,第三、四行也押韵,也就是说每隔九、十个音节押韵一次,押韵的频率类似。一个汉字约译成两个音节,听起来节奏的效果也类似,具有同样的音乐美。

5结语

意境是诗歌极为重要的一个美学特点。诗歌翻译中要忠实的传译原诗的意境,情感是主要因素。正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与境浑、情景交融”要再现原诗的意境,应当把诗中“情”译出来,领一方面,应尽量做好移植原作主要形象的工作,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再加上优美的音韵,进而把原诗的意境重新完美的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又忠实于原作的译作,给读者留下阅读和再创造的艺术空间。

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

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 赵云龙刘慧玲 翻译中遇到不可译性的问题是常有的事。翻译是搞语言文字的转换工作,所谓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也完全是针对语言文字而官的。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共同特征形成了翻译中的可译性,而各区城民族因地理条件和文明程度等方面的迥异形成了讲言文字方面的隔腆性、冷僻性和不可理解性,也造成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谈谈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问题。 一、不可译性 在翻译过程中,原文的某些语言现象在译文中无法表达,属不可译性。不可译是语际转换中永远存在的一种现象.原因为任何语言都带有很大的实在性和局限性,它从来也没有考虑到如何翻译其他文化的问题。应该说翻译中语言本身出现不可译现象是完全正常的和客观的。 不可译性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译入语言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一种语言用某一形式表达了语义场内的某一意义,同时表达了该形式的某些特征,而另一种语言又恰好缺乏相应的形式既能表达出该意义又能表达出所要求的该形式的某些特征,不可译的问题就必然会出现.这是不可译性产生的语言学原因。翻译中的绝对不可译现象一般都是与语言文字形式相关的一些现象。如下面的两句: 1) A: What makes a road broad? B: The letter B. 2) A: Why is the letter D like a bad boy? B: Because it makes ma mad. 句中“road,broad,ma,mad”不仅起一般词形的形式作用,而且是作为内容出现的.句中“road”,“broad”和“B”都无法译成汉语.如当英语语言形式本身充当内容时.不可译现象就可能出现.此外,还有与语言父字的形式特点有关的不可译现象。这类现象大多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形式特点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属于这类现象的有韵(尤其是头韵)、文字游戏(双关语)和某些实用意义等。汉语中那些依赖语言音形义结构的修辞手法(如双关、拆词、仿词等)几乎都是不可译的。如:好容易到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着去看.(鲁迅《故乡》) At last the end of the year came,and one day mother told me that Runtu had come,and I flew to see him.(杨宪益、戴乃迭合译) 句中“好容易”实指“好不容易”,表示难言的渴望之情,这一修辞有习用性.是不可译的。 第二种是,译文语言缺乏应有的表达形式.就是说,原文表达的思想对译文语言来说完全是新的。一个民族运用了新的词汇表达新产生的思想,而另一个民族由于地理的或社会的原因,没有产生这种新概念、新思想,当他们需要翻译这个新的词汇时.必然会遇到不可译的问题。比如,英语的“illoetionaryaet”是个新词,既有“言外之意”又有“言语目的”的意思,还带“非言语活动”的含义。汉语中一时还没有相应的词来表达它。文化差异导致的非对应也是在语际翻译上导致难译性和不可译性的主要原因。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语中不存在,不常见,不被注意。如“松”和“鹤”在汉语里可比喻长寿。相比之下,英语中就没有相应的隐喻。对英语接受者来说,“松”和“鹤”并不能引起与汉语接受者相同的联想.又如美国但语中称学者(如大学教授)为“egghead”,这在汉语中也找不到相应的形式和涵义。同样,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一度被污蔑为“奥老九”,如果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是很难理解这一称呼的含义的.这几个例子说明,语言之间存在着一些形式和内容都颇为独特,无法相互取代的符号,这使语言和文化间,出现了一些难以逾越的沟壑,严重障碍了彼此的交流.这是产生不可译的历史文化原因。 总的说来,不可译的东西并不等于没有确译的词句。众所周知,翻译就是把某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那么,在翻译中不可准确地再现,就是不可译性。这就是说,确译与误译在于有没有准确、完整的再现,而不可译则在于可不可能达到准确、完整。 二、可译性 在各种语言中,共性是广泛存在的。语言之间的共性构成了可译性的基础。 l、可译性的理论依据 语言是思维的各种不同的工具和外壳,但是思维的基础是现实,思维是统一的,思维的规律是一样的,

