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流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流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流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流控制系统的设计

包佑炳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学号:211090107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流控制管理系统,系统采用RFID电子标签、GPRS、GPS及IC卡对重要货物进行全程监控。利用RFID电子标签做货物识别,利用IC卡做有关人员的身份识别,利用GPS技术做货物实时定位,利用GPRS系统短信传输货物信息。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分析了系统中的通信协议,讨论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系统是一种全面解决物流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关键词: 物流控制,RFID电子标签,GPRS,GPS,IC卡

Abstract: A RFID tag based logistic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 uses RFID tag, GPRS, GPS, and IC card full control of important goods. Make goods using RFID tag identification, use of IC cards to do the personnel identification, use of GPS technology to do real-time location of goods, cargo transfer messages using GPRS system information. Given system design, analysis of the system communication protocol, discussed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system design, system is a comprehensive solution to the logistics control of the overall solution.

Keywords: logistics control, RFID tag, GPRS, GPS, IC card

1引言

物流(logistics)指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包括采购配送、生产加工和仓储加工包装等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情况,强调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服务为目标,追求物流过程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基础之上,成为一种集成化的运作模式。随着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兴起,物流管理被纳入到其中。在供应链概念中强调营销、物流及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物流不再是作为一个单一的实体存在,而成为现代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也不再局限于自身范围,而是与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息息相关。

物流的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RFID电子标签是时下最为先进的非接触感应技术,因其独有的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寿命长、便于使用等特点,现正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采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货场可以收集进出的货柜车的各种信息,并将数据通过互连网综合传送到物流控制中心。有些重要的货物,如剧毒品、危险品等,需要对货物从装载、运输、出库和入库等

作全程的物流监测与控制,及时掌握货物的信息,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时能够及时报警并记录位置信息,便于人员进行追找。因此,不仅仅需要读取标签信息,更重要的是需要和局域网、Internet、GPS、GPRS等连接,构成完整的监控系统。

传统物流控制系统的问题是技术分散,数据库控制部分往往和货物进出系统脱节,而货物的运输检测是独成一体。本系统以电子标签记录货物信息,IC卡装载人员身份信息,系统通过GPRS与互连网相连,数据库能实时刷新数据,监控整个物流的过程,与传统物流控制系统相比,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2系统总体设计

整个系统分为移动物流数据终端和基地控制中心两部分,其中移动物流数据终端安装在货物的进(出)库处及运输货车上,通过GPS获得位置信息,通过GPRS实时向基地控制中心发送位置信息,中心通过互连网将数据转送至物流控制中心数据库,见图1。各部分模块功能如下:

图1

2.1 移动物流数据终端

移动物流数据终端由中央控制器及RFID识读模块、GPS接收模块、IC卡身份识别模块、GPRS模块组成。

1)电子标签识别装置

每个货物上分配一个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上携带的信息具有唯一性。当货物入或者出库时及在运输过程中,电子标签识别装置通过天线对标签上的数据进行读取,把货物的信息记录下来,利用GPRS短信服务传递给远程监控系统。

2)GPS定位装置

GPS定位装置的功能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计算出货物的具体位置,这是货物的全程监控的基础数据。

3)IC卡身份识别模块

IC卡身份识别模块主要完成对货物的操作人员的身份和权限的认证,以及操作日志的记录。要求对货物进行操作的人员必须有明确的身份和合法的权限,对特种货物的全程监控包括从货物登记、出入库、上下火车、途中押运等,当非法用户或不具备权限的用户强行操作货物(如火车偷盗事件)时,将产生实时报警信息。合法用户的操作将记录操作的时间、操作类型信息。

4)GPRS模块

系统的GPRS模块利用手机模块和SIM卡,进行短消息的发送,发送的短消息包括货物的登记信息、运输人员、上下车、位置信息、报警信息等。

2.2 基地控制中心

1)GPRS通信处理机

GPRS通信处理机负责接收各货物发来的短消息,通过互连网将数据传给控制中心。

2)基地控制中心管理系统

基地控制中心管理系统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相结合的体系结构。B/S结构部分提供非专业人员通过INTERNET或INTRENET网络进行信息查询。为使网络查询系统更加人性化,B/S结构软件前端界面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把各种数据信息放在地图上,当货物不断送来定位信息时,货物在地图上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通过WEB服务器和GIS发布服务器把各种信息发布出去。C/S结构部分主要完成用户管理、卡管理、设备管理、图纸管理、地理信息管理等系统维护功能,同时完成控制命令的下达功能,客户端放在监控中心,每个功能操作都有权限的限制。

3.1 RFID电子标签简述

电子标签又称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读头、通信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交换。

基本定义

电子标签是RFID的俗称,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术语为射频

识别。

工作频率

-125KHZ

-13.56MHz

-915MHz

-2.45GHz

-5.8GHz

基本组成

最基本的电子标签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高容量电子标签有用户可写入的存储空间,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特性

数据存储:与传统形式的标签相比,容量更大(1bit—1024bit),数据可随时更新,可读写。

读写速度:与条码相比,无须直线对准扫描,读写速度更快,可多目标识别、运动识别。

使用方便:体积小,容易封装,可以嵌入产品内。

安全:专用芯片、序列号惟一、很难复制。

耐用:无机械故障、寿命长、抗恶劣环境。

发展历史

1937年,美国海军研究试验室(U.S.NavalResearchLaboratory(NRL))开发了敌我识别系统(IdentificationFriend-or-Foe(IFF)system),来将盟军的飞机和敌方的飞机区别开来。这种技术后来在50年代成为现代空中交通管制的基础。并且是早期RFID技术的萌芽,而优先地应用在军事、实验室等。

