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

家庭社会

雪野镇中心中学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制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机制:

1.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学校教育方面由校长为首,政教处主任、班主任代表、共青团负责人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2)家庭教育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社会教育方面,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由社区或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街道、社会教育团体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青年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

(1)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

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作法有:

①校级进行的研究性家庭访问。这种访问,面不一定宽,可以重点进行一些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②常规性访问。这是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③家长访问学校,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④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2)通讯联系

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E-MAIL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的途径。这种途径可以弥补因学生多或学生家庭距校路程较远而带来的不便。互相访问、面商也可由学校将某些问题通知家长,或就某些问题征求家长的意见。通讯联系是中小学与家长联系用得较多的途径。

(3)召开家长座谈会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采取班级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的类型不同,其内容的侧重点也各异。全校性的家长座谈会一般

由学校领导向家长报告学校情况以及学校下步工作打算和希望家长配合的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年级家长座谈会由分管年级工作的校领导和年级负责教师主持召开,年级内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目的在于通报全年级学生的共同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共同要求,并征求家长对年级工作的意见。这种座谈会多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召开,班级家长座谈会一般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目的在于向家长通报近期内班内情况及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同家长共同研究措施。还可以召开部分家长参加的座谈会,目的在于商量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如特长学生的教育、后进学生的教育等问题。

(4)建立家长委员会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它的特点是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家庭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学生,而且有利于争取家长更多方面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的委员会的组成状况关系到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当然成员是校长、热心学校工作、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教育子女有效且有一定威信的家长。家长委员会会议由校长主持召集、定期召开,研究学校、家庭如何配合教育学生的问题。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要向家长转达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指导家庭教育。同时还要反映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如何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等,以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5)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由校长、政教处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授课或请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担。

家长学校的特点是能够从理论上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从方法上给家长以指导,从而通过提高家长素质达到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目的,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1)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向社会各单位、团体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

(2)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与社区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

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社区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3)建立校外成长共同体。“校外成长共同体”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和活动目的,科学安排活动时间,并灵活选择如下活动方式。

1、智育发展类:包括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习惯培养、预习活动、复习活动、亲子共读活动等;

2、德育教育类:包括文明礼仪宣传、感恩父母日行一孝、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子互动辨识媒体等;

3、文体娱乐类:包括球类、武术、游戏、棋艺、歌咏、灯谜、家庭才艺展示等活动;

4、技能培训类:包括科技、手工、乐器、书画等项目,可融合陶艺、编织、木偶、剪纸、民乐、戏曲等民间手工艺及传统文化活动。

5、综合实践类:包括走近厂矿企业、走进福利院敬老院、社区清洁卫生、植绿护绿、家庭营养与健康、亲子励志远足等。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报告图文稿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 结报告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总结报告为了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设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学校方面 1、班主任、科任教师定期开展了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对家访中发现的学困生、贫困生等典型案例进行“送温暖”活动; 2、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一些心理、行为、品行等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梳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3、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课任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沟通; 4、学校组织防火、防溺、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教育并与家长签定相关安全责任书。 5、班主任利用团队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一周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6、重大节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学雷峰,树新风”发掘身边的美德少年,树立道德榜样,并且,学校团委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让学生接受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 二、家庭方面 1、家长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我校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校讯通和微信,建立了家校、家长与教师交流平台,对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引导与帮助, 家长在遇到困惑时也能及时向我们教师和学校进行反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我校除了加强平台信息交流,还通过每个学期最少举办一次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面对面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配合学校工作。 三、社会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化的扩大。 在社会教育这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为响应我市创文工作要求,我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在校开展环境卫生活动,雷峰节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实践的能力;重阳佳节,团委都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我市的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送礼物、打扫卫生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学会尊敬老人奉献爱心,让自己学到的德育教育得到升华;清明节团委组织学生到沙浦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的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抓住契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学生

燕子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

燕子小学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说明报告 一、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普田乡燕子小学先后建立和完善了《燕子小学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家访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社区实践活动制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制度》等,为三结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组建教育网络联盟 学校成立了由校委会、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为主体的教育网络联盟。班级、年级家长委员会推选组建校级家长委员会,各社区组织代表推选、组建社区教育委员会。三结合教育办公室设在 燕子小学德育处,由校长、校级家长委员会及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人组成办公室机构。 三、完善教育网络工作长效机制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不同需求,学校、家庭、社区建立了有机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长效机制。适合班级开展的教育活动,由班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及相关社区合作开展;适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则由年级组同年级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协作开展;适合校级活动的,则由校委会、校级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开展。定期开展三结合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三结合工作长效发展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尝试,成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暑期社区志愿者实践活动”、“雏鹰争章家庭实践活动”、“亲子百日阅读·书香家庭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成为三结合教育的品牌活动。 四、建立教育网络交流平台