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

第6卷 第1期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Vol .6 No .1 2008年1月  Journal of Xi ’ an Eurasia University Jan .2008 收稿日期:2007206204 作者简介:张清宏(1972—),男,陕西宝鸡人,西安欧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 张清宏 (西安欧亚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诗歌离不开意象,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翻译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诗歌译作,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用,精思巧构。阐述了意象在诗歌翻 译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分析归纳了意象难译的三点原因:文化的差异,诗歌的模糊性,诗歌翻译中的“意”与“形”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意象处理的基本原则:非比喻性意象应该保留,比喻性意象应该变通。 关键词:诗歌翻译;比喻性意象;非比喻性意象;保留;变通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008)0120072204 Image processi n g i n tran sl a ti on of poem s ZHANG Q i n g -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Xi’an Eurasia University,Xi’a n 710065,China ) Abstract:Poe m s could not exist without i m ages .I n translati on of poe m s,it is of great i m portance t o p r ocess these i m ages .A ll good translati ons of poe m s undoubtedly involve translat ors’wisdom of deal 2ing with i m a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 ole and significance of i m ages in translati on of poe m s,and analyzes three main fact ors contributing t o the difficulty in p r ocessing i m ages in translati on of poe m s,which are cultural differences,a mbiguity of poe m s,and dile mma of translati on in keep ing both mean 2ings and for m s .Finally,the paper puts f or ward the basic p rinci p le for p r ocessing i m ages in translati on of poe m s:f or figurative i m ages,they should be l oyally retained;f or non 2figurative i m ages,they should be flexibly transfor med . Key words:trans lati on of poe m s;figurative i m ages;non 2figurative i m ages;retaining;transf or m ing 一、意象的作用和意义 人们喜爱诗歌,欣赏诗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是诗歌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亦即诗歌具有审美价值。诗歌的审美价值表现在诸多方面,大致可分为显性的审美价值和隐性的审美价值。就汉诗而言,遣词、造句、语法、修辞、语体、语气、音韵、形体、篇章结构、语言文采、时代特征等等有关语言及其使用的各个方面的特色构成诗歌的显性审美价值因素,而格调、韵致、神思、本色、虚实、立意、意象、意境及艺术感染力等特质则构成隐性审美价值因素。在诗歌翻译中,译者应尽最大努力,将诗歌的显性和隐性的审美价值因素尽可能的传达出来,实现音 美,意美,形美[1] ,以期达到译文读者与源语读者获得最大限度相同的美的享受,实现读者反应相似 [2] 。本文将重点探讨诗歌翻译中意象的传达与 处理。 意象、意境是诗歌的格调和诗人的精神气质及思想感情的体现与依托。不论是中国诗,还是西方诗,意象都是诗人用来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意象”一词缘于中国,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赋予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 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3] 。意象之于诗歌,犹如盐 之于美羹,是美味之根本[4] ,其再现与变通是诗歌风格翻译中的最高层次。 意象,根据感知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五类: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如,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的意象就涉及到了视觉、听觉、触觉。各种意象将人的各种感觉综合地调动起来,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英语范文.doc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英语- 【摘要】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异域文化的传达,从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才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英汉诗歌;翻译;文化意境;传达 文学翻译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意境的传达,诗歌翻译尤其如此。因为诗歌翻译乃文学翻译的极高境界,翻译文学中之极致,诗歌极具丰富的文体特征和艺术内涵,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着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和世间最复杂的意象,这种情感和意象便构成了诗歌所特有的文化意境。诗歌中的意境通常为一个民族所特有,代表着这个民族的独特的精神风貌。所以,诗歌翻译在讲求音美、形美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传递它的骨髓所在,即诗歌的“文化意境”。 一、英汉诗歌有着不同文化意境 一首好诗,往往是意中有境,境中有意,读后沁人心脾,耐人寻味,译者应对原作心领神会,译者与神思契合,力求浑然一体,否则,译者只拘泥于原文表层结构,译文必然貌合神离,韵味全无。因此,绝不可把译诗看作语言表层结构的机械移植过程,必须深入深层结构,发掘原诗的真实意境,并使之以原有的神韵再现于译文中。 1.诗歌的意境首先体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词的运用上。例