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早期,电子物品监控(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EAS))系统,就是常见的商场防盗系统。

80年代,早期商业应用,包括铁路和食品。

90年代,开始标准化,并提出了EPC的理念,全球每个物品唯一识别。

中国标准

中国电子标签标准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乎到能否尽快推动中国

RFID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2006年6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工作会议上获悉:2007年经过共同的努力,中国电子标签组已经提出了13.56MHz射频识别标签基本电特性、13.56MHz射频识别读/写器规范、RFID标签物理特性,三个标准的技术文件。

2008年准备完成工作包括:840-845MHz、920-925MHz频率的标签的标准草案、13.56MHz/射频识别标签基本电特性的测试方法、13.56MHz射频识别读/写器测试方法、RFID 标签物理特性测试方法的标准草案。

出席本次电子标签工作组会议的有工信部科技司和产品司有关的主管领导。会议由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组长张琪女士主持。各专题组负责人均在会议上对2007年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报告了2008年电子标签标准制定的工作。在会议的总结发言中,张琪组长明确指出:电子标签的标准问题是关乎到RFID产业和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家求真务实地做了很多的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虽然,在工作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中国具有广阔的RFID应用市场,所以,必须要制定出自己的标准。2008年电子标签工作组的各专题组必须要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出席本次会议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产业和标准的有关司局的领导,也在会上表示:会积极支持电子标签工作组的各项工作,以推进中国RFID产业的快速发展。会上电子标签工作组下发了“关于发布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技术指导文件的通知”以促进加速电子标签标准制定的工作。

应用范围

电子标签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标识识别、物品跟踪、信息采集的作用。在国外,电子标签已经在广泛的领域内得以应用。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应用软件构成的RFID系统直接与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每一件物品都可以被准确地跟踪,这种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能为客户带来诸多的利益,包括实时数据的采集、安全的数据存取通道、离线状态下就可以获得所有产品信息等等。在国外,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等众多领域。应用范围包括:

1、防伪:

通过扫描,详尽的物流记录就生成了。

2、生产流水线管理

电子标签在生产流水线上可以方便准确地记录工序信息和工艺操作信息,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对工人工号、时间、操作、质检结果的记录,可以完全实现生产的可追溯性。还可避免生产环境中手写、眼看信息造成的失误。

3、仓储管理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仓储货物信息管理。对于大型仓储基地来说,管理中心可以实时了解货物位置、货物存储的情况,对于提高仓储效率、反馈产品信息、指导生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增加了一天内处理货物的件数,还可以监看货物的一切信息。其中应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将标签贴在货物上,由叉车上的读写器和仓库相应位置上的读写器读写;也可以将条码和电子标签配合使用。

4、销售渠道管理

建立严格而有序的渠道,高效地管理好进销存是许多企业的强烈需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嵌入电子标签,其中包含惟一的产品号,厂家可以用识别器监控产品的流向,批发商、零售商可以用厂家提供的读写器来识别产品的合法性。

5、贵重物品管理

还可用于照相机、摄像机、便携电脑、CD随身听、珠宝等。贵重物品的防盗、结算、售后保证。其防盗功能属于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AS)的一种。标签可以附着或内置于物品包装内。专门的货架扫描器会对货品实时扫描,得到实时存货记录。如果货品从货价上拿走,系统将验证此行为是否合法,如为非法取走货品,系统将报警。

买单出库时,不同类别的全部物品可通过扫描器,一次性完成扫描,在收银台生成销售单的同时解除防盗功能。这样,顾客带着所购物品离开时,警报就不会响了。在顾客付账时,收银台会将售出日期写入标签,这样顾客所购的物品也得到了相应的保证和承诺。

6、图书管理、租赁产品管理

在图书中贴入电子标签,可方便的接收图书信息,整理图书时不用移动图书,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误差。

7、其他如物流、汽车防盗、航空包裹管理等。

中国电子标签市场

中国电子标签市场处于启动期,各地纷纷开展基于电子标签的应用工作,主要应用于物流管理领域,医疗产业,货物和危险品的追踪管理监控,民航行李包裹管理,强制性的检验产品,证件防伪,路桥的不停车收费,电子门票等方面。

电子标签产业链包括标准制订、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芯片封装、读写设备开发与生产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软件平台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等7个方面。

在标准制订方面,到2006年中国已经制定了《集成电路卡模块技术规范》、《建设事业IC 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2006年12月,关于RFID动物应用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动物射频

识别代码结构》正式实施。2007年4月20日,信息产业部《关于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出台。

未来发展

电子标签技术(射频识别)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和阅读器组成。电子标签内存有一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常以此作为待识别物品的标识性信息。应用中将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品上,作为待识别物品的电子标记。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可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互传信息,通常的情况是由阅读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电子标签根据收到的阅读器的命令,将内存的标识性数据回传给阅读器。这种通信是在无接触方式下,利用交变磁场或电磁场的空间耦合及射频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实现的。