为便于各部门间的交流与活动反馈,学校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逐级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如:班级均建有班级QQ群、微信群、校讯通,便与家校沟通。学校设有“新小家校联盟”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及时进行活动反馈,对三结合各项工作的交流、信息的反馈、活动成果的展示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

家庭社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探讨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经过研究和实践,我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现将有关探讨略述于下。 一、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作用。学

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体魄。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初影响就是家庭。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人的基本特点。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人是社会的产物,一个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加入许多群体。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加入群体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交往会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会,加入社会不同的群体之中,这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如果是健康的,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比如几个喜欢制作小发明的孩子形成的兴趣小组。反之,会有消极影响,例如一些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形成的小集团。同时由于儿童身心都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学校方面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少先队及家长学校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引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知事、明事。 关工委要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推动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构,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同时,承担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总体规划;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三结合”教育网络机构及工作职责

赵县职业中专学校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机构 及工作职责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完善机构建设,进一步拓宽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各种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生活,结合“责任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特别是让全体学生做在学校和在家庭、在社会表现中都表里如一的人,将责任教育落到实处。 二、领导机构: 组长:罗青菊(德育副校长) 成员:法制副校长:张金涛 政教处主任:侯聚平 团总支书记:赵聪坤 心理健康教育:李新华 西晏头村主任:牟春发 家长委员会成员:每班一名家长 各班班主任 三、职责: (一)、德育副校长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开展学校日常的德育工作。根据校长的工作思路,制订德育处的工作计划,送交校长室审批后组织实施。 2.协助校长选配班主任,指导制订并审核班主任工作计划,具体布置、指导、检查和帮助班主任抓好工作,组织安排班主任业余学习和研讨。 3.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要求。

4.指导和帮助各科教师通过教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和帮助教师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5.支持和配合校团委会和学生会开展工作。组织培训学生干部和各方面的积极分子。 6.组织全校性德育活动及其他由德育处负责的校内外活动,处理学生中的偶发事件。 7.组织教育学生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其他德育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评比。 8.培养和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整理材料,上报领导并推荐表彰;做好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的评选工作,并负责报批建档工作;教育一般违纪学生,对严重违纪学生除采取教育措施外,提出处理意见报校长室或德育工作委员会。 (二)、德育主任职责 1.管理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及其他学生档案,管理有关德育工作的文书档案和资料,负责各种报表统计工作,将有关数字、情况及时报告校长或德育工作委员会。 2.在校长领导下,联系校外教育活动,负责指导家长有关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 3.抓好体育课、课间操、眼保健操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抓好各个校级运动队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卫生常识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卫生室建立卫生保健制度,建立学生健康卡片,检查卫生室工作,督促卫生室对体育课的监督工作。 4,组织每学期的运动会,安排校级运动队参加各种体育竞赛。 5、领导住校生生活指导师和住校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切实做好住校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住校生寝室长和自管会成员会议,研究、解决住校生中存在的问题。 6、协助校长做好其他工作。 (三)团委书记职责 1.在党支部和上级团委领导下,负责主持学校团委的日常工作。根据中学生特点组织全团教育活动。 2.制定团的工作计划,定期上好团课,积极慎重地做好新团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

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

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 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教育好学生是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积极开展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相关活动。 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探索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深入了解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通过“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促进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奥林花园社区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 奥林小学、奕阳幼儿园 美禾幼儿园、康居幼儿园 家庭社会 “1+1”家长互助会QQ群社区儿童教育服务站社区家长学校社区科普馆 社区儿童之家

奥林花园社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 (3)、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4)、对接奥林花园社区儿童教育服务站、社区家学校、社区科普馆、社区儿童之家、充分利用校外活动阵地。 二、方法步骤 (1)、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2)、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3)、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4)、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5)、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6)、对接奥林花园社区儿童教育服务站、社区家学校、社区科普馆、社区儿童之家、充分利用校外活动阵地,开拓未成年人周末、假期文化活动场所,为特殊群体未成人提供支持,寓教于乐,培养兴趣爱好。 奥林花园社区工作站 2014年1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校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教育途径。 (一)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是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使得教育的功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因此,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出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一个现代教育功能观呢?从现代青少年的实际状况看,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家庭的影响。因此,