如,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南浦”被赋予了某种离别的情境,而“风”,“月”,“燕”,“笛”,“秋水”,“婵娟”,“梅”,“菊”等字词,它们也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联想和情趣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同样,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中的一些词汇对于我们来说也比较陌生,“westwind”、“castle”、“shepherd”、“lamb”等词语,所给予我们的意象也与英美人的本意不同。英国诗人雪莱的名诗《西风颂》中的“westwind”代表温暖和煦,给世界带来新生,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只有东风才被赋予如此的意义和意境。 2.在诗的整体韵味上,一般来讲,英美人作诗是对思维内容及其过程的逻辑展现,推崇清晰、确定和单纯;而中国诗歌,如冯友兰先生曾提到过“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余”(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强调了我国诗歌的含蓄无垠。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道:“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清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唯片石数树而已。”这说明了诗歌意境犹如欣赏山水,清淡、质朴、刚柔相济而又神韵悠长,诗意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也有了可解与不可解之会。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之间没有任何关连词,直接拼在一起,画面感极强。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读者可凭它们之间的联系去想象和补充。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意象,而汉字的组合往往能取得一副动感画(motion pecture)的艺术效果。 与汉诗现比,英诗的意象表达更加率直清晰,意象间的语法关系逻辑性更强。虚词一般不能省略。请看拜伦的一首诗。 Adieu adieu! My native shore Fades o’er the waters blue

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_饶卫民.pdf

第14卷第6期 安顺学院学报 Vol.14 No.6 2012年12月 JOURNALOFANSHUNUNIVERSITY Dec.2012 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饶卫民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350003)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探讨了诗歌可译与不可译的关系,指 出在二者具有相对性的前提下,译者应不断丰富诗歌翻译的方法和策略,降低不可译性,更 好地进行诗歌翻译。 关键词:诗歌翻译;可译性;不可译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 (2012) 06-0027-03 诗歌翻译是常见的文学翻译类别之一,诗歌翻 译的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也一直是译界讨论的热点话 题。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剖析诗歌翻译的可译性因 素与不可译性因素入手,对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 可译性进行探讨,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诗 歌翻译提供适当的策略和支持。 1、诗歌翻译的可译性 翻译理论认为诗歌作品可以翻译,具有可译性 的 原因主要有:人类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等各个 方面都存在着共通之处,于是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 化交流具备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成为了可译性 的基础。诗歌是人们托物言志、抒发情感、高度凝 练的文学作品形式,人类思想的共通性决定了诗歌 中的思想感情是可以通过不同语言的交流来引起共 鸣的。因此,诗歌翻译中思想、情感内容是可以传 递的,具有可译性。 一般文本的翻译,不仅要译出字面的意义,还 要译出字里行间隐含的文化内涵或具有民族文化特 色的内容。诗歌翻译更具有难度的是,在传递原文 意义的同时,还要兼顾形式之美。 形式不仅包括拼写形式,大小写、书面的排列 方式,有时还是信息的载体,形式本身也是诗歌的 内容之一。形、神、韵兼具的翻译对译者的知识素 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实际翻译出的作 品也和译者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同一首 诗歌来说,不同的译者给出的译文不同,下面以拜 伦的 《哀希腊》中的一节译诗为例: “ The isles of Greece,the isles of Greece ! 收稿日期: 2012-06-18 When burning Sappho loved and sung, Where grew the arts of war and peace, Where Delos rose, and Phoebus sprung! Eternal summer gilds them yet, But all, except their sun, is set. 梁启超的译文是: “哎!希腊啊!希腊啊…… 你本是和平时代的爱娇, 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骄。 撒芷波歌声高,女诗人热情好。 更有那德罗士、菲波士 (两神名)荣光 常照。 此地是艺术旧垒,技术中潮。 即今在否?算除却太阳光线, 万般没了。 马君武的译文是: “希腊岛,希腊岛, 诗人沙孚安在哉?爱国之诗传最早。 战争平和万千术,其术皆自希腊出。 德娄飞布两英雄,渊源皆是希腊族。 吁嗟乎!漫说年年夏日长,万般消歇剩 斜阳。 胡适的译文是: “嗟汝希腊之群岛兮, 实文教武术之所肇始。 诗媛沙浮尝咏歌于斯兮, 亦羲和、素娥之故里。 今惟长夏之骄阳兮, 作者简介:饶卫民 (1969~),女,福建建瓯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翻译。 ·27·