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根据其内部是否需要加装电池及电池供电的作用而将电子标签分为无源标签(passive)、半无源标签(semi-passive)和有源标签(active)三种类型。有源标签的工作电源完全由内部电池供给,同时标签电池的能量供应也部分地转换为标签与阅读器通信所需的射频能量,采用有源标签的系统的特点是可以达到比较远的识读距离。距离甚至可达到至100m左右。比较适合应用于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车辆管理,车辆流量统计等应用领域。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多项技术的综合发展。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大致包括:芯片技术、天线技术、无线收发技术、数据变换与编码技术、电磁传播特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射频识别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射频识别技术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将会在电子标签(射频标签)、阅读器、系统种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总而言之,射频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中,在结合其它高新技术,比如GPS、生物识别等技术,由单一识别向多功能识别方向发展的同时,将结合现代通信及计算机技术,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应用

3.2电子标签识读模块设计

读取RFID电子标签中的设备信息可由ASIC 芯片RI-R6C-001A来实现。RI-R6C-001A是TI公司最新开发的针对RFID读写的多协议收发器,支持的协议包括:Tag–it协议,ISO15693-2,ISO14443-2(TYPE A),因此可读写多种电子标签,适用范围广。由于RI-R6C-001A对外只提供四个引脚:SCLOCK (串行时钟)、DIN(串行数据输入)、DOUT(串行数据输出)和M-ERR(Manchester协议错误标志),其硬件接口电路相对简单,SCLOCK、DIN和DOUT分别连接MCU的SPI串行接口SCK、MOSI和MISO上。

时钟线是双向的,发送数据时由MCU控制,接收数据时则由ASIC 控制,ASIC在时钟的上升沿锁存数据。DOUT除了具有在接收数据期间的数据输出功能外, 还有表征ASIC 内部FIFO的功能。M-ERR线用于在同时读多张卡的时候表征数据的冲突情况,平时为低电平,冲突时此线会升为高电平。将该引脚连接到MCU的中断输入端上,用于检测数据输入是否有错误。Tag-it电子标签与移动物流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是半双工的,首先MCU通过RI-R6C-001A主动发送一个请求(包含命令和参数),电子标签被动发回一个应答(包含发送的数据和状态)。在软件设计上,通过同步串行接口(SPI),并遵照RI-R6C-001A的命令应答协议就可实现RFID电子标签的读写操作。RI - R6C-001A的基本命令/应答时序如下:

图2 RI-R6C-001A芯片基本命令/应答时序S1表示命令传输开始,ES1表示命令传输停止,长度均为1位。CMD为命令字节,长度为8位(普通模式)或1位(寄存器模式),用于规定ASIC 与电子标签通讯时的有关参数,包括支持的射频协议、调制方式、调制深度、波特率等。本系统中CMD 为30H,表示系统支持的射频协议是ISO15693(256 选1) ,采用FM调制方式,调制率10 % ,返回数据波特率为6. 67kb/ s。data为发送给电子标签的数据,其长度由需要传送的信息而定,因此数据长度是任意的,数据位的顺序则依据射频协议ISO15693而定。S2 用于表示电子标签响应数据的开始, ES2 则表示电子标签响应数据的结束。TAG data为电子标签的响应数据,包括FLAGS、响应内容和CRC16。

4 通信协议的设计

系统是典型的主从分布式系统,协议的中心思想是轮流查询。所传递的信息为绝对量信息,绝对量信息是指货物编号、运送人、位置等数据;所传递的信息分为数字量和开关量,数字量为32位正整数,表示IC卡、RFID卡、位置等数据;开关量为一位二进制数,表示货物的运送状态。

图3 帧结构

完整的帧格式如图3所示。网络节点之间所有的通信都以包的形式进行,包的长度固定,每个包前可以选择若干个前导字节(Preamable),以稳定传输线路的状态。第一字节为(8,4,4)汉明编码的从站地址,在网络传输该字节时,应将其第9位设置为1,以引发接收方的接收中断,该地址指明欲访问的从接点地址(SNA)。第二字节为网络信息流控制信息。第三个字节为数据场,数字量在前,开关量在后。上行传输的数据帧包括32字节的数字量;下行传输的数据帧包括4字节的控制信息和4字节的状态信息。数据场后面是校验字段(PCS),校验方法采用CRC16。上行传输数据场数字量中第1-4字节数据为IC卡身份数据,第5-8字节为RFID货物数据,第9-13字节为位置数据,第14-16字节为预留数据,第17-20字节为软件纠错数据,包括是否重发、重发的数据编号等,第21-24字节为控制数据,包括切断汽车油路、关闭仓库出入道闸等控制信息。其他信息在上行数据的开关量中做了相应定义,包括货物的控制处理等。GPS到控制器,RFID到控制器,包括IC 卡到控制器,都按照这种格式传送数据,以保证传输的透明性。通信的最大问题在于噪声干扰,为此,在系统设计中除了硬件的抗干扰处理外,在协议设计和和软件设计上采取了软件纠错方法,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5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设计的关键是保证货物的安全,虽然使用了RFID,IC卡进行双重验证,但是,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安全策略的设计,以保证物流系统的安全性。首先,系统读取RFID,如果有信号,接收货物的数据保存,接着,读取IC卡数据并通过GPRS传给基地,以验证货物运送人的身份。GPS模块一直接收卫星信号以计算位置数据,并间隔2分钟(可调节)通过GPRS传给基地中心,软件流程示意图见图4。一些特殊的货物,需要实施多重检验,包括需要主管部门IC卡签名等。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抢劫、原料泄露时,司机可以按下紧急开关,基地控制中心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货物状况,自动报告给各级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图4 移动物流控制器程序工作示意图