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的教育观应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其一,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其二,突出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三,关注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倡导科学人道主义教育功能观。”从以上现代教育功能观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现解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应试的天才,而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人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目前教育工作要在一个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进行,就意味着学校从上到下各阶层都要转变旧有的单一学校教育观念,形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大环境网络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制定教育的目标、要求,促成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明确立足实际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从上述的论述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步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主体作用。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传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越来越普及,因此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越来越大。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措施

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一、教育目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校除健全家访制度外,每学年家长学校开班一次,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 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 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由朱卫强、石艳霞、董特、张凤组成,并由郑淑萍任组长。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网络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图 2009年9月20日 近年来,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以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为重点,积极营造浓厚的德育

氛围,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特别是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我本人担任学校的政教处主任,在家长学校建设和实践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举办家教知识讲座 为了优化家教环境,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有效进行家校配合,使家教发挥正向作用,政教处积极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为更多的家长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我们把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作为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一条重要内容来抓。每学期的开学初和期中,学校领导都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向家长介绍初中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加强家校联系的方法等有关知识,效果较好,受到欢迎。比如针对初一的《迈好中学第一步》、面对初二的《帮子女顺利走过青春期》、面对初三的《面对中考我能行》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都很实际的走进了家长的心理,赢得了家长的好评。2004年以来,学校还先后邀请到北京未来起跑线的专家和开心妈妈研究机构的着名家教演讲家屈开教授来校为家长讲座,促进家长改进家教理念,革新家教方法,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 二、定期召开家长会 三中的家长学校活动,不是简单的成绩汇报会,更不是告状会、施压会,而是通过教师、学校领导、专家和家长的沟通对话,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办法,给家教提供全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每次都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内容。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情况、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要求,以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行风监督员收集到的家长意见和建议,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做好家访工作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特别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家访是了解学生学校以外尤其在家庭中的学习生活条件、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有效的一条途径。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开展家访活动,争取家校配合。政教处要求全体班主任要阶段性家访,尤其是要加强特殊生的家访工作。一年来,政教处尤其加强对“特殊生”的管理和教育。针对部分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爱打架、爱上网玩游戏的现象,我们建立定期“交流与反馈”制度,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引导、疏通、谈心等方式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许多有“问题”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四、举办家教咨询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家教咨询活动。学校明确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五为家长接待日,由校长主任接待家长来访,听取家长建议和意见。开展家教咨询活动,学校组织

学校三结合教育措施

焦作六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

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方面: 1.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共青团及学生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引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知事、明事。 2.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同时,承担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总体规划;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性开展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上好晨会,开好班会。班主任老师每天利用晨夕会时间向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前一天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表扬先进,对做得不足的同学提出新的要求,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科教师要既教书又育人,既做经师又做人师,寓德育于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发挥课堂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健康的思想教育。

“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沈阳市于洪区国奥小学 二0一五年十一月

“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一、总体情况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我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探索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具体措施 1、学校成了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学生家长及代表负责帮助协调组织开展活动。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每学期聘请有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家访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 开设“百家讲坛”、“好妈妈课堂”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为学生和家长讲授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

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布置校、橱窗、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首先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深入了解家庭、社区、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其次通过“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促进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花城学校教育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三、取得成效 学校围绕“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方案大力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相应活动。 2015年4月17日,国奥小学多功能报告厅里座无虚席,静听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理事,青少年成长顾问,沈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心理专家,沈阳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辽沈晚报十大心理专家——张连丽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家长怎么说,孩子才能听》的讲座。讲座围绕家庭教育的现状有针性的对家长进行指导。教育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

德育工作三结合教育网络及工作制度

德育工作三结合教育网络及工作制度 2012年度 毛都西伯小学 2012.3 德育工作三结合教育网络及工作制度 2012年度 一、指导思想: 完善机构建设,进一步拓宽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各种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生活,结合“责任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特别是让全体学生做在学校和在家庭、在社会表现中都表里如一的好孩子,将责任教育落到实处。 二、领导机构: 组长:曹海森 副组长:李树军 成员:刁春秋、汤铁英、刘颖、王淑华、刘丽新、张国玲。 三、管理分布图:

学校→少先队→班级→德育基地→村委会→家长学校 四、工作制度 1、学校领导及年级班主任和家长委员会负责制定、组织、安排活动,并及时对学生校内、校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社区负责配合学校为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提供条件。 3、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和社区交流活动,举办家长学校,开好家庭教育课和社会实践课程。 4、学校、家庭、社区经常保持联系,互通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关爱全覆盖,不留盲区。 5、学校发挥主渠道作用,家庭、社区积极配合,为留守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动员社会各界对特困留守学生予以资助,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具体困难。 6、学校和社区要大力宣传,提高公民关爱留守学生意识,配合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监护人)培训班,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在教育管理学生上给予方法指导。 8、开发和利用社区现成的教育资源,组织留守学生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和熏陶。

2019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报告-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 作总结报告 为了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设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学校方面 1、班主任、科任教师定期开展了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对家访中发现的学困生、贫困生等典型案例进行“送温暖”活动; 2、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一些心理、行为、品行等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梳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3、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课任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沟通; 4、学校组织防火、防溺、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教育并与家长签定相关安全责任书。 5、班主任利用团队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一周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6、重大节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学雷峰,树新风”发掘身边的美德少年,树立道德榜样,并且,学校团委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让学生接受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 二、家庭方面

1、家长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我校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校讯通和微信,建立 了家校、家长与教师交流平台,对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引导与帮助,家长在遇到困惑时也能及时向我们教师和学校进行反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我校除了加强平台信息交流,还通过每个学期最少举办一次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面对面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配合学校工作。 三、社会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 化的扩大。 在社会教育这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为响应我市创文工作要求,我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在校开展环境卫生活动,雷峰节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实践的能力;重阳佳节,团委都组织学生会干部到 我市的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送礼物、打扫卫生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学会尊敬老人奉献爱心,让自己学到的德育教育得到升华;清明节团委组织学生到沙浦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的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抓住契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 学生对革命先烈们的深深崇敬和怀念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深刻领会在和平年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的意义。 我校还主动联系校外队伍对学生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活动:1、每学年邀请镇派出所的同志为学生举行一次交通、法制等知识讲座;2、区青少年宫、区团委等来校区开展活动,欢庆儿童节青年节等节日;

2017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

2017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

2017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学校方面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共青团及学生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引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知事、明事。 关工委要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推动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构,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同时,承担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总体规划;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2017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报告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总结报告为了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设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学校方面 1、班主任、科任教师定期开展了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对家访中发现的学困生、贫困生等典型案例进行“送温暖”活动; 2、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一些心理、行为、品行等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梳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3、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课任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沟通; 4、学校组织防火、防溺、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教育并与家长签定相关安全责任书。 5、班主任利用团队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一周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6、重大节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学雷峰,树新风” 发掘

身边的美德少年,树立道德榜样,并且,学校团委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让学生接受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 二、家庭方面 1、家长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我校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 校讯通和微信,建立了家校、家长与教师交流平台,对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引导与帮助,家长在遇到困惑时也能及时向我们教师和学校进行反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我校除了加强平台信息交流,还通过每个学期最少举办一次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面对面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配合学校工作。 三、社会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化的扩大。 在社会教育这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为响应我市创文工作要求,我校团委定 期组织学生在校开展环境卫生活动,雷峰节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实践的能力;重阳佳节,团委都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我市的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送礼物、打扫卫生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学会尊敬老人奉献爱心,让自己学到的德育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图 2009年9月20日 近年来,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以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为重点,积极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我本人担任学校的政教处主任,在家长学校建设和实践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举办家教知识讲座 为了优化家教环境,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有效进行家校配合,使家教发挥正向作用,政教处积极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为更多的家长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我们把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作为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一条重要内容来抓。每学期的开学初和期中,学校领导都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向家长介绍初中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加强家校联系的方法等有关知识,效果较好,受到欢迎。比如针对初一的《迈好中学第一步》、面对初二的《帮子女顺利走过青春期》、面对初三的《面对中考我能行》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都很实际的走进了家长的心理,赢得了家长的好评。2004年以来,学校还先后邀请到北京未来起跑线的专家和开心妈妈研究机构的著名家教演讲家屈开教授来校为家长讲座,促进家长改进家教理念,革新家教方法,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 二、定期召开家长会 三中的家长学校活动,不是简单的成绩汇报会,更不是告状会、施压会,而是通过教师、学校领导、专家和家长的沟通对话,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办法,给家教提供全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每次都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内容。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情况、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要求,以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行风监督员收集到的家长意见和建议,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做好家访工作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特别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家访是了解学生学校以外尤其在家庭中的学习生活条件、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有效的一条途径。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开展家访活动,争取家校配合。政教处要求全体班主任要阶段性家访,尤其是要加强特殊生的家访工作。一年来,政教处尤其加强对“特殊生”的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方案

黄泥中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工 作 方 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教育目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