诗词翻译赏析

代赠 唐代: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般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相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此句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这样的环境有很强的暗示性,往往用来点染离愁与相思。如李白的“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就是在这样一种意境中展开。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即停止、罢休之意。为什么欲望还休呢?答案隐藏在下一句里。 “玉梯”,楼梯、阶梯的美称。“横绝”,即横度。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原来,主人公渴望见到心上人,情不自禁地要上楼眺望;突然想到他不能前来,于是停下了脚步。唉,不望也罢,免得再添一段新愁。就在这迟疑进退间,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将她的无限思念与失望投射在孤寂的身影中。“月如钩”,一作“月中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春风"反衬了"愁"。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低头近观,只见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这既是主人公眼前实景的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芭蕉未展、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无所谓愁,但在主人公眼里却是满目哀愁。这是因为心中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恨。这两句诗移情入景,借景写情,设喻精巧,融比兴象征为一体。 诗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结的丁香来比喻愁绪,不仅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具体形象,更使得这种比况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不展的芭蕉与固结的丁香,不仅是主人公愁绪的触发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又成为其愁思的载体和象征。 这两句意境优美,音情摇曳,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两地徘徊表现得兴味悠长,多少情思尽在其中。清人陆鸣皋说:“妙在‘同’,又妙在‘各自’,他人累言不能尽者,此以一语蔽之。”赞叹的就是这两句诗的含韵不尽。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诗歌的意象翻译——李清照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Expression of Sense from C-E Translation of Li Qingzhao’s Two Lyrics by Xu Yuanchong 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 学号0654106 学生姓名廖静雯 指导教师刘燕 二〇一〇年三月

Contents Abstract& Key Words (3) 摘要 (3) 1. Introduction (4) Previous Findings and Researches in This Respect (4) Motivations for Present Study (5) 2. Xu Yuanchong and Classical Chinese Lyrics Translation (5) 2.1 Translation Theories for Classical Chinese Lyrics (5) 2.2 Xu Yuanchong's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 (6) 3. Sense in Translation of Li Qingzhao’s Two Classical Chinese Lyrics (6) 3.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Li Qingzhao and Her Style (6) 3.2 Expression of Sense in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of声声慢 (8) 3.3 Expression of Sense in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of渔家傲 (9) 3.4 Comparison of Translations of These Two Chinese Lyrics in Terms of Sense (9) 4.Conclusion (10)