6 结束语

系统在设计中综合运用了各种技术,特别是RFID和IC卡身份的双重认证,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今后需要研究的是,运用指纹识别结合RFID的技术,运用GPS加CDMA的技术,以及多种物流控制数据库与前端RFID数据兼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守义,毛丰江. 智能卡技术[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德] Klaus Finkenzeller ,陈大才,王卓人. 射频识别(RFID) 技术[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 W. Rankl, Smart Card Handbook[M]. Wiley & Sons, 2000

[4] Reference Guide of S6700 Multi Protocol Transceiver IC RI-R6C-001A ,TI-RFID,2002

[5] ISO/IEC 15693-3[S]

[6] Mike Hendry著 ,杨义先编译. 智能卡安全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社,2002.

[7] Thomas S Messerges ,Ezzy A Dabbish ,Robert H Sloan. Investigations of Power Analysis Attacks on Smartcards[C] . USENIX Workshop on Smartcard Technology ,Chicago ,

Illinois ,USA ,1999

RFID电子标签种类大全

创羿CY-RAT按键卡式电子标签 产品介绍 按键卡式电子标签采用特殊材质,设计简洁,任何携带者都将感到十分舒适。在卡式标签上设计有按键,可一键报警,当按键报警后,标签设有LED指示灯和蜂鸣器,增加了提示报警效率,标签内设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可以监测室内的温湿度,可以做成双频人员定位卡,双频卡可以精准人员定位范围,该产品具有超低功耗、电池可拆卸可充电,使用寿命长,平均成本低,免维护,并且对人体安全、健康,无电磁辐射污染,使用更安全等突出特点。卡式按键电子标签配合读写设备,能完成对人员的自动识别和合法身份的免打扰自动排查。卡式按键电子标签以其卓越的性能、可靠性和高性价比为客户提供了成功的解决方案。 产品功能 按键功能:紧急呼叫、讯号传输、开关 振动侦测功能 LED指示与蜂鸣器 内置温湿度传感器,可侦测室内温湿度 温湿度超标提示报警 产品参数 识别距离: 0~ 200米 识别速度: 200公里 / 小时 识别方式:全向识别 工作频段:双频2.4 GHz ~ 2.5GHz或13.56MHZ (双频可选配) 温度监测范围:-40℃~125℃/ 湿度监测范围:5%RH—95%RH(无凝露) 使用寿命:经多次、长时间测试,电池试用寿命为2年到4年,电池可更换 位无码率:10-9 功耗标准:平均工作功率为微瓦级 通讯速率:双向1024Kbit/s 通信机制:基于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同步通信机制 安全性:加密计算与安全认证,防止链路侦测 封装特性:PC工程塑料,抗高强度跌落与振动 环境特性:工作温度-20℃~60℃ 工作湿度5~95% 可靠性:防浸泡防冲击,满足工业环境要求 尺寸: 84*54*7MM 安装方式:粘链或吊扣 产品特征 工作模式 标签采用“主动方式“进行工作。发射频次如有需要可进行调整。标签内部采用高能扣式锂电池,容量可选。标准环境下,电池提供的能量可以保证标签连续工作2~4年。 识别距离与识别速度 该“主动式”定位电子标签可与公司的多款读写器配合工作,在具体应用中,信号强度和识别距离具有非常突出的特性。在良好的可视环境下,识别距离可以稳定的达到200米。 当用户对最大识别距离的长短有不同要求或应用环境比较复杂时,可以选择使用不同信号强度的读写器,并可通过应用软件调节读写器的灵敏度来达到所需的识别距离。 读写器能够同时稳定读取200张以上的有源电子标签,识别准确率99.999%;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确保全部识别不漏读。 通讯安全 有源电子标签与配套的读写器进行通讯时,使用特殊通讯协议,对设备的合法性进行校验,为防数据破解而研发了缜密的加密算法,确保通讯过程数据安全。 可靠工作 产品充分考虑了防雷、防水、防冲击等工业环境应用要求;生产过程严格依照ISO9001质量标准进行多环节质量检测,确保用户拿到的产品充分满足性能要求。应用领域 工厂、医院、会议人员定位系统; 监狱、精神病院等行业人员实时定位监管系统; 监控区域、展区、游乐场所人员实时定位系统; 重要会议和活动的特殊人员安全管理系统; 电信、科研、军事、金融、体育、纺织、医疗等机构的资产监控与仓储管理等; 贵重、涉密资产实时监控、定位管理、进出控制等。

rfid电子标签系统

rfid电子标签系统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标签俗称电子标签,也称应答器(tag, transponder),它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不技术(通称RFID技术)。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不、移动识不、多目标识不、定位及长期跟踪治理。 最差不多的电子标签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独的电子编码,高容量电子标签有用户可写入的储备空间,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能够写入)标签信息的軽,可设计 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竝信号。 数据储备:与传统形式的标签相比,容量更大(lbit—1024bit), 数据可随时更新,可读写。 读写速度:与条码相比,无须直线对准扫描,读写速度更快,可多目标识不、运动识不。 超高频标签的工作频率在860MHZ—960MHZ之间,可分为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两类。工作时,射频标签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场的远场区内,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耦合方式为电磁耦合方式,阅读器天线辐射为无源标签提供射频能量,将无源标签唤醒,相应的射频识不系统阅读距离一样大于1米,典型情形为4米一一6米,最大可达10米以上。