英汉诗歌可译性研究文献综述

英汉诗歌可译性研究文献综述 谭亚洁081105301 08英语3班 摘要:翻译本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大部分诗歌是以内敛、含蓄、意味深远而为人所称道,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更是如此。这就使诗歌翻译比起一般的小说、应用文翻译显得更为艰难与妥帖。本文通过选读关于英汉诗歌可译性方面的文献篇,对中外诗歌翻译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 关键词:诗歌翻译可行性 正文: 翻译不仅仅是表面上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互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互动以及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播。所以对译者来说这种“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活动”(实用翻译教程p1)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及技巧性。而诗歌翻译则对译者提出了更多更严苛的要求。 一、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其中诗歌是厚重历史的传播者与奠基人,而中国古典诗歌最有趣和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含蓄美与韵律感。《辞海》对诗歌的定义是:“诗歌是文学的一大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正是因为严格的格律限制以及悠长的深远意味导致很多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尚且不能完全理解与领略古典诗歌的韵味和美,对于要用另一种语言来解读它们的外国人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这其中还不包括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韵味缺失和各种翻译技巧导致的译者的再加工。 就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来说:字数精炼,平仄严格,押韵且一般是押尾韵,要求对仗。就这几点的要求对于中英诗歌译者来说就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更不用提什么“赋比兴”了。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许渊冲的译文: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traw-cloak'd man afloat,behold! 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只是描述一位老人在雪中钓鱼,但是联系当时的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独钓的渔翁身上,使之成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全诗写的是江野雪景,一个“绝”字和一个“灭”字,把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从视野中排除了,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在这辽阔、幽冷的画面中心,唯独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渔翁在雪峰的寒江边独钓。全诗都是写景,浑成一气,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点出尤觉奇峭。其实诗人是在钓雪而非钓鱼。其实许渊冲老师在翻译这首诗时已经处理地相当好了,他在每句诗的末尾用了押韵,采取了对应的词和词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我在阅读原文和译文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语言学,意象,诗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诗歌意象翻译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诗歌意象翻译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诗歌意象翻译诗歌翻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中较为复杂的领域。由于中西方诗歌在文化、诗歌结构、诗歌韵律上的不同,诗歌翻译往往难度比较大。而在诗歌翻译中,诗歌意象的翻译则更是如此。传统的翻译原则注重诗歌结构或是韵律上的对等,但是本文希望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审视诗歌意象的翻译。 认知语言学认为诗歌的意象是一种隐喻,是以人的认知经验为基础的一种思维方式。过去对于诗歌的意象曾有一些学者做过研究,例如张保红就在其《汉英诗歌翻译与比较研究》中对诗歌的意象进行了分类,还提出了意象与意境是不可分割的概念。而对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王晓农、张福勇和刘世贵在《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语篇翻译研究》一书中也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语言和文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对性,并提出了翻译中的翻译补偿的概念。本文希望可以将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相结合,从认知的角度看待翻译,以许渊冲《枫桥夜泊》的英文译本为例,分析在诗歌意象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其他的翻译措施。 一、关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 诗歌意象在诗歌翻译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中认知的不同,意象翻译往往是诗歌翻译中的难点。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中,诗歌的意象不再仅限于解释为简单的情景交融,而被认为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一)关于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诗歌写作中的一项重要手法。传统的概念中,意象是一种物象,用以寄托诗人的情愫,抒发情感,是一种较为具体的实物情感寄托,也是构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但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意象是一种隐喻,是一种看待世界、认知世界的一种体现。 那么什么是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在有生理的基础上的一种心理机制的运作,是从源域向目标域的一种映射,是与经验认知相关的。诗歌意象其实就是一种隐喻。在诗歌意象中有许多分类,张保红在其《汉英诗歌翻译与比较研究》一书中,就将诗歌的意象分为以下几类: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肤觉意象、味觉意象、嗅觉意象、动觉意象和意觉意象。以视觉意象为例,视觉意象是一种以意象为基础的视觉形象,是以人的视觉经验为基础的。例如:《诗经》采薇中的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的杨柳就是一种视觉意象,中国人对于杨柳飘飘的印象往往觉得是悲伤的情绪,因此在这样的认知经验背景下,作者就是把杨柳作为源域名,把离别之情作为目的域名,以大家共有的对于杨柳的认知印象为基础,将杨柳映射到离别之情的概念中去。让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能自然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获得形象意识,故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关于认知语言学下的翻译目的 简单地说,翻译其实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中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中,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换,它更是一种将一种语言中的认知方式以另一种语言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因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翻译往往是以尽可能

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以杜甫《登高》的英译分析为例

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以杜甫《登高》的英译分析为例摘要: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从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杜甫《登高》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关键词:翻译;审关再现;古典诗歌;审美主体;审美客体 引言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aesthetic representation)。翻译是一个对翻译客体(sL)的审美信息进行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艺术体验过程。翻译艺术再现的本质是将对原语文本(SL)内省的理解内涵转化为外显的直观形式(TL),也就是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译而言,翻译审美成功的再现在于主体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materialization)于译作中?(p218)。这种审美体验来自于审美主体(译者)对审美客体(sL)各审美要素的正确解读、理解,并且在不背离原语文本核心审美信息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审美主观能动性,艺术地、创造性地通过翻译,实现语际的审美再现。杜甫的《登高》被视为中国传统七言律诗的巅峰之作和经典代表,声韵和谐、意象绝美、意境深远,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要素。本文拟从对《登高》的两种英译文本的比较和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实现语际的审美再现。 一、翻译客体的审美解读:《登高》原作分析 (一)翻译客体形式美的解读 翻译客体的审美构成,涵盖原语文本(sL)所有的(goodness)①,这种美分为两个系统: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089’。形式系统主要包括音、韵、词、句、 章、节等语言形式要素以及sL所呈现的外化物象,即意象的铺陈。中国格律诗的形式美之关键要素,一是声韵律,二是对仗。这两点在《登高》中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请看原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翻译论文—论诗歌的不可译性