电子标签的特性 数据储备:与传统形式的标签相比,容量更大。 (lbit—1024bit),数据可随时更新,可读写 读写速度:与条码相比,无须直线对准扫描,读写速度更快,可多目标识不、运动识不。 使用方便:体积小,容易封装,能够嵌入产品内。 安全:专用芯片、序列号惟一、专门难复制。 耐用:无机械故障、寿命长、抗恶劣环境。 RFID射频识不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口动识不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不目标对象并猎取相关数据,识不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不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不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技术的差不多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业发送出储备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射频识不)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读/写单元和电子收发 器。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出电磁脉冲,收发器接收这些脉冲并发送己储备的信息到阅读器作为响应。实际上,这确实是对储备器的数据进行非接触读、写或删除处理。 从技术上来讲,"智能标签”包含了包括具有RFID射频部分和一个超薄天线环路的RFID芯片的RFID电路,那个天线与一个塑赴薄片一

RFID电子标签参数指标

RFID电子标签技术规范要求 1型式要求 1)外形材料与安装要求 天线及芯片采用PVC\ABS或固胶封装、安装方式可用强力胶或加铆钉. 2)尺寸要求 标签尺寸:70*35 mm 3)初始化要求 所交付的标签产品需要按照招标方要求提供初始数据的写入。 4)打印要求 所交付的标签产品需要按照甲方要求提供打印服务,可打印公司Logo、文字、数字等,要求清晰、耐磨。 2物理性能要求 1)耐温湿度 工作温度:-40℃~+85℃ 存储温度:-45℃~+105℃ 相对湿度:5%~95% 2)工业等级

IP68或以上. 3电气性能要求 1)抗金属要求 标签适用于金属表面设备 2)工作频率 860MHz~960MHz。 3)擦写次数 不小于10万次。 4)数据保持时间 大于10年。 4数据格式要求 1)数据格式要求 标签各区域的存储空间不小于2K; 存储内存空间可以设立不同存储块管理. Tag memory(标签内存)分为Reserved(保留),EPC(电子产品代码),TID(标签识别号)和User(用户)四个独立的存储区块(Bank)。 Reserved区:存储Kill Password(灭活口令)和Access Password(访问口令)。EPC区:存储EPC号码等。 TID区:存储标签识别号码,每个TID号码应该是唯一的。

User区:存储用户定义的数据。 5通信规约 电子标签的通信规约符合《EPC?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Class-1 Generation-2 UHF RFID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 960 MHz 》(简称EPC GEN2)、和ISO180000-6C 通信标准。 6标签使用寿命或性能影响因素 1)强力的碰撞、弯曲、折断会使内部天线的结构造成破坏,影响标签读取性能; 2)阳光下暴晒,容易导致标签表面材料老化; 3)非金属表面贴金属标签,或者金属表面贴非金属标签,影响标签性能; 4)表面有水或湿度大,会吸引电磁波导致标签性能下降; 5)标签周围金属环境多的情况,产生信号反射,不能控制信号的方向,可能造成误读。

RFID电子标签基础知识介绍

RFID电子标签基础知识介绍 了解RFID基础知识 生产线作业管理 RFID生产线作业管理系统用于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增加整个生产线作业过程的可视化。通过RFID无线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及时设计、监控及记录整个生产线作业流程,减少人为失误和差错。工业级的RFID标签都有独立的唯一编码,可以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埋入或附随在生产线作业的每个组件上,RFID自动识别方式可让系统自动监控每道工序是否正确作业,同时可以提高质量控制,并提供产品寿命周期内全面的可追溯性。 仓库管理 基于RFID的仓库管理系统是在现有仓库管理中引入RFID技术,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方便地对物品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确保先进先出等库存操作模式。利用系统的库位

管理功能,更可以及时掌握所有库存物资当前所在位置,有利于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 产品质量追溯和维保管理 基于RFID的产品质量追溯和维保管理系统,通过对企业生产和销售中的产品嵌入RFID标签,RFID标签中记录了产品的品名、型号、批次、维修保养记录以及其他详细资料,使得企业可以非常便捷地验证产品的真伪、追溯产品质量过程、准确地进行保养维修服务等。 资产管理 资产RFID管理系统是以实物管理为特点,以化繁为简为目的的实用管理系统。资产RFID管理系统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实物与财务帐目不符的情况,运用RFID射频技术为企业解决了问题,使企业管理有条不紊,帐物相符。针对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繁琐的情况,运用平均折旧法,迅速完成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工作,计算结果准确无误。运用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独特的权限管理理念,使企业领导能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解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的全面情况。 重要资产跟踪和监控

RFID技术简介

RFID技术 RFID技术,英文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为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960Mhz)、微波(2.4-2.5Ghz)等射频技术。 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ag,用以驱动Tag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读卡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 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 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电子标签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其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 产品分类 RFID技术中所衍生的产品大概有两大类:无源RFID产品、有源RFID产品。 1.无源RFID产品 无源RFID产品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市场应用最广的产品。比如,公交卡、食堂餐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停车卡等,这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产品的主要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915MHZ。 A.低频125KHZ 即俗称的ID卡的频段,读距一般要求在5-8CM。这个频段的应用范围相当广,如食堂餐卡、会员卡、门禁卡等。由于其成本低廉、应用简单等优势,在一些涉及RFID的应用系统软件中非常流行。另外,低频134Khz的注射式标签,在猫狗等动物管理应用中也非常普遍。 B.高频13.56MHZ 即俗称的IC卡的频段,读距一般要求在5-8CM。目前我们国家使用的二代身份证,

RFID的分类与基本组成部分

什么是RFID 主要包括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应用关键技术两方面[1],其中RFID产业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标签芯片设计与制造:例如低成本、低功耗的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适合标签芯片实现的新型存储技术,防冲突算法及电路实现技术,芯片安全技术,以及标签芯片与传感器的集成技术等。 天线设计与制造:例如标签天线匹配技术,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RFID 标签天线结构优化技术,多标签天线优化分布技术,片上天线技术,读写器智能波束扫描天线阵技术,以及RFID标签天线设计仿真软件等。 RFID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例如基于低温热压的封装工艺,精密机构设计优化,多物理量检测与控制,高速高精运动控制,装备故障自诊断与修复,以及在线检测技术等。 RFID标签集成:例如芯片与天线及所附着的特殊材料介质三者之间的匹配技术,标签加工过程中的一致性技术等。 读写器设计:例如密集读写器技术,抗干扰技术,低成本小型化读写器集成技术,以及读写器安全认证技术等。 RFID应用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RFID应用体系架构:例如RFID应用系统中各种软硬件和数据的接口技术及服务技术等。

RFID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例如RFID与无线通信、传感网络、信息安全、工业控制等的集成技术,RFID应用系统中间件技术,海量RFID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管理、交换、分发、数据处理和跨平台计算技术等。 RFID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RFID社会性应用的基础服务体系的认证、注册、编码管理、多编码体系映射、编码解析、检索与跟踪等技术与服务。 RFID检测技术与规范:例如面向不同行业应用的RFID标签及相关产品物理特性和性能一致性检测技术与规范,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空中接口一致性检测技术与规范,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综合性检测技术与规范等。 什么是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RFID的分类 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 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无源RFID读写距离近,价格低;有源RFID可以提供更远的读写距离,但是

RFID电子标签

RFID电子标签(培训) ●标签的基本概念 标签也被称为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它是内存并带有天线的芯片,芯片中存储有能够识别目标的信息。 RFID标签具有持久性,信息接收传播穿透性强,存储信息容量大、种类多等特点。有些RFID 标签支持读写功能,目标物体的信息能随时被更新。 ●标签在RFID标准系统中的位置 ◆应用最广泛的EPC标准 1.物理层(整个系统的物理环境构造)标签(耦合元件(线圈、天线)、芯片 (CMOS工艺、EEPROM技术))、天线、读写器、传感器、仪器、仪表等。 2.中间层(信息采集的中间件和应用程序接口) 3.网络层(系统内部及系统间的数据联系纽带) 4.应用层(EPC后端软件及企业应用系统) ●芯片的组成 电源恢复电路 将RFID标签天线所接收到的超高频信号通过整流、升压等方式转换为直流电压,为芯片工作提供能量。一般采用标准CMOS 工艺来实现肖特基势垒二极管,从而可以方便地采用多级Dickson(电荷泵)倍压电路结构来提高电源转换的性能。 电源稳压电路 在输入信号幅度较高时,电源稳压电路必须能保证输出的直流电源电压不超过芯片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同时,在输入信号较小时,稳压电路所消耗的功率要尽量的小,以减小芯片的总功耗。 解调电路 出于减小芯片面积和功耗的考虑,目前大部分无源RFID 标签均采用了ASK 调制。对于标签芯片的ASK 解调电路,常用的解调方式是包络检波的方式。 反向散射调制电路 无源UHF RFID 标签一般采用反向散射的调制方法,即通过改变芯片输入阻抗来改变芯片与天线间的反射系数,从而达到调制的目的。一般设计天线阻抗与芯片输入阻抗使其在未调制时接近功率匹配,在调制时,使其反射系数增加。常用的反向散射方法是在天线的两个输入端间并联一个接有开关的电容,调制信号通过控制开关的开启,决定电容是否接入芯片输入端,从而改变了芯片的输入阻抗。 启动信号产生电路 在RFID标签中的作用是在电源恢复完成后,为数字电路的启动工作提供复位信号。