论诗歌的不可译性 吴斐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10801班湖北 434023) 摘要:谈到诗歌翻译的“可译与不可译”,不同的译者持有不同的观点。美国诗人Robert Frost 认为诗是翻译中漏掉的部分。而本文将从世界上所有诗人的共同语言——感觉出发,来追寻诗歌不可译性的根源。总所周知,绝对忠实于原作的译文是不存在的,具体来说,对于诗歌翻译,纯粹的意义相对容易表达,而与意义和语言形式都有联系的情感、修辞与风格则常常使译者束手无策,而后者正好是一首诗歌的灵魂之所在。因此,本文将从诗歌的外在形态——形美、音美和意义情感两方面进行分别阐述诗歌的不可译性。 关键字:诗歌翻译、可译与不可译、感觉、外在形态—形美和音美、意义情感 一、引言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同时,作为一种艺术美的特殊存在,是个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而且是诗人在“万能规律”之上苦苦思索而创造出来的独属于自己的东西,它是诗人内心孤独的产物。因此,诗歌同其他文体,如政府公文,学术论文等相比,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可概括为:第一,高度集中、概括的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同时,正如埃利蒂斯说:“世界上所有诗人的共同语言是感觉”,我们不妨将诗歌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感觉,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作为一首诗歌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诗歌是否可译将与翻译能否准确的表达原诗的灵魂,即感觉、感情息息相关。 二、诗歌的不可译性 众所周知,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绝对忠实于原作的译文是不存在的。具体来说,语言的扞格,文化的差异,译者与作者在社会时代、民族心理、知识架构、写作风格等方面的距离,决定了翻译实践不可能产生绝对忠实的译文。而翻译的求“信”或求“似”中,“似”的内容大致包括思想、情感、修辞、风格等方面。其中思想内容的“似”以至准确是对翻译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较容易做到,但情感、修辞与风格,求“似”已不易,完全的对等几乎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也就是说,纯粹的意义相对容易表达,而与意义和语言形式都有联系的情感、修辞与风格则常常使译者束手无策。因此,对于将情感作为灵魂的诗歌而言,其情感的载体—形美、音美、意义的翻译,难度可见一斑,甚至可由此将诗歌视为不可译。 而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看,双语转换是一种认知心理现象,其过程蕴含了日常言语交际所具有的感知、理解、产出等认知心理现象,其中的感知可理解为对源语的感觉和知觉。随之,对应在诗歌中,对于感知的理解,本文将从诗歌的外在形态——形美、音美和意义情感两方面进行分别阐述。 2.1外在形态的不可译性 2.11形美的不可译性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具有完全不同或大不相同的发音、书写和意义系统,它们之间没有丝毫的渊源与联系,除开英汉字形与发音的不同外,这里的“形”主要是指诗歌的体裁方面,或者说诗歌的格律。如,唐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作的,主要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律诗在字句方面,每首限定八句,五字一句为

古诗词翻译欣赏

1. 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3.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4.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 ties. 5.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I will not waver and carry out my duties, and will remain true to my conviction. 6.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Officials should serve as loyal as they can conscientiously when they are in office and engage in modest self-reflection when their terms end. 7.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There are people who will appreciate what I have done but 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will criticize me, ultimately, history will have the final say. 8.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In line with the conviction that I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serve my country even at the cost of my own life, regardless of fortune or misfortune to myself. 9. 骨肉之亲,析而不殊。 Brothers, though geographically apart, will always be bound by their blood ties. 10.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It is only with reform that we can ensure continuous existence and growth. 11. 行百里者半九十。 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side. 12.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13.和则两立,斗则俱伤 A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biliateral relationship,between thesetwo countries will make both winners,while a confrontational onewill make both losers. 14.行百里者半九十 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side. 1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s a chinese poem reads,we have on fear of the clouds that mayblock our sights as we are already at the top of the hight.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_杨俊峰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 66 ·版权所有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杨俊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学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 杨俊峰 (大连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摘 要:本文以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为研究对象,首先详细分析了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然后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古典诗歌 中的意象翻译的实质、 过程及关键。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从意象图式的定义、特性和功能及其在文学上的应用三个不同角度发掘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过程中意象图式的阐释空间。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意象图式对古典诗歌中的单个意象、复杂意象及意象组合的翻译都具有阐释力,同时指出:通过深入分析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两种文化中的意象图式的差异及其在两种语言上的表现,解释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的翻译转换中存在的差异,我们可以帮助译者认清意象翻译的实质,以便形成正确的翻译原则,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意象图式;古典诗歌;意象;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11)04-0066-05 1.引言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诗歌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来说,内容主要指的是意象、意境,形式主要指的是声律,而意境也是在意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在回答“什么是意象”和“什么是诗歌”两个问题时, 陈植锷(1990:13)这样说道:“所谓意象,是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另一个是声律),或者说在一首诗歌中起组织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声律和意象。”因此,意象是古典诗歌翻译中的关键,本文将探讨意象图式理论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的阐释空间,希望能给译者带来新的启示。 2.古典诗歌中的意象2.1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地位 有人认为,“意象是诗词性质的集中体现,离开意象,诗词的诗性特质就丧失殆尽”(朱晓慧,2005:7),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因为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成分。不仅如此,“诗中的非意象成分, 乃是由意象成分派生出来的,是意象的附属成分,用来说明、阐释意象意义,它服从于意象,是意象的延伸与扩张,本身并没有独立性” (吴晓,1990:3)。其次,抒情是诗歌的特性,中国古典诗歌自从《诗经》开始就打上了抒情的烙印,而抒情是借助意象实现的。这是由意象的本质决定的 ,“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结合体,它渗透着主体情意,传达着诗人生命的勃动和性情的激荡”(朱晓慧,2005:6)。 再次,诗歌的审美功能也是借助意象实现的。古典诗歌中充满着大量的意象,每一个意象都是审美的元素,而不同的意象组合之后形成了审美的统一体。 一言概之,“意象经营乃是包括古近体,乃至《诗经》、《楚辞》、《乐府》在内的中国一切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陈植锷,1990:89)。要想真正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必须从意象出发,而要想翻译好中国古典诗歌也必须从意象出发。 2.2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其中蕴含的意象不仅具备所有意象所具备的基本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具体来说,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有以下几个特点,它们对翻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形象性。意象并不等于形象,但意象往往要包含具体的形象, 这是由承载意象的艺术语言符号自身特征决定的:“语词作为意象的载体时,则是具象的符号,依靠形象展现各个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 (陈植锷,1990:49)。第二,非独立性。非独立性指意象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其他意象共同组合形成意象系统,才能较好地表达诗人的主观情志,这是由单个意象的局限性决定的。单个意象“无法展现情感的复杂变化的进程,也无法将一件事实产生的前因后果和它发展的可能性表述清楚” (吴晓,1990:28)。第三,多义性、模糊性。意象是诗人将主观情志赋予具体物象的结果,而诗人对于物象的选择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也就是说,承载意象的符号与其所指的意义或情感不具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意象可以传达相同的情感,同一意象也可以寄托诗人的不同情感。而且,“每一个意象符号,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其结构都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吴晓,1990:27)。 第四,文化性。意象的创造与文化关系密切,诗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其创造出来的意象自然会反映其生活时代的现实,自然会体现其所处的文化特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层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凝聚着我国历代作者浓郁的情感,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积淀,也是我国古典诗学和诗词美的聚焦点” (朱晓慧,2005:19)。第五,象征性。象征性指的是意象符号的所指意义超越符号本身的意义, 里面还包含了诗人寄托于物象的情志,于是意象就成了某种意义或情感的象征物。这种象征意义既可能是诗人赋予的,也可能是在特定的文化传统中积淀而成的。 2.3古典诗歌中意象的表现形式 如前所述,单个意象无法全面、充分地表达诗人的主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