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基础知识汇总

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基础知识汇总 1、什么是RFID?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 一套完整RFID系统由Reader 与Transponder 两部份组成,其动作原理为由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限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內部之ID Code 送出,此时Reader便接收此ID Code。 Transponder的特殊在于免用电池、免接触、免刷卡故不怕脏污,且晶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长寿命。 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盜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RFID标签有两种: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 2、什么是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RFID技术的应用 a. 在零售业中,条形码技术的运用使得数以万计的商品种类、价格、产地、批次、货架、库存、销售等各环节被管理得井然有序; b.采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使得路桥、停车场等收费场所避免了车辆排队通关现象,减少了时间浪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及交通运输设施的通行能力; c.在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上,整个产品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均被置于严密的监控和管理之下; d.在粉尘、污染、寒冷、炎热等恶劣环境中,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卡车司机必须下车办理手续的不便; e.在公交车的运行管理中,自动识别系统准确地记录着车辆在沿线各站点的到发站时刻,为车辆调度及全程运行管理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 4、RFID技术将为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带来什么好处? 电子标签是一种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性的工具,该技术将完全替代条形码。 以我们熟知的手机生产商诺基亚为例,诺基亚在芬兰率先测试RFID项目。它通过商用热能打印机在手机产品上贴上彩色编码标签,该打印机与客户出货流程系统相连,通过一个智能读码板将信息传递到安全网络服务器上。在物料采购流程中,诺基亚的包裹被卸在英国的仓库,通过一个读码器将信息自动传递给诺基亚分公司物料经理的手机中。 在生产型企业,例如惠普着手发掘RFID在实际制造流程中对我们的帮助。RFID能确保他们在制造中使用正确的元器件。在该公司现有的系统下,惠普员工需要对生产线上的在制品进行扫描,然后再扫描元器件,以判断两者是否吻合。采用RFID标签后,通过验证元器件系列编码自动保证了选用元器件的正确性。惠普还积极参与智能和安全贸易通道活动,这是911以后为保证进入美国的货物集装箱安全性而创建的项目。该项目使用有源RFID技术,对进入港口的集装箱状态、地点和安全性提供实时的可见度。 在企业分销中和零售业配送中,RFID从货物离开仓库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当整车货物离开分销中心时,系统对拖车上的货物进行扫描,这样,商店经理就可以跟踪来

有源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的设计

港El装卸2008年第2期(总第178期) 有源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的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郑贤忠曹小华郑文立 摘要:重点介绍基于通用低功耗MSP430F20XX系列单片机和nRF24XX系列低功耗射频芯片的有源电子标签的硬件设计、低功耗的实现以及防碰撞算法的解决思路。该有源电子标签适用于港口码头环境下的集装箱远程自动识别,也可用于车辆出入信息采集与控制以及不停车收费系统等有远距离识别与控制需求的系统。 关键词:有源RFID;防碰撞;低功耗;nRF24L01 DesignofElectronicTagsinActiveRFIDSystems SchoolofLogisticsEngineering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XianzhongCaoXiaohuaZhengwenliAbstract:ThispaperfocusesonhardwaredesignfortheactivetagsbasedonthelowpowerconsumedsinglechipofMSP430F20XXseriesandtheradiofrequencychipofnRF24XXseries,andtherealizationoflowpowerconsumptionandthealgorithmofanti—collision.Thesekindsofactivetagscanbeusedasautomaticidentificationremotelyforcontainersintheenvironmentoftheterminals,aswellasthesystemforremoteidentificationandcontrolsuchasintheinformationcol—lectionandcontrolforthevehicletransitandthetollgateinthecaseofvehiclenon—stopping. Keywords:ActiveRFID;anti—collision;lowpowerconsumption;nRF24L01 1硬件的设计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并获取所需数据。有源RFID系统根据其有源电子标签是否有接收有效信息功能可分为只读有源RFID系统和可读写有源RFID系统,本文设计的有源电子标签为只读型电子标签。只读有源RFID系统如图1所示,阅读器不需要向电子标签供电,电子标签自带电池。有源电子标签又称为主动标签,当电子标签进入阅读器的工作范围后,电子标签主动地将存储的身份识别码(UID)以电磁波的形式传给阅读器。有源电子标签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在有效识别区域内和阅读器发射的射频微波相互作用,具有较远的识别距离。 图1只读有源RFID系统 有源电子标签主要由控制电路、射频电路以及天线和电池组成。有源电子标签设计的难点在于低功耗和防碰撞算法的实现。由于有源电子标签需要内置电池给控制电路和射频电路供电,为了达到延 2台空调同时出故障而影响岸桥正常作业的情况。这也正是为什么要保证有足够容量的备用空调的原因。3台空调轮换运行,可以使状态不佳的空调在运行过程中被及时发现并安排维修。 以下是空调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要点: (1)在电气房中的变频器发热量较大,空调始终处于制冷状态时,应当将屏柜内的空调加热器关闭。空调在制冷时同时除湿,在南方等湿度较大的梅雨季节,可以有效地控制电气房内的湿度,防止设备凝露。 (2)空调的温度设定适当即可,不必低于25℃。 (3)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需注意,岸桥上安装位置尽量考虑防止阳光的直射。岸桥处于海边或江边,长期风速较高,会经常出现因风力较大而导致室外机风扇堵转或反转。这些都是导致空调故障高发的原因,所以安装适当的遮阳板和挡风板是必要的。 (4)定时安排保养紧固,定时清洗冷凝器、蒸发器、过滤网、换热器,擦除灰尘,防止散热器堵塞。因岸桥工作时振动和摇晃较大,故必须定期对空调接线和各类安装螺丝进行检查和紧固。 屈人才:511462,广州市南沙经济开发区万倾沙龙穴岛 收稿日期:2007一lO—05 27

RFID厂家提供的真实RFID电子标签案例分析

RFID厂家提供的真实RFID电子标签案例分析 作为RFID标签家族的一员超高频电子标签又有着什么样的个性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超高频电子标签的精彩世界。 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构成 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优点 可以识别高速运动物体,也可以同时识读多个对象,具有以下优点: 穿透性较强,抗恶劣环境。 安全性、保密性强。 可重复使用,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标准协议 目前国内常见的超高频RFID空口协议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最为流行的标准为6C和6D标准,即ISO/IEC 18000-6C(63)、ISO/IEC18000-6D (64),另外还有我国在2014年5月正式实施的中国国家标准GB/T 29768-2013 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频段 全球的对超高频电子标签频段定义覆盖不尽相同,例如: 中国的频段840~844MHz和920~924MHz 欧盟频段865MHz~868MHz

日本频段952MHz~954MHz之间。 香港、泰国、新加坡920MHz~925MHz 美国、加拿大、波多黎各、墨西哥、南美的频段为902MHz~928MHz 超高频电子标签的应用 超高频RFID市场应用场景相当广阔,具有能一次性读取多个标签、识别距离远、传送数据速度快,可靠性和寿命高、耐受户外恶劣环境等优点。可用于资产管理、生产线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各类物品防伪溯源(如烟草、酒类、医药等)、零售、车辆管理等等。 1典型应用:车辆管理,汽车挡风玻璃防拆标签 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ETC 车道上的射频天线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 2典型应用:电子标识,陶瓷电子标签 电子车牌是物联网技术的细分、延伸及提高的一种应用。在机动车辆上装有一枚电子车牌标签,将该RFID电子标签作为车辆信息的载体,并在通过装有经授权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路段时,对该机动车电子标签上的数据进行采集或写入,实现所有车辆数字化管理的一种先进技术。 3典型应用:产品防伪溯源,易碎防转移标签 通过RFID技术在企业产品生产等各环节的应用,实现防伪、溯源、流通和市场的管控,保护企业品牌和知识产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典型应用:仓储物流托盘管理,ABS标签 现有仓库管理中引入RFID 技术,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 5典型应用:洗涤行业,硅胶标签 洗衣标签耐高温,耐揉搓,主要用于洗衣行业的追踪,查收衣物洗涤情况等。该标签采用硅胶封装技术,可以缝、热烫或悬挂在毛巾、服装上,用于对毛巾、服装类产品进行清点管理。

RFID智能电子标签的特点和优势

物联网知识 RFID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迅速扩大。相对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产品,RFID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数据存储量大:其他自动识别技术品种中,数据容量最大的二维条形码,最多也只能存储2725个数字j若包含字母,存储量则会更少。而RFID标签存储容量是2的94次方以上(近万字),它彻底抛弃了条形码的种种限制,使世界上的每一种物体都不同。拥有独一无二的标识符。 2.读写速度快:采用非接触方式,无方向性要求,标签一进入磁场,解读器就可以即时读取其中的信息,通常在几毫秒就完成一次读写。采用的防冲撞机制,使之可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实现批量识别,最多同时识别可达每秒so个,并能在运动中进行识别。 3.数据安全性高: RFID是按照国际统一的电子产品代码的编码制在出厂前就固化在芯片中的、不重复4o位的唯一识别内码,不可复制和更改。该技术很难被仿冒、侵入,使用国产芯片更安全。 4.物理性能优越:可以储存永久性数据和非永久性数据。在可重写存储器内的信息更改自如。数据可动态更新,反复使用(擦写1O万次,读无限),使用寿命长(10年或读写10万次),耐高低温,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尤其适用于油污、粉尘、放射等恶劣环境。 5.读写方便: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无源远距离读写.读写距离最远可达1.5m。采用自带电池的主动标签时,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30m以上。 6.防冲突:电子标签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阅读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射频卡,一次可处理200个以上,不需要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纺织、印染、服装业企业通过RFID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和透明化、可视化,使用电子标签实现仓库管理自动化。 当今的CMOS图像转换技术不仅服务于“传统的”工业图像处理,而且还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灵活性而被日益广泛的新颖消费应用所接纳。此外,它还能确保汽车驾驶时的高安全性和舒适性。最初,CMOS图像传感器被应用于工业图像处理;在那些旨在提高生产率、质量和生产工艺经济性的全新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它至今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据市场研究IMS Research的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欧洲工业图像处理市场的年成长率将达到6%,其中,在相机中集成了软件功能的智能型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在德国,据其全国工具机供应商协会VDMA提供的数据,2004年的图像处理市场增长率达到了14%。市场调研In-Stat/MDR亦指出,单就图像传感器的次级市场而言,其年成长率将高达30%以上,而且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08年。最为重要的是:CMOS传感器的成长速度将达到CCD传感器的七倍,照相手机和数码相机的迅速普及是这种需求的主要推动因素。 显然,人们如此看好CMOS图像转换器的成长前景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与垄断该领域长达30多年的CCD技术相比,它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各种应用中新型图像传感器不断提升的品质要求,如更加灵活的图像捕获、更高的灵敏度、更宽的动态范围、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加优良的系统集成等。此外,CMOS图像转换器还造就了一些迄今为止尚不能以经济的方式来实现的新颖应用。另外,还有一些有利于CMOS传感器的“软”标准在起作用,包括:应用支持、抗辐射性、快门类型、开窗口和光谱覆盖率等。不过,这种区别稍带几分任意性,因为这些标准的重要程度将由于应用的不同(消费、工业或汽车)而发生变化。 细节表现中所面临的难题 就像我们从模拟摄影所获知的那样,拍摄一幅完整场景的照片是一件相当普通的事情,照相手机同样如此。但是,对于工业或汽车应用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有些场合并不需要很高的全帧数据速率。比如,在监控摄像机中,只要能够发现一幅场景中出现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可能预示着某种可疑情况),那么分辨率低一点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此基础之上才需要借助全分辨率来采集更多的细节信息。跟着发生的动作将只在摄像机视场的某一部分当中